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方案
1
作者 胡莹莹 张珂 +3 位作者 何辰宇 孙宏亮 王蕾 谢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2-246,共5页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 目的优化双下肢动脉能谱CT血管造影(CTA)成像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诊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患者双下肢动脉能谱CTA资料,经重建获得40~80 keV(间隔5 keV)单能量(共9种)及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对比双下肢动脉在不同图像中的CT值、噪声(SD)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针对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质量及血管节段的可诊断性进行主观评估,观察40、45、50、60 keV单能量和100 kVp混合能量图像的自动去骨能力。结果40~80 keV范围内,随keV升高,各动脉在图像中的CT值、SD值、SNR及CNR均逐渐降低。相比100 kVp,腘动脉(PA)及其近端动脉的CT值、CNR及SNR均在40~55 keV图像中升高(P均<0.05);50~55 keV图像中SD值升高(P均<0.05),而60 keV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及60 keV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动脉节段数与100 k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以远节段的SNR及CNR在各单能量图像及100 kVp图像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CT值在40~45 keV图像中、SD在40 keV图像中均高于100 kVp(P均<0.05),但SD在45 keV与100 kVp图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keV图像中,PA以远节段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可诊断节段数均高于60 keV及100 kVp(P均<0.05)。40 keV图像对9例(9/30,30.00%)、45 keV图像对6例(6/30,20.00%)不能自动去骨,50及60 keV、100 kVp对30例(30/30,100%)均可自动去骨。结论行双下肢动脉能谱CTA时,对PA及其近端节段以6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对其以远或双下肢全程则以50 keV单能量成像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 ct血管成像 能谱ct
下载PDF
能谱CT联合VEGF预测120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
2
作者 张永强 李展展 +7 位作者 段静 王常富 赵杰 阮成伟 杨爱玲 梁琰 王昀璐 段国斌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14-718,共5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分析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碘油沉积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行TACE术的120例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TACE...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分析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在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碘油沉积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行TACE术的120例肝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A组(TACE术后碘油沉积面积>50%)和B组(TACE术后碘油沉积面积≤50%);同时分为C组(TACE术后碘油沉积区)和D组(TACE术后无碘油沉积区)。采用能谱CT检测肝癌病人TACE术前碘浓度及术后碘油沉积情况,计算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NIC)、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VNIC)、肝脏标准化碘浓度比率(ICratio,ICratio=ANIC/VNI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术前碘浓度及血清VEGF水平预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B组与A组肿瘤分期Ⅲ+Ⅳ期(60.29%比19.23%)、组织低分化(47.06%比23.08%)、血管侵犯(63.24%比11.54%)比例及ANIC(0.18±0.06比0.26±0.08)、VNIC(0.40±0.10比0.54±0.12)、血清VEGF[(284.56±78.17)ng/L比(225.74±61.05)ng/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组织分化程度是肝癌TACE术后1个月碘油沉积面积≤50%的影响因素(P<0.05)。D组与C组ANIC(0.15±0.04比0.24±0.07)、VNIC(0.44±0.09比0.53±0.10)、ICratio(0.34±0.08比0.45±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定量分析联合血清VEGF水平检测可较好地预测肝癌TACE术后碘油沉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能谱c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碘油沉积
下载PDF
术前能谱CT多参数成像对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王海波 段宏伟 +2 位作者 左自军 丁琦峰 张鹏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6月在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晚期肺癌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6月在医院经手术病理检查诊断为晚期肺癌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CT多参数成像参数预测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60例晚期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患者19例,非淋巴结转移患者41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λ_(HU))、淋巴结λ_(HU)/原发病灶λ_(HU)、淋巴结标准化碘密度(NIC)、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低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原发病灶λ_(HU)、原发病灶NIC参数高于非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淋巴结λ_(HU)/原发病灶λ_(HU)、淋巴结NIC/原发病灶NIC、淋巴结Neff-Z/原发病灶Neff-Z参数评估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术前应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有助于诊断晚期肺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且晚期肺癌患者术前采用能谱CT多参数成像检查对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多参数成像 晚期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能谱CT去金属伪影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物伪影及成像质量效果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晓慧 袁颖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循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物伪影及成像质量效果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4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能谱及MAR技术,基于... 目的 探循能谱CT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对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物伪影及成像质量效果影响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42例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CT能谱及MAR技术,基于原始能谱CT扫描数据,权定能级范围70~130keV,并以20keV能级为间隔(依次为70keV、90keV、110keV及130keV),共计4组,所获单能量图像按MAR技术使用有无分为非MAR组、MAR组。观察两组置换物周围肌肉、周围骨组织、膀胱在相同能级下的信噪比(SNR)及伪影指数(AI)用以评估伪影情况,且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对置换物周围肌肉、骨质结构及盆腔器官情况进行主观评分用以评估成像质量效果。结果 随能级升高,两组置换物周围肌肉、周围骨组织、膀胱SNR均有升高,AI均有降低,且在70~110KeV能级条件下,MAR组置换物周围肌肉、周围骨组织SNR均高于非MAR组,AI均低于非M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70~130KeV能级条件下,MAR组膀胱SNR均高于非MAR组,AI均低于非M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能级升高,非MAR组周围肌肉、盆腔器官主观评分先升后降,于110KeV抵达最高值,骨质结构主观评分逐步升高,MA R周围肌肉、骨质结构及盆腔器官情况主观评分均逐步升高,于70keV、90keV、110keV及130keV相同能级下,相较于非MAR组,MAR周围肌肉、骨质结构及盆腔器官情况主观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患者应用能谱CT联合MAR技术,置换物伪影得以减少,成像质量效果获有提高,推荐在110KeV能级水平上采用MAR技术,可最大限度消除金属伪影,并充分显示临近组织,更有助于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能谱ct 去金属伪影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史展 张亚斌 张丹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23-125,149,共4页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意外瘤,全部开展了CT平扫和能谱CT扫描,对...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上腺意外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均证实为肾上腺意外瘤,全部开展了CT平扫和能谱CT扫描,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囊变例数、肿块大小、门脉期均匀强化例数、平扫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40-140Ke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肾上腺腺瘤门脉期70-140KeV单能量的CT值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比,差异显著(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和门脉期的N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动脉期NHIC明显低于肾上腺嗜铬细胞(P<0.05)。肾上腺腺瘤门脉期NHIC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动脉期NIC鉴别诊断肾上腺腺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ROC曲线面积最大,多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敏感度和特异度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动脉期NIC的准确率高于门脉期NIC和动脉期NHIC。结论能谱CT影像学特征在鉴别诊断肾上腺意外瘤中的肾上腺腺瘤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显著作用,而动脉期NI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肾上腺意外瘤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下载PDF
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
6
作者 申燕艳 曾燕冲 +3 位作者 范金凤 黄福灵 管学春 林盛才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 目的:分析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对照组进行常规电压联合滤波反投影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有效辐射剂量(ED)、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图像总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脉(Ao)、右冠状动脉(RCA)、噪声、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左冠状动脉主干(LM)高于对照组、图像信噪比(SN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对检查方式的满意度、对实验内容的认可度、对检测费用的接受程度、对本次检查的耐受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谱CT低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可以在保证成像清晰度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A的辐射量,减少检查对患者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迭代重建技术 冠状动脉ctA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碘图的影像组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7
作者 王锐 金丹 +3 位作者 徐亮 倪晓琼 王业青 范国华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碘图的影像组学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两周行颈部能谱CT检查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纳入117枚转移性和17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碘图的影像组学特征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两周行颈部能谱CT检查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纳入117枚转移性和17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静脉期碘图中提取并筛选淋巴结的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别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常规CT图像特征模型及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将联合模型可视化。各模型的诊断效能、校准能力及临床实用性分别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评估。结果: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表现出最佳的诊断效能,其次是影像组学模型,且两者显著优于常规CT图像特征模型。所有模型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的临床实用性优于其余两种模型。结论:能谱CT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联合常规CT图像特征后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影像组学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髌下脂肪垫物质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张敏 谭辉 +3 位作者 樊秋菊 于楠 党珊 马春玲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62-163,共2页
目的利用能谱CT水脂分离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髌下脂肪垫水脂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探讨髌骨下脂肪垫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病理变化。方法对临床已进行WOMA疼痛评分的176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A组为疼痛评分>40分的骨性关节炎... 目的利用能谱CT水脂分离技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髌下脂肪垫水脂定量分析的相关性研究,探讨髌骨下脂肪垫在骨性关节炎中的病理变化。方法对临床已进行WOMA疼痛评分的176膝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A组为疼痛评分>40分的骨性关节炎患者98膝,对照组B组为疼痛评分<40分且无临床症状的78膝患者均行膝关节Gemstone Spectral Image(GSI)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单能量60KeV及层厚1.25mm重建,利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分析,分别记录髌骨下内侧、中间及外侧脂肪垫的水基值及脂基值并取其平均值。对组间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数据采进行皮尔逊相关性R检验。结果A、B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58.62±8.13 vs 56.56±7.99岁。组内脂基值及水基值数据均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A组r=-0.93,B组r=-0.90;组间脂基值及水基值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其髌骨下脂肪垫的水含量(炎性水肿)增高,相对脂肪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物质分离技术 骨性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低流速低对比剂在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研究
9
作者 周大伟 赵英明 +5 位作者 李欣欣 段惠予 仇好 刘欣 张晓龙 高之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能谱CT结合低流速低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组用能谱CT联合低对比剂、低流速方法扫描,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能谱CT结合低流速低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组用能谱CT联合低对比剂、低流速方法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客观评分、主观评分及平均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的平均CT值和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背景噪声(SD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E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辐射、平均碘摄入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4.82%、4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流速低对比剂结合能谱CT单能量技术,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技术 能谱ct 肺栓塞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各种能谱CT的性能及应用差异研究
10
作者 秦天 梁保辉 +2 位作者 王梦廷 王静 王帆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5期155-161,共7页
能谱CT以其独特的能谱分析工具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基于各种能谱CT的原理和性能存在差异,本文对各种能谱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差异,如碘基图定量分析、去金属及硬化伪影... 能谱CT以其独特的能谱分析工具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基于各种能谱CT的原理和性能存在差异,本文对各种能谱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差异,如碘基图定量分析、去金属及硬化伪影、物质成分的分离与鉴别、微细结构的显示和虚拟平扫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影像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临床需求选择能谱CT提供参考,以求临床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成像 能谱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能谱CT检测下肢关节周围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许志强 朱建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检测下肢关节周围尿酸盐(MSU)结晶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G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关节能谱CT成像技术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后者检查结果为准,分析能谱CT成像技术对GA... 目的:探讨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检测下肢关节周围尿酸盐(MSU)结晶沉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0例拟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G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关节能谱CT成像技术及常规实验室检查,以后者检查结果为准,分析能谱CT成像技术对GA的诊断价值。结果: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检查,有77例见MSU结晶沉积,其与常规实验室检查的一致性较强(Kappa=0.732)。77例GA患者中检查出膝关节44例(218处MSU结晶沉积区),足踝关节48例(162处MSU结晶沉积区)。77例GA患者重度MSU沉积组(n=11)、中度MSU沉积组(n=36)、轻度MSU沉积组(n=30)间的MSU结晶数积分和临床症状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表现为重度MSU沉积组>中度MSU沉积组>轻度MSU沉积组(P<0.05)。Pearson分析显示,GA患者MSU结晶计数与临床症状正相关(r=0.739,P<0.05)。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对下肢关节周围MSU结晶沉积有较高显示率,在GA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盐结晶 痛风性关节炎 能谱ct成像 痛风石 膝关节 足踝关节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鉴别诊断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价值研究
12
作者 崔甜甜 张海波 陈莉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5-278,共4页
目的研究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HH患者46例和HCC患者32例。术前,均接受能谱C... 目的研究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鉴别诊断肝血管瘤(HH)与肝细胞癌(HCC)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均接受肝叶切除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HH患者46例和HCC患者32例。术前,均接受能谱CT平扫和增强扫描,测量并计算不同单能量CT值、碘(水)浓度(IC)、水(碘)浓度(WC)、病灶碘摄取比值(IUR)和病灶能谱曲线斜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kappa系数检验,分析动脉期参数和门脉期参数单独或联合诊断HCC的价值。结果HCC组病灶动脉期50~90 keV 5个单能量水平的CT值分别为(152.3±48.5)、(117.5±41.6)、(95.2±34.3)、(83.1±29.8)和(70.5±25.3),均显著高于HH组【分别为(81.4±29.6)、(66.5±21.4)、(58.9±16.5)、(54.6±15.2)和(48.3±13.5),P<0.05】,门脉期5个单能量水平的CT值分别为(177.5±51.2)、(130.9±35.9)、(106.8±22.8)、(85.9±20.3)和(74.6±19.8),均显著高于HH组【分别为(130.9±46.3)、(105.8±31.7)、(84.6±22.9)、(73.4±20.5)和(64.2±15.9),P<0.05】;HCC组动脉期IC、IUR和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0±0.6)、(2.7±0.5)和(2.8±0.9),显著高于HH组【分别为(0.8±0.2)、(1.3±0.4)和(1.0±0.3),P<0.05】,门脉期IC、IUR和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2.6±0.8)、(0.9±0.3)和(3.5±1.1),显著高于HH组【分别为(1.7±0.5)、(0.6±0.2)和(2.5±0.8),P<0.05】;动脉期与门脉期参数联合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6%、89.1%和89.7%,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0.790),显著优于动脉期参数或门脉期参数诊断(P<0.05)。结论应用能谱CT增强扫描参数可以帮助诊断HCC而与HH作鉴别,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血管瘤 能谱ct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双下肢多发骨梗死MRI类CT及能谱CT钙抑制成像应用一例
13
作者 宗林雄 孟庆林 陈志晔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7-300,共4页
骨梗死临床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及骨干,骨梗死影像新技术报道也较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双下肢多发骨梗死MRI基于受限回波间距的快速梯度回波类CT成像及能谱CT钙抑制技术的影像表现,为临床提供诊断经验。
关键词 骨梗死 基于受限回波间距的快速梯度回波类ct成像 MRI类ct成像 能谱ct 钙抑制技术
下载PDF
能谱CT碘基值预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14
作者 马千昂 黎海亮 +3 位作者 王艺 蒋志强 徐淑宁 李靖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基线期能谱CT碘基值预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学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前瞻性对拟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行能谱CT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 目的:探讨基线期能谱CT碘基值预测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病理学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前瞻性对拟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的局部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于治疗前1周内行能谱CT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三期增强扫描。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测量增强各期胃癌病灶的碘基值(IC),并除以主动脉碘基值得到标化碘基值(nIC)。根据术后AJCC肿瘤退缩分级(TRG)标准分为病理缓解良好组(TRG=0+1)和病理缓解不良组(TRG=2+3)。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和碘基值的差异,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胃癌NAC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IC值的预测效能。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70例,其中男55例,女15例,年龄范围30~71岁,中位年龄59岁。病理缓解良好22例,缓解不良48例。缓解良好组的静脉期标化碘基值(nICVP)、延迟期标化碘基值(nICDP)值低于缓解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1、2.270,P均<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VP和CT报告淋巴结状态是胃癌NAC疗效的独立预测指标,联合两者的诺模图预测胃癌NAC后病理学反应的AUC为0.821(95%CI:0.711~0.902),依次高于nICVP、联合nICVP和nICDP、nICDP(Z=2.306、2.161、2.228,P均<0.05),以诺模图分数>0.684为诊断阈值,其预测病理缓解不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81.80%、65.58%、87.71%。结论:基线期胃癌病灶nICVP和nICDP能鉴别新辅助化疗后不同病理缓解状态,nICVP和CT报告淋巴结状态是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独立风险因素,联合两者能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碘基值 胃肿瘤 疗效预测 新辅助化疗
下载PDF
能谱CT在诊断胃癌分化程度及转移淋巴结中的应用
15
作者 肖琼 熊淑红 +4 位作者 李丽 胡贵锋 阮玖根 彭根 林力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29-32,共4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在诊断胃癌分化程度及转移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胃镜及病理学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检查并进行常规重建及能谱多参数、定量重建。... 目的探究能谱CT在诊断胃癌分化程度及转移淋巴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新余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经胃镜及病理学活检确诊为胃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检查并进行常规重建及能谱多参数、定量重建。将所有患者按分化程度分组,其中低分化组18例、中分化组23例、高分化组19例。比较不同分化程度及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CT影像学征象差异与能谱CT量化指标的差异。结果低分化组使用常规CT及能谱CT的局部胃壁增厚、胃腔狭窄、浆膜层毛糙检出率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17);同组内上述各CT征象的比较,能谱CT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的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NIC)不同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中、高分化组,且中分化组的碘浓度、NIC、不同能量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均高于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CT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组的淋巴结长短径之比、NIC、CT平扫值[亨氏单位(HU)]均高于未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化胃癌常可见局部胃壁增厚、胃腔狭窄、浆膜层毛糙的CT征象,且不同分化程度和伴或不伴淋巴结转移患者在碘浓度、NIC等能谱CT量化指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故能谱CT能为胃癌分化程度及是否发生转移淋巴结提供有价值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胃癌 分化程度 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CPH患者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
16
作者 果鑫园 崔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PH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另将同期肝脏CT正常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基于能谱CT成像行腹部增强CT...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PH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另将同期肝脏CT正常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基于能谱CT成像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各参数,以胃镜检查结果胃金标准,分析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评估CPH患者GOV程度中的价值。结果胃镜检查发现,0级16例,1级19例、2级33例、3级12例;对照组脾静脉直径(D-SV)、脾脏实际门静脉期碘浓度(IC-S)、脾脏体积(V-S)、脾脏碘容量(IV-S)均较研究组更低(P<0.05),随着疾病分级的递增,研究组V-S、IC-S、IV-S、D-SV呈升高趋势(P<0.05);以0级患者作为对照,经分析得出脾脏血流各参数联合在CPH患者GOV中诊断AUC值为0.879,敏感度为71.25%、特异度为89.37%;脾脏血流各参数联合在CPH患者GOV重度中诊断AUC值为0.825,敏感度为70.33%、特异度为83.69%。结论应用能谱CT检测,可结合功能学及形态学角度,分析不同程度GOV患者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GOV早期诊断及曲张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脾脏血流参数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程度
下载PDF
能谱CT单能量成像优化腹部增强中腹腔干成像质量的探究
17
作者 赵思祺 宫凤玲 陈思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456-1461,共6页
目的:比较在腹部增强扫描中能谱CT单能量图像质量和常规扫描图像质量,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腹腔干优化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10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能谱扫描组55例进行能谱增强扫描,重建出50 keV、60 keV... 目的:比较在腹部增强扫描中能谱CT单能量图像质量和常规扫描图像质量,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对腹腔干优化显示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10例行腹部CT增强扫描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能谱扫描组55例进行能谱增强扫描,重建出50 keV、60 keV、70 keV的3组单能量图像和1组120 kVp-like混合能量图像;常规扫描组55例采用常规增强扫描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能谱扫描组四组和对照组各组腹腔干起始部及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计算SNR和CNR,记录能谱扫描组和对照组的辐射剂量。结果:单能量图像各组间的CT值、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0 keV和120 kVp-like的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50 keV图像主观评分最高,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与常规CT扫描相较,能谱CT利用单能量成像进行血管成像时拥有更高的图像质量,50 keV时腹腔干显示最佳,拥有更高的CT值以及更好的SNR、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单能量成像 血管成像质量 腹腔干
下载PDF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18
作者 叶万春 张永婕 阮彩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49-153,共5页
目的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随机选取352个冠脉节段,均接受能谱CCT... 目的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共随机选取352个冠脉节段,均接受能谱C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CTA对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斑块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88例T2DM患者能谱CCTA诊断有56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52个冠脉节段中,无狭窄134例,轻度狭窄115例,中度狭窄68例,重度狭窄10例,无斑块135例,钙化斑块26例,非钙化斑块103例,混合斑块67例。能谱CCTA诊断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度为88.64%,Kappa值为0.733;诊断冠脉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的准确度分别为95.74%、95.82%、97.73%,Kappa值分为0.900、0.857、0.702;诊断冠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的准确度分别为96.01%、97.43%、98.24%,Kappa值分为0.754、0.964、0.969。结论能谱CCTA诊断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狭窄程度及冠脉斑块类型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能为临床T2DM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早期诊断、治疗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能谱CT定量参数对脊柱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19
作者 张健 赵安超 谢崇岭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4期573-575,582,共4页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参数在脊柱转移瘤(MST)与多发性骨髓瘤(M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或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MST组(39例)和MM组(21例),均行脊柱能谱CT扫描。比较2组能谱CT定... 目的探究能谱CT定量参数在脊柱转移瘤(MST)与多发性骨髓瘤(M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60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或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MST组(39例)和MM组(21例),均行脊柱能谱CT扫描。比较2组能谱CT定量参数,并分析其对二者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MST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变部位与MM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MST组在40~90 keV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和曲线斜率K高于MM组(P>0.05);2组在100~140 keV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2组的CT值均随keV能量水平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能谱CT定量参数40~90 keV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和曲线斜率K在MST和MM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扫描 定量参数 脊柱转移瘤 多发性骨髓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能谱CT影像组学对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分析
20
作者 韩承儒 李琰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分析能谱CT影像组学对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胃癌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CT平扫与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二者的检查结果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80例胃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低分化者53例,高分化者27例。Kappa检验显... 目的 分析能谱CT影像组学对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胃癌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CT平扫与能谱CT增强扫描,比较二者的检查结果以及诊断价值。结果 80例胃癌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低分化者53例,高分化者27例。Kappa检验显示,CT平扫与手术病理的术前病理分级结果具有一般的一致性(Kappa值=0.677,P <0.05),而能谱CT与手术病理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911,P <0.05)。能谱CT诊断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均高于CT平扫(P <0.05)。结论 与CT平扫相比,能谱CT在胃癌患者术前病理分级诊断中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影像组学 胃癌 术前病理分级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