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1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余承超 吴彦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35-38,共4页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为特征。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并进行回顾与总结。大量研究表明,较低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久而显著的心境低落为特征。在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于不饱和脂肪酸与抑郁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并进行回顾与总结。大量研究表明,较低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ω-3脂肪酸)水平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高度相关,较高的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较低的抑郁症发病率以及较低的抑郁症状评分相关。而血清单不饱和脂肪酸(ω-9脂肪酸)被证实与抑郁症状无相关性。较低的ω-6脂肪酸/ω-3脂肪酸比值可能预示较好的预后。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或可成为一种预测抑郁症发生率及抑郁症状严重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饱和脂肪酸 Ω-3脂肪酸 ω-6脂肪酸 ω-9脂肪酸 抑郁症
下载PDF
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占比测定研究
2
作者 虞成华 周静 方从容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所占比例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酰氯-甲醇法甲酯化,离心,取上清液经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面积归一化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采用实际样品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12批次婴幼儿配方粉样品平行测定6次,相对标准偏差在1.95%~5.13%之间,实际样品测定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方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婴幼儿配方粉中反式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占比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脂肪酸 脂肪酸 占比测定 婴幼儿配方粉
下载PDF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3
作者 赵瑄 郑红梅 +2 位作者 王雨虹 巨佳曦 朱贵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C57BL/6野生型(WT)雄性小鼠和Δ15 Des转基因雄性小鼠分别作为对照组(n=5,WT组)和实验组(n=5,TG组),均饲喂含6%花生四烯酸(A... 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对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C57BL/6野生型(WT)雄性小鼠和Δ15 Des转基因雄性小鼠分别作为对照组(n=5,WT组)和实验组(n=5,TG组),均饲喂含6%花生四烯酸(ARA)饲料8周,麻醉处死,分离睾丸组织及附睾组织,采用气相色谱(GC)检测睾丸组织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采用精子质量分析仪(CASA)检测附睾组织中精子形态及运动活力[精子总活力、直线运动精子活力、精子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曲线速度(VCL)及精子直线速度(VSL)],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的形态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2组小鼠睾丸组织中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R1)、FFAR2、FFAR3、FFAR4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β、PPARγ信使RNA(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小鼠睾丸组织中FFAR4和PPARγ蛋白的水平。结果与WT组相比,TG组小鼠睾丸组织中ARA与二十二碳四烯酸(DTA)含量降低(P<0.05或P<0.01),亚油酸(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升高(P<0.05或P<0.01);2组小鼠的精子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差异,TG组小鼠精子的直线运动精子活力、VSL较WT组升高(P<0.05),精子总活力、VAP、VCL无差异(P>0.05);与WT组相比,TG组小鼠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内空泡较少,成熟精子增多;与WT组相比,TG组小鼠睾丸组织中FFAR4、PPARαmRNA表达上调(P<0.01或P<0.05),PPARβmRNA表达下调(P<0.05),FFAR4蛋白水平增加(P<0.05)。结论n-3 PUFAs可改善Δ15 Des转基因小鼠睾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结合FFAR4、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不饱和 花生四烯酸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精子能动性 多不饱和脂肪酸 游离脂肪酸受体4 精子形态
下载PDF
脂肪酸平衡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石炳钊 康萍 +1 位作者 朱惠玲 刘玉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脂肪酸不仅在仔猪生长发育中提供大量能量,且在肠道发育和免疫功能方面也起到关键作用。本文综述了各类脂肪酸平衡在促进仔猪生长、维持肠道屏障和调节免疫功能方面的作用,以期为脂肪酸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脂肪酸 脂肪酸平衡 肠道健康 仔猪
下载PDF
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刘伟 陈相名 +7 位作者 马瑞钰 朱涌峰 戚仁荣 李俊营 万意 李岩 舒翔 詹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74-88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牡丹籽粕对黄山黑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蛋黄中脂肪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日龄产蛋率及体重相近的黄山黑鸡86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5%FPSM组)和9%发酵牡丹籽粕(9%FPSM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产蛋率显著升高(P<0.05),料蛋比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9%FPSM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2)与对照组相比,9%FPSM组的蛋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蛋壳颜色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9%FPSM组的蛋黄中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和ω-6/ω-3 PUFA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总PUFA和ω-3 PUF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5%FPSM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极显著升高(P<0.0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9%FPSM组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TG、尿素氮(UN)、IgA、IgM含量和ALP活性及T-AOC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丙二醛(DM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生产性能;添加5%和9%的发酵牡丹籽粕可提高黄山黑鸡的蛋黄中ω-3 PUFA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本试验条件下,黄山黑鸡饲粮中发酵牡丹籽粕的适宜添加比例为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牡丹籽粕 黄山黑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脂肪酸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大口黑鲈肌肉中氨基酸、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邵俊杰 张世勇 +5 位作者 万金娟 赵彦华 尹思慧 张美琴 王明华 黄鸿兵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2-530,共9页
为缓解因大量投喂冰鲜鱼造成的大口黑鲈养殖水体污染、病害频发和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加快推进优质配合饲料的开发,开展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大口黑鲈营养价值和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将360尾大口黑鲈分为3个试验组... 为缓解因大量投喂冰鲜鱼造成的大口黑鲈养殖水体污染、病害频发和生产效益降低等问题,加快推进优质配合饲料的开发,开展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对大口黑鲈营养价值和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将360尾大口黑鲈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冰鲜鱼和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和冰鲜鱼的质量各占饲料总质量的50%),在饲喂90 d后对3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矿物元素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以及血清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的Na、Ca、Zn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鱼组(P<0.05)。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饲料组相比,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占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以及必需氨基酸总量占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更高。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肌肉中各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配合饲料组。配合饲料组大口黑鲈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混合饲料组和冰鲜鱼组(P<0.05),但冰鲜鱼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与配合饲料组相比,冰鲜鱼组的n-6 PUFA含量更低,n-3 PUFA含量更高(P<0.05),并且脂肪酸品质更优。冰鲜鱼组和混合饲料组血清总蛋白质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此外,冰鲜鱼组大口黑鲈血清中葡萄糖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最低(P<0.05)。因此,在本研究条件下,配合饲料影响大口黑鲈肌肉的营养价值和肝脏健康,建议参考冰鲜鱼的营养组成,进一步优化配合饲料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冰鲜鱼 配合饲料 氨基酸 脂肪酸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7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7 位作者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日粮精粗比 瘤胃细菌菌群 挥发性性脂肪酸 挥发性性脂肪酸转运载体 生产性能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5结合Vimentin蛋白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唐艳萍 李科志 +5 位作者 蔡政民 陶昊 唐嘉营 李学宇 李炎娟 曹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6-761,767,共7页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 目的 筛选和验证与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结合的互作蛋白,同时研究FABP5与候选蛋白的调控关系,进一步探讨FABP5在肝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沉淀联合串联质谱分析方法(IP-MS)筛选出与FABP5相互结合的蛋白;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Co-IP)从外源性和内源性层面验证FABP5与候选互作蛋白的结合关系;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观察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波形蛋白(Vimentin)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通过鬼笔环肽染色实验观察过表达FABP5对肝癌细胞骨架的影响。结果 IP-MS鉴定出336个与FABP5相互结合的潜在靶蛋白,结合文献,挑选出5个与肿瘤相关的候选蛋白,分别为PRDX1、PRSS3、PKM、HSP90AA1和Vimentin蛋白。通过外源性和内源性Co-IP实验证实FABP5与Vimentin蛋白存在结合关系。敲低FABP5对肝癌细胞中Vimentin mRNA的表达没有显著作用,但可抑制Vimentin蛋白的表达,而过表达FABP5会影响肝癌细胞的骨架。结论 FABP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FABP5结合调控Vimentin蛋白和影响细胞骨架重塑有关,有望成为抗肝癌的潜在靶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5 波纹蛋白 肝癌 质谱 互作蛋白
下载PDF
基于脂肪酸组成结合主成分分析识别不同比例大豆油和菜籽油调配的调和油
9
作者 吕世懂 张慧君 +2 位作者 杨学芳 吴万富 张继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8,共9页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 结合脂肪酸组成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大豆油、菜籽油及其不同比例的二元调和油的识别进行基础研究,并分析不同比例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油和菜籽油中,共检出脂肪酸组分17种,主要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为主。在以不同比例低芥酸菜籽油和大豆油调配的调和油中,脂肪酸含量随调和比例的改变而呈现一定趋势的增加或减小。结合脂肪酸组成,对所有的139个样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大豆油和菜籽油可以互相实现区分,不同比例的调和油样品分布在调配的溯源样品之间,基本按照比例关系分布成一条直线。研究通过对菜籽油、大豆油及其不同比例调配的调和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它们之间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一些识别分析,为规范调和油的生产和保障公平有序的调和油市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菜籽油 调和油 脂肪酸组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10
作者 刘志云 钟晓霞 +3 位作者 官小凤 母新杨 周晓容 黄金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 本试验旨在研究液态饲喂杂粕型饲粮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清炎性因子及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30.00±4.26)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2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试验Ⅰ组饲喂豆粕型颗粒饲粮;试验Ⅱ组饲喂杂粕型颗粒饲粮(由双低菜籽粕、玉米胚芽粕、喷浆玉米皮及米糠替代部分豆粕和玉米组成);试验Ⅲ组饲喂杂粕型液态饲粮,即在杂粕型饲粮的基础上加入2.7倍的水,混合均匀后饲喂。各组饲粮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试验全期,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降低了2.29%和5.33%(P>0.05),料重比提高了3.40%(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7.04%(P<0.05)和6.32%(P>0.05)。2)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干物质、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1),粗脂肪、磷和粗灰分消化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间各养分消化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Ⅲ组粪便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与试验Ⅰ组差异不显著(P>0.05)。4)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血清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试验Ⅱ组血清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血清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和TNF-α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上可知,与豆粕型颗粒饲粮相比,杂粕型颗粒饲粮会降低生长猪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提高血清炎性因子含量,而通过液态方式饲喂杂粕型饲粮可改善饲粮适口性,提高生长猪采食量,降低血清促炎因子IL-1β含量,对养分消化率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粕 液态饲喂 生长猪 生长性能 养分消化率 炎性因子 粪便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加重FFAR4基因缺失小鼠结肠炎进程
11
作者 张靖伟 姜旋 +1 位作者 朱升龙 陈永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额外营养支持有助于缓解IBD患者病情。研究表明膳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而人群研究表明部分IBD患者额外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无益于其疾病缓解。...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肠道疾病,额外营养支持有助于缓解IBD患者病情。研究表明膳食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而人群研究表明部分IBD患者额外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无益于其疾病缓解。大规模测序发现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基因FFAR4存在突变,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IBD治疗中的不确定结果是否与FFAR4基因的缺失有关,目前尚不清晰。通过对野生型(WT)小鼠和FFAR4基因缺失(FFAR4KO)小鼠进行结肠炎造模,并同时对两组小鼠额外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时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情况下,相较于WT小鼠,FFAR4KO小鼠的结肠炎更加严重,表现为更多的体质量丢失、更高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更高的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更高的结肠炎症因子转录水平。该研究为IBD患者得到精确营养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游离脂肪酸受体4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化瘀祛痰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12
作者 赵娜 隋国媛 +3 位作者 王杰 曹慧敏 陈丝 贾连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97,I0019,共6页
目的基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13周开始,... 目的基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探讨化瘀祛痰方防治血脂异常的机制。方法32只SPF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化瘀祛痰方组、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模型。于第13周开始,化瘀祛痰方组给予化瘀祛痰方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灌胃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各组大鼠肝脏14,15-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4,15-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4,15-EET)水平;Real time RT-PCR检测肝脏组织细胞色素P450表氧化酶2J3(Cytochrome P450 oxidase 2J3,CYP2J3)、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1,CPT-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CYP2J3、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CPT-1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脂质沉积显著,可见大量脂滴;肝脏组织内14,15-EET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脏CYP2J3、C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AMPK/AMPK、p-ACC/ACC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经化瘀祛痰方及辛伐他汀干预后,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脂质沉积情况明显改善,脂滴数明显减少;肝脏组织内14,15-EE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CYP2J3、CP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p-AMPK/AMPK、p-ACC/ACC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化瘀祛痰方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异常,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情况,其机制可能与CYP2J3/EETs介导脂肪酸代谢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环氧二十碳三烯酸 脂肪酸代谢 化瘀祛痰方
原文传递
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肉脂肪的脂肪酸方法优化
13
作者 张根生 黄昕钰 +3 位作者 刘志彬 李琪 韩冰 费英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比较在3种程序升温条件下的37种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谱图,确定最适合分析猪肉脂肪的脂肪酸的程序升温条件;比较索氏提取法、酸水解辅助提取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猪肉脂肪,确定最佳猪肉脂肪提取方法;比较碱法甲... 比较在3种程序升温条件下的37种混合脂肪酸甲酯标准品的谱图,确定最适合分析猪肉脂肪的脂肪酸的程序升温条件;比较索氏提取法、酸水解辅助提取法、有机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猪肉脂肪,确定最佳猪肉脂肪提取方法;比较碱法甲酯化、酸法甲酯化、碱皂化酸酯化法、碱皂化三氟化硼酯化法对猪肉脂肪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确定最佳甲酯化方法。结果表明:最适合分析猪肉脂肪的脂肪酸的程序升温条件为在初始温度140℃条件下保持5 min,以5℃/min升温至220℃保持15 min;最佳提取方法是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佳甲酯化方法是碱法甲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脂肪酸 提取方法 甲酯化方法
下载PDF
吉林西部不同品种甜杏仁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14
作者 罗振兴 岳龙 +3 位作者 罗新凯 刘淑芹 张永鑫 陈淑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67,共4页
以吉林西部3个甜杏仁品种(龙王帽、香仁杏、晚甜杏)为原材料,通过索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进行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甜杏仁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63%~95.08%,其中油酸占比64.09%... 以吉林西部3个甜杏仁品种(龙王帽、香仁杏、晚甜杏)为原材料,通过索式提取法提取杏仁油,进行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3种甜杏仁均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4.63%~95.08%,其中油酸占比64.09%~73.72%,排在第1位,且龙王帽的总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为3种甜杏仁中最高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帽在3种甜杏仁中品质最好,说明龙王帽更适合做油料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杏仁 杏仁油 脂肪酸
下载PDF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在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满艺 石松荔 +2 位作者 李宝山 黄皇 王荫龙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 目的:探讨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早期诊断嵌顿疝肠坏死的价值。方法:选取36只SD大鼠,实验组(n=18)制作嵌顿疝动物模型,对照组(n=18)未制作。在术后30 min、2 h、4 h、6 h、8 h和12 h,采用ELISA检测两组血清D-LAC和I-FABP的水平;RT-qPCR鉴定嵌顿疝肠管组织中I-FABP的表达。通过嵌顿肠管大体标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Chiu’s评分判定肠坏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术后6 h时嵌顿肠管大体标本和HE染色呈典型肠绞窄表现,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明显升高(P=0.002);8 h时肠管逐渐向肠坏死过渡,血D-LAC进一步升高(P=0.012),血I-FABP也明显升高(P=0.001),并且肠组织中的I-FABP表达明显升高(P=0.002)。12 h时肠管呈现明显肠坏死特征、Chiu’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D-LAC和I-FABP均升至最高[(2019.60±16.17)μg/L vs(273.18±14.63)μg/L,P=0.001;(1210.94±5.96)μg/L vs(220.46±9.63)μg/L,P=0.001];肠管组织中的I-FABP表达最高[(8.20±0.60)μg/L vs(1.13±0.16)μg/L,P=0.001]。结论:嵌顿疝大鼠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升高,为早期诊断嵌顿疝肠管坏死的临床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疝 肠坏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 D-乳酸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7A和NF-κB信号通路减轻γδ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16
作者 刘槃 席德双 +4 位作者 黄瑞 滕益霖 刘睿 曾高峰 宗少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8-1094,共7页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 目的 探究短链脂肪酸减轻γδ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一定浓度的短链脂肪酸干预大鼠肠道来源的γδT细胞,CCK-8检测短链脂肪酸对γδT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7A(IL-17A)因子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q PCR)检测IL-17A因子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IL-17+γδT细胞的比例,Western blot研究γδT细胞IL-17A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提示乙酸钠的浓度≤0.5 mmol/L,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的浓度≤0.25 mmol/L对γδT细胞的增殖无抑制作用(P> 0.05);ELISA和RT-q PCR结果显示,丙酸钠、丁酸钠及混合短链脂肪酸处理的γδT细胞IL-17A的含量较Control组均显著降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示IL-17+γδT细胞的比例在丙酸钠、丁酸钠、混合短链脂肪酸及TSA干预下均明显下降(P <0.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丙酸钠、丁酸钠和混合短链脂肪酸可抑制IL-17A、IKK的表达及NF-κB磷酸化水平(P <0.05)。结论 短链脂肪酸能抑制γδT细胞IL-17A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ΓΔ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干预老年大鼠肌少症的作用及机制
17
作者 徐锐 李燕燕 徐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5172-5176,共5页
背景:研究显示短链脂肪酸是一种潜在的骨骼肌能量代谢调节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短链脂肪酸对老年肌少症的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少症组、肌少症+短链脂肪酸组,后2组大鼠采用摘除大鼠卵巢、... 背景:研究显示短链脂肪酸是一种潜在的骨骼肌能量代谢调节物,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索短链脂肪酸对老年肌少症的作用及可能的相关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肌少症组、肌少症+短链脂肪酸组,后2组大鼠采用摘除大鼠卵巢、1周后按体质量5 mg/kg皮下注射地塞米松、连续7 d给药的方案建立老年肌少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打开腹腔找到卵巢但不摘除,随即缝合腹腔。肌少症+短链脂肪酸组大鼠造模术后给予含有150 mmol/L短链脂肪酸的饮用水(乙酸钠600 mg/kg、丙酸钠200 mg/kg、丁酸钠200 mg/kg),对照组及肌少症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4周。造模结束后测量大鼠双侧腓肠肌质量和体质量计算腓肠肌指数,评估造模是否成功。于造模成功后0,1,2,4周测量大鼠的摄食量、体质量及抓力;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腓肠肌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腓肠肌中p-AMPK、p-ULK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肌少症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及抓力均显著降低(P<0.05),腓肠肌的湿质量显著降低(P<0.05),腓肠肌中p-AMPK和p-ULK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短链脂肪酸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抓力、腓肠肌的湿质量及腓肠肌中p-AMPK和p-ULK1的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果提示,短链脂肪酸可改善老年肌少症的症状,可能与骨骼肌中AMPK和ULK1蛋白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AMPK ULK1 短链脂肪酸 骨骼肌 糖脂代谢
下载PDF
两种产地藏羊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比较研究
18
作者 中拉毛草 张锐 +2 位作者 林宇红 江春德 拉毛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为评定不同地区藏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藏羊各20只,分别取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组成、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产地的藏羊宰后pH45min... 为评定不同地区藏羊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选取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藏羊各20只,分别取背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脂肪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组成、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产地的藏羊宰后pH45min和pH24h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甘南藏羊的色泽和嫩度优于海北藏羊;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其中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和11种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产地藏羊肉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甘南藏羊脂肪酸组成比例更佳,ω-6/ω-3接近1∶1,显著低于海北藏羊(P<0.05)。共检测出12类7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气味活性值(OAV)分析结果表明,甘南藏羊肉比海北藏羊肉具有更丰富的肉脂香味和果香味。综上,甘南藏羊肉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组成都更加优异,感官评分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地 藏羊肉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感官评价
下载PDF
有机水溶肥对牡丹脂肪酸含量、土壤碳活性与利用的影响
19
作者 周霞 李成忠 梁大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 采用田间试验,以牡丹品种紫斑为试验材料,施用化肥液态肥(LF)、沼液提取物(T1)、牛粪提取物(T2)、厨余垃圾提取物(T3)、海藻提取物(T4)、病死动物提取物(T5)有机水溶肥,以不施肥为对照(CK),探索不同有机水溶肥对牡丹籽粒脂肪酸组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斑中共检测到16种脂肪酸,包含9种饱和脂肪酸、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α-亚麻酸(C18:3n3)与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有机水溶肥处理提高了紫斑脂肪酸、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以T1处理整体较优。T1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组分(MBC、DOC、ROC)、平均颜色变化率、不同碳源利用效率均具有较大值,C18:2、C18:3n3含量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0.532~8.040、0.956~8.431百分点。冗余分析(RDA)结果进一步表明,土壤碳指标(SOC、MBC、DOC、ROC)与碳源利用存在密切关系。综上,施用沼液提取物有机水溶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促进脂肪酸累积,是应用于紫斑牡丹种植的最佳有机水溶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水溶肥 紫斑牡丹 脂肪酸组分 活性有机碳 微生物碳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