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胰岛:全自动胰岛素输注系统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1
作者 季荔 杨涛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85-287,共3页
1921年胰岛素首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医院应用于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T1DM),从此T1DM开始从急性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疾病.一个世纪以来,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瓶装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注射笔注射、无针注射到连续皮下输注泵,... 1921年胰岛素首次在加拿大多伦多医院应用于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T1DM),从此T1DM开始从急性致死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疾病.一个世纪以来,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瓶装胰岛素注射器注射、注射笔注射、无针注射到连续皮下输注泵,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里程碑式的进步一个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输注系统 人工胰岛 胰岛素注射器 1型糖尿病 距离 多伦多医院 胰岛素治疗 临床治疗
原文传递
胰岛素输注系统及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2
作者 黄惠香 黄媛 +1 位作者 张亚娟 周升凤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第8期150-153,共4页
目的:总结胰岛素输注系统及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以下简称双C)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经验及护理效果。方法:对采用"双C"疗法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改... 目的:总结胰岛素输注系统及动态血糖检测系统(以下简称双C)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护理经验及护理效果。方法:对采用"双C"疗法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28例采用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改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中,3d血糖达标者共11例,5d血糖达标者17例,无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结论:科学的护理是"双C"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实施科学的综合护理能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输注系统 护理
原文传递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临床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蔡璟浩 周健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46-849,共4页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通过核心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监测获得的葡萄糖数据自动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剂量和速率,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模拟胰岛生理功能的目标。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应用能够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通过核心的控制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监测获得的葡萄糖数据自动调整胰岛素泵的输注剂量和速率,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模拟胰岛生理功能的目标。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的应用能够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减少低血糖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闭环胰岛素输注系统 血糖控制
原文传递
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系统在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袁惠平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4期366-368,共3页
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由于手术创伤、疼痛、麻醉等引起机体强烈应激反应,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引起血糖极不稳定,难以控制,增加手术风险,影响预后效果[1]。因此应积极... 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由于手术创伤、疼痛、麻醉等引起机体强烈应激反应,会分泌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易引起血糖极不稳定,难以控制,增加手术风险,影响预后效果[1]。因此应积极控制合并T2DM冠状动脉搭桥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泵能精确、稳定、持续提供机体所需胰岛素,且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可及时调整给药频次与剂量,保障其安全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皮下输注系统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搭桥
下载PDF
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慧萍 牟新 周旦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诺和锐组(CSⅡ组)和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Ⅱ)诺和锐组(CSⅡ组)和每日常规2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Ⅱ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及适量运动。MSⅡ组患者每天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共治疗4周;CSⅡ组给予CSⅡ治疗,输注的胰岛素为诺和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凌晨2:00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CSⅡ组患者三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8±1.2)mmol/L、(0.58±0.14)U.kg-1.d-1、(3.2±1.9)d和(10.4±2.6)d,MSⅡ组分别为(9.0±1.4)mmol/L、(0.74±0.17)U.kg-1.d-1、(7.7±2.9)d和(12.9±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中CSⅡ组无低血糖发生,MSⅡ组有4例发生低血糖。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诺和锐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MS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诺和锐 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输注方式对新初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姚新明 赵咏莉 +4 位作者 陆美琴 张安素 陈月平 夏礼斌 叶山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MSII)注射强化治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及两组间血糖达标天数、达标时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强化治疗两周时每日胰岛素总剂量、胰岛B细胞功能变化的差异。结果 CSII组与MSII组治疗后静脉血糖和血脂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MSII组,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和治疗第14天时胰岛素日剂量均显著少于MSII组(P<0.05)。CSII组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SII治疗相比,CSII治疗能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更好地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B淋巴细胞 胰岛素输注系统
下载PDF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转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及用量探讨 被引量:22
7
作者 尚霞 唐国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4042-4044,4047,共4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短期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平稳后,如何由胰岛素泵剂量转换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insulin injections,MDII)...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短期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平稳后,如何由胰岛素泵剂量转换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insulin injections,MDII)用量及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223例T2DM患者接受CSII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改为MDII,观察两者之间的剂量关系,同时比较转换前后全日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CSII治疗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47.9±15.9)U/d,转化为MDII时胰岛素用量(48.7±17.3)U/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转化为MDII后睡前胰岛素剂量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8.0%;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占总量的25.7%,午餐前占23.7%,晚餐前最少,为22.6%。CSII治疗时日平均血糖为(8.39±1.48)mmol/L,MDII时为(8.20±1.33)mmol/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为14.35%,而MDII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为23.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II治疗时日内血糖波动与CSII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SII转化为MDII时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变化,但低血糖发生率及日内血糖波动较CSII治疗期间有增加;(2)CSII转化为MDII后睡前胰岛素用量占的比例最大,为28.0%,早餐前占25.7%,午餐前占23.7%,晚餐前占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注射 皮下 药物剂量计算
下载PDF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血糖监测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艳 杨莉琴 +2 位作者 刘言 龚艳 刘嘉陵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B12期61-63,共3页
为了解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60例在院糖尿病患者应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进行血糖监测系统血糖监测。结果发现,通过监测所得数据可解了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说明722实时胰岛素泵动态血糖... 为了解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血糖监测系统的使用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5年2月60例在院糖尿病患者应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进行血糖监测系统血糖监测。结果发现,通过监测所得数据可解了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说明722实时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血糖监测方面较传统的动态血糖监测具有更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输注系统 血糖 胰岛素 糖尿病
下载PDF
输液泵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初发糖尿病辅以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软件疗效观察
9
作者 吴伟华 王明丽 邓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41-1843,共3页
目的在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糖尿病管理软件配合下,比较输液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VⅡ)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及四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治疗初发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 目的在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糖尿病管理软件配合下,比较输液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VⅡ)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及四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治疗初发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CVⅡ组患者采用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超短效胰岛素,餐前追加大剂量治疗;CSⅡ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餐前追加大剂量治疗;MSⅡ组患者采用四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用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软件管理3组患者的血糖。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量及安全性。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得到较好的控制。CVⅡ组、CSⅡ组血糖达标时间(5.5±0.7)d和(6.0±0.8)d、胰岛素总量(0.68±0.16)U.kg-1.d-1和(0.63±0.23)U.kg-1.d-1、低血糖发生频率(0.50±0.46)次/人和(0.55±0.51)次/人及空腹C肽(2.18±0.58)μg/L和(2.23±0.67)μg/L、餐后2hC肽水平(8.02±0.79)μg/L和(7.86±0.68)μg/L与MSⅡ组分别为(10.3±0.4)d、(0.89±0.25)U.kg-1.d-1、(0.85±0.37)次/人、(1.56±0.94)μg/L和(6.01±0.92)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Ⅱ组血糖达标时间与CSⅡ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Ⅱ与CSⅡ一样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较MSⅡ能更快、更安全、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并能使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输液泵 胰岛素输注系统 WinGlucofacts PROFESSIONAL软件
下载PDF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红梅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 目的观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组(CSII组)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血酮、尿酮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达目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对照组为(6.1±2.1)h,CSII(5.8±1.2)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尿酮转阴时间(9.1±2.3)d,较对照组(14.2±3.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用量CSII组(0.9±0.2)u.kg-1.d-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1)u.kg-1.d-1;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5±0.1)次/人,较对照组(1.3±0.2)次/人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较常规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输注系统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的临床观察(附40例报告) 被引量:8
11
作者 匡锡友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9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控制高血糖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与MSⅡ组(各20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CSⅡ组应用诺和锐,MSⅡ组诺和灵R,比较两者血糖控制情况,等待手术时间,低血糖发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控制高血糖的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与MSⅡ组(各20例),均行手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CSⅡ组应用诺和锐,MSⅡ组诺和灵R,比较两者血糖控制情况,等待手术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均能控制高血糖,CSⅡ组控制高血糖效果更佳(P<0.01),缩短调整时间,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诺和锐能迅速、有效、平稳地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各周手术期控制血糖的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并骨折 围手术期 胰岛素治疗应用 胰岛素输注系统治疗应用
下载PDF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与注射笔2次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效果及顺应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耀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90-391,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患者的顺应性。方法对65例需胰岛素治疗的T2DM住院病人进行了胰岛素两种强化治疗:①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②注射笔2次皮下注射混合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种治疗...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及患者的顺应性。方法对65例需胰岛素治疗的T2DM住院病人进行了胰岛素两种强化治疗:①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Ⅱ)治疗;②注射笔2次皮下注射混合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显著降低全天的血糖,且均能达到靶血糖值,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组血糖达到靶血糖值后未能坚持使用,全部改为2次皮下混合胰岛素注射胰岛素。结论CSⅡ治疗是目前效果较好的方法,但因价格昂贵,患者无法接受。而注射笔价格低廉,患者易于接受,且可显著降低全天血糖,是一种安全、有效,患者顺应性较好的方法,值得广大临床医生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输注系统 胰岛素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长期胰岛功能观察 被引量:36
13
作者 武晋晓 和瑞婷 +4 位作者 曹怡 吕肖锋 向莎 赵田 张天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58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SII组(275例)和口...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长期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583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SII组(275例)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OHA)组(308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对两组进行随访,对比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1初诊时CSII组Hb A1c水平显著高于OHA组(P〈0.05),随访时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CP)值高于OHA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值低于O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访时CSII组有18例(6.54%)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即可达长期缓解,而OHA组均需应用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将CSII组按初诊时糖尿病病程进行分组,不同病程组长期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短病程(〈6个月)组长期缓解率显著高于中病程(6~12个月)组与长病程(≥12个月)组(P〈0.05)。结论 CSII可能通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部分患者长期获益,且初诊时患者病程越短,长期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
下载PDF
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41
14
作者 赵田 吕肖锋 +3 位作者 武晋晓 张天瀛 和瑞婷 向莎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远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T2DM患者531例,回顾统计病历资料,根...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远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为预防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10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T2DM患者531例,回顾统计病历资料,根据初诊有无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为强化组(273例)和非强化组(258例)。2014年1月—2015年6月进行回访,检测相关临床指标,并采用B超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计算粥样斑块检出率。结果 1初诊时两组年龄、男性比例、病程、血压、体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颈动脉IMT、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显著高于非强化组(P<0.05)。2回访时两组年龄、男性比例、病程、血压、BMI、TC、TG、HDL-C、LDL-C、FPG、Hb A1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颈动脉IMT值、斑块检出率均低于非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颈动脉IMT与年龄、Hb A1c、LDLC呈显著正相关(r=0.092、0.235、0.295,P<0.05、P<0.01)。结论初诊T2DM患者早期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降低远期颈动脉IMT,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降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输注系统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下载PDF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郑海兰 沈明 +6 位作者 李凡 江斓 黄茗 张炯 祁明霞 胡金花 叶山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了解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入选的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甘精胰岛素+三餐前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泵),治疗前后均行C肽释放试验(馒... 目的了解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α细胞及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对入选的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甘精胰岛素+三餐前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泵),治疗前后均行C肽释放试验(馒头餐试验),检测空腹、餐后半小时及餐后2 h的胰高血糖素、C肽及静脉血糖值。结果与强化治疗前相比,患者各时点静脉血糖明显下降,强化治疗后HOMA-IR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HOMA-β指数显著升高(P<0.05),C肽血糖净增比(△CP30/△G30,△CP120/△G120)均有上升(P<0.05),各时点CP/胰高血糖素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及α细胞功能均有改善作用,并能部分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胰岛素输注系统 胰高血糖素 C肽
下载PDF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内皮脂肪酶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丁林 吕肖锋 +4 位作者 张星光 赵大坤 马艳霞 彭永 王亚双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清内皮脂肪酶( EL)、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入院当天行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波动及血清内皮脂肪酶( EL)、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入院当天行72 h动态血糖监测(CGM),并予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强化治疗10~14 d,血糖控制平稳后再次行CGM,比较治疗前后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全天血糖标准差( 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 LAGE);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 BMI),空腹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s-CRP及EL,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治疗前EL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本组治疗后HOMA-IR、EL、hs-CRP、MAGE、SDBG、LAGE均显著降低(P〈0.05,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EL水平与hs-CRP、MAG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17、0.428, P〈0.01)。结论对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不仅可降糖、控制血糖波动,还能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对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胰岛素输注系统 内皮脂肪酶 血糖波动
下载PDF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17
作者 董瑾 赵彦 黄乐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889-891,共3页
目的比较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T1DM)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1型糖尿病(T1DM)患儿223例,其中T1DM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T1DM组)患儿125例,DKA组患儿98例,2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 目的比较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对儿童1型糖尿病(T1DM)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疗效的差异。方法选择1型糖尿病(T1DM)患儿223例,其中T1DM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T1DM组)患儿125例,DKA组患儿98例,2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和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对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尿酮转阴和DKA纠正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CSII和MSII均能有效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但患儿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DKA纠正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CSII组较MSII组疗效显著。结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T1DM及DKA能迅速纠正代谢紊乱,且更为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胰岛素输注系统 胰岛素 注射 皮下 儿童
下载PDF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天瀛 吕肖锋 +3 位作者 张星光 赵田 向莎 和瑞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延缓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524例,按初诊时是否应用胰...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延缓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ower-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军区总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初诊T2DM患者524例,按初诊时是否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分为强化组(A组,249例)和非强化组(B组,275例),对两组进行回访,收集患者初诊及复诊时一般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同时按LEAD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 1初诊时A、B组年龄、BMI、FPG、TG、TC、HDL-C、LDL-C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Hb A1c显著高于B组(P<0.01)。复诊时A组LDL-C显著低于B组(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初诊时两组LE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时A组LEAD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EAD评分与患者年龄、病程、LDL-C呈显著正相关(r=0.154、0.408、0.221,P<0.05)。结论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能通过改善代谢记忆效应延缓初诊T2DM患者LEA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下肢 胰岛素输注系统
下载PDF
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控制的效果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彬 吕肖锋 +3 位作者 焦秀敏 张星光 赵晶 程千鹏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住院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Care Link糖尿病管理软件联合治疗即3C治疗和C... 目的观察动态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住院4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Care Link糖尿病管理软件联合治疗即3C治疗和CSⅡ治疗,每组22例。比较两组血糖波动控制的效果。结果 3C治疗组24 h平均血糖(MBG)、血糖波动系数(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优于CSⅡ治疗组(P<0.05),而两组间平均血糖波动次数(NGE)、血糖<3.9 mmol/L的曲线下面积(AUC3.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3C治疗可以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使血糖快速、平稳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输注系统 糖尿病 2型 血糖波动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海燕 叶小珍 +3 位作者 顾萍 邵加庆 刘现忠 李增才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干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解放军第81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HCC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干细胞性肝癌(HCC)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解放军第81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HCC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21例,围术期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调控血糖)和对照组(24例,围术期依据手指末梢血糖监测情况,多次多点皮下注射胰岛素)。记录患者术前3 d各个时间点(6:00、10:00、16:00、22:00)、术中各个时间点(麻醉开始时、麻醉后60 min、麻醉后2 h、麻醉清醒时)、术后3 d各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术后4~7 d各个时间点(2:00、6:00、10:00、14:00、18:00、22:00)血糖,糖代谢参数(包括术前3 d日平均血糖、术后7 d日平均血糖、24 h胰岛素用量、全天血糖波动值、低血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前3 d 6:00、10:00、16:00、22:00血糖低于对照组,术中麻醉开始时、麻醉后60 min、麻醉后2 h、麻醉清醒时血糖低于对照组,术后3 d 2:00、6:00、10:00、14:00、18:00、22:00血糖低于对照组,术后4~7 d 2:00、6:00、10:00、14:00、18:00、22:00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7 d日平均血糖、24 h胰岛素用量、全天血糖波动值、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感染、切口裂开、胸腔积液、延迟愈合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HCC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监测及给药方式,能更好地保证患者围术期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肝肿瘤 血糖 胰岛素输注系统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