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研究
1
作者 欧星 张明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05-0008,共4页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 研究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0年1月到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实施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板内固定术 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累及背侧关节面桡骨远端骨折的骨折线地图特征:螺钉有效固定治疗术后移位
2
作者 胡流超 罗毅文 吴志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0,共7页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 背景:掌侧锁定钢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固定方式,但当骨折线累及背侧关节面时,掌侧钢板固定则存在术后背侧骨块移位风险,尤其是乙状切迹背侧骨块术后移位风险较高。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累及背侧关节面的骨折线特点,进而深入研究累及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发生术后移位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提高复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CT影像桡骨远端背侧骨折块数量1,2,3块及以上分别记为Ⅰ,Ⅱ,Ⅲ型骨折,分别绘制骨折线地图,分析其背侧骨折线形态特征。对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折的患者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和无移位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和术后CT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①对AO/OTA分型C型累及背侧关节面145例患者进行骨折线地图分析,其中根据背侧骨折块数量:Ⅰ型25例(17.2%)、Ⅱ型82例(56.6%)、Ⅲ型38例(26.2%);骨折线地图显示Ⅰ型骨折块骨折线主要累及乙状切迹,Ⅱ型主要累及乙状切迹和lister结节,Ⅲ型则累及乙状切迹、lister结节和桡侧柱背侧。145例患者中86.2%(125/145例)累及乙状切迹,其中Ⅲ型累及比例高达94.7%(36/38例),Ⅱ型88.0%(72/82例),Ⅰ型68%(17/25例)。②76例AO/OTA分型C型累及乙状切迹背侧患者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术后未移位组65例,移位组11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受伤部位、术前CT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边长(d1)、尺侧边长(d2)、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背侧高度(d4)和钢板距桡骨尺侧边缘距离(d5)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乙状切迹背侧骨块累及下尺桡关节占比[d2/(d2+d3)]、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关节面占比(s1/s2)、尺侧螺钉尾端距背侧乙状切迹边缘的距离(d6)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乙状切迹骨块螺钉固定的数量是影响尺背侧乙状切迹骨块移位唯一的危险因素(P<0.05)。④提示在累及桡骨背侧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中,Ⅱ型最常见,Ⅲ型和Ⅰ型次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乙状切迹背侧骨块。而乙状切迹背侧骨块其受下尺桡关节韧带影响易发生术后移位,术中至少1枚有效螺钉固定能降低其移位风险并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乙状切迹骨块 钢板 内固定 骨折线
下载PDF
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吴天河 刘亮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远端骨折采取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石膏小夹板固...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骨远端骨折采取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应用石膏小夹板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腕关节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腕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提供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能够帮助加快患者腕关节的恢复速度,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解剖型锁定钢板 腕关节功能 活动度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的优势及对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84-0088,共5页
探究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的优势及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均为就诊于我院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患者,选取68例,就诊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将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含34例。... 探究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的优势及对功能的影响。方法 均为就诊于我院的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患者,选取68例,就诊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将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含34例。对照组接受背部入路途径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手术,观察组接受经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对两组手术的治疗表现予以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除手术耗时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手术指标(出院、骨痂形成、骨骼愈合所用时间)观察组均在更短时间内达成(P<0.05)。手术效果中,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更高,并发症概率更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微循环情况较为相似(P>0.05),于术后1d观察,观察组微循环情况更佳(即血浆黏稠度更低)(P<0.05)。手术后经一周恢复两组患者之间腕功能较相似(P>0.05),经3月休养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腕部各角度活动范围更广泛(P<0.05),腕部功能评分更高(P<0.05)结论 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型)具有促进患者恢复,避免引发肌腱异常的并发症,更安全,治疗效果更可靠。掌侧入路多轴锁定钛板治疗方式可促进患者腕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多轴锁定钛板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优势 功能
下载PDF
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郑建宇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2024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目的:探讨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62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为对照组患者在传统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试验组患者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MMWS)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和握力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改良Henry入路下行桡骨远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可改善其疼痛,促进其早期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改良Henry入路 桡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敏 黄绍东 《重庆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背侧移位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掌背侧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掌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统计术前、术后48 h、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疼痛数字评分(NRS)变化,及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Cooney评分变化,统计2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6个月2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高度及腕关节活动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出院时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疼痛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Coone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旋前、旋后、背伸和屈曲角度也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掌侧单钢板固定术创伤小,更利于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钢板 移位 桡骨骨折 入路双钢板
下载PDF
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7
作者 赵全明 顾晓峰 +2 位作者 杨惠林 程力 刘忠堂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20期2740-2742,共3页
目的:研究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所有骨折均通过掌侧入路加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通过Gartland-Werley标准对术后... 目的:研究掌侧解剖锁定钢板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0月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的28例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所有骨折均通过掌侧入路加锁定加压钢板进行固定,通过Gartland-Werley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2~24周,平均愈合时间18周;按照Gartland-Werley评分:优19例,良6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89.3%。结论:应用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治疗,不但能够重建腕关节的解剖结构,而且能够恢复腕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研究
8
作者 马文灿 施晓青 穆中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例)和未移位组(61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负相关(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与多种CT影像学特征指标有关;同时随术前总移位距离增加、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缩小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风险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内固定手术 关节内骨块移位 危险因素 CT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白勇鑫 周超 +3 位作者 范天昌 刘贵聪 胡军 周维山 《武警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86-588,593,共4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武警西藏总队医院2016-06至2021-06收治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59例,根据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趋势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31例)和背侧入路组(28例)。比较两组手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尺偏角、术后1个月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掌倾角、桡骨高度及尺偏角、住院天数及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掌侧组(85.50±11.21)min短于背侧组(94.75±15.55)min,术中出血量掌侧组(125.54±28.78)ml大于背侧组(110.78±25.7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近期并发症比较,掌侧组正中神经损伤4例,多于背侧组,但是肌腱损伤率少于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桡动脉损伤、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远期并发症及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不同移位趋势选择不同入路均能有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恢复腕关节稳定性,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不稳定型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入路 入路
下载PDF
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卫平 《中外医疗》 2015年第4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有15...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该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3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依据抽签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复位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进行治疗,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统计学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3.33%),且在关节握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手部外观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复位治疗的效果显著,预后状况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它是一种科学、有效、安全、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解剖型锁定钢板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138-139,共2页
目的:分析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江苏省苏州永鼎医院骨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3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18例/组)。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复位方... 目的:分析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江苏省苏州永鼎医院骨科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36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18例/组)。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复位方式进行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腕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效率较高,其腕关节功能的评分较高(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掌侧解剖型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促进其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型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2
12
作者 邬夏荣 《医疗装备》 2020年第10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试... 目的探讨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贵州航天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行掌侧入路,对照组行背侧入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时,采用掌侧入路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锁定钢板内固定 桡骨骨折 不稳定型
下载PDF
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盼 赵庆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掌倾角、尺偏... 目的探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2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记录骨折复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影像学检查指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采用DASH评分和Mayo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7~12(9.0±1.3)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术后无切口感染、肌腱断裂、重度神经损伤及骨折复位丢失、继发移位、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9~14(10.8±1.5)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桡屈患侧小于健侧(P<0.05),背屈、掌屈、尺屈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患侧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ASH评分2~34(10.2±9.6)分;Mayo评分64~98(85.4±12.7)分,优良率16/20。结论掌、背侧微型钢板联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及稳定的内固定效果,患者能早期进行腕关节锻炼,更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微型钢板 掌、
下载PDF
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和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张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5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和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 目的:探讨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和背侧入路手术治疗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背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及其腕关节各项活动功能的评分。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腕关节各项活动功能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桡骨远端楔形截骨术治疗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其腕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治疗效果。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楔形截骨术 入路手术 腕舟骨不稳定型骨折 疗效 对比
下载PDF
掌侧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闻金生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4期71-72,共2页
目的对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案对对照组... 目的对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外固定保守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88.75±9.14)d和住院治疗总时间(13.42±2.10 d)d明显短于对照组[(108.76±15.70)d,(19.83±3.56 d)](P<0.05);老年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格率91.3%)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格率71.8%)(P<0.05)。结论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桡骨骨折 老年 治疗
下载PDF
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39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坤 任传同 +1 位作者 王青萍 齐广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9例应用掌侧入路结合掌侧锁定T形或斜T形(LCP)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术后积极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经术后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9例应用掌侧入路结合掌侧锁定T形或斜T形(LCP)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术后积极随访和疗效观察。结果经术后10~24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及X线测量指标行综合评价,39例术后平均掌倾角10.2°(7~16°),平均尺倾角24.3°(20~33°),无轴向短缩及关节面错位;功能评价:优22例,良1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应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固定可靠、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锁定钢板 桡骨不稳定型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背侧不稳定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浩 方加虎 +1 位作者 宋李军 李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观察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行背侧入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70例,男31例,女39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2.5±16.1)岁。患者行背侧或掌背侧联合入... 目的:观察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行背侧入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70例,男31例,女39例,年龄15~85岁,平均年龄(52.5±16.1)岁。患者行背侧或掌背侧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测量末次随访腕关节影像学数据,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结果:70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5例出现背侧肌腱激惹,13例取出背侧钢板,取出率18.6%,末次影像学测量结果及患者功能评分优良。结论:无法通过掌侧入路直接复位或充分复位以及背侧骨折不稳定无法经掌侧固定的桡骨远端骨折,经背侧入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中背侧钢板的合理放置及伸肌支持带皮瓣覆盖技术可以减少背侧钢板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入路 桡骨骨折 适应证
原文传递
掌侧及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敏 严晓玲 +3 位作者 李玉前 王晓东 李宏斌 张建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6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掌侧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 Med、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0月,同... 目的:探讨掌侧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 Med、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10月,同时辅助其他检索方法,收集掌侧及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提取结果数据,并采用Rev Man5.0系统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掌侧入路组和背侧入路组在影像Lidstrom评分尺偏角比较[MD=1.28,95%CI(0.23,2.33),P=0.02]、术后远期并发症(肌腱黏连、腕关节旋前、旋后受限、拇长伸肌腱刺激)[OR=0.30,95%CI(0.17,0.54),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在Gartland-Werley评分[OR=1.00,95%CI(0.59,1.72),P=0.99]、影像学Lidstrom评分掌倾角比较[MD=-0.14,95%CI(-0.94,0.56),P=0.73]、术后骨折愈合时间[MD=0.10,95%CI为(-0.60,0.80),P=0.61]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在影像Lidstrom评分尺偏角比较及术后远期并发症(肌腱黏连、拇长伸肌腱刺激、腕关节旋前、旋后受限)方面优于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而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 入路 入路 内固定 META分析
下载PDF
折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 被引量:3
19
作者 梁红锁 黄克 +3 位作者 李林 孙达准 古松 杜刚 《中医药导报》 2010年第6期74-74,共1页
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单纯行牵引手法整复,骨折断端复位困难,且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移位,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应用折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27例,疗效满... 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单纯行牵引手法整复,骨折断端复位困难,且复位后骨折端不稳定,容易移位,部分患者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2006年10月至2009年4月,笔者应用折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顶手法复位 桡骨移位
下载PDF
分析掌侧锁定钢板在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毕永海 翟建海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13期2116-2117,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掌侧锁定钢板治疗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诊治方案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外固定... 目的探讨研究掌侧锁定钢板治疗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诊治方案不同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外固定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选择掌侧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及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较对照组的74.13%高(P<0.05);观察组手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掌侧锁定钢板进行治疗,患者治疗效率高,且机体功能健康恢复进度快,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闭合性不稳定型老年桡骨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