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1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好氧颗粒污泥资源化中类藻酸盐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沛 万俊锋 +2 位作者 马逸飞 黄陈明慧 吴波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6,共7页
好氧颗粒污泥(AGS)资源化研究已成为AGS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从AGS中提取所得的类藻酸盐胞外多糖(ALE)被认为是好氧颗粒污泥中最具价值的可回收资源之一。在污水处理厂技术变革聚焦于高附加值产物回收的背景下,AGS中ALE的回收应用已... 好氧颗粒污泥(AGS)资源化研究已成为AGS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从AGS中提取所得的类藻酸盐胞外多糖(ALE)被认为是好氧颗粒污泥中最具价值的可回收资源之一。在污水处理厂技术变革聚焦于高附加值产物回收的背景下,AGS中ALE的回收应用已经形成一条较清晰的通路。首先基于AGS的形成机理及其组分,分析了AGS胞外聚合物(EPS)中所含有的ALE的独特结构和性质,总结了国内外回收和评价ALE的方法,并阐述了废水有机负荷率、碳氮比、盐度、污泥颗粒粒径、污泥停留时间等因素对ALE产量的影响,之后对同步回收ALE和其他附加值产物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通过对ALE广泛应用范围和实际经济价值的讨论,提出了ALE在AGS资源化方面的潜在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资源化 高附加值产物 类藻酸盐胞外多糖
下载PDF
芽孢杆菌及其胞外多糖对空心菜和茼蒿Cd吸收及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2
作者 邓雪婷 高蓉蓉 +2 位作者 季翠 何琳燕 盛下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产胞外多糖芽孢杆菌对蔬菜镉(Cd)积累及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以空心菜和茼蒿为供试材料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菌株Priestia megaterium YG35和Bacillus halodurans G20降低蔬菜吸收Cd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 本研究旨在探究产胞外多糖芽孢杆菌对蔬菜镉(Cd)积累及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以空心菜和茼蒿为供试材料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菌株Priestia megaterium YG35和Bacillus halodurans G20降低蔬菜吸收Cd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菌株YG35、菌株G20及其胞外多糖处理显著增加空心菜和茼蒿可食用组织干质量(37.8%~115.1%),显著降低可食用组织Cd含量(21.9%~44.2%),并使茼蒿Cd含量(0.057~0.061 mg·kg-1)达到安全可食用标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3.7%~11.7%),显著(P<0.05)增加根际土壤多糖含量(35.9%~49.5%)和蔗糖酶活性(15.3%~28.4%),促进根际土壤团聚体向大粒径转化。研究表明,YG35和G20及其胞外多糖能降低蔬菜对Cd的吸收,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具有在Cd污染土壤上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芽孢杆菌 空心菜 茼蒿 Cd 土壤
下载PDF
长白山区发酵酱菜中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及多糖抗氧化性分析
3
作者 尉洁 张玲芳 +4 位作者 胡顺安 秦孟春 马琳 李丹 段翠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本研究旨在从发酵酱菜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并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性,以期寻找一种天然来源的、安全的抗氧化剂。从吉林省延吉市采集的300余份特色发酵酱菜中分离出160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根据菌落产粘法筛选出1... 本研究旨在从发酵酱菜中筛选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并探究其多糖的抗氧化性,以期寻找一种天然来源的、安全的抗氧化剂。从吉林省延吉市采集的300余份特色发酵酱菜中分离出160株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根据菌落产粘法筛选出10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乳酸菌,进一步以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A63、A120、A128作为目的菌株提取粗多糖,分离提取出的EPS产量分别为0.806、0.663和0.630 g/L,经16S rDNA和phe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鉴定三株乳酸菌均为植物乳植杆菌。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评估胞外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株植物乳植杆菌的胞外多糖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菌株A63所产胞外多糖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ABTS+和O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0.47%、51.67%和35.08%,显著高于同浓度下其他菌株胞外多糖的抗氧化能力(P<0.05),可以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酱菜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分离提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黄褐假单胞菌Y11产胞外多糖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4
作者 龙丹丹 叶淑红 +3 位作者 燕欣悦 王琛郴 崔艳平 张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2,共8页
为提高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EPS)量,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菌株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假单胞菌最佳产胞外多糖... 为提高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EPS)量,以胞外多糖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菌株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胞外多糖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褐假单胞菌最佳产胞外多糖条件为麦芽糖44 g/L、大豆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钠8 g/L、接种量4%、转速160 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 h、初始pH 7.0。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的产量为4.56 g/L,是优化前的3.7倍。抗氧化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PS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清除活性,当胞外多糖质量浓度为2.5 mg/mL时,EPS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70.83±1.80)%、(45.00±1.73)%、(65.83±1.80)%和(44.6±2.11)%,说明黄褐假单胞菌液态发酵产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假单 胞外多糖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德氏乳杆菌KY20胞外多糖对C57BL/6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
5
作者 张天宇 申敬 +7 位作者 曹瑾 赵崇杰 江雨男 秦琳琳 孙偲 郝力壮 陈勉 王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8期53-62,共10页
为探究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KY20及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首先对KY20的生长速率、耐酸、耐胆盐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EPS进行提取纯化;采用高脂饮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设立正... 为探究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KY20及其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对高脂饮食小鼠肥胖的预防作用,首先对KY20的生长速率、耐酸、耐胆盐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EPS进行提取纯化;采用高脂饮食构建肥胖小鼠模型,设立正常组、模型组、KY20组及其EPS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12周并定期记录小鼠体质量,测定葡萄糖耐量、胰岛素耐量、脏器指数,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变化,试剂盒检测胰岛素、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含量,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含量。结果显示,德氏乳杆菌KY20具有较强的耐酸、耐胆盐能力,并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有敏感性;KY20及其胞外多糖能够降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改善血脂代谢紊乱,有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 胞外多糖 高脂饮食 肥胖小鼠 益生菌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DMDL 9010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6
作者 梁婉诗 吴佳敏 +5 位作者 林嘉伟 曹凯 宋炜桐 曾新安 刘冬梅 黄燕燕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为了探讨植物乳杆菌DMDL 9010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结构特性,该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功能位点、磷酸化位点、信号肽、结构域、保守功能域、序列同源性以及空间结构进行... 为了探讨植物乳杆菌DMDL 9010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结构特性,该文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研究了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结构、功能位点、磷酸化位点、信号肽、结构域、保守功能域、序列同源性以及空间结构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920,等电点6.86,含有191个氨基酸;其为疏水蛋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经过跨膜结构预测,发现其不存在跨膜结构,为胞内蛋白;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中含有15个磷酸位点;氨基酸序列中不包含信号肽,所编码蛋白均为内分泌型蛋白;保守功能域预测中,基因中仅发现一段PHP结构域,该基因可能参与调节胞外多糖的基因表达。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51.14%,并不存在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其三级结构比例与二级结构基本相似。该研究对植物乳杆菌DMDL 9010的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功能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对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其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合成蛋白cpsB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魏斯氏菌胞外多糖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黄倩 梁安健 +2 位作者 朱鹏程 李东亮 唐俊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9,共8页
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促进肠道平衡等多种生物活性,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魏斯氏菌(Weissiella)发现... 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促进肠道平衡等多种生物活性,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魏斯氏菌(Weissiella)发现时间较短,具有较强的产EPS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魏斯氏菌的来源、多糖的合成途径、分类和功能,以及魏斯氏菌所产EPS在发酵食品中的相关应用,旨在为魏斯氏菌和其EPS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斯氏菌 胞外多糖 发酵 益生菌
下载PDF
黄绿卷毛菇胞外多糖对南美白对虾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徐慧敏 张鑫 +4 位作者 朱青永 吴梦园 张理振 陈启和 刘政捷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44-51,66,共9页
真菌胞外多糖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其应用是天然多糖开发研究的热点。因此,该文以黄绿卷毛菇胞外多糖(Floccularia luteovirens exopolysaccharides,FEPS)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并探究复合溶液中真菌多... 真菌胞外多糖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其应用是天然多糖开发研究的热点。因此,该文以黄绿卷毛菇胞外多糖(Floccularia luteovirens exopolysaccharides,FEPS)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与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能力,并探究复合溶液中真菌多糖浓度对南美白对虾4℃下冷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绿卷毛菇胞外多糖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2.00 g/L,胞外多糖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1.5 g/L时对酪氨酸酶单酚酶和双酚酶的抑制率达到(47.67±0.49)%和(44.04±0.21)%。在南美白对虾贮藏中后期(3~12 d),1.0 g/L多糖复合液处理组在黑变程度、色泽、感官评分、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2-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菌落总数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处理组。综上,黄绿卷毛菇胞外多糖和普鲁兰多糖对南美白对虾保鲜具有协同作用,1.0 g/L多糖复合液可有效延缓南美白对虾品质的劣变速率,可将保质期延长至9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绿卷毛菇 胞外多糖 抑菌活性 酪氨酸酶抑制 保鲜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桃色欧文氏菌Cp2胞外多糖测定方法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9
作者 贾倩英 朱环 +2 位作者 李宜娟 张封琪 张振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8-149,共12页
【目的】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带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Cp2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最佳培养条件,获得更高产量的胞外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Cp2 EPS的测定方法和培养条件... 【目的】明确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带桃色欧文氏菌(Erwinia persicina)Cp2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的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最佳培养条件,获得更高产量的胞外多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Cp2 EPS的测定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优化后的苯酚硫酸法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90 nm、显色时间20 min、显色温度100℃、苯酚质量分数5%、苯酚用量0.80 mL、浓硫酸用量5.00 mL;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为大豆蛋白胨20.00 g、K_(2)HPO_(4)1.50 g、MgSO_(4)·7H_(2)O 1.50 g、淀粉25.00 g、蒸馏水1.00 L,pH值7.0~7.2,121℃灭菌15 min;富集培养温度30℃。【结论】苯酚硫酸法较蒽酮硫酸法更适于测定Cp2 EPS。采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桃色欧文氏菌Cp2 EPS产量较优化前增加了365.91%。同时本研究结果将为桃色欧文氏菌Cp2胞外多糖的功能研究及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色欧文氏菌 胞外多糖 培养条件优化
下载PDF
产胞外多糖多功能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及促生评价
10
作者 常海霞 李明源 +2 位作者 麦日艳古·亚生 周茜 王继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85,共13页
【目的】探究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菌株在促进盐碱土中植物生长,改善土壤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为研制适用于盐碱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喀什地区盐碱草地根际土壤中筛选产胞外多糖菌株,基于16S rRNA... 【目的】探究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菌株在促进盐碱土中植物生长,改善土壤性能等方面的影响,为研制适用于盐碱土壤修复的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喀什地区盐碱草地根际土壤中筛选产胞外多糖菌株,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对产胞外多糖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最高产菌株的培养基组分,通过接种试验评估其对盐碱土栽培植物的促生效果及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共筛选出19株具有产胞外多糖能力的菌株,隶属于7个菌属,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占绝对优势。菌株产糖量介于236-1544 mg/L,尤以泛菌属Pantoea MQ A0产糖量最高,且兼具固氮、产吲哚乙酸(IAA)和铁载体、解磷等功能。MQ A0的最适产糖发酵培养基为甘油12.5 mL/L,蛋白胨9.0 g/L,酵母粉5.5 g/L,CaCO_(3)5.1 g/L,在此条件下菌株产糖量达2436 mg/L,较优化前增加57.8%。接种MQ A0发酵液使盐碱土栽培的玉米株高、鲜重、茎粗、须根数和总根长分别提高41.2%、203.0%、42.7%、30.4%和99.7%;粗多糖提取液对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也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结论】高产胞外多糖菌株MQ A0兼具多种促生特性,在促进盐碱土中植物生长和土壤改良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菌株 盐碱草地 响应面法 盐碱土 土壤团聚体
下载PDF
可可毛色二孢菌F6胞外多糖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海澜 马翠云 +4 位作者 罗海淑 张群芝 王会娟 赵丽芳 王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1-98,共8页
目的 探究可可毛色二孢菌F6胞外多糖在草莓保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从赣南野生松木上分离得到的产胞外多糖真菌F6进行鉴定;从碳、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方面优化F6菌生长和产多糖发酵条件;用F6胞外多糖浸泡草莓,测量... 目的 探究可可毛色二孢菌F6胞外多糖在草莓保鲜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从赣南野生松木上分离得到的产胞外多糖真菌F6进行鉴定;从碳、氮源及培养基初始pH方面优化F6菌生长和产多糖发酵条件;用F6胞外多糖浸泡草莓,测量草莓的失重率、腐烂率、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及感官品质。结果 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F6为葡萄糖座科可可毛色二孢属(Lasiodiplodia theobromae);F6产多糖发酵的碳源为蔗糖,不加氮源,初始pH为6;浸泡F6胞外多糖溶液能有效的保持草莓的风味、减少失重、减少腐烂、减缓维生素C含量降低及有机酸降解,多糖浓度6%时效果最佳。结论 F6产胞外多糖发酵成本低,胞外多糖可离心分离,浸泡草莓具有很好的保鲜效果,这为F6胞外多糖在果蔬保鲜及工业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可可毛色二孢菌 草莓 保鲜
原文传递
开菲尔胞外多糖对发酵乳凝胶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白英 王纯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4,共6页
目前有关开菲尔胞外多糖(Kefiran)的报道主要是从开菲尔粒中提取并进行研究,而对开菲尔发酵乳中的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对Kefiran与乳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可为今后Kefiran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目前有关开菲尔胞外多糖(Kefiran)的报道主要是从开菲尔粒中提取并进行研究,而对开菲尔发酵乳中的多糖的研究鲜有报道。通过对Kefiran与乳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可为今后Kefiran在食品领域的研究及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该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流变仪对开菲尔发酵乳及外源添加Kefiran发酵乳的粒径、电位绝对值、微观结构、荧光光谱和流变特性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开菲尔胞外多糖对发酵乳凝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efiran使得发酵乳粒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荧光强度最小,微观结构为片状结构,表面形成了部分网络结构,流变学特性表现为表观黏度增加,黏弹性显著增加,对频率的依赖性小,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胞外多糖 发酵乳 凝胶 流变特性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S106胞外多糖的发酵优化及结构功能研究
13
作者 杨英歌 宋凯 +2 位作者 黄继翔 王娟 王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1-129,共9页
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得到高产胞外多糖菌株S.thermophilus S106。采用单因素、响应面优化S.thermophilus S106发酵培养基,当酪蛋白胨浓度为13.9 g/L、酵母浸粉浓度为6.6g/L、葡萄糖浓度为29.2 g/L时,多糖产率为(4.22±... 对实验室保存的38株乳酸菌进行筛选,得到高产胞外多糖菌株S.thermophilus S106。采用单因素、响应面优化S.thermophilus S106发酵培养基,当酪蛋白胨浓度为13.9 g/L、酵母浸粉浓度为6.6g/L、葡萄糖浓度为29.2 g/L时,多糖产率为(4.22±0.12)g/L。HPLC分析显示S106 EPS主要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红外光谱显示S106 EPS具有多糖典型的结构和官能团。S106 EPS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抑菌能力和抗氧化能力,在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领域有着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发酵优化 结构特征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一株产胞外多糖的大豆内生菌SE01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14
作者 岳阳 汤艳凝 +3 位作者 陈月婷 李鹏程 朴春红 王秀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50-157,共8页
微生物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近年来内生菌的EPS备受关注。为探索更多产EPS的菌种资源,进一步挖掘大豆内生菌资源,本研究从大豆种子中筛选出EPS产量最高的菌株SE01,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生物... 微生物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近年来内生菌的EPS备受关注。为探索更多产EPS的菌种资源,进一步挖掘大豆内生菌资源,本研究从大豆种子中筛选出EPS产量最高的菌株SE01,并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生物学特性(温度、pH、转速、蔗糖耐受性、NaCl耐受性)以及生理生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发酵48 h后,菌株SE01的EPS产量最高为0.63 g/L;菌株SE01菌落为圆形,呈乳白色,边缘光滑,表面有光泽且粘稠;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染色后的菌体呈粉红色的短杆状,为革兰氏阴性菌;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鉴定结果显示,菌株SE01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并命名为Enterobacter cloacae SE01;Enterobacter cloacae SE01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pH5、转速120 r/min,该菌株对蔗糖耐受高,但对NaCl耐受性较低,增大NaCl浓度能抑制其生长。本研究结果为大豆内生菌源EPS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菌 阴沟肠杆菌 胞外多糖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多糖的结构及自组装行为
15
作者 李宁杰 陈刘 +2 位作者 刘洁 杨锐 王小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9-684,共6页
利用刚果红测试、分子量测定、X射线衍射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多糖的结构,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多糖的自组装行为。在刚果红测试中,该刚果红-多糖混合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在低浓度... 利用刚果红测试、分子量测定、X射线衍射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多糖的结构,使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多糖的自组装行为。在刚果红测试中,该刚果红-多糖混合溶液最大吸收波长在低浓度碱溶液中出现明显的红移现象,并随着碱溶液浓度的提高红移现象消失,说明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多糖具有三螺旋结构且在高浓度碱溶液中被破坏为无序结构。通过分子量测定发现,二甲基亚砜溶液中的多糖分子量明显低于水溶液中的,表明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多糖链构象发生解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该多糖具有多糖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且含β型糖苷键。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它是一种非晶体结构的多糖。荧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综合分析发现多糖可形成纤维网状空间结构,并在其自组装行为下形成聚集体。以上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三螺旋结构的非晶体结构多糖并能自组装形成纤维状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孢原毛平革菌 胞外多糖 三螺旋结构 链构象 自组装
下载PDF
中性水相介质中开菲尔胞外多糖与乳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16
作者 白英 王纯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5-40,共6页
以中性水相为介质,制备开菲尔胞外多糖(Kefiran)-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共混体系,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径仪、荧光光谱分光光度计和流变仪,通过对共混体系的粒径、电位绝对值、微观结构、荧光光谱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研究共混体系中... 以中性水相为介质,制备开菲尔胞外多糖(Kefiran)-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共混体系,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径仪、荧光光谱分光光度计和流变仪,通过对共混体系的粒径、电位绝对值、微观结构、荧光光谱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研究共混体系中Kefiran与乳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Kefiran/WP混合体系中,通过Kefiran与WP之间相互作用,粒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紫外吸收峰强度和荧光强度均降低。微观结构表明,与乳清蛋白表面粗糙疏松的颗粒状结构和具有薄膜特点的Kefiran表面光滑、结构疏松、间或呈网状结构相比,Kefiran-WP混合体系呈碎片状、表面紧密光滑的聚合物结构。流变学特性表明,Kefiran与WP之间出现耗尽作用,使得混合体系的表观黏度增加,凝胶特性增强。而Kefiran-WP混合体系的稳定性明显更依赖于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菲尔胞外多糖 乳清蛋白 相互作用 凝胶特性 流变特性
下载PDF
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婧 高永娇 +4 位作者 孙靖辰 左锋 潘禹溪 邰孟蝶 王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1-56,105,共7页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在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种天然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等特点。根据与菌体的依附关系可分为粘液多糖和荚膜多糖。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宿主机体...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在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分泌的一种天然糖类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结构复杂、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等特点。根据与菌体的依附关系可分为粘液多糖和荚膜多糖。已有研究表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宿主机体免疫等多种天然生物活性。拟对乳酸菌胞外多糖结构类型、分离纯化、生理活性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胞外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生理活性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和人工神经网络优化复合乳酸菌发酵蓝莓汁产胞外多糖工艺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敏慧 单成俊 +4 位作者 李双健 杨素群 王英 刘小莉 周剑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42-250,共9页
为提高发酵蓝莓汁中的胞外多糖(exocytopolysaccharide,EPS)含量,以蓝莓为原料,选择三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采用单因素法、响应面法(RSM)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在此基础... 为提高发酵蓝莓汁中的胞外多糖(exocytopolysaccharide,EPS)含量,以蓝莓为原料,选择三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采用单因素法、响应面法(RSM)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影响最大的四个因素:初始pH、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遗传算法(GA)求解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9sh、发酵乳杆菌SR2-6、柠檬明串珠菌GM11的菌种比例2:1:1,乳糖6%,大豆肽0.6%,蓝莓汁初始pH4.5,接种量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60 h,此时EPS含量为3.537 g/L。研究表明RSM和ANN可用于优化发酵蓝莓汁产EPS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人工神经网络 响应面 乳酸菌 混合发酵 发酵蓝莓汁
下载PDF
肠膜明串珠菌HDE1的分离鉴定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臧文晶 刘丽娜 赵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5-162,共8页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 为了拓展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来源,获得来源明确、产量稳定、具有优良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本研究从自制橘子发酵液中利用产黏菌落法分离筛选得到一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综合形态学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API 50 CHL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利用抗氧化及牛奶凝结试验研究了该乳酸菌胞外多糖的抗氧化及牛奶凝结等特性。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一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该菌株16S rDNA序列片段长度为1444 bp,GenBank登录号为OM302141。菌株HDE1胞外多糖的总糖、蛋白质、糖醛酸含量分别为41.73%±1.74%、0.29%±0.03%和7.69%±0.42%。该胞外多糖在浓度为3 mg/mL时展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当胞外多糖浓度为5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50.00%±0.05%,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0.00%±0.02%,H_(2)O_(2)^(-)自由基清除能力超过了50%,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49.96%±0.03%,胞外多糖的总还原力为38.82%±0.09%。牛奶凝结研究结果表明,HDE1在36 h能够使添加3%(w/v)蔗糖的脱脂牛奶完全凝结。这些结果表明菌株HDE1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牛奶凝结特性,在食品、医药及益生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膜明串珠菌 胞外多糖 牛奶凝结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协同鱼明胶改善低脂酸奶品质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雪杭 李瑞东 +3 位作者 蒋云龙 齐媛 王惜妍 王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3-81,共9页
以前期制备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 JLAU10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为原料,将其按不同比例与鱼明胶(fish gelatin,FG)混合添加到低脂酸奶中,研究其对低脂酸奶品质特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0.1%(m/m)EPS和0.6%(m/m)FG... 以前期制备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 JLAU103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为原料,将其按不同比例与鱼明胶(fish gelatin,FG)混合添加到低脂酸奶中,研究其对低脂酸奶品质特性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添加0.1%(m/m)EPS和0.6%(m/m)FG可提高低脂酸奶的持水力和pH值,降低滴定酸度,黏度趋于正常酸奶;使低脂酸奶的蛋白网状结构空隙变小,结构更加紧密。与低脂酸奶相比,0.6%FG+0.1%EPS组低脂酸奶的活菌数得到显著提升(P<0.05),达到8.40×10^(8)CFU/mL;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如双乙酰、2-壬酮、2,3-戊二酮等含量明显增多,感官评分较高,且质构得到显著改善。流变学结果表明,添加EPS减小了低脂酸奶的触变环面积,增强了稳定性和总应变,使低脂酸奶形成更牢固的凝胶网络。因此,L.plantarum JLAU103 EPS与FG联合使用能够明显改善低脂酸奶的品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鱼明胶 低脂酸奶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