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6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乳静脉注射后并发脾脏脂肪异位沉积1例
1
作者 乔敏 夏炳兰 +1 位作者 熊春锦 沈德娟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17-217,共1页
脂肪异位沉积是指脂肪沉积于非脂肪组织,如胰腺、肝脏、骨骼肌、心肌等器官,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1]。脂肪最常异位于肝脏,形成脂肪肝,异位沉积于脾脏器官临床非常罕见。笔者报道1例急性胰腺炎儿童患者脂肪... 脂肪异位沉积是指脂肪沉积于非脂肪组织,如胰腺、肝脏、骨骼肌、心肌等器官,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关[1]。脂肪最常异位于肝脏,形成脂肪肝,异位沉积于脾脏器官临床非常罕见。笔者报道1例急性胰腺炎儿童患者脂肪乳静脉注射后并发脾脏脂肪异位沉积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脂肪 代谢综合征 儿童患者 急性胰腺炎 脂肪 2型糖尿病 脂肪沉积
下载PDF
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在创面修复和血管化中的作用
2
作者 赵立新 唐庆喜 张克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20-2125,共6页
背景: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化对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其促进血管再生和软组织修复的能力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血管化在... 背景:软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局部的血管化对创面愈合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开发出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其促进血管再生和软组织修复的能力被广泛研究。目的:综述血管化在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总结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血管化和软组织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证实脂肪组织及其衍生成分在血管和软组织工程中具有卓越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至2023年2月发表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软组织修复,伤口愈合,血管化,血管新生,脂肪组织,间质血管成分细胞,脂肪源微血管片段,纳米脂肪,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英文检索词为“soft tissue repair,wound healing,vascularization,angiogenesis,adipose tissue,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adipose tissue-derived microvascular fragment,nanofat,adipose extracellular matrix/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并纳入少量年份久远的经典文献。通过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与文章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69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创面愈合是一项重要的生理过程,主要发生在组织受到损伤时,如创伤、手术、烧伤、肿瘤、感染以及血管性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缺损等;(2)创伤部位足够的血管化对组织修复、局部稳态的重新构建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3)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人体最大的干细胞来源库,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的脂肪成分被用于研究和治疗;(4)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成分和制备优势,脂肪组织将在未来的组织工程研究和治疗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修复 伤口愈合 血管化 脂肪组织 间质血管成分细胞 脂肪源微血管片段 纳米脂肪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
下载PDF
干细胞来源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诱导脂肪新生的比较
3
作者 杨宝华 周晓洁 +2 位作者 敬伟 田卫东 于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981-3987,共7页
背景:再生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使胞外囊泡诱导脂肪组织再生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实验模型不同以及胞外囊泡使用剂量不同,目前仍无法对不同来源胞外囊泡在脂肪再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目的:比较干细胞来源小细胞... 背景:再生医学近几十年的发展,使胞外囊泡诱导脂肪组织再生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方法。但由于实验模型不同以及胞外囊泡使用剂量不同,目前仍无法对不同来源胞外囊泡在脂肪再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定量比较。目的:比较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在体内诱导脂肪新生的效果。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和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比较2种小细胞外囊泡的数量、粒径、形态和标志蛋白表达;使用定制硅胶管建立C57小鼠皮下脂肪新生定量评估模型,通过细胞计数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2种小细胞外囊泡体内促进脂肪组织新生的效果。结果与结论:①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2种小细胞外囊泡,粒径均位于50-200 nm之间,在透射电镜下均为典型的圆形,均表达小细胞外囊泡的特征性蛋白CD81、CD63、TSG101;②使用定制硅胶管,将等粒子数小细胞外囊泡与Matrigel凝胶混合于硅胶管中植入小鼠背部皮下,建立小鼠体内无细胞、可定量的脂肪新生模型;③植入后3,7 d,硅胶管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细胞计数显示,加入了小细胞外囊泡的2组都比空白对照组募集到更多的宿主细胞,且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优于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④体内植入4周的硅胶管内容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小细胞外囊泡促进脂肪新生,且脂肪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优于脂肪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组。以上结果表明,组织来源小细胞外囊泡促进脂肪新生的效果优于干细胞来源小细胞外囊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组织 小细胞外囊泡 细胞募集 脂肪细胞 脂肪新生
下载PDF
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4
作者 余承超 吴彦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为特征。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并进行回顾与总结。大量研究表明,较低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为特征。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并进行回顾与总结。大量研究表明,较低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ω-3脂肪酸)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较高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较低的抑郁症发病率以及较低的抑郁症状评分相关。而血清单不饱和脂肪酸(ω-9脂肪酸)被证实与抑郁症状无相关性。较低的ω-6脂肪酸/ω-3脂肪酸比值可能预示较好的预后。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或可成为一种预测抑郁症发生率及抑郁症状严重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 Ω-3脂肪 ω-6脂肪 ω-9脂肪 抑郁症
下载PDF
吲哚-3-丙酸通过调节脂肪组织代谢改善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5
作者 姚宇 候鹏飞 +4 位作者 周敏 郎和东 刘明华 易龙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27,共9页
目的 探索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在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脂肪组织代谢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igh-fat di... 目的 探索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在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脂肪组织代谢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喂养诱导的MAFLD动物模型,6~7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CON)、高脂饮食组(HFD)、高脂+IPA干预组(HFD+IPA)。CON组以对照饲料喂养,HFD组和HFD+IPA组均以60%高脂饲料喂养,实验周期为12周,第7周开始HFD+IPA组以20 mg/(kg·d)IPA灌胃6周。每周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与摄食量。干预结束后使用动物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小鼠体成分。小鼠处死后,HE染色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形态学和结构变化,全自动血生化仪和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脂代谢相关指标,qRT-PCR检测脂代谢和炎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和体脂肪比例显著增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以及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脂肪酸转运分子CD36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IPA干预显著逆转了上述变化(P<0.05)。IPA干预能够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内脏和棕色脂肪细胞增大,降低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增加VAT脂解基因(HSL、CGI58)和棕色化(Cidea、ND5、UCP1、Prdm16)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脂肪酸β氧化(Cpt1a、PPARα)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降低VAT炎性因子TNF-α以及BAT中TNF-α、IL-1β、CXCL1、CCL2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IPA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结构、代谢功能及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丙酸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脏 内脏脂肪 棕色脂肪
原文传递
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陈从柏 赵领财 +3 位作者 王德运 王浩 朱敏 尹青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彻底清创,观察组创面行... 目的:探讨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47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彻底清创,观察组创面行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对照组不予纳米脂肪移植,两组均采用“邮票”植皮来闭合创面。比较两组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自体纳米脂肪移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可提高创面愈合率,减轻创面疼痛,减少感染等并发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脂肪 脂肪来源干细胞 慢性难愈性创面 脂肪移植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7
作者 卫小蝶 齐石 +1 位作者 赵锦涵 张晶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最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最终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诊断NAFLD对预防肝脏相关疾病的进展及相关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肝脏脂肪变性作为NAFLD的一个基本组织学特征,准确评估和量化肝脏脂肪尤为重要,磁共振测量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作为无创性定量诊断肝脏脂肪的影像学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诊断及治疗。本文对质子密度脂肪分数在NAFLD诊断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脂肪定量
下载PDF
不同肥胖指标及内脏脂肪指数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预测价值的比较
8
作者 聂倩 孟翠巧 +4 位作者 刘焕欣 张令霞 王芸 刘承浩 宋光耀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对10年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及判断切点。方法选取2910名无NAFLD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肝脏超声等检查,连续随访10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AFLD分为NAFLD组与对... 目的探讨不同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数对10年后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预测价值及判断切点。方法选取2910名无NAFLD健康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肝脏超声等检查,连续随访10年。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NAFLD分为NAFLD组与对照组,并按基线水平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组;分别按照腰围(WC)、腰围身高比(WtHR)分为正常和超标组;内脏脂肪指数(VAI)按四分位数法分为4组(VAI-Q1~VAI-Q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组对新发NAFLD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WC、WtHR、VAI对NAFLD预测价值。结果NAFLD组在基线时及随访结束时,其BMI、WC、WtHR、VAI、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在基线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发生NAFLD患病率为29.41%。NAFLD发生风险BMI超重组和肥胖组分别是正常组的2.579倍和3.318倍;WC超标组是正常组的2.022倍;WtHR超标组是正常组的2.092倍;VAI-Q2、VAI-Q3、VAI-Q4组NAFLD发生风险均增加,Q4组是Q1组的2.559倍。BMI、WC、WtHR、VAI对10年后NAFLD发生有预测价值(P<0.05)。AUC>0.7者男性组为BMI,AUC为0.717,切点为24.0 kg/m^(2);女性组为BMI和VAI,AUC分别为0.717和0.705,切点分别为23.9 kg/m^(2)和1.17。结论NAFLD发生风险随BMI、WC、WtHR、VAI水平升高而增高;BMI对不同性别人群NAFLD的发生均有较高预测价值,而VAI对女性NAFLD亦有较高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内脏脂肪指数 非酒精性脂肪
下载PDF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受控衰减参数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程度价值研究
9
作者 郭萌 郭琦 张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78例,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 目的分析应用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的受控衰减参数(CAP)评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价值。方法2020年5月~2022年5月我院诊治的NAFLD患者78例,均接受肝脏超声检查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检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AP诊断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的效能。结果肝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78例NAFLD患者中包括轻度肝脂肪变41例、中度肝脂肪变23例和重度肝脂肪变14例;重度肝脂肪变患者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77.2±14.9)U/L和(59.1±11.7)U/L,显著高于中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40.1±8.3)U/L和(35.9±6.2)U/L,P<0.05】或轻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26.7±5.5)U/L和(23.3±4.8)U/L,P<0.05】;重度肝脂肪变患者血清TG水平和CAP分别为(3.5±0.7)mmol/L和(317.7±27.6)dB/m,显著高于轻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1.6±0.6)mmol/L和(259.9±27.5)dB/m,P<0.05】或中度肝脂肪变患者【分别为(2.7±0.6)mmol/L和(292.1±30.7)dB/m,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0.8±0.4)mmol/L,显著低于轻度肝脂肪变患者【(1.3±0.3)mmol/L,P<0.05】或中度肝脂肪变患者【(1.1±0.3)mmol/L,P<0.05】;以CAP>285.4dB/m为截断点,诊断NAFLD患者中度肝脂肪变,以CAP>309.1dB/m为截断点,诊断NAFLD患者重度肝脂肪变,结果发现轻度肝脂肪变39例,中度肝脂肪变22例,重度肝脂肪变17例,其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3(95%CI:0.669~0.896)、78.3%和75.6%,和0.696(95%CI:0.515~0.876)、78.6%和69.6%(P<0.05)。结论应用CAP诊断NAFLD患者肝脂肪变程度可能比超声检查更准确,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 超声瞬时弹性成像 受控衰减参数 诊断
下载PDF
超声衰减参数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价值分析
10
作者 叶茜 郑东 +4 位作者 杨昕宇 郭江 符美茵 谢燕华 刘洪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衰减参数(UAP)联合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方法2019年3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112例MAFLD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所有受... 目的分析超声衰减参数(UAP)联合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评估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方法2019年3月~2022年12月我院诊治的112例MAFLD患者均接受肝穿刺活检,所有受试者接受iLivTouch瞬时弹性成像检测UAP,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AI-1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AP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M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效能。结果在112例MAFLD患者中,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肝脂肪变1级(轻度)45例,2级(中度)42例和3级(重度)25例;重度肝脂肪变患者BMI、血清TC、TG和LDL-C水平分别为(32.6±2.4)kg/m^(2)、(6.6±0.9)mmol/L、(4.6±1.4)mmol/L和(4.0±0.9)mmol/L,显著高于中度患者【分别为(27.6±1.9)kg/m^(2)、(5.8±0.8)mmol/L、(3.5±0.9)mmol/L和(3.5±0.7)mmol/L,P<0.05】或轻度患者【分别为(24.1±0.9)kg/m^(2)、(5.1±0.7)mmol/L、(2.2±0.7)mmol/L和(3.0±0.5)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2)mmol/L,显著低于中度【(1.4±0.2)mmol/L,P<0.05】或轻度患者【(1.4±0.2)mmol/L,P<0.05】;重度组UAP、血清PAI-1和ALT水平分别为(312.7±32.6)dB/m、(36.5±4.2)mg/mL和(72.1±7.4)U/L,显著高于中度组【分别为(284.2±30.1)dB/m、(28.1±3.4)mg/mL和(36.3±4.1)U/L,P<0.05】或轻度组【分别为(257.4±26.4)dB/m、(20.4±2.4)mg/mL和(23.7±2.5)U/L,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P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评估重度肝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0.914(95%CI:0.883~0.990)、89.6%和93.3%,其特异度显著优于单一指标预测(P<0.05)。结论应用UAP联合血清PAI-1和ALT水平预测MAFLD患者严重肝脂肪变性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脂肪变性 超声衰减参数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诊断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占比测定研究
11
作者 虞成华 周静 方从容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采用实际样品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12批次婴幼儿配方粉样品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在1.95%~5.13%之间,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占比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 脂肪 占比测定 婴幼儿配方粉
下载PDF
下咽部脂肪肉瘤1例报道
12
作者 张舒 陈仁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31-432,共2页
1病例病人男,71岁,2012年11月因“吞咽困难、呼吸欠畅3月余”首次就诊于我科。病人有明显咽部异物感,言语不清,发鸭鸣音,进食不畅,活动后气促。一般情况: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余未见异常。专科检查:电... 1病例病人男,71岁,2012年11月因“吞咽困难、呼吸欠畅3月余”首次就诊于我科。病人有明显咽部异物感,言语不清,发鸭鸣音,进食不畅,活动后气促。一般情况: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否认吸烟、饮酒史,余未见异常。专科检查:电子喉镜示左侧梨状窝见一巨大肿物、表面光滑,声门无法窥及(图1)。胃镜示:下咽部见球形肿物,食管上段条状糜烂、潮红,未见占位。喉部MR示:左梨状窝占位(7 cm×3.6 cm×2.4 cm),含脂肪成分,考虑为脂肪瘤,病灶于食管左前方向下延伸,与周围结构界限尚清。初步诊断:下咽部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异物感 梨状窝 脂肪肉瘤 言语不清 吞咽困难 首次就诊 电子喉镜 脂肪
下载PDF
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及FIB-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吴彬彬 徐小琴 +1 位作者 顾星星 解其华 《肝脏》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NFS)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方法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单纯NAFL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 目的分析脂肪肝诊断中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硬度与肝纤维化评分(NFS)及肝纤维化指数(FIB-4)的相关性。方法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的30例单纯NAFLD患者作为观察1组,30例2型糖尿病(T2DM)合并NAFLD患者作为观察2组,选定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期健康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比组,均给予ElastPQ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三组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对比观察1组、观察2组中轻度、中度、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Spearman相关性分析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2组ElastPQ值(6.82±1.54)kPa、NFS评分(-0.42±0.12)分、FIB-4指数(2.82±0.32)均高于观察1组(5.75±1.02)kPa、(-1.05±0.25)分、(2.25±0.16),观察1组均高于对比组(4.02±0.11)kPa、(-1.68±0.34)分、(1.02±0.1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观察2组中重度患者ElastPQ值、NFS评分、FIB-4指数均高于中度患者,中度患者均高于轻度患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ElastPQ值与NFS评分、FIB-4指数均呈正相关性,P<0.05(r=4.967、5.01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患者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ElastPQ值会逐渐增高,ElastPQ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可通过彩超测量ElastPQ值,评估NAF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ElastPQ弹性成像技术 肝硬度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超声诊断仪联合内脏脂肪检测仪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陈亮 潘佰灵 +1 位作者 徐丽伟 徐婷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仪联合内脏脂肪检测仪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超声诊断仪及内脏脂肪检测仪检查,采用受...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仪联合内脏脂肪检测仪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均行超声诊断仪及内脏脂肪检测仪检查,采用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评估超声诊断仪和内脏脂肪检测仪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内脏脂肪面积、观察组CA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仪和内脏脂肪检测仪两种检查方式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0.849,灵敏度分别为0.737、0.875,特异度分别为0.766、0.823。联合检测的AUC、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26、0.913及0.853。结论超声诊断仪联合内脏脂肪检测仪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提高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效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仪 内脏脂肪检测仪 非酒精性脂肪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与茶多酚稳定的高内相Pickering乳液替代脂肪对肉丸品质的影响
15
作者 刘树萍 彭秀文 +1 位作者 张佳美 李沛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用水、HIPEs及负载茶多酚的HIPEs替代猪背脂肪,制备了6种不同的配方,并对肉丸的理化、感官指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除pH外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乳液的添加,肉丸的蒸煮得率可提高至93.59%,水分含量上升至66.91%,脂肪含量下降至8.42%,蛋白质含量上升至14.48%,肉丸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均随着乳液的添加而上升,pH无明显差异,添加Pickering乳液后肉丸的L值提高,a、b值因茶多酚的添加而升高,含茶多酚的HIPEs对肉丸水分与脂肪渗出率的改善最佳,分别降低至1.57%与0.019%,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最低为4.12 mg/kg,添加乳液后,感官评价较对照组均有所上升。以HIPEs作为脂肪替代可有效减少肉丸中脂肪含量,提高肉丸的出品率及品质,本研究可为减脂肉制品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内相 PICKERING 乳液 茶多酚 脂肪替代 肉丸 脂肪氧化
下载PDF
无创评分预测肝脂肪变性的优势与不足
16
作者 李雨蓉 钟昌明 王杰 《肝脏》 2024年第3期260-262,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负担加重提示了全民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相比于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活检,无创的肝脂肪变性评分为肝脂肪变性的预测提供了更加安全、简便和经济的方法。肝脂肪变性评分有助于减少低风险人群不必要的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全球负担加重提示了全民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重要性。相比于影像学检查和肝组织活检,无创的肝脂肪变性评分为肝脂肪变性的预测提供了更加安全、简便和经济的方法。肝脂肪变性评分有助于减少低风险人群不必要的转诊,提高医疗保健的效率,且更适合NAFLD的流行病学研究。本文概述了NAFLD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标准,常见的肝脂肪变性评分,以及肝脂肪变性评分的优势、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肪变性评分 影像学检查 肝组织活检
下载PDF
MRI成像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评估中的作用
17
作者 李卫侠 陈克敏 《肝脏》 2024年第2期154-156,共3页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在NAFLD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评估诊断中应用较多的MRI成像技术有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测量、定量MRI T1 mapping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 随着全球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上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在NAFLD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评估诊断中应用较多的MRI成像技术有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测量、定量MRI T1 mapping及磁共振弹性成像(MRE)。本文就MRI成像技术在NAFLD患者肝脏评估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MRI成像技术
下载PDF
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到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变迁
18
作者 徐衍 饶慧瑛 《肝脏》 2024年第3期255-257,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且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加重社会医疗负担。NAFLD特征是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近40余年以来一直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2020至2023年期间经历了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且进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不良结局加重社会医疗负担。NAFLD特征是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近40余年以来一直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2020至2023年期间经历了两次更名,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到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本文讨论了目前对NAFLD/MAFLD/MASLD特征的对比、临床和研究问题,旨在提高我们对脂肪性肝病(SLD)的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
下载PDF
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组织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19
作者 陈付菊 赵宇田 马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 棕色脂肪组织(BAT)作为非震颤性产热(NST)的主要产热器官,在新生动物的寒冷适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犊牦牛肾周BAT的发育及其产热相关基因的表达,本试验采集1日龄、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脂滴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解偶联蛋白1(UCP1)在脂肪细胞的定位、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脂肪转化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犊牦牛肾周存在2种类型的脂肪细胞,即含有小脂滴和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细胞以及含有大脂滴和少量线粒体的白色脂肪细胞;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白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增加(P<0.05),棕色脂肪细胞的面积和密度均显著降低(P<0.05);不同日龄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和白色脂肪细胞质膜上均有UCP1阳性表达,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细胞中UCP1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BAT产热相关基因(UCP1、PPARα和PGC-1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1日龄犊牦牛相比,7日龄和30日龄犊牦牛肾周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出生后犊牦牛肾周棕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减少而白色脂肪细胞数量逐渐增加,且产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该结果为深入探究犊牦牛寒冷适应机制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牦牛 肾周脂肪 棕色脂肪组织 产热相关基因
下载PDF
去分化脂肪细胞及其在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沈荧怡 曹希萌 胥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223-228,共6页
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是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再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脂肪干细胞在组织与器官修复和再生中的应用已有较多研究,近年来,去分化脂肪细胞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也显露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去分化脂肪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 寻找合适的种子细胞是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再生领域亟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脂肪干细胞在组织与器官修复和再生中的应用已有较多研究,近年来,去分化脂肪细胞在骨组织工程领域也显露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去分化脂肪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标志,且具有向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多向分化的潜能,此外,去分化脂肪细胞还具有获取方式微创、增殖能力强、同质性高等优势。目前,去分化脂肪细胞在基于支架及无支架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研究结果均能证实其促进骨再生的有效性,但其细胞学研究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细胞培养纯度尚不够高、表型特性不完全明确和去分化机制不明晰等。相信随着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定向诱导其成骨分化的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去分化脂肪细胞有望在未来成为口腔颌面部骨组织工程领域中优异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医学 组织工程学 去分化脂肪细胞 细胞去分化 骨再生 颌面修复术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