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崔志杰 《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 分析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夏邑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医院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并完成为期6个月随访。查阅资料,统... 目的 分析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夏邑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医院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并完成为期6个月随访。查阅资料,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内的患者发生后凸畸形的情况,将发生后凸畸形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根据资料统计结果,分析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后凸畸形患者28例,发生率为30.43%,未发生64例,占69.57%;发生组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椎体楔形角(AVH)<60%患者占比多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等其他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钙(Ca)、血磷(P)水平低于未发生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 kg/m^(2)、AVH<60%、血清IGF-1,Ca、P低表达,血清MMP-9高表达是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容易发生后凸畸形风险,BMI≥24 kg/m2、AVH<60%、血清IGF-1,Ca、P低表达,血清MMP-9高表达是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内固定术 后凸畸形 前缘高度比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钙磷代谢
下载PDF
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冀旭斌 徐兆万 +5 位作者 隋国侠 王炳武 钟军 刘伟强 历峰 庄青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U型椎弓根钉棒系统单节段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43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节段经椎弓根改良"Krag"置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 目的:探讨U型椎弓根钉棒系统单节段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43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节段经椎弓根改良"Krag"置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摄X线片,测量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把-5°≤上下终板成角≤5°视为骨折理想复位;上下终板成角<-5°为骨折过伸复位;上下终板成角>5°为骨折过屈复位。对于复位理想及不理想者,测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矢状面螺钉角度(α,伤椎的矢状面螺钉角度;β,邻椎的矢状面螺钉角度)及连接棒预弯曲度(γ)等,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7例(86%)骨折复位理想,6例(14%)骨折复位不够理想。两组术前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矢状面螺钉角度(α、β)与连接棒预弯曲度(γ)的关系与骨折复位程度明显相关,-5°≤(α+β)-γ≤5°时骨折理想复位;α+β-γ<-5°时骨折过伸复位;α+β-γ>5°时骨折过屈复位。结论: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椎体矢状面倾斜角度与连接棒预弯曲度的大小关系是决定骨折复位程度理想与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内固定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复位 手术
原文传递
AF在高原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汤建林 殷作明 +1 位作者 雷明全 何蓉城 《西藏科技》 2002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AF 高原地区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治疗方法
下载PDF
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安树康 孙进 +2 位作者 谭伟 黄学良 武明鑫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04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卧床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经伤椎单侧置钉内固定术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104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病人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经伤椎组和跨伤椎组。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评估术前、术后7 d、术后12mo时疼痛情况。结果(1)经伤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高于跨伤椎组(P<0.05),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跨伤椎组(P<0.05);(2)术后7 d、术后12mo时,2组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术前、术后12mo时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术后7d时VAS、ODI评分低于跨伤椎组(P<0.05);(3)2组Cobb角均先降低再升高(P<0.05),2组椎管占位比均降低(P<0.05),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先升高再降低(P<0.05);术后7 d、术后12mo时,经伤椎组Cobb角、椎管占位比均低于跨伤椎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跨伤椎组(P<0.05);(4)术后7 d、术后12mo时,2组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2组术前、术后12mo时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和跨伤椎内固定术均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经伤椎内固定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恢复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内固定术 经伤单侧置钉 跨伤弓根螺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陈超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3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11—2020-11于商城县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将术后6个月发生后凸畸形的60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后凸畸形的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11—2020-11于商城县中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将术后6个月发生后凸畸形的60例患者纳入发生组;将未发生后凸畸形的60例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查阅资料并收集病例资料相关内容,分析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椎体压缩程度Ⅲ度、骨折分型A3型、术前骨密度值低、Oswestry指数(ODI)评分高均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椎体压缩程度Ⅲ度、骨折分型A3型、术前骨密度值低、ODI评分高,均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后凸畸形 Oswestry指数
下载PDF
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庄青山 夏德涛 +6 位作者 葛吉玉 徐兆万 王炳武 隋国侠 刘伟强 厉峰 冀旭斌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94-296,共3页
现已广泛开展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clicle instrumentation,SSPI)尽管较长节段固定优越,但仍存在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多融合一个节段、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不足,且有学者认为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邻近关节... 现已广泛开展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shortsegment peclicle instrumentation,SSPI)尽管较长节段固定优越,但仍存在内固定失败、矫正丢失、多融合一个节段、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不足,且有学者认为随着融合节段的增多,邻近关节突关节退变愈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钉内固定术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短节段 固定治疗 单节段 疗效 邻近节段退变 内固定失败
原文传递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单椎体爆裂骨折24例
7
作者 吴剑荣 苏高荣 +1 位作者 涂发兴 涂伯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47-547,共1页
关键词 AF内固定 治疗 段单爆裂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