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锰钢脆性相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芬燕 马跃新 邹安全 《企业技术开发》 2007年第2期19-21,共3页
文章研究了脆性相变对高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铸态或已水韧处理的高锰钢工件,在加热过程中都有一脆性相变区间,高锰钢在这个温度区间加热保温,因脆性相析出而使组织严重恶化,机械性能显著下降。高锰钢脆性相变不仅与加热... 文章研究了脆性相变对高锰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铸态或已水韧处理的高锰钢工件,在加热过程中都有一脆性相变区间,高锰钢在这个温度区间加热保温,因脆性相析出而使组织严重恶化,机械性能显著下降。高锰钢脆性相变不仅与加热温度有关,而且与保温时间长短有关。在脆性相变区加热保温时间越长,脆性相析出越多,对性能影响越严重,可见在高锰钢铸件加热过程中,严格控制脆变行为对提高高锰钢热处理质量,进而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十分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钢 脆性相 热处理 水韧处理 磷共晶
下载PDF
CuCrTe触头材料中脆性相的存在形式及影响
2
作者 张石松 王小军 +4 位作者 刘凯 李鹏 李刚 师晓云 贺德永 《电工材料》 CAS 2022年第4期3-5,共3页
以CuCr25Te0.6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探讨了熔铸法生产的CuCrTe触头材料中脆性相的存在形式、分布及其如何降低抗拉强度,在抗熔焊过程如何发挥作用。
关键词 熔铸法 CuCrTe 脆性相 抗熔焊
下载PDF
YG15与40Cr钎焊接头中脆性相的析出抑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兴睿 万祥明 +2 位作者 刘建雄 许炳梁 毕凌成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1-26,共6页
YG15是WC-Co类硬质合金,其在钎焊过程中易发生脱碳反应.脱碳反应会生成脆性η相组织.此外,钎料中Zn含量过高也会导致脆性相的生成.对影响YG15与40Cr钎焊脆性相生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焊接时间、焊后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强... YG15是WC-Co类硬质合金,其在钎焊过程中易发生脱碳反应.脱碳反应会生成脆性η相组织.此外,钎料中Zn含量过高也会导致脆性相的生成.对影响YG15与40Cr钎焊脆性相生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焊接时间、焊后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强度影响较大.当保温温度过高或焊接时间过长时,由于焊缝中元素的扩散会导致偏析,特别Fe元素在焊缝界面聚集形成脆性的η相的部位.实验验证经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温度和焊接时间(400℃温度保温8 h,焊接时间60 s)可以有效的抑制Zn脆性相的生产,得到良好的钎焊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钎焊 脆性相 析出抑制
原文传递
高铬铁素体不锈钢00Cr26Ni6Mo4CuTi的脆性相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利军 陈德利 +1 位作者 徐朋 曹丽红 《钢铁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47-51,共5页
由于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问题十分突出,在实验室进行了00Cr26Ni6Mo4CuTi钢的固溶、时效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钢中脆性相的影响,找出00Cr26Ni6Mo4CuTi钢脆性相的析出规律,分析了脆性相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 由于高铬铁素体不锈钢的脆性问题十分突出,在实验室进行了00Cr26Ni6Mo4CuTi钢的固溶、时效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钢中脆性相的影响,找出00Cr26Ni6Mo4CuTi钢脆性相的析出规律,分析了脆性相对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010~1 030℃采用快冷固溶,经过550℃×(3~4)h时效,可使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Cr26Ni6Mo4CuTi 不锈钢 脆性相 组织 热加工性能
原文传递
脆性第二相颗粒对环氧树脂拉伸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俊勃 李建华 孙永奇 《西北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62-265,共4页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F155环氧树脂的拉伸性能与其微观结构的关系,探讨了第二相颗粒对其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155环氧树脂的增韧主要是通过橡胶颗粒来实现的。
关键词 环氧树脂 拉伸 脆性第二 增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SAF2205双相钢换热器管弯管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淑娟 胡传顺 +2 位作者 张娟娟 黄抚生 叶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5,共2页
用双相钢SAF2205!19mm×3mm管材制造换热器管,采取在1030 ̄1150℃温度范围内对其进行弯管成型加工,加工后采用1070℃固溶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铁素体体积百分含量接近50%,评定其晶粒度级别大于8... 用双相钢SAF2205!19mm×3mm管材制造换热器管,采取在1030 ̄1150℃温度范围内对其进行弯管成型加工,加工后采用1070℃固溶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及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铁素体体积百分含量接近50%,评定其晶粒度级别大于8级,且在所有取样中均未发现有σ相析出。表明所选择的弯管加工成型工艺及固溶处理工艺是合适的,是能够保证双相钢换热器设备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力学性能等综合性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2205双 换热器管 固溶处理 σ脆性相
下载PDF
快速凝固制备的 Cu-Sn-Ag-In 钎料薄带的韧脆性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泉 张力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用快速凝固法将代银钎料Cu-Sn-Ag-In合金制备成薄带,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薄带组织为晶态。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薄带显微组织由银或富银的面心立方固溶体α相和脆性相组成。薄带的韧性主要取决于脆性相的相对含量,如果脆... 用快速凝固法将代银钎料Cu-Sn-Ag-In合金制备成薄带,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薄带组织为晶态。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薄带显微组织由银或富银的面心立方固溶体α相和脆性相组成。薄带的韧性主要取决于脆性相的相对含量,如果脆性相的相对含量高,薄带就较脆,反之如果脆性相的相对含量低,薄带就较韧。薄带中脆性相的相对含量与金属液冷却速度有关。如果金属液冷却速度快,凝固迅速,制成的薄带中脆性相来不及充分析出,薄带就表现为较韧;反之,如果金属液冷却速度小,凝固慢,就会造成薄带中脆性相充分析出,这样制成的薄带就较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钎料 韧性 薄带 脆性相 快速凝固 钎焊 铜锡金
下载PDF
铝铜真空固相扩散焊焊缝微观组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燕翔 李杨 孔焕平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5年第4期207-211,共5页
复合罩体零件由T2铜罩和7A09铝罩经过真空固相扩散焊连接成形。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维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焊缝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由多种脆性相组成,焊缝与母材之间形成了明显... 复合罩体零件由T2铜罩和7A09铝罩经过真空固相扩散焊连接成形。综合运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维氏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焊缝微观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由多种脆性相组成,焊缝与母材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扩散层,焊缝及扩散层宽度约0.3 mm;两侧扩散层宽度及组织呈明显差异,铝侧扩散层宽度远大于铜侧扩散层,在铝侧扩散层生成了以网状特征为主的脆性相,并在焊接温度和应力的共同作用下晶粒发生了动态再结晶,扩散层与焊缝组织呈明显的过渡梯度,铜侧扩散层生成了致密带状脆性相,过渡梯度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焊 焊缝 微观组织 脆性相
下载PDF
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裂纹浅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邵羽 冯均富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生裂纹 ,裂纹的产生与钢的塑性、韧性有密切关系 ;而生产加工中的双相钢的塑性。
关键词 不锈钢 无缝钢管 裂纹 塑性 韧性 脆性相 低温脆性 影响 措施
下载PDF
1Cr13不锈钢脆性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天津重机厂锻冶科金相组 《大型铸锻件》 1982年第4期123-129,共7页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1Cr13不锈钢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冷变形能力,没有回火脆性倾向,有人甚至认为“含Cr13%的钢几乎完全不会变脆,无需考虑此种钢在加工和使用上的困难。但是,由于热加工不当,1Cr13不锈钢也会出现问题。我厂在加工一批1...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1Cr13不锈钢具有较高的韧性和冷变形能力,没有回火脆性倾向,有人甚至认为“含Cr13%的钢几乎完全不会变脆,无需考虑此种钢在加工和使用上的困难。但是,由于热加工不当,1Cr13不锈钢也会出现问题。我厂在加工一批1Cr13不锈钢锻件时,经热处理后,就发现严重脆性,经过多次试验研究,找到了引起脆性的原因,采取措施,消除脆性相,挽救了这批锻件。下面就这一事例,对1Cr13不锈钢的脆性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3不锈钢 回火脆性 原因 不锈钢锻件 热加工 变形能力 热处理 脆性相
下载PDF
热处理对超低碳双相不锈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育琴 《上海钢研》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研究不同固溶温度下各种回火制度对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饱和磁化强度的影响。在各种热处理制度下,探索了温度、性能、相组织三者的关系。为改善材料的冷热加工性能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不锈钢 热处理 铁素体 奥氏体 脆性相
下载PDF
含韧性界面相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损伤研究
12
作者 杨慧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5-741,共7页
基于增量损伤理论,提出一个可描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渐进式脱粘损伤、基体塑性变形及颗粒尺寸效应的本构模型。采用双夹杂模型将韧性界面相嵌入到增量损伤理论模型,用界面分离的能量平衡式来描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渐进式脱粘损伤。该模... 基于增量损伤理论,提出一个可描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渐进式脱粘损伤、基体塑性变形及颗粒尺寸效应的本构模型。采用双夹杂模型将韧性界面相嵌入到增量损伤理论模型,用界面分离的能量平衡式来描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渐进式脱粘损伤。该模型可研究颗粒尺寸效应和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并可解释界面相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颗粒尺寸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脆性界面 有限元方法 脱粘损伤
下载PDF
Ti_(5)Si_(3)含量对SiCp/2009Al激光填粉焊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赵明娟 程梓威 +4 位作者 赵龙志 刘德佳 焦海涛 唐延川 余梦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材料在熔化焊接过程中极易产生脆性相影响接头质量,这制约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运用Ti,Si元素补偿对Al_(4)C_(3)脆性相的抑制作用,对SiCp/2009Al复合材...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轨道交通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材料在熔化焊接过程中极易产生脆性相影响接头质量,这制约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运用Ti,Si元素补偿对Al_(4)C_(3)脆性相的抑制作用,对SiCp/2009Al复合材料进行激光填粉焊,并运用SEM,XRD分析焊接接头的微观结构,应用维氏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分别测试接头的硬度和拉伸性能,以此分析Ti_(5)Si_(3)含量对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_(5)Si_(3)的加入对于抑制Al_(4)C_(3)脆性相的生成有显著作用,焊缝中未发现Al_(4)C_(3)脆性相;随着Ti_(5)Si_(3)含量的提高,焊缝组织中Al_(3)Ti的分布密度和尺寸先减小后增大,熔合区形态完整度先增加后降低,热影响区宽度先减小后增大;焊缝平均硬度随Ti_(5)Si_(3)含量提高而增加,接头的抗拉强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其中添加20%Ti_(5)Si_(3)粉末的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是添加50%Ti_(5)Si_(3)粉末的焊接接头强度的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填粉焊接 铝基复合材料 脆性相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攀长钢公司超级双相不锈钢管材试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晓军 《特钢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11-13,42,共4页
攀长钢在试制某超级双相钢钢管时,发现热加工热塑性差。主要表现在制坯时锻造开裂、轧制脆断,挤压管材内外表面裂口及裂纹严重。通过多次试制,成功解决塑性差问题,生产合格成品管材。成品管检验结果表明,化学成分控制、性能等质量指标... 攀长钢在试制某超级双相钢钢管时,发现热加工热塑性差。主要表现在制坯时锻造开裂、轧制脆断,挤压管材内外表面裂口及裂纹严重。通过多次试制,成功解决塑性差问题,生产合格成品管材。成品管检验结果表明,化学成分控制、性能等质量指标满足用户技术要求,工艺路线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双 不锈钢 S32750 管材 σ脆性 危害及控制
下载PDF
ZL101A铸造铝合金机器人大臂断裂失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曼婷 金林奎 +3 位作者 吴正环 程曦 黎肖辉 陈宇浩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23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测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ZL101A铸造铝合金机器人大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纹孔边缘存在较多疏松、孔洞和粗大枝晶组织以及β脆性相是导致机器人大臂断... 采用宏观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检测及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ZL101A铸造铝合金机器人大臂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纹孔边缘存在较多疏松、孔洞和粗大枝晶组织以及β脆性相是导致机器人大臂断裂的主要原因,使用过程中的撞击促进了断裂的提前发生,并依据检测结果提出了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L101A铸造铝合金 粗大枝晶 β脆性相 疏松及孔洞 变质处理 撞击断裂
下载PDF
含稀土节镍耐热奥氏体不锈钢S30815缺陷的分析
16
作者 丁以林 李杰 +2 位作者 杨志春 熊强 赵磊 《冶金与材料》 2023年第1期110-112,共3页
为了解决节镍型含稀土耐热奥氏体不锈钢S30815生产过程中板卷起皮状裂纹缺陷。本文通过研究起皮状裂纹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确定了板坯质量缺陷是造成起皮状裂纹的直接原因。采取降低钢液氧含量、控制合理的钢液温度、选择合适的浸入式... 为了解决节镍型含稀土耐热奥氏体不锈钢S30815生产过程中板卷起皮状裂纹缺陷。本文通过研究起皮状裂纹产生机理和影响因素,确定了板坯质量缺陷是造成起皮状裂纹的直接原因。采取降低钢液氧含量、控制合理的钢液温度、选择合适的浸入式水口等措施减少板坯内部夹杂。采取降低硼含量减少晶界析出、设定匹配的拉速和冷却水量来改善板坯内部裂纹和表面凹陷。通过上述工艺实践,起皮状裂纹缺陷得到大幅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皮状裂纹 稀土 奥氏体 脆性相 夹杂物
下载PDF
铜箔中间层对铝/钢异种金属激光对接焊接头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旭东 石岩 刘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43-149,共7页
采用添加铜箔中间层方式对08Al钢与5083铝合金进行激光对接焊试验,试验过程中将光斑偏向钢一侧。以焊缝成形质量为标准,获得了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组合。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铜箔中间层对界面处熔合情况、元素分布及焊缝各区域... 采用添加铜箔中间层方式对08Al钢与5083铝合金进行激光对接焊试验,试验过程中将光斑偏向钢一侧。以焊缝成形质量为标准,获得了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组合。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铜箔中间层对界面处熔合情况、元素分布及焊缝各区域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光束偏移距离为0.4 mm,离焦量为0 mm,激光功率为2 kW,焊接速度为10 mm/s,保护气He流量为15 L/min时焊缝表面连续、平整,无飞溅、夹杂和咬边等缺陷,背部熔透均匀,焊缝成形质量最佳。添加的铜箔中间层形成铝和钢之间的过渡桥梁,使对接面处铝/钢物理性质过渡平缓,有效降低了界面处液态金属的温度梯度和热传递速度,液态熔池的高温停留时间延长使得下部金属获得更多的有效热量,熔化量显著增加。焊缝截面形状从T形转变为两头宽中间窄的近似X形,界面处熔合线呈现不规则的弯曲状,铝/钢相互咬合,连接紧密。铜箔中间层抑制了Al元素向钢侧焊缝的扩散,铁素体晶粒内第二相粒子明显减少。铝/铜/钢接头断裂形式为解理断裂和准解理断裂相混合,界面处生成了(Fe,Cu)4Al13、(Fe,Cu)2Al5和CuAl2脆性相,是限制接头强度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 铜箔 脆性相
下载PDF
钛合金板与不锈钢丝网异质接头焊接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晓军 刘天佐 何成旦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94,共4页
采用不同的滚焊和真空扩散焊工艺研究了TC4钛合金板与00Cr18Ni13不锈钢丝网的异质接头的焊接问题。焊缝显微分析显示,无论是滚焊或真空扩散焊,无论焊接参数大小,都无法避免异质接头直接扩散焊时产生内应力和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形... 采用不同的滚焊和真空扩散焊工艺研究了TC4钛合金板与00Cr18Ni13不锈钢丝网的异质接头的焊接问题。焊缝显微分析显示,无论是滚焊或真空扩散焊,无论焊接参数大小,都无法避免异质接头直接扩散焊时产生内应力和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相,并形成裂纹。滚焊和较小的焊接参数只能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较大的焊接参数的扩散焊直接导致未熔合和开裂。采用中间过渡层并产生微观机械咬合的焊接接头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扩散焊 钛合金 异质接头 脆性相
下载PDF
高锰铝青铜合金强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纪胜如 陈菁 陈慧敏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46,共3页
研究了Al,Mn含量,Al当量及浇注温度对高锰铝青铜合金强韧性的影响,优选了合适的合金成分,并分析了Al当量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高锰铝青铜 浇注温度 脆性相 铝当量 铜合金
下载PDF
铝镁异种金属复合挤压成形及界面微观组织 被引量:7
20
作者 乔及森 向阳芷 +1 位作者 聂书才 张涵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8-83,共6页
基于Deform 2D有限元模拟优化挤压工艺参数,在挤压速率2mm/s,挤压温度470℃下对铝镁双金属进行复合挤压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复合挤压件界面结合层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铝... 基于Deform 2D有限元模拟优化挤压工艺参数,在挤压速率2mm/s,挤压温度470℃下对铝镁双金属进行复合挤压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测试以及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复合挤压件界面结合层进行微观组织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铝镁合金接触区反应生成了界面层,层内新的物相为靠近AZ31镁基体一侧的Al_(12)Mg_(17)以及靠近铝基体一侧的Al_3Mg_2。Al_3Mg_2相显微硬度值最高,平均值约为210HV,Al_(12)Mg_(17)相平均硬度约为170HV,因而界面区硬度高于两侧基体母材,形成典型的脆硬结合层,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结果显示,Al_(12)Mg_(17)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0μm,Al_3Mg_2相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20μm,复合界面结合层区域晶粒取向各异,晶粒尺寸大小也不均匀,而复合外层纯铝基体取向区域均匀,新生成相在晶界上有部分再结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镁合金 复合挤压 脆性相 显微硬度 电子背散射衍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