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含量分析
1
作者 孔凡华 白沙沙 +5 位作者 王子涵 郭莹莹 李瑞平 朱永 田荣荣 崔亚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09-315,共7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分析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该文采集13种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15种其他液态乳制品,共计28个样品,液态乳制品经过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分析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该文采集13种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15种其他液态乳制品,共计28个样品,液态乳制品经过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含量的测定。不同来源、不同加工方式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鲜牛奶和纯牛奶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ω-6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和总脂肪酸的含量普遍高于风味发酵乳和风味酸乳,脱脂乳和复原乳发酵乳中脂肪酸含量较低,液态羊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与液态牛乳相近。该文评价了28种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分析了不同液态乳制品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为消费者购买高品质液态乳制品提供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乳制品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Ω-3脂肪酸 ω-6脂肪酸
下载PDF
脂肪酸合酶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艳梅 王若涵 +3 位作者 王佳瑶 王悠然 寇方园 王浩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9-112,共4页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选择性抑制FAS来减少肿瘤细胞所需的脂肪酸,将FAS作为内源性脂肪酸合成靶向治疗的靶点,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近年来有关FAS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以及FAS抑制剂的研究进... 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选择性抑制FAS来减少肿瘤细胞所需的脂肪酸,将FAS作为内源性脂肪酸合成靶向治疗的靶点,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现就近年来有关FAS与乳腺癌的相关性以及FAS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 乳腺癌 脂肪酸合酶抑制剂
下载PDF
椰子种质资源脂肪酸性状与SSR标记关联分析
3
作者 张照华 李和帅 +2 位作者 周德 弓淑芳 刘蕊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5,共6页
椰子是热带重要的果树和木本油料作物。椰子是中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但椰子脂肪酸积累的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椰子脂肪酸品质的改良。为了发掘我国椰子种质资源脂肪酸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开展150份椰子种质资源的脂肪酸性状变异分析和SSR... 椰子是热带重要的果树和木本油料作物。椰子是中链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但椰子脂肪酸积累的机制尚不清楚,制约了椰子脂肪酸品质的改良。为了发掘我国椰子种质资源脂肪酸性状相关分子标记,开展150份椰子种质资源的脂肪酸性状变异分析和SSR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质椰肉脂肪酸组分包含己酸、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其中,己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3.00%。与含油量相关联的分子标记WC3271,与月桂酸含量相关联的分子标记WC1028,可以作为椰子脂肪酸改良的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脂肪酸 中链脂肪酸 正相关 SSR 品种改良
原文传递
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 被引量:1
4
作者 汤熙然 陈伟坚 +2 位作者 姜涛 谭羡允 刘文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3724-3731,共8页
背景: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而脂肪酸的摄入、代谢和生物合成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脂肪酸与膝骨关节炎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仍未知。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讨5种脂肪酸表型与膝骨关节炎... 背景: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膝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而脂肪酸的摄入、代谢和生物合成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脂肪酸与膝骨关节炎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仍未知。目的:应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讨5种脂肪酸表型与膝骨关节炎的因果关联。方法:使用来自英国生物银行(met-D)的脂肪酸比例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和来自EBI-A数据库的膝骨关节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进行汇总,将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并选择敏感的SNPs进行分析,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评估脂肪酸与膝骨关节炎结局风险的因果关系。采用逆方差加权法、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加权模型法和简单模型法来研究脂肪酸与膝骨关节炎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以同样方法进行反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确保结果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①正向分析逆方差加权法结果表明,共有3种脂肪酸表型与膝骨关节炎有因果关系,其中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OR=1.825,95%CI:1.230-2.706,P=0.003)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OR=0.822,95%CI:0.689-0.981,P=0.03)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以及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OR=1.268,95%CI:1.079-1.491,P=0.004)与膝骨关节炎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有2种脂肪酸表型与膝骨关节炎不具有因果关系,为总脂肪酸(OR=0.925,95%CI:0.804-1.066,P=0.283)、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OR=0.877,95%CI:0.756-1.018,P=0.084)。②反向分析结果表明,当膝骨关节炎作为暴露数据时,与脂肪酸的表型均不具有显著因果关系。③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双向孟德尔随机化的Cochran’s Q检验和MR-Egger回归法的结果P值均大于0.05,表明脂肪酸表型与膝骨关节炎之间的因果效应分析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和多效性。④上述结果证实,降低饱和脂肪酸、Ω6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提升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能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病的风险,这为研究膝骨关节炎的生物学机制以及探索膝骨关节炎的早期防治提供有价值的线索,也为干预性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系 敏感性分析 逆方差加权法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促炎细胞因子 脂质代谢 膝关节内收力矩
下载PDF
凉山州14个核桃品种主要经济指标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5
作者 金银春 任波 +2 位作者 胡定林 陈善波 余凌帆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0,共6页
为全面评价、合理利用四川省凉山州现有核桃品种,对凉山州14个核桃品种的主要经济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指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核桃品种中,粗脂肪含量较高的... 为全面评价、合理利用四川省凉山州现有核桃品种,对凉山州14个核桃品种的主要经济指标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各指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核桃品种中,粗脂肪含量较高的核桃品种有小圆、美姑大泡、冕漾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核桃品种有陆佳、香酥、白鹤滩米核桃等;香酥为高油酸含量品种,利丰紫瓤、大凉山紫伊核桃晚熟2号为高亚油酸含量品种,盐源早、冬晚、利丰紫瓤为高α-亚麻酸含量品种,盐源早、冬晚、小圆的亚油酸与α-亚麻酸含量比值更接近4;出仁率、粗脂肪含量、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较低,均小于10%,说明这3个指标较稳定;主要经济指标与脂肪酸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1.57~2.14,其中,出仁率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十七碳酸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三径均值与单果质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α-亚麻酸含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经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为20时,14个核桃品种被分为2个组群,小圆、香酥聚为一组,其他12个品种聚为一组。综上,14个核桃品种均为当地的优良品种,可对油脂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高、脂肪酸比例合理及其他特异性指标有优势的品种有针对性地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山州 核桃 品种 经济指标 脂肪酸
下载PDF
脂肪酸结合蛋白4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
6
作者 张晓亚 王昆鹏 +3 位作者 李爽 郑保平 孙震 王海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调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Fabp4基因敲除(Fabp4^(-/-))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每组6只。通过West... 目的探讨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在调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炎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成年野生型C57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Fabp4基因敲除(Fabp4^(-/-))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TBI组,每组6只。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脑组织Fabp4、IL-1β、TNF-α、NLRP3、Caspase-1和ASC蛋白的表达;采用干湿重量比法测定脑含水量;尼氏染色评估神经损伤;组织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小胶质细胞M1极化标志物(CD86和iNOS)、M2极化标志物(CD206)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极化标志物(C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BV2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MitoSOX Red荧光染料评估各组BV2细胞线粒体ROS水平;ELISA检测TBI后脑组织中丙二醛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免疫荧光检测BV2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野生型小鼠中,与假手术组相比,TBI组损伤部位脑组织中Fabp4蛋白表达在损伤后12 h开始显著升高(P<0.01),并在3 d时达到高峰(P<0.01)。与野生型TBI组相比,Fabp4^(-/-)小鼠TBI组的IL-1β和TNF-α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1),脑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尼氏染色结果显示,Fabp4敲除显著减小了TBI后的脑损伤体积(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Fabp4敲除抑制TBI后小胶质细胞M1极化,促进M2极化,但对星形胶质细胞极化无显著影响。细胞实验表明,Fabp4过表达显著增加BV2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P<0.01)及线粒体ROS生成(P<0.01)。LPS刺激BV2细胞后Fabp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Fabp4抑制剂BMS309403干预可显著降低IL-1β和TNF-α水平(均P<0.05)及线粒体ROS生成(P<0.01)。在小鼠模型中,Fabp4^(-/-)小鼠TBI组的丙二醛和8-羟基脱氧鸟苷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TBI组(均P<0.01)。此外,Fabp4过表达导致BV2细胞中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均P<0.01),ROS清除剂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P<0.05,P<0.01)。在小鼠模型中,Fabp4^(-/-)小鼠TBI组的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型TBI组(P<0.05,P<0.01)。结论Fabp4通过调控线粒体ROS产生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促进TBI后小胶质细胞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为TBI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4 创伤性脑损伤 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线粒体ROS NLRP3炎症小体
下载PDF
LINC01667通过上调FABP5重塑肝细胞癌脂肪酸代谢
7
作者 张凯楠 李翔 伏建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29-134,140,共7页
目的探讨LINC01667对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的调控作用及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1667与FABP5启动子的结合能力,以及对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游离脂肪酸摄取实验检... 目的探讨LINC01667对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的调控作用及对肝细胞癌(HCC)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1667与FABP5启动子的结合能力,以及对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采用尼罗红染色和游离脂肪酸摄取实验检测过表达LINC01667对HCC细胞内脂滴水平和细胞游离脂肪酸摄取能力的影响。应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INC01667/FABP5调控轴在HCC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效应。结果LINC01667可与FABP5启动子结合,并上调FABP5表达(P<0.05);过表达LINC01667可增强HepG2及HuH7细胞中脂滴的蓄积,并且增强其对游离脂肪酸的摄取能力(P<0.05);靶向抑制FABP5后,由LINC01667介导的HCC细胞游离脂肪酸摄取能力增强效应及其迁移、侵袭能力均被显著减弱(P<0.01)。结论LINC01667可通过上调FABP5重塑HCC细胞脂肪酸代谢,进而促进HCC恶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LINC01667 脂肪酸结合蛋白5 脂肪酸代谢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分析∗
8
作者 魏风军 杨雪 贾秋丽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可持续性,在包装、食品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亟待对国内外近二十余年来的有关PHA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为PHA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Web of Scie...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可持续性,在包装、食品和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亟待对国内外近二十余年来的有关PHA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为PHA领域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检索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2000-2023年PHA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23年间,国内外对PHA领域的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和年增长率均显著高于中文文献。国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要早于国内,并且我国在PHA领域的研究对全球贡献较大,但有影响力的研究较为缺乏,亟待进一步提高。关键词聚类和时空突现分析表明,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降低PHA生产成本以实现工业化生产;2)关注PHA降解酶的筛选与鉴定,以及PHA降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研究;3)PHA的共聚改性、复合改性以及与其他生物材料的功能化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 知识图谱 生物降解材料 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衍生化在脂肪酸质谱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刘天宇 张成龙 +1 位作者 杨瑞琴 秦歌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372,共9页
质谱法凭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成为分析脂肪酸的重要手段。脂肪酸电离效率低,直接进行质谱分析时灵敏度不高,常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综述了常见的质谱检测平台,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质谱法凭借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成为分析脂肪酸的重要手段。脂肪酸电离效率低,直接进行质谱分析时灵敏度不高,常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综述了常见的质谱检测平台,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毛细管电泳-质谱法(CE-MS)和质谱成像法(MSI),根据不同的质谱分析方法归纳了常用的衍生化方法以及最佳反应条件,并对脂肪酸质谱分析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法庭科学领域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引用文献62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化 分析 脂肪酸 质谱法
下载PDF
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羊1代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鉴定和分析
10
作者 管凇 施力光 +2 位作者 林雨 彭维祺 武洪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6,共9页
本研究以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羊F1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山羊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及杂交优势,为山羊品种改良和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海南黑山羊、努比亚... 本研究以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羊F1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山羊的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及杂交优势,为山羊品种改良和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海南黑山羊、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F1品种中,共检测出23种脂肪酸,其中包括11种饱和脂肪酸和12种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杂交羊1代C18:2含量显著高于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P<0.05),杂交羊1代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3种羊肉组织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含量较高。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揭示,三种羊肉中共鉴定出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含醛类16种、醇类12种、脂类4种、酸类4种在内共36种风味物质被定性;有10种未被定性出明确化合物。醛类在整体风味物质中含量占比达50%以上,贡献最多的风味。努比亚山羊的醛类物质高于海南黑山羊和杂交1代,黑山羊中未被定性的化合物含量高于努比亚山羊及其杂交1代,3种羊肉风味物质中醛类物质己醛、壬醛、癸醛含量较高,是3种羊肉的代表性物质,是羊肉挥发性风味的主要物质,分别贡献药草味、油脂味。杂交羊中4种酸类物质含量都低于其父本和母本,表明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杂交后膻味减少。主要风味化合物有己醛、壬醛、癸醛、1-辛烯-3-醇、2-乙基己醇、3-羟基-2-丁醇;反-2-辛烯醛、(E,E)-2,4-壬二烯醛为杂交羊独有,分别贡献了坚果味和花果香,在海南黑山羊和努比亚山羊中未检测到;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贡献花香和香脂香气)、5,8a-二甲基-3-丙-2-基-2,3,4,4a,5,6,7,8-八氢-1H-萘为海南黑山羊独有,在努比亚羊和杂交羊中未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黑山羊 努比亚山羊 杂交羊1代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研究
11
作者 周文才 王添添 +2 位作者 幸伟年 李进 左继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39-141,148,共4页
山桐子是近年兴起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测定了20株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发现各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山桐子果实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不同山桐子植株的果... 山桐子是近年兴起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测定了20株山桐子果实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发现各组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山桐子果实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分别为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不同山桐子植株的果实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均不同,平均含油率为30.27%;脂肪酸组分中,亚油酸含量最高(66.97%),其后为棕榈酸(15.33%)和油酸(8.10%)。各组分含量差异较大,变异系数较大的组分有花生酸(70.00%)和棕榈油酸(58.50%),变异系数较小的组分是亚油酸(8.65%);不饱和脂肪酸平均含量为79.81%,变异系数为4.12%,表明其含量较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油率与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相关性极显著,亚油酸与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棕榈油酸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 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
下载PDF
直接甲酯化法测定特膳食品中脂肪酸含量
12
作者 张协光 岑干君 +5 位作者 张柳青 林宇豪 杨华瑞 蓝雄 滕明攀 甘旺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2,共8页
针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研究并改进了乙酰氯-甲醇法,实现了对特膳食品中脂肪酸的快速、准确测定。样品加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C11:0 TAG)内标溶液后,在5%乙酰氯-甲醇溶液和70℃水浴的条件下衍生90 min,然后使用6%碳酸钠溶液中和余酸,离心取... 针对特殊膳食用食品,研究并改进了乙酰氯-甲醇法,实现了对特膳食品中脂肪酸的快速、准确测定。样品加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C11:0 TAG)内标溶液后,在5%乙酰氯-甲醇溶液和70℃水浴的条件下衍生90 min,然后使用6%碳酸钠溶液中和余酸,离心取上清液,经气相色谱仪分析,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各脂肪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0005 g/100g,定量限为0.002 g/100g。在不同基质的样品中进行了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实验,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在90.0%~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将该方法应用于6种不同基质的特殊膳食用食品脂肪酸的检测,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一致,RSD均小于10%。该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样品量消耗少,适用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脂肪酸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膳食用食品 脂肪酸 乙酰氯-甲醇法 气相色谱 内标法
下载PDF
血清游离脂肪酸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与2型糖尿病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张明华 安亚琴 +4 位作者 孙丽静 张静歌 张玲玲 王丽 游向东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收的T2DM病人3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进一步将...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表达与2型糖尿病(T2DM)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接收的T2DM病人30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分为CAP组(165例)和无CAP组(1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FFA、H-FABP水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A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法分析血清FFA、H-FABP水平及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FFA、H-FABP及其联合对CAP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相较于无CAP组,CAP组年龄、高血压史、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载脂蛋白A(ApoA)、FFA、H-FABP[(4.63±1.43)μg/L比(3.68±1.05)μg/L]水平显著上升(P<0.05),LPa水平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CRP、TG、LDL、FFA、H-FABP均是T2DM病人C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2DM合并CAP病人血清FFA与H-FABP、年龄、CRP、TG、LDL水平呈正相关(rs=0.61、0.59、0.52、0.57、0.55,P<0.05)。血清H-FABP与年龄、CRP、TG、LDL水平呈正相关(rs=0.58、0.53、0.57、0.54,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中FFA、H-FABP水平及二者联合预测T2DM病人CAP发生的AUC分别为0.71、0.74、0.84,其中联合预测AUC显著高于二者单独预测AUC(Z=3.65、2.68,P<0.05)。结论FFA、H-FABP水平在T2DM合并CAP病人血清中升高,与年龄、CRP、TG、LDL关系密切,均有望成为T2DM病人CAP发生的诊断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游离脂肪酸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相关性 诊断
下载PDF
聚羟基脂肪酸酯功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魏风军 杨雪 贾秋丽 《包装学报》 2025年第2期1-9,共9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作为一种生物合成的胞内聚酯,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物化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PHA作为单一聚合物的综合性能仍有一定局限性。PHA的结构多样性为其改性提供了可能,通过对PHA进行物理...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作为一种生物合成的胞内聚酯,因其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物化特性而备受关注。然而,PHA作为单一聚合物的综合性能仍有一定局限性。PHA的结构多样性为其改性提供了可能,通过对PHA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改性方法提升其性能,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在医药、农业和包装等领域,PHA改性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生物基可降解材料PHA的改性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旨在为PHA的工业化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 活性包装
下载PDF
绞股蓝皂苷LI通过代谢脂肪酸通路下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抑制结肠癌生长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文宇 张红卫 +4 位作者 唐德才 陈芳园 蒋华 闵海燕 丁洁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9,共8页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LI(Gypenoside LI)通过调控脂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CPT1B)来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ypenoside LI干预结肠癌RKO和SW620细胞,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LI(Gypenoside LI)通过调控脂质酸代谢通路中的关键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CPT1B)来抑制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Gypenoside LI干预结肠癌RKO和SW620细胞,并通过CCK-8法、细胞划痕实验、细胞克隆实验以及细胞活死染色等方法,全面评估了Gypenoside LI对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同时,利用人结肠癌组织微阵列芯片(TMA),结合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析了CPT1B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siRNA转染SW620细胞,运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RNA转染后的CPT1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此外,通过体内实验建立了裸鼠结肠癌模型,探讨了Gypenoside LI对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体外实验表明,Gypenoside LI能有效抑制RKO和SW62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P<0.001),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此外,通过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发现,CPT1B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Gypenoside LI通过抑制CPT1B,促进ROS堆积(P<0.001),体内实验进一步证实,Gypenoside LI能够抑制裸鼠结肠癌的生成,并降低CPT1B的表达(P<0.00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Gypenoside LI通过下调CPT1B抑制结肠癌生长的机制,增加活性氧类(ROS)的堆积,引起脂肪酸氧化代谢的障碍,最终导致结肠癌细胞凋亡,这些发现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的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LI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B 结肠癌 脂肪酸代谢 药物靶点
下载PDF
食品酸价变化与脂肪酸组成关系的研究
16
作者 莫雅卓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8期133-135,共3页
酸价作为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在食品保存及风味、营养保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食品中酸价变化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脂肪酸氧化对酸价升高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 酸价作为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在食品保存及风味、营养保持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探讨了食品中酸价变化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脂肪酸氧化对酸价升高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揭示了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氧化过程中对酸价变化的主导作用。本研究旨在为食品油脂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优化食品加工与存储条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价 脂肪酸组成 油脂氧化 食品质量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17
作者 郭荣烁 《中国奶牛》 2025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全脂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在标准方法GB5009.168-2016第二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通过引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为内标溶液,并对标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采用乙酰氯-甲醇反... 本研究以婴幼儿配方奶粉、全脂乳粉及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奶粉为研究对象,在标准方法GB5009.168-2016第二法的基础上进行方法优化。通过引入十一碳酸甘油三酯作为内标溶液,并对标准方法的前处理步骤进行改进:采用乙酰氯-甲醇反应生成的盐酸甲醇对样品中的脂肪和游离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随后以正庚烷进行提取。经PC-2560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后,使用FID检测器进行检测,并采用内标法定量。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正确度在90%-110%之间,精密度小于10%。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可同时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调制乳粉中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婴幼儿配方奶粉 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下载PDF
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肪酸合酶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万人杰 朱春龙 +1 位作者 邓垚 项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脂肪酸合酶(FAS)在幽门螺杆菌感染(Hp)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患者是否感染Hp分为阳性组(45例)与阴性组... 目的:探讨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脂肪酸合酶(FAS)在幽门螺杆菌感染(Hp)相关性胃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南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按照患者是否感染Hp分为阳性组(45例)与阴性组(35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及健康体检者IF-ABP、FAS水平,分析IFABP、FAS水平与Hp感染的相关性,评估患者预后情况,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IFABP、FAS联合检测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IFABP、FAS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阳性组IFABP、FAS水平较阴性组更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IFABP、FAS水平与Hp相关性胃炎呈正相关(r=0.435、0.418,P<0.05);45例Hp相关性胃炎患者经治疗,31例患者预后良好,14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IFABP、FAS水平及饮酒史占比较预后良好组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FABP(OR=3.872)、FAS(OR=1.742)是影响Hp相关性胃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FABP、FAS联合检测的灵敏度(0.901)、特异度(0.898)较单独IFABP与FAS检测更高(P<0.05)。结论:血清IFABP及FAS在Hp相关性胃炎中呈高表达状态,能够有效判断Hp相关性胃炎发生情况,诊断价值较高,且IFABP及FAS与患者预后有关,需进行针对性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结合蛋白 脂肪酸合酶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炎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肠骨轴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萱 杨雪 +3 位作者 李新科 孟璐 王加启 郑楠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能够通过肠-骨轴发挥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调节作用,对骨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能改善炎症性骨丢失。本文综述SCFAs通过内分泌、免疫、改善营养吸收等途径调控骨代谢稳态,以期为老年代谢性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骨轴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油茶品种果实经济性状及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20
作者 陈代慧 陈永忠 +5 位作者 张震 刘彩霞 杨小胡 龙玲 陈隆升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8,共7页
系统评价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油茶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性状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 系统评价油茶品种果实性状、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的变异特征,为油茶品种选育及综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4个油茶品种的果实性状与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变异,油茶果实经济性状12项指标的变异范围为9.19%~41.18%,其中,单个鲜果质量变异系数最高,为41.18%,种仁含油率变异系数最小,为9.19%;脂肪酸组成6项指标的变异范围为2.68%~32.23%,硬脂酸变异系数最高,为32.23%,其次为花生烯酸,为28.8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为2.68%。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单个鲜果质量、果高、干籽含水率、500 g鲜籽数、鲜果出干籽率等性状影响果实的含油率。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油茶果实性状和脂肪酸组成18项指标归纳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5.456%。根据油茶各品种主成分上荷载量和主成分得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XL67’‘XL69’‘XL4’‘GY15’‘GY14’。鲜果含油率、干籽含油率、单果含籽数、棕榈酸、亚油酸、鲜果出鲜籽率等6项指标可作为评价油茶果实品质的代表性指标。综合筛选出果实含油率较高的品种为‘XL67’,单果含籽数较高的品种为‘GY14’,棕榈酸、亚油酸含量较高的品种为‘GY13’,鲜果出鲜籽率较高的品种为‘XL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经济性状 脂肪酸组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