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6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麟鹏治疗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头痛1例
1
作者 张帆 王麟鹏 +3 位作者 袁芳 王少松 张雪 孙敬青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88-89,共2页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压部,且具有可逆性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精神异常、意识状态改变和癫痫发作等。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累及胼胝体压部,且具有可逆性的临床-影像综合征,常见症状有发热、头痛、精神异常、意识状态改变和癫痫发作等。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头部,稽留阻遏清阳,致使脉络拘急、清窍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头痛 针灸 王麟鹏
原文传递
高原反应相关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病例1例
2
作者 韦红伟 陈罕 张颖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45-147,共3页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SLES)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感染、代谢紊乱、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的应用、高原性脑水肿等。其中感染原因引起的胼胝体压部病变较常见,而关于高原性脑水肿导致的胼胝体压...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RESLES)的常见致病因素包括感染、代谢紊乱、癫痫发作、抗癫痫药物的应用以及其他抗肿瘤药物、精神类药物的应用、高原性脑水肿等。其中感染原因引起的胼胝体压部病变较常见,而关于高原性脑水肿导致的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病例国内外报道较少见。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1例高原反应导致的胼胝体压部病变,且患者患有维生素B12缺乏,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胼胝体压部病变。特此对本病例进行分析与报道,探讨导致胼胝体压部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发病病因及相关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反应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 维生素B12缺乏
下载PDF
首诊于眼科的胼胝体脂肪瘤致视力障碍1例
3
作者 李永芝 李颖文 +1 位作者 庄永辉 彭华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62,66,共3页
颅内脂肪瘤为罕见的颅内良性肿瘤[1],约占颅内肿瘤的0.1%~0.5%[2],位于中线附近的胼胝体区、四叠体池等是高发部位[3]。颅内脂肪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其随病灶部位的不同而有异,可能会出现头痛、癫痫、脑积水、痴呆或偏瘫等,但临床上... 颅内脂肪瘤为罕见的颅内良性肿瘤[1],约占颅内肿瘤的0.1%~0.5%[2],位于中线附近的胼胝体区、四叠体池等是高发部位[3]。颅内脂肪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其随病灶部位的不同而有异,可能会出现头痛、癫痫、脑积水、痴呆或偏瘫等,但临床上以前二者最为常见[4]。由于肿瘤所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下述病例患者颅内脂肪瘤累及鞍区,引起视力、视野改变而首诊于眼科,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脂肪瘤 胼胝体 视力障碍
下载PDF
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胼胝体发育不全对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6期182-188,共7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以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功能障碍。胼胝体发育不全(AgCC)在临床上属于先天性颅脑畸形,其可分为部分缺失及完全缺失。因ASD至今未有明确病因但在临床表现上与AgCC有较多相...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以刻板行为和社交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功能障碍。胼胝体发育不全(AgCC)在临床上属于先天性颅脑畸形,其可分为部分缺失及完全缺失。因ASD至今未有明确病因但在临床表现上与AgCC有较多相似之处,多数ASD患者被发现同时患有AgCC,而语言障碍是患者最为直观的表现,也是ASD患者社会交往功能改善的重点与难点。目前ASD患者伴有AgCC所引发的语言功能障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于ASD患者的诊疗与干预上,我国每年投入大量经济与医疗资源,对家庭和社会来说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该文主要从ASD、AgCC的概述、ASD及AgCC的关系和ASD患者伴随AgCC对语言能力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今后对ASD伴随AgCC所出现的语言功能障碍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为ASD患者语言功能障碍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胼胝体发育不全 语言
下载PDF
癫痫患儿胼胝体全段切开手术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沈衍超 吴德深 +1 位作者 龚德山 冯亚梅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1-36,50,共7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胼胝体全段切开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徳济医院癫痫中心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4例癫痫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了胼胝体全段切开手术治疗。收集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儿... 目的探讨癫痫患儿胼胝体全段切开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徳济医院癫痫中心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24例癫痫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了胼胝体全段切开手术治疗。收集患儿的临床基线资料,并进行预后评估。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儿年龄2~13岁,平均6.2岁,其中全面性癫痫发作7例,失张力及跌倒发作17例。术后随访5年、平均随访时间2.8年,术后发作频率减少≥50%16例,发作频率减少<50%或加重5例,余3例术后随访数据缺失。术后发作结果以Engel评分进行分级,其中EengelⅠ级7例,EengelⅡ级3例,EengelⅢ级6例,EengelⅣ级5例。术后有13例患儿的智力及生长发育明显进步,主要为术后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儿,其中以语言和肢体活动改善多见。24例患儿中,严重并发症为术后出现脑梗死并行去骨瓣减压1例,硬膜下积液并行钻孔引流1例。所有患儿均无颅内感染、术后脑积水及脑出血发生。结论胼胝体全段切开术对全面性发作、失张力发作及跌倒发作的患儿有较好的疗效,较单纯行胼胝体部分切开的患儿有效率高,且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术后能够很大程度地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及智力的提高。药物难治性癫痫患儿越早进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越低,且手术效果较年龄大的患儿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难治性癫痫 跌倒发作 失张力发作 全面性发作 胼胝体全段切开术
下载PDF
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半球间前连合宽度的MR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石丽莉 李素荣 +2 位作者 孙静涛 李光民 王婷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ACC)胎儿的前连合宽度与正常胎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2年3月的42例行胎儿MR检查诊断为ACC,且具有产后影像学资料或上级医院会诊结果的胎儿为研究组,行胎儿MRI检查孕周为24~30周,按照研... 目的 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ACC)胎儿的前连合宽度与正常胎儿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2022年3月的42例行胎儿MR检查诊断为ACC,且具有产后影像学资料或上级医院会诊结果的胎儿为研究组,行胎儿MRI检查孕周为24~30周,按照研究组孕周收集同期行胎儿MR检查,并诊断为正常胎头的42例做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其他颅内畸形,将研究组分为单纯ACC组和ACC合并其他畸形组。所有病例均于Haste-T2WI轴位、TrufiT2WI轴位薄扫序列测量半球间前连合的宽度,分别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单纯ACC组与ACC合并其他畸形组的前连合宽度是否存在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2例ACC胎儿中前连合均正常显示,胼胝体完全缺如36例,部分缺如6例。单纯ACC组27例;ACC合并其他畸形组共15例,其中合并半球间裂囊肿3例,Dandy-Walker畸形3例,脑积水2例,室管膜下囊肿2例,透明隔缺失、前脑无裂、Blake囊肿、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及脑室内出血各1例;研究组前连合宽(3.49±0.82) mm,对照组前联合宽(2.20±0.35) mm,对照组与研究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单纯ACC组前联合宽约(3.45±0.78) mm,ACC合并其他畸形组前联合宽(3.56±0.91) mm,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胎儿前连合存在,MR检查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的半球间前连合宽度较正常胎儿增宽,与是否伴发其他颅内畸形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胼胝体 前连合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下载PDF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其他脑畸形的超声特征分析
7
作者 林杉 王新霞 +3 位作者 栗河舟 冯芳芳 王铭 董艳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55-258,共4页
目的:总结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其他脑畸形的类型和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其他脑畸形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共152例,其中完全型胼胝体缺失72例,部分型胼胝体缺失77例,胼胝体发育不良... 目的:总结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其他脑畸形的类型和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合并其他脑畸形的类型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胼胝体发育不全共152例,其中完全型胼胝体缺失72例,部分型胼胝体缺失77例,胼胝体发育不良3例。除外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间接颅脑异常征象外,合并的其他脑畸形包括:脑皮质发育异常23例,半球间裂蛛网膜囊肿16例,脂肪瘤6例,颅内出血6例,脑穿通5例,小脑蚓部发育不良4例,Dandy-Walker畸形4例,透明隔缺失3例,软化灶3例,全前脑2例,小脑发育不良2例,Blake’s囊肿2例。结论:直接、间接征象联合常见合并其他脑畸形对于了解并诊断胎儿期胼胝体发育不全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发育不全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伴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肝豆状核变性1例
8
作者 李瑜霞 罗正龙 +2 位作者 尹雷 任惠 杨兴隆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罕见的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铜沉积疾病。基因突变导致了ATP酶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铜过多沉积最终可累及肝、脑、肾、骨骼、眼部、皮肤等多个器官,使得临床体征和症状具有异质性。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肝豆状核变性(WD)是一种罕见的由ATP7B基因突变引起的铜沉积疾病。基因突变导致了ATP酶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破坏,铜过多沉积最终可累及肝、脑、肾、骨骼、眼部、皮肤等多个器官,使得临床体征和症状具有异质性。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为特征的临床影像学综合征,并以癫痫发作、脑病、头痛和共济失调等为临床特征。现就本院1例影像学提示“RESLES可能”的WD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征和症状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共济失调 胼胝体压部 临床影像学 病例报告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探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胼胝体变性ADC值、FA值与饮酒年限的关系及变化趋势
9
作者 陆涛 李欢欢 +2 位作者 黄叶梅 黄德尤 陈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4-7,共4页
目的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胼胝体变性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饮酒年限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60例CAE胼胝体变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 目的基于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探究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CAE)胼胝体变性患者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饮酒年限的关系及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12月我院60例CAE胼胝体变性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无饮酒史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DTI检查,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胼胝体DTI参数(ADC值、FA值),并比较研究组不同饮酒年限患者ADC值、FA值,分析CAE胼胝体变性患者饮酒年限与ADC值、FA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DCA)分析ADC值、FA值诊断CAE胼胝体变性的价值及临床效用,通过危险度分析ADC值、FA值与CAE胼胝体变性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对照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FA值及平均FA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随饮酒年限增加逐渐增大,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FA值及平均FA值均随饮酒年限增加逐渐减小(P<0.05);研究组患者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与饮酒年限呈正相关,胼胝体膝部、体部、压部FA值及平均FA值均与饮酒年限呈负相关(P<0.05);胼胝体平均ADC值、FA值诊断CAE胼胝体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9、0.826,联合诊断的AUC最大,为0.924,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67%、83.35%,在CAE胼胝体变性诊断方面具有良好临床效用;胼胝体平均ADC值≥6.20×10^(-3)mm^(2)/s(OR=5.934)、平均FA值≤0.28(OR=9.036)均会明显增加CAE胼胝体变性发生风险(P<0.05)。结论DTI参数ADC值、FA值与CAE胼胝体变性患者饮酒年限密切相关,ADC值随饮酒年限增加逐渐增大,FA值随饮酒年限增加逐渐减小,二者在CAE胼胝体变性诊断方面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和临床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胼胝体变性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诊断
下载PDF
COVID-19相关性胼胝体压部细胞毒性水肿1例
10
作者 李静 任海涛 +1 位作者 葛峻岭 姚国恩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005-1008,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发热后突发头晕、肢体协调不良7周”入我院。患者于2022年12月16日发热(具体数值及发热波形、时间不详)、否认其他呼吸系统症状。当日新冠核酸检测报告阳性,同天活动中突发头昏、黑矇、短暂意识不清(自觉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因“发热后突发头晕、肢体协调不良7周”入我院。患者于2022年12月16日发热(具体数值及发热波形、时间不详)、否认其他呼吸系统症状。当日新冠核酸检测报告阳性,同天活动中突发头昏、黑矇、短暂意识不清(自觉10+min),苏醒后肢体协调异常,可爬行但无法站立,伴恶心、呕吐,言语含糊(可疑小脑性言语),其亲属赶到后发现患者有间断可疑视阵挛、肌阵挛样表现,行头颅CT未见明显出血,17日行头颅MRI可见胼胝体压部及左侧小脑臂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ADC值减低,考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予以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丁苯肽治疗,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症状 胼胝体压部 磁共振弥散成像 言语含糊 核酸检测 肌阵挛 ADC值 黑矇
下载PDF
三维断层超声联合容积成像技术在中晚孕胎儿胼胝体发育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1
作者 杨伟清 刘彦红 +1 位作者 孟小军 吕丽婵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1期180-182,共3页
目的:分析三维(3D)断层超声(TUI)联合容积成像技术(VCI)在中晚孕胎儿胼胝体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断的中晚孕胎儿胼胝体发育异常者60例,各孕妇均先接受二维超声(2D)检查,测量胎儿头部正中矢... 目的:分析三维(3D)断层超声(TUI)联合容积成像技术(VCI)在中晚孕胎儿胼胝体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诊断的中晚孕胎儿胼胝体发育异常者60例,各孕妇均先接受二维超声(2D)检查,测量胎儿头部正中矢状切面胼胝体膝部厚度、胼胝体长度,再用3D-VCI技术测量胎儿头正中矢状面后,及时给予TUI检查,快速在矢状切面中探查最合适测量的切面,记录胼胝体膝部厚度、胼胝体长度,比较胼胝体测值平均数和显示率。结果:60例孕妇接受检查,2D超声共检出胼胝体膝部厚度42例(70.00%),3D超声共检出胼胝体膝部厚度和胼胝体长度共60例(100%),2D超声检出率70.00%低于3D超声检出率1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UI联合VCI技术可多方位有效测量并显示中晚孕胎儿胼胝体,临床在探查中晚孕胎儿胼胝体发育状况下,若常规2D超声存在获取难度时,可采用3D-TUI联合VCI方式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孕 胎儿 胼胝体 发育 三维 检查
下载PDF
川崎病合并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伴文献复习
12
作者 许涛 张林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2期6-8,共3页
目的总结1例川崎病(KD)合并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就诊于无锡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例KD合并RSELES儿童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共收集已报道... 目的总结1例川崎病(KD)合并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就诊于无锡市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的1例KD合并RSELES儿童的临床资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库,共收集已报道的KD合并RESLES 9例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儿基础疾病为川崎病。病程第1天起有反复头痛、头晕、轻度嗜睡等脑病表现,行头颅MRI检查显示胼胝体压部卵圆形片状异常信号影,DWI稍高信号,T_(2)WI稍高信号,ADC稍低信号,符合KD合并RESLES诊断。予人免疫球蛋白及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患儿症状好转,无冠状动脉及神经系统并发症,2周后复查头颅MRI患儿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文献检索共计5篇文献合并本文1例共计9例患儿,均为川崎病病程中出现嗜睡、幻觉、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行头颅MRI检查提示RESLES,经对症治疗后短期内症状好转,复查头颅MRI胼胝体压部异常信号消失。结论KD合并RESLES临床罕见,病程中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注意排查,确诊依赖于头颅MRI,治疗上以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为主,短期内可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胼胝体压部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下载PDF
产前超声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用于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
13
作者 尹春林 郭梦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用于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价值。方法 纳入26胎ACC胎儿(ACC组),以90胎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根据对照组颅脑容积数据对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进行再认识,观察其中胼胝体压部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组间比... 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用于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价值。方法 纳入26胎ACC胎儿(ACC组),以90胎正常胎儿作为对照组。根据对照组颅脑容积数据对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进行再认识,观察其中胼胝体压部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ACC组内低回声带消失或前移率与常规间接征象(侧脑室扩张、透明隔腔变小或消失)的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于对照组90胎均显示胼胝体压部,表现为韦氏腔后方低回声带,横跨大脑纵裂与左右大脑半球相连;于ACC组25胎(25/26,96.15%)见低回声带消失或前移,高于超声对常规间接征象的检出率(73.08%,P<0.05)。结论 产前超声透明隔腔水平横切面显示低回声带消失或前移可用于诊断胎儿A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发育不全 透明隔腔 超声检查 产前
下载PDF
Rathke囊肿术后继发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1例
14
作者 范军坤 哈传传 +1 位作者 马芳芳 李曼曼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19-320,共2页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胼胝体改变的神经影像学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往关于Rathke囊肿术后继发RESLES的报道罕见,现报道1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RESLES的认识。1病例患者,男,25岁,因“急起头痛2 d...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是一种由各种因素引起胼胝体改变的神经影像学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往关于Rathke囊肿术后继发RESLES的报道罕见,现报道1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RESLES的认识。1病例患者,男,25岁,因“急起头痛2 d,加重6 h”于2022年1月15日入院。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无恶心呕吐,6 h前因头痛加剧遂来院就诊,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HKE囊肿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临床医师 神经影像学 胼胝体 头痛 家族史
下载PDF
感染继发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5
作者 索一君 夏忠斌 +1 位作者 吴向斌 鲍兵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总结由感染继发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110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由感染继发的RESLES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48岁,平均(33.... 目的总结由感染继发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110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由感染继发的RESLES患者6例,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6~48岁,平均(33.6±11.4)岁。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和预后的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发热5例,头痛4例,癫痫发作3例,咳嗽、肌痛1例,意识障碍1例。6例患者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病灶均无强化,5例患者胼胝体压部T1WI呈低信号,随访时胼胝体压部的异常信号好转或消失。3例患者接受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另外3例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经治疗6例患者症状均痊愈或明显好转。结论感染继发的RESLES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最多见,针对病原体治疗后预后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胼胝体压部 感染
下载PDF
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6
作者 孔晓静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7期39-41,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磁共振影像学(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胎儿ACC筛查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分析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灵敏度、特异性。结果MRI影像... 目的探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磁共振影像学(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接受胎儿ACC筛查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检查,分析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灵敏度、特异性。结果MRI影像学表现为三室前部和纵裂相通;侧脑室的前角外移,侧脑室的内缘出现凹陷迹象,侧脑室体被分离;侧脑室三角区域扩大;脑半球内侧脑沟呈放射状排列;侧脑室颞角长大,海马发育不全;胼胝体部分或完全发育不全,可见放射状排列脑回,表现出轻度至中度侧脑室扩张。MRI共诊断ACC 47例,其中完全型29例,部分型18例。MRI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性为75.00%。结论MRI在ACC的诊断中可清晰地显示胎儿胼胝体情况,能够为临床诊断ACC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胼胝体发育不全 磁共振影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焦丽华 张静 +3 位作者 康国 梁珊 韩艳凤 王玉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68-74,共7页
目的 探讨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RESLES患儿143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 目的 探讨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SLES)患儿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RESLES患儿143例,统计分析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5例)和预后良好组(108例),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DCA)验证该模型对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RESLES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用。结果 143例中表现为惊厥发作者占86.71%(124/143);有前驱感染症状者占89.51%(128/143);头颅MRI检查T1WI低或稍低信号者占91.61%(131/143),DWI高或稍高、FLAIR高或稍高、T2WI高或稍高者均达100.00%(143/143),孤立胼胝体压部病变者占81.82%(117/143),病变形状斑片形占51.05%(73/143)。合并胼胝体其他部位病变、意识障碍、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β-肌动蛋白(β-a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RESLES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omogram预测模型预测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RESLE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 0.849,0.951,DAC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结论 以癫痫发作为首要症状的RESLES患儿以惊厥发作及前驱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头颅MRI检查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DWI、FLAIR、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合并胼胝体其他部位病变、意识障碍、CK-MB、GFAP、β-actin、ICAM-1是其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有助于筛选其预后不良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儿童 临床特征 预后 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Β-肌动蛋白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胼胝体解剖分区及孤独症谱系障碍胼胝体MRI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黄黔丽 张云 +2 位作者 钦斌 倪世家 蔡金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34-739,共6页
胼胝体(CC)是脑内最大的连接纤维,基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脑部连通障碍假说,CC异常可能会导致ASD相应的症状。目前AS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关于ASD的CC研究结果不一,且CC解剖分区及分析方法多样,故本文就ASD患儿CC的解剖分区方法、CC... 胼胝体(CC)是脑内最大的连接纤维,基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脑部连通障碍假说,CC异常可能会导致ASD相应的症状。目前ASD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但关于ASD的CC研究结果不一,且CC解剖分区及分析方法多样,故本文就ASD患儿CC的解剖分区方法、CC相关MRI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胼胝体 解剖 MRI 功能 分区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胼胝体发育异常胎儿脑发育
19
作者 赵芯一 刘惠珊 +3 位作者 王益双 王利 李谋 路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胼胝体发育异常胎儿脑组织发育。方法回顾性分析100名接受产前胎儿MR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资料,根据胎儿胼胝体发育异常与否分为异常组(n=25)和正常组(n=75),测量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半球、半... 目的采用弥散加权成像(DWI)观察胼胝体发育异常胎儿脑组织发育。方法回顾性分析100名接受产前胎儿MR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资料,根据胎儿胼胝体发育异常与否分为异常组(n=25)和正常组(n=75),测量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小脑半球、半卵圆中心及脑桥表观弥散系数(ADC)并比较其组间差异,分析其随孕周变化规律。结果100胎左、右侧脑区AD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异常组与正常组胎儿颞叶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顶叶ADC均最高(1.85×10^(-3)mm^(2)/s、1.87×10^(-3)mm^(2)/s)而脑桥ADC均最低(1.32×10^(-3)mm^(2)/s、1.31×10^(-3)mm^(2)/s)。异常组胎儿各脑区ADC与孕周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正常组胎儿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及半卵圆中心ADC与孕周存在曲线相关(r=0.50、0.26、0.51、0.25、0.33,P均<0.05),小脑半球及脑桥ADC与孕周呈线性负相关(r=-0.31、-0.23,P均<0.05)。结论胼胝体发育异常胎儿颞叶ADC高于正常胎儿,且其各脑区ADC均与孕周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胼胝体 弥散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类型并预测预后
20
作者 刘茂森 谭平政 +3 位作者 杨晓 段丰 胡兴荣 朱道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0-1634,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比二氏病(MBD)]类型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或亚急性MBD临床及MRI资料,根据MRI所见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将其分为单相型组(n=29)及多相型组(n=25);对患者基线... 目的 探讨基于MRI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判断原发性胼胝体变性[马-比二氏病(MBD)]类型及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急性或亚急性MBD临床及MRI资料,根据MRI所见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将其分为单相型组(n=29)及多相型组(n=25);对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及MRI所示病变分布和治疗方法进行组间比较,并于症状基本改善或稳定后行改良牛津残障量表(MOHS)评分以评估预后,将出院时MOHS评分≤2归为预后良好,对比组间预后差异。结果 单相型组患者年龄小于多相型组(P<0.01),组间其他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4例MRI均见对称性胼胝体及胼胝体外病灶,组间病变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多相型组,出院时单相型组MOHS评分及残留神经精神后遗症者占比更低、预后良好者占比更高(P均<0.01)。结论 基于MRI所示胼胝体信号及形态可判断MBD类型并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胼胝体变性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