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场胎儿磁共振成像SAR分布及B_1场均匀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绮华 高勇 辛学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96,共6页
在确实需要的前提下,孕期满3个月的孕妇可行MRI检查,相关研究已经证实1.5 T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相对安全,但3 T胎儿MRI检查的安全性相关研究还很不够,随着3 T MRI设备在临床应用数量快速增加,加强相关研究非常有必要。为了分析3 T胎... 在确实需要的前提下,孕期满3个月的孕妇可行MRI检查,相关研究已经证实1.5 T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相对安全,但3 T胎儿MRI检查的安全性相关研究还很不够,随着3 T MRI设备在临床应用数量快速增加,加强相关研究非常有必要。为了分析3 T胎儿MRI检查的安全问题和成像质量,根据医学图像和国际标准建立了孕妇盆腔电磁模型,参照临床常规,分别在1.5 T和3 T鸟笼发射线圈激励下,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用于衡量MRI安全问题的特定能量吸收率(SAR)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射频B1场进行数值计算和分析。数值结果表明,3 T下孕妇盆腔各组织SAR的平均值和局部最大值分别比1.5T最多提高了2.79倍和3.96倍。特别地,3 T下皮肤、羊水SAR的局部最大值超出了安全阈值;3 T下过子宫颈、子宫体和子宫底的3个横断面上子宫区域内B1场的均匀性比1.5T分别降低了19%,25%和21%,而且3 T下子宫内B1场均匀性低于67%。结果表明,过高的局部SAR值和B1场的不均匀性将成为3 T磁共振应用于胎儿成像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磁共振成像 特定能量吸收率 B1 场均匀性 电磁模型
原文传递
胎儿唇腭裂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彭旭红 雷苑麟 +4 位作者 赖碧玉 邝怡南 彭明明 邓志贤 谢国喜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年第5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腹部超声成像诊断的10例胎儿在1~3 d内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孕周21~26周。MRI检查序列包括二维、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3D FIESTA)序列,在矢状面、冠状面和轴向层面上对胎儿的图像进... 目的探讨MRI对胎儿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腹部超声成像诊断的10例胎儿在1~3 d内接受磁共振成像检查,孕周21~26周。MRI检查序列包括二维、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2D,3D FIESTA)序列,在矢状面、冠状面和轴向层面上对胎儿的图像进行分析,重点观察轴位片,并将产前超声、MRI诊断和尸检或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最终确认单纯唇裂1例,左侧唇腭裂3例,右侧唇腭裂3例,双侧唇腭裂1例,中央唇腭裂2例。唇腭裂畸形于MRI FIESTA均表现为高信号裂隙:单纯唇裂为上唇软组织裂隙,而牙槽骨正常;单侧唇腭裂为单侧上唇及上颚裂隙;双侧唇腭裂为双侧上唇及上颚裂隙,并在上唇中央区形成游离的"息肉样"前凸。产前超声、MRI影像诊断符合率均达100%。未发现单纯腭裂的胎儿。无假阳性病例。结论磁共振成像对诊断胎儿唇腭裂的效能与产前超声相当,MRI可作为胎儿唇腭裂检查的备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诊断 胎儿超声 胎儿磁共振成像 唇裂 腭裂
下载PDF
利用高介电材料提高胎儿磁共振射频安全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庄亚运 辛学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71-77,共7页
探究应用高介电材料(HDM)降低胎儿磁共振成像(fetus MRI)扫描中组织射频能量比吸收率(SAR)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建立13周胎儿和成人女性盆腔混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1.5 T和3 T场强下普通扫描及应用不同HDM时的部分身体比吸收率(... 探究应用高介电材料(HDM)降低胎儿磁共振成像(fetus MRI)扫描中组织射频能量比吸收率(SAR)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建立13周胎儿和成人女性盆腔混合数值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1.5 T和3 T场强下普通扫描及应用不同HDM时的部分身体比吸收率(partial body SAR)和局部比吸收率(local SAR)的分布规律,以及两种场强下普通扫描和应用两种形状HDM取得最佳胎儿local SAR最大值时的B+1场均匀性。通过应用合适的HDM,能够显著降低1.5 T和3 T fetus MRI中的SAR值。在1.5 T和3 T成像时当取得最佳胎儿local SAR最大值时,分别可使胎儿local SAR最大值比普通扫描时下降12.90%和24.75%。这项研究表明通过应用合适的HDM,可以降低在临床上进行fetus MRI时的SAR值来提高胎儿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介电材料 胎儿磁共振成像 比吸收率 B1^+场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
下载PDF
磁共振快速采集技术在胎儿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胡立伟 朱铭 +2 位作者 曹厚德 薛潋滟 汪红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221-225,233,共6页
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的扫描速度已经得到极大提升,其应用领域和检查部位也随之得以拓展。磁共振扫描速度对于胎儿成像至关重要,其大大缩短了成像时间,减少胎儿运动产生的运动伪影。给临床检查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 磁共振胎儿快速成像 磁共振胎儿安全性 并行采集技术
下载PDF
胎儿MRI检查的ISUOG临床指南解读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倩 沈文 +1 位作者 韩鹏慧 吴菁 《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54-60,共7页
胎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协同于超声的重要影像诊断方法,既可确认超声发现,也可通过额外发现对专业超声检查进行补充,其在胎儿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更为广泛[1]。如果指征明确、检查合适且结果解读正确,MRI不仅... 胎儿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协同于超声的重要影像诊断方法,既可确认超声发现,也可通过额外发现对专业超声检查进行补充,其在胎儿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更为广泛[1]。如果指征明确、检查合适且结果解读正确,MRI不仅有助于诊断,而且还是治疗方案制定、分娩计划和咨询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诊断方法 指南解读 超声检查 胎儿磁共振成像 胎儿脑发育
下载PDF
3.0 T MR TrueFISP序列负间隔扫描经多平面重组显示胎儿股骨长轴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马得廷 崔红 +1 位作者 李秀娟 王君霞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3.0 T MR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负间隔扫描后,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显示胎儿股骨长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胎儿股骨的3.0 T MRI图像,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股骨正常,孕周26~39周,均有对胎儿股骨进行负间隔Tr... 目的探讨3.0 T MR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负间隔扫描后,应用多平面重组(MPR)技术显示胎儿股骨长轴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胎儿股骨的3.0 T MRI图像,产前超声提示胎儿股骨正常,孕周26~39周,均有对胎儿股骨进行负间隔TrueFISP序列扫描的图像。为获取胎儿股骨的标准长轴图像,由两位MR医师应用MPR技术分别对胎儿的股骨长轴进行修正重组。比较两位MR医师重组图像的质量,测量股骨长度并与超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0例胎儿股骨TrueFISP图像中,27例(45%)直接获得了胎儿股骨的标准长轴图像,而33例(55%)没有获得标准图像。两位医师对这33例胎儿股骨行MPR,分别获得了90.9%(30/33)和87.9%(29/33)的成功率,其图像质量的评分分别为2.91±0.29和2.88±0.33,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00,P=0.317)且具有高度一致性(ICC=0.845,P=0.000)。在TrueFISP图像上,两位医师测量股骨干长度分别为(60.42±5.86)cm和(60.35±5.87)cm,超声测量股骨干长度为(59.35±9.07)cm,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 T MR TrueFISP序列负间隔扫描后,应用MPR技术可以获取胎儿股骨的标准长轴图像,其测量结果与超声结果无差异。因此TrueFISP序列的负间隔扫描结合MPR技术可以弥补直接扫描不能获得胎儿股骨标准长轴图像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磁共振成像 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 股骨长度 负间隔扫描 多平面重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