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0篇文章
< 1 2 1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围术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1
作者 董娟娟 张天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围术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01—2023-06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62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围术...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围术期整体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01—2023-06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62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围术期整体康复护理组(观察组)和常规康复护理组(对照组),每组31例。比较2组引流效果,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统计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每日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置管持续引流时间、呼吸困难及胸痛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围术期开展整体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康复时间,缓解其负性情绪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获得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 整体康复护理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不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对比观察
2
作者 麻晓斌 柴立勋 +1 位作者 贾晓斌 王玉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48-5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不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胸腔引流管... 目的对比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不同负压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胸腔引流管接单纯水封瓶,A、B、C组术后胸腔引流管分别给予-10、-15、-20cmH_(2)O的抽吸压力。比较各组术后漏气时间、日均引流量、并发症(皮下气肿、胸腔积液、肺炎)发生率。结果A、B、C组术后漏气时间短于对照组,B、C组术后漏气时间短于A组(P均<0.05)。对照组和C组术后日均引流量少于A、B组(P均<0.05)。A、B、C组皮下气肿和胸腔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腔镜肺上叶切除术后负压胸腔闭式引流可缩短术后漏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和引流管置管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20 cmH_(2)O负压引流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肺上叶切除术 负压引流 非小细胞肺癌 肺漏气
下载PDF
胸腔闭式引流术导管误入奇静脉1例
3
作者 马兰 于培通 +2 位作者 韩则柱 苏林明 李梦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4期646-648,共3页
胸腔积液的诊治常选择胸腔闭式引流术,其目的是为了排出胸腔内的积液使肺复张,减轻胸腔积液的压迫症状。同时送检化验胸腔积液,有助于其病因的诊断。此为临床常见操作技术,早期多为外科医生操作,目前已成为多科室医生操作技术,内科、急... 胸腔积液的诊治常选择胸腔闭式引流术,其目的是为了排出胸腔内的积液使肺复张,减轻胸腔积液的压迫症状。同时送检化验胸腔积液,有助于其病因的诊断。此为临床常见操作技术,早期多为外科医生操作,目前已成为多科室医生操作技术,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等都可以进行操作^([1])。近年来通常为超声引导穿刺,使之更加安全,并发症更少,但是它可能会发生严重并发症。本文介绍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导管误入奇静脉的外伤性血胸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奇静脉 压迫症状 超声引导穿刺 重症医学科 超声科 急诊科 胸腔积液
下载PDF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及其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张银文 曹新超 谢荣景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77-80,9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其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胸...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及其比值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胸腔积液ADA、LDH水平检测,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术后随访9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患者临床疗效分为有效组、无效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分析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其比值在预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中的价值。结果110例患者治疗后有效82例,无效28例。有效组和无效组ADA水平分别为(10.03±0.98)、(55.10±5.24)U·L^(-1),LDH水平分别为(130.58±15.27)、(549.12±50.52)U·L^(-1),LDH/ADA比值分别为(12.88±1.31)、(9.51±0.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LDH/ADA比值均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有关(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联合检测预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临床效果AUC均>0.70,有一定诊断价值,且LDH/ADA比值价值最高。结论胸腔积液ADA、LDH水平及LDH/ADA比值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脱氨酶 乳酸脱氢酶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疗效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的构建
5
作者 张雨思 张红梅 +3 位作者 杨慧 丁倩 何爽 陈瑞云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563-568,共6页
目的构建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及研究小组会议拟订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初稿。2023年3-5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改,形成成人胸腔闭... 目的构建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方法基于文献回顾及研究小组会议拟订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初稿。2023年3-5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和更改,形成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终稿。结果最终构建的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包括基本要求、准备与评估、引流管维护、引流装置更换、应急管理、拔管管理和并发症管理7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结论形成的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规范化管理方案科学、可行,可为成人胸腔闭式引流管的临床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胸腔闭式引流 管理方案 德尔菲法 护理 文献分析
下载PDF
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
6
作者 高苗 左秀萍 +1 位作者 张勇 宋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2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188例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胸腔闭式引流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2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188例患者作为试验组。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HFMEA。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舒适度。结果试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环境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患者中可提高舒适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胸腔闭式引流 非计划性拔管
下载PDF
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系统性与常规护理效果比较研究
7
作者 王闪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8-191,共4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与常规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2-09郑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6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系统性... 目的分析系统性与常规护理在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2022-09郑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60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系统性护理干预30例(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30例(对照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的负性心理;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缓解情况。统计2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HAMA、HAMD、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HAMA、HAMD、VA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或缓解,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和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不良事件更少,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减轻疼痛程度、降低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缩短术后康复进程和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高度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系统性护理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8
作者 张振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11-0114,共4页
探讨优质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5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为对象。分为新式、传统2组。各128例。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接受优质护理,分析结果。结果 相比于传统组,新式组干... 探讨优质护理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5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为对象。分为新式、传统2组。各128例。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接受优质护理,分析结果。结果 相比于传统组,新式组干预后排痰情况更好,VAS、SDS以及SAS分数更低,P<0.05。结论 对于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肋骨骨折 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效果分析
原文传递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优质护理
9
作者 屈艳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92-0195,共4页
探究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07-2023.06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参照组(n=2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29,优质护理),... 探究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围手术期采取优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22.07-2023.06收治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的不同,分成参照组(n=29,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29,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肺漏气、肺不张等)、排痰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临床指标、疼痛评分。结果 相较参照组各项指标而言,观察组排痰情况、生活质量、临床指标、疼痛评分指标更优,并且只有1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肺不张,其并发症例数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围手术期间采取优质护理可行性较强,该护理方法可有效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优化生活品质,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优质护理
下载PDF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史芳琴 薛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68-0171,共4页
剖析综合护理干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7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B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 剖析综合护理干预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7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B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A组,心理状态、满意度优于A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引导患者正确释放负面情绪,降低其感染风险;能够确保患者血氧饱和度在标准范围之内,有效避免其他组织、器官受到损伤;能够最大限度化解疼痛,让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因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下载PDF
创伤性气胸应用不同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性与效果研究
11
作者 王新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胸应用不同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5—2022-06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的76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22F型胸腔引流粗管(对照组)和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 目的探讨创伤性气胸应用不同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5—2022-06济源市人民医院急诊外科行胸腔闭式引流的76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22F型胸腔引流粗管(对照组)和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组),各38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临床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下床活动时间、肺复张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实施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创伤性血气胸,可促进患者早期恢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气胸 中心静脉导管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 术后恢复状况
下载PDF
两种胸腔闭式引流术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分析
12
作者 吴耀勋 刘小琳 +2 位作者 李增 林惠 梁武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81-0084,共4页
比较带针胸管闭式引流方法、传统外科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2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2组,带针胸管闭式引流方法为治疗组,共44例,传统外... 比较带针胸管闭式引流方法、传统外科闭式引流方法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72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2组,带针胸管闭式引流方法为治疗组,共44例,传统外科闭式引流方法为对照组,共28例。比较2组患儿置管时间、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置管1小时后气胸治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种方法置管1小时后复查床边胸片显示:带针胸管引流方法和传统外科引流方法气胸治愈率分比为(81.8% 39.2%);带针胸管引流方法达到治愈标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带针胸管引流方法对比,传统外科引流方法置管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带针胸管引流方法相比,传统外科引流方法所需引流时间短、机械通气时间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带针胸管引流方法对比,传统外科引流方法堵管率、脱管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引流方法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新生儿科医师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操作简便,所需时间短,置管1小时后有较高的治愈率,且不易堵管、脱管,值得新生儿科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吴耀勋 刘小琳 +2 位作者 李增 林惠 梁武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119-0122,共4页
探讨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44例 NICU患儿并发气胸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置管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及预后情况。... 探讨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对新生儿气胸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44例 NICU患儿并发气胸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置管时间、拔引流管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44例气胸患儿中,肺压缩均大于30%,主要疾病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先天性膈疝、新生儿败血症。气胸发生时间在出生后(27.31± 10.27)h,置管操作时间(3.27± 0.32)min。39例患儿经复查床旁X线胸片证实气胸24h内完全吸收,拔引流管时间(4.6±0.63)d,撤离呼吸机时间(7.08±1.13)d,无复发,痊愈出院;5例因疾病终末期治疗效果差放弃治疗出院。结论 由新生儿科医师使用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简捷易行的治疗技术,值得新生儿科临床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针胸管 胸腔闭式引流 新生儿气胸 新生儿
原文传递
4R危机理论在全麻胸腔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效果及学习曲线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露 乔建峰 +1 位作者 李亚敏 黎吉娜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5期1412-1416,共5页
目的探索4R危机理论在全麻胸腔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士习得新方案能力。方法选取2022年1-6月行全麻胸腔镜术且术后需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120例为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 目的探索4R危机理论在全麻胸腔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士习得新方案能力。方法选取2022年1-6月行全麻胸腔镜术且术后需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120例为临床应用效果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选取同期在我科室进行实习的新护士(n=40)为学习效果的研究对象,每组2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对该组实习护士采用传统带教方式。观察组依据4R危机理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补充及改良护理计划,并依此制定该组实习护士的培训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分析实习护士学习曲线及评价考核分数。结果临床应用效果:2组患者在院期间肺复张及伤口愈合均较好,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时间较短,伤口愈合较快,肺复张所用时间较短,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患者总体满意度较高;2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未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效果:观察组实习护士掌握该技能所需要的最少操作次数为19次,对照组最少为24次;2组实习生的考核各项分数及总分均在合格线以上,其中观察组整体用时较少且分数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R危机理论在全麻胸腔镜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且学习此方案的初学者学习效果较好,临床实际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胸腔镜手术 胸腔闭式引流 4R危机理论 护理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关联规则在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拔管事件中的分析应用
15
作者 陈好 陈鹏 +1 位作者 胡清文 徐小群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909-911,共3页
目的挖掘住院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拔管(UEX)事件发生的关联因素,制订防范策略,降低胸腔闭式引流管UEX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上报的156例胸腔闭式引流管UEX事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胸... 目的挖掘住院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非计划拔管(UEX)事件发生的关联因素,制订防范策略,降低胸腔闭式引流管UEX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上报的156例胸腔闭式引流管UEX事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管UEX事件的关联规则。结果使用χ^(2)检验对得到的关联规则进行有效性评定,最后结合专业知识获取强关联规则11条。住院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管UEX事件风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吸烟史、文盲、男性、呼吸系统疾病、内科患者、5~10年护士、二级护理、清醒患者、评估不到位、夜班、管道留置1~5 d、轻度疼痛、床上活动时、敷贴固定、未二次固定、固定松脱。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胸腔闭式引流管UEX事件各因素间的关联规则,为胸腔闭式引流管理UEX防范管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非计划拔管 关联规则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联合短暂高负压吸引及胸腔内注射高渗糖治疗顽固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志勇 肖丽 郭宗荣 《医疗装备》 2023年第5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联合短暂高负压吸引及胸腔内注射高渗糖治疗顽固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顽固性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行单纯... 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联合短暂高负压吸引及胸腔内注射高渗糖治疗顽固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顽固性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5例。对照组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组行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联合短暂高负压吸引及胸腔内注射高渗糖治疗。比较两组恢复情况、血气指标、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试验组血气恢复时间为(1.68±0.49)d、肺复张时间为(3.16±0.61)d、住院时间为(7.20±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51±0.96)d、(4.84±1.03)d、(9.50±1.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均低于治疗前,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高于治疗前,试验组RR、HR、PaO_(2)较对照组高,SaO_(2)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2/35)、复发率为2.86%(1/35),均低于对照组的22.86%(8/35)、25.7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联合短暂高负压吸引及胸腔内注射高渗糖治疗顽固性自发性气胸能够缩短患者血气恢复、肺复张与住院时间,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自发性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内注射高渗糖 血气指标 复发
下载PDF
腹腔引流导管在胸腔积液胸腔闭式引流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定森 肖月梅 郑荣香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6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顺昌县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中心静脉导管(CVC)...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导管在胸腔积液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顺昌县总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中心静脉导管(CVC)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使用腹腔引流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CVC组使用常规一次性CVC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2组胸腔闭式引流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退热时间、胸液消失时间、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C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CVC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患者使用腹腔引流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CVC,具有引流效果充分、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 腹腔引流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前瞻性护理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的干预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静静 李骏 +3 位作者 刘明玲 庄阿红 卢燕玲 洪美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14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究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实施前瞻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2年1~12月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 目的:探究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实施前瞻性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泉州市正骨医院2022年1~12月治疗的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疼痛评分方面,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实施胸腔闭式引流采用前瞻性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显著缓解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肋骨骨折 血气胸 胸腔闭式引流 前瞻性护理
下载PDF
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影响的对比
19
作者 金亮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93-96,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第6、第7肋间微创胸腔... 目的:对比不同肋间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症状改善时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松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第6、第7肋间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研究组行第5肋间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84%,其中显效25例(65.79%)、有效8例(21.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37%,其中显效28例(73.68%)、有效9例(23.68%)。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胸闷、胸痛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3)手术前,两组的疼痛程度评分相比,P>0.05。手术后12 h、24 h、36 h,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4)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26%VS 21.05%),P<0.05。结论:相较于用第6、第7肋间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应用第5肋间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其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间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积液 症状改善时间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一次性粘贴手术巾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雪芬 岳丽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9年第3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粘贴手术巾 一次性 胸腔闭式引流 胸腔闭式引流 自发性气胸 引流管滑脱 呼吸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