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对小鼠肝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文进秋 郑敏 +4 位作者 李新灵 阎晨 刘涛 王博 刘玉婷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对小鼠肝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麻醉组、手术组、多奈哌齐组、mu-p75-sap组、对照组,每组5只。麻醉组动物吸入2.6%七氟烷、30%氧气、70%氮气混合气体6 h麻醉;手术组、多奈... 目的观察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对小鼠肝叶切除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麻醉组、手术组、多奈哌齐组、mu-p75-sap组、对照组,每组5只。麻醉组动物吸入2.6%七氟烷、30%氧气、70%氮气混合气体6 h麻醉;手术组、多奈哌齐组、mu-p75-sap组采用同法麻醉并接受肝叶切除手术,其中多奈呱齐组术前给予选择性可逆中枢乙酰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多奈哌齐5 mg/kg灌胃4周,mu-p75-sap组麻醉后向小鼠各侧脑室双侧各注射免疫毒素mu-p75-sap 0.8μg制作胆碱能神经元变性模型。对照组动物不进行手术和麻醉操作。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考马斯亮兰蛋白测定试剂盒检测各组海马组织中枢胆碱能神经生物标志物[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AChE、乙酞胆碱(Ach)]。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组逃逸潜伏期延长,AChE表达增高,停留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和海马组织ChAT、Ach表达减少(P均<0.05)。与手术组相比,多奈哌齐组逃逸潜伏期缩短、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增多、AChE表达降低、ChAT和Ach表达增高,mu-p75-sap组小鼠逃逸潜伏期延长、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ChAT和Ach表达降低、AChE表达增高(P均<0.05)。结论肝叶切除术可影响小鼠术后认知功能,中枢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可加重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神经元变性 术后认知功能 肝叶切除术 乙酰胆碱酯酶 胆碱乙酰转移酶 乙酞胆碱
下载PDF
从“虚、痰、瘀”探讨胆碱能通路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影响
2
作者 郑恒 徐顺娟 张彪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84-188,共5页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认知损害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本文从中医“虚、痰、瘀”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痰瘀互结为致病因素,导致髓海不足,清...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是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认知损害尚未达到痴呆的标准。本文从中医“虚、痰、瘀”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脾肾亏虚为发病基础,痰瘀互结为致病因素,导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发为痴呆。胆碱能通路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缺乏、脑白质病变影响胆碱能通路的网络连接以及胆碱能抗炎通路等。探讨中医虚痰瘀的病机演变与胆碱能通路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发掘中医中药治疗在胆碱能通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 胆碱能通路 乙酰胆碱 脑白质损伤 胆碱能抗炎
下载PDF
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与偏头痛的关系探讨
3
作者 李凤鹏 邢红霞 +2 位作者 靳玫 殷闯 周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18,124,共6页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 偏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原发性头痛,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可能参与其发病。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anti-inflammatorypathway,CAP),是微生物群-肠-脑轴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CAP与偏头痛发作的头痛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均有关联。本文就CAP与偏头痛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胆碱能抗炎通路 迷走神经刺激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下载PDF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4
作者 司尚坤 徐迎雪 +2 位作者 张维亮 季加富 张栋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348,共6页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广泛表达,发挥神经-免疫调节作用。一方面,α7nAChR参与神经递质的传递、兴奋性信号的传导和突触可塑性的维持,对于保持神经认知功能的正常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α7n...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广泛表达,发挥神经-免疫调节作用。一方面,α7nAChR参与神经递质的传递、兴奋性信号的传导和突触可塑性的维持,对于保持神经认知功能的正常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α7nAChR作为胆碱能抗炎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节中枢系统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生理、病理过程,发挥免疫调节和神经保护作用,是改善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的潜在靶点。本文对α7nAChR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改善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围手术期 神经认知功能 胆碱能抗炎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
5
作者 禹硕 宋睿 +5 位作者 邓凯 孙彦利 杨晰晰 冀志远 肖玉清 安洪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71-374,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多烯磷脂酰...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扶正化瘀片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清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IV-C)、层粘连蛋白(LN)、D二聚体(D-D)、总胆汁酸(TBA)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扶正化瘀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调节D-D、TBA及CHE的表达水平,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片 多烯磷脂酰胆碱 慢性乙肝肝硬化 D-二聚体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雪 罗添 魏超君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作为磷脂胆碱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可通过脱酰基-再酰化来介导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细胞膜磷脂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骨架发生重塑。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可通过加速肿瘤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作为磷脂胆碱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可通过脱酰基-再酰化来介导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细胞膜磷脂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骨架发生重塑。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可通过加速肿瘤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相关等肿瘤驱动基因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促进肿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 磷脂胆碱代谢 磷脂 肿瘤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疗效观察
7
作者 邓琳 丁昊 辜忠灵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73-477,共5页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脑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03—2023-03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VD合并M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 目的 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脑屏障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03—2023-03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SVD合并MCI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口服胞磷胆碱钠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蒙特利尔评定量表(MoCA)评分、血-脑屏障功能、炎症因子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4.12%比78.43%,P<0.05)。2组患者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为(27.07±1.05)分,高于对照组的(25.89±1.54)分(P<0.05)。2组患者治疗后伊文思蓝水平、血清CRP、IL-6水平、血清TC、TG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观察组分别为(10.29±1.17)μg/g、(4.67±1.03)mg/L、(101.76±10.54)ng/L、(2.06±0.46)mmol/L、(1.65±0.32)mmol/L、(1.84±0.3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3.87±1.56)μg/g、(6.93±1.78)mg/L、(109.34±11.12)ng/L、(3.24±0.49)mmol/L、(2.24±0.48)mmol/L、(2.39±0.46)mmol/L(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7.84%比5.88%,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CSVD合并MCI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血-脑屏障功能,并降低炎症因子和脂质代谢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 阿托伐他汀 胞磷胆碱 血-脑屏障功能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葛爽 魏娟 谷申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Ch... 目的分析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的表达水平差异及其疾病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Child-Pugh A级组(n=20),Child-Pugh B级组(n=34),Child-Pugh C级组(n=16),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及肝硬化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球蛋白/胆碱酯酶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和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对肝硬化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ild-Pugh A级组、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与Child-Pugh A级组患者比较,Child-Pugh B级组、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与Child-Pugh B级组比较,Child-Pugh C级组患者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球蛋白、球蛋白/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高,血清胆碱酯酶表达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与Child-Pugh分级和预后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均是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与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814、0.824、0.885。结论血清TSP-1、球蛋白/胆碱酯酶异常表达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及其预后均存在一定关联,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预后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HILD-PUGH分级 凝血酶敏感蛋白-1 球蛋白/胆碱酯酶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氯化胆碱-乙二醇-水溶液制备镍铁氧体
9
作者 孟锦宏 任本景 +2 位作者 赵学妍 孙杰 曹晓晖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4-70,共7页
以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和水混合溶液为介质,依据三因素五水平均匀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了镍铁氧体(NiFe_(2)O_(4))。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结果表明:NiFe_(2)O_... 以氯化胆碱-乙二醇(ChCl-EG)和水混合溶液为介质,依据三因素五水平均匀设计实验方案,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了镍铁氧体(NiFe_(2)O_(4))。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分析结果表明:NiFe_(2)O_(4)中存在少量前驱体焙烧过程中未反应完全的中间产物NiO和α-Fe_(2)O_(3);相较于传统水溶剂制备的NiFe_(2)O_(4),以ChCl-EG部分或完全取代水溶剂提高了NiFe_(2)O_(4)的饱和磁化强度(Ms),降低了其矫顽力(H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ChCl-EG完全取代水溶剂后产物的形貌更加规整,颗粒尺寸明显增大。对均匀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到了M_(s)、H_(c)与合成主要影响因素(ChCl-EG含量、pH、柠檬酸与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比)间的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阐明了主要影响因素对NiFe_(2)O_(4)磁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铁氧体 氯化胆碱-乙二醇 均匀设计 溶胶/凝胶-自蔓延法 磁性能
下载PDF
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用于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薛智敏 闫何恋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4,共13页
丰富、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代替化石资源制备化学品和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天然抗降解性严重制约着其有效利用,需要通过预处理打破木质纤维素的天然抗降解屏障,才能更好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以... 丰富、可再生的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代替化石资源制备化学品和功能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的天然抗降解性严重制约着其有效利用,需要通过预处理打破木质纤维素的天然抗降解屏障,才能更好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以低共熔溶剂(DESs)为溶剂的预处理技术是新兴的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在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近年来氯化胆碱(ChCl)基DESs用于生物质预处理的研究概况,讨论了ChCl基DESs的物化性质与预处理性能之间的关联性,系统总结了以羧酸、醇、氨基或者酰胺基为氢键供体的DESs在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方面的应用,重点分析了预处理温度及时间、氢键供体的结构及其与ChCl的物质的量比、固液比等因素对预处理性能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ChCl基DESs与其他辅助技术结合在生物质预处理中的应用、ChCl基DESs的回收、预处理后木质纤维素各组分的再生等。最后,展望了DESs预处理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生物质预处理 木质纤维素 木质素 氯化胆碱
下载PDF
抗胆碱能药物负担的评估与临床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郃 张阳鑫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具有抗胆碱活性的药物(MACs)广泛应用于临床,此类药物普遍存在不良反应累加的风险,尤其在老年人群及部分特殊人群中可造成认知损害、跌倒、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率上升等临床不良后果。目前,国外研究者通过平均日剂量法、累加剂量法、... 具有抗胆碱活性的药物(MACs)广泛应用于临床,此类药物普遍存在不良反应累加的风险,尤其在老年人群及部分特殊人群中可造成认知损害、跌倒、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率上升等临床不良后果。目前,国外研究者通过平均日剂量法、累加剂量法、累加抗胆碱能负担法等计算方法实现了对MACs潜在风险的具体量化,为MACs的用药评估及干预工作提供了循证性依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MACs风险评估及用药干预的进展,为本国MACs在老年人群及特殊人群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药物负担 不良反应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胆碱能性荨麻疹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星颖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728-1732,共5页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诱导性荨麻疹,主要症状是与出汗同时发生的丘疹性风团、瘙痒或/和刺痛。我们回顾了近期研究,对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生理学进行汇总。本篇综述阐述了胆碱能性荨麻疹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组胺、... 胆碱能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诱导性荨麻疹,主要症状是与出汗同时发生的丘疹性风团、瘙痒或/和刺痛。我们回顾了近期研究,对胆碱能性荨麻疹的临床特征、诊断、病理生理学进行汇总。本篇综述阐述了胆碱能性荨麻疹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组胺、汗液过敏、胆碱能相关物质与少汗/无汗症、血清因子;总结了该病的疾病特点与检查方法,有助于为胆碱能性荨麻疹临床提供多样化的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能性荨麻疹 乙酰胆碱 汗液过敏 少汗/无汗症
下载PDF
包膜氯化胆碱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3
作者 朱相德 侯嘉 +6 位作者 柘丽 吴鹏 戚营营 李浙烽 张倩云 王效 赵威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胆碱是动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具有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参与脂肪代谢、参与乙酰胆碱合成等多种生理功能。饲料中通常是以氯化胆碱的形式添加,但是普通的氯化胆碱具有吸湿性强、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破坏其他营养物质活性等缺陷。... 胆碱是动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具有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参与脂肪代谢、参与乙酰胆碱合成等多种生理功能。饲料中通常是以氯化胆碱的形式添加,但是普通的氯化胆碱具有吸湿性强、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破坏其他营养物质活性等缺陷。通过包膜处理的氯化胆碱克服了普通氯化胆碱的缺陷,广泛应用于反刍动物生产中。本文就氯化胆碱保护的必要性、氯化胆碱保护方法及包膜氯化胆碱对反刍动物的营养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包膜氯化胆碱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氯化胆碱 包膜方法 微胶囊 反刍动物
下载PDF
马醉木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
14
作者 李慧娟 全伟 +2 位作者 罗娥娥 秦徐杰 华燕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2,共6页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 为研究马醉木叶中的二萜成分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该研究根据薄层色谱显色特征,使用硅胶、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NMR和MS)分析且结合文献报道数据进行对比,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同时采用Ellman法首次对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马醉木叶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二萜化合物,分别是pierisformoside F(1)、3-epi-grayanotoxinⅩⅧ(2)、3-epi-grayanotoxin B(3)、asebotoxin-X(4)、pierisformosin B(5)、asebotoxinⅢ(6)、rhodojaponinⅢ(7)和pierisformosin C(8)。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表现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综上表明,马醉木中含有丰富的二萜成分和活性成分。该研究结果丰富了马醉木的化学成分多样性,为其后续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寻求更多的活性成分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科 马醉木 二萜 pierisformoside F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不同胆碱类离子液体对豌豆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姜佩芸 王玉山 +3 位作者 许舜滢 李书红 陈野 陈桂芸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7期34-40,共7页
豌豆蛋白水溶性、起泡性能等功能性相对较差,限制其在食品工业的深加工与开发。该文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绿色溶剂胆碱类离子液体改善豌豆蛋白溶解性,研究豌豆蛋白在浓度均为56.00%的氯化胆碱([Ch][Cl])、乙酸胆碱([Ch][Ac])、乳酸胆碱([C... 豌豆蛋白水溶性、起泡性能等功能性相对较差,限制其在食品工业的深加工与开发。该文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绿色溶剂胆碱类离子液体改善豌豆蛋白溶解性,研究豌豆蛋白在浓度均为56.00%的氯化胆碱([Ch][Cl])、乙酸胆碱([Ch][Ac])、乳酸胆碱([Ch][La])、磷酸胆碱([Ch][Ph])、柠檬酸胆碱([Ch][Ci])5种溶液中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Ch][Ci]外,其余4种离子液体可以显著提升豌豆蛋白的溶解性(p<0.05)。[Ch][Ph]的作用效果最好,可使豌豆蛋白在水中的溶解度由4.50%提高至12.70%,泡沫稳定性达到600.00%。这与离子液体黏度大(34 mPa·s),促进豌豆蛋白α⁃螺旋与β⁃折叠结构减少从而诱导豌豆蛋白去折叠,以及破坏疏水作用力与蛋白分子链间氢键有关。综上,胆碱类离子液体是一种能够提高豌豆蛋白溶解性和泡沫稳定性的良好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 离子液体 胆碱 溶解性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干燥方式对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影响
16
作者 张倜培 李青 +5 位作者 包鸿慧 沈正兴 石娟 唐前勇 程一方 周睿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绿碎茶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以绿碎茶为试验材料,采用蒸干结合真空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2种干燥工艺对绿碎茶乙酸乙酯萃取相进行干燥处理,比较研究了2种提取物的色泽,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以及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能力和抗糖基化能力。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FD)较蒸干结合真空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BGTE-SVD)颜色相对偏黄,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O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2.64、5.17、247.01、27.73 mg/L。同时,BGTE-FD具有较高的α-淀粉酶、乙酰胆碱酯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85.84、416.45、4.38 mg/L,且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显著强于阿卡波糖(IC_(50)值为929.59 mg/L)。此外,BGTE-FD和BGTE-SVD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率分别高达65.28%和63.66%,略低于氨基胍(71.81%)。因此,真空冷冻干燥绿碎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及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绿碎茶可作为降血糖和抗痴呆产品的潜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碎茶 多酚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糖尿病活性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基于迷走-胆碱能抗炎通路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炎症反应作用机制
17
作者 燕虹宇 史维霞 +4 位作者 殷芮 陈晓琳 张雨晴 孟祥刚 张丽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炎症细胞浸润打破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使外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激活了免疫系统,促进了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高血压病及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炎症细胞浸润打破了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使外周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而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激活了免疫系统,促进了炎症的发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炎症反应的控制成为防治高血压病的新靶点。而迷走神经-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IP)是一条神经-免疫通路,研究发现其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可介导延缓高血压病炎症反应。针刺的抗炎效果为大家所共识,机制可能与调控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密切联系,该文拟通过文献分析、汇总,总结针刺基于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高血压病机制:(1)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可驱动抗炎反应;(2)针刺通过调节CAIP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释放和乙酰胆碱受体7(α7nAChR)的表达激活信号转导通路;(3)针刺可调节CAIP细胞内分子信号转导途径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针刺 炎症反应 胆碱能抗炎通路
原文传递
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促进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牙/骨向分化
18
作者 李梦圆 王宇萌 +4 位作者 徐青清 关卓 卞成玥 江飞 张光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目的:探讨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联合钙离子(calcium ion,Ca^(2+)对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牙/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DPSC,流式细胞术对DPSC进... 目的:探讨活化α7乙酰胆碱受体(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联合钙离子(calcium ion,Ca^(2+)对LPS刺激的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牙/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DPSC,流式细胞术对DPSC进行表面标志物表达鉴定。CCK-8检测α7-nAChR激动剂PNU-282987和Ca^(2+)对DPSC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染色筛选PNU-282987促进DPSC表达ALP活性的最佳浓度。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模拟炎性微环境刺激DPSC。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lot,WB)、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茜素红染色等方法检测牙/骨向分化的相关蛋白: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I)、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P)、骨钙素(osteopontin,OPN)、ALP、核心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相关基因(COL-I、DSPP、OPN、ALP、RUNX2、OSX)和矿化基质表达情况。Fura-2AM用于检测细胞内Ca^(2+)流动情况。结果:CCK-8实验显示,PNU-282987浓度低于10μmol/L时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且此浓度处理LPS刺激的DPSC后ALP活性增加最明显;Ca^(2+)浓度低于2 mmol/L对细胞增殖无抑制作用;Western blot和RT-qPCR实验显示,PNU-282987及Ca^(2+)处理后的LPS刺激的DPSC牙/骨向分化相关蛋白(COL-I、DSPP、OPN、ALP、RUNX2、OSX)和相关基因(COL-I、DSPP、OPN、ALP、RUNX2、OSX)的表达及矿化基质形成均明显上调,二者联合后上调最显著(P <0.001)。Fura-2 AM钙离子探针结果显示DPSC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结论:10μmol/L PNU-282987联合2 mmol/L Ca^(2+)可以促进LPS刺激的DPSC的牙/骨向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7乙酰胆碱受体 牙/骨向分化 人牙髓干细胞 钙离子 脂多糖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活化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19
作者 张萍 杨博 常晓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1-347,共7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DN的发生发展与复杂的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导致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释放,触发Janus激酶/信号...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驱动因素,其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DN的发生发展与复杂的慢性低度炎症密切相关。在糖尿病患者中,高血糖和高血脂会导致损伤相关分子模式的释放,触发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STAT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质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或Akt)等促炎细胞信号通路的活化,以及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些促炎因子是导致肾损伤的关键致病介质,从糖尿病的初始阶段到晚期肾衰竭中均发挥着多重作用。迷走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通过介导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发挥抗炎作用。在DN时,迷走神经活性下降,胆碱能抗炎系统受损,促炎与抗炎反应失调,肾的炎症和损伤加重。而利用神经免疫相互作用,通过迷走神经刺激术激活CAP,则可调控炎症信号通路及炎性细胞因子,改善DN的炎症和损伤状态。本文将对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信号通路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迷走神经活化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对DN的改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N等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炎症 迷走神经 胆碱能抗炎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