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管周围腺体结构功能及其在胆管疾病中的作用
1
作者 季茹 陈建雄 +2 位作者 蔡庆 李良子 霍枫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385-389,396,共6页
胆管周围腺体(PBG)是沿肝外胆管、肝内大胆管和胆囊管周围分布的微小腺体。一直认为PBG的主要功能仅是分泌黏液和生物酶。但近年研究证实了PBG是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和更新的重要来源,并且PBG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泌黏液增加与多种胆管疾... 胆管周围腺体(PBG)是沿肝外胆管、肝内大胆管和胆囊管周围分布的微小腺体。一直认为PBG的主要功能仅是分泌黏液和生物酶。但近年研究证实了PBG是胆管上皮细胞增殖和更新的重要来源,并且PBG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泌黏液增加与多种胆管疾病有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PBG的胚胎发育、形态学特点、生理功能和在胆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细菌性胆管炎、肝内胆管结石、胆管周围囊肿、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缺血性胆病、胆管恶性肿瘤)等进行文献综述,旨在重新认识和探索PBG在胆管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为胆管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周围腺体 胆管疾病 再生 缺血性胆病 胆管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嵘 刘鹏程 +5 位作者 方玲 杜端明 陈在中 赵艳 刘汉桥 冯飞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诊断阻塞性和扩张性胰胆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对 72例胰胆管系统疾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和MRCP成像 ,其中病变组 2 2例进行Gd DTPA动态增...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诊断阻塞性和扩张性胰胆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 ,对 72例胰胆管系统疾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和MRCP成像 ,其中病变组 2 2例进行Gd DTPA动态增强。分析图像 ,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和超声、CT等其它影像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MRCP能清晰显示正常胰胆管树的结构 ,能直观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检出率和定位率为 94.3 % ,定性率为 85 .7%。MRI图像能帮助定性诊断。结论 :M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 ,与MRI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胰胆管疾病 扩张性胰胆管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 MRI
下载PDF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胰胆管疾病218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顾志汉 徐进康 +4 位作者 徐宏伟 陈守英 张思远 芮文莲 李兆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胆管疾病 乳头括约肌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续晋铭 卢晓玲 金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100-1102,共3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对胰胆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 10 0例 ,行包括冠状位T2加权、横断位T2加权、横断位T1加权、TurboSEMRCP序列及HASTEMRCP序列的MRI检查。结果 MRC...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结合多种MRI技术对胰胆管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ERCP证实的胰胆管疾病患者 10 0例 ,行包括冠状位T2加权、横断位T2加权、横断位T1加权、TurboSEMRCP序列及HASTEMRCP序列的MRI检查。结果 MRCP对胰胆管疾病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1.0 % ;结合其他MR成像序列 ,定性诊断准确率为 99.0 %(χ2 =6.73 68,P <0 .0 5 )。对胆系结石 ,TurboSEMRCP检出率为 94.9% ,HASTEMRCP原始图像结合 3D图像的检出率为 98.7% ;HASTEMRCP 3D图像检出率为 84.6% ,与TurboSEMRCP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χ2 =4.45 72 ,P <0 .0 5 )。结论 MRCP与其他MR成像技术结合应用 ,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管疾病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胰胆管疾病96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亮 陈拥军 +4 位作者 龙晓奇 包勇 谭小兰 余小燕 邓丽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80-81,共2页
目的 :总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经验。方法 :先行ERCP ,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各种治疗。结果 :在 2 1 4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中 ,99例行EST ,其中 96例成功取石、取虫或放置胆液引流管 ,成功... 目的 :总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经验。方法 :先行ERCP ,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各种治疗。结果 :在 2 1 4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中 ,99例行EST ,其中 96例成功取石、取虫或放置胆液引流管 ,成功率 97.0 %。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治疗胰胆管疾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例分析 内镜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 治疗 胆管疾病
下载PDF
ERCP联合MRI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胡晓 陈子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9期65-67,97,共4页
目的探讨ERCP联合MRI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行ERCP与MRI检查,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活检及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45例、胰腺癌20例、胆管癌并梗阻12例、慢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ERCP联合MRI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胰胆管疾病患者,均行ERCP与MRI检查,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活检及病理证实为胆总管结石45例、胰腺癌20例、胆管癌并梗阻12例、慢性胰腺炎8例、胆道蛔虫感染5例,临床表现为黄疸、反复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结果 ERCP对胆总管结石、胰腺癌、胆管癌并梗阻、慢性胰腺炎、胆道蛔虫感染诊断准确率依次为95.56%、100%、75.00%、87.50%、100%,MRI诊断准确率依次为86.67%、85.00%、75.00%、87.50%、80.00%,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MRI诊断准确率,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与MRI胰胆管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不同。结论 ERCP与MRI对诊断诊断胰胆管疾病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疾病准确率,并可根据影像特点互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MRI 胆管疾病 诊断
下载PDF
超细胃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利萍 韩大正 +3 位作者 魏书堂 杨文义 孙小静 郎静 《安徽医学》 2016年第10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例胆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十二指肠镜组(36例)与超细胃镜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检查期生命体征变...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在胆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60例胆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十二指肠镜组(36例)与超细胃镜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检查期生命体征变化、反应分级,同时观察记录超细胃镜插镜情况及检查结果。结果超细胃镜组24例一次性操作成功率100.0%,进镜视野A级占95.8%。3例超细胃镜直视下活检证实为腺瘤恶性病变,12例巨大嵌顿直视下激光碎石成功,3例疑似残余结石通过单纯胆总管探查排除结石残留。无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超细胃镜组患者检查中收缩压为(96.40±9.18)mm Hg,血氧饱和度为(97.85±1.37)%,优于十二指肠镜组的(103.42±10.74)mm Hg、(95.71±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细胃镜与十二指肠镜检查,患者反应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细胃镜作为经口胆道镜诊治胆管疾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胃镜 胆管疾病 经口胆道镜 应用价值
下载PDF
胆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及其与胆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周斌 张培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681-683,共3页
胆管上皮细胞衬复着从赫令(Hering)管到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开口的所有胆管。胆管上皮细胞具有从形态到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多态性。胆管上皮细胞不仅在水、电解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分泌和表达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 胆管上皮细胞衬复着从赫令(Hering)管到胆总管的十二指肠开口的所有胆管。胆管上皮细胞具有从形态到功能上的复杂性和多态性。胆管上皮细胞不仅在水、电解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分泌和表达与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等。另外胆管上皮细胞在一些与免疫调节有关的胆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仅就胆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及其与胆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细胞/生理学 胆管上皮细胞/病理学 胆管疾病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超声对提高胆管疾病诊断率的研究——注射Ceosunin及纵、横旋转扫查法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敏华 王彬 +10 位作者 朱强 李建国 王旻 孟昭敏 严昆 董宝玮 黄信孚 丁子清 佐藤幸彦 岸本理和 藤田信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肝外胆管扩张(7—15mm)42例施行了Ceosunin注射后(利胆法)超声观察。被证实胆管有梗阻性病变18例中,72%(13例)胆管增宽,16%(3例)无明显变化,12%(2例)缩小;胆管径均值从9.8mm增宽达11.7mm。非梗阻组24例中92%(22例)胆管径缩小,8%(... 对肝外胆管扩张(7—15mm)42例施行了Ceosunin注射后(利胆法)超声观察。被证实胆管有梗阻性病变18例中,72%(13例)胆管增宽,16%(3例)无明显变化,12%(2例)缩小;胆管径均值从9.8mm增宽达11.7mm。非梗阻组24例中92%(22例)胆管径缩小,8%(2例)无明显变化,无1例增宽;胆管径均值从9.6mm缩小至6.3mm。梗阻组中9例壶腹周围癌(其中6例肿瘤径≤2cm)经利胆法后胆管径均增宽,采用胆管纵旋转扫查法及横旋转扫查法,使8例肿瘤得以显示。利胆法及旋转扫查法的应用使胆管下段病变显示率从41%提高到88%。对胆管扩张病例施行利胆法,以管径没有缩小为疑诊胆管梗阻的标准,其Sensitivity为89%,Specificity为92%;Accuracy为90%。本方法对判断胆管轻度扩张的病理意义有较高临床价值。为壶腹周围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无创伤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胆管疾病 诊断率 肝外胆管扩张 壶腹周围肿瘤 梗阻性病变 壶腹周围癌 超声观察 胆管梗阻 临床价值 病理意义 早期诊断 利胆法 管径 增宽 注射后 显示率 无创伤 均值
下载PDF
ERCP在胆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传良 李远美 +1 位作者 万成乐 李学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14期71-71,78,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37例胆管疾病接受ERCP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与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与ERCP诊断的准确性及ERCP对胆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ERCP...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胆管梗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37例胆管疾病接受ERCP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与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与ERCP诊断的准确性及ERCP对胆管疾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ERCP对此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CT、MRCP等影像学检查,而且ERCP对胆总管结石、胆总管下段良性狭窄、胆管梗阻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RCP对胆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疾病 ERCP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慢性胆管疾病病人胆汁细菌培养及其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秀霞 王云 闫志勇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9-40,共2页
①目的 探讨慢性胆管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谱 ,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感染、梗阻性黄疸、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病人 6 5例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进行菌群鉴定及快速药敏试验。③... ①目的 探讨慢性胆管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谱 ,以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②方法 对临床已确诊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并发感染、梗阻性黄疸、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病人 6 5例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进行菌群鉴定及快速药敏试验。③结果  6 5例标本中共检出感染细菌 134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占 88.1% ,革兰阳性菌占 11.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④结论 慢性胆管疾病是多种类型菌混合感染所致。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疾病 细菌 胆汁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胆管疾病(附162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易斌 尹思能 +1 位作者 陈安平 王征夏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298-299,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162例老年胆管疾病的经验。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管或T管引流术(LCDE)。结果161例LCDE患者中92例行一期缝合术、69例行T管引流术,1例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1例,2例术后发现其他...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162例老年胆管疾病的经验。方法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一期缝合胆管或T管引流术(LCDE)。结果161例LCDE患者中92例行一期缝合术、69例行T管引流术,1例中转开腹。术后胆漏11例,2例术后发现其他病变而择期另行开腹手术,死亡1例。结论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老年人胆管疾病是安全、微创的,特别是一期缝合术,但要严格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老年人 胆管疾病
下载PDF
针形刀预切开及乳头开窗术治疗胆管疾病28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友平 何正在 +1 位作者 郭良忠 江应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1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针形刀 预切开 乳头开窗术 胆管疾病
下载PDF
超声对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贺冀 郑东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仪检测 3 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内外胆管 ,测量胆管内径 ,观察管腔内回声。结果  3 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 ,手术证实诊断符合。其常见... 目的 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在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仪检测 3 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肝内外胆管 ,测量胆管内径 ,观察管腔内回声。结果  3 6例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 ,手术证实诊断符合。其常见病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胆道狭窄及胆总管癌。结论 超声检测可在胆囊切除术后的常规随访中 ,及早发现胆管扩张 ,为及时手术提供图像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胆囊切除术 胆管疾病 胆总管结石 道蛔虫 胆道狭窄
下载PDF
急性黄疸型肝炎与胆管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钢 段正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18期2330-2331,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与胆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用贝克曼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胆汁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急... 目的探讨急性黄疸型肝炎与胆管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清,用贝克曼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直接胆红素的含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胆汁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胆管组织并发的炎症、胆泥形成及肝外胆管炎性梗阻等,约有71.3%的患者可随肝功能好转而恢复正常。4.2%~5.3%的患者无论肝脏病变是否存在,其胆系病变已作为独立疾病长期存在。约9.2%左右的病例在急性病程中发生急性肝外胆管炎性梗阻,这些患者短期内胆红素迅速升高,常被临床诊断为急性、亚急性重症型肝炎。结论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在胆管组织中停留,而且可以损害胆管组织,胆汁是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排放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黄疸型肝炎 胆管疾病 B超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下载PDF
EST治疗胰胆管疾病269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黎纯 黄年根 +1 位作者 刘萍 周贵灵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5年第12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内镜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管疾病
下载PDF
胆管疾病的经胆道镜微波治疗与个体化护理配合 被引量:2
17
作者 帅敏 马利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胆管疾病经胆道镜微波治疗的方法与护理措施的改进。方法:胆道镜微波治疗胆管疾病71例(包括胆管狭窄及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同时在微波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1)术前对患... 目的:探讨胆管疾病经胆道镜微波治疗的方法与护理措施的改进。方法:胆道镜微波治疗胆管疾病71例(包括胆管狭窄及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同时在微波治疗前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实施:(1)术前对患者心理疏导,介绍治疗的微创性,消除恐惧,有T管者作引流管护理,根据医嘱作必要的冲洗等;(2)镜检前常规做窦道与胆管表面黏膜麻醉;(3)对胆管狭窄将微波功率调至50~90 W,多方位放射状切开狭窄口使其扩大;对胆管息肉、胆管息肉样病变及胆管肿瘤先取活检,调节微波功率至90~110 W,直视下烧灼,使病变局部发白炭化;(4)术后T管妥善固定,观察T管内胆汁色泽、每日流量、有无出血,指导患者与家属对T管的保护。结果:(1)所有患者均如期接受胆道镜治疗及随访,依从性良好;(2)狭窄胆管微波治疗33例次,术后复查T管造影均有好转,胆管息肉及息肉样病变、胆管壁肿瘤治疗44例次,所有胆管壁病变均消失或基本消失,胆道镜复查或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3)术中未发生患者不配合终止治疗情况,术中无出血、窦道穿孔等并发症,胆道镜使用后无损坏;(4)所有患者术后T管均保护良好,无继发出血,胆汁流出通畅。结论:术前加强心理疏导,术中正确调节微波功率,精准操作,术后加强对T管的保护及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应用微波技术经胆道镜治疗胆管疾病将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胆道镜 护理技术 胆管疾病
下载PDF
老年胆管疾病160例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亚光 张文福 +1 位作者 严琦敏 孙永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9期536-538,共3页
报道了160例老年胆管疾病的手术治疗体会,认为老年患者术前并存病多,应在控制并存病的同时择期手术,禁忌证主要为近期内心梗和重度心衰。手术方式尽可能选择有效简单的术式,以解除梗阻、通畅胆道、引流胆汁。
关键词 胆管疾病 外科手术 老年人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胰胆管疾病的ERCP影像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全胜 王家平 +1 位作者 艾李萍 童玉云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价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胰胆管疾病480例的ERCP表现,并与CT,MRI,MRCP,超声及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胰胆管75例,先天性胆管... 目的评价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或病理及临床证实胰胆管疾病480例的ERCP表现,并与CT,MRI,MRCP,超声及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正常胰胆管7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14例,胆系结石292例,奥狄括约肌狭窄症46例,壶腹癌、胆管癌52例,胰管癌4例,胰腺炎2例,胰管结石3例,胆道蛔虫症9例,肝内胆管发育变异2例,胆囊管异位开口6例,胆道-腹腔漏2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9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憩室内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2例,肝移植后吻合口狭窄并胆漏1例,肝移植后肝外胆管条状结石2例。结论ERCP及MRCP检查同为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每种影像学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ERCP虽有一定的创伤性,但检查同时可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等微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疾病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下载PDF
胰胆管疾病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影像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管红梅 杨亚芳 田俊 《实用医技杂志》 2007年第6期680-681,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定性价值。方法:对58例各种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疾病的病变部位...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胆管疾病的临床定性价值。方法:对58例各种胰胆管疾病患者进行了常规MRI及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MRCP能清晰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能较好显示胰胆管疾病的病变部位,对梗阻性黄疸梗阻程度和定位诊断准确率100%,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准确率94.7%。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胰胆管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结合原始图像和常规MRI扫描,提高胰胆管疾病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胆管成像 胆管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