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仝小林院士“脾瘅-脉损”防治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心怡 王涵 +1 位作者 田佳星 仝小林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仝小林院士提出脾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均以肥胖为始动因素,最终进展导致严重的大血管(脉损)和微血管(络损)并发症。在脾瘅-脉损的发展过程中,膏脂充溢,浊邪内生是其发病基础,痰瘀积脉是其核心环节,脾肾亏虚是其发... 仝小林院士提出脾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与代谢综合征基本一致,均以肥胖为始动因素,最终进展导致严重的大血管(脉损)和微血管(络损)并发症。在脾瘅-脉损的发展过程中,膏脂充溢,浊邪内生是其发病基础,痰瘀积脉是其核心环节,脾肾亏虚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临证时一方面需要消膏降浊、化痰祛脂,消除病理因素;另一方面需要活血化瘀通脉,兼顾全程通络,使脉络畅通;还需注重补虚,健脾益肾。中医在代谢综合征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防治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其“治未病”的优势,攻补兼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瘅 脉损 代谢综合征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从“冲脉气损”论治体位性低血压
2
作者 贾承儒 赵迪 +5 位作者 陈路 李楠楠 康盛华 王丽晔 任珊 陈志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85-1388,共4页
体位性低血压指体位变换时血压骤降而表现出眩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也是“血海”,与人体的气血调节有关。若冲脉功能受限,则无法发挥对气血的调控作用。研究团队提出“冲脉气损”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本病属于“脑气... 体位性低血压指体位变换时血压骤降而表现出眩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冲脉是“十二经脉之海”,也是“血海”,与人体的气血调节有关。若冲脉功能受限,则无法发挥对气血的调控作用。研究团队提出“冲脉气损”为本病的核心病机,本病属于“脑气病”,病位主要在脑髓,与脾、肾关系密切。本病初在正虚,由年老体衰脾肾不足、命门之火衰微、冲脉气弱而起病;久而冲脉真气亏损,冲气失动,阳虚火衰,真气难上,脑气不足,髓海失养,日久阳损及阴,转为坏证,频发眩晕甚至晕厥。临证治疗时,谨守“冲脉气损”的理论内涵,重视扶正复冲以恢复冲脉的正常功能,同时兼顾脾肾,使精微物质可以上充以奉养髓海。遣方用药时以四逆汤、生脉饮、升陷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减补阴、补阳、化痰祛瘀的药物,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眩晕 厥证 脑气 髓海 肾间动气 命门火衰
下载PDF
基于“络损脉痹”理论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思路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成群 方朝晖 +3 位作者 叶山东 费爱华 鲍陶陶 李家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7期1218-1222,共5页
“络损脉痹”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机关键。气阴两虚、肝肾亏虚、湿热伤络、痰瘀阻络等是形成该病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养络通痹方药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生长因子等作用,深入研究DPN“络损... “络损脉痹”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病机关键。气阴两虚、肝肾亏虚、湿热伤络、痰瘀阻络等是形成该病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养络通痹方药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生长因子等作用,深入研究DPN“络损脉痹”的病因病机及养络通痹法的作用机理,对提高DPN的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病因病机 证候分析 临床实践 作用机理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天回医简》诊损至脉相关词义新证
4
作者 杨恺 柳长华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二书是现存最早的涉及损至脉理论的文献,此与后世《脉经》《难经》中诊损至脉理论一脉相承,为扁鹊医学脉学体系的基础。本文首先通过考释《天回医简》中与损至脉相关字词并与传世... 《天回医简》《脉书·上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二书是现存最早的涉及损至脉理论的文献,此与后世《脉经》《难经》中诊损至脉理论一脉相承,为扁鹊医学脉学体系的基础。本文首先通过考释《天回医简》中与损至脉相关字词并与传世文献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推求损至脉的理论源头。然后对《脉书·上经》:朝于气、天府、脉口三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诊损至脉的原理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呼吸
下载PDF
基于“脉损”学说辨治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王雨涵 刘福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典型的病变之一,其特征为早期受累血管自内膜开始,先后堆积丰富的黄色粥样脂质,逐渐形成病灶。针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辨治特点,提出“脉损”学说,即以病位论治为起始,“浊逆则损脉,营卫不调则脉道自损”...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典型的病变之一,其特征为早期受累血管自内膜开始,先后堆积丰富的黄色粥样脂质,逐渐形成病灶。针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辨治特点,提出“脉损”学说,即以病位论治为起始,“浊逆则损脉,营卫不调则脉道自损”二者互为因果的核心观点。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和发病机制延伸出内皮细胞机械调节血流剪切应力通量与“脉损”学说的相关性。依据“浊逆则损脉,营卫不调则脉道自损”的核心观点,提出了以“复脉扶正”为大法,“从其气则愈”为原则的防治措施。强调脉道自损,治疗仍需疗脉为本。旨在修复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临床症状难以察觉的缺陷,提高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损 粥样硬化 血流剪切应力 从气
原文传递
“郁损六经血脉”的中风病机探讨 被引量:17
6
作者 丁元庆 张安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基于六经统营卫而通于脑的生理功能,结合六郁相因的病机观,阐述营卫失常,六经病损,诸郁互结,郁损血脉的中风发病机制。首先,提出六经通脑,脑统六经,共成一体的观点。其次,阐述各种病因损伤营卫,营卫失常累及六经,六经病变产生气、湿、... 基于六经统营卫而通于脑的生理功能,结合六郁相因的病机观,阐述营卫失常,六经病损,诸郁互结,郁损血脉的中风发病机制。首先,提出六经通脑,脑统六经,共成一体的观点。其次,阐述各种病因损伤营卫,营卫失常累及六经,六经病变产生气、湿、食、痰、瘀、火(热)诸郁,郁久损伤血脉,形成病理因素不同且路径不一的中风病机过程,其中以营卫失常与六郁结滞六经为共同病机。营卫损伤、六经失和、六郁内生、郁久损脉、脉损及脑是中风病机链的不同节点,合称“郁损六经血脉”。百病皆由气生,诸郁气病在先,故以调畅气机、通调营卫、疏调六经、开郁散滞、护血护脉为预防中风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因病机 营卫失常 六经病变 六郁相因 久郁 脉损及脑
下载PDF
从“毒损脑络”到“毒损络脉”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08
7
作者 张锦 张允岭 +2 位作者 郭蓉娟 陈志刚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7期483-486,共4页
"毒损脑络"是王永炎院士在中风及痴呆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病机假说,为中医药治疗中风开辟了新思路,对中医脑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文献回顾的方式再现"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提出、探讨、完善,并逐步发展成"... "毒损脑络"是王永炎院士在中风及痴呆的研究过程中提出的病机假说,为中医药治疗中风开辟了新思路,对中医脑病学科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文献回顾的方式再现"毒损脑络"病机假说的提出、探讨、完善,并逐步发展成"毒损络脉"病因与发病学说的过程,对推动中风中医病机学说的发展、提出新的临床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络 中风 病机假说
下载PDF
基于“伏毒损脉”理论解毒活血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相关性心绞痛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新东 张苏洁 +1 位作者 吴慧 祁晓霞 《吉林中医药》 2016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配方颗粒对糖尿病相关性心绞痛(DA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心电图、血糖血脂、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因子和血栓因子的影响。方法 45例糖尿病相关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解毒活血配方颗粒,...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配方颗粒对糖尿病相关性心绞痛(DA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心电图、血糖血脂、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因子和血栓因子的影响。方法 45例糖尿病相关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解毒活血配方颗粒,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治疗。疗程12周,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电图变化,血清FBG、2h BG、Hb A1c、TC、TG、HDL-C、LDL-C、IL-1β、TNF-α、Hs-CRP、SOD、MDA、v WF、P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ST段下移导联数、T波低平导联数和T波倒置导联数治疗后2组间比较、试验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FBG、2h BG、Hb A1c、TC、TG、LDL-C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1),IL-1β、TNF-α、Hs-CRP、MDA、v WF、Ps均显著下降、SOD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IL-1β、TNF-α、Hs-CRP、MDA、v WF、Ps下降和SOD升高试验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P<0.01)。结论解毒活血配方颗粒有助于缓解DAA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调节血糖、血脂,并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应激、抗血栓途径发挥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毒 解毒活血配方颗粒 糖尿病 心绞痛 炎症因子 抗氧化血栓相关因子
下载PDF
冠心病伏毒损脉病机理论与应用浅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新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在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机理论、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提出冠心病伏毒损脉病机假说,认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饮食结构、人群体质等较以往有很大不同,脏腑功能失调酿生伏毒之邪(包括脂... 在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病因、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机理论、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提出冠心病伏毒损脉病机假说,认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饮食结构、人群体质等较以往有很大不同,脏腑功能失调酿生伏毒之邪(包括脂毒、糖毒、痰毒、瘀毒、热毒),具有虚实夹杂、顽固难愈、病变复杂、骤发性烈、凶险善变等致病特点。伏毒蓄积蕴结,损伤心脉,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提出从伏毒论治的祛毒之法,包括通腑泄浊,健脾除湿,芳香辟毒,祛痰涤毒,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攻毒散浊,扶正托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心痛 伏毒 病机 治法
下载PDF
糖尿病慢性并发证“毒损络脉”病机探微 被引量:21
10
作者 冯建华 焦素杰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10,共3页
毒损络脉是糖尿病慢性并发证的主要病机。毒邪是致病因素,分外来邪毒和内生邪毒;久病入络,毒邪阻滞络脉及损伤络体致络病,其病机具体又分络脉阻滞和络虚不荣。
关键词 病机 糖尿病慢性并发证
下载PDF
痿病毒损络脉病机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富业 《山西中医》 2008年第2期4-5,共2页
分析痿病毒损络脉的机制。认为在痿病过程中,毒是必然会产生的重要病因之一,毒损络脉是重要的病机之一。在治疗上当参以解毒通络疗法,以提高疗效。
关键词 痿病 病机
下载PDF
基于“毒损络脉”探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及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唐茹梦 王思成 +2 位作者 温雅璐 杨玉涵 杨晓晖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7期762-765,共4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发病特点可概括为久、痛、顽、杂,与中医病因学毒邪致病理论及络病的病机特点相契合,据此提出“毒损络脉”是DPN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PN发病特点可概括为久、痛、顽、杂,与中医病因学毒邪致病理论及络病的病机特点相契合,据此提出“毒损络脉”是DPN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DPN早期以络虚不荣,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中期在肝损、脾虚、肾亏的基础上,出现络气郁滞,瘀血痰凝积于络脉,不能及时排出,邪气从化,酿变成毒;晚期毒邪内伏,脏腑虚衰,导致病情恶化,引发变证、坏证。在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病证阶段,分期运用扶正固本、祛邪解毒、止损防变的治则,重视调补肝脾肾三脏,在解“毒”过程中,应针对气郁痰瘀的侧重,灵活应用疏肝理气、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等治法,并以“通”法贯穿治疗之始终,虫药并行,以达最佳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毒邪 络病学说
原文传递
也谈老官山汉墓医简所载“损至脉”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开惠 王小芸 赵怀舟 《中医药文化》 2019年第4期75-82,共8页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包含了传统中医脉诊理论中损脉、至脉的相关内容。这些条文虽然与传世文献有所差异,但仍然提示了其与《难经》等医经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相关条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拟补、释义,对引用书籍的相互关系试作探讨,并由此探... 老官山汉墓医简中包含了传统中医脉诊理论中损脉、至脉的相关内容。这些条文虽然与传世文献有所差异,但仍然提示了其与《难经》等医经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对相关条文中个别字词试作拟补、释义,对引用书籍的相互关系试作探讨,并由此探析扁鹊脉学自战国至于西汉初、中期乃至中古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敝昔诊法》 《逆顺五色藏验精神》 《难经》 扁鹊
下载PDF
古代损脉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文静 刘更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60-1763,1886,共5页
损脉是两汉至隋唐时期扁鹊脉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损脉的定义、程度、意义等方面对唐以前损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辨析损脉与迟脉的异同。损脉是较平脉而言减损之脉,属于危重病脉。诊损脉是以息测脉,诊断标准是患者一息... 损脉是两汉至隋唐时期扁鹊脉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损脉的定义、程度、意义等方面对唐以前损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并辨析损脉与迟脉的异同。损脉是较平脉而言减损之脉,属于危重病脉。诊损脉是以息测脉,诊断标准是患者一息的脉动次数小于2次,依据脉息关系,损脉又有一损到五损的轻重程度之分。古人诊损脉主要有两个意义,一是判断患者可治与否,以此把握生命临终的处理原则;二是依据脉息关系的内在机制,指导可治阶段的治疗。损脉与迟脉在诊断标准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诠释病机的理论又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
下载PDF
温病卫气分证中邪损络脉证治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荣加和 《中国中医急症》 2008年第11期1555-1555,1561,共2页
温热疫毒损伤机体,可使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郁而化热,火毒壅盛而发温病。在治疗温病时,于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下一个层次证象尚未出现之前予以"先治透热",以防传变,使邪热不致内入,血络通畅而药物直达病所,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 温热疫毒损伤机体,可使气血瘀滞,经络不通,郁而化热,火毒壅盛而发温病。在治疗温病时,于卫气营血传变过程中下一个层次证象尚未出现之前予以"先治透热",以防传变,使邪热不致内入,血络通畅而药物直达病所,有利于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增强药物疗效,有效地截断病势,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 卫气分证
下载PDF
从“毒损络脉”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6
作者 王镜涵 薛波 +1 位作者 耿玉 陈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2期157-157,160,共2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证之一,目前西医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的阐述,临床治疗缺乏有效的手段。中医以“毒损络脉”理论为基础,临证加减,具有缓解症状、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势。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医治疗
下载PDF
从络病理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进展 被引量:23
17
作者 屈静 丁元庆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12期758-760,共3页
回顾了络病理论的形成、发展、完善过程,指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形成可从络病体系进行辨证,即由毒损络脉发展为毒滞络脉,还可进一步犯脑攻心,其中火热邪气在整个病程中均有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3篇。
关键词 络病 毒滞络 火热邪气
下载PDF
论热毒理论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云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2-54,共3页
从动脉粥样硬化热毒的形成、致病特点及临床与科研实践反证等方面阐述了瘀热蕴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瘀热蕴毒损脉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开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新... 从动脉粥样硬化热毒的形成、致病特点及临床与科研实践反证等方面阐述了瘀热蕴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键和主导因素,瘀热蕴毒损脉为害的共同病理基础,并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开拓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疾病的新思路、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粥样硬化 热毒 瘀热蕴毒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毒损络脉”病机探微
19
作者 杨剑锋 李友山 +4 位作者 夏颐瑄 张宁 张艳 余清璇 张力睿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408-1412,共5页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常因肉芽组织生成不良与有效微循环无法建立而难以愈合。过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与炎性因子释放、代谢废物蓄积、细菌感染等可能是引起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在中医理论中,上述物质均可视作“痈疽之毒”。消渴所致痈疽之... 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常因肉芽组织生成不良与有效微循环无法建立而难以愈合。过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与炎性因子释放、代谢废物蓄积、细菌感染等可能是引起创面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在中医理论中,上述物质均可视作“痈疽之毒”。消渴所致痈疽之毒,因脏腑久伤而起,因气血经络瘀滞壅塞而加剧,毒聚络脉,足跗又为肢体末节,络脉交叠,最易中伤,易发为消渴后足跗痈疽。故而治法当以拔毒提脓祛腐为首,脓出腐去,痈疽之毒可尽,新肉可生,创口可敛。因此,“毒损络脉”或为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病机,明确病机,对临床治疗该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痈疽 消渴 “毒 拔毒 托脓去腐
下载PDF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on-chip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under fast rising time electromagnetic pulse
20
作者 Mao Xinyi Chai Changchun +3 位作者 Li Fuxing Lin Haodong Zhao Tianlong Yang Yinta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52,共9页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protection circuit widely exists in the input and output ports of CMOS digital circuits,and fast rising time electromagnetic pulse(FREMP)coupled into the device not only interacts with ...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protection circuit widely exists in the input and output ports of CMOS digital circuits,and fast rising time electromagnetic pulse(FREMP)coupled into the device not only interacts with the CMOS circuit,but also acts on the protection circuit.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of on-chip CMO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and selects square pulse as the FREMP signals.Based on multiple physical parameter models,it depic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attice temperature,current density,and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inside the device.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devices in the circuit under the injection of fast rising time electromagnetic pulse and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mage amplitude threshold and the pulse width.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SD protection circuit has potential damage risk,and the injection of FREMP leads to irreversible heat loss inside the circuit.In addition,pulse signals with different attributes will change the damage threshold of the circuit.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further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on the chip,which is helpful to carry out the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research of ESD protection circu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 rising time electromagnetic pulse damage effect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 damage location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