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联合脂蛋白残粒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价值
1
作者 翟静晶 孙燕瑜 +1 位作者 顾纯吉 陈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联合脂蛋白残粒(RLPs)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T2DM合并AS患者5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T2DM未合并AS患者5... 目的探究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联合脂蛋白残粒(RLPs)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江苏省苏州市立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T2DM合并AS患者50例纳入研究组,另选T2DM未合并AS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脂、血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sd-LDL、RLPs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采用logistic归回模型分析T2DM患者合并AS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sd-LDL、RLPs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sd-LDL、RLPs及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d-LDL(OR=1.264,95%CI:1.019~1.568)、RLPs(OR=1.379,95%CI:1.064~1.786)、Lp-PLA2(OR=1.842,95%CI:1.135~2.990)、脂蛋白a(OR=1.704,95%CI:1.058~2.744)均为T2DM合并A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d-LDL、RLPs单独及联合均对T2DM患者合并A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T2DM合并AS患者血清sd-LDL、RLPs水平升高,对判断T2DM患者AS发病情况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而密低密度蛋白 脂蛋白残粒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在血脂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宋云霄 葛雯 +3 位作者 张海晨 袁文华 戴珺 尤闻世 《检验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394-400,共7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和差异及其在血脂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37名体检者的血糖(Glu)、RLP-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联和差异及其在血脂管理中的价值。方法检测437名体检者的血糖(Glu)、RLP-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脂蛋白(a)[Lp(a)]、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将直接测得的RLP-C记为RLP-C-m,将计算得到的RLP-C记为RLP-C-calc,同时计算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分层比较探讨RLP-C与其他脂类风险因子的关联和差异以及不同方法对测得的RLP-C水平的影响。结果男性与女性比较,除年龄、Glu、LDL-C、sd-LDL-C和Lp-PLA2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LP-C与年龄、Glu、HDL-C、apoA1、Lp(a)、Lp-PLA2和CRP的r值均较小,呈弱相关(P<0.05)。RLP-C-m、RLP-C-calc与non-HDL-C、TC、TG、LDL-C、apoB和sd-LDL-C均呈正相关(P<0.001)。RLP-C-m与TG呈强正相关(r=0.899,P<0.001)。RLP-C-calc与non-HDL-C和TC呈强正相关(P<0.001)。RLP-C-m与RLP-C-calc、non-HDL-C均呈强正相关(P<0.001)。RLP-C-m结果随RLP-C-calc结果的升高而升高,但总体结果低于RLP-C-calc。将437名研究对象按TG水平(<1.00、1.00~1.99、2.00~2.99、≥3.00mmol/L)进行分组。结果显示,RLP-C-m、RLP-C-calc、non-HDL-C、TC、sd-LDL-C水平以及RLP-C-m占RLP-C-calc的百分比均随TG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TG水平各组间RLP-C-m和RLP-C-c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LP-C与TG呈强正相关,是较为恒定的生物标志物。不同方法学测得的RLP-C值互不相同,但有关联性。检测RLP-C水平或可为CVD患者的血脂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帮助,但是否能作为独立的CVD风险预测因子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富三酰甘油蛋白 管理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平武 郭晓兰 +1 位作者 张月超 卢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7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VD患者9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与心血管疾病(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VD患者9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n=45)、重度组(n=30)与正常组(n=15)。检测RLP-C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的表达变化情况,判断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进行RLP-C与CVD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轻中度组与重度组患者的RLP-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轻中度组与重度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轻中度组与重度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较高,APN水平明显较低(P<0.05),轻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LP-C与TG、LDL-C、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782,0.543,0.673,P<0.05),与HDL-C、APN呈显著负相关(r=-0.566,-0.5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hs-CRP、TG、APN为影响RLP-C含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血清RLP-C在CVD患者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且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而表达增高,与TG、LDL-C、HDL-C、hs-CRP、APN显著相关,可反映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生物标志物 超敏C反应蛋白 联素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水平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兴亮 周京国 唐中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分别测定62例高胆固醇(HTC)血症患者、91例高三酰甘油(HTG)血症患者、5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MHL)患者和61名血脂正常的健康对照组血浆RLP-...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分别测定62例高胆固醇(HTC)血症患者、91例高三酰甘油(HTG)血症患者、59例混合型高脂血症(MHL)患者和61名血脂正常的健康对照组血浆RLP-C的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TG血症和MHL患者血浆RLP-C浓度分别为(0.43±0.29)mmol/L和(0.30±0.2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0.19±0.12)mmol/L,P<0.01、P<0.05],而HTC血症患者血浆RLP-C浓度[(0.21±0.13)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P-C与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呈正相关(r=0.78、0.68,P均<0.01)。结论HTG和MHL患者血浆RLP-C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血症 胆固醇 三酰甘油
下载PDF
免疫分离法检测脂蛋白残粒胆固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易斌 符小玲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冠心病(CHD)、脑梗死(CI)、2型糖尿病(DM)、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及正... 目的探讨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冠心病(CHD)、脑梗死(CI)、2型糖尿病(DM)、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RLP-C水平,并同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B),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按VLDL-C=TC-HDL-C-LDL-C计算,并分析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D组、CI组、DM组和CRF组患者的RL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RLP-C可作为一个新的标志物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代谢性疾病的危险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 富含三酰甘油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分离法
下载PDF
高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残粒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百坤 庄一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2,共3页
关键词 三酰甘油蛋白 脂蛋白残粒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血脂水平检测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新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22-23,共2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0例正常查体者(对照组)血清RLP-C、TC、HDL-C、LDL-C水平,并对冠心病组血清TC水平不同者RLP-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RLP-C水平显... 目的研究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0例正常查体者(对照组)血清RLP-C、TC、HDL-C、LDL-C水平,并对冠心病组血清TC水平不同者RLP-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血清RLP-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血清TC水平正常者血清RLP-C水平显著高于血清TC水平临界和升高者(P<0.01)。结论血清RLP-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重要的独立致病因子;对于血清TC正常者进行RLP-C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总胆固醇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下载PDF
均相法检测脂蛋白残粒胆固醇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蓉 黄克亮 +1 位作者 张建华 张欣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目的建立均相法检测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以聚氧乙烯-聚氧丁烯嵌段共聚物(POE-POB)为屏蔽剂,特异性屏蔽非脂蛋白残粒,以此为基础,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检测RLP-C的均相法。将自建方法与参比方法[日本协和公... 目的建立均相法检测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的方法,并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以聚氧乙烯-聚氧丁烯嵌段共聚物(POE-POB)为屏蔽剂,特异性屏蔽非脂蛋白残粒,以此为基础,优化实验条件,建立检测RLP-C的均相法。将自建方法与参比方法[日本协和公司RLP-C试剂(均相法)]进行比对,采用自建方法测定116例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和13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RLP-C浓度,同时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C2(apo C2)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自建方法的最佳缓冲体系为3-(N-玛代琳)丙磺酸(MOPS)缓冲体系,最适pH值为6.8,POE-POB最适浓度为8g/L,检测延迟时间为5min,测定时间为5min。自建方法的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为3.37%,批间平均CV为4.91%,试剂在4℃条件下可稳定1个月。参比方法与自建方法的检测结果稍有差异,但2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80),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98例样本中仅有4例(4.08%)不在±1.96s范围内。混合性高脂血症组血清RLP-C、TG、apo C2、TC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RLP-C与TG呈正相关(r=0.496,P<0.001),与apo C2、TC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57、-0.090,P>0.05)。结论自建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适用于临床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均相法 聚氧乙烯-聚氧丁烯嵌段共聚物 血症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RLP-C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9
作者 徐晓萍 《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 2004年第3期3-8,共6页
Triglyceride - rich hpoprotein (TRL) remnants have been imphcated by bot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i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elerosis and thrombosis. We use an new immunosepar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Japan... Triglyceride - rich hpoprotein (TRL) remnants have been imphcated by bot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udi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elerosis and thrombosis. We use an new immunoseparation method, provided by Japan Immunoresearch Laboratories, to determine the remnant - hke particles(RLP) of hpeproteins. Isolation of RLP from serum is achieved using an immunoaffmity gel containing specific anti - human apoA- I and apoB- 100 (JI - H) monoelonal antibodies, where the former recognizes HDL and newly secreted apoA - I - containing chylomicrons, the latter recognizes LDL and majority of VLDL. As a result of the specificity of the JI - H antibody, the majority of the apoB - 48 - containing chylomicrons, and certain apoE - enriched apoB - 100 - containing VLDL axe not recognized. These lipoproteins are not captured by the immunoaffinity gel and are thus isolated in the unbound RLP fraction,which is predominantly made up of TRL having remnant - hke properties. The components of the unbounded fraction axe the remnants of CM and VLDLs, verified by ultracentrifugation and lipoproteins electrophoresis in agarose gels. We established a convenient approach to measure RLP- cholesterol on the Hitachi 7150 biochemical analyser.The within- run and run - to- run imprecision (CV) of the assay was 2.75% and 11.48% respectively. The linear of the RLP- c in our assay was 0 - 180 mg/dl. We chose 30 normal lipids level for the control group ( 15 male & 15 female), the median fasting serum RLP - c concentration was 8.12 ± 4.88 mg/dl. We fred that RLP - c concentration were sign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G, VLDL - c, HDL -c & apoE( r = 0.765,0.511, - 0. 378,0.241 respectively, P < 0.01 ) ; and no signficant correlation was subsequently observed between RLP- c and LDL- c. In our study, the median fasting RLP- c concent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91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in 15 patients with 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Uitus (DM),and in 45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with end - stage retinal diseases than in 30 controls, the median ±SD were 27.61 ± 13.20 mg/dl, 16.64 ± 10.32mg/dl, 24.39 ± 13.87mg/dl vs 8.12 ± 4.88mg/dl( P <0.01). In the hypemiglyceride level of the CAD patients,25 over 46 (54.3%) have sever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and 19 over 27(70.4% ) in the normal TG level of the CAD patients as well. We only fi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ge and HDL - c ( P = 0. 044, n = 73), but not RLP - c, TC, TG, LDL - c, be-tween the CAD patients with mild and sever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which confirmed by angiography;even between the normal TG level of CAD patients with such degree of lesions, only HDL - c ( P = 0.012, n = 27)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retinal diseases patient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we find the tendency of RLP- c increasing and HLD - c decreasing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emodialysis. In conclusion, RLP - c level is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CAD & DM independent of LDL - c, and associated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in the CAD patients with normal triglycerides. It can be a new lipid parameter to evaluate the hemodi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 RLP-C 临床检测 血液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RLP-c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培红 刘伟 徐晓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8期676-677,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脂蛋白残粒RLP-c作为新的脂质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冠心病组(CHD)和2型糖尿病组(T2DM)的RLP-c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和T2DM组RLP-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 目的 探讨脂蛋白残粒RLP-c作为新的脂质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分离法测定正常对照组(NC)、冠心病组(CHD)和2型糖尿病组(T2DM)的RLP-c水平,并比较RLP-c与其他脂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D组和T2DM组RLP-c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1),其水平与甘油三脂(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度相关(P<0.01)。结论 RLP-c可用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 RLP-c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分离法 2型糖尿病 T2DM
下载PDF
脂蛋白残粒检测方法的评价及在冠心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江涛 庞新利 吴文苑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4-547,共4页
目的对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清脂蛋白残粒(RLP)进行方法学评价,分析该方法在冠心病患者血清RLP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评价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RLP的精密度、稳定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范围。用该法测定100名体检健康者、59名冠... 目的对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清脂蛋白残粒(RLP)进行方法学评价,分析该方法在冠心病患者血清RLP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评价免疫分离法测定血浆RLP的精密度、稳定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线性范围。用该法测定100名体检健康者、59名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RLP水平,同时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 A1)和载脂蛋白B(apo B),比较7个项目的临床符合率。结果免疫分离法测定高(0.48 mmol/L)、低浓度(0.12 mmol/L)血清RLP的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4.6%、4.2%,平均为4.4%;批间CV分别为5.8%、6.0%,平均为5.9%。平均回收率为98.7%。血清样本4℃可保存4 d以上,-20℃可稳定保存1个月以上。血红蛋白(Hb)<5 g/L、胆红素<300μmol/L、TG<14.1 mmol/L时对RLP测定无明显干扰;RLP在2.0 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体检健康人群RLP参考范围为(0.18±0.04)mmol/L。冠心病患者空腹血清RLP浓度为(0.31±0.072)m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临床符合率为79.7%,高于TG(44.0%)、TC(30.5%)、LDL-C(28.8%)、apo B(27.1%)、apo A1(25.4%)和HDL-C(18.6%)。结论免疫分离法测定RLP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符合临床质控要求,适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检验。RLP可作为冠心病的致病因子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免疫分离法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HDL颗粒及ApoCⅢ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修振 武德梅 方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2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及载脂蛋白CⅢ(ApoCⅢ)与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4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及载脂蛋白CⅢ(ApoCⅢ)与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40例老年冠心病病人,根据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78例)与N-T2DM组(62例),测定血清RLP-C、HDL颗粒、ApoCⅢ水平,并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使用Gensini积分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T2DM组与N-T2DM组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血清RLP-C、HDL颗粒、ApoCⅢ水平及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RLP-C、HDL颗粒、ApoCⅢ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Gensini积分的影响因素。结果T2DM组ApoCⅢ水平、Gensini积分及3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N-T2DM组,HDL颗粒及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小于N-T2DM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RLP-C、ApoCⅢ水平及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0.05),HDL颗粒明显变小(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LP-C和ApoCⅢ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HDL颗粒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0.05);RLP-C、ApoCⅢ水平高为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HDL颗粒大为Gensini积分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T2DM病人血清RLP-C和ApoCⅢ水平明显升高,HDL颗粒变小,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密切关系,早期进行干预可延缓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病变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高密度蛋白 蛋白CⅢ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残粒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戴翔 王小青 于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9期1195-1198,共4页
关键词 实验室技术 脂蛋白残粒 临床应用 高TG血症 血清 动脉粥样硬化 心脑血管疾病 高甘油三酯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才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93-4595,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含量,探讨RLP-c与其他常规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108例CHD患者血清脂蛋白...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含量,探讨RLP-c与其他常规血脂指标的关系及其在冠心病(CH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定量测定108例CHD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同时检测TC、TG、HDL-C、LDL-C、VLDL-C等生化指标,各组间进行比对。结果:CHD组RLP-c水平(0.49±0.23)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与TC、TG、LDL-c及VLDL-c升高和HDL-c下降呈较好的一致性;且不同病情组患者的RLP-c水平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AP(0.33±0.15)mmol/L<UAP(0.53±0.27)mmol/L<AMI(0.59±0.31)mmol/L。冠心病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正相关,与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相关。结论:血清RLP-c水平升高与TG、V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下降一样,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的临床预测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脂蛋白残粒 免疫沉淀分离法
下载PDF
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水平差异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咏梅 李群 林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7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分析高不同类型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分别测定2020年3月至12月来本院体检的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HTC组)、8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HTG组)、9... 目的分析高不同类型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水平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过氧化物酶法分别测定2020年3月至12月来本院体检的78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HTC组)、8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HTG组)、98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MHL组)和85名血脂正常健康成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清RLP-C水平,同时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等血脂指标,并分析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与其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0.40±0.2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9±0.07)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TG组和MHL组血清RLP-C水平分别为(0.44±0.25)mmol/L、(0.35±0.21)mmol/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HTC组血清RLP-C水平(0.21±0.12)mmol/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显低于HTG组(P<0.01)。高脂血症患者RLP-C水平与TG、VLDL-C呈显著正相关(r=0.85、0.65;均P<0.01),与TC、HDL-C、LDL-C、apoA-I、apoB和Lp(a)相关不显著(r=0.28、-0.23、0.20、-0.26、0.24、0.19;均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与TG、VLDL-C密切相关,HTG和MHL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RLP-C水平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残粒胆固醇 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酯血症 混合型高血症
下载PDF
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及残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16
作者 刘芳 李兴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110-114,共5页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而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及残粒可通过参与泡沫细胞形成、诱发炎症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等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TRL、残粒水平及其变异性的升高与ASCVD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以甘油三酯为标志物的新型降脂药物可显著降低TRL及残粒水平,并且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富含甘油三酯蛋白 脂蛋白残粒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研究
17
作者 王国安 龚莉 +1 位作者 陈雪品 管军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1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22例T2DM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血浆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mnant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522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中膜厚度将患者分为斑块组(274例)与无斑块组(2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LP-C水平与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斑块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RLP-C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LP-C为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LDLC、TG相比,RLP-C水平能够更好地预测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风险。结论RLP-C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传统血脂指标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胆固醇 2型糖尿病 颈动脉斑块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青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毅凡 朱米雪 +3 位作者 刘娟 聂日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9-664,共6页
背景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一些血脂正常的人群中,仍有AMI的发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作为非常规血脂指标,与AMI之间的研究尚少,同时两者对青年初发AMI的预... 背景血脂代谢异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一些血脂正常的人群中,仍有AMI的发生。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作为非常规血脂指标,与AMI之间的研究尚少,同时两者对青年初发AMI的预测价值有待研究。目的探讨RLP-C、AIP对青年初发A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于2014年11月至2021年11月拟诊冠心病入院的患者12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为AMI将其分为AMI组(627例)和非AMI组(57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根据公式计算出RLP-C和AIP,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青年初发AMI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LP-C、AIP对青年初发AM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男性、吸烟史、高血压史比例,TG、TC、HDL-C、LDL-C、RLP-C、AI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2.541,95%CI(1.824,3.538)〕、TC≥5.17 mmol/L〔OR=2.787,95%CI(1.405,5.531)〕、RLP-C≥0.6 mmol/L〔OR=3.786,95%CI(2.648,5.413)〕、AIP≥0.2〔OR=3.427,95%CI(2.106,5.576)〕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1.19 mmol/L〔OR=0.049,95%CI(0.025,0.093)〕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RLP-C预测青年初发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95%CI(0.830,0.873)〕,最佳截断值为0.535 mmol/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8和0.699;AIP预测青年初发AMI的AUC为0.813〔95%CI(0.789,0.837)〕,最佳截断值为0.1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2和0.660。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有吸烟史、TC≥5.17 mmol/L、RLP-C≥0.6 mmol/L、AIP≥0.2可能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1.19 mmol/L可能为青年初发AMI的独立保护因素。RLP-C、AIP对青年初发AMI具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胆固醇 蛋白胆固醇 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青年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清残粒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冯丹 李娜 侯东燕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2-87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血脂浓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中的浓度,探讨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cholesterol,RLP-C)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血脂浓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不同亚组患者中的浓度,探讨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cholesterol,RLP-C)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66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AMI组),267例非AMI患者为对照组(非AMI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基于公式计算出RLP-C指标和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LP-C浓度与AMI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MI组患者RLP-C浓度显著高于非AMI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后,RLP-C仍然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LP-C浓度升高的患者,AMI的危险性增大,并且在诸多影响因素中,RLP-C与AMI关系最为密切(OR=3.093,95%CI:1.658~5.771)。结论血清RLP-C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RLP-C浓度升高的患者发生AMI的风险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蛋白胆固醇
下载PDF
残粒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陈焱 吕智博 赵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3010-3015,3021,共7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血脂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事件相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被高估或低估。目前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研究...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血脂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事件相关,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风险被高估或低估。目前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目的研究RLP-C和non-HDL-C之间的不一致性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血压正常高值队列研究数据库中于2004年1月—2014年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具备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记录且Gensini评分可完整计算的冠心病患者共398例,根据队列中RLP-C和non-HDL-C水平的中位数将纳入患者分为4组:一致低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129),不一致低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69),不一致高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67)和一致高RLP-C组(RLP-C≥RLP-C_(中位数)且non-HDL-C≥non-HDL-C_(中位数),n=133)。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比较4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RLP-C和non-HDL-C之间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RLP-C和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患者中有34%(136/398)合并血脂水平不一致现象。一致低RLP-C组、不一致低RLP-C组、不一致高RLP-C组和一致高RLP-C组中分别有15.5%、18.9%、32.3%和24.9%的患者出现严重冠状动脉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LP-C和non-HDL-C的不一致性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分别选取不一致低RLP-C组和不一致高RLP-C组与一致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和是否患有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不一致亚组中低RLP-C与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无关〔OR=0.958,95%CI(0.473,1.939),P=0.905〕,而高RLP-C与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相关〔OR=2.084,95%CI(1.110,3.912),P=0.02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后,RLP-C仍是严重冠状动脉狭窄风险的强预测因子〔OR=1.911,95%CI(1.253,2.914),P=0.003〕。结论合并高RLP-C和低non-HDL-C水平患者中RLP-C和non-HDL-C水平不一致性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相关,未来有潜力成为在传统血脂指标基础上用以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新型预测因素,并且独立于年龄、性别和其他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蛋白胆固醇 非高密度蛋白胆固醇 不一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