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4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中和背景下世界能源转型与中国式现代化能源革命 被引量:1
1
作者 邹才能 熊波 +6 位作者 李士祥 马锋 潘松圻 刘翰林 张国生 赵群 关春晓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 全球碳中和共识与地区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新能源已成为各个国家实现能源安全和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风能、光能、地热能、氢能、储能、可控核聚变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技术和规模优势正在不断增强,低成本风能、太阳能、储能将支撑全球能源转型,新能源生产与利用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22年世界新能源消费平均占比达18.2%,预计2050年占比达到55%左右。世界能源在资源、消费地域、技术发展、人均消费量、节能领域、碳排放等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化石能源低碳化提速、新能源规模化提速、能源管理智慧化提速的“三化提速”推动世界能源加快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六性原则”,即能源生产的“独立性”、能源供给的“绿色性”、能源储备的“安全性”、能源消费的“高效性”、能源管理的“智慧性”、能源成本的“经济性”,加快规划建设新能源为主、新电力为主、新储能为主、新智慧能源为主“四个为主”绿色智慧的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目前中国是能源大国但不是能源强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中国能源安全发展新战略是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面加强国际合作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推动中国能源革命和能源供应格局转变,由2022年含碳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碳基能源CO_(2)排放80%以上,转变到2060年非碳新能源消费占比80%以上、CO_(2)排放减少80%以上。加快新能源革命是建设能源强国、实现中国能源独立与民族复兴的战略选择,对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绿色能源体系与建立绿色生态地球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 能源转型 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革命 能源消费 能源安全 能源独立
下载PDF
世界能源转型革命与绿色智慧能源体系内涵及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邹才能 马锋 +10 位作者 潘松圻 赵群 傅国友 张国生 杨依超 于豪 梁英波 林敏捷 王影 熊波 刘翰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3-647,共15页
能源体系转型的实质是“能源革命”。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资源主导”型能源体系发展至今,推动人类进步,但也引发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亟待研究和发展碳中和背景下的新... 能源体系转型的实质是“能源革命”。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资源主导”型能源体系发展至今,推动人类进步,但也引发能源危机与生态环境危机,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需求不相适应,亟待研究和发展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新能源、新电力、新储能“三新”为主体的“技术主导”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框架下,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理念将重塑未来能源勘探开发的理念与模式。鉴于世界能源的“六个不均”和中国“富煤、油气不足、新能源无限”资源禀赋,深入推进“中国能源革命”,坚持能源生产独立性、供给绿色性、储备安全性、消费高效性、管理智慧性、成本经济性的“六性原则”;强化“能源科技创新”,实施技术主导下的煤炭清洁化、稳油和增气、新能源提速、绿色与智慧“四大科创工程”;实现“能源转型”,加快绿色主导下的化石能源清洁化、新能源规模化、集中分布协同化、多能管理智慧化“四化发展”,推动中国能源结构“两个80%”互换,构建绿色智慧能源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 能源革命 原始能源体系 古代能源体系 近代能源体系 现代能源体系 新型能源体系 绿色智慧能源体系 超级能源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能源电池在舞蹈场馆中的应用
3
作者 江欣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9-I0010,共2页
当前,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导致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破坏,传统能源资源日益枯竭,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显得尤... 当前,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导致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破坏,传统能源资源日益枯竭,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环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显得尤为关键。新能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能源储存设备,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舞蹈场馆是人们展示才艺、享受艺术的场所,日常照明、电力供应、暖气和空调系统、音响和影像设备,以及舞台特效设备等,均要有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并采取节能措施以降低能耗。新能源电池可为舞蹈场馆提供更环保、可靠、无噪音污染和灵活便捷的电力支持,为舞蹈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带给舞者和观众良好的艺术表演和欣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电池 能源危机 噪音污染 能源供应 可持续发展 化石燃料 传统能源 能源安全
下载PDF
能源法的法权构造及其体系展开
4
作者 张忠民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1,共13页
能源法的核心范畴界定较为模糊,亟待澄清。基于能源权利与能源权力的交互性、能源公益与能源私益的均衡性、能源监管与能源市场的协调性等需求考量,法权可作为能源法的核心范畴。能源法法权结构可从本体论、运行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予以... 能源法的核心范畴界定较为模糊,亟待澄清。基于能源权利与能源权力的交互性、能源公益与能源私益的均衡性、能源监管与能源市场的协调性等需求考量,法权可作为能源法的核心范畴。能源法法权结构可从本体论、运行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予以构造,形成体系化安排。本体论上,应以公民能源权利与国家能源权力的交互为基础,强调公民能源权作为法权结构的逻辑起点、以落脚为能源普遍服务的能源权力作为法权结构的基本保障;运行论上,应以能源合同作为法权结构运行的具体承载;价值论上,应以能源正义作为法权结构价值的最终目的。由此,可仰仗能源法的法权结构构筑能源法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权 能源法法权 公民能源 能源普遍服务 能源合同 能源正义
下载PDF
在生产和利用环节提高油气能源效率
5
作者 窦宏恩 《中国石化》 2024年第2期24-26,共3页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较长一段时间,油气资源仍将是全球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油气能源效率,对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也是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强劲,... 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较长一段时间,油气资源仍将是全球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油气能源效率,对满足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至关重要,也是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键。尽管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在较长一段时间,油气资源仍将是全球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能源 可再生能源 能源消费 环境保护 能源安全 能源需求 油气资源 效率
下载PDF
油气能源系列政策出台 统筹推进能源转型发展和安全保障
6
作者 田磊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能源资源的供应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在于能源的转型发展。更好统筹能源转型发展和安全,是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能源资源的供应保障,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在于能源的转型发展。更好统筹能源转型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3年,锚定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全国代表大会 转型发展 油气能源 能源资源 能源转型 能源安全 安全保障
下载PDF
我国新能源与新能源革命
7
作者 欧阳明高 《电气时代》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背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占比较大,其中能源活动占主体,达到95%以上。全球支撑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径中,新能源占主体,其中包括25%的可再生能源、25%的能源效率、20%的电气化以及10%的氢能。现在的电气化只占终端能源30%,达到碳中和... 背景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占比较大,其中能源活动占主体,达到95%以上。全球支撑碳减排的主要技术路径中,新能源占主体,其中包括25%的可再生能源、25%的能源效率、20%的电气化以及10%的氢能。现在的电气化只占终端能源30%,达到碳中和时要提升到70%,所以电气化很重要。同时,可再生能源主要用于发电,氢能也是与电互动,这都是新能源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终端能源 技术路径 能源 能源效率 电气化 碳中和 氢能
原文传递
汽车电动化浪潮推动能源央企转型发展
8
作者 王芳 《中国石化》 2024年第2期39-41,共3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源头之一,其电动化转型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一环。对我国能源央企来说,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从传统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汽车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源头之一,其电动化转型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一环。对我国能源央企来说,如何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从传统能源供应商向清洁能源供应商的快速转型,是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央企 能源革命 供应商 能源消耗 电动化 能源结构 传统能源
下载PDF
新时代 新能源 新使命——全力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9
作者 张道伟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1期I0001-I0002,共2页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在全球能源利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每一次的能源革命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迄今,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驱动力。在全球能源利用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每一次的能源革命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迄今,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协议的签署,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发生,人类正逐步迈进一个以清洁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能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可再生能源 能源革命 持续增长 能源 能源结构 能源利用 全力推进 驱动力
下载PDF
《油气与新能源》简介
10
《油气与新能源》 2024年第2期F0004-F0004,共1页
《油气与新能源》期刊于2021年3月获准公开出版发行,是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拥有30年办刊历史的《石油规划设计》基础.上更名创办的。近年来,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多种能源综合化利用。在能... 《油气与新能源》期刊于2021年3月获准公开出版发行,是在中国石油规划总院拥有30年办刊历史的《石油规划设计》基础.上更名创办的。近年来,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多种能源综合化利用。在能源革命进程中,将会产生大量多能融合互补发展的新观点、新战略、新理论与新技术,《油气与新能源》将为学术界打造“油气+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崭新平台。《油气与新能源》将重点刊载油气、新能源和能源互补领域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助推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行业 办刊历史 能源革命 出版发行 能源 全球共识 能源互补 能源结构
下载PDF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杨永恒 追光擎电应国需 锚定能源促“双碳”
11
作者 王晨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5期9-10,共2页
过度依赖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新能源大门的打开,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频繁“刷脸”,尤其在《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双碳”目标等驱动下,新能源技术得到广泛的探索和实... 过度依赖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新能源大门的打开,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埋下一颗理想的种子。近年来,随着能源转型的频繁“刷脸”,尤其在《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双碳”目标等驱动下,新能源技术得到广泛的探索和实践。例如,以风、光、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环保稳定,积极有序融入电网规划,支撑打造能源结构合理、多元化、智能化电网基础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 百人计划 能源产业 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转型 过度依赖 化石能源
下载PDF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前进论坛》 2024年第3期39-39,共1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要看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也要看到,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新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新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错位、新能源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矿产资源 科技创新能力 新型能源体系 能源安全 对外依存度 能源 能源供给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综合能源服务
13
《电气时代》 2024年第3期19-19,共1页
当前,碳减排和节能已成为能源行业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作为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手段,综合能源服务在实现双碳目标、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能源革命、实施节能优先战略、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 当前,碳减排和节能已成为能源行业无法回避的重要议题。作为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手段,综合能源服务在实现双碳目标、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贯彻落实能源革命、实施节能优先战略、加快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行业 能源革命 分布式能源 能源效率 碳减排 低碳转型 综合能源服务 节能优先
原文传递
探索和美乡村下的农村能源发展提升措施
14
作者 苏余泉 《农村电工》 2024年第3期6-7,共2页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能源供给仍然存在经济制约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农村能源消费问题等现状开展研究,探索提升措施。1农村能源现状“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及行动下,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呈...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现阶段,农村地区的能源供给仍然存在经济制约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农村能源消费问题等现状开展研究,探索提升措施。1农村能源现状“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及行动下,农村居民的能源消费呈现出非商品能源占较大消费比重、能源消费结构较易波动、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能源消费造成环境压力大、部分农村能源消费选项匮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商品能源 农村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结构 消费比重 能源现状 能源利用效率 提升措施 新农村建设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矿产目录”厘定研究
15
作者 张艳飞 陈其慎 +7 位作者 邢佳韵 龙涛 郑国栋 任鑫 王琨 李媚 陈仁凤 张宇民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科学厘定我国“新能源矿产目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意义重大。首先,界定了新能源、新能源“产-储-运-用”体系、新能源... 全球能源体系正在加速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的矿产资源已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科学厘定我国“新能源矿产目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意义重大。首先,界定了新能源、新能源“产-储-运-用”体系、新能源矿产的概念,据此进一步提出了涵盖重要性、关键性及新能源领域对矿产需求影响程度3个维度的中国“新能源矿产目录”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然后,按照“产-储-运-用”的4大环节梳理出新能源领域主要使用的43种矿产作为备选矿产清单,并通过系统评价确定了涵盖锂、铜、钒、硅(高纯石英)、钕、镝、镨、铽、铀、铂等19种矿产的中国“新能源矿产目录”;最后,分析了我国新能源矿产的供应保障情况,指出我国8种新能源矿产高度紧缺、依赖进口,另外11种矿产目前能够保障需求,未来极有可能面临供不应求、依赖进口的局面,亟需提前布局,加大勘查开发和投资力度,确保国家新能源矿产资源稳定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转型 能源 能源矿产 “产-储-运-用”体系 中国
下载PDF
能源互联网主动支撑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16
作者 康重庆 钟海旺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正迈向纵深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能源供需时空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撑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资源等问题。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 当前我国能源转型正迈向纵深发展,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升,但仍存在能源供需时空不匹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撑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资源等问题。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供给 能源供需 能源互联网 能源发电 能源消纳 能源转型 主动支撑
下载PDF
中国能源政策2023年回顾与2024年调整研判
17
作者 郭海涛 徐东 +1 位作者 王贺 刘艺迪 《国际石油经济》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2023年,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能源价格中高位徘徊、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多种因素持续交错叠加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聚焦能源安全保障、促进多品种能源融合发展、能源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耦合协同、推动天然... 2023年,在世界地缘政治动荡、能源价格中高位徘徊、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多种因素持续交错叠加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战略定力,进一步聚焦能源安全保障、促进多品种能源融合发展、能源与数字信息化技术耦合协同、推动天然气加快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能源布局和规模发展。2024年,中国将继续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升能源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促进天然气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促进电力市场与新能源发展;加快碳市场体系建设,遏制碳排放上升态势,最终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促进能源产业现代化发展夯实政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政策 能源安全 体制改革 新型能源体系 碳市场
下载PDF
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配置优化方法
18
作者 梁睿 李嘉翔 +4 位作者 巩敦卫 黄宏旭 梁凯泽 刘海龙 李晓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9-1679,共11页
面向“30·60”双碳目标,矿区能源利用方式的绿色、经济、高效转型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西部矿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仍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困难,电力设备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外送输电通道有限的困... 面向“30·60”双碳目标,矿区能源利用方式的绿色、经济、高效转型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西部矿区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但仍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困难,电力设备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以及外送输电通道有限的困难。为提升矿区用能清洁化程度,提升矿区能源供给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增强矿区对外部电网的支撑能力,提出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High-quality Coal Mine Energy System,HCMES)及其配置优化方法。首先,考虑西部矿山综合能源系统的负荷特点与伴生能源利用,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构建全清洁能源下的HCMES架构。其次,考虑到矿区生产全流程负荷的需求响应能力,考虑系统的能量平衡约束,提出全清洁能源下的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模型。最后,以系统年平均综合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将原问题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求解生成高品质矿区能源系统优化配置方案。以我国西部某年产煤量1200万t的矿区实际数据为实例,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可再生能源出力与生产负荷需求不确定性对系统优化配置结果的影响。算例仿真设置了4种矿区能源系统配置方式:不配置储能、配置抽水蓄能、配置电化学储能、配置抽水蓄能(不外购电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HCMES相较于其他配置方式可减少电气一次设备投资11.11%,相较于方式3可降低年平均综合成本7.91%,且最多可减少矿区生产用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9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清洁能源 伴生能源利用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 矿山综合能源 配置优化
下载PDF
全球迎来首个“国际清洁能源日”
19
作者 潘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清洁能源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清洁能源,自2024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月26日设定为国际清洁能源日。近年来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迅猛,装机量、发电量持续增加,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活跃... 清洁能源对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普及和推广清洁能源,自2024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月26日设定为国际清洁能源日。近年来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迅猛,装机量、发电量持续增加,投资规模高速增长,科技创新活动活跃。但同时,全球清洁能源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趋严峻。我国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早在2005年2月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政府从国家层面为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战略指导和支持。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在科技创新、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都领跑全球,在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发展同时,我国还积极向全球出口清洁能源设备,与发展中国家开展清洁能源项目合作,助力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清洁能源 可再生能源 清洁电力 能源转型
原文传递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
20
作者 王浩 《水电与抽水蓄能》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从大规模化使用主化石能源,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是人类... 能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自从大规模化使用主化石能源,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由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快速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基于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是人类使用能源的努力方向,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系统 人类社会生存 温室气体排放 化石能源 气候变化 大规模化 努力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