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荆芥饮片中挥发油、胡薄荷酮的测定
1
作者 彭素珍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荆芥作为我国的传统药食同源型植物,具有抗炎、消毒、祛痰、降温和抗肿瘤等功效,其药用功能主要体现在挥发油和胡薄荷酮的含量上,挥发油和胡薄荷酮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荆芥的药用效果和使用价值。因此,为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 荆芥作为我国的传统药食同源型植物,具有抗炎、消毒、祛痰、降温和抗肿瘤等功效,其药用功能主要体现在挥发油和胡薄荷酮的含量上,挥发油和胡薄荷酮的含量直接影响着荆芥的药用效果和使用价值。因此,为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荆芥中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性,从而为药品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6批荆芥中挥发油和胡薄荷酮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挥发油 胡薄荷酮
下载PDF
荆芥穗配方颗粒特征图谱的建立及胡薄荷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2
作者 李蕊 张志强 高扬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1期159-164,181,共7页
目的:为荆芥穗配方颗粒的评价及质量的控制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建立荆芥穗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荆芥穗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荆芥穗配方颗粒中专属性成分胡薄荷酮的含量。结果:荆... 目的:为荆芥穗配方颗粒的评价及质量的控制提供可行的参考依据,建立荆芥穗配方颗粒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荆芥穗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荆芥穗配方颗粒中专属性成分胡薄荷酮的含量。结果:荆芥穗配方颗粒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占比约为70%。荆芥穗配方颗粒中胡薄荷酮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0405~0.405 mg/mL(r=0.9999),回收率为95.4%(RSD=3.18%)。荆芥穗配方颗粒特征图谱中有10个共有峰,其中6个成分分别为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木犀草苷、橙皮苷、迷迭香酸。结论:所建立的荆芥穗配方颗粒的定量及定性的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检测效率高且成分专属性强,对荆芥穗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穗 配方颗粒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特征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柴荆注射液中正己酸和胡薄荷酮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会敏 崔翰明 +1 位作者 田颂九 陆丽珠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测定柴荆注射液中正己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HP-50+石英毛细管柱(相当于OV-17),以苯甲醇为内标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6 min,然后以5℃·min^(-1)升温至110℃,保持3 min,再以30℃·min^(-1)... 目的:测定柴荆注射液中正己酸和胡薄荷酮的含量以控制产品质量。方法:采用HP-50+石英毛细管柱(相当于OV-17),以苯甲醇为内标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60℃,保持6 min,然后以5℃·min^(-1)升温至110℃,保持3 min,再以30℃·min^(-1)升温至250℃,保持25 min。汽化室温度:260℃;检测器:FID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80℃;载气:氮气。结果:正己酸及胡薄荷酮线性范围分别为0.018~0.09 mg·mL^(-1)(r=0.9997)和0.022~0.11mg·mL^(-1)(r=0.999 7),精密度实验的RSD(n=5)均为4.8%,重复性实验的RSD(n=5)分别为1.0%和4.0%,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98.6%(RSD=4.9%)和104.4%(RSD=4.3%)。结论:该方法准确、重现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荆注射液 正己酸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建平 包贝华 +1 位作者 张丽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9-670,共2页
目的:探讨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52nm。结果: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在0.2~0.7mg·g-1变化,加样回收率为96.2%,RSD0.81%。结论:采用此法测定胡薄荷酮含量... 目的:探讨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52nm。结果: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含量在0.2~0.7mg·g-1变化,加样回收率为96.2%,RSD0.81%。结论:采用此法测定胡薄荷酮含量准确可靠,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薄荷酮 饮片 荆芥 含量测定方法 C18色谱柱 加样回收率 HPLC 检测波长 流动相 RSD
下载PDF
荆芥穗挥发油中薄荷酮、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丽 丁安伟 施月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5-47,74,共4页
目的建立测定荆芥穗挥发油中薄荷酮、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选用色谱柱为HP-5(Crosslinked 5% PH Me siloxane,0.53mm×30m×2.65μm);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为120℃,保持10min,以10℃... 目的建立测定荆芥穗挥发油中薄荷酮、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选用色谱柱为HP-5(Crosslinked 5% PH Me siloxane,0.53mm×30m×2.65μm);色谱柱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为120℃,保持10min,以10℃/min的速率升至200℃,保持3min。结果薄荷酮进样量在0.001751~0.0280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胡薄荷酮进样量在0.009412~0.1505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薄荷酮平均回收率为98.79%,RSD=1.19%,胡薄荷酮平均回收率为98.73%,RSD=2.19%。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控制该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胡薄荷酮 气相色谱法 荆芥
下载PDF
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解宇环 郭沛鑫 +3 位作者 缪飞 姜艳玲 韩明超 敖丽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4-1346,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胡薄荷酮的抗炎作用明确胡薄荷是否为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复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模型和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胡薄荷酮对上述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胡... 目的通过研究胡薄荷酮的抗炎作用明确胡薄荷是否为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复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的耳廓肿胀模型、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模型和LPS所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胡薄荷酮对上述急性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于模型组相比较能显著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和大鼠足肿胀度,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降低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指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形态学分析说明此次试验胡薄荷酮能对抗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且表现出量效关系。结论胡薄荷酮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是荆芥挥发油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薄荷酮 抗炎作用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与胡薄荷酮的含量 被引量:13
7
作者 白林 郭兴道 任韡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与胡薄荷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2nm,柱温40℃,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此。结果:葛根素...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与胡薄荷酮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2nm,柱温40℃,流速1.0mL·min^-1,进样量10此。结果:葛根素、胡薄荷酮与其他杂质峰分离良好。葛根素在5.532~88.512g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胡薄荷酮在0.786~12.573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葛根素、胡薄荷酮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73%和99.78%,RSD分别为0.62%(n=6)和0.75%(n=6);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清热颗粒中葛根素和胡薄荷酮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感冒清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感冒清热颗粒 葛根素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西羚解毒丸中的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胡薄荷酮 被引量:8
8
作者 魏谭军 王毅 陈晓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16-2319,共4页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西羚解毒丸中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胡薄荷酮的方法.方法 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A)-o.1%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西羚解毒丸中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胡薄荷酮的方法.方法 依利特Hyper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A)-o.1%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2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340、340、340、252 nm.结果 复方西羚解毒丸中4种成分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和胡薄荷酮进样量分别在0.032 8 ~ 0.656 0μg(r=0.999 6)、0.026 2 ~0.524 0μg(r=0.999 7)、0.020 6~0.4120 μg (r=0.999 2)、0.0370~0.7400 μg (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98.0%、96.9%、99.1%,RSD (n=6)分别为1.2%、1.1%、0.8%、0.7%.结论 本方法兼顾复方西羚解毒丸中4种成分在同一色谱图上均有最大吸收,可应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西羚解毒丸 荭草苷 异荭草苷 牡荆苷 胡薄荷酮 HPLC
下载PDF
GC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杨 颜挺 晁若冰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方法采用GC法。用PEG-20M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1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140℃,气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不分流进样。以萘为内标。结果薄荷酮的线性范围... 目的测定荆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方法采用GC法。用PEG-20M石英毛细管柱(30m×0.53mm×1μm),FID检测器,氮气为载气,柱温140℃,气化室和检测器温度均为250℃,不分流进样。以萘为内标。结果薄荷酮的线性范围为0.2~2.5mg·ml^-1(r=0.9999),胡薄荷酮的线性范围为0.2~2.5mg·ml^-1(r=0.9992);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0%、99.6%。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荆芥以及荆芥油中的薄荷酮和胡薄荷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荆芥 荆芥油 薄荷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胡薄荷酮对LPS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NF-κB、MyD88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沛鑫 解宇环 敖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03-1506,共4页
为了探讨胡薄荷酮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采用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胡薄荷酮对大鼠肺指数和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肺组织中NF-κB、MyD88的含量。结果表明,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与模... 为了探讨胡薄荷酮抗炎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采用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胡薄荷酮对大鼠肺指数和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各组动物肺组织中NF-κB、MyD88的含量。结果表明,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能降低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肺指数,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形态学分析说明此次试验胡薄荷酮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对抗LPS所致的急性肺损伤,且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与模型组相比,胡薄荷酮高、中剂量组能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含量(P<0.05);胡薄荷酮各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肺组织中MyD88含量(P<0.01,P<0.05)。试验结果提示,胡薄荷酮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MyD88依赖的NF-κ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薄荷酮 NF—κB MYD88
下载PDF
煎煮时间对荆芥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晓巍 杨明慧 +4 位作者 刘玥欣 李显会 刘轶蔷 王紫薇 许佳明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9期949-951,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煎煮时间对荆芥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探讨荆芥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 mL/min... 目的通过测定煎煮时间对荆芥中胡薄荷酮含量的影响,探讨荆芥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2 nm,柱温30℃。结果胡薄荷酮在0.286~2.8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荆芥煎煮5 min胡薄荷酮含量为0.515 mg/g,煎煮7.5 min为0.582 mg/g,煎煮10 min为0.694 mg/g,煎煮12.5 min为0.489 mg/g,煎煮15 min为0.384 mg/g。结论荆芥在加盖文火煎煮10 min时,胡薄荷酮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或过长,胡薄荷酮含量均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 煎煮时间 胡薄荷酮 含量测定 HPLC
下载PDF
新疆不同产地唇香草中胡薄荷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谦 裴凌鹏 +3 位作者 葛亮 王东东 张浩科 田树革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54-2355,共2页
目的建立维药唇香草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ODS C18(4.6 mm×250mm,5μm)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52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胡薄荷酮在0.015 7~0.219 8 mg/ml范围... 目的建立维药唇香草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ODS C18(4.6 mm×250mm,5μm)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52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胡薄荷酮在0.015 7~0.219 8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6.17%,RSD=1.83%。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测定唇香草中胡薄荷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香草 高效液相色谱法 胡薄荷酮
下载PDF
维药新塔花中胡薄荷酮的鉴别及定量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海英 李伟 薛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对新塔花中胡薄荷酮的定性鉴别及定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新塔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新塔花挥发油中总萜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塔花胡中薄荷酮,用SHIMADZU VP-ODS RpC18(150 mm×4.6 m... 目的对新塔花中胡薄荷酮的定性鉴别及定量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新塔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新塔花挥发油中总萜类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塔花胡中薄荷酮,用SHIMADZU VP-ODS Rp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2 nm;进样量10μL。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胡薄荷酮;在挥发油总萜类成分测定中,胡薄荷酮进样量在0.050 25mg~0.251 3 m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n=5),平均回收率为101.2%,RSD为1.86%(n=6);用HPLC法测定胡薄荷酮,胡薄荷酮质量浓度在0.056 7 mg/mL~0.283 4 m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n=5),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1.11%(n=6)。结论用该法对新塔花中胡薄荷酮进行质量控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精密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塔花 胡薄荷酮 薄层色谱鉴别 分光光度法 总萜类成分 HPLC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消银散胶囊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含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德云 钟元高 +1 位作者 周涛 杜建红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建立消银散胶囊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岛津Wondasil C_(18)-WR(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0∶40),检测波长:300nm,流速:1.0 ml·min^(-1)。结果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分别在0.041 54~0.41... 目的建立消银散胶囊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岛津Wondasil C_(18)-WR(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60∶40),检测波长:300nm,流速:1.0 ml·min^(-1)。结果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分别在0.041 54~0.4154mg·ml^(-1)和0.003 552~0.035 52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胡薄荷酮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979 954 X+15 164,r=0.9989(n=6);蛇床子素线性回归方程式为Y=3×107 X+552.13,r=1.000(n=6);胡薄荷酮平均回收率为100.29%,RSD为1.000%(n=6),蛇床子素平均回收率为100.01%,RSD为0.8%(n=6)。结论HPLC法可用于同时测定消银散中胡薄荷酮和蛇床子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散胶囊 HPLC 胡薄荷酮 蛇床子素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GC-MS法测定薄荷油中薄荷脑、L-薄荷酮和胡薄荷酮的含量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周虹 高向波 王玉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6-908,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薄荷油中薄荷脑、L-薄荷酮、胡薄荷酮的气相色谱-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方法:HP-5 MS色谱柱;初始温度60℃,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载气:氦气;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电离电压70eV;质量扫描范围:30~400m/z;... 目的:建立测定薄荷油中薄荷脑、L-薄荷酮、胡薄荷酮的气相色谱-质谱定量分析方法。方法:HP-5 MS色谱柱;初始温度60℃,以10℃/min的速率升温至200℃;载气:氦气;进样口温度280℃;离子源温度230℃;电离电压70eV;质量扫描范围:30~400m/z;选择离子的m/z为154、138、152、162。结果:薄荷脑、L-薄荷酮、胡薄荷酮的线性关系分别为0.038~0.608mg/mL、0.03~0.048mg/mL和0.003~0.042mg/mL,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2±2.09)%、(99.77±1.98)%和(98.67±2.68)%。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薄荷油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MS 薄荷 薄荷 L-薄荷 胡薄荷酮
原文传递
GC法测定唇香草挥发油中胡薄荷酮的含量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燕 吴皓东 +2 位作者 郝宇薇 刘婧怡 兰卫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1136-1137,1141,共3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法测定唇香草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方法色谱柱RTX-5(30cm×0.25mm),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50℃,保留时间1min;以8℃/min的速率升至210℃,保留时间5min;以20℃/min的速率升至280℃,保留时...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法测定唇香草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方法色谱柱RTX-5(30cm×0.25mm),程序升温条件:初始温度50℃,保留时间1min;以8℃/min的速率升至210℃,保留时间5min;以20℃/min的速率升至280℃,保留时间3 min,进样量1μL。结果胡薄荷酮浓度在0.57~3.43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胡薄荷酮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1.7%,唇香草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含量为478.543mg/mL。结论 GC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唇香草挥发油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薄荷酮 气相色谱法 唇香草 挥发油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抗荨丸中胡薄荷酮的含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春山 张宝宝 +4 位作者 汪旭 姜楠 吴军 陆伟 于博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5期426-427,436,共3页
目的建立抗荨丸中胡薄荷酮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onda Sil C18-WR(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胡薄荷酮质量浓度在2.53~2... 目的建立抗荨丸中胡薄荷酮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Wonda Sil C18-WR(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2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胡薄荷酮质量浓度在2.53~25.3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8%,RSD为0.97%(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抗荨丸中胡薄荷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荨丸 胡薄荷酮 HPLC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荆感胶囊中胡薄荷酮的溶出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丽 钱丽华 +3 位作者 单鸣秋 江春 李萍 丁安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考察荆感胶囊中胡薄荷酮的溶出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汉邦Megres3 C18柱(4.6mm×150 mm5,μm);流动相CH3OH-H2O(90:10);检测波长252 nm;体积流量1 mL/min;筛选出溶出度测定条件;计算并绘制胡薄荷酮的累积溶出... 目的考察荆感胶囊中胡薄荷酮的溶出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汉邦Megres3 C18柱(4.6mm×150 mm5,μm);流动相CH3OH-H2O(90:10);检测波长252 nm;体积流量1 mL/min;筛选出溶出度测定条件;计算并绘制胡薄荷酮的累积溶出曲线。结果溶出度测定条件为采用浆法,转速100 r/min,以0.3%SDS溶液900 mL为溶出介质。荆感胶囊中胡薄荷酮的溶出量45 min达到70%以上。结论荆感胶囊中胡薄荷酮溶出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感胶囊 胡薄荷酮 溶出度
下载PDF
用柠檬醛合成胡薄荷酮和芳樟醇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合胜 陈家威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4期326-329,共4页
从柠檬醛出发,通过选择性还原、环化后,用次氯酸钠氧化、碱性异构化得胡薄荷酮。再由柠檬醛,经次氯酸钠选择性环氧化,而后开环转化为芳樟醇。
关键词 柠檬醛 胡薄荷酮 芳樟醇 合成
下载PDF
GC-MS法测定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中胡薄荷酮和桂皮醛的含量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锦萍 于生 +1 位作者 钱岩 单鸣秋 《江苏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中胡薄荷酮、肉桂醛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以萘为内标,进样口温度22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以10℃/min升温至90℃,保持15min,再... 目的:建立测定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中胡薄荷酮、肉桂醛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方法:采用HP-5MS毛细管色谱柱(30m×0.25mm×0.25μm),以萘为内标,进样口温度220℃,程序升温(初始温度50℃,以10℃/min升温至90℃,保持15min,再以5℃/min升至200℃,保持5min),采用MRM模式测定。结果:胡薄荷酮和肉桂醛在线性范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37%、98.27%,RSD为1.92%、2.57%。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荆芥—桂枝药对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桂枝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含量测定 胡薄荷酮 桂皮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