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纹状体-背外侧前额叶皮质通路变化的fMRI观察
1
作者 曹馨予 于瀛 +3 位作者 孙倩 颜林枫 胡博 崔光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C)特征改变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患者(T2DM+CD)、34例不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T2DM患者(T2DM-CD)以及31例健康对照(HC)...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FC)特征改变及其与认知灵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2DM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患者(T2DM+CD)、34例不伴认知灵活性减退的T2DM患者(T2DM-CD)以及31例健康对照(HC)。分别对三组受试者使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斯特鲁普色词测验(Stroop)评估认知灵活性及功能磁共振(fMRI)扫描,观察三组受试者认知灵活性差异、双侧(L. and R.)纹状体(ST)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之间FC的差异,然后分析了认知灵活性与ST-dlPFC通路FC之间的相关,最后进一步分析了T2DM患病状态和认知灵活性对FC改变的交互效应。结果:与T2DM-CD患者及HC相比,T2DM+CD患者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以及用时明显增多,而正确应答数明显减少;Stroop中T2DM+CD患者的正确数、字色矛盾正确数以及字色无关正确数均低于HC。T2DM+CD患者L.ST-L.dlPFC、R.ST-L.dlPFC、R.ST-R.dlPFC之间的FC减低,R.ST-R.dlPFC之间的FC减低与认知灵活性量表评分相关,且T2DM患病状态和认知灵活性对FC的改变存在交互效应。结论:ST-dlPFC之间的FC减低是T2DM特异性认知灵活性受损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认知灵活性 功能连接 纹状体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功能磁共振
原文传递
慢性失眠症患者认知功能与背外侧前额叶皮质代谢物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仝太山 孙宗琼 +2 位作者 蔡炜 程灶火 赵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代谢物浓度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症(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特征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代谢物浓度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评分将CID分为伴有轻度认知损害组(CID-MCI)27例、无认知损害组(CID-NI)29例,另入组健康对照(HC)30名。行常规MR及多体素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扫描,分析三组DLPFC的N-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含胆碱化合物(choline-containing compounds,Cho)、肌醇(myo-inositol,MI)、谷氨酰胺+谷氨酸(glutamine+glutamate,Glx)和肌酸复合物(total creatine,tCr)绝对浓度。结果3组研究对象MoC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CID-MCI组较CID-NI组和HC组低(P<0.05)。左侧DLPFC中,CID-MCI组Cho、MI浓度高于CID-NI组和HC组(P<0.05),CID-NI组Cho、MI浓度较HC组升高(P<0.05)。右侧DLPFC中,CID-MCI组Cho、MI浓度高于CID-NI组和HC组(P<0.05)。CID患者中,左侧DLPFC区Cho浓度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5,P=0.01),右侧DLPFC区Cho浓度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3,P=0.02)。结论部分CID患者MoCA评分降低,CID-MCI患者双侧DLPFC区Cho和MI浓度增加,MoCA评分与双侧DLPFC区Cho浓度水平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 认知损害 磁共振波谱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下载PDF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海波 李国海 +2 位作者 宁厚梅 王冬青 李一云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方法:选择20例双相躁狂发作未服药患者(双相躁狂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对其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行1H-MR... 目的:研究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皮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的特点。方法:选择20例双相躁狂发作未服药患者(双相躁狂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对其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行1H-MRS扫描,检测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复合物(Glx)和肌酸(Cr)3种代谢物含量。比较两组代谢物含量,计算NAA/Cr、Glx/Cr值,并对代谢指标与病程及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双相躁狂组左侧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NAA/Cr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双相躁狂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Glx/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Glx/Cr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组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代谢指标与病程及BRMS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可能存在背外侧前额叶神经生化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躁狂 质子磁共振波谱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下载PDF
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在时间知觉中的作用:基于经颅磁刺激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任维聪 王铭维 +1 位作者 郑志伟 张志杰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 将10 Hz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施加于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r DLPFC),探讨该区域在时间加工模型中的作用。实验一采用时间复制任务,通过比较基线和后测条件下时间估计行为的差异,探究高频r TMS离线施加于r DLPFC之后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实验二采用毫秒和秒两种范围的时距,探究r DLPFC在不同范围的时间知觉中的作用。结果发现r TMS施加于r DLPFC导致对1.5 s高估,对600 ms的估计无显著影响,提示r DLPFC在涉及工作记忆加工过程的秒范围的时间知觉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网络游戏成瘾以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为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磊 韩旭 +6 位作者 汪耀 孙雅文 丁伟娜 卫咏芬 戈欣 周滟 许建荣 《上海医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71-674,共4页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被试以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择27例IGD患者(IGD组)和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以DLPFC为种子点做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技术分析网络游戏成瘾(IGD)被试以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改变。方法选择27例IGD患者(IGD组)和3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以DLPFC为种子点做功能连接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为感兴趣区,计算功能连接强度与临床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IGD组的左侧梭状回、左侧额中回、左侧扣带回中部和左侧中央后回与DLPFC功能连接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右侧枕叶舌回与DLPFC功能连接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弱(P值均<0.05,AlphaSim校正)。IGD组左侧梭状回与DLPFC的平均zFC值(表示rsFC强度)与Barratt冲动量表(BIS-11)评分呈正相关(r=0.44,P=0.02)。结论 DLPFC与渴求和成瘾相关,IGD组DLPFC与视听、运动等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存在改变,这些改变可能由长期网络游戏刺激导致。左侧梭状回与DLPFC功能连接的强度可以评价IGD冲动抑制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游戏成瘾 功能连接 静息态 前额外侧皮质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调节大学生情绪识别 被引量:2
6
作者 甘甜 宋伟 +1 位作者 郑燕 周炎振 《人类工效学》 2021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能否有效调节健康大学生的情绪识别加工,并进一步比较刺激左、右侧DLPFC(l-DLPFC/r-DLPFC)...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激活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能否有效调节健康大学生的情绪识别加工,并进一步比较刺激左、右侧DLPFC(l-DLPFC/r-DLPFC)的效应。方法实验采用3(tDCS刺激类型:阳极刺激l-DLPFC,阳极刺激r-DLPFC,假刺激)×3(情绪类型:快乐,愤怒,悲伤)混合设计,被试在接受tDCS刺激的同时完成情绪面孔搜索识别任务。结果(1)与假刺激相比,阳极tDCS刺激l-DLPFC/r-DLPFC对不同情绪面孔搜索识别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2)与r-DLPFC相比,tDCS阳极刺激l-DLPFC条件下情绪面孔搜索识别的反应时显著更短;(3)对快乐面孔的搜索识别正确率最高、反应时最短,愤怒面孔的正确率最低、反应时最长。结论对大学生而言,tDCS阳极刺激DLPFC对情绪识别的影响较弱;另外,与r-DLPFC相比,tDCS刺激l-DLPFC对面孔搜索识别的影响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工程 心理干预 认知 情绪识别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大学生
下载PDF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额颞叶静息态功能连接特征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7
作者 黄浩宇 王静 +8 位作者 吴金庭 邹卓 魏贤召 程昱 代蕊 王文娟 陈颖娟 刘春明 刘芸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34-739,共6页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索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额颞叶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特征,寻找早期...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索学龄前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额颞叶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rsFC)特征,寻找早期识别ASD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标志。方法纳入63例学龄前ASD儿童和72名典型发育(typical development,TD)健康儿童,选取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双侧运动前皮质(premotor cortex,PMC)和双侧颞叶皮质(temporal lobe,TL)作为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使用fNIRS采集两组儿童静息态下氧合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比较功能连接强度并进行偏侧化分析。结果ASD组相较于TD组,rsFC强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主要存在于左侧ROIs(0.21±0.11 vs.0.32±0.18)、右侧ROIs(0.16±0.16vs.0.30±0.14)、双侧DLPFC内(左0.20±0.14 vs.0.39±0.17;右0.15±0.13 vs.0.36±0.13)、双侧TL内(左0.15±0.14 vs.0.28±0.17;右0.14±0.15 vs.0.31±0.17),以及10组ROI-ROI之间(包括右DLPFC-左DLPFC、右DLPFC-右PMC、右DLPFC-左PMC、右DLPFC-右TL、右DLPFC-左TL、左DLPFC-右PMC、左DLPFC-左PMC、左DLPFC-右TL、左DLPFC-左TL、右TL-左TL)。ASD组与TD组DLPFC(t=2.002,P=0.047)和全脑(t=3.003,P=0.003)的偏侧化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ASD组呈偏左侧化连接。结论学龄前ASD儿童额颞叶rsFC异常,主要表现为双侧DLPFC和双侧TL的短程功能连接降低、与DLPFC相关的长程功能连接降低以及偏左侧化连接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额颞 静息态功能连接 感兴趣区域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偏侧化指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不同靶点治疗帕金森病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8
作者 杨钰琳 常万鹏 +4 位作者 丁江涛 徐红莉 仵宵 肖伯恒 马丽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97-1804,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 目的:系统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并比较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于不同靶点对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中经颅直流电刺激的靶点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以“帕金森、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中文检索词,以“Parkinson,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收集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月发表的关于经颅直流电刺激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Cochrane 5.1.0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PEDro量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①最终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估显示均为高质量或极高质量研究。②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提高UPDRS-Ⅲ评分(MD=-2.49,95%CI:-4.42至-0.55,P<0.05)、步频评分(MD=0.07,95%CI:0.03-0.11,P<0.05)和步速评分(MD=0.02,95%CI:0.00-0.05,P<0.05),但对BBS评分(MD=2.57,95%CI:-0.74-5.87,P>0.05)的提高不明显。③网状Meta分析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在UPDRS-Ⅲ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背外侧前额叶皮质(52.4%)>初级皮质运动区(45.8%)>大脑中央点(1.8%)>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频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50.1%)>大脑中央点(45.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3.9%)>初级皮质运动区(0.2%)>常规康复治疗(0%);在步速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64.8%)>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3.8%)>大脑中央点(9.4%)>初级皮质运动区(1.7%)>常规康复治疗(0.4%);在BBS评分方面,刺激靶点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为:小脑(77.4%)>背外侧前额叶皮质(20.7%)>大脑中央点(0.7%)>常规康复治疗(0.2%)。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功能,其中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运动协调方面疗效更佳,而刺激小脑区域对改善帕金森患者步行和平衡方面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 经颅直流电刺激 运动功能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大脑中央点 初级皮质运动 小脑 靶点刺激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脑电波定量指数、MRS影像学DLPFC代谢物指标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张艳 徐玉平 高咏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 目的探讨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磁共振波谱(MRS)影像学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代谢物指标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肌醇(MI)/Cr比值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36例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抑郁,另选同期2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与MRS检查,比较两组脑电波定量指数C3、T3、FP1、F3、F7各频段的(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MI/Cr比值,分析各指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各指标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抑郁症组各频段(δ+θ)/(α+β)值均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组双侧DLPFC代谢物NAA/Cr低于对照组,Cho/Cr高于对照组,轻度抑郁患者NAA/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轻度抑郁患者Cho/Cr<中度抑郁<重度抑郁(P<0.05);抑郁症严重程度与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呈正相关,与双侧NAA/Cr呈负相关(P<0.05);有效抑郁症患者各频段(δ+θ)/(α+β)值、双侧Cho/Cr均小于无效患者,双侧NAA/Cr大于无效患者(P<0.05);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联合检测预测抑郁症患者疗效的AUC为0.900。结论脑电波定量指数各频段(δ+θ)/(α+β)值及MRS-DLPFC代谢物Cho/Cr、NAA/Cr均与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联合检测对抑郁症疗效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波谱 脑电波定量 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下载PDF
右额叶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长彬 崔明湖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2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均使用利培酮治疗,且血清催乳素(PRL)>60 ng/mL;研究组给予右侧背外侧... 目的:探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方法:收治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均使用利培酮治疗,且血清催乳素(PRL)>60 ng/mL;研究组给予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1 Hz rTMS真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测量血清PRL,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病情。治疗后使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PR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侧DLPFC低频rTMS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高催乳素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精神分裂症 催乳素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抑郁症DLPFC脑区转录组差异基因表达数据挖掘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芳 杨萍 +2 位作者 王枭冶 肖剑英 石璐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与抑郁症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转录组差异性分子表达,分析两者差异性基因相关通路及其与免疫、代谢的关系。方法:以“bipolar disorder”、“depression”、“sequencing”为关键词,在GEO数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与抑郁症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转录组差异性分子表达,分析两者差异性基因相关通路及其与免疫、代谢的关系。方法:以“bipolar disorder”、“depression”、“sequencing”为关键词,在GEO数据库检索。从该基因库中分别提取6例对照和7例BD患者、29例对照和30例抑郁症患者的DLPFC转录组数据;240例健康对照和240例BD患者的外周血转录组数据,利用DESeq2软件计算差异表达基因,基于生物学过程(BP)采用GO功能分析、差异分析、交集分析的方法,分析2种疾病差异性基因相关通路及其与免疫、代谢的关系。结果:BD患者DLPFC脑区显著高表达基因总共有384个,显著低表达基因总共有117个。抑郁症患者DLPFC脑区显著高表达基因总共有165个,显著低表达基因总共有316个。BD患者和抑郁患者的脑区与正常对照相比都会发生神经系统的异常,而抑郁多富集免疫炎症相关通路,BD多富集在代谢相关通路。基因交集结果显示,抑郁患者差异基因中有74个免疫相关基因和20个代谢相关基因;而BD患者差异基因中有42个免疫相关基因和51个代谢相关基因。BD患者DLPFC脑区、外周血存在着51个与代谢相关差异性基因,外周血转录组数据验证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脂肪酸生物合成、泛醌等萜醌生物合成、硒化合物代谢、其他聚糖降解、其他类型的O.聚糖生物合成异常。结论:DLPFC转录组结果提示2种精神疾病在免疫、代谢相关功能的基因中发生异常比例不同,抑郁容易出现免疫相关异常,BD更容易出现代谢相关基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症 数据挖掘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代谢
下载PDF
酒依赖的神经生理学机制物理治疗方法
12
作者 王文霞 惠李 +1 位作者 钱胜 朱程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7期129-132,共4页
酒依赖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探究酒依赖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发现有效的临床治疗路径,降低患者的复饮率。本研究对酒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梳理,并对经颅直流电刺激、重复经颅... 酒依赖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探究酒依赖的物理治疗方法有助于发现有效的临床治疗路径,降低患者的复饮率。本研究对酒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梳理,并对经颅直流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深部重复经颅磁刺激等新兴物理治疗方法在酒依赖治疗康复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酒依赖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依赖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经颅直流电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深部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阿立哌唑联合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Tourette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胡铃燕 何青萍 +3 位作者 郎学超 岳雅 刘娇颖 舒燕萍 《医师在线》 2023年第9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三个靶点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S患儿,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联合多靶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大脑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三个靶点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12月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T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阿立哌唑联合rTMS)和对照组(单用阿立哌唑),每组2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通过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抽动严重程度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运动抽动积分、发声抽动积分、YGTSS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运动抽动积分、发声抽动积分、YGTSS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1例6岁男性患儿rTMS干预第1天出现轻微的头部疼痛,症状持续半小时后缓解,第2天后未见头痛。对照组有1例5岁女性患儿出现轻微的双手震颤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经调整阿立哌唑使用剂量后震颤消失。结论阿立哌唑联合多靶点rTMS治疗儿童TS,能有效改善患儿抽动症状,疗效优于单用阿立哌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TOURETTE综合征 重复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辅助运动区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部位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9
14
作者 胡树罡 沈滢 +2 位作者 莫非 顾晓美 管重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3-43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及日间疲劳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组、脑干中缝核(RN)组和伪刺激组。右DLPFC组和RN组分别在右侧DLPFC区和RN区给予低频rTMS,伪...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及日间疲劳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组、脑干中缝核(RN)组和伪刺激组。右DLPFC组和RN组分别在右侧DLPFC区和RN区给予低频rTMS,伪刺激组将线圈垂直竖起置于顶叶。治疗4周前后,通过睡眠日记获取患者睡眠潜伏期(SOL)、睡后觉醒时间(WASO)、睡后觉醒次数(WNSO)、总睡眠时间(TST)、总卧床时间(TIB)、睡眠效率(SE),并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多维度疲劳量表(MFI)的分项分及总分,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和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右DLPFC组和RN组SOL、WASO、WNSO、TST、SE及PSQI各项评分与MFI总分和一般疲劳、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分项得分出现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伪刺激组虽个别患者评分也出现小幅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多组间比较,右DLPFC组在TST、SE及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总分和MFI的总分、一般疲劳、精神疲劳方面改善最好,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刺激右DLPFC区较RN区对老年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和日间疲劳度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失眠 经颅磁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中缝核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强迫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璞玉 王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77-1482,共6页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强迫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仍无法获得有效缓解,研究者们把目光转向新的物理治疗方向,特别是将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难治性强迫症的辅助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 目前,有相当比例的强迫症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仍无法获得有效缓解,研究者们把目光转向新的物理治疗方向,特别是将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难治性强迫症的辅助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神经刺激技术,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结果证明其治疗强迫症有效,但在刺激靶点、参数设置等的选择上学界也存在争议。该文系统梳理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强迫症中的应用,并讨论了目前治疗中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以期推进临床治疗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强迫症 辅助运动区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眶额回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在自闭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16
作者 邬钰玮 李源莉 单春雷 《中国康复》 2021年第9期560-563,共4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能力缺陷、沟通障碍和重复性刻板行为等[1]。有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是ASD发病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研究提出环境因素占ASD发病风险...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互动能力缺陷、沟通障碍和重复性刻板行为等[1]。有相关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是ASD发病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研究提出环境因素占ASD发病风险的50%左右[2]。但也有相关数据提示导致ASD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3]。ASD的治疗方式基于各种不同的研究理论:例如基于环境因素而提出的减少ASD儿童屏幕暴露问题[4]、基于性格特征而提倡的音乐教育[5]、游戏治疗[6]、结合触觉、平衡觉和本体感等方面的感觉统合训练[7]、高强度高密度的应用行为分析法等[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右侧颞顶交界区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长彬 谷旦华 于丽燕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运动阈值(MT)<40 Hz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 目的探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0例运动阈值(MT)<40 Hz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左额叶背外侧1Hz r TMS真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病情及不良反应,同时测量左侧MT。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BRM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MT均较各自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MT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MT低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左侧前额外侧皮质 躁狂发作 运动阈值
下载PDF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
18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86-486,共1页
前额叶背外侧皮质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 前额叶腹外侧皮质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VLPFC) 桥本脑病 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 清醒维持试验 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MWT) 朊... 前额叶背外侧皮质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 前额叶腹外侧皮质 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VLPFC) 桥本脑病 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HE) 清醒维持试验 Maintenance of Wakefulness Test(MWT) 朊蛋白 prion protein(PrP) 朊蛋白病 prion disease(PrD) 散发性致死性失眠症 sporadic fatal insomnia(SFI) 少动-强直综合征 akinetic-rigid syndrome(ARS) 神经微丝蛋白 neurofilament protein(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 前额外侧皮质 前额外侧皮质 桥本脑病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的主观认知减退人群静息态皮质网络连接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钱 陆加明 +8 位作者 青钊 陈文倩 孙艺 李欣 闫娴 李茗 张鑫 张冰 王正阁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减退(SCD)人群静息态皮质网络的拓扑特征及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南京各社区招募36例自诉有记忆下降的中老年人与32名健康对照(NC),分析认知量表、T_(1)加权像(T_(1)W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减退(SCD)人群静息态皮质网络的拓扑特征及与认知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南京各社区招募36例自诉有记忆下降的中老年人与32名健康对照(NC),分析认知量表、T_(1)加权像(T_(1)W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数据。SCD组男5例、女31例,年龄(64±5)岁;NC组男8例、女24例,年龄(65±5)岁。对rs-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根据先验模板将大脑皮质分为333个脑区(节点)和10个模块,建立皮质-皮质的全连接矩阵,在矩阵基础上计算每个节点的模块内连接度(WMD)和参与系数(PC)。比较两组间各节点的WMD值和PC值,并与认知量表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SCD组右侧额顶网络(FPN)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P<0.05,FDR校正)与额中央回(P<0.005,未校正)WMD增加;左侧视觉网络(VN)的枕上回WMD降低(P<0.05,FDR校正);左侧背侧注意网络(DAN)的缘上回PC降低(P<0.005,未校正)。SCD组中,DLPFC的WMD值与听觉词汇学习测验(AVLT)短时记忆(r=0.364,P=0.029)、再认记忆(r=0.364,P=0.029)及波士顿命名评分(BNT)(r=0.356,P=0.033)成显著正相关;缘上回的PC值与BNT评分(r=0.413,P=0.012)成显著正相关。结论SCD人群存在皮质网络失衡与重构,表现为VN的模块内连接性及DAN的模块间连接性降低,并通过增强FPN的模块内连接性而代偿认知水平的早期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磁共振成像 额顶网络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原文传递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首发单相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胡键浠 陈浩博 +6 位作者 黄华锰 胡蓉 胡桂和 郭爱华 李曼 邓慧琨 潘小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52例首次发病且未予任何治疗措施...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单相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该联合治疗方案对患者注意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52例首次发病且未予任何治疗措施的单相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别在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长达4周(每周5 d,共20 d)的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rTMS真刺激(真刺激组, n=27)或伪刺激(伪刺激组, n=25)。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测评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以及应用中国伯明翰认知筛查量表(BCoS-C)的听觉注意测试项目评估患者的听觉注意程度。 结果:(1)抑郁症状:真刺激组患者治疗第2、4周末的HAMD-24评分[(20.63±2.73)分、(15.85±2.43)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5.74±2.68)分],伪刺激组患者治疗第4周末的HAMD-24评分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0.48±2.33)分 vs. (25.80±2.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2、4周末时,真刺激组患者的HAMD-24评分均明显低于伪刺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听觉注意功能:真刺激组患者治疗第4周末的总正确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51.74±1.38 vs. 47.48±1.60),持续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74±0.71 vs. 4.37±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4周末时,真刺激组患者的总正确数较伪刺激组(48.00±1.66)明显升高,持续指标较伪刺激组(3.72±1.28)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能更快速有效地改善单相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注意功能,其中抑郁症状较注意功能能更快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经颅重复磁刺激 注意功能 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