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不同摆放方式对胸腰椎手术患者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小花 邹旗 +5 位作者 金文杰 戴荣兄 张倩 周炜 唐琳 冯建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1-54,63,共5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不同摆放方式对胸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血液循环的影响及预防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87例行胸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 目的探讨俯卧位不同摆放方式对胸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血液循环的影响及预防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87例行胸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PI情况。分别记录摆俯卧位前平卧时(T_(0))、摆放俯卧位稳定后即刻(T_(1))、手术0.5 h(T_(2))、手术1 h(T_(3))、手术1.5 h(T_(4))、手术2 h(T_(5))、手术结束缝皮时(T_(6))、手术结束恢复仰卧位稳定后即刻(T_(7))时点下肢静脉压(LEVP)、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与T_(0)时点比较,观察组患者T_(1)~T_(6)时点的LEVP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时点比较,对照组患者T_(1)~T_(7)时点的LEVP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1)、T_(7)时点LEVP与T_(0)时点LEVP的差值(ΔLE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例数1例,未发生者41例;对照组下肢DVT发生例数7例,未发生者38例。2组患者术后3 d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和右侧髂部PI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I严重程度均为Ⅰ期。2组头面部、前胸部、膝部的P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腰椎手术患者俯卧位不同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胸腰椎手术患者下肢低角度摆放较传统角度能有效减小手术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有利于DVT的预防。分散俯卧位支撑点面积能够减轻髂部压力,显著降低P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胸腰椎手术 下肢静脉压 深静脉血栓 压力性损伤 血液循环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懿兰 何谦 +2 位作者 王丹 袁超 温晶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和1:1:1实验设计原则,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需...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和1:1:1实验设计原则,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56例需行胸腰椎手术治疗的中老年患者分为A、B、C组,每组52例。3组均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其中A、B、C组右美托咪定剂量分别为0.5、1.0、1.5μg·kg^(-1)。比较3组入室前(T_(1))、手术切皮时(T_(2))、术毕时(T_(3))、气管拔管时(T_(4))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及应激指标[醛固酮(ALD)、皮质醇(Cor)],术后各时间点舒适度评分(BCS评分),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各时间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C组T_(2)、T_(3)、T_(4)时点HR、MAP值及血清ALD、Cor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2、4、6、12、24、48 h BC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 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 VAS评分及术后第1、2天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5.77%,显著低于C组的19.23%(P<0.05),但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胸腰椎手术超声引导下双侧ESPB中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推荐右美托咪定剂量为1.0μg·kg^(-1),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 竖脊肌平面阻滞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3
作者 姜睿 王润森 +3 位作者 程晓雷 王洋 李文选 武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75-978,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患者68例,采用传统入路胸腰椎手术患者36例,其中单节段腰椎滑脱症18例,胸腰椎骨折18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患者68例,采用传统入路胸腰椎手术患者36例,其中单节段腰椎滑脱症18例,胸腰椎骨折18例;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9~72岁;椎旁肌入路手术患者32例,其中腰椎滑脱症16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无神经症状不需行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16例,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1~68岁。术中测量T12和L4水平椎旁肌入路间隙距中线距离并观察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比较两种胸腰椎手术入路患者手术效果JOA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术前术后有关影像学指标变化(Cobb角和椎体前缘相对高度)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自然肌间隙分离显露关节突和横突非常简便;在胸腰段和下腰椎该间隙距中线的距离不同,男性T12水平为(2.1±0.6)cm,女性平均为(1.9±0.7)cm;男性L4水平为(3.7±1.0)cm,女性为(3.3±0.6)cm。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94.1±13.7)min]、出血量[(91.6±16.9)mL]、切口长度[(7.6±0.8)cm]等方面均比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141.8±19.6)min]、出血量[(218.7±32.3)mL]、切口长度[(17.4±2.1)cm]明显减少(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Cobb角和椎体高度的恢复上结果相近,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是从自然肌间隙进入分离显露,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损伤小、显露简易清晰等优点,可用于大部分后路胸腰椎手术,是符合微创理念的一种实用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手术入路 胸腰椎手术
下载PDF
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海涌 邹德威 +4 位作者 邵水霖 周雪峰 周立宇 谭荣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0-662,共3页
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凸的32例患者(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岁)在手术中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辅助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10例同时行椎间融合器置入.... 目的:探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诊断为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症、退行性腰椎侧凸的32例患者(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岁)在手术中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辅助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10例同时行椎间融合器置入.术后均进行置入螺钉节段的X光平片及CT扫描以确定螺钉置入情况.结果:全组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8h(1.6~3.7h),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螺钉置入位置准确.术中与术后无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电磁影像导航技术,可以辅助螺钉的准确置入,减少手术时间及放射线照射,尤其对脊柱畸形、严重退变病例或再次手术者,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影像导航技术 胸腰椎手术 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腰椎侧凸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硬膜外阻滞下行胸腰椎手术的体会和教训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训志 何建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硬膜外腔 阻滞麻醉
下载PDF
胸腰椎手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的处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永刚 康学文 +4 位作者 王东敏 张秀 马佩芬 王红 陈宝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将41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按处理方法分成4组,A组:早期彻底清创,保留内固定装置,置管冲洗引流;B组:早期切口换药感染未控制,然后进行手术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负压...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的处理方法。方法将41例胸腰椎内固定手术后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按处理方法分成4组,A组:早期彻底清创,保留内固定装置,置管冲洗引流;B组:早期切口换药感染未控制,然后进行手术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负压封闭引流(VSD);C组:早期换药感染未控制,后行彻底清创并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D组:早期彻底清创,取出内固定,置管冲洗引流。结果 A、D组感染治疗时间、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少于B、C组(P<0.05);A、B组术后腰痛症状明显少于C、D组(P<0.05)。结论胸腰椎手术后切口早期深部感染应早期诊断,彻底清创,置管冲洗引流,结合抗生素使用有效控制感染,可避免内固定取出,维持脊柱稳定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切口感染 置管冲洗引流
下载PDF
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腰椎手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邵泳尧 莫平 +1 位作者 麦耀海 陈少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34-436,共3页
临床进行胸腰椎手术时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麻醉药物常常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抑制呼吸,易应发心血管并发症等;术后的苏醒期的躁动和疼痛,患者术后一定时间的认知障碍等[1]。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肾上腺素α2受体... 临床进行胸腰椎手术时需要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目前临床使用的常规麻醉药物常常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抑制呼吸,易应发心血管并发症等;术后的苏醒期的躁动和疼痛,患者术后一定时间的认知障碍等[1]。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肾上腺素α2受体激动药,能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表现出良好的镇痛、抗躁动效果,目前已成为临床辅助麻醉的优选药物[1,2]。本文选择92例胸腰椎手术患者,研究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腰椎手术全身麻醉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为今后右美托咪定在临床辅助麻醉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交感神经活性 胸腰椎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血管并发症 全身麻醉患者 麻醉用药 辅助麻醉
下载PDF
低角度体位摆放预防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压疮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 李俊民 时宝振 《全科护理》 2022年第14期1927-1929,共3页
目的:探讨低角度体位摆放预防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压疮的效果及其对双下肢周径、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113例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传... 目的:探讨低角度体位摆放预防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压疮的效果及其对双下肢周径、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113例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角度体位摆放,观察组给予低角度体位摆放。比较两组病人双下肢不同部位周径、静脉回流速度、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踝关节周径、髌骨下10 cm周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左右侧腘静脉、左右侧胫后静脉的回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术后压疮与压红发生率、压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压红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角度体位摆放有助于减轻俯卧位胸腰椎手术病人术后俯卧位对下肢周径、静脉回流速度的影响,可缩短压红时间,但对于预防压疮和压红的发生和缩小压红面积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角度体位摆放 压疮 俯卧位 胸腰椎手术 静脉回流速度
下载PDF
胸腰椎手术对胃功能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明杰 周学龙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59-60,共2页
临床工作中常常发现患者在胸腰椎手术后出现明显的胃功能紊乱综合症。为探索胸腰椎手术与胃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分析胸腰椎手术前后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变化情况及消化道症状来探讨胸腰椎手术对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 临床工作中常常发现患者在胸腰椎手术后出现明显的胃功能紊乱综合症。为探索胸腰椎手术与胃功能紊乱的相关性,笔者通过分析胸腰椎手术前后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变化情况及消化道症状来探讨胸腰椎手术对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胃功能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纳美芬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胸腰椎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立梅 萧治恒 +2 位作者 吴论 彭学强 朱小兵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7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胸腰椎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同一组骨科团队完成的65岁以上胸腰椎手术老年患者6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胸腰椎手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同一组骨科团队完成的65岁以上胸腰椎手术老年患者60例,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送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全程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组术毕静脉推注纳美芬0.25μg·kg^-1,根据患者苏醒情况,每5 min可追加0.25μg·kg^-1,总用药量不超过1μg·kg^-1。对照组于同时间点给予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推注。观察指标: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简易智能状态检测法(MMSE)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1 d以及术后5 d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1 d以及术后3 d,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的胸腰椎手术中应用纳美芬可以降低POCD的发生率,并且可以减轻术后疼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美芬 胸腰椎手术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胸腰椎手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护理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静 《吉林医学》 CAS 2010年第17期2725-2726,共2页
目的:减轻胸腰椎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时的疼痛,减少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胸腰椎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麻醉后导尿,采取个体化的放尿时间,睡前增加饮水500~1000ml,减少尿液中沉淀物的产生,72h不更换引流袋,采取... 目的:减轻胸腰椎手术患者留置导尿管时的疼痛,减少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胸腰椎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麻醉后导尿,采取个体化的放尿时间,睡前增加饮水500~1000ml,减少尿液中沉淀物的产生,72h不更换引流袋,采取自动脱管法防止尿道损伤和预防尿潴留;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方法。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麻醉后置管可减轻患者的疼痛,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可降低医疗成本,个体化的放尿时间和自动脱管法可以防止尿道损伤和尿潴留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留置气囊导尿管 护理
下载PDF
DRFS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贺 杜心如 +2 位作者 郝巍 孟照宇 王培 《实用骨科杂志》 2003年第5期385-387,共3页
目的 :评价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 (DistractionReduceFixationSystemDRFS)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 2 6例 ,结核 10例 ,腰椎滑脱 2 4例病人均行DRFS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 4~ 36个月 ,平均 14个月 ,2 ... 目的 :评价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 (DistractionReduceFixationSystemDRFS)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胸腰椎骨折 2 6例 ,结核 10例 ,腰椎滑脱 2 4例病人均行DRFS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 :随访 4~ 36个月 ,平均 14个月 ,2 6例胸腰椎骨折者生理曲度恢复 ,伤椎高度恢复 90 %,神经功能除 1例A级的无改善外 ,其余的均有 1~2个级别的提高 ;结核 10例 ,后突畸形矫正 ,脊柱稳定 ,植骨在 4~ 5个月内融合 ,无 1例复发 ;滑脱 2 4例 ,2 0例完全复位占 83.3%。无 1例出现断钉、折板、螺钉松动。结论 :DRFS材料优质、设计合理、操作简单 ,在术中同时完成撑开、复位、固定作用 ,效果优良 ,是胸腰椎手术中理想的内固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DRFS系统 内固定 治疗 腰椎骨折 腰椎滑脱 脊柱结核
下载PDF
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原因及护理
13
作者 田琴 匡静 《西部医学》 2009年第9期1616-1616,1618,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患者病历,对37例患者手术后14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为:原发性硬脊膜损伤,医源性因素和术后因素。结论护理工作中,护士应...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结合患者病历,对37例患者手术后14天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为:原发性硬脊膜损伤,医源性因素和术后因素。结论护理工作中,护士应根据脑脊液漏发生原因,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促使患者身体和心理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脑脊液漏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胸腰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14
作者 王方 吴强 《中外医疗》 2013年第35期86-87,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实行胸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2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9例发生术后感染,259例未发生术后感染,收集相关危险因素资料(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手... 目的探讨胸腰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实行胸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2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9例发生术后感染,259例未发生术后感染,收集相关危险因素资料(包括年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引流量、手术节段数量、术前血糖、脂肪厚度),将未感染组(A组)及感染组(B组)作分析比较。结果在两组患者中,B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术前血糖明显高于A组(P<0.01),B组的手术节段数量及皮下脂肪厚度高于A组(P<0.05),而两组年龄和引流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中发现,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大、术前血糖高、手术节段数量多及皮下脂肪厚是胸腰椎后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尽早扩创引流并应用敏感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并发症 内固定 术后感染
下载PDF
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分析
15
作者 徐娇君 沈晓震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目的对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对骨外科胸腰椎手术后怀疑出现的感染并送检培养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为阳性结果,290例为阴性结果,按照阳性患者... 目的对胸腰椎手术治疗后发生感染的治疗及细菌学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对骨外科胸腰椎手术后怀疑出现的感染并送检培养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例为阳性结果,290例为阴性结果,按照阳性患者的阳性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患者发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记录生化检查结果及细菌培养相关数据。讨论起治疗策略并进行随访。结果28例为切口浅层感染者,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液体渗出,将切口打开后,有渗出液积聚存在,体温均大于38.0°C,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3~19)×109/L,平均(16.79±2.17)×109/L,血沉为31~92mm/h,平均(59.37±18.64)mm/h,CRP为41~192mg/L,平均(99.28±54.74)mg/L。34例切口深部感染患者中,15例首先表现为体温上升,术后2~4天,体温大于39°C,切口初无显著的红肿热痛及农业渗出表现,但可有轻度按压同,采用抗生素治疗体温未见好转,切口区疼痛未改善。13例患者在术后第8天切口处有波动感。6例患者与术后10天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下肢疼痛或伴有麻木感,血常规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4~25)×109/L,平均(19.42±3.89)×109/L,血沉为58~101mm/h,平均(68.21±33.49)mm/h,CRP为71~136mg/L,平均(92.81±39.42)mg/L。讨论胸腰椎后路手术治疗后如果发现感染,需对患者整体状态进行评估,准确判断是早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根据细菌学检查选择有效的抗生药物治疗,对于手术清理患者要扩创冲洗引流,对内固定感染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将内固定取出,均可得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术后感染 细菌性检查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脊柱胸腰椎手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萌萌 赵丹 +2 位作者 徐诚实 吴静晔 韩晓光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第11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总结骨科机器人(天玑)辅助下脊柱胸腰椎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并探讨手术配合的优化方案,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完成脊柱胸腰椎手术的临床资料,归纳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 目的总结骨科机器人(天玑)辅助下脊柱胸腰椎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并探讨手术配合的优化方案,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12月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完成脊柱胸腰椎手术的临床资料,归纳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等护理配合要点,总结并探讨最优化手术配合流程。结果 122例骨科机器人辅助胸腰椎手术中,共置入螺钉756枚。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机器人使用相关并发症。术后1 d开始康复训练,术后3 d内未发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评估术后CT螺钉优良率(位于椎弓根内或者椎弓根皮质侵犯<2 mm)为98%,术后1年内无因螺钉位置不良导致的2次翻修手术,患者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缓解。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室布局,熟练的手术配合,最优化的配合流程是骨科机器人辅助脊柱胸腰椎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胸腰椎手术 手术配合 护理
下载PDF
脊椎定位框在胸腰椎手术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项光恒 徐华梓 徐晖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3期101-103,111,共4页
目的 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因胸腰椎疾病行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93例,其中胸腰椎骨折42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41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或脊椎定... 目的 探讨脊柱定位尺在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因胸腰椎疾病行后路手术治疗的患者93例,其中胸腰椎骨折42例,胸腰椎椎管内占位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41例.患者均采用克氏针或脊椎定位框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定位.记录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定位时间、C臂透视次数、定位节段及定位准确率.结果 脊椎定位框定位法组与克氏针定位法组的定位时间分别为1.630.93、3.001.49min,透视次数分别为1.250.49、1.680.73次, 脊椎定位框定位法少于克氏针定位法(P〈0.01); 定位准确率分别为 97.5%、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椎定位框联合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胸腰椎手术术前定位在脊柱微创手术中,特别是多节段后路手术,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术前定位 椎弓根
下载PDF
金属标准方格网在胸腰椎手术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立杰 吴培斌 +1 位作者 兰小勇 张志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347-2348,共2页
随着脊柱微创理念的出现,人们对胸腰椎手术的术前定位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脊柱微创手术的优势是切口小,准确的术前体表定位在脊柱微创手术十分重要,定位不准确,势必造成切口延长,增加损伤。为了更好地实现方便快捷准确的定位,我... 随着脊柱微创理念的出现,人们对胸腰椎手术的术前定位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脊柱微创手术的优势是切口小,准确的术前体表定位在脊柱微创手术十分重要,定位不准确,势必造成切口延长,增加损伤。为了更好地实现方便快捷准确的定位,我们研究了一种金属标准方格网来进行术前定位,效果满意,并作如下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手术 术前定位 标准 金属 脊柱微创手术 应用 切口延长 微创理念
下载PDF
丙泊酚对老年胸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叶雪飞 杨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6155-6157,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老年胸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腰椎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维持。比较两组苏醒质量,...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老年胸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胸腰椎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麻醉维持。比较两组苏醒质量,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及术前、术中BIS变化。结果观察组苏醒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o CA评分术后第1天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术后第3天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Mo CA评分术后第1天和第3天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术中BI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对老年胸腰椎手术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胸腰椎手术 脑电双频指数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腰椎手术俯卧位摆放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炼君 杨晓蓉 罗伟萍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412-41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腰椎手术俯卧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胸腰椎后路手术摆放俯卧位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进行护理,从术前访视开始,经过评估、计划、实施,最后作出评价.结果:手术室胸腰椎后路手术摆放俯卧位的患...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腰椎手术俯卧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胸腰椎后路手术摆放俯卧位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程序进行护理,从术前访视开始,经过评估、计划、实施,最后作出评价.结果:手术室胸腰椎后路手术摆放俯卧位的患者按临床路径落实时,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并且手术时间平均提前10~15 min,为患者缩短了麻醉时间,也节约了麻醉费用.手术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摆放俯卧位的患者按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使医生更快、更好地完成手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腰椎后路手术 俯卧位摆放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