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鲫鱼肽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丽媛 彭晨 +2 位作者 赵楠 王金菊 王艳萍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5-248,共4页
以鲫鱼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短肽,研究不同条件对该肽稳定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60℃、中性条件下,鲫鱼胰脂肪酶抑制肽的活性稳定。冷冻干燥工艺优于喷雾干燥。Na+、Mg2+促进了鲫鱼胰脂肪酶抑制肽的活性,而Zn2+和M... 以鲫鱼蛋白为原料,酶解制备具有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短肽,研究不同条件对该肽稳定性的影响。当温度低于60℃、中性条件下,鲫鱼胰脂肪酶抑制肽的活性稳定。冷冻干燥工艺优于喷雾干燥。Na+、Mg2+促进了鲫鱼胰脂肪酶抑制肽的活性,而Zn2+和Mn2+抑制了该肽的活性。在模拟胃肠道消化体系中,鲫鱼肽经胃蛋白酶的降解作用,其胰脂肪酶抑制活性显著降低;后经胰蛋白酶作用,其活性基本无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脂肪酶抑制活性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b_3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蕊 郑毅男 刘文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3期522-525,共4页
采用硅胶柱层析、JTY树脂分离制备人参皂苷Rb3,薄层板(TLC)跟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目的是研究西洋参叶中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3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影响,从而表明人参皂苷Rb3在抗肥胖中的作用。用制得的人参皂苷Rb3,在卵磷脂... 采用硅胶柱层析、JTY树脂分离制备人参皂苷Rb3,薄层板(TLC)跟踪,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目的是研究西洋参叶中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b3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影响,从而表明人参皂苷Rb3在抗肥胖中的作用。用制得的人参皂苷Rb3,在卵磷脂所乳化的甘油三酯的检测系统中进行体外胰脂肪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人参皂苷Rb3经过三种不同展开剂,薄层板展开,均为一个点,进一步经HPLC检测其纯度为93.2%。胰脂肪酶抑制试验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3在浓度为0~1 mg/mL时,其抑制率达到85.11±0.409%,而且远远高于西洋参叶提取物。本文通过胰脂肪酶抑制试验表明Rb3具有抗肥胖作用,其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HPLC 脂肪酶抑制活性 甘油三酯
下载PDF
葡萄籽多酚提取条件优化及其脂肪酶抑制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姜帆 吴子健 +1 位作者 侯惠静 张一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中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对脂肪酶的抑制率.【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籽多酚的提取工艺,然后分析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葡萄籽多酚的脂肪酶抑制率.【结果】葡萄籽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 【目的】研究葡萄籽中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并测定其对脂肪酶的抑制率.【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葡萄籽多酚的提取工艺,然后分析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对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葡萄籽多酚的脂肪酶抑制率.【结果】葡萄籽多酚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5 mg/mL、料液比1∶10、提取温度54℃、提取时间39 min、提取次数4次;得到的葡萄籽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活力IC50值为2.46 mg/mL.【结论】经过条件优化,多酚的提取率提高,所提取的多酚具有胰脂肪酶活性抑制活力.AB-8大孔吸附树脂法中不同乙醇洗脱组分对脂肪酶活力的抑制作用有一定差异,其中40%乙醇洗脱的葡萄籽多酚溶液对脂肪酶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多酚提取物 脂肪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法 大孔吸附层析
下载PDF
布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生物活性分析
4
作者 刘秋叶 刘辉 +1 位作者 陈鑫 左亚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共8页
目的:优化布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布渣叶多糖体外抗氧化、胰脂肪酶抑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法提取布渣叶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测定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 目的:优化布渣叶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布渣叶多糖体外抗氧化、胰脂肪酶抑制、抗菌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热水法提取布渣叶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测定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来评价布渣叶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抑制胰脂肪酶作用测定布渣叶多糖的降脂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布渣叶多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布渣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225 W,超声温度65℃,料液比1:20(g/mL),超声时间35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平均得率为3.76%±0.25%;布渣叶多糖对DPPH、ABTS^(+)、O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值分别为0.1430、0.01553和0.1451 mg/mL;在布渣叶多糖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布渣叶多糖胰脂肪酶抑制率为36.22%±1.76%;此外,布渣叶多糖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MIC分别为50、100、100、200 mg/mL。结论: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优化所得提取工艺可有效提取布渣叶多糖,布渣叶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抗菌活性以及有潜在的胰脂肪酶抑制能力,有深入开发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渣叶多糖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脂肪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及其水解多肽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励建荣 齐旦旦 张蕾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5,共8页
蜂王浆是公认的保健食品,研究表明其中富含的水溶性蛋白质及活性多肽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抑菌消炎等作用。蜂王浆中不同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蛋白质和小分子肽,经过不同的消化道蛋白酶水解后,其生物活性会有所变化。本试验中研究了蜂王浆... 蜂王浆是公认的保健食品,研究表明其中富含的水溶性蛋白质及活性多肽具有降血压、抗氧化和抑菌消炎等作用。蜂王浆中不同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蛋白质和小分子肽,经过不同的消化道蛋白酶水解后,其生物活性会有所变化。本试验中研究了蜂王浆水溶性蛋白质和不同蛋白酶水解产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及不同的酶解条件下水解程度的差异。试验发现,样品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水解度有关,而O2-自由的清除能力与样品中多肽的含量有关;胃蛋白酶水解产物对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相对较高,其中分子质量小于650u的小肽有最高的抑制活性,这说明蜂王浆蛋白质酶解产物活性的变化与水解程度、多肽含量及肽段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蛋白质 酶解 清除自由基能力 脂肪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不同品种沙棘叶茶成分及活性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雪涛 蒋秀梅 +2 位作者 赵三虎 曹叶霞 周妍英 《中国果菜》 2022年第5期26-33,37,共9页
本文通过测定可溶性多酚、总黄酮和异鼠李素等含量,以及DPPH·、OH·、NO_(2)·清除活性和还原力,α-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强弱,比较了8种不同产地的沙棘叶茶。通过聚类分析将沙棘叶茶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忻州沙棘叶绿... 本文通过测定可溶性多酚、总黄酮和异鼠李素等含量,以及DPPH·、OH·、NO_(2)·清除活性和还原力,α-糖苷酶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的强弱,比较了8种不同产地的沙棘叶茶。通过聚类分析将沙棘叶茶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忻州沙棘叶绿茶、忻州沙棘叶红茶、新疆沙棘嫩叶绿茶、新疆沙棘叶绿茶、沈阳沙棘叶绿茶,第二类为延安沙棘叶红茶(秋)、延安沙棘叶红茶(夏)、沈阳沙棘叶红茶;第一类沙棘叶茶可溶性多酚(76.95~106.57 mg GAE/g)、总黄酮(43.74~54.54mg RT/g)及异鼠李素(1.25~1.86 mg/g)含量,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71.80%~88.65%)均较高,α-糖苷酶抑制活性(IC_(50)值1.0860~2.2330 mg/mL)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茶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α-糖苷酶抑制活性 脂肪酶抑制活性
下载PDF
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抑制胰脂肪酶及抗氧化活性筛选 被引量:11
7
作者 顾君 孙怡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1-144,共4页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 目的:考察侧柏叶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对侧柏叶的醇提液、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采用体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研究,并通过其清除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Fe3+还原能力(FRAP)测定侧柏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侧柏叶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抑制胰脂肪酶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效果最佳(IC50为26.09 mg·L-1),其次正丁醇部位(IC50为39.02 mg·L-1)和醇提物(IC50为98.20 mg·L-1),石油醚部位(IC50为188.27 mg·L-1)和水部位(IC50为325.28 mg·L-1)最弱。抗氧化活性依次为醇提液(DPPH IC50为7.59 mg·L-1,FRAP 4.40 mmol·g-1)>乙酸乙酯部位(DPPH IC50为8.28 mg·L-1,FRAP 3.82 mmol·g-1)>正丁醇部位(DPPH IC50为24.21mg·L-1,FRAP 1.77 mmol·g-1)>水部位(DPPH IC50为27.53 mg·L-1,FRAP 1.38 mmol·g-1)>石油醚部位。结论:初步确定侧柏叶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有效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与正丁醇部位,抗氧化及其相关成分主要在乙酸乙酯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叶 抑制脂肪酶活性 抗氧化
原文传递
新疆两色金鸡菊模拟茶饮自由基清除、胰脂肪酶活性抑制及成分分析
8
作者 姚新成 刘谢英 +2 位作者 张玉姗 张鸿宇 李晓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353-1357,共5页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模拟茶饮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并对其成分进行HPLC分析。方法:采用去离子纯净水煎煮两色金鸡菊获得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模拟茶饮水提取物进行DPPH、ABTS+·、·OH和NO·自由...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模拟茶饮水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并对其成分进行HPLC分析。方法:采用去离子纯净水煎煮两色金鸡菊获得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模拟茶饮水提取物进行DPPH、ABTS+·、·OH和N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考察;同时考察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使用HPLC法分析模拟茶饮水提取物中的主要物质成分。结果: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228.6±4.61)μg·mL^(-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128.4±5.83)μg·mL^(-1);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22.41±1.13)μg·mL^(-1);对NO·自由基的清除能力(SC50)为(149.8±11.6)μg·mL^(-1);对胰脂肪酶活性抑制能力(IC50)为(366.4±8.12)μg·mL^(-1)。经HPLC成分分析,模拟茶饮水提取物主要含有绿原酸、黄诺马苷、栎草亭-7-O-β-D-吡喃葡萄糖苷、马里苷、异奥卡宁和奥卡宁等成分。结论:新疆两色金鸡菊模拟茶饮水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抑制胰脂肪酶活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色金鸡菊 自由基清除 脂肪酶活性抑制 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岩兰草挥发油抗氧化及酶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楠 党亚锋 +4 位作者 陈小华 苏鹏超 王蓓蓓 刘祥 陈琛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0-237,共8页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岩兰草根部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提取率为1.061%。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结果显示,总计共鉴定得到43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26%,主要成分为(-)-异长叶烯(20.77%)、... 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对岩兰草根部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提取率为1.061%。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结果显示,总计共鉴定得到43种挥发性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26%,主要成分为(-)-异长叶烯(20.77%)、(-)-异雪松醇(10.79%)、β-杜松烯(5.80%)和β-石竹烯(5.73%)。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挥发油对1,1-二苯基-2-苦肼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和超氧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279.7±20.24)μg/mL、(20.8±3.03)μg/mL和(59.2±5.84)μg/mL。对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挥发油在质量浓度在150mg/mL时,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99.56±0.28)%和(89.45±1.69)%,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5.9±5.84)mg/mL和(57.88±4.72)mg/mL。研究结果表明,岩兰草挥发油主要的化学成分为萜烯类、醇类等,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胰脂肪酶和α-葡萄糖苷酶2种酶活性抑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兰草挥发油 GC-MS 抗氧化活性 脂肪酶抑制活性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地耳菜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沙金 陈烽 +3 位作者 李超 汤薇 魏逸超 陈盛芳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54,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闪式提取法制备的地耳菜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通过3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抑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及HepG2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地耳菜乙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10.22±0.06 mg GAE/g...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闪式提取法制备的地耳菜乙醇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通过3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性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在抑制胰脂肪酶、乙酰胆碱酯酶及HepG2细胞增殖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地耳菜乙醇提取物中多酚含量10.22±0.06 mg GAE/g FDW,黄酮含量41.37±0.30 mg RE/g FDW;地耳菜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强还原力,对DPPH自由基清除和亚铁离子螯合的IC50值分别为217.25μg/mL和320.31μg/mL,说明地耳菜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抑制胰脂肪酶及乙酰胆碱酯酶的IC50值分别为74.81μg/mL和2.47 mg/mL,且同等质量浓度下对Hep G2细胞增殖抑制率远低于5-FU,表明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活性,但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及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耳菜 乙醇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抑制脂肪酶活性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 抑制细胞增殖活性
原文传递
辣木叶及其有效成分抗高脂血症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卓凡 宣攒威 +5 位作者 罗浩鑫 郑智彬 朱锦鸿 周红祖 黄庆宝 余惠旻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911-916,共6页
辣木叶来源于热带植物辣木Moringa oleifera,以叶入药,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现代研究显示辣木叶含有丰富的黄酮、多糖、多酚、生物碱等功能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氧化、抗菌、降糖、抗高脂血症等药理作用。辣木叶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 辣木叶来源于热带植物辣木Moringa oleifera,以叶入药,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现代研究显示辣木叶含有丰富的黄酮、多糖、多酚、生物碱等功能成分,具有明确的抗氧化、抗菌、降糖、抗高脂血症等药理作用。辣木叶及其有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诱导棕色脂肪组织生成、提高胆汁酸结合能力等途径达到抗高脂血症作用。综述辣木叶及其有效成分抗高脂血症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利用该药用植物资源开发新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抗高脂血症 抑制脂质过氧化 抑制脂肪酶活性 抑制α-葡萄糖苷酶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藻蓝蛋白制备抗肥胖肽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丽丽 吴跃梅 王素英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9-107,共9页
为了寻找具有减肥功效的天然产物,挖掘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生物活性,以钝顶螺旋藻超声波诱变藻株40s Y为材料,水解度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藻蓝蛋白的效果。选用效果最好的中性... 为了寻找具有减肥功效的天然产物,挖掘螺旋藻藻蓝蛋白的生物活性,以钝顶螺旋藻超声波诱变藻株40s Y为材料,水解度和胰脂肪酶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水解藻蓝蛋白的效果。选用效果最好的中性蛋白酶为试验用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藻蓝蛋白酶解条件的二次项数学模型,探讨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pH值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解时间、加酶量及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极显著,初始pH值及加酶量与酶解温度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在酶解温度47℃,酶解时间4.5 h,加酶量118 U/m L,pH值7.0时,胰脂肪酶抑制率为53.88%,与响应面预测值54.96%基本吻合。此结果比单因素试验最大抑制率40.23%提高3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酶解产物 脂肪酶抑制活性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