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产胞外粗多糖的白灵芝发酵茶培养基配方优化
1
作者 卯明娟 刘迪 +5 位作者 周会明 白玉英 洪鹏 王佳琳 杨流波 陈真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0,共8页
为探究白灵芝在液体茶基质上分泌胞外粗多糖的最佳营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了该菇在茶培养基上胞外粗多糖形成的营养条件,并采用相关性与通径分析,探究了其液体培养特性与胞外粗... 为探究白灵芝在液体茶基质上分泌胞外粗多糖的最佳营养条件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优化了该菇在茶培养基上胞外粗多糖形成的营养条件,并采用相关性与通径分析,探究了其液体培养特性与胞外粗多糖分泌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马铃薯50 g/L、葡萄糖40 g/L、红土3 g/L、普洱茶20 g/L、茶粉颗粒大小0.075 mm的茶培养基上,白灵芝的胞外粗多糖产量最高(1.49±0.33 g/L)且受各营养条件的影响顺序为葡萄糖>茶叶种类>红土>马铃薯>茶粉颗粒大小。此外,该菇胞外粗多糖的分泌受发酵液可溶性固形物、菌球数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前者对其间接影响最大,后者对其直接作用与综合作用最大。总之,茶培养基的营养条件(种类、浓度、颗粒大小等)与白灵芝的液体培养特性对其胞外粗多糖的分泌影响较大且存在交互作用,上述结果可为该菇多糖的提取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灵芝 茶基质 液体发酵 胞外粗多糖 优化试验
下载PDF
硒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胞外粗多糖的影响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慧娟 刘志芳 +3 位作者 席亚丽 张芬琴 赵超 魏生龙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65-1970,共6页
以亚硒酸钠为无机硒源,研究硒的加入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胞外粗多糖的影响并优化其发酵条件,选择培养基灭菌条件、添加硒浓度、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作为优化因素,研究硒在各因素不同水平下对荷叶离褶伞胞外粗多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 以亚硒酸钠为无机硒源,研究硒的加入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胞外粗多糖的影响并优化其发酵条件,选择培养基灭菌条件、添加硒浓度、发酵时间和初始pH值作为优化因素,研究硒在各因素不同水平下对荷叶离褶伞胞外粗多糖含量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121℃,20 min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发酵液中添加2μg/m L Na_2SeO_3,发酵244 h,培养基初始pH值为7.0的条件下,发酵产生的胞外粗多糖含量为0.760 g/100 m L,较未加入硒(0.218 g/100 m L)和加硒未优化前的含量(0.755 g/100 m L)有所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优化富硒荷叶离褶伞发酵条件可使胞外粗多糖含量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离褶伞 液体发酵 富硒 胞外粗多糖 响应面曲线
下载PDF
灰树花深层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一种胞外粗多糖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希雯 朱明光 《天津轻工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24-28,共5页
研究了不同碳、氮源对灰树花菌体干重的影响,从中选择出适于该菌深层发酵的最适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深层发酵培养基;
关键词 灰树花 培养基优化 胞外粗多糖 测定 多糖
下载PDF
灰树花胞外粗多糖脱色工艺优化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力萍 吴天祥 张宗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5-149,共5页
该研究以灰树花(Griflola frondosa)胞外粗多糖为原料,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评价指标,用静态吸附法从8种不同树脂中优选出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并对其脱色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后考察脱色前后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 该研究以灰树花(Griflola frondosa)胞外粗多糖为原料,以多糖脱色率和保留率为评价指标,用静态吸附法从8种不同树脂中优选出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并对其脱色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最后考察脱色前后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效果最佳的树脂为D315,其对灰树花胞外粗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脱色温度55℃、脱色时间420 min、脱色p H 5.0、粗多糖质量浓度10 mg/m L。在此最优条件下,灰树花胞外粗多糖的脱色率为90.61%,多糖保留率为78.23%,较优化前分别提高2.78%、4.12%。经树脂D315处理后的灰树花胞外粗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显著提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胞外粗多糖 脱色 树脂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作用
下载PDF
羊肚菌胞外粗多糖对S_(180)肉瘤小鼠的抑制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薛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7-29,共3页
目的:考察羊肚菌胞外粗多糖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接种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羊肚菌胞外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167 g/kg,0.333 g/kg,0.667 g/kg)和放疗组5组,连续给药21 d后... 目的:考察羊肚菌胞外粗多糖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右腋皮下接种S180肉瘤,接种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羊肚菌胞外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167 g/kg,0.333 g/kg,0.667 g/kg)和放疗组5组,连续给药21 d后处死动物,剥离皮下肿瘤并称重。观察粗多糖对荷瘤小鼠一般生存状况、瘤重、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S180瘤块用4%多聚甲醛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羊肚菌胞外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是19.94%、39.68%、41%。与模型组比较,羊肚菌胞外粗多糖中、高剂量组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P<0.05),提高胸腺指数(P<0.05),减轻VEGF的表达(P<0.05)。结论:羊肚菌胞外粗多糖对S180肉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80肉瘤 羊肚菌 胞外粗多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提取物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研究
6
作者 林若钦 张颖 +6 位作者 李婧怡 梁馨文 程健恒 胡文艳 吴清平 陈谋通 张菊梅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6-386,共11页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 【目的】筛选能有效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形成生物被膜的乳酸菌,分析其活性成分并进行功能表征。【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筛选抑制LM形成生物被膜的不同乳酸菌提取物;通过酸中和、蛋白酶处理及热处理,推测抑制生物被膜活性物质以胞外多糖(extracellular crude polysaccharide,ECP)为主;乙醇沉淀法提取目标乳酸菌分离株胞外粗多糖,分析其抑制生物被膜形成活性和对LM生长的影响;运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y,LC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胞外粗多糖对生物被膜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结果】发酵乳杆菌CSC-19发酵上清液对1516-2LM生物被膜的抑制率为81.7%;经热和蛋白酶处理后,发酵上清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活性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表明发酵上清液中抑制生物被膜形成的物质可能为胞外多糖;在不抑制LM生长的条件下所提取的胞外粗多糖抑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具有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胞外粗多糖显著抑制了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生物被膜三维、有组织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仅有少量的粘附细胞分散于细胞爬片表面。【结论】发酵乳杆菌CSC-19胞外粗多糖能有效抑制LM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望应用于高效防控该菌污染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胞外粗多糖 单核细增生李斯特菌 生物被膜 抑制
原文传递
蜜环菌多糖Am-Ⅰ的部分理化性质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孔小卫 沈业寿 +1 位作者 王满朝 洪登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3-26,共4页
液体培养的蜜环菌水溶性胞外粗多糖经纯化得Am-Ⅰ,再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Am-Ⅰ为均一性组分。采用凝胶色谱法得Am-Ⅰ相对分子量约为6.65×105Dal,旋光法得[α]D25为+100°,苯酚-硫酸法、Folin-酚法、D... 液体培养的蜜环菌水溶性胞外粗多糖经纯化得Am-Ⅰ,再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和醋酸纤维薄膜电泳鉴定Am-Ⅰ为均一性组分。采用凝胶色谱法得Am-Ⅰ相对分子量约为6.65×105Dal,旋光法得[α]D25为+100°,苯酚-硫酸法、Folin-酚法、Dische反应法测其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糖醛酸含量分别为91.51%、4.78%和2.81%。气相色谱分析表明:Am-I的单糖组成为D-葡萄糖、D-岩藻糖、D-阿拉伯糖、D-甘露糖、D-鼠李糖、D半乳糖、摩尔比为:17.05:0.33:0.36:1:0.42:13.67。红外光谱、纸色谱、Smith降解分析表明:Am-I是一种含半乳糖醛酸的酸性多糖,其结构主要由吡喃型单糖通过β(1→4)键和β(1→6)键连接而成。β-消去反应表明这种糖蛋白是非O-型糖肽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Am—Ⅰ 理化性质 结构 水溶性胞外粗多糖 凝胶色谱法
下载PDF
不同灵芝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慧娟 魏生龙 +2 位作者 张芬琴 王治江 王春晖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用液体摇瓶法对6个灵芝品种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大盖G9、泰山仙芝、灵芝444在培养基I中80r/min、28℃培养其菌丝体干重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7635g/100mL、1.0124g/100mL、0.5635g/100mL;灵芝44在培养基I中120r/min... 用液体摇瓶法对6个灵芝品种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大盖G9、泰山仙芝、灵芝444在培养基I中80r/min、28℃培养其菌丝体干重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7635g/100mL、1.0124g/100mL、0.5635g/100mL;灵芝44在培养基I中120r/min、24℃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5197g/100mL;灵芝265在培养基I中160r/min、28℃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9954g/100mL;而灵芝267在培养基IV中160r/min、32℃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9302g/100mL;且胞外多糖的最大产生量的条件与菌丝体最高得率的条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液体发酵 胞外粗多糖 菌丝体干重
下载PDF
灵芝菌在茶培养基中驯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邹礼根 吴元锋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研究了灵芝菌经过低档绿茶茶汁、茶粉多次驯化后,平板培养时菌丝增殖速率和摇瓶发酵时菌体生物量与胞外粗多糖(EP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种在茶汁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菌丝平均增殖速率分别提高了30.7%、8.0%;驯化种在茶培养基中... 研究了灵芝菌经过低档绿茶茶汁、茶粉多次驯化后,平板培养时菌丝增殖速率和摇瓶发酵时菌体生物量与胞外粗多糖(EPS)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驯化种在茶汁平板和普通平板上,菌丝平均增殖速率分别提高了30.7%、8.0%;驯化种在茶培养基中发酵时,最大菌体生物量和胞外粗多糖产量分别提高了119.87%、69.39%,显然,驯化种发生了部分遗传特性良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档绿茶 灵芝菌 菌体生物量 胞外粗多糖(EPS)
下载PDF
云芝菌株CV1液体发酵的工艺研究
10
作者 崔细鹏 王敏 史宝军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3年第1期30-33,45,共5页
利用CV1菌株液体发酵生产云芝多糖,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对该菌株产云芝多糖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确立了云芝CV1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蔗糖:4%,大豆粉:5%;KH2PO4:0.1%;MgSO4:0.1%;在摇床... 利用CV1菌株液体发酵生产云芝多糖,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碳源浓度、氮源浓度、无机盐对该菌株产云芝多糖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确立了云芝CV1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蔗糖:4%,大豆粉:5%;KH2PO4:0.1%;MgSO4:0.1%;在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温度:26-28℃、发酵周期:65h、培养基初始pH值:自然条件下云芝CV1的胞外粗多糖(EPS)含量可达7.458g/L,菌丝体(Biomass)可达64.619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发酵 胞外粗多糖 菌丝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