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量减少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水平对FRAX~评估骨折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王娜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0-563,共4页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 目的评价低骨量人群不同水平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Beta 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CTx)下FRAX~系统对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就诊的骨量减少的女性患者,根据β-CTx水平分为>472. 97 pg/m L组和<472. 97 pg/m L组,借助FRAX~评估系统,测算每例患者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对比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β-CTx>472. 97 pg/m L组10年发生髋部骨折概率和主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分别为(5. 64±3. 18)%和(1. 79±1. 58)%,β-CTx<472. 97 pg/m L组分别为(4. 37±2. 94)%和(1. 21±1. 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13,P <0. 05; t=2. 03,P <0. 05)。结论高β-CTx组患者未来10年骨折风险可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骨代谢标志物 FRAX系统 骨折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和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朱丽英 胡春艳 +1 位作者 贠春燕 李晓利 《中医正骨》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1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是否出现骨转移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根据骨转移数目将骨转移组分为骨转移数目<3个组和骨转移数目≥3个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中的骨转移评价标准将骨转移组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比较治疗前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转移数目<3个组和骨转移数目≥3个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以及骨转移组治疗前后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结果:骨转移组48例,无骨转移组67例,骨转移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高于无骨转移组[(110.31±15.67)ng·m L^(-1),(45.56±8.65)ng·m L^(-1),t=3.146,P=0.002;(0.58±0.02)ng·m L^(-1),(0.36±0.01)ng·m L^(-1),t=2.858,P=0.005]。骨转移数目<3个组21例,骨转移数目≥3个组27例,骨转移数目<3个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低于骨转移数目≥3个组[(102.41±12.34)ng·m L^(-1),(116.45±17.48)ng·m L^(-1),t=3.121,P=0.003;(0.56±0.01)ng·m L^(-1),(0.58±0.04)ng·m L^(-1),t=2.058,P=0.045]。48例骨转移患者中,42例针对原发肿瘤进行了化疗和放疗,并应用了双磷酸盐药物治疗;其余6例均采用镇痛药物进行姑息治疗。治疗2个月后,治疗有效34例、无效14例,治疗有效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97.14±17.32)ng·m L^(-1),(105.77±15.04)ng·m L^(-1),t=9.890,P=0.000;(0.52±0.03)ng·m L^(-1),(0.57±0.02)ng·m L^(-1),t=11.655,P=0.000],治疗无效组的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8.24±20.42)ng·m L^(-1),(121.31±16.30)ng·m L^(-1),t=1.815,P=0.093;(0.59±0.04)ng·m L^(-1),(0.60±0.03)ng·m L^(-1),t=0.780,P=0.450]。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PⅠNP和β-CTX含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转移、评估骨转移程度和评价骨转移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肿瘤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血清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蒙蒙 朱丽英 +3 位作者 李晓利 任萍 赵变峰 谢凤利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1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 目的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骨转移组)和72例无骨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无骨转移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ALP、PINP和β-CTX水平,以及三者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骨转移组患者血清ALP、PINP和β-CTX水平分别为(284.19±70.40)u/L、(120.86±24.29)ng/mL、(0.89±0.62)ng/mL,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的(253.25±67.34)u/L、(84.63±30.98)ng/mL、(0.44±0.2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0,P=0.007;t=7.892,P<0.001;t=5.831,P<0.001)。ALP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敏感性为083、特异性为0.64、曲线下面积为0.67,PINP分别为0.90、0.74、0.81,β-CTX分别为0.76、0.78、0.78,三者联合检测分别为0.84、0.96、0.89。结论血清ALP、PINP和β-CTX对恶性肿瘤骨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检测,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不同年龄妊娠晚期孕妇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侯海青 夏雪琴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实验...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特点。方法以120名20~40岁初次单胎妊娠的孕32周孕妇为实验组,120名同年龄段健康非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检测血清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果实验组血清OC、β-CTX在20~25岁段最高(χ^2=15.61~23.42,P均〈0.01)、31~35岁段最低(χ^2=19.01~23.97,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OC在20~25岁段升高(U=256.00,P〈0.01),其他年龄段则降低(U=4.00~223.00,P均〈0.01);而β-CTX在31~35岁段降低(U=145.50,P〈0.01),其他各年龄段均升高(U=38.00~220.05,P均〈0.01)。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妊娠晚期孕妇骨代谢表现不同,25岁前妊娠孕妇的骨代谢变化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晚期 骨代谢 骨钙素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重庆市表观健康人群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参考区间的分组建立
5
作者 张富贵 赵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1476-1478,共3页
目的分组建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48-A文件要求,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的... 目的分组建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的参考区间。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48-A文件要求,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Cobas 600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的β-CTx结果。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体检人群共4 918例,分为男性青年组(19~44岁)2 835例,男性中年组(>44~59岁)336例,女性青年组(19~44岁)1 544例,女性中年组(>44~59岁)203例。男性青年组血清β-CTx检测结果为0.549 0(0.436 0,0.694 0)μg/L,男性中年组为0.515 0(0.392 5,0.684 5)μg/L,女性青年组为0.409 5(0.336 8,0.533 5)μg/L,女性中年组为0.418 0(0.285 5,0.581 5)μg/L。各组人群的95%置信区间为:男性青年组为0.273 0~0.978 2μg/L,男性中年组为0.211 8~1.036 3μg/L,女性青年组为0.216 8~0.709 6μg/L,女性中年组为0.137 7~0.882 8μg/L。结论β-CTx的参考区间不仅在不同年龄、性别间存在差异,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各实验室应建立符合本地区的参考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区间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电化学发光法
下载PDF
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25羟维生素D_(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早期诊断中临床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周信忠 宋晓钰 +1 位作者 陈治浩 冯勤颖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854-856,86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06... 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设为T2DM组,再根据骨密度测定结果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组(n=43)、骨量降低组(n=36)及骨量正常组(n=27)。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体检者设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T2DM组及健康组,以及不同骨密度T2DM患者的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采用Spearman系数分析血清P1NP、β-CTX、25(OH)D_(3)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1NP、β-CTX、25(OH)D_(3)水平在DO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T2DM组血清P1NP、25(OH)D_(3)水平均低于健康组,β-CTX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P1NP、25(OH)D_(3)水平均低于骨量降低组及骨量正常组,β-CTX水平高于骨量降低组及骨量正常组;骨量降低组血清P1NP、25(OH)D_(3)水平均低于骨量正常组,β-CTX水平高于骨量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系数分析显示,血清P1NP、25(OH)D3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呈正相关(r=0.607、0.658,P<0.05),β-CTX水平与T2DM患者骨密度呈负相关(r=-0.732,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1NP、β-CTX、25(OH)D3水平联合诊断DO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1,高于三者单独诊断的0.794、0.800、0.779(P<0.05)。结论 DOP患者血清P1NP及25(OH)D_(3)水平降低、β-CTX水平升高,三者与骨密度存在明显相关性,联合诊断DOP的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Ⅰ型氨基端延长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25羟维生素D_(3) 骨密度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水平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建国 李良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954-955,共2页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以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和西安红会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以及对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L)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三亚市中医院和西安红会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接受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接受注射用鼠NGF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β-CTX、RANKL水平。结果A组治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0.0%(36/40);B组治愈23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39/40)。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对数据进行Ridit分析,A组R值为45.6,B组为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2,P<0.05),即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治疗前,两组β-CTX、RANK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CTX、RANK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联合NGF治疗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β-CTX、RANKL水平,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固定 神经生长因子 骨不连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下载PDF
双能量CT参数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鉴别诊断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骨髓瘤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吴二丰 张建平 +3 位作者 吴静龙 王星伟 郭晋露 韩宁宁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2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析双能量CT参数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鉴别诊断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骨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54例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50例骨髓瘤患者的... 目的分析双能量CT参数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鉴别诊断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骨髓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市人民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54例脊柱肺癌骨转移瘤和50例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当天行双能量CT检查,记录40~80 keV(能量间隔为10 keV)能量水平下的CT值;治疗前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PⅠNP和β-CTX水平。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及血清PⅠNP和β-CTX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PⅠNP和β-CTX单独及联合对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脊柱肺癌骨转移瘤患者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和血清PⅠNP、β-CTx均明显高于骨髓瘤患者[79.86(61.20,116.32)HU比58.29(46.92,64.03)HU、64.48(50.27,90.08)HU比45.78(38.59,56.75)HU、57.35(43.31,78.04)HU比43.62(36.91,54.06)HU、52.05(42.98,75.79)HU比41.26(32.84,51.76)HU、45.52(38.55,63.59)HU比36.68(28.72,49.83)HU、66.35(31.15,81.97)μg/L比31.38(27.76,34.50)μg/L和0.61(0.48,0.67)μg/L比0.49(0.47,0.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联合对脊柱肺癌骨转移瘤与骨髓瘤鉴别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单个能谱曲线CT值(83.33%比59.26%、61.11%、62.96%、64.81%和66.67%),曲线下面积(AUC)也高于单个能谱曲线CT值(0.882比0.798、0.811、0.817、0.801和0.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血清PⅠNP联合β-CTX对脊柱肺癌骨转移瘤与骨髓瘤的鉴别诊断灵敏度高于单个血清指标(81.48%比57.41%和62.96%),AUC也高于单个血清指标(0.829比0.753和0.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全部指标联合对脊柱肺癌骨转移瘤与骨髓瘤的鉴别诊断灵敏度高于单纯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联合和PⅠNP联合β-CTX(98.15%比83.33%和81.48%),AUC也高于单纯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联合和PⅠNP联合β-CTX(0.976比0.882和0.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指标单独和联合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肺癌骨转移瘤相较于骨髓瘤双能量CT 40~80 keV能谱曲线CT值、血清PⅠNP和β-CTX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指标联合对二者有理想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骨髓肿瘤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Ⅰ型前N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原文传递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联合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和其特殊序列在糖尿病骨质疏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章琴 邢宝山 +3 位作者 芦慧霞 吴丽芳 张卫国 翟卫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5277-5278,共2页
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可降低骨密度(BMD),导致骨质疏松(OP),但2型糖尿病对BMD的影响仍有争议。本文拟探讨骨特异性碱性磷酶酶(BAP)、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和其特殊序列(β-CTx)水平与2型糖尿病OP的关系。
关键词 糖尿病 骨质疏松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总Ⅰ型前氨基端延长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血液高RDW和高N-MID OC/β-CTX比值在老年女性椎体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邹明 池继敏 +4 位作者 唐敏 桑阳 陈永丽 邓顺 岳建彪 《西部医学》 2024年第2期268-273,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值联合检测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PV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60岁女性骨质疏松住院患者786... 目的 探讨血液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 OC)/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比值联合检测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OPVF)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60岁女性骨质疏松住院患者786例,分为无骨折组(A组,378例)和OPVF组(B组,388例)。N-MID OC、β-CTX、NMID-OC/β-CTX比值、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钙(Ca)、磷(P)及镁(Mg)。结果 与A组相比,B组Ca、P、Hb、HCT、MCV、MCH、MCHC含量降低,RDW-CV、N-MID OC/β-CTX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OPVF与β-CTX、Ca、P呈负相关,与RDW-CV、N-MID OC/β-CTX呈正相关(均P<0.05)。骨折患者RDW与N-MID OC、β-CTX、Ca、P、Mg呈负相关(均P<0.05)。RDW、N-MID-OC/β-CTX为OPVF的风险因素(均P<0.05),OR分别为1.38、1.005。二者含量越高,椎体骨折风险越高,最高层是最低层的约3倍和2倍,OR为2.818,1.734。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OPVF的诊断性能,其AUC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0.64、42.78%、82.01%、70.9%、58.3%。结论 血液高RDW和高N-MID OC/β-CTX比值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明显相关,是其危险因素,可用于辅助诊断及预测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老年女性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下载PDF
血清P1NP、β-CTX水平联合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康成 张文 +2 位作者 张璐 马小妮 蒲三多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936-939,945,共5页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 目的 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MM)及其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2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分期标准(ISS)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分别为32例、36例和36例。同时选取同期因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接受骨髓穿刺的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测定血清P1NP和β-CTX水平,并分析其与MM及其分期的关系。结果 MM组骨髓浆细胞比[(23.4±8.6)%]、血清P1NP[(120.5±35.6)ng/mL]和β-CTX水平[(820.4±210.3)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1.4)%、(52.3±12.4)ng/mL、(320.6±80.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M分期的升高而增高。以骨髓浆细胞比例≥10%、血清P1NP≥80 ng/mL和β-CTX≥500 pg/mL为诊断标准,对M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3%和95.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1%和100.0%。以血清P1NP≥100 ng/mL和β-CTX≥700 pg/mL为分期标准,对MMⅢ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和88.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和97.1%。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联合血清P1NP、β-CTX检测对MM及其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助于评估MM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细胞形态学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骨化三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病人PKP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
12
作者 叶恒 张卫华 +2 位作者 韩俊 张建业 李永鸿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40-244,250,共6页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治疗对骨折愈合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0年...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病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治疗对骨折愈合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2020年我院接受PKP手术的106例OVCF病人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PKP术后给予钙剂+阿仑膦酸钠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90.57%和83.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分别为73.58%和5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3、6个月时Cobb角和ODI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O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3、6个月时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时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3、6个月时BALP和PINP水平明显升高(P<0.05),β-CTX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1、3、6个月时BALP和PI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病人PKP术后应用骨化三醇进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改善骨代谢并增加骨密度,对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脊柱功能和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化三醇 骨碱性磷酸酶 Ⅰ型前N-端前 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血管钙化骨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廖晟淳 叶朝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8期608-611,共4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引发的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导致了CKD患者的高心血管死亡率,是CKD重要的临床并发症。骨标志物可观测或参与到VC的过程,对VC的...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引发的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导致了CKD患者的高心血管死亡率,是CKD重要的临床并发症。骨标志物可观测或参与到VC的过程,对VC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将对VC的发生机制进行深入学习,并对常见的骨标志物如甲状旁腺激素(PTH)-25羟维生素D(25-VitD)-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间的相互反馈影响、骨钙素(osteocalcin,OCN)、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arboxy-terminal peptideβspecial sequence,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 type I collagen amino-terminal extension peptide,tP1NP)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钙化 甲状旁腺激素 25羟维生素D FGF23-Klotho 骨钙素 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总Ⅰ型氨基端延长
下载PDF
血清β-CTX、TPINP水平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刘莎莎 豆志 +2 位作者 孙耀辉 赖晓娟 张利霞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l-terminalpe ptide β-specialse-quence,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type Ⅰ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longation peptide,TPINP)水平对胫骨骨折患者... 目的探讨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l-terminalpe ptide β-specialse-quence,β-CTX)、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type Ⅰ 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longation peptide,TPINP)水平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20-02/2023-02月作者医院收治的122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可分为正常愈合组(n=105)和延迟愈合组(n=17)。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术后血清β-CTX、TPI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β-CTX、TPINP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迟愈合组年龄≥60岁、糖尿病史、开放式骨折、术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合并局部感染比例均高于正常愈合组(P均<0.05)。延迟愈合组血清β-CTX水平高于正常愈合组,TPINP水平低于正常愈合组(P均<0.05)。血清β-CTX、TPINP预测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0.759(0.708~0.810)、0.842(0.791~0.893),截断值分别为0.61ng/ml、52.46ng/ml,特异度分别为56.82%、65.14%,灵敏度分别为92.23%、92.23%,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1(0.850~0.952),特异度为86.71%,敏感度为85.04%。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开放式骨折(OR=1.910,95%CI:1.363~2.675)、术后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OR=2.237,95%CI:1.538~3.252)、β-CTX≥0.61ng/ml(OR=3.025,95%CI:1.943~4.711)、TPINP≤52.46ng/ml(OR=2.519,95%CI:1.692~3.750)是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β-CTX高表达、TPINP低表达与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有关,二者可作为预测胫骨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的生物学标记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总Ⅰ型氨基端延长 胫骨骨折 骨折愈合
下载PDF
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疗效
15
作者 林容枝 林艳萍 林清云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观... 目的: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5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益气温阳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骨密度、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胸椎、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胸椎、股骨颈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胸椎、股骨颈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CTx、S-CTx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BALP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清β-CTx、S-CTx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BAL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嗳气、便秘、高血钙、肾功能不全、肌肉酸痛、骨痛、软弱无力、软组织钙化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温针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可改善骨代谢,维持患者骨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阳活血方 温针灸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密度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下载PDF
三种骨代谢标志物的测定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3
16
作者 楼慧玲 彭程 陈巧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部脆... 目的探讨血清总骨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25(OH)D3测定在老年人髋部脆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有髋部脆性骨折史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同时设立68例确诊骨质疏松症、无髋部脆性骨折史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老年人群做对照,测定血清Total-P1NP、β-CTX、25(OH)D3;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髋部脆性骨折组患者的Total-P1NP、β-CTX高于对照组,25(OH)D3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之间无统计学差异;(2)双变量相关分析发现在髋部脆性骨折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正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呈负相关(P<0.05);在对照组,25(OH)D3与腰椎均值BMD及总髋部BMD无相关,Total-P1NP、β-CTX与腰椎均值BMD无相关,与总髋部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BMD水平相近的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Total-P1NP、β-CTX的增高及25(OH)D3的降低有可能独立预示髋部脆性骨折的风险增高,这3项指标的检测有利于识别髋部脆性骨折高风险人群并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骨折 髋部 老年 Ⅰ型前氨基端延长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25羟基维生素D3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β-CTX和PINP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兴喜 杨文 +4 位作者 杨画 唐武兵 陈永发 张永胜 陈志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6 MV X线放射治疗,每周5次,3 Gy/F,总剂量30 Gy。放疗后评价疗效... 目的观察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前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和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对2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均给予6 MV X线放射治疗,每周5次,3 Gy/F,总剂量30 Gy。放疗后评价疗效,放疗前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β-CTX和PINP,比较放疗前后血清β-CTX和PINP变化及其与放疗疗效的关系。结果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止痛效果为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0例、无缓解9例、有效率为67.86%,血清β-CTX和PINP水平均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放疗有效者放疗后血清β-CTX、PINP水平较放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放疗无效者放疗后血清PINP水平较放疗前有所下降(P<0.05),β-CTX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后血清β-CTX和PINP较放疗前降低,二者可作为肺癌骨转移患者放疗疗效评价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放射疗法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Ⅰ型前N-端前 放疗疗效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施振宇 刘钟 +6 位作者 陈文亮 毛一凡 张佳锋 李春雯 刘康 吴连国 史晓林 《中医正骨》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6家医院共纳入80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其中400例患者进行日光浴和饮食干预(常规治疗组),其余400例患者在此基... 目的:观察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疗法防治绝经后骨量减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6家医院共纳入800例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其中400例患者进行日光浴和饮食干预(常规治疗组),其余40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组),共治疗12个月。观察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1)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1)linked C^(-1)telopeptides of typeⅠcollagen,β^(-1)CTX)含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1)BMD测定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腰椎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 974.342,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腰椎BMD逐渐升高(F=1 482.684,P=0.000),常规治疗组腰椎BMD先升高然后降低(F=1 161.076,P=0.000)。2组患者腰椎BMD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2.939,P=0.087)。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75±0.046)g·cm~(^(-1)2),(0.777±0.049)g·cm~(^(-1)2),t=0.416,P=0.677];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中医综合治疗组的腰椎BMD均大于常规治疗组[(0.788±0.047)g·cm~(^(-1)2),(0.780±0.049)g·cm~(^(-1)2),t=~(^(-1)2).487,P=0.013;(0.789±0.048)g·cm~(^(-1)2),(0.778±0.049)g·cm~(^(-1)2),t=^(-1)3.039,P=0.002]。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958.556,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股骨近端BM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 639.694,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股骨近端BMD逐渐升高[(0.704±0.056)g·cm~(^(-1)2),(0.709±0.057)g·cm~(^(-1)2),(0.713±0.057)g·cm~(^(-1)2),F=5 515.964,P=0.000],常规治疗组股骨近端BMD逐渐降低[(0.707±0.054)g·cm~(^(-1)2),(0.706±0.054)g·cm~(^(-1)2),(0.706±0.054)g·cm~(^(-1)2),F=470.256,P=0.000]。2组患者股骨近端BMD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0.301,P=0.583)。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5 456.814,P=0.000)。(2)血清PⅠNP和β^(-1)CTX含量测定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PⅠNP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76.541,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血清PⅠNP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常规治疗组血清PⅠNP含量逐渐降低。2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1.094,P=0.001);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6±21.66)ng·m L^(-1)1,(45.34±19.95)ng·m L^(-1)1,t=^(-1)0.284,P=0.777];治疗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中医综合治疗组的血清PⅠNP含量均高于常规治疗组[(43.58±20.67)ng·m L^(-1)1,(40.58±17.81)ng·m L^(-1)1,t=~(^(-1)2).052,P=0.040;(49.89±24.16)ng·m L^(-1)1,(38.83±17.09)ng·m L^(-1)1,t=^(-1)7.472,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651.242,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β^(-1)CTX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16.946,P=0.000);治疗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血清β^(-1)CTX含量先降低后升高[(0.296±0.173)ng·m L^(-1)1,(0.227±0.137)ng·m L^(-1)1,(0.259±0.155)ng·m L^(-1)1,F=275.302,P=0.000],常规治疗组血清β^(-1)CTX含量逐渐降低[(0.287±0.158)ng·m L^(-1)1,(0.281±0.156)ng·m L^(-1)1,(0.273±0.151)ng·m L^(-1)1,F=992.78,P=0.000]。2组患者血清β^(-1)CTX含量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不存在分组效应(F=3.124,P=0.078)。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β^(-1)CTX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80,P=0.379;t=1.257,P=0.209);治疗6个月后,中医综合治疗组血清β^(-1)CTX含量低于常规治疗组(t=5.233,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247.222,P=0.000)。(3)疼痛VAS评分测定结果。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0±0.69)分,(2.39±0.70)分,t=0.335,P=0.723;(2.38±0.68)分,(2.46±0.67)分,t=^(-1)1.696,P=0.090];2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VAS评分与治疗12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8,P=0.612;t=^(-1)1.540,P=0.124)。(4)不良事件观察结果。至试验结束时中医综合治疗组失访19例、未按照试验方案治疗28例,常规治疗组失访13例、未按照试验方案治疗9例,脱落和剔除均发生在治疗6个月后数据采集完成之后。2组均无患者死亡、发生严重疾病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口服强骨饮颗粒联合新编五禽戏锻炼及佩戴药穴腰带的中医综合疗法,能提高绝经后骨量减少患者血清中PⅠNP含量、降低β^(-1)CTX含量,从而增加患者的骨密度,而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骨量减少 强骨饮 五禽戏 日光疗法 骨密度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二仙汤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汪青 黄昊强 +2 位作者 陈勇 陈吉 洪嵘 《中医正骨》 2022年第3期8-14,共7页
目的:探讨二仙汤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口服二仙汤联合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二仙汤组)与单纯碳酸钙D3和阿法骨... 目的:探讨二仙汤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口服二仙汤联合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二仙汤组)与单纯碳酸钙D3和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基础用药组)治疗。碳酸钙D3,每日1次,每次1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每日1次,每次1粒;二仙汤,每日2次,每次1袋,早晚服用;均连续服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腰背部疼痛情况,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腰椎(L_(1)~L_(4))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骨钙素、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Ⅰprecollagen,PⅠN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β-CTX)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钙及血磷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335-5p的表达量。结果:①受试者退出情况。共10例患者退出试验,其中二仙汤组3例因未能按时按计量服药退出,2例因失访退出;基础用药组1例因未能按时按计量服药退出,4例因失访退出。②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3±0.80)分,(3.90±0.93)分,t=0.645,P=0.521];治疗结束后,二仙汤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基础用药组[(2.10±0.87)分,(2.98±1.10)分,t=-3.526,P=0.001],2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t=14.198,P=0.000;t=7.656,P=0.000)。③骨密度。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椎:(0.886±0.040)g·cm^(-2),(0.880±0.030)g·cm^(-2),t=0.746,P=0.458;(0.888±0.040)g·cm^(-2),(0.878±0.030)g·cm^(-2),t=0.994,P=0.323。股骨颈:(0.763±0.070)g·cm^(-2),(0.767±0.070)g·cm^(-2),t=-0.263,P=0.794;(0.765±0.070)g·cm^(-2),(0.770±0.070)g·cm^(-2),t=-0.927,P=0.360];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椎:t=-1.099,P=0.281;t=0.701,P=0.492。股骨颈:t=-1.640,P=0.109;t=-0.927,P=0.360)。④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9±3.97)ng·mL^(-1),(15.56±3.67)ng·mL^(-1),t=-1.070,P=0.092];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4±3.67)ng·mL^(-1),(15.58±4.74)ng·mL^(-1),t=0.602,P=0.549],二仙汤组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高于治疗前(t=-11.325,P=0.000),基础用药组患者血清骨钙素含量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P=0.964)。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08±11.90)ng·mL^(-1),(36.90±9.80)ng·mL^(-1),t=0.484,P=0.630];治疗结束后,二仙汤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高于基础用药组[(45.96±13.38)ng·mL^(-1),(35.43±12.15)ng·mL^(-1),t=3.684,P=0.000],二仙汤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高于治疗前(t=-10.795,P=0.000),基础用药组患者血清PⅠNP含量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64,P=0.126)。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血清β-CTX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36±0.10)ng·mL^(-1),(0.36±0.09)ng·mL^(-1),t=0.140,P=0.889;(0.38±0.11)ng·mL^(-1),(0.37±0.10)ng·mL^(-1),t=0.499,P=0.619];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血清β-CTX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79,P=0.209;t=-1.004,P=0.322)。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血磷、血钙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磷:(1.27±0.14)mmol·L^(-1),(1.23±0.12)mmol·L^(-1),t=1.415,P=0.161;(1.25±0.08)mmol·L^(-1),(1.23±0.12)mmol·L^(-1),t=1.277,P=0.206。血钙:(2.33±0.08)mmol·L^(-1),(2.32±0.07)mmol·L^(-1),t=0.659,P=0.512;(2.34±0.06)mmol·L^(-1),(2.35±0.06)mmol·L^(-1),t=-0.514,P=0.608];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血磷、血钙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磷:t=0.799,P=0.419;t=0.197,P=0.845。血钙:t=-0.401,P=0.690;t=-1.552,P=0.129)。⑤血清miR-335-5p表达量。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iR-335-5p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0.72,1.06±0.66,t=-0.081,P=0.936);治疗结束后,二仙汤组血清miR-335-5p的表达量高于基础用药组(7.71±1.94,1.36±0.83,t=14.520,P=0.000),且高于治疗前(t=-17.289,P=0.000),基础用药组血清miR-335-5p的表达量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9,P=0.216)。结论:口服二仙汤有利于缓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肾阳虚证患者的腰背痛和促进骨形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iR-335-5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二仙汤 肾阳虚 碳酸钙 阿法骨化醇 背痛 骨密度 骨钙素 Ⅰ型前氨基端前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miR-335-5p 临床试验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彭东 刘学芬 +5 位作者 刘徽婷 何燕 王荣辉 黄德娟 潘科 徐可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7期2395-2398,共4页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端骨钙素 总Ⅰ型前氨基末端 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 全身骨显像 骨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