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3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
1
作者 陈大勇 郭宏志 +1 位作者 李权 吴金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60-1063,共4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同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CBD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接收的122例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随机分为ERCP+LC组、LCBDE+LC组,各6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S)]、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ERCP+LC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短于LCBDE+LC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结石清除率(98.36%)高于LCBDE+LC组(86.89%)(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CRP、IL-6水平低于LCBDE+LC组(P<0.05);术后1 d,ERCP+LC组血清TBIL、AMS、AST、ALT水平均低于LCBDE+LC组(P<0.05);ERCP+L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与LCBDE+L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同期ERCP治疗高龄胆囊结石合并CBDS患者具有较高的结石清除率,手术创伤较小,炎症反应较轻,可有效保护患者肝功能,促进高龄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高龄
下载PDF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对胰胆管取石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金娴冰 庄凌云 潘小燕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目的 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对胰胆管取石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胰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 分析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对胰胆管取石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胰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麻醉)和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阿芬太尼麻醉),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体动次数少于对照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在进镜时(T_(1))、进镜后10 min(T_(2))和手术结束清醒时(T_(3))的HR、MAP水平均低于麻醉前(T_(0)),但T_(1)~T_(3)观察组患者的HR、MAP和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低于术前,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联合阿芬太尼用于行ERCP手术的胰胆管结石患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体动次数,缩短术后清醒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胰胆管结石
下载PDF
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杨先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胰胆管相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将其分为发生组(21例)与未发生组(8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发生组比,发生组患者合并胆总管狭窄、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憩室、插管困难占比及白细胞计数均升高,操作时间均延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OR=5.603、5.289、1.118,均P<0.05)。结论合并胆总管狭窄、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及操作时间长均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严格筛选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胆总管狭窄 十二指肠乳头憩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取石球囊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的特殊应用
4
作者 王旋 陈雪雯 +6 位作者 黄金鑫 陈佳骏 曲岩 高浩 龚彪 张晞文 李甫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 目的探讨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中,应用取石球囊协助导丝跨越胆管吻合口狭窄的效果。方法收集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发生胆管吻合口狭窄,行ERCP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使用切开刀插管跨越狭窄段失败后,使用取石球囊尝试跨越吻合口狭窄,统计手术成功率,观察术中情况,分析治疗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入院体征主要包括:32例腹部不适,7例发热,4例皮肤瘙痒,3例黄疸,2例无明显症状;术前胆道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显示,胆管吻合口单纯狭窄35例,狭窄合并结石13例。在取石球囊引导下,导丝成功跨越吻合口狭窄26例,成功率为54.17%(26/48);通过对成功组和失败组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中胆总管远端是否扩张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04)。26例经取石球囊治疗成功者,术后48 h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成功手术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取石球囊在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治疗中,能够提高操作成功率,特别是对于胆总管远端扩张者优势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石球囊 胆管吻合口狭窄 肝移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胆总管扩张
下载PDF
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置入支架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段惠潇 于双颖 +5 位作者 席海旭 李建辉 郝欣 花海洋 李常洲 齐静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547-551,共5页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 目的 分析恶性胆管梗阻病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ERCP支架置入的263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临床资料,纳入可能导致胆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相关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263例病人有49例(18.63%)发生胆管炎。单因素分析显示,γ-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困难插管、梗阻部位、吸烟与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GT[OR=1.001,95%CI:(1.000,1.001)]、白蛋白[OR=6.199,95%CI:(1.625,23.641)]、困难插管[OR=19.734,95%CI:(2.900,134.267)]、梗阻部位[OR=6.865,95%CI:(2.911,16.190)]、吸烟[OR=3.877,95%CI:(1.722,8.727)]是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模型区分度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95%CI:(0.77,0.90),P<0.001],提示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校准曲线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术后胆管炎的概率与实际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高GGT、低白蛋白、困难插管、高位胆管梗阻、吸烟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ERCP置入支架后胆管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能力较强,可根据预测病人发生胆管炎的概率采取个体化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胆管肿瘤 胆管梗阻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支架 胆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儿童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6
作者 吕霜 杨爱君 丁瑛雪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56例14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诊断、ERCP术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目的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胰胆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2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56例14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疾病诊断、ERCP术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56例患儿共进行ERCP126次,成功率为99.2%,常见胰胆疾病为慢性胰腺炎19例(33.9%),胰腺分裂症15例(26.8%),胰管狭窄13例(23.2%),胆总管结石5例(8.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7例次),其中20例次(15.8%)为高淀粉酶血症,7例次(5.5%)为应激性高血糖,7例次(5.5%)为急性胰腺炎。结论 ERCP是儿童胰胆疾病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应用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儿童 慢性胰腺炎 胰腺分裂症 胆管结石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时机研究
7
作者 梁琦 杨勇 +1 位作者 辛国军 张亚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6月-2023年5月258例接受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ERCP与LC间期不同分为:A组(≤24 h)、B组(24~72 h)和C组(>72 h)。结果C组LC手术时间为58.0(46.0,73.0)min,明显长于A组的43.5(35.3,51.0)min和B组的43.0(35.0,51.0)min;C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为31.3%(21/67),明显高于A组的8.9%和B组的8.1%;B组行四孔法LC的3例(2.2%),明显少于A组的7例(12.5%)和C组的9例(13.4%),C组住院总时间长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再次ERCP率、LC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术后24~72 h行LC是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易行和经济的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胆总管结石 胆囊结石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其多学科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哈力木拉提·吾布力卡斯木 阿布都喀哈尔·阿布都拉 段绍斌 《腹部外科》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结石嵌顿引起胆道梗阻继发胆管炎,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甚至合并低血压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结石嵌顿引起胆道梗阻继发胆管炎,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甚至合并低血压和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危及病人生命安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逐步成为胆总管结石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案,与外科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更微创、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然而,ERCP作为侵入性内镜介入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有相关并发症发生。ERCP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等。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ERCP相关并发症是内镜医师争论的热门话题,也是病人获益的关键。该文对胆总管结石经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多学科预防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腹腔镜胆道手术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
9
作者 杨勇 沈章义 +2 位作者 张平 龚勇 荣愈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74-377,共4页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取石与腹腔镜胆道手术(LBDEL)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查阅分析2012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手术治疗的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和LBDEL组,术中根据... 目的:对比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取石与腹腔镜胆道手术(LBDEL)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查阅分析2012年12月~2018年12月在医院手术治疗的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97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RCP组和LBDEL组,术中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术前的选择切除或保留胆囊、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或行T管引流,比较两种术式及LBDEL组内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有94例患者为ERCP组;243例患者为LBDEL组。对比ERCP组与LBDEL组中保留胆囊且行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ERCP组(54.3%)的残余结石率高于LBDEL组(21.2%),且术后发生肝损伤和胰腺炎上要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开始耐受下床时间、发生胆瘘等并发症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BDEL组中都选择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有203例,对其是否保留胆囊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选择保留胆囊的患者(31.9%)结石复发残余率比切除胆囊的患者(7.8%)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恢复情况、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DEL组中保留胆囊的患者共有197例,对比其中胆总管一期缝合和放置T管的患者,选择胆总管行一期缝合的结石复发率(24.01%)比放置T管引流的患者(17.1%)要高,而且在术后并发胰腺炎上也高于放置T管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DEL和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较低并发症,但其各有特点,在选择具体手术时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
下载PDF
《急诊介入放射学·腹部分册》出版:对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结石效果分析
10
作者 任海兵 江新平 +3 位作者 金锦莲 孙书林 周海燕 冯进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 胆结石是指在胆道系统内形成结石,胆囊和胆管统称为胆道系统,又称胆石症,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流行病在成年人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肥胖、多产、40岁女性,称为“3F”女性,女性(尤其3F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好发年龄为40~60岁。此外,胆结石发病率还与地域、民族、饮食习惯有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系统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介入放射学 饮食习惯 胆结石 传统腹腔镜手术 胆石症 流行病
下载PDF
麻醉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张林 张宁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6期129-132,共4页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胰胆管疾病诊治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传统ERCP多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患者的舒适感低、配合度差、手术失败率高;...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胰胆管疾病诊治的主要方式,其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传统ERCP多采用局部麻醉方式,患者的舒适感低、配合度差、手术失败率高;目前,ERCP多在镇静或全身麻醉方式下进行,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患者自身因素差异导致其适合不同的麻醉方式,明确患者自身因素与不同麻醉方式间的相关性有助于麻醉医师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本文对ERCP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各种麻醉方式的特点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麻醉
下载PDF
不同插管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
12
作者 谷渊 樊和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4例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依据辅助插管时采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辅助插管时采用... 目的:探讨不同插管技术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4例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依据辅助插管时采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辅助插管时采用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TPS),观察组辅助插管时采用TPS+双导丝技术(DGT)。比较两组临床插管耗时、手术时间、插管成功率、满意度、血清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插管成功率、总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耗时短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不同时点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胆管困难插管患者采用TPS联合DGT技术辅助插管可缩短插管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困难插管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 双导丝技术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研究
13
作者 张振宇 孙艳 +4 位作者 耿利利 崔立阳 应丽娜 李瑞芳 张骏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目的通过决策树模型,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 目的通过决策树模型,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因胆总管结石行ERCP取石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建立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对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价,筛选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使用模型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结果决策树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有胆道取石史(P=0.000)、胆总管直径>1.60 cm(P=0.000)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P=0.004)为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有胆囊切除史(P=0.003)、既往有胆道取石史(P=0.000)、胆总管直径>1.60 cm(P=0.000)、结石数量≥2枚(P=0.001)和胆道支架(P=0.038)为影响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40.5 g/L(P=0.026)为保护性因素。决策树模型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相比,总体准确率为92.2%和93.3%,AUC为0.890(95%CI:0.839~0.940)和0.926(95%CI:0.887~0.964),敏感度为87.0%和85.3%,特异度为81.0%和89.2%。结论既往有胆道取石史、胆总管直径>1.60 cm和既往有胆囊切除史是影响结石复发的高危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简单易行,可以较好地预测结石患者的复发风险,可用于筛选ERCP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高危人群,并针对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决策树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复杂度分级量表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比较
14
作者 蔡小泥 邵金海 +3 位作者 邱晨 张诚 杨玉龙 章鲁艇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24-32,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复杂度分级,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由进修培训医师完成ERCP治疗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ERCP病例均使用已提出的复杂度分级量表进行分类,...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复杂度分级,在内镜医师培训中的效用。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华东地区两家医院由进修培训医师完成ERCP治疗的2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ERCP病例均使用已提出的复杂度分级量表进行分类,包括:美国消化内镜学会(ASGE)分级量表、Morriston分级量表和HOUSE分级量表,并与肝胰壶腹解剖特征分类进行比较。记录患者插管成功率、手术治疗成功率和48 h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每一分级中,按严重程度分为亚组,3种不同分级中,亚组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亚组组间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ASGE分级(P=0.361)、Morriston分级(P=0.332)、HOUSE分级(P=0.586)之间没有相关性。当只考虑具有原始乳头的病例时,新加入肝胰壶腹解剖特征分类,插管成功率取决于复杂度分级。ASGE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Morriston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HOUSE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肝胰壶腹特征组中,亚组间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成功率与插管成功率亦有相似的发现(P=0.000);并发症发生率与ASGE分级(P=0.586)、Morriston分级(P=0.443)、HOUSE分级(P=0.306)和肝胰壶腹特征分类(P=0.350)之间没有相关性。结论使用肝胰壶腹解剖特征,作为胆管插管复杂度分类是可行的,其可以成为一种替代或附加手段,来预测胆管插管和手术治疗是否成功,未来也可用于评估内镜医师培训学习进度和技术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内镜医师培训 分级量表 肝胰壶腹
下载PDF
全麻气管插管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15
作者 李鹭 张怡如 黄梦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69-470,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行全麻气管插管下ERCP治疗的患者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2)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1)则实施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际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法选取行全麻气管插管下ERCP治疗的患者8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n=42)行常规护理,研究组(n=41)则实施围手术期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确保全麻气管插管下ERCP手术顺利完成,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全麻 气管插管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舒肝宁治疗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16
作者 刘涓涓 陈玲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联合舒肝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80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随机... 目的:观察并探讨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后联合舒肝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80例胆总管结石并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临床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探讨,对照组予以ERCP治疗、联合组予以ERCP联合舒肝宁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胆碱酯酶(CH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退黄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P、ALT较治疗前均降低,CHE均升高,且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后与舒肝宁联合治疗具有确切效果,能够加快症状缓解,改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梗阻性黄疸 舒肝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肝功能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胰胆管造影术患者效果评价
17
作者 时杰 赵灿 +2 位作者 成乐 宫立莹 栾方云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2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28日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缝隙组和常规组,分别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28日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缝隙组和常规组,分别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无缝隙组高于常规组(P<0.05);无缝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无缝隙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无缝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无缝隙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18
作者 孟冬冬 梁占强 +2 位作者 沈曦温 朱丙帅 段希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 目的探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取石后并发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4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RCP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140例接受ERCP的老年患者,138例成功插管,插管成功率为98.57%。129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一次取净率为93.47%。术后7例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4例发生急性胰腺炎。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插管困难是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主要为高位胆道梗阻、合并糖尿病、既往慢性胰腺炎史、导丝多次进入胰管、困难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老年患者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道感染 急性胰腺炎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在老年胰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高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 目的 探讨在老年胰胆疾病患者治疗中运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症状表现与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90例老年胰胆疾病患者,以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79.14±2.76)分、躯体功能评分(81.18±2.23)分、情绪角色评分(82.60±2.28)分、躯体角色评分(83.50±2.15)分高于对照组的(72.70±6.01)、(74.75±5.04)、(75.11±4.45)、(77.63±4.22)分(P<0.05)。结论 以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老年胰胆疾病患者,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结石清除效果及治疗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整体运用效果较佳,值得在基层医院内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疾病 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 疗效 老年
下载PDF
单纯表面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
20
作者 张雄 杨康 +1 位作者 高绪照 杨芳春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纯表面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因胰胆管疾病行ERCP病人400例,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每组各200例。记录两组病人术... 目的 探讨单纯表面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 2021年1月~2023年3月间在我院收治的因胰胆管疾病行ERCP病人400例,分为单纯表面麻醉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每组各200例。记录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3小时、24小时静脉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及腹部症状体征,观察两组病人术后3小时、24小时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和术后胰腺炎的情况。结果 单纯表面麻醉组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为7.5%,静脉全身麻醉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为(198±216)U/L,单纯表面麻醉组为(379±327)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血清胰淀粉酶水平为(129±98)U/L,单纯表面麻醉组为(187±156)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15.5%,单纯表面麻醉组为34.5%,术后24小时静脉全身麻醉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为5.5%,单纯表面麻醉组为1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全身麻醉可降低ERCP术后血清胰淀粉酶水平,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表面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高淀粉酶血症 ERCP术后胰腺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