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9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1例
1
作者 王樱銮 齐艳秀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对1例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扫描激光眼底照相(SL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目的对1例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扫描激光眼底照相(SL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FA)等多模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对本院1例PIC患者随访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利用多模式影像等早期诊断PIC,通过连续3次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使PIC继发的CNV消退,患者视力提升且视物变形消失。结论PIC是一种局灶炎症性疾病,累及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以多发的、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眼底病变为特征,在SLO、OCT及FFA上的表现均提示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可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本病主要好发于伴有中度近视的青年女性,本文报道了1例高度近视的青年男性双眼发病,单眼继发CNV。通过多模式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尤其在区分炎性病灶与CNV上有重要意义,以期寻找更多的手段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多模式影像检查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微小RNA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信号通路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凌齐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的最终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是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mRNA翻译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学者...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部疾病的最终病理表现,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涉及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微小RNA(miRNA)作为一种生物小分子,是由22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可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mRNA翻译调节基因表达。随着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miRNA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各种疾病发展的机制逐渐被揭示。在眼科领域,miRNA通过各种信号通路靶向特定蛋白基因,从而起到促进或抑制CNV的作用。因此,揭示miRNA在CNV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未来CNV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综述旨在阐述miRNA调控CNV中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I3K/Ak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核因子-κB(NF-κB)、Notch及Wnt信号通路,为阐明CNV发病机制及其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微小RNA 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来源细胞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石东 叶亲颖 +2 位作者 陈丹娜 杨柳 刘彬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是病理性近视严重的继发性损害之一,研究显示,MCNV是由机械牵引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遗传等多种机制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全身性疾病等多因素相互促进所致。目前MCNV的治疗手段包括光动力疗法、...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MCNV)是病理性近视严重的继发性损害之一,研究显示,MCNV是由机械牵引机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遗传等多种机制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全身性疾病等多因素相互促进所致。目前MCNV的治疗手段包括光动力疗法、中医药疗法以及新兴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其中抗VEGF药物能够精准作用于VEGF靶点,显著降低眼内VEGF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诱导新生血管消退,是消除MCNV的一线用药。临床常用的玻璃体腔内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这些抗VEGF药物短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难以维持,辅助中药以及光动力疗法可获得更好的疗效。目前,一些更为强效、持久针对MCNV的新药如DCZ19931、EV11、法瑞西单抗等正在进行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有望为MCNV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4
作者 肇莉莉 王萍 +3 位作者 孙连义 马为梅 张乐 喻磊 《眼科新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275-281,共7页
目的 探讨HtrA丝氨酸肽酶3(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wAMD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空腹静脉血,通过qRT-PCR检测血清HTRA3 mRNA水平。将RF/6... 目的 探讨HtrA丝氨酸肽酶3(HTRA3)基因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30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wAMD组)和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组)的空腹静脉血,通过qRT-PCR检测血清HTRA3 mRNA水平。将RF/6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NC-sh组和HTRA3-sh组,使用Lipofectamine2000将NC-shRNA和HTRA3-shRNA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到NC-sh组和HTRA3-sh组RF/6A细胞中,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TRA3的转染情况。将RF/6A细胞随机分为N组、H组、H+NC-sh组和H+HTRA3-sh组,细胞转染后,N组RF/6A细胞在完全RPMI 1640培养基中进行常氧培养,其他组细胞在添加200 mmol·L^(-1)氯化钴(CoCl_(2))的RPMI 1640培养基中进行低氧培养,使用Matrigel测定小管形成。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NV组、CNV+NC-sh组和CNV+HTRA3-sh组,每组12只。对照组为未建模的小鼠,其他组为激光诱导的CNV模型小鼠。向CNV+NC-sh组和CNV+HTRA3-sh组小鼠玻璃体内分别注射1μL滴度为1×10^(11)TU·mL^(-1)的NC-shRNA和HTRA3-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和CNV组小鼠注射PBS。注射后7 d,对小鼠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测和眼球苏木精伊红(HE)染色。通过qRT-PCR检测RF/6A细胞或各组小鼠脉络膜组织中HTRA3、类几丁质酶3样蛋白3(Ym-1)、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RF/6A细胞或脉络膜组织中HTRA3、VEGF和细胞核核因子κB(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wAMD组患者的血清HTRA3 mRNA水平升高(t=11.804,P<0.001)。与对照组和NC-sh组比较,HTRA3-sh组RF/6A细胞的HTRA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N组比较,H组RF/6A细胞的闭合管腔数量、HTRA3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均为P<0.05)。与H+NC-sh组比较,H+HTRA3-sh组RF/6A细胞的闭合管腔数量、HTRA3和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减少(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CNV组小鼠的HTRA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NV相对荧光强度升高,Ym-1和Arg-1 mRNA水平升高,iNOS和COX-2 mRNA水平降低,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与CNV+NC-sh组比较,CNV+HTRA3-sh组小鼠的HTRA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减少,CNV相对荧光强度降低,Ym-1和Arg-1 mRNA水平降低,iNOS和COX-2 mRNA水平升高,细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 下调HTRA3可抑制CNV形成和M2型巨噬细胞极化,HTRA3可能是防治wAMD的重要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HtrA丝氨酸肽酶3 M2型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黄斑、视盘旁与周边脉络膜新生血管
5
作者 王文吉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结合文献与个人经验总结了黄斑、视盘旁与周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黄斑CNV:本文重点讨论了那些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无反应患者的原因及对策;并介绍了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 本文结合文献与个人经验总结了黄斑、视盘旁与周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表现与治疗。黄斑CNV:本文重点讨论了那些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无反应患者的原因及对策;并介绍了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特征及目前的最佳治疗方案。视盘旁CNV:介绍了本病眼底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OCT所见,常见病因及治疗。周边CNV:则介绍了临床表现、疾病转归,治疗及预后特别是与脉络膜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做了较详尽的讨论。并简短提到,近期研究认为周边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EHCR)可能属于厚脉络膜频谱病群中的一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 视盘旁 周边视网膜下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宇 刘渊 +2 位作者 侯静文 詹添 王爱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02-1906,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2/2022-10于我院确诊为PNV的患者33例35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分为康柏西普组14例14眼,阿柏西普... 目的:观察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厚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02/2022-10于我院确诊为PNV的患者33例35眼,根据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分为康柏西普组14例14眼,阿柏西普组19例21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注药次数及临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1、3、6mo,两组患者的BCVA、CMT、SFCT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在整个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分别为2(2,3)、2(1.5,2)次,未见明显差异(P=0.423);在应用康柏西普及阿柏西普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及阿柏西普均能治疗PNV,在提高视力的同时改善解剖结构,两种药物疗效相似,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阿柏西普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抗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观察
7
作者 刘炳乾 卢百阳 +1 位作者 王雪 姜海涛 《海军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216只眼)PCV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抗VEG...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注射治疗对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远期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治疗的200例(216只眼)PCV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玻璃体腔抗VEGF注射治疗,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压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及黄斑前膜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眼压、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BCVA及mfERG值。结果患者治疗后7 d、3个月、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后7 d,治疗后1年logMAR值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7 d、3个月、1年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年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后7 d,且治疗后CFT及CRT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2周~6个月患者治疗前CRT明显高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BCVA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治疗后CRT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BCVA低于病程6个月~2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的Ring1、Ring2、Ring4、Ring5值及治疗后3个月和1年的Ring1、Ring2、Ring3、Ring4、Ring5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的Ring1、Ring2、Ring3、Ring4、Ring5值明显高于治疗后7 d和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注射治疗能有效恢复PCV患者视力,且对PCV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疗效
下载PDF
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水龄 亢泽峰 +4 位作者 褚文丽 郝雪莲 陶方方 张明明 李书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7-545,共9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方法: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36只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组BN大鼠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实验组BN大鼠行532nm倍频激光光凝后,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干预14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 目的:探讨姜黄素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方法: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36只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组BN大鼠正常饲养,不做干预;实验组BN大鼠行532nm倍频激光光凝后,根据不同分组分别干预14d:模型组:生理盐水灌胃14d;雷珠单抗组:光凝后第2d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10mg/mL,0.2mL/支)1次5μL。姜黄素组:低[100mg/(kg·d)]、中[200mg/(kg·d)]、高[400mg/(kg·d)]剂量的姜黄素混悬液分别灌胃14d。光凝14d后进行眼底照相、FFA与ICGA检查。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HE染色法观察不同组CNV中央厚度。制作BN大鼠CNV眼组织病理学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不同组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RT-qPCR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NV眼组织中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各因子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雷珠单抗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CNV生成率分别为78.18%、73.21%、77.19%、75.86%、74.55%,均大于70%;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82.12±6.59、119.22±8.03、166.45±8.33、164.34±5.69、149.22±6.4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光凝后14d,雷珠单抗组CNV中央厚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BN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中AKT、p-AKT、HIF-1α、VEGF因子表达呈阴性,未见棕黄色反应物。光凝后14d,模型组AKT、p-AKT、HIF-1α、VEGF因子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mRNA结果显示:光凝后14d,模型组AKT、HIF-1α和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雷珠单抗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光凝后14d,AKT蛋白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IF-1α和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模型组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雷珠单抗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姜黄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较雷珠单抗组显著增加(P<0.05)。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姜黄素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400mg/(kg·d)的姜黄素具有抑制BN大鼠实验性CNV的作用。姜黄素抑制BN大鼠实验性CNV的机制可能与降低AKT/p-AKT/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姜黄素 棕色挪威(BN)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蛋白激酶B(AKT)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秋丹(综述) 杨安怀(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1期84-89,共6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病理性近视(PM)患者视力损害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及时治疗通常会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的临床应用为PM-CNV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病理性近视(PM)患者视力损害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及时治疗通常会引起不可逆的中心视力丧失。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的临床应用为PM-CNV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主要综述PM-CNV治疗研究现状、特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1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及其初步机制
10
作者 徐欢 姚浩 +1 位作者 雷武龙 周希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2-1128,共7页
目的 探究血管生成素1(Ang1)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0只6~8周龄挪威(BN)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g1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处理;其余两组采用多波长氪激光对BN大鼠双眼进行... 目的 探究血管生成素1(Ang1)对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30只6~8周龄挪威(BN)大鼠,雌雄不限,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g1治疗组,每组10只。正常组不做处理;其余两组采用多波长氪激光对BN大鼠双眼进行CNV造模,于造模后14 d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造模成功后1 d,Ang1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200μg/L的Ang1 20μl,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药后10 d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使用FITC标记葡聚糖(FITC-dextran)心脏灌注法进行脉络膜铺片测量CNV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脉络膜结构变化;取大鼠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复合体,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ng1、Rap1、小分子G蛋白Rap1(GAPRap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取对数生长期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CVECs),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刺激培养24 h后,分为阴性对照组(siRNA-NC组)、GAPRap1小干扰RNA组(GAPRap1-siRNA组)、GAPRap1-siRNA+Ang1组。GAPRap1-siRNA组及GAPRap1-siRNA+Ang1组转染GAPRap1-siRNA试剂,siRNA-NC组细胞转染siRNA-NC试剂,转染6 h后,在GAPRap1-siRNA+Ang1组中加入200μg/L Ang1,继续培养24 h后提取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GAPRap1、Rap1、V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染后细胞中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脉络膜损伤程度明显升高,脉络膜中GAPRap1、V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Rap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Ang1治疗组大鼠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脉络膜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脉络膜与细胞中GAPRap1、V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为P<0.01),Rap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脉络膜组织中,Ang1蛋白在Ang1治疗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细胞实验中,GAPRap1-siRNA组GAPRap1与VE-cadherin的表达水平较GAPRap1-siRNA+Ang1组及siRNA NC组明显降低(P<0.01),而Rap1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GAPRap1-siRNA组VE-cadherin表达水平较GAPRap1-siRNA+Ang1组及siRNA NC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 Ang1可减少大鼠CNV的渗漏,对CNV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GAPRap1-VEcadherin途径加强细胞黏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1 脉络膜新生血管 小分子G蛋白Rap1 VE-钙黏蛋白
下载PDF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前后OCTA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李贞 马慧 马润清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PM-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并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患者资料,共30例,30只眼。选... 目的 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PM-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并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患者资料,共30例,30只眼。选用3+PRN治疗方案给予玻璃体内康柏西普0.05 mL(含康柏西普0.5 mg)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OCT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CNV的面积。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30只眼),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19例(19只眼),患者平均年龄(41.57±8.75)岁。屈光度平均(-11.65±3.38)D,平均眼轴(28.84±1.62)mm。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BCVA(LogMar)分别为0.50±0.21、0.40±0.16、0.37±0.16及0.37±0.13,与治疗前0.63±0.23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患眼CMT分别为(337.13±60.22)μm、(279.90±55.70)μm、(260.27±42.71)μm、(245.80±33.11)μm、(246.77±32.18)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CMT值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CNV面积(0.49±0.43)mm2相比,治疗后1个月为(0.42±0.30)mm2、2个月为(0.42±0.25)mm2、3个月为(0.41±0.36)mm2、6个月为(0.43±0.22)mm2,患眼CNV面积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PM-CNV效果显著、安全性高,OCTA具有无创、快速的优点,可以进行病情评估并指导临床治疗,为PM-CNV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康柏西普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褚文丽 亢泽峰 +2 位作者 李书娇 侯昕玥 陈水龄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经532 nm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被随机分为模型组(MG)、人参皂苷Rg3低剂量组(L-R...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经532 nm激光光凝建立CNV模型,被随机分为模型组(MG)、人参皂苷Rg3低剂量组(L-Rg3)、人参皂苷Rg3中剂量组(M-Rg3)、人参皂苷Rg3高剂量组(H-Rg3)、阳性对照药康柏西普组(CB),另设对照组(CG),每组6只。L-Rg3、M-Rg3、H-Rg3组分别予3.65、7.20、14.40 mg/kg的人参皂苷Rg3药液灌胃,而CG、MG组大鼠灌胃2 mL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CB组于造模后一次性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5μL。给药完成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大鼠眼底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脉络膜HIF-1α、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脉络膜HIF-1α、VEGF蛋白表达。结果(1)FFA:与CG组比较,MG组荧光素渗漏平均光密度(MD)值升高(t=17.846,P=0.000);与MG组比较,M-Rg3、H-Rg3、CB组MD值降低(t_(M-Rg3)=5.032,t_(H-Rg3)=6.593,t_(CB)=9.618,均P=0.000);与H-Rg3组比较,CB组MD值升高(t=3.025,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脉络膜HIF-1α表达:与CG组比较,MG组HIF-1αmRNA(t=16.280,P=0.000)和蛋白(t=14.406,P=0.000)表达升高;与MG组比较,M-Rg3、H-Rg3、CB组HIF-1αmRNA(t_(M-Rg3)=8.692,t_(H-Rg3)=12.070,t_(CB)=14.510,均P=0.000)和蛋白(t_(M-Rg3)=5.488,t_(H-Rg3)=8.918,t_(CB)=8.918,均P=0.000)表达降低;与CB组比较,H-Rg3组HIF-1αmRNA表达升高(t=2.431,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脉络膜VEGF表达:与CG组比较,MG组VEGF mRNA(t=14.500,P=0.000)和蛋白(t=17.938,P=0.000)表达升高;与MG组比较,M-Rg3、H-Rg3、CB组VEGF mRNA(t_(M-Rg3)=6.730,t_(H-Rg3)=10.068,t_(CB)=13.351,均P=0.000)和蛋白(t_(M-Rg3)=5.382,t_(H-Rg3)=8.969,t_(CB)=12.557,均P=0.000)表达降低;与CB组比较,H-Rg3组VEGF mRNA(t=3.283,P=0.007)和蛋白(t=3.588,P=0.004)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皂苷Rg3对大鼠实验性CNV具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脉络膜新生血管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的病理特征
13
作者 温立势 张泉 +5 位作者 严宏祥 李曼红 苏静波 常天芳 王雨生 孙嘉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1-252,共12页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内皮细胞(EC)的分子表达与病理特征。方法取6只6~8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只,处死后摘取双眼眼球,分别采用剪碎脉络膜巩膜复合体法和刮... 目的基于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探讨小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内皮细胞(EC)的分子表达与病理特征。方法取6只6~8周龄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3只,处死后摘取双眼眼球,分别采用剪碎脉络膜巩膜复合体法和刮取脉络膜法分离脉络膜组织,采用胰蛋白酶/Ⅰ型胶原酶37℃连续消化制得单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率及EC比例,确定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选取6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NV组,每组3只,其中CNV组小鼠建立激光诱导的CNV模型;于造模后7 d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10xGenomics进行单细胞分离并构建测序文库,Illumina Novaseq6000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基因表达矩阵;根据文献报道并参考Cellmarker数据库定义细胞亚群;选取EC亚群进行拟时序分析,生成各个细胞分化状态(State)的基因表达矩阵,筛选CNV-EC并初步分析表达特征。另选取6只小鼠建立CNV模型,于造模后7 d取小鼠眼球制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EC标志物Pecam1与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mt-Co1和毛细血管标志物Kdr、Plvap的共定位及面积占比情况,并统计血管直径。结果剪碎复合体和刮取脉络膜所制备单细胞悬液的细胞活率分别为99.4%和99.1%,符合测序要求;流式细胞术检测EC占比约为1.58%。scRNA-seq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CNV组小鼠脉络膜均包含13个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NV组视锥/视杆细胞、EC和造血系细胞比例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和施万细胞比例相应减少。在所有细胞亚群中,EC比例为18.40%。EC拟时序分析显示,脉络膜EC可分为4个State,CNV组中位于State 2状态的EC比例为29.1%,较正常对照组的9.5%明显升高;差异基因分析显示,State 2 EC中线粒体相关基因mt-Nd4和mt-Atp6等表达上调而毛细血管基因Kdr和Esm1等表达显著下调。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NV区域内Tomm20和mt-Co1在Pecam1阳性EC内表达分布面积比例分别为(19.50±4.68)%和(4.64±2.82)%,明显高于正常区域的(3.00±2.09)%和(0.18±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8、3.84,均P<0.01)。CNV区域内Kdr和Plvap在Pecam1阳性EC内表达面积比例分别为(1.50±0.29)%和(0.79±0.97)%,明显低于正常区域的(31.30±5.44)%和(10.43±2.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0、9.48,均P<0.01)。CNV区域血管直径为(5.52±1.85)μm,明显大于正常区域的(4.21±1.8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P<0.001)。结论CNV发生时,脉络膜组织中EC比例增加,CNV-EC呈现线粒体代谢活化和毛细血管特性丢失的病理特征,提示EC线粒体活化可能在CNV生成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内皮细胞 线粒体 毛细血管 单细胞测序
下载PDF
不同年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黄斑形态和微循环指标比较
14
作者 刘坤 徐清怡 +1 位作者 朱俊 陈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8期65-69,共5页
目的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患者黄斑形态和微循环指标。方法 选取70例PM-CNV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共纳入7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 目的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分析不同年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患者黄斑形态和微循环指标。方法 选取70例PM-CNV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共纳入7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50岁组18例(18眼)和>50岁组52例(52眼)。所有患者接受眼科常规检查、OCT检查、OCTA检查,比较2组的基本特征[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数(SE)、眼轴]、黄斑形态指标[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中心凹下内层视网膜厚度(IRT)、中心凹下外层视网膜厚度(OR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中心凹下外层视网膜结构(Bruch膜、嵌合体带完整性)]、微循环指标[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SCP-VD)、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DCP-VD)、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C-VD)]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相关指标(CNV面积、CNV血流面积、CNV位置)水平。结果 2组BCVA、SE、眼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SFCT为79.00(51.25, 112.25)μm,大于>50岁组的39.50(23.50, 63.0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CMT、IRT、ORT和中心凹下嵌合体带、Bruch膜完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SCP-VD为(40.76±4.75)%,高于>50岁组的(35.25±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DCP-VD、CC-VD、CNV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年龄>50岁的PM-CNV患者,年龄≤50岁的PM-CNV患者SFCT显著更大,且黄斑区SCP-VD显著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 脉络膜新生血管 年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微循环 黄斑
下载PDF
中药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美琪 杨嘉玮 +1 位作者 王国平 朱思泉 《中南药学》 2023年第6期1550-1556,共7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见于多种眼底病,会造成眼底渗出及出血,可致盲。目前临床上治疗的主流方式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但其价格昂贵且不能根治。我国中医药事业在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就抑制脉络膜新生... 脉络膜新生血管可见于多种眼底病,会造成眼底渗出及出血,可致盲。目前临床上治疗的主流方式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但其价格昂贵且不能根治。我国中医药事业在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就抑制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中药组方代表及中药单体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中医药 中药单体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吴蓉 谢金凤 +2 位作者 文敏 文念炼 黄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0118-0123,共6页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即在已有脉络膜结构基础上因病理性变化所形成的延伸至视网膜之下的新生血管,属于异常新生毛细血管,同时也是多种眼底疾病的基础病变表现,是机体视功能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目前,脉络...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 neovascularization,CNV)即在已有脉络膜结构基础上因病理性变化所形成的延伸至视网膜之下的新生血管,属于异常新生毛细血管,同时也是多种眼底疾病的基础病变表现,是机体视功能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目前,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次研究将对现有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病机研究进展进行说明,旨在为CNV发生发展以及诊疗工作的展开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发病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治疗进展
17
作者 李薇 吴昌凡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4期71-75,共5页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病理性近视严重威胁视力的一大并发症,表现为位于或靠近视网膜中央凹的扁平、小、灰白色病变,伴或不伴黄斑出血,通常有少量渗出性改变。临床表现为视变形、中央或旁中央暗点以及中央视力下降。其发... 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是病理性近视严重威胁视力的一大并发症,表现为位于或靠近视网膜中央凹的扁平、小、灰白色病变,伴或不伴黄斑出血,通常有少量渗出性改变。临床表现为视变形、中央或旁中央暗点以及中央视力下降。其发病机制是眼球的过度伸长超过26mm和屈光不正大于-6D(等效球径)使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被机械拉伸和变薄,从而导致视网膜的各种退行性改变,如豹纹状眼底、脉络膜视网膜萎缩、Bruch膜机械破裂和CNV的形成。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是目前眼底病研究的热点。随着眼底疾病诊断工具的精密化及治疗手段的更新,对PM-CNV的诊断基于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区分PM-CNV与其他原发疾病引起的CNV,如AMD、特发性CNV、多灶性脉络膜炎、点状脉络膜病变以及漆裂纹形成引起的病理性近视性黄斑出血。当前,激光视网膜光凝、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经瞳孔温热疗法、后路玻璃体切除术、玻璃体抗VEGF药物注射术均可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本研究发现,许多眼科疾病产生的根源为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结构异常,因而需要了解视网膜正常的组织结构及引发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本研究将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并对近视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近视性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学晶 唐由之 张海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195-2197,共3页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确诊的ICNV病变患者服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服中药3mo,总观察时间9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凉血化瘀中药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确诊的ICNV病变患者服凉血化瘀中药治疗,服中药3mo,总观察时间9mo。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图像。结果:末次随访时,中药治疗46眼中,视力平均提高0.21,较治疗前有统计意义;FFA检查发现:显效(CNV闭合)34眼(73.9%),有效(CNV部分闭合)7眼(15.2%),进步(CNV小部分闭合)4眼(8.7%),无效(CNV扩大)0眼,较治疗前显著改善。OCT检查发现:CNV型别由治疗前活动期38眼(82.6%)、中间期8眼(17.4%),转变为有效(瘢痕期)38眼(82.6%),进步(中间期)6眼(13.1%),无效(活动期)2眼(4.4%),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凉血化瘀可以促进ICNV中CNV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脉络膜新生血管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凉血化瘀
下载PDF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虹 赵晶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近年来,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疾病引发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m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近年来,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疾病引发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m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在国内外广泛开展,随着国外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结果的得出和临床应用经验增多,PDT治疗在适应证、疗效评估、重复及终止治疗标准、重复治疗间隔时间、安全性、联合治疗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黄斑变性 光动力学疗法 治疗标准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临床应用 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therapy 临床实践 对照研究 疗效评估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春燕 高磊 +2 位作者 刘文杰 姜凯 林旭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ICNV患...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ICNV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对注射后1mo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反复者并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结果:所有40例40眼患者均完成至少6mo的随访,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0±6.8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0.66±0.35,CFT为275.39±107.59μm。注药后1mo平均对数BCVA为0.30±0.29(P=0.000),CFT为185.39±45.77μm(P=0.000);本组患者经平均9.2mo的随访,平均对数BCVA提高至0.31±0.38(P=0.000),CFT降至192.38±55.52μm(P=0.000),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符合视力提高者为27眼(67.5%),稳定者8眼(20.0%)。本组患者共接受了5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30次/眼,有63.6%患者在再注射术后1mo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或稳定多数ICNV的病情,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再次注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BEVACIZUMA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