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基质透镜联合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重度圆锥角膜
1
作者 杨崇超 徐英男 +1 位作者 蒋沁 薛劲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07-611,共5页
目的:评估角膜基质透镜联合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C-A-TE-CXL)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3/2022-07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确诊为重度圆锥角膜且最薄点角膜厚度(含上皮)<400μm... 目的:评估角膜基质透镜联合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C-A-TE-CXL)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3/2022-07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确诊为重度圆锥角膜且最薄点角膜厚度(含上皮)<400μm的患者10例14眼,其中男8例12眼,女2例2眼,予以SC-A-TE-CXL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3、6、12 mo的角膜曲率、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中心厚度(CCT)、非接触式眼压、内皮细胞密度(ECD)和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以及术后1 mo角膜交联深度。结果:患者行SC-A-TE-CXL术后1、3、6、12 mo 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无差异(F=0.793,P=0.535;F=0.783,P=0.542)。术后各时间点K1、K2、Km和Kmax较术前下降,但总体无差异(F=0.627,P=0.574;F=1.264,P=0.296;F=0.727,P=0.520;F=1.115,P=0.359)。术后各时间点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较术前均下降,但总体无差异(F=1.046,P=0.359;F=1.164,P=0.337)。术后各时间点非接触式眼压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无差异(F=0.814,P=0.522)。术后各时间点CCT、TCT和术前相比总体无差异(F=0.931,P=0.453;F=0.782,P=0.542)。术后12 mo ECD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266,P=0.228)。术后1 mo,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AS-OCT)显示角膜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间存在“分界线”,平均深度为124.07±25.13μm。结论:SC-A-TE-CXL能延缓重度圆锥角膜患者的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核黄素 角膜胶原交联 跨上皮 角膜基质透镜
下载PDF
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郝素平 王伟 李生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 目的 探讨血清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联合检测对早期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 测定15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术后1、4、8、12周时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延迟愈合组(30例)和正常愈合组(126例),比较两组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对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早期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骨折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呈升高趋势,在治疗后8周达高峰,随后下降。骨折术后4、8、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PINP和β-CTX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是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ROC曲线显示,术后血清PINP和β-CTX联合检测预测长骨骨折延迟愈合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1(P <0.05)。结论 术后血清PINP和β-CTX水平与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预测四肢长骨骨折延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骨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Ⅰ型前原氨基端前肽 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下载PDF
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对角膜光密度的影响
3
作者 武志清 李勇 +2 位作者 张耀花 魏升升 李晶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光密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34例(49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前、术后1... 目的探讨分析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治疗圆锥角膜角膜光密度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34例(49只眼)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对其进行跨上皮的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利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手术眼检查。测量范围选取以角膜顶点为中心,角膜前层(120μm)、中间层、后层(60μm)以及全角膜0~2 mm、2~6 mm、6~10 mm、10~12 mm、0~12 mm直径的角膜光密度平均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手术前后的角膜光密度对比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组间对比采用了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中的多重比较方法(成对比较)。结果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组间相比,角膜前层(120μm)、中间层、后层(60μm)、全角膜0~2 mm、2~6 mm、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参数手术前后时间段两两比较:术后1个月,角膜后层(60μm)2~6 mm直径角膜光密度较术前明显降低(P=0.04)。术后6个月,角膜前层0~2 mm、2~6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术前P=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后1个月降低(P=0.00、0.00);中层0~2 mm、2~6 mm、6~10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0.00、0.00);后层0~2 mm、2~6 mm、6~10 mm、10~12 mm、0~12 mm直径范围角膜光密度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3、0.00、0.00、0.03、0.00);全层0~2 mm、2~6 mm、6~10 mm、0~12 mm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降低(术前P=0.00、0.00、0.00、0.00;术后1个月P=0.00、0.00、0.00、0.00),10~12 mm直径角膜光密度较术前降低(P=0.02)。结论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手术角膜损伤小,对角膜中央光密度影响大于周边,引起较小且局限的角膜光密度改变;术后早期光密度明显降低,较短时间内恢复角膜透明性,有利于视力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 角膜光密度 角膜
下载PDF
快速角膜胶原交联(CXL)联合FS-LASIK在近视诊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孙功勋 李珊珊 +1 位作者 胡超 张鹏宇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CXL)矫正近视后裸眼远视力(UDVA)、角膜曲率及等效球镜的变化特点,评估联合手术矫正近视的术后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共1... 目的: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CXL)矫正近视后裸眼远视力(UDVA)、角膜曲率及等效球镜的变化特点,评估联合手术矫正近视的术后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共17例34眼,其中男性15人,女性2人,年龄17岁至24岁,平均年龄(19.47 ± 2.15)岁,近视时间为(7.88 ± 1.71)年。所有近视患者角膜最薄点厚度 > 400 um,眼压介于10~21 mmHg,未经过相关眼科治疗;未受眼外伤,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或眼底异常未影响中心视力;未佩戴角膜接触镜或停戴角膜接触镜至少2周。随访术后一周、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末次随访,记录UDVA、角膜曲率平均值、角膜曲率最大值,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UDVA术后第一天较术前改善明显;角膜曲率较术前降低;角膜均透明;未见角膜炎症反应,术后随访中,有8眼出现UDVA回退,占23.53%;其中有6眼回退后的UDVA低于1.0,占17.65%,所有UDVA回退的患者中,等效球镜最小变化为0.25 D,最大变化为1.5 D,术后随访中,有4眼出现角膜混浊现象,占11.76%,用药后一周角膜透明;其中有2眼发现一枚Haze,用药后一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随访,角膜曲率趋于平整状态。结论:术后随访时间(5.47 ± 3.97)月,CXL联合FS-LASIK术后远视力恢复较好,稳定性强,角膜曲率趋于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飞秒激光 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快速角膜胶原交联 最佳矫正视力 裸眼远视力 角膜曲率
下载PDF
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
5
作者 张金金 刘洋 +6 位作者 马丽梅 李帅 蔡博 秦艺璇 孙彩红 梁静 庄文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65-2069,共5页
目的:研究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4/2021-12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眼科医院行去上皮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32例43眼。于术前及术后1、3、6mo行裂隙灯、... 目的:研究去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04/2021-12就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眼科医院行去上皮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32例43眼。于术前及术后1、3、6mo行裂隙灯、眼压、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角膜内皮镜、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和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Corvis ST检查,记录手术前后角膜情况、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数、角膜最大曲率(Kmax)、角膜厚度最薄点(TCT)、前后表面K1、K2值、矫正眼内压(bIOP)、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速度(A1V)、第二次压平时间(A2T)、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速度(A2V))、最大形变幅度(HCDA)、最大形变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HCPD)、第1次压平时角膜硬度(SP-A1))值。结果:术前、术后6mo UCVA(LogMAR)(1.06±0.49、0.78±0.39)和BCVA(LogMAR)(0.48±0.34、0.38±0.29)比较均有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比较无差异(2917.39±288.38 vs 2959.19±336.27cells/mm 2,P=0.477)。手术前后Kmax、TCT、前表面K1、K2值、后表面K1值比较均有差异(P<0.05),且均在术后1mo升高,术后3mo后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后表面K2值比较无差异。手术前后A1T、HCPD、SP-A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L、A1V、A2T、A2L、A2V、HCDA、HCR、bIOP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去上皮快速CXL在术后6mo内能够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进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 角膜地形图 角膜生物力学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6
作者 顾宇伟 庞辰久 +6 位作者 任胜卫 杨凯丽 范棋 徐丽妍 张波 王树林 李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进行角膜胶原交联(CXL)术后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281例(387眼)圆锥角膜患者,其中行CXL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炎的患...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进行角膜胶原交联(CXL)术后无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愈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281例(387眼)圆锥角膜患者,其中行CXL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炎的患者为炎症组(9例11眼),选取同期CXL术后无并发症的圆锥角膜患者为对照组(23例30眼),比较炎症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坦角膜曲率(K_(1))、陡峭角膜曲率(K_(2))、散光(Astig)及最薄点角膜厚度(TCT)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无菌性角膜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CXL术后发生无菌性角膜炎患者9例11眼,发生率为2.84%,均发生在去上皮CXL术后。9例11眼均于术后1周内出现无菌性角膜炎,1眼同时累及角膜中央区、旁中央区及周边部,1眼累及旁中央区,其余9眼均位于角膜周边部。炎症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K_(1)、K_(2)、Astig及T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滴眼可以取得良好效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K_(1)、K_(2)、Astig及TCT均不是无菌性角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行CXL后无菌性角膜炎常见于去上皮CXL患者中,一般发生在术后早期,病灶多在角膜周边部,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去上皮 无菌性角膜炎 圆锥角膜
下载PDF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
7
作者 贺婷 申笛 +3 位作者 孙西宇 周堃 王亚妮 韦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0-2076,共7页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SLAK-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情况,探讨角膜上皮重塑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屈光矫正提供良好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09/2021...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下的角膜基质透镜植入联合角膜胶原交联术(SLAK-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术后角膜上皮重塑情况,探讨角膜上皮重塑规律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屈光矫正提供良好的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20-09/2021-10于我院接受SLAK-CXL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29眼,记录手术前后视力、眼压(IOP)、屈光度、角膜曲率及角膜上皮厚度(CET),观察CET变化趋势,并根据透镜厚度和植入深度分析影响CET变化的因素。结果:与术前比较,纳入患者术后1mo角膜前表面曲率平坦值(K_(f))和陡峭值(K_(s))均升高(P<0.05),术后1、2、6mo,1a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均升高(P<0.05)。纳入患者术后CET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中央区CET变化趋势较明显。与术前相比,术后1、2、6mo,1a旁中央区上方、鼻上方、鼻侧和颞上方CET均降低,中周区上方、颞侧、颞上方CET均降低,外周区鼻上方CET均增加。术后1a,不同植入透镜深度和厚度患者各分区角膜上皮厚度变化量均无差异(P>0.05)。结论:首次发现SLAK-CXL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角膜形态发生变化,CET呈先减少再增加再减少趋势,术后1a中央区、旁中央区CET降低,中周区、外周区CET增加,且角膜上皮重塑程度与术中植入透镜深度和厚度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基质透镜植入 角膜胶原交联 角膜上皮 上皮厚度 圆锥角膜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后基质弹性模量与深度的定量关系
8
作者 曾正 李林 张海霞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221-226,共6页
目的探索胶原交联术后4周角膜基质弹性模量与基质深度的定量关系,为交联术前个性化手术设计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7月龄新西兰白兔7只,任选1只做空白对照组,其余6只左眼行角膜交联术,为实验组,右眼作自身对照。术后4... 目的探索胶原交联术后4周角膜基质弹性模量与基质深度的定量关系,为交联术前个性化手术设计和术后效果评估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健康7月龄新西兰白兔7只,任选1只做空白对照组,其余6只左眼行角膜交联术,为实验组,右眼作自身对照。术后4周,取眼球制作角膜基质冷冻切片,沿角膜基质深度方向选取3~4个50μm×50μm的区域进行原子力显微镜压痕实验,使用Sneddon接触模型对压痕曲线进行拟合,获得弹性模量,研究角膜基质弹性模量与基质深度的定量关系。结果胶原交联术后4周,角膜基质弹性模量是其自身对照眼弹性模量的1.59倍。实验组相对弹性模量(E)与基质深度(x)的关系为E=0.66+6.05 e(-x/77.50),拟合优度为0.97。有效的交联深度为190μm±41μm。结论胶原交联术后4周角膜基质的弹性模量随基质深度仍存在指数衰减的规律。本文方法可获得角膜的有效交联深度,为相关的实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交联 原子力显微镜 基质力学特性 Sneddon模型 定量关系
下载PDF
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抗真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士印 安娜 +5 位作者 肖湘华 程燕 王养正 刘先宁 朱秀萍 吴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 目的:研究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应用时的体内外抗真菌效果,为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治疗方法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黄曲霉菌、茄病镰刀菌、白色念珠菌三种常见致病真菌,实验组分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组、那他霉素联合核黄素组、那他霉素联合紫外照射组、交联组,并用那他霉素组作为对照。将药物涂到有1. 5麦氏浊度的真菌孢子悬液的沙堡弱琼脂培养皿的中心,10min后使用胶原交联仪照射10min,之后28℃培养36h,测量抑菌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制备兔眼茄病镰刀菌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交联治疗组、那他霉素治疗组、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每组5只;另取5只正常兔按照角膜胶原交联疗法进行照射,5只正常对照。通过前节照相、角膜刮片、共焦显微镜等观察各组治疗结果,并在治疗结束后采用电镜观察角膜超微结构改变情况。结果:体外单独应用角膜胶原交联术,对三种真菌均无效;当交联与那他霉素联合应用时,抗真菌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那他霉素与核黄素、那他霉素与紫外线分别联合应用时,抗菌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针对兔真菌感染模型,那他霉素治疗组及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病程约14d,交联治疗组病程约21d;经治疗后,各治疗组均已愈合,各组角膜上皮均无缺损,新生血管较多,角膜内无菌丝;前节照相结果显示,交联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组治疗结果优于其它各治疗组,瘢痕组织较少,角膜愈合较好,病程相对短。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方法联合那他霉素,可促进角膜愈合,缩短病程,增强抗真菌效果,有望为眼科临床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胶原交联 那他霉素 真菌性角膜炎
下载PDF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光角膜胶原交联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晶 郑燕 +5 位作者 刘倩 王玥 李颖 张秋露 徐雯 周跃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0-165,共6页
背景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快速... 背景研究证实经典角膜胶原交联法(CXL)可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及角膜扩张,但由于其需要去上皮,因此引起较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目前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已开始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3—10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28例46眼,采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测定术眼的视力、屈光度、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地形图参数、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结果及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对术眼手术前后的检查指标进行比较,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有效性。对随访期间术眼的刺激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评价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所有手术顺利,未发现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感染。术眼术后1d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均于术后3d缓解或消失。术眼术后1个月及以后等效球镜度(SE)较术前降低,但手术前后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22,P=0.614);术眼术后12个月术眼柱镜度(CD)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2,P=0.004)。术眼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及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值均接近于术前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46、0.465、0.981,均P〉0.05)。术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角膜厚度值分别为(467.86±52.92)和(468.51±52.96)μm,高于术前的(453.91±45.78)μm,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36、0.469,均P〉0.05),术眼术后12个月角膜厚度值为(488.67±51.44)μm,明显高于术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1,P=0.002)。术眼术后3、6和12个月角膜曲率最大值(Ks)、角膜曲率最小值(Kf)及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逐渐下降,但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592、0.897、1.029,均P〉0.05)。术后1个月角膜基质层可见高密度光反射条带者39眼,占84.78%,深度平均为(214.38±31.92)μm。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角膜滞后量(CH)及角膜阻力因素(CR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268、0.894,均P〉0.05)。结论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后圆锥角膜的角膜厚度增加,曲率逐渐扁平,角膜应力增强,因此可以有效地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此外圆锥角膜患者用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CXL治疗后不影响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治疗后刺激症状轻,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药物疗法 光化学疗法/方法 光敏剂/治疗用途 核黄素/治疗用途 紫外线 角膜生物力学 快速跨上皮核黄素-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
下载PDF
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水平 被引量:12
11
作者 马伟凤 王亮 +8 位作者 张妍 宋晓艳 陈立英 苏天娇 王天天 翟武杰 王春 李丹 孙杨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5916-5918,共3页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的水平。方法骨内科住院的70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有无痛风性关节炎分为研究组35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平均年龄(70.94&#...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及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的水平。方法骨内科住院的70例骨质疏松患者根据有无痛风性关节炎分为研究组35例(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平均年龄(70.94±14.32)岁;对照组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平均年龄(67.54±12.90)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S-CTX、血清OC、BAP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两组骨密度,并测定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OC、S-CT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P水平无明显差异;研究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体质指数(BMI)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身高、体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ESR、总胆固醇(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CA)、血磷(P)及骨密度无显著差异。结论痛风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中骨形成指标和骨吸收指标处于高转化状态,可为临床用药及用药后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骨质疏松 骨钙素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下载PDF
保留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佳 陈世豪 +2 位作者 李旖旎 丁萍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5-138,共4页
背景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进行性膨隆和变薄的疾病,常于青少年时期发病,伴随不同程度的视觉质量下降。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是利用维生素B2和紫外线A(UVA)之间的光氧化反应来增加角膜硬度,延缓甚至阻止圆锥角膜膨隆的进展。 目的... 背景圆锥角膜是一种角膜进行性膨隆和变薄的疾病,常于青少年时期发病,伴随不同程度的视觉质量下降。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是利用维生素B2和紫外线A(UVA)之间的光氧化反应来增加角膜硬度,延缓甚至阻止圆锥角膜膨隆的进展。 目的评估保留上皮CXL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纳入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拟行保留上皮CXL的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9例10眼,年龄13~17岁,平均(15±1)岁。术中使用质量分数0.1%丁卡因滴眼液作为促渗剂点眼,再使用质量分数0.5%核黄素液点眼至前房饱和状态,最后使用强度为3 mW/cm2的紫外线A照射30 min。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测量远距裸眼视力(UDVA)、远距矫正视力(CDVA)、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最大角膜曲率值(Kmax)、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值、角膜最薄点厚度。术后7 d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记录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结果保留上皮CXL术后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1.4±0.8)d。术后12个月时,平均UDVA、CDVA分别从术前的1.02±0.16和0.34±0.20改善至0.77±0.18和0.25±0.15,平均球镜度和SE分别从(-7.15±3.00)D和(-9.26±3.23)D改善为(-5.28±2.05)D和(-7.05±2.08)D,平均Kmax从(64.1±11.9)D降低至(61.8±1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1、3.750、-2.515、-2.597、2.304,均P〈0.05)。术前与术后12个月平均柱镜度、角膜最薄点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31、0.328,均P〉0.05)。术前与术后7 d ECD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5,P〉0.05)。有2眼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开始出现持续的角膜基质混浊。 结论保留上皮CXL能够安全、有效地延缓或阻止青少年圆锥角膜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 青少年 视觉/治疗效果
下载PDF
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辰星 胡春明 +5 位作者 熊洁 刘波 陈玉娟 王娅 蒲美君 杨于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928-1931,共4页
目的:探讨紫外光照射仪快速跨上皮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12/2017-02在我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52例102眼的临床资料(角膜最大曲率值Kmax<60.0D,角膜厚度≥400μm),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所有患... 目的:探讨紫外光照射仪快速跨上皮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12/2017-02在我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52例102眼的临床资料(角膜最大曲率值Kmax<60.0D,角膜厚度≥400μm),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常规行裸眼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地形图、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角膜内皮镜、眼前节彩照等检查。结果: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52例102眼中,男36例70眼,女16例32眼,平均年龄19.5±4.6岁。所有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 AR视力表)平均为0.84±0.8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69±0.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所有患者术前裸眼视力(LogM AR视力表)平均为1.02±0.62,术后裸眼视力平均为0.85±0.5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所有患者术前眼压平均为12.95±4.40mmH g,术后眼压平均为11.92±3.66mmH 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2)。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提示,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无改变(P=0.552)。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提示,所有患者术后Kmax平均值为50.83±3.48D,较术前Kmax(平均值为52.05±3.63D)降低,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所有患者术后角膜平均曲率值(AveK)为47.74±2.51D,较术前AveK平均值(48.73±4.33D)降低,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术后所有患者采用前节OCT随访角膜胶原交联深度,平均交联深度位于192±23.6μm。角膜厚度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6),无1例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术后角膜K值有下降的趋势,且随访期间情况稳定。同时对角膜内皮和眼内结构没有损伤,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该治疗方法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圆锥角膜 快速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 傅里叶域前节OCT 角膜地形图
下载PDF
人参糖肽对糖尿病大鼠尾腱胶原交联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才 李相军 +1 位作者 苗春生 张秀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44-547,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糖肽对大鼠尾腱胶原交联的影响。方法:用ELISA分析人参糖肽对体外大鼠尾腱胶原交联的抑制效果;在体内给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糖肽12周后,检测其尾腱胶原在酸溶液中的溶解性、对限制性胃蛋白酶降解性能、... 目的:观察人参糖肽对大鼠尾腱胶原交联的影响。方法:用ELISA分析人参糖肽对体外大鼠尾腱胶原交联的抑制效果;在体内给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糖肽12周后,检测其尾腱胶原在酸溶液中的溶解性、对限制性胃蛋白酶降解性能、SDS2巯基乙醇的可溶性以及人参糖肽对胶原交联的改善作用。结果:在体外人参糖肽能明显抑制胶原交联,人参糖肽可明显提高尾腱胶原在上述溶液中的溶解性,提示人参糖肽能减轻胶原交联的程度。结论:人参糖肽对胶原交联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交联 人参糖肽 糖尿病大鼠 改善作用 2-巯基乙醇 尾腱 ELISA 链脲佐菌素 抑制效果 腹腔注射 降解性能 胃蛋白酶 改善效果 溶解性 12周 酸溶液 限制性 可溶性 体外 肽能
下载PDF
微创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对巩膜生物力学强度的增强作用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红燕 肖博 +1 位作者 楚艳华 韩泉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研究微创核黄素-紫外线A行巩膜胶原交联后巩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法将56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非交联对照组和交联后1 d、7 d、15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8只,其中6只用于巩膜... 目的研究微创核黄素-紫外线A行巩膜胶原交联后巩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取随机数法将56只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非交联对照组和交联后1 d、7 d、15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每组8只,其中6只用于巩膜生物力学性能检测,2只分别用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凋亡检测。各组兔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兔实验眼以质量分数0.1%核黄素溶液(不含右旋糖酐)作为光敏感剂点眼,1次/2 min,共10次,然后制作微创结膜切口,微创紫外线巩膜交联仪发光二极管(LED)端插入并贴近眼球后部巩膜照射30 min,紫外线波长为370 nm,辐照度为3 mW/cm2。照射期间用医用体温计测量巩膜温度;按照分组时间点获取实验兔球壁组织,采用千分尺测定巩膜厚度;采用微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对巩膜条带行预拉伸、拉伸破坏试验,测定巩膜的极限应力、极限应变和8%弹性模量;制备兔眼球组织切片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眼球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非交联对照组和交联后1 d、7 d、15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实验兔及其左右眼间巩膜厚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眼别=0.02,P〉0.05;F组别=1.71,P〉0.05)。与非交联对照组比较,兔右眼交联后1 d、7 d、15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巩膜极限应力和8%弹性模量均明显增加,极限应变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交联后1 d、7 d、15 d、1个月和2个月组比较,交联后3个月组实验眼极限应力、8%弹性模量值均下降,极限应变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交联的左眼比较,交联后各时间点右眼极限应力、8%弹性模量值均增加,极限应变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交联后实验兔眼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非交联对照组和交联后1 d、7 d、15 d、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组实验眼视网膜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00±0.33)%、(12.33±1.58)%、(12.02±0.45)%、(11.81±0.85)%、(12.15±0.61)%、(12.14±0.25)%和(11.74±0.6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8,P=0.14)。结论微创核黄素-紫外线A巩膜胶原交联术可有效增强兔巩膜的生物力学强度,且对眼球各组织无明显病理性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核黄素 紫外线A 巩膜胶原交联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1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彩红 赵宏 +2 位作者 贾博 郭慧娟 马时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评价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8例25眼,平均年龄(14.4±1.3)... 目的评价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原发性圆锥角膜患者18例25眼,平均年龄(14.4±1.3)岁。采用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术后随访1年,测量并分析术前与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K_(max))、最薄点角膜厚度(TCT)、角膜后表面高度值(PCE)、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变化。记录术眼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UCVA(LogMAR)和BCVA(LogMAR)分别由术前的0.96±0.35和0.45±0.22提高至术后1年的0.84±0.33和0.34±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65、-4.843,均P<0.01)。术前SE为(8.66±5.11)D,明显高于术后1年的(8.07±5.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3,P=0.003)。术前K_(max)为(58.58±9.07)D,术后1年降至(56.25±9.9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7,P<0.01);其中K_(max)下降1 D以上的有17眼,占68%,变化在1 D以内的有6眼,占24%,增加1 D以上的有2眼,占8%。TCT由术前的(485.0±32.5)μm下降至术后1年的(475.3±35.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P<0.01)。术前与术后1年PCE和EC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3,P=0.316;t=-1.424,P=0.167)。1眼术后2 d出现角膜周边无菌性浸润,经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后症状好转,预后良好,其余眼未出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核黄素/紫外线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青少年圆锥角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角膜胶原交联 青少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检测尿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特异性评价 被引量:5
17
作者 程志强 尹潍 +1 位作者 樊继援 马同军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9-361,共3页
目的 研究检测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NTx)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作用。方法 将 46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成治疗组 (阿仑磷酸钠 10mg/d ,6个月 )和对照组 (安慰剂 ,6个月 )。用ELISA法检测尿NTx值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 目的 研究检测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NTx)监测抗骨吸收药物疗效的作用。方法 将 46名绝经后妇女随机分成治疗组 (阿仑磷酸钠 10mg/d ,6个月 )和对照组 (安慰剂 ,6个月 )。用ELISA法检测尿NTx值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NTx和骨密度的改变率分别为 -5 1.64 %、5 %和 5 .16%、-2 .5 8%,治疗组的骨吸收指标均下降 ,以NTx下降最明显 ,近 5 1.4%(P <0 .0 0 1) ,对照组的NTx值却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骨矿盐密度 骨质疏松症 尿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下载PDF
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太祥 王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索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防治近视进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数字随机方法选一眼Tenon’s囊下注射0.5 mmol·L-1京尼平0.5 mL 2次和4次各10只,再按简单数字随机选对侧眼1... 目的探索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防治近视进展寻找有效的方法。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按简单数字随机方法选一眼Tenon’s囊下注射0.5 mmol·L-1京尼平0.5 mL 2次和4次各10只,再按简单数字随机选对侧眼10只为对照眼;每组5只测试生物力学,另5只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眼比较,Tenon’s囊下注射2次和4次,巩膜的极限应力分别增加了95%和161%;同时20%应变时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04%和260%,而极限应变则分别下降了13%和22%。京尼平没有引起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中的细胞凋亡,也没有损伤邻近组织角膜和视神经,治疗区域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结论京尼平诱导兔眼巩膜胶原交联安全有效,是一种潜在的防治近视进展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巩膜 胶原交联 生物力学 近视
下载PDF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在骨巨细胞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不同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斌 李乐 牛晓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同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35例GC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B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x水平。应用单...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患者血清中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水平以及不同治疗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 35例GCT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B组仅接受手术治疗。应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NTx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影响患者血清NTx水平的因素。结果 A组的血清NTx初始水平为(28.50±7.06)nmol BCE/L,使用唑来膦酸72h后下降为(21.38±3.33)nmol BCE/L,手术2周后下降为(20.60±3.28)nmol BCE/L,使用唑来膦酸和手术后的NTx水平与NTx初始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血清NTx初始水平为(26.05±4.37)nmol BCE/L,手术2周后下降为(24.38±3.56)nmol BC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NTx变化率均高于B组(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对血清NTx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唑来膦酸及手术治疗均可降低血清Ntx水平,且唑来膦酸联合手术的效果较好。NTx具有辅助GCT临床诊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唑来膦酸 Ⅰ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