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油气分布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1
作者 李宣玥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3,共9页
为了厘清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剖了中南部T气田、H气田、R气田等3个典型油气田。研究表明:中南部背斜带油气成因、来源和成藏期次一致,但油气分布却存在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富集程度、纵向分布层位和平面赋存位置... 为了厘清XH凹陷中南部背斜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解剖了中南部T气田、H气田、R气田等3个典型油气田。研究表明:中南部背斜带油气成因、来源和成藏期次一致,但油气分布却存在显著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富集程度、纵向分布层位和平面赋存位置3个方面。分析认为,造成油气分布差异性的主控因素为断裂系统、烃源岩分布、源-储构造叠合关系和断-砂耦合关系。断裂系统的差异性决定纵向上油气分布层位以及构造内部的差异化富集程度;平湖组煤系烃源岩成熟度和厚度分布的差异性决定区域油气富集程度;花港组源外成藏背景下,成藏期平湖组烃源层顶面构造与花港组储集层构造叠合关系决定局部构造汇烃强度;中南部花港组强水道化背景下,断层与砂体耦合关系决定单层油气成藏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中南部背斜带 XH凹陷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2
作者 李宣玥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44-154,共11页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 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明确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区带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对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的构造背景、沉积特征、烃源岩条件和储层性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不同区带油气分布特征,总结了油气富集的分布规律以及差异成藏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南部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早期通源断裂与砂体耦合及晚期保存条件,并根据储盖组合及油气分布规律划分为平湖组、花港组、龙井组3个成藏组合,其中花港组是主要的成藏层系,花港组具备发育岩性体的沉积环境,具有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在3900~3700 m低渗储层广泛发育,有利沉积相带叠合次生溶蚀控制优质储层分布,油气充注与圈闭的形成时间配置关系好。研究结果对于西湖凹陷的持续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西湖凹陷 中央背斜带
下载PDF
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下段粗碎屑沉积体系成因探讨
3
作者 严涛 万丽芬 +1 位作者 李昆 陈琳琳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
针对目前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下段的粗碎屑沉积成因不明的问题,该文在花港组下段钻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相结合动态地解释了花港组下段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及相迁移特征。在目前三级层序格架下,井震结合,将... 针对目前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中北部花港组下段的粗碎屑沉积成因不明的问题,该文在花港组下段钻井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相结合动态地解释了花港组下段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及相迁移特征。在目前三级层序格架下,井震结合,将花港组下段进一步细化到体系域级别。在精细的地层格架下,通过物源分析,并依据测录井特征及岩心特征,识别出花港组的沉积体系及展布特征。结果表明,花港组时期,西北物源供给强烈,研究区主要发育北东向长轴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粗碎屑主要来自于低位体系域的辫状河道和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沉积。该研究深化了中央背斜带北部粗碎屑体的认识,为中央背斜带成藏条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中央背斜带 粗碎屑体 沉积体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被引量:47
4
作者 李丕龙 翟庆龙 +2 位作者 荣启宏 蒋有录 谭丽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6,共3页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背斜带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特征
下载PDF
鄂西利川齐岳山高陡背斜带的古应力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令占 田洋 +2 位作者 涂兵 曾波夫 谢国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503,共14页
鄂西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构造带与川东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叠加褶皱发育,地处两大构造带分界处的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断裂发育。本文以利川地区褶皱和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 鄂西利川地区位于湘鄂西构造带与川东构造带的过渡部位,叠加褶皱发育,地处两大构造带分界处的齐岳山高陡背斜带断裂发育。本文以利川地区褶皱和断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观测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滑动数据反演方法,对构造应力场进行了恢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出该区侏罗纪以来经历了五期构造应力作用,从早到晚分别为:北西-南东向挤压(J3-K1)、近东西向挤压(K1)、近南北向挤压(K1-K2)、北西-南东向引张(K2)和北东-南西向挤压(E3)。该区侏罗纪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深入认识齐岳山高陡背斜带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背景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加褶皱 构造变形 古应力 齐岳山高陡背斜带 利川地区 鄂西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构造特征和演化机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路慎强 陈冠军 +1 位作者 吴孔友 冯德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4-279,共6页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段盐膏层和沙三段超压泥岩层等塑性物质的存在,为弹性基础悬臂梁理论在该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自沙四段沉积晚期开始,东营凹陷东段的受力以及变形状态就类似于以下伏盐膏层为弹性基础,以南部广饶凸起...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段盐膏层和沙三段超压泥岩层等塑性物质的存在,为弹性基础悬臂梁理论在该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自沙四段沉积晚期开始,东营凹陷东段的受力以及变形状态就类似于以下伏盐膏层为弹性基础,以南部广饶凸起为固定端,以北部陈南断层为自由端的弹性基础悬臂梁,在自身重力以及上覆沉积物载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自由端的沉降幅度逐渐增大,使得盆地整体呈箕状产出,在这个沉降过程中,塑性物质不断流动聚集,对上覆地层造成拱升,从而形成中央背斜带。此后悬臂梁又一分为二,单独作用,继续推动着整个凹陷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臂梁 演化机理 盐膏层 中央背斜带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花港组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以H3气藏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昆 张沛 +3 位作者 张萍 李倩 万丽芬 席敏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135,共9页
近年来,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渐新统花港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含油气构造,在不同的含油气构造中,气藏的气柱高度及圈闭充满度差别大,说明不同的含油气构造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基于三维地震及多口钻井资料,从烃源岩... 近年来,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渐新统花港组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发现多个大中型含油气构造,在不同的含油气构造中,气藏的气柱高度及圈闭充满度差别大,说明不同的含油气构造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基于三维地震及多口钻井资料,从烃源岩、圈闭条件、储盖组合配置关系等方面,以H3气藏为例,通过对典型气藏的解剖,对H3气藏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构造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中央背斜带油气主要来自于始新统煤系烃源岩,渐新统花港组具备良好的圈闭条件及储盖组合配置关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有效的输导体系,而良好的后期保存条件则是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油气充满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气藏 成藏主控因素 花港组 中央背斜带 西湖凹陷
下载PDF
冷湖背斜带中东段构造特征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戴俊生 曹代勇 张守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1-565,共5页
在对有代表性的4 条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和平衡剖面编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冷湖背斜带中东段的基本构造特征, 指出其构造变形程度西部强东部弱, 在各个背斜的演化过程中均包含生长背斜发育阶段, 北东倾逆断层发育时期早于南西倾逆... 在对有代表性的4 条地震剖面的解释、分析和平衡剖面编制的基础上, 分析了冷湖背斜带中东段的基本构造特征, 指出其构造变形程度西部强东部弱, 在各个背斜的演化过程中均包含生长背斜发育阶段, 北东倾逆断层发育时期早于南西倾逆断层, 反映出祁连山向柴达木盆地的冲断挤压作用早于阿尔金山, 喜山运动晚期构造改造作用强烈. 特提斯阶段性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 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最终碰撞和往北楔入作用是冷湖背斜带发育的区域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湖 背斜带 平衡剖面 构造特征 煤系地层 断层
下载PDF
准南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建 张文慧 +2 位作者 高翠欣 倪倩 袁红英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1,共7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和演化,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对油气成藏条件特别是油气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目前已发现气藏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等特征分析,探讨了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变动和演化,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对油气成藏条件特别是油气成因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目前已发现气藏的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组成等特征分析,探讨了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来源。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湿气,主要为腐殖型干酪根裂解气;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主要为煤型气,既有热解气,也有裂解气;轻烃分析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天然气为典型煤型气。综合成因类型分析结果认为,该区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的煤系地层,既有热解气,也有裂解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成因类型 气源 霍玛吐背斜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形成演化及成藏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华 袁娟梅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3期301-304,315,共5页
文中通过对结构构造及演化过程的分析,指出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形成于荆沙中期,是盐隆作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已经发现的油藏认为,荆州背斜带油气运移效应明显,在构造顶部以Ⅰ油组复杂断块油藏为主,具有断层控... 文中通过对结构构造及演化过程的分析,指出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形成于荆沙中期,是盐隆作用、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已经发现的油藏认为,荆州背斜带油气运移效应明显,在构造顶部以Ⅰ油组复杂断块油藏为主,具有断层控藏特征;南部斜坡带及洼陷带以Ⅱ油组岩性油藏为主,具有砂岩储层控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隆 构造演化 成藏特征 荆州背斜带 江陵凹陷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忠民 吴乃芩 周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10,I0020,共4页
文章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成岩矿物伊利石测年数据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央背斜带储层流体包裹体明显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为3期,其对应的地质时间分别为中... 文章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成岩矿物伊利石测年数据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央背斜带储层流体包裹体明显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为3期,其对应的地质时间分别为中中新世、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至第四纪。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地质年龄自北向南分别为23.5~26.5Ma、18.31~21.86Ma、12.58~13.63Ma,表明北部油气成藏时间早于中南部。综合分析认为中央背斜带发生过早、中、晚3期油气运移和聚集活动,以晚期最为重要,其幕式特征明显。成藏期总体时间长,多期成烃、多次充注,同期不同源是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包裹体 伊利石 油气成藏 中央背斜带 西湖凹陷 东海 油气成藏模式 东海西湖凹陷 同位素地质年龄
下载PDF
北天山前陆盆地前缘西湖背斜带第四纪褶皱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浩然 陈杰 +2 位作者 李涛 李跃华 张博譞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1-805,共15页
西湖背斜带属于北天山前陆盆地最前缘的第四排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前人对西湖背斜带的第四纪活动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5条横穿背斜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译,结合地表地质地貌的发育特征,对褶皱类型、生长机制、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 西湖背斜带属于北天山前陆盆地最前缘的第四排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前人对西湖背斜带的第四纪活动尚无系统研究。文中对5条横穿背斜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解译,结合地表地质地貌的发育特征,对褶皱类型、生长机制、褶皱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变形量等进行了研究。西湖背斜的EW向变形长度>47km,其中隐伏区的变形长度>14km,地表出露区的最大变形宽度约为8.5km。西湖背斜内部连续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在其北部发育一个变形幅度较小的背斜(西湖北背斜)。西湖背斜是以翼旋转方式变形的滑脱褶皱,其缩短量在地形高点附近约为(1070±70)m,向W递减至(130±30)m,向E快速递减至(650±70)m;因外部物质涌入或内部物质流出导致其盈余面积为-0.34~0.56km^2。通过横穿西湖北背斜的2条地震反射剖面(剖面A、B)计算其平均缩短量为(60±10)m、(130±40)m,由外部物质流入导致的盈余面积为0.5km^2、0.74km^2。地震反射剖面在背斜两翼均发育生长地层,生长地层的起始位置在背斜地表出露区的东段位于地下1.9~2.0km处,在背斜西端隐伏区位于地下3.7km处。地震反射剖面成像结果(剖面D、E)显示,在地下3.3km处可见上覆地层超覆在西湖背斜之上,而上覆地层基本未发生变形,表明该段背斜已不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 西湖背斜带 地震反射剖面 滑脱褶皱 生长地层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烃源岩生排烃史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 4套烃源岩系 ,其中始新统...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 ,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 ,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 4套烃源岩系 ,其中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主力烃源岩 ,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 ;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 ;以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数学模型 生烃史 排烃史 背斜带 西湖凹陷 有机质 油气系统
下载PDF
准南霍玛吐背斜带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倩 刘建 +1 位作者 赵智鹏 关小曲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1期5-8,22,共5页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油源丰富,成藏条件良好,在古近系、新近系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原油或油砂抽提物饱和烃与芳烃气象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的族组成、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油源丰富,成藏条件良好,在古近系、新近系均获高产工业油气流。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霍玛吐背斜带原油或油砂抽提物饱和烃与芳烃气象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原油及油砂抽提物中的族组成、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以及甾萜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并结合碳同位素特征,对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且对油源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表明,霍玛吐背斜带原油可划分为2种类型:A类原油主要分布于霍尔果斯背斜、玛纳斯背斜、吐谷鲁背斜、安集海背斜、呼图壁背斜,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白垩系烃源岩相似;B类原油主要分布在独山子背斜,主要来源于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玛吐背斜带 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 碳同位素特征
下载PDF
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含油气系统 被引量:4
15
作者 叶加仁 顾惠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7,共5页
为系统认识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分布规律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推进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定量模拟技术 ,对组成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始新统平湖... 为系统认识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的油气分布规律 ,优化勘探目标选择 ,推进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定量模拟技术 ,对组成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系统的基本地质要素与成藏作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 ,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该区主力烃源岩 ,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与生、排烃强度 ;渐新统花港组砂质岩是最重要的储集岩 ;花港组上段泥岩为区域性盖层 ;圈闭发育与油气生、排、运、聚的配置关系良好 ,是烃类聚集的理想场所 ;该区存在 4个含油气系统 ,多属天然气系统 ,其中平湖组—花港组系统为最主要的含油气系统 ,其油气生成聚集效率高 ,是本区目前主要的油气勘探对象 ;整体上 ,浙东中央背斜带具良好的含油气系统形成的地质要素和较为复杂的成藏作用过程 ,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本油气地质条件 ,具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盆地 西湖凹陷 浙东中央背斜带 含油气层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典型构造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舟 刘金帅 +1 位作者 周倩 龚伟成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6期117-122,126,共7页
在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的油气藏勘探过程中,由于地震资料品质有限,局部小构造落实难,构造活动复杂,构造样式多样,油气运聚规律缺乏系统研究,钻探成功率不高。基于构造几何学和构造应力学理论,分析江陵凹陷构造总体特征,对凹陷内的构造样... 在江陵凹陷荆州背斜带的油气藏勘探过程中,由于地震资料品质有限,局部小构造落实难,构造活动复杂,构造样式多样,油气运聚规律缺乏系统研究,钻探成功率不高。基于构造几何学和构造应力学理论,分析江陵凹陷构造总体特征,对凹陷内的构造样式进行分区;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运用构造解析分析各个分区内构造样式的构造特征,提出其成因模式,并挑选了2种典型构造(盐构造和火山构造)进行精细解析,进一步验证构造特征与成因模式。综合利用各典型构造的研究成果以及典型构造与油气运聚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推导出荆州背斜带的构造成因、构造模式和构造样式与油气运聚的关系,得到盐构造和火山构造对油气聚集的影响取决于构造与原生油气藏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以及构造活动与油气运移的时间配置关系。因此,分析荆州背斜带内油气藏成藏时间和空间与盐构造、火山构造的组合关系是下一步勘探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陵凹陷 荆州背斜带 构造运动 构造分区 构造样式 运聚模式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绥棱背斜带演化特征及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庆霞 王文波 奥琮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8年第3期185-190,共6页
绥棱背斜带的形成主要受两个构造期次的影响,一次是白垩纪嫩江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背斜带的雏型;另一次是晚白垩明水组沉积晚期的构造运动,使背斜带发育完善成现今的构造形态。这两次构造运动使该背斜带具备了以下有利铀成矿条... 绥棱背斜带的形成主要受两个构造期次的影响,一次是白垩纪嫩江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背斜带的雏型;另一次是晚白垩明水组沉积晚期的构造运动,使背斜带发育完善成现今的构造形态。这两次构造运动使该背斜带具备了以下有利铀成矿条件,一是背斜顶部遭受剥蚀形成的构造天窗,有利于含铀含氧水渗入地下岩层;二是背斜带及其周边产生一些断裂破碎带,使烃类还原物质有了向上渗入的通道;三是沉积岩层发生了破碎,裂隙发育,增强了岩层的渗水性,提高了岩石的容矿能力;四是背斜带的翼部形成了补-径-排体系中的径流区,是铀成矿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棱背斜带 构造运动 铀矿 径流区 还原剂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地震解释技术——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为例
18
作者 孙明江 于正军 张建芝 《油气地球物理》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形态清楚、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探明程度已很高。自然地,岩性、地层等复杂隐蔽型油气藏成为各油区勘探的重点。复杂断块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型油气藏类型,占有陆相断陷盆地很大的储量份额,但这类油藏构造复...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形态清楚、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探明程度已很高。自然地,岩性、地层等复杂隐蔽型油气藏成为各油区勘探的重点。复杂断块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型油气藏类型,占有陆相断陷盆地很大的储量份额,但这类油藏构造复杂、隐蔽性强,识别与描述十分困难。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为例,系统总结了地震正演模拟、相干分析等地震解释技术及其在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期望对相关地区勘探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油气藏 地震解释 地震正演 相干分析 中央背斜带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威峰 夏振宇 +3 位作者 王振奇 吴穹螈 周钱山 陈江贻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7,共8页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数据,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等实验数据,利用分形几何的基本理论,对准噶尔盆地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和剩余粒间孔为主,喉道以缩颈型喉道为主,且大多是中喉。分形维数与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综合表征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弥补了单一参数在反映孔隙结构方面的不足。霍玛吐背斜带紫三段储层孔隙结构类型以Ⅱ类中孔中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紫三段 霍玛吐背斜带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深层常规稠油油藏形成机制分析
20
作者 刘志萍 《内江科技》 2004年第4期74-75,共2页
本文以河31断块区为例,首次提出了稠油的形成、展布是受其特定的早期沉积背景、中期 保存条件和后期原油降解作用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观点。
关键词 稠油 油藏 形成机制 保存条件 背斜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