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2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态LTD的脉宽叠加技术仿真
1
作者 余滔 饶俊峰 《电子科技》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针对脉冲电磁场生物医学应用中所需求的高电压大电流宽范围脉冲问题,文中采用脉冲叠加的方案设计了一种长脉宽固态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 LTD)。该LTD脉冲发生器为了突破脉冲变压器伏秒积限制下的脉宽范围,采... 针对脉冲电磁场生物医学应用中所需求的高电压大电流宽范围脉冲问题,文中采用脉冲叠加的方案设计了一种长脉宽固态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 LTD)。该LTD脉冲发生器为了突破脉冲变压器伏秒积限制下的脉宽范围,采用并联叠加的方式增加输出脉宽。设计了脉冲变压器的复位电路,提高了LTD输出脉冲占空比,能够实现最少支路LTD的多次脉冲叠加。通过Pspice搭建仿真电路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单匝脉冲变压器伏秒积为146 V·ms的情况下,实现单级电压为300 V,脉宽为1.6μs的脉冲输出,为其原伏秒积的3倍,且所提方案能够通过增加叠加脉冲个数来实现更宽范围的脉冲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功率技术 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 冲电源 脉宽延长 冲叠加 微秒 冲变压器 磁饱和
下载PDF
喷油与增压脉宽对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杨昆 周磊 +2 位作者 赵建华 聂涛 黄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1228,共8页
超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喷油与增压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速率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喷油与增压脉宽对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介绍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 超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喷油与增压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速率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喷油与增压脉宽对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介绍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性能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在不同共轨压力下,喷油与增压脉宽对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喷油脉宽的增加,喷油速率曲线形态均近似于靴形,且大喷油速率范围占整个喷油过程的比例逐渐增大,同时,喷油开启延迟保持不变,喷油关闭延迟在喷油脉宽较小时(0.6~1 ms),增加幅度明显,而在喷油脉宽较大时(1~1.4 ms),基本保持不变。(2)随着增压脉宽增加,在小喷油脉宽条件下,喷油速率曲线形态近似于靴形,且保持不变;但在大喷油脉宽条件下,喷油速率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倒靴形”的曲线形态,这是由于在喷油还未结束时,增压装置电磁阀控制信号的关闭造成增压压力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油脉宽 增压脉宽 超高压共轨系统 喷油特性
下载PDF
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喷油脉宽的影响
3
作者 陈军 施冠羽 +1 位作者 张涛 周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20-125,共6页
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增压时序与喷油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规律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喷油脉宽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喷油... 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增压时序与喷油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规律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喷油脉宽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性能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在不同共轨压力下,喷油脉宽对可变喷油规律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油脉宽的增加,喷油速率曲线形态均近似于靴形(即有一个明显的拐点),且大喷油速率范围占整个喷油过程的比例逐渐增大;同时,在喷油脉宽较小时,喷油持续期随喷油脉宽变化的线性度较差,而在喷油脉宽较大时,喷油持续期与喷油脉宽基本上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喷油规律 高压共轨系统 喷油特性 喷油脉宽
下载PDF
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增压脉宽的影响
4
作者 周磊 杨昆 +1 位作者 赵建华 聂涛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6,207,共6页
超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增压时序与喷油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规律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增压脉宽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介绍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型... 超高压共轨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增压时序与喷油时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可调喷油规律喷射,进而影响柴油机喷油特性。为探明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随增压脉宽的影响规律和成因机理,在介绍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性能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在不同共轨压力下,增压脉宽对超高压共轨系统喷油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喷油脉宽条件下,随着增压脉宽的增加,喷油速率曲线形态近似于靴形,且保持不变。同时,喷油特性参数随增压脉宽的改变均保持不变,只是随着共轨压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大喷油脉宽条件下,随着增压脉宽的增加,喷油速率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倒靴形”的曲线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共轨系统 喷油特性 增压脉宽
下载PDF
射频、强脉冲光和长脉宽1064 nm激光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林迈 蒋笑 +1 位作者 谢光辉 刘宏伟 《感染.炎症.修复》 2023年第1期54-58,共5页
随着面部抗衰老医疗需求逐年增长,适用于面部年轻化的光电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射频除皱术能够有效地使面部年轻化而且安全可靠,强脉冲光能够显著改善面部光老化的定性特征,长脉宽1064 nm激光可以有效地穿透至真皮层和筋膜层,从而实现... 随着面部抗衰老医疗需求逐年增长,适用于面部年轻化的光电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射频除皱术能够有效地使面部年轻化而且安全可靠,强脉冲光能够显著改善面部光老化的定性特征,长脉宽1064 nm激光可以有效地穿透至真皮层和筋膜层,从而实现深层的紧致效果。本文综述了射频、强脉冲光和长脉宽1064 nm激光等面部年轻化治疗应用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冲光 脉宽1064 nm激光 面部年轻化 医疗美容
下载PDF
反相积分器脉宽调制及其解调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学军 何寿康 +1 位作者 张建军 阳西述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16-118,共3页
介绍了反相积分器的主要用途 ,论证了反相积分器是用作脉宽测量。
关键词 反相积分器 脉宽调制 脉宽解调 脉宽测量 密勒扫描电路 集成运放
下载PDF
深紫外飞秒激光脉宽测量
7
作者 张艳琳 游利兵 +4 位作者 王宏伟 王琪 胡泽雄 范军 方晓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9-475,共7页
为准确测量193 nm深紫外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基于氟化钙的双光子荧光效应,设计并搭建了用于紫外飞秒激光脉冲的脉宽测量系统。双光子荧光信号强度与入射激光光强的平方依赖关系证明了获得双光子荧光信号的可靠性。利用插入法进行了CCD... 为准确测量193 nm深紫外飞秒激光的脉冲宽度,基于氟化钙的双光子荧光效应,设计并搭建了用于紫外飞秒激光脉冲的脉宽测量系统。双光子荧光信号强度与入射激光光强的平方依赖关系证明了获得双光子荧光信号的可靠性。利用插入法进行了CCD探测系统的数值标定,获得单像素对应的时间尺度为7.35 fs。单脉冲测量下,得到193 nm深紫外飞秒激光的脉宽为476.1 fs,与利用光谱法进行测量计算得到的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脉宽测量 深紫外飞秒激光 双光子荧光
下载PDF
阴茎头静脉畸形:分型及其长脉宽1064 nm激光治疗
8
作者 段琼 胡丽 +1 位作者 林晓曦 陈辉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3年第6期535-540,共6页
目的建立阴茎头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of glans penis,GPVM)的分型体系,评价长脉宽1064 nm Nd:YAG(LP-Nd:YAG)激光治疗阴茎头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纳入在本中心诊疗的GPVM患者26例。根据受累面积... 目的建立阴茎头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of glans penis,GPVM)的分型体系,评价长脉宽1064 nm Nd:YAG(LP-Nd:YAG)激光治疗阴茎头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纳入在本中心诊疗的GPVM患者26例。根据受累面积和勃起功能分为孤立型(Ⅰ型)、泛发型(Ⅱ型)和全阴茎头型(Ⅲ型),其中Ⅲ型又分为无勃起功能障碍(Ⅲa型)和有勃起功能障碍(Ⅲb型)。本组中25例采用LP-Nd:YAG激光治疗,并将治疗结果分为5个等级。于每次治疗后记录严重和轻微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有1例成年患者放弃治疗,另1例未成年患者中止治疗,其余24例患者完成LP-Nd:YAG激光治疗。平均(2.4±1.1)次治疗后,4例(16.7%)患者达到“优(清除率75%~90%)”,20例(83.3%)患者达到“近治愈(清除率>90%)”。24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0±2.6)个月,均无复发。轻微并发症:黏膜质地改变8例、暂时性色素沉着4例、水泡及薄痂2例、暂时性纤维结节2例、暂时性色素减退1例、浅表瘢痕1例、轻度感觉减退1例;严重并发症:组织缺损及局部凹陷1例、不消退纤维结节2例。结论LP-Nd:YAG激光治疗对GPVM清除率较高,安全性良好。本分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激光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同类型的GPVM可能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阴茎头 脉宽Nd:YAG激光
下载PDF
窄脉宽激光诱导背向选择性去除金属薄膜制备微电路(特邀)
9
作者 崔佳琪 谢小柱 +3 位作者 黄亚军 李兆艳 罗宇航 龙江游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6-56,共11页
为了在透明基板上制备出导电性能良好的微电路,研究了窄脉宽激光正向和背向选择性去除金属薄膜制备的微结构形貌特征,开展了纳秒激光选择性去除Cu薄膜(厚度为150 nm)的实验和温度场仿真研究,揭示了正、背面去除的烧蚀机理和材料的喷射... 为了在透明基板上制备出导电性能良好的微电路,研究了窄脉宽激光正向和背向选择性去除金属薄膜制备的微结构形貌特征,开展了纳秒激光选择性去除Cu薄膜(厚度为150 nm)的实验和温度场仿真研究,揭示了正、背面去除的烧蚀机理和材料的喷射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激光脉冲能量为0.270~0.542μJ,扫描速度为2 mm/s时,激光诱导背向去除金属薄膜在加工质量方面优于正向加工,其去除几何精度高,轮廓边缘平整,几乎没有溅射。采用优化后的纳秒激光加工工艺参数,激光脉冲能量为0.403μJ,扫描速度2 mm/s,扫描线间距为3μm,制备出均匀分布的铜阵列图案。在相同参数下对玻璃基板上的铜薄膜背向选择性去除,得到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粘附性的微电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宽激光 背面去除 温度场仿真 金属薄膜 微电路
下载PDF
超完美脉冲光(AOPT)长脉宽模式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日成 金清美 金承龙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完美脉冲光(Advanced optimal pulse technology,AOPT)长脉宽模式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的面部毛孔粗大的就医者30例。采用AOPT长脉宽模式治疗,选用640 nm和590 n... 目的:探讨超完美脉冲光(Advanced optimal pulse technology,AOPT)长脉宽模式治疗面部毛孔粗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1年6月-2021年12月就诊的面部毛孔粗大的就医者30例。采用AOPT长脉宽模式治疗,选用640 nm和590 nm滤光片,3个脉冲,脉宽8.0 ms、6.0 ms、6.0 ms,延迟时间40 ms,能量14~18 J/cm2。每次治疗间隔2~3周,6次治疗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比较就医者治疗改善率、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同时记录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所有就医者接受6次AOPT治疗并随访3个月,治疗即刻反应为就医者皮肤毛囊皮脂腺开口扩张,内部黑头粉刺角质栓颜色变灰白、膨胀且浮出表面。就医者可出现轻度疼痛及皮肤中度红斑,反应均于30 min内消退。治疗前就医者毛孔平均评级(5.33±0.66)级,治疗后1个月(2.87±0.57)级,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改善率为93.33%(28/30)。治疗后3个月就医者毛孔评级(3.03±0.61)级,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改善率为83.33%(25/30)。所有就医者治疗后均无明显水肿反应,无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及瘢痕等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3个月未见明显复发。就医者随访满意度高。结论:AOPT长脉宽模式可有效治疗面部毛孔粗大,且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完美冲技术 脉宽模式 面部毛孔粗大 鼻部黑头粉刺
下载PDF
工作脉宽对W波段行波管温度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高畅 张小青 +3 位作者 杜英华 潘攀 蔡军 冯进军 《真空电子技术》 2023年第5期76-80,共5页
毫米波行波管具有大功率、宽频带、高效率等特点,在雷达、高速通信、电子对抗等现代电子装备中广泛应用。本文基于Ansys软件对W波段行波管进行热特性仿真,分析工作脉宽对行波管温度的影响。随着工作脉宽的增加,行波管温度升高,在占空比... 毫米波行波管具有大功率、宽频带、高效率等特点,在雷达、高速通信、电子对抗等现代电子装备中广泛应用。本文基于Ansys软件对W波段行波管进行热特性仿真,分析工作脉宽对行波管温度的影响。随着工作脉宽的增加,行波管温度升高,在占空比35%下,脉宽0.1、1和3 s的行波管温度分别达到了连续波行波管温度的56.8%,80.7%和87.2%。提高占空比至70%,脉宽0.1和1 s的行波管温度已达到连续波行波管温度的84%和96%,接近于连续波工作状态的行波管温度。通过分析不同脉宽的行波管温度差异,为长脉宽W波段行波管热可靠性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宽 占空比 冲行波管 连续波行波管 热分析
下载PDF
固定阈值脉宽法识别常见核素
12
作者 杨大战 杨斌 +5 位作者 李钢 周冬亮 闫海霞 李宝昌 高玮辰 李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2,共5页
介绍了采用固定阈值脉宽法识别常见核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放大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相对固定阈值的脉宽与信号幅度存在的对数对应关系,应用时间数字转换装置,测量核辐射脉冲信号固定阈值脉宽值并累积,得到能量经对数压缩过的能谱,并可由此... 介绍了采用固定阈值脉宽法识别常见核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放大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相对固定阈值的脉宽与信号幅度存在的对数对应关系,应用时间数字转换装置,测量核辐射脉冲信号固定阈值脉宽值并累积,得到能量经对数压缩过的能谱,并可由此能谱中的特征峰识别常见核素。利用NaI(T1)闪烁体探测器测试^(241)Am、^(131)I、^(137)Cs、^(60)Co等γ源,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见的基于ADC的能谱测量,固定阈值脉宽法具有电路简单、灵活、能量响应范围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阈值 脉宽 核素识别
下载PDF
固定阈值脉宽法识别常见核素
13
作者 杨大战 杨斌 +5 位作者 李钢 周冬亮 闫海霞 李宝昌 高玮辰 李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9-212,共4页
介绍了采用固定阈值脉宽法识别常见核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放大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相对固定阈值的脉宽与信号幅度存在的对数对应关系,应用时间数字转换装置,测量核辐射脉冲信号固定阈值脉宽值并累积,得到能量经对数压缩过的能谱,并可由此... 介绍了采用固定阈值脉宽法识别常见核素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放大器输出的脉冲信号相对固定阈值的脉宽与信号幅度存在的对数对应关系,应用时间数字转换装置,测量核辐射脉冲信号固定阈值脉宽值并累积,得到能量经对数压缩过的能谱,并可由此能谱中的特征峰识别常见核素。利用NaI(Tl)闪烁体探测器测试^(241)Am、^(131)I、^(137)Cs、^(60)Co等γ源,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见的基于ADC的能谱测量,固定阈值脉宽法具有电路简单、灵活、能量响应范围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阈值 脉宽 核素识别
下载PDF
倍舒痕硅凝胶联合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
14
作者 赵文利 石雪芹 +3 位作者 邹晓梅 侯宏义 胡晓龙 谢松涛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90-93,共4页
目的:分析倍舒痕硅凝胶联合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106例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倍舒痕... 目的:分析倍舒痕硅凝胶联合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1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106例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倍舒痕硅凝胶外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及治疗后的面部色素沉着面积评分及严重程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面部色素沉着面积评分及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及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色素沉着改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满意度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可耐受疼痛,观察组部分患者局部出现红肿、水疱,均于2~3 d后自行消退。结论:倍舒痕硅凝胶联合长脉宽1 064 nm Nd∶YAG激光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舒痕硅凝胶 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 烧伤 色素沉着 临床疗效 满意度
下载PDF
基于频谱仪的脉冲调制信号脉宽周期参数自动测试方法研究
15
作者 刘琴 李澄宇 高良希 《信息记录材料》 2023年第5期240-242,245,共4页
射频脉冲技术在雷达和数字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脉冲调制信号的多种参数手动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简单介绍了射频脉冲调制信号和常规手动测试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利用频谱仪实现脉冲调制信号的脉宽、周期两种参数自动... 射频脉冲技术在雷达和数字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脉冲调制信号的多种参数手动测量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本文简单介绍了射频脉冲调制信号和常规手动测试方法,重点研究了两种利用频谱仪实现脉冲调制信号的脉宽、周期两种参数自动测试的方法,同时编写了自动测试软件对方法进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自动测试方法简单可行,具有较高测量精度,能够满足生产测试中调制参数偏差小于20%等精度要求的指标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调制 脉宽 冲周期 自动测试
下载PDF
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脉宽编码抗干扰技术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峰 汪岳峰 +1 位作者 牛燕雄 王金玉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39,共3页
针对现有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系统采用脉冲重复频率编码易受干扰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激光脉宽编码技术提高其抗干扰性能的新构想。分析了激光脉宽编码的技术原理,并对其工程实现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光削... 针对现有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武器系统采用脉冲重复频率编码易受干扰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激光脉宽编码技术提高其抗干扰性能的新构想。分析了激光脉宽编码的技术原理,并对其工程实现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电光削波技术的脉宽可调激光器实现方案,完成了这种脉宽编码激光器的理论设计。初步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半主动制导 脉宽编码 脉宽可调激光器 电光削波
下载PDF
一种考虑死区与最小脉宽限制的IPWM算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招彬 游林儒 +1 位作者 汪兆栋 文小琴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18,共8页
由于存在死区时间和最小脉宽限制,造成两电平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实际电压空间缩小,因此,传统的七段式SVPWM及其过调制算法不再完全适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考虑死区与最小脉宽限制的综合式脉宽调制(IPWM)算法。首先,该算法将... 由于存在死区时间和最小脉宽限制,造成两电平三相电压源型逆变器的实际电压空间缩小,因此,传统的七段式SVPWM及其过调制算法不再完全适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考虑死区与最小脉宽限制的综合式脉宽调制(IPWM)算法。首先,该算法将经典的七段式SVPWM与五段式DPWM1、三段式PWM、一段式PWM综合起来,并重新划分了线性调制区和过调制区,有效扩展了实际的电压空间。其次,该算法对过调制算法进行优化,减小了运算量并降低了输出谐波;同时,通过对参考电压进行线性修正,有效地提高了输出电压基波幅值的线性度。针对调制电平与恒定电平之间的切换问题,也给出了基于有限状态机的新死区插入方法。最后,在感应电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逆变器 综合式脉宽调制 死区时间 最小脉宽限制 过调制 有限状态机
下载PDF
一种带约束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德会 夏晓昊 李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78-2787,共10页
为解决传统调制方法中的最小脉宽问题,提出了一种带约束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法。首先,建立新的三相桥臂坐标,取消了扇区的划分和判断;其次,将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由8个减小为3个,并将其... 为解决传统调制方法中的最小脉宽问题,提出了一种带约束的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法。首先,建立新的三相桥臂坐标,取消了扇区的划分和判断;其次,将基本电压空间矢量由8个减小为3个,并将其作用时间与三相桥臂的导通时间一一对应;再次,通过增加约束条件,将传统SVPWM方法的调制过程及其结果离散化,从而避免了窄脉宽的出现;最后,给出了一种快速的计算策略,其计算量仅与SVPWM方法一个扇区的计算量基本相同。相对于SVPWM方法,所提方法调制的基波与杂波在频谱上的分布更清晰,低次谐波较少,有利于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更适合较高电压和较大电流的逆变要求。仿真及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最小脉宽 约束 合成误差 总谐波失真
原文传递
小型化长脉宽高效率C波段收发模块的研制
19
作者 章勇佳 陈继鹏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8期160-163,共4页
本文设计了一款小型化、高效率、高增益C波段收发模块,通过小型化设计,模块最终尺寸仅为35mm×28mm×6mm。实测该模块发射链路,输出功率大于140W,附加效率大于54%。接收链路测试结果显示,小信号增益大于23d B,噪声系数小于1.5... 本文设计了一款小型化、高效率、高增益C波段收发模块,通过小型化设计,模块最终尺寸仅为35mm×28mm×6mm。实测该模块发射链路,输出功率大于140W,附加效率大于54%。接收链路测试结果显示,小信号增益大于23d B,噪声系数小于1.5。该模块性能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近年来,宽禁带材料与微波功率器件发展非常迅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功率器件 小信号增益 收发模块 C波段 禁带材料 接收链路 脉宽 小型化设计
下载PDF
一种新型脉宽编码激光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峰 汪岳峰 +1 位作者 牛燕雄 王金玉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6-448,共3页
针对传统的激光脉冲编码激光器通常采用脉冲重复频率编码易受干扰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脉宽可调激光器进行激光脉冲宽度编码的新构想。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快速电光削波技术的脉宽可调激光器作为脉宽编码激光器的实现方案,这种... 针对传统的激光脉冲编码激光器通常采用脉冲重复频率编码易受干扰的技术现状,提出了采用脉宽可调激光器进行激光脉冲宽度编码的新构想。并由此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快速电光削波技术的脉宽可调激光器作为脉宽编码激光器的实现方案,这种脉宽编码激光器由种子激光源,电光削波组件及激光放大器组成,用可编程控制器控制延迟电路来改变普克尔盒电极上的电脉冲宽度,最终实现输出激光脉冲的脉宽可调。完成了这种脉宽编码激光器及其实验系统的理论设计。初步的分析结果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编码 脉宽编码 脉宽可调激光器 电光削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