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CPH患者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果鑫园 崔婷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PH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另将同期肝脏CT正常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基于能谱CT成像行腹部增强CT... 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OV)程度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CPH患者临床资料(研究组),另将同期肝脏CT正常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记录基于能谱CT成像行腹部增强CT扫描的各参数,以胃镜检查结果胃金标准,分析基于能谱CT成像的脾脏血流参数在评估CPH患者GOV程度中的价值。结果胃镜检查发现,0级16例,1级19例、2级33例、3级12例;对照组脾静脉直径(D-SV)、脾脏实际门静脉期碘浓度(IC-S)、脾脏体积(V-S)、脾脏碘容量(IV-S)均较研究组更低(P<0.05),随着疾病分级的递增,研究组V-S、IC-S、IV-S、D-SV呈升高趋势(P<0.05);以0级患者作为对照,经分析得出脾脏血流各参数联合在CPH患者GOV中诊断AUC值为0.879,敏感度为71.25%、特异度为89.37%;脾脏血流各参数联合在CPH患者GOV重度中诊断AUC值为0.825,敏感度为70.33%、特异度为83.69%。结论应用能谱CT检测,可结合功能学及形态学角度,分析不同程度GOV患者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GOV早期诊断及曲张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脾脏血流参数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食管胃底静脉 曲张程度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成像检查在肺栓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指标分析
2
作者 赵兴永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成像检查诊断肺栓塞的价值及影像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3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均接受宝石能谱CT成像检查,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宝石能谱CT成像诊断肺... 目的:分析宝石能谱CT成像检查诊断肺栓塞的价值及影像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3例疑似肺栓塞患者,均接受宝石能谱CT成像检查,以CT肺动脉造影(CTPA)为诊断“金标准”,分析宝石能谱CT成像诊断肺栓塞的效能。结果:113例疑似肺栓塞患者中,CTPA共检出69例肺栓塞,宝石能谱CT成像共检出67例;宝石能谱CT成像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为94.20%、特异度为95.45%、准确率为94.69%、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91.30%;Kappa检验显示:宝石能谱CT成像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89);69例肺栓塞患者中,CTPA共检出149个栓子,其中85个完全型,64个不完全性(32个偏心型,20个中心型,12个附壁型),完全型、偏心型、中心型栓子栓塞区碘基值分别为(6.53±1.21)100μg/cm^(3)、(10.62±2.18)100μg/cm^(3)、(10.54±2.03)100μg/cm^(3),低于对照区的(16.35±2.49)100μg/cm^(3)、(14.53±2.01)100μg/cm^(3)、(12.69±2.36)100μg/cm^(3)(P<0.05);而附壁型栓子碘基值在对照区、栓塞区相当(P>0.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可有效诊断出肺栓塞,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临床可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宝石能谱ct成像 灵敏度 特异度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葛晓莉 李世佳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根据脑卒中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斑块(狭窄)检出情况、斑块类型,记录...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狭窄患者根据脑卒中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能谱CT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斑块(狭窄)检出情况、斑块类型,记录观察组的斑块成像特征,分析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钙化斑块、纤维斑块、脂肪斑块以及混合斑块的能谱CT成像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斑块、脂肪斑块、混合斑块与脑卒中发生率关系密切。结论能谱CT成像技术可准确鉴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预测脑卒中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多参数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皮质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兰兰 胡晓丹 +2 位作者 边玲 王聪 郝光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多参数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皮质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肾上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肾上腺结节性增生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CT... 目的:分析能谱CT成像多参数在肾上腺结节性增生与肾上腺皮质腺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肾上腺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肾上腺结节性增生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CT扫描,收集两组患者CT动脉期肾上腺能谱参数,包括40~140 keV的各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和各配对基物质浓度,绘制肾上腺结节性增生和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对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CT显示两组病灶形态均为类圆形结节状,其中观察组病灶与周围腺体分界不清,未见薄膜。对照组病灶最大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1,P<0.05),而CT扫描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592,P<0.05)。观察组动脉期40 keV、50 keV、60 keV、70 keV及80 keV的各单能量CT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61,t=6.542,t=7.010,t=6.773,t=5.223;P<0.05)。两组动脉期有效原子序数、钙-水浓度、碘-羟基磷酸钙(HAP)浓度、碘-水浓度、HAP-水浓度、水-钙浓度、水-HAP浓度、脂-碘浓度及碘-脂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36,t=6.670,t=2.931,t=6.231,t=6.416,t=2.716,t=4.355,t=6.655,t=2.6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4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碘-水及脂-碘浓度鉴别诊断肾上腺结节性增生和肾上腺皮质腺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较高,分别为0.884、0.825、0.828和0.827。结论:能谱CT成像动脉期部分单能量图像及各配对基物质浓度对于鉴别肾上腺结节性增生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40 keV单能量CT值、有效原子序数和碘-水及脂-碘浓度,可作为发现和诊断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肾上腺结节性增生 肾上腺皮质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及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罗冰 林景兴 +4 位作者 郭莉 张丽丽 曾成龙 潘爱珍 徐志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3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与多形性腺瘤(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腮腺BCA及PA病例共37例,其中BCA组17例,PA组20例。患者均采用Discovery CT行颌...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与多形性腺瘤(P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腮腺BCA及PA病例共37例,其中BCA组17例,PA组20例。患者均采用Discovery CT行颌面部平扫及能谱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并记录病灶的碘浓度(IC)及40、70、100、140 keV单能量CT值,获取能谱曲线斜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各参数对BCA及P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组肿物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BCA组4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BCA组40、70 keV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1、K2、K3,IC高于P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K1诊断BCA及PA的临界值为1.19,曲线下面积为0.994,灵敏度为94.1%,特异度为100%。结论使用能谱CT成像技术能够有效鉴别诊断BCA与PA,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基底细胞腺瘤 多形性腺瘤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益民 郑一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6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中应用能谱CT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6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和能谱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中应用能谱CT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62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CT和能谱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转移原发病灶、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以及两种检查方式的满意度。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51例淋巴结病变发生转移,11例未转移,能谱CT检查49例发生转移,13例未转移;常规CT检查40例发生转移,22例未转移;能谱CT检查的准确率93.55%、灵敏度94.12%、特异度90.91%均明显高于常规CT的62.90%、66.67%、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非转移原发灶及淋巴结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能谱CT的患者满意度为96.77%(60/62),高于常规CT的85.48%(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扫描可检测出原发性肺癌的纵隔淋巴结病变,并且其检测准确度与常规CT相比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纵隔淋巴结病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7
作者 郭大鹏 李汝锐 靳仓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84例疑似小肝癌(SHC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Discovery750 HDCT高清电脑扫描仪和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分析能谱CT成像和...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84例疑似小肝癌(SHCC)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GE Discovery750 HDCT高清电脑扫描仪和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分析能谱CT成像和常规CT对肝硬化背景下SHCC诊断的价值,以肝脏穿刺活检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常规CT和能谱CT成像在SHCC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致性,能谱CT成像诊断SHCC的分类情况。结果84例疑似SHCC的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37例,未发生SHCC 47例。其中常规CT在门静脉期诊断29例,动脉期诊断33例,延迟期诊断28例;能谱CT成像在门静脉期诊断31例,动脉期诊断34例,延迟期诊断30例。常规CT和能谱CT成像在门静脉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8.38%、83.78%,特异度分别为82.98%、80.85%,准确度为80.95%、82.14%;动脉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89.19%、91.89%,特异度为76.60%、76.60%,准确度为82.14%、83.33%;延迟期诊断SHCC的敏感度分别为75.68%、81.08%,特异度为80.85%、80.85%,准确度为78.57%、80.95%。37例SHCC患者经金标准确诊LR-1有6例、LR-2有15例、LR-3有12例、LR-4有4例。门静脉期诊断SHCC的符合率为62.16%(23/37);动脉期诊断SHCC的符合率为75.68%(28/37);延迟期诊断SHCC的符合率为56.76%(21/37)。结论能谱CT成像在小肝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较为准确,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中动脉期诊断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小肝癌诊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宽体能谱CT成像检测肺动脉栓塞的应用效果评价
8
作者 滕玲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8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宽体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肺动脉栓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8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传统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能谱CT检查。以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 目的:分析宽体能谱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肺动脉栓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8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传统CT肺动脉造影(CTPA)和能谱CT检查。以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传统CTPA和宽体能谱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效能,分析肺动脉栓塞患者栓塞部位、邻近健康组织的碘含量、能谱曲线斜率、含水量、对应CT值。结果:宽体能谱CT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传统CTPA(P<0.05);肺动脉栓塞患者栓塞部位能谱曲线斜率、碘基含量均低于邻近健康组织(P<0.05);栓塞部位低能量CT值高于邻近健康组织(P<0.05);两个部分水基含量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中,采用宽体能谱CT成像检测技术,可达到更高的诊断效能,同时借助清晰病变图像和能谱曲线以及(碘水图),为临床治疗提供充足依据,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能谱ct成像 肺动脉栓塞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成像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川东 黄丹 +6 位作者 刘启榆 周莹 林华 郭仲杰 管彬 王晋秋 廖丽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6年第19期3124-3128,共5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共有病灶47个。由两位从事乳腺影像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盲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GSI)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疗中的价值。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32例,共有病灶47个。由两位从事乳腺影像工作的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进行盲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影像特点及能谱特征。以软件自动生成的KeV-CT值曲线作为观察指标,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病灶同正常腺体的差异。按病理结果将淋巴结分为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以淋巴结的KeV-CT值曲线斜率、碘基值以及淋巴结CT值与主动脉CT值的比值为评价指标,比较转移组淋巴结和非转移组淋巴结上述数值的差异。结果:GSI共检出44个病灶,病灶的最佳单能量图像KeV值在66-68KeV之间。碘/水(Iodine/Water)基物质图、水/脂(Water/Fat)基物质图对病灶范围、毛刺(40/44)、分叶(36/44)、钙化(11/44)、胸壁侵犯(7/44)有更清晰的显示。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CT值增加(20±6)HU。最佳单能量40KeV CTA能清晰显示肿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及胸外侧动脉为主(29/44)。浸润性导管癌病灶KeV-CT值曲线,与正常腺体差异明显。腋窝转移淋巴结同非转移淋巴结KeV-CT值曲线斜率在40-70KeV间差异明显,P〈0.01(t=-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KeV下转移组同非转移组HU淋巴结/HU主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碘基值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1)。结论:GSI能提高小病灶及多发病灶的检出率。可以较准确地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位置、范围、胸壁侵犯、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血供情况,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疗有较大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转移/非转移淋巴结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全来 温平贵 王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3期33-35,108,共4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道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23)、中分化组(n=24)和高分化组(n=17),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双期增强扫描,采用GSI模式,分...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道癌患者的影像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分化组(n=23)、中分化组(n=24)和高分化组(n=17),术前均行胸部平扫、双期增强扫描,采用GSI模式,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三组病灶部位及肿瘤大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100keV单能量下,CT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低、中、高分化组(P<0.05);低分化组的碘浓度、NIC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三组间水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中-高分化组的碘浓度和NIC做ROC曲线发现,碘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5,NIC的为0.826;碘浓度诊断低、中-高分化食管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52%和53.66%,动脉期NIC分别为73.91%和78.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中动脉期NIC对鉴别低、中-高分化癌有较高诊断价值,有潜能用于食道癌术前病理分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 食管鳞状细胞癌 术前病理分期 临床价值
下载PDF
正常颅脑能谱CT成像各单能量图像质量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佳伟 朱毓秀 潘永清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7期97-100,共4页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在显示正常颅脑结构时的最佳单能量图,从而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60例经宝石能谱CT扫描的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原始图像在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30... 目的:研究能谱CT成像在显示正常颅脑结构时的最佳单能量图,从而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60例经宝石能谱CT扫描的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得原始图像在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110、115、120、130、140 ke V下重建19组CT图像。选取半卵圆中心、基底节区、小脑最大层面,分别测量每一组图像各感兴趣区的CT值及噪声,以计算不同ke V下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结果:小脑皮质、髓质的最佳SNR均为70 ke V,最大CNR为40 ke V;半卵圆中心层面的皮质、髓质在70 ke V具有最佳SNR,在40 ke V具有最大CNR;在基底节区层面中,内囊在70 ke V具有最佳SNR,苍白球在65 ke V具有最佳SNR,该层面在50 ke V具有最大CNR。除小脑的最大CNR比70 ke V的CNR大(P=0.000)外,基底节区层面及半卵圆中心层面的最大CNR与70 ke V的CNR没有统计学差异(P分别为0.066、0.249)。结论:进行颅脑CT能谱成像时,70 ke V是最佳单能量水平,能够清晰地显示颅脑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颅脑 图像质量 单能量图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瞬时切换技术对于肺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麦林 孙应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6期701-708,共8页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能谱CT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病灶性质的判断。对于肺结节,能谱CT成像技术有助于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对于肺癌患者,能谱CT成像技术也可以提供有关定性、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信息。本文对目前肺结节的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能谱CT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价病灶性质的判断。对于肺结节,能谱CT成像技术有助于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对于肺癌患者,能谱CT成像技术也可以提供有关定性、分期及疗效监测的信息。本文对目前肺结节的能谱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包括肺结节的能谱CT成像扫描技术、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肺癌分期、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其在疗效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肺结节 肺癌
原文传递
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武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813-815,共3页
目的针对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胃癌、肺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不同肿瘤组织的原... 目的针对宝石能谱CT成像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胃癌、肺癌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不同肿瘤组织的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淋巴结中的有效原子序数、Ct值、碘基含量等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的统计比较。结果不同病理类型以及原病灶淋巴结转移(小细胞肺癌、肺腺癌、肺鳞癌、小细胞肺癌转移淋巴结、肺腺癌转移淋巴结、肺鳞癌转移淋巴结、胃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的CT能谱特征参数值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小细胞肺癌的不同能量keV下的CT能谱特征参数值与肺腺癌、肺鳞癌的比较普遍较低,随着能谱能量的升高,CT能谱特征参数值逐渐降低,部分keV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患者的淋巴结碘含量、CT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的比较,小细胞肺癌最低,肺鳞癌转移淋巴结、胃癌-食管癌转移淋巴结较高,部分病理类型间比较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而不同病理组织和原病灶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有效原子序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在不同组织来源、病理类型肿瘤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 肿瘤 组织来源 病理类型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湘光 杨志企 吴海辉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504-505,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均进行能谱CT扫描,对照组患者采取混合能量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单能量模式... 目的:研究不同能量模式对门静脉系统血管能谱CT成像质量的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5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均进行能谱CT扫描,对照组患者采取混合能量模式,观察组患者采取单能量模式。比较两组门静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比较两组CT检查的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对比噪声及图像噪声。结果:观察组的主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的肝内门静脉和肝外门静脉对比噪声及图像噪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能量模式CT检查能够明显提高门静脉系统CT的成像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能量模式 门静脉系统血管 能谱ct成像质量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运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剑波 李玉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6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运用。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能谱CT扫描的49例SP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患者的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将单向的能量图... 目的:探究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及运用。材料与方法:对2014年6月~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能谱CT扫描的49例SP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患者的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将单向的能量图片放入能谱成像的浏览器中,基于碘水对物质分离的图像的碘基图像上,对患者的病灶进行了动脉期的碘含量的标定。结果:良性结节和恶性肿瘤组的患者的碘含量、标准化碘浓度、水浓度以及40KeV时的cT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大的意义,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孤立性肺结节 良恶性鉴别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亚君 莫淑琼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100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能谱CT成像双期扫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T成像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诊断结果。结...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诊断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9月100例经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能谱CT成像双期扫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能谱CT成像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诊断结果。结果不同病理分级动脉期与髓质期能谱参数CT值比值、碘浓度比值、能谱曲线斜率结果比较,均为Ⅰ级>Ⅱ级>Ⅲ级(P <0.05);以患者动脉期与髓质期能谱参数为变量,患者肾透明细胞癌级别为状态量,绘制ROC曲线,病理分级Ⅰ、Ⅱ级诊断中,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AUC=0.952,高于动脉脉期CT值比值AUC=0.752、碘浓度比值AUC=0.855以及髓质期CT值比值AUC=0.898、碘浓度比值AUC=0.829、能谱曲线斜率AUC=0.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理分级Ⅱ、Ⅲ级诊断中髓质期能谱曲线斜率AUC=0.993,高于动脉期能谱曲线斜率AUC=0.888,CT值比值AUC=0.811、碘浓度比值AUC=0.821以及髓质期CT值比值AUC=0.810、碘浓度比值AUC=0.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能谱CT成像对于术前肾透明细胞癌术前分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 肾透明细胞癌 术前分级 准确性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玉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SPN患者的能谱CT成像结果 ,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能谱CT成像技术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同时比较良、恶性结节标准化...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内孤立性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8例SPN患者的能谱CT成像结果 ,将术后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能谱CT成像技术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同时比较良、恶性结节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Eff-Z)、病灶钙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K)。结果能谱CT成像技术诊断SPN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7.73%(43/44)、98.44%(63/64)及98.15%(106/108)。良性结节NIC、K分别为(0.13±0.03)、(1.64±0.43),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的(0.18±0.05)、(2.32±0.48),Eff-Z、病灶钙含量分别为(7.74±0.36)、(6.28±2.66)g/L明显高于恶性结节的(7.08±0.22)、(3.50±1.5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与恶性SPN特征参数具有一定差异,应用能谱CT成像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成像技术 肺内孤立性结节 良恶性鉴别 诊断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18
作者 王冬梅 何健 +3 位作者 杨尚文 胡安宁 朱斌 周正杨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观察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常晶状体的能谱CT表现,初步探讨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能谱CT扫描的头颅图像中的正常晶状体30例,其中青年组(25~50岁)17例,34只晶状体,老年组(70~84岁)13例,26只晶状体,自... 目的观察青年人和老年人正常晶状体的能谱CT表现,初步探讨能谱CT成像对晶状体老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行能谱CT扫描的头颅图像中的正常晶状体30例,其中青年组(25~50岁)17例,34只晶状体,老年组(70~84岁)13例,26只晶状体,自动重建获得头颅混合能量和单能量图像(40~140keV),由2位放射科医师评估眼球区域射线硬化伪影情况,选择双侧晶状体为感兴趣区,获取双侧晶状体的CT能谱曲线,在40~110keV范围内每隔5keV记录对应单能量下晶状体的CT值,并对2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晶状体单能量CT图像较混合能量CT成像伪影率显著降低(P<0.01),青年组与老年组晶状体能谱曲线呈现不同形态,老年组晶状体CT值[(76.87±2.30)HU]较青年组[(81.33±2.48)HU]显著降低,各单能量下2组CT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能谱CT成像能够有效去除眶内射线硬化伪影,能够敏感地检测到晶状体老化所致的微小密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 老化 能谱ct成像
下载PDF
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9
作者 封婷 木合拜提.买合苏提 +2 位作者 洪悦 杨文 肖虎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76-279,331,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患者40例,其中恶性20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其他3例),良性20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占位灶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能谱CT双期扫描且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占位患者40例,其中恶性20例(鳞癌10例,腺癌7例,其他3例),良性20例,通过能谱分析软件,获取动脉期、静脉期占位灶感兴趣区的碘浓度、水浓度及40~140 keV(以10 keV为间隔)各能量水平CT值(HU),并计算动脉期、静脉期其不同能量水平下的能谱曲线斜率。结果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在不同keV(40、60、80、100、120、140 keV)对应的CT值及碘浓度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动脉期及静脉期良恶性肿瘤之间的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9、1.808,P>0.05)。动脉期鳞癌与腺癌在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肺鳞癌与腺癌不同keV下对应的CT值差异及碘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及静脉期鳞癌与腺癌的水浓度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能谱成像联合多参数定量分析,在肺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能谱ct成像技术 诊断
下载PDF
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海静 夏远舰 +2 位作者 申兵 吴国华 李娜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宝石能谱CT组、多层螺旋CT(MSCT)组各40例,分别行宝石能谱CT、MSCT检查,对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容积再...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宝石能谱CT组、多层螺旋CT(MSCT)组各40例,分别行宝石能谱CT、MSCT检查,对门静脉及侧支血管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比较两组门静脉CT剂量指数、门静脉主干对比度噪声比值(CNR)、图像噪声、伪影;以内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形态一致性以及侧支血供一致性。结果与MSCT组比较,宝石能谱CT组门静脉CT剂量指数明显降低,门静脉主干CNR明显升高,图像噪声、伪影分级明显降低(P均<0.05)。以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形态为金标准,宝石能谱CT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一致性较好(Kappa=0.87),MSCT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一致性中等(Kappa=0.61)。两组均可完整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走行分布,多数患者可见胃/脾—肾分流道形成,血供来源均显示较为清晰;宝石能谱CT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血管血供来源内镜下与宝石能谱CT下比较P>0.05,而MSCT组内镜下与MSCT下比较P<0.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形态和侧支循环血供的评估效果好于MSCT,且其辐射剂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能谱ct成像 多层螺旋ct 门脉高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侧支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