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编码RNA在胚胎着床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琳 郭佳仪 +2 位作者 高文欣 高萌萌 马晓玲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77-1387,共11页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指不具备编码蛋白质潜力的RNA,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分为微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它们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指不具备编码蛋白质潜力的RNA,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分为微RNA(micro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及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它们在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妊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成功的妊娠需要多个步骤协调推进,胚胎着床作为其中的关键步骤,其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调控范围包括胚胎发育、子宫内膜状态的改变及母体-胚胎“通信”的进行,多种调控机制的存在保障了胚胎的定位、黏附、侵入,最终顺利着床。MiRNA、lncRNA及circRNA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ncRNA,通过靶向调节多个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在胚胎着床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有望从分子角度为临床上预测及改善妊娠结局提供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RNA 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容受性 母体-胚胎“通信”
下载PDF
子宫内膜葡萄糖转运体在胚胎着床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立雪 李长兴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葡萄糖转运体是介导葡萄糖跨细胞膜转运的重要载体,分为易化扩散葡萄糖转运体(GLUTs)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SGLTs)以及尚待深入研究的一类葡萄糖转运体SWEETS。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可保障与着床相关功能... 葡萄糖转运体是介导葡萄糖跨细胞膜转运的重要载体,分为易化扩散葡萄糖转运体(GLUTs)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SGLTs)以及尚待深入研究的一类葡萄糖转运体SWEETS。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可保障与着床相关功能活动得以正常运行。本文就葡萄糖转运体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进行阐述,旨在揭示胚胎着床的机制,为着床失败导致的女性不孕及早期流产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葡萄糖转运体 胚胎着床
下载PDF
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皮葡萄糖转运体3表达对胚胎着床的作用
3
作者 黄海兵 龚明 +2 位作者 杨宏静 付海荣 龙云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78-1086,共9页
目的探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皮葡萄糖转运体3(GLUT3)的表达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1)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法检测孕2 d、孕4 d和孕6 d小鼠子宫内膜上皮GLUT3表达情况。(2)采用RNA干扰技术低表达GLUT3,研究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取孕2 ... 目的探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上皮葡萄糖转运体3(GLUT3)的表达对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1)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法检测孕2 d、孕4 d和孕6 d小鼠子宫内膜上皮GLUT3表达情况。(2)采用RNA干扰技术低表达GLUT3,研究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取孕2 d小鼠,一侧子宫角注射25μl特异性GLUT3-siRNA以低表达上皮GLUT3,另一侧子宫角注射等量无义siRNA为对照;然后于孕4 d冲洗小鼠宫腔收集囊胚,同时收集子宫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法检测孕4 d小鼠子宫内膜接受态标志分子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ανβ3蛋白的表达,孕6 d检测胚胎着床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LUT3主要在子宫内膜上皮表达,孕2 d上皮GLUT3表达呈强阳性,而基质表达弱;孕4 d和孕6 d上皮和基质都有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孕天数增加GLUT3蛋白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P<0.05),且孕6 d着床区GLUT3表达显著高于非着床区(P<0.01)。(2)孕2 d宫腔内注射GLUT3-siRNA低表达上皮GLUT3后,未显著影响小鼠孕4 d囊胚发育(P>0.05),但孕4 d子宫内膜接受态标志分子LIF和整合素ανβ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孕6 d胚胎着床数也显著下降(P<0.001)。结论低表达上皮GLUT3使子宫内膜接受态受损,进而影响胚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3 子宫内膜接受态 胚胎着床
下载PDF
补肾助孕方对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ER、PR及整合素α_5、β_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6
4
作者 周惠芳 李爱萍 谈勇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8-63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助孕方对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5、β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阐明该方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补肾助孕方低、... 目的观察补肾助孕方对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细胞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5、β3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阐明该方改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的机制。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补肾助孕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对各组大鼠由妊娠至胚胎着床期处死,取子宫中段组织(约1cm),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ER、PR及整合素α5、β3的蛋白表达等。结果模型组子宫内膜ER、PR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补肾助孕方低、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子宫内膜整合素α5、β3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补肾助孕方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补肾助孕方可下调胚胎着床期子宫内膜ER、PR的水平,提高整合素α5、β3水平的表达,改善黄体功能不全状态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受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助孕方 胚胎着床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整合素Α5 整合素Β3 子宫内膜容受性 受孕率
下载PDF
子宫内膜巨噬细胞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表达影响胚胎着床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京 谢多 +4 位作者 刘勉 龚艺 史潇 韦锦燕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09-914,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第3.5(雌鼠交配后次日晨阴道见栓为第0.5)孕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E)、对照组(C)和空白组(B)。E组向... 目的研究小鼠子宫内膜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第3.5(雌鼠交配后次日晨阴道见栓为第0.5)孕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E)、对照组(C)和空白组(B)。E组向左侧宫腔内注射消除巨噬细胞的药物: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odronate liposomes,CL),右侧注射磷酸缓冲盐脂质体(PBS liposomes,PL);C组向双侧宫腔内注射PL;B组向双侧宫腔内注射等体积灭菌PBS溶液。注射后48 h,获取第5.5小鼠子宫和卵巢,统计各单侧子宫的胚胎着床数。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卵巢内Mφ数量,并观察着床位点和非着床位点VEGFA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子宫F4/80+CD11b+Mφ相对百分比,观察注射CL对子宫Mφ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结果流式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均显示,E组左侧子宫注射氯膦酸二钠脂质体后,与E组右侧和C、B组比较,局部巨噬细胞被显著抑制(P<0.05),抑制率达74%。各组卵巢Mφ数量间则未见明显差异。E组左侧子宫的胚胎着床部位宫腔未闭合,平均胚胎着床数为2.20±1.81个,显著低于E组右侧5.10±1.91个(P<0.05)。在着床位点,伴随子宫Mφ受到抑制,子宫内膜的VEGF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子宫内膜中的Mφ为胚胎着床所必需,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A的表达,影响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着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巨噬细胞 氯膦酸二钠的脂质体 宫腔内注射 胚胎着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下载PDF
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高伟娜 呙月 +5 位作者 王丽君 唐潇 刘亚飞 陈镇燕 张明敏 黄光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464-1470,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144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米非司酮组(M)、米非司酮+针刺组(A)和米非司酮+黄体酮组(W),每组随机再分为6 d组、8 d组和10 d组。其中M组、A组和W组妊娠1 d给予... 目的:观察针刺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144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米非司酮组(M)、米非司酮+针刺组(A)和米非司酮+黄体酮组(W),每组随机再分为6 d组、8 d组和10 d组。其中M组、A组和W组妊娠1 d给予米非司酮-麻油溶液造模,N组则给予等量麻油溶液。同时,每天下午A组固定并行针刺三阴交和后三里,N组和M组仅固定,W组肌肉注射黄体酮,直到处死当天结束。统计孕鼠胚胎着床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子宫内膜的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测定着床点的子宫内膜Foxp3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M组的着床胚胎数、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子宫内膜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着床点子宫内膜Foxp3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与M组相比,A组和W组的着床胚胎数、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和子宫内膜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着床点子宫内膜Foxp3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结论:针刺改善胚胎着床障碍大鼠的胚胎着床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调节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叉头框P3蛋白
下载PDF
反刍动物的胚胎着床与妊娠识别过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姜怀志 李金艳 +1 位作者 马宁 梁冠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78-582,共5页
反刍动物的胚胎着床与妊娠识别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生殖激素调控。文中叙述了各种细胞因子和生殖激素对妊娠建立和维持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反刍动物 胚胎着床 妊娠识别 细胞因子 生殖激素 调控作用
下载PDF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KAI1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及其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谭冬梅 赵邦霞 +4 位作者 尉晓蔚 彭洪英 赖国旗 何明忠 谭毅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7-572,共6页
目的:研究CD82/KAI1mRNA及蛋白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以及CD82/KAI1抗体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及着床的影响。方法: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82/KAI1mRNA及蛋白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规律。将8-细胞小鼠胚胎培养于含不同... 目的:研究CD82/KAI1mRNA及蛋白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的表达规律,以及CD82/KAI1抗体对小鼠胚胎体外发育及着床的影响。方法: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CD82/KAI1mRNA及蛋白在假孕小鼠子宫的表达规律。将8-细胞小鼠胚胎培养于含不同浓度CD82/KAI1抗体的培养液中,观察囊胚形成及脱透明带的情况。妊娠d4小鼠宫角注射CD82/KAI1抗体,于妊娠d8观察小鼠胚胎植入数量。结果:①CD82/KAI1mRNA在假孕d1-8小鼠子宫中均有表达,于d4、d5表达最丰富。CD82/KAI1蛋白在假孕d1-8的子宫基质细胞及腺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假孕d1-4腔上皮细胞无表达,假孕d5子宫腔上皮细胞出现弱阳性表达,从d6开始子宫腔上皮细胞表达逐渐增强。②一定浓度的CD82/KAI1抗体可明显抑制囊胚的形成率(1∶400,P<0.05)和脱带率(1∶800,P<0.05)。③宫角注射一定量的CD82抗体可以显著提高小鼠胚胎的着床数(8.35±0.17vs4.52±0.24,P<0.05)。结论:CD82/KAI1在妊娠小鼠子宫的表达是非胚胎依赖性的。CD82/KAI1在小鼠胚胎发育和着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抑制因子CD82/KAI1 子宫内膜 胚胎着床
下载PDF
AP-1蛋白在胚胎着床前后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朱瑾 周剑萍 +2 位作者 张炜 贺斌 刘银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原癌基因AP 1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AP 1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Immuno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 1蛋白的表达。结果 :AP 1蛋白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小鼠早孕的第 4天、第 5天 ,一直维持...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原癌基因AP 1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AP 1在胚泡着床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Immuno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P 1蛋白的表达。结果 :AP 1蛋白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小鼠早孕的第 4天、第 5天 ,一直维持到妊娠第 7天 ,每毫克组织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 6 0 .2± 4 .2 1,5 2 .6± 7.0 9,5 0 .2± 5 .89和 5 0 .0±3.6 1。结论 :AP 1蛋白参与了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信号传导并可能与胚胎的早期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AP-1 妊娠 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 小鼠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调节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杰 章汉旺 +3 位作者 朱桂金 李豫峰 靳镭 侯小妮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5-357,共3页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 I)对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研究IGF I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 ,建立体外滋养层细胞粘附模型 ,IGF I按不同的时间和剂量处理细胞 ,用酶联免...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 (IGF I)对体外培养的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研究IGF I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滋养层细胞 ,建立体外滋养层细胞粘附模型 ,IGF I按不同的时间和剂量处理细胞 ,用酶联免疫检测仪测定光密度值代表粘附细胞的相对数目。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粘着局部磷酸化粘着斑激酶 (pFAK)的表达。结果 :随IGF I浓度的增加 ,滋养层细胞的粘附数目明显增多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0 0nM时粘附细胞数目最多 ,但与 10nM时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相同浓度的IGF I处理时 ,随时间的延长 ,粘附细胞数目也明显增多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10nMIGF I培养 2h达最佳量效反应 (P <0 0 0 1)。加入抗整合素αvβ3 抗体能明显阻止其促粘附作用(P <0 0 0 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10nMIGF I处理后 ,粘着局部出现pFAK ,而对照组则无pFAK表达。结论 :IGF I能促进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纤维粘连蛋白 (FN) ,且这种粘附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生理剂量的IGF I通过刺激整合素与配体结合 ,激活FAK ,进而激活整合素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显著促进滋养层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胚胎着床 滋养层细胞 细胞外基质 体外
下载PDF
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着床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丽 周剑萍 +1 位作者 张炜 刘银坤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03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 :研究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 4d的小鼠胚胎种植于已建立的子宫内膜体外模型上 ,观察不同浓度的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的粘附、植入及扩展情况。并用RT PCR法测定子宫内膜上皮细胞... 目的 :研究外源性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方法 :将妊娠 4d的小鼠胚胎种植于已建立的子宫内膜体外模型上 ,观察不同浓度的LIF及其抗体对小鼠胚胎的粘附、植入及扩展情况。并用RT PCR法测定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整合素β3的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LIF促进了胚胎的粘附 (P <0 .0 5 ) ,胚胎的扩展率降低。加入LIF抗体 (5 ,1 0 μg/ml)降低了胚胎的粘附率 (P <0 .0 5 ) ,同时LIF对整合素β3的表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 <0 .0 1 ) ,加入抗体后整合素β3的表达降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胚胎着床 抗体 白血病抑制因子 整合素β3亚单位
下载PDF
c-myc基因mRNA在小鼠胚胎着床期间的表达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瑾 周剑萍 +2 位作者 贺斌 张炜 刘银坤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80,F003,共5页
目的 :研究 c-myc基因 m RNA在胚胎围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 c-myc基因在胚胎着床及早期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48只昆明白小鼠 (1 0~ 1 2周 ,体重 2 5~ 30 g,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动物房 ) ,雌雄 2∶ 1交配后随机分为 7组 ,分别为妊娠 d... 目的 :研究 c-myc基因 m RNA在胚胎围着床前后的动态变化 ,了解 c-myc基因在胚胎着床及早期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48只昆明白小鼠 (1 0~ 1 2周 ,体重 2 5~ 30 g,购自上海医科大学动物房 ) ,雌雄 2∶ 1交配后随机分为 7组 ,分别为妊娠 d1、d2、d3、d4、d5、d6和 d7组(n=6 ) ,并以未交配小鼠作为对照组 (n=6 )。每天 1 0∶ 0 0处死小鼠 ,取子宫内膜 ,用 RT-PCR的方法检测内膜 c-myc m RNA的表达。结果 :未孕小鼠内膜及孕 1 d小鼠蜕膜组织 c-myc m RNA无表达 ;孕 d2开始小鼠蜕膜 c-myc表达明显升高 (与正常相比 P<0 .0 1 ) ;随后一直到 d5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各组相比 P>0 .0 5) ;d6、7又明显上升。结论 :c-myc基因参与了胚胎着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c-myc 胚胎着床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MRNA
下载PDF
应用正交设计探讨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症结合模型制作中药物的最佳配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珉 董燕 +5 位作者 黄健玲 李丹颜 邓雪梅 陈梅芬 钟志勇 黄小琼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索羟基脲及米非司酮在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症结合模型制作中的最佳配比。方法以羟基脲、米非司酮作为影响因素,选择L9(34)表安排实验,观察羟基脲及米非司酮不同剂量配比组合对小鼠肾虚胚胎着床障碍模型的影响。结果研究范围内... 目的探索羟基脲及米非司酮在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病症结合模型制作中的最佳配比。方法以羟基脲、米非司酮作为影响因素,选择L9(34)表安排实验,观察羟基脲及米非司酮不同剂量配比组合对小鼠肾虚胚胎着床障碍模型的影响。结果研究范围内,当羟基脲因素A取1水平、米非司酮因素B取1水平时(AⅠBⅠ),妊娠第5天、第8天时子宫内胚胎着床点数、子宫指数是最少的。在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模型的制作中,米非司酮的贡献度最大,羟基脲的贡献度次之,一定程度上,胚胎的着床点和子宫指数与羟基脲和米非司酮的用量成反比。结论综合多项指标,在研究范围内,AⅠBⅠ较为合适作为肾虚胚胎着床障碍小鼠模型用于药物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着床障碍 病症结合模型 正交设计 方差分析
下载PDF
阿托西班在不同年龄胚胎着床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馥洁 裴莉 +1 位作者 黄国宁 叶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对于胚胎着床失败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着床失败且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和≥35岁着床失败患者在移植前使用阿托西班治疗组(n=193)和未使用阿托西班对照组(n=195)的胚胎...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对于胚胎着床失败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着床失败且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和≥35岁着床失败患者在移植前使用阿托西班治疗组(n=193)和未使用阿托西班对照组(n=195)的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对于着床失败1~2次的患者,无论<35岁还是≥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和对照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着床失败≥3次反复着床失败(RIF)的患者,年龄<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06%、57.14%和52.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6%、46.48%和32.39%(P<0.05);年龄≥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和对照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使用单剂量阿托西班治疗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使用单剂量阿托西班是安全的,对改善年龄<35岁RIF患者妊娠结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着床失败 阿托西班 冻融胚胎移植 妊娠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胚胎着床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萍 张延丽 张烁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04-506,共3页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 IVF-ET 胚胎质量 不孕症患者 相互适应 历史性 妊娠率 容受性
下载PDF
超排卵对小鼠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培旭 李尚为 +4 位作者 彭芝兰 黄仲英 马黔红 李蕾 靳松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比较超排卵对小鼠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方法:建立超排卵周期胚胎和自然周期胚胎受体妊娠小鼠模型,比较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的差异。结果:超排卵周期受体组的妊娠率(20.00%)和胚胎着床率(8.33%)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的妊娠率(55.00%)... 目的:比较超排卵对小鼠胚胎着床潜能的影响。方法:建立超排卵周期胚胎和自然周期胚胎受体妊娠小鼠模型,比较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的差异。结果:超排卵周期受体组的妊娠率(20.00%)和胚胎着床率(8.33%)显著低于自然周期组的妊娠率(55.00%)和胚胎着床率(35.00%)。结论:超排卵可能降低胚胎的着床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排卵 妊娠率 胚胎着床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1β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志英 王敏毅 +2 位作者 王寒正 张兆耕 马贤凯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2-97,共6页
本文报道了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IL-1β)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证实,rIL-1β能够有效地阻断妊娠第3、4天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此外,rIL-1β能致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异常,运行... 本文报道了重组白细胞介素-1β(rIL-1β)对小鼠胚胎着床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研究证实,rIL-1β能够有效地阻断妊娠第3、4天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此外,rIL-1β能致小鼠早期胚胎发育异常,运行滞缓,并改变小鼠胚泡植入阶段受卵巢激素调控的子宫内膜有丝分裂模式,还诱发着床前子宫腔白细胞浸润现象。上述结果表明,rIL-1β对抗着床效应是多因素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重组 胚胎着床
下载PDF
E-选择素在胚胎着床过程中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瑾 周剑萍 +2 位作者 张炜 贺斌 刘银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研究E-selectin在胚胎着床及早期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Immunoblot、Western bolt法检测小鼠 胚胎着床前后蜕膜组织E-seleetin的表达。结果:E-选择素在孕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出现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随后 妊娠第6、... 目的:研究E-selectin在胚胎着床及早期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RT-PCR、Immunoblot、Western bolt法检测小鼠 胚胎着床前后蜕膜组织E-seleetin的表达。结果:E-选择素在孕4天的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出现升高,第5天达到峰值,随后 妊娠第6、第7天E-selectin蛋白的表达则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提示E-选择素可能参与了胚胎着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胚胎着床 子宫内膜 蛋白表达 RT-PCR法 Immunoblot法 WESTERNBLOT法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不同年龄妇女的胚胎着床和临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娟 陈士岭 +4 位作者 孙玲 罗琛 尹敏娜 熊夏思 赵二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539-1541,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不同年龄妇女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VF-ET治疗的1829个新鲜周期,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结果:本研究的平均临床妊娠率为46.7%。≤34岁组、35~37岁组、38~40岁组、41~42岁组、≥43岁组的胚胎着床率分别为33.3%、25.2%、13.3%、13.8%、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5%、45.4%、25.8%、27.5%、11.1%,差异有显著性(P=0.000);自然流产率分别为5.3%、10.8%、11.8%、15.8%、0%,差异有显著性(P=0.004)。结论:患者年龄是影响IVF-ET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随年龄增加,尤其是38岁以上的妇女,胚胎着床率与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自然流产率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年龄 妊娠率 胚胎着床 自然流产率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小鼠胚胎着床的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睿 朱桂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 ,进行小鼠胚胎着床实验 ,分 3个实验进行。实验 1及实验 2 ,于小鼠妊娠第 3d和第 1~ 6 d分别腹腔内注射 N-硝基 - L-精氨酸甲酯〔L- 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非特异性竞争抑... 为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胚胎着床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 ,进行小鼠胚胎着床实验 ,分 3个实验进行。实验 1及实验 2 ,于小鼠妊娠第 3d和第 1~ 6 d分别腹腔内注射 N-硝基 - L-精氨酸甲酯〔L- NAME,一氧化氮合酶(NOS)的非特异性竞争抑制剂〕 0 .5~ 5 mg和 3m g,观察其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实验 3,给予 L- NAME+L-精氨酸(NO的前体 ) ,观察 L-精氨酸对 L- NAME作用的影响 ,并评价胚胎发育情况。上述 3个实验均取子宫内膜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 :与对照组相比 ,妊娠第 3d腹腔注射 L- NAME1~ 5 m g可减少胚胎的着床位点数 (P<0 .0 5 ) ,腹腔注射 4、 5 mg的 L- NAME可完全抑制小鼠胚胎着床的发生。围着床期 (妊娠 3~ 5 d)给予 L- NAME均可减少胚胎着床位点数。此时 ,子宫内膜血管通透性的改变被抑制 ,缺少蜕膜样变 ,同时胚胎发育阻滞。 L- NAME的这种抑制作用可被同时给予的 L-精氨酸抵消。提示 NO通过增加子宫内膜的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着床 胚泡 胚胎着床 实验研究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