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诸病源候论》中“脚气病脉缓弱侯”的导引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道建 顾一煌 《针灸临床杂志》 2008年第4期7-8,共2页
通过对《诸病源候论》中"脚气病脉缓弱侯"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导引疗法的特点,指出其导引法通过对内脏功能的调节,对"脚气病脉缓弱侯"起到治疗作用,且充分体现了中医气功的三个要素。在现代康复保健倍受重视的今天,... 通过对《诸病源候论》中"脚气病脉缓弱侯"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导引疗法的特点,指出其导引法通过对内脏功能的调节,对"脚气病脉缓弱侯"起到治疗作用,且充分体现了中医气功的三个要素。在现代康复保健倍受重视的今天,其导引疗法值得我们去做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病源候论》 导引 脚气病脉缓弱侯
下载PDF
脉缓在颅内压升高中的意义
2
作者 夏泽书 李朝丕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3年第5期297-297,共1页
许多原因都可引起颅内压改变,不论因血管疾病、感染病灶致脑损伤,代偿失调(如肝、肾功能衰竭),颅内肿瘤、颅脑外伤等均可致颅内压升高,如未及时采取对策,常致脑疝死亡。我们1983—1990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1496例中脉缓185例,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脉缓 感染病灶 颅脑外伤 神经系统疾患 脑损伤 代偿失调 肾功能衰竭 血管疾病 高血压脑出血 昏迷时间
下载PDF
关于缓脉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专家访谈结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绂诚 于晓飞 +6 位作者 薛晓琳 吴秀艳 陈丽平 葛舰 李宁 赵燕 王天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310-313,共4页
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缓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的描述,存在着一个脉名多个含义的的现象,使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分析原因主要与一字多义有关。那么临床医生在实际切脉诊病时又是如何理解和应用缓脉的?对30位中医专家访谈的访谈结果进行... 在中医诊断学教材中,对缓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的描述,存在着一个脉名多个含义的的现象,使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分析原因主要与一字多义有关。那么临床医生在实际切脉诊病时又是如何理解和应用缓脉的?对30位中医专家访谈的访谈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其结果可为进一步澄清、规范缓脉的概念、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访谈 定性研究 象特征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试分析《中医诊断学》教材有关“缓脉”论述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绂诚 陈丽平 +4 位作者 薛晓琳 唐利龙 于晓飞 吴秀艳 王天芳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4期214-217,共4页
通过对历版《中医诊断学》教材对缓脉论述进行分析,指出缓脉原为病脉,并无生理性病理性之分,对平缓脉和病缓脉的认识属于概念上的混乱。缓脉由双因素构成,即脉率一息四至,脉势松弛、懈怠,临床主湿病和脾胃虚弱。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教材
下载PDF
缓脉脉象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唐亚平 祝美珍 +1 位作者 刘燕平 马艳君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7-28,共2页
缓脉是较为常见的脉,但对于缓脉的脉象一直有较大争议。国家统编5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缓脉的脉象是“一息四至,来去怠缓”。“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则言缓脉有两种情况: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 缓脉是较为常见的脉,但对于缓脉的脉象一直有较大争议。国家统编5版教材《中医诊断学》认为缓脉的脉象是“一息四至,来去怠缓”。“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则言缓脉有两种情况: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并认为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中医名词
下载PDF
生理性缓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唐亚平 王飞 +1 位作者 樊新荣 朱文锋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5-656,共2页
目的:观察生理性缓脉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及其与性别、体型胖瘦、季节的关系。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健康大学生进行缓脉测定。结果:受检者中,缓脉为98例,缓脉在男性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 目的:观察生理性缓脉在正常人中出现的比率及其与性别、体型胖瘦、季节的关系。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健康大学生进行缓脉测定。结果:受检者中,缓脉为98例,缓脉在男性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在消瘦体型者、正常体型者、超重或肥胖体型者及四个季节之间出现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脉与性别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男性多见是生理性缓脉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性 @ 体型 季节 @相关性
下载PDF
《三指禅》缓脉浅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卢丽萍 滕晶 《河南中医》 2014年第2期229-230,共2页
周学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凭借自己的理解撰写出《三指禅》,本书以缓脉定平人脉象,又立浮、沉、迟、数四大纲,将26病脉对比来记忆,易于理解记忆。在脉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周学霆 《三指禅》
下载PDF
脉理的阴阳和谐观研究——以《濒湖脉学》“缓脉”为中心论证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亚飞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2-64,70,共4页
在《濒湖脉学》的脉理中,把无病的缓脉认为是有神、有胃气的平脉,无病的缓脉是脾胃这一人体后天之本正常运化的脉象。脾脉为缓脉,其余四脏脉以及四季脉也要兼有缓脉,才是阴阳和谐的脉象,脾脉拥有阴阳和谐的缓脉能为其余各脏腑提供精气,... 在《濒湖脉学》的脉理中,把无病的缓脉认为是有神、有胃气的平脉,无病的缓脉是脾胃这一人体后天之本正常运化的脉象。脾脉为缓脉,其余四脏脉以及四季脉也要兼有缓脉,才是阴阳和谐的脉象,脾脉拥有阴阳和谐的缓脉能为其余各脏腑提供精气,从而保证各脏腑的正常运化,只有各脏腑的正常运化才能维护人身体的阴阳和谐。当人身体的阴阳失去和谐出现病变的时候,脉象就会表现为太过或不及或各脏脉俱缓,少有或失去了缓和的脉象以及各脏脉均失去个性的病缓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和谐 胃气 中国哲学
下载PDF
研读《伤寒》解缓脉 被引量:5
9
作者 郭梅钦 马湃 《河南中医》 2003年第6期1-3,共3页
缓脉本是中医临床常用、常见脉象 ,但叔和以来的脉学著作 ,对其概念却多颇含混 ,即使是当代的中医院校教材 ,也令学者多生疑问 ,莫衷其是。研读了《伤寒论》中有关缓脉的论述 ,发现“缓”字确有缓慢和松弛两种含义。缓脉脉象的描述以“... 缓脉本是中医临床常用、常见脉象 ,但叔和以来的脉学著作 ,对其概念却多颇含混 ,即使是当代的中医院校教材 ,也令学者多生疑问 ,莫衷其是。研读了《伤寒论》中有关缓脉的论述 ,发现“缓”字确有缓慢和松弛两种含义。缓脉脉象的描述以“脉势纵缓”或“脉管壁松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势纵
下载PDF
迟、数、缓脉脉图参数观测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传湘 李冰星 +1 位作者 向华林 艾英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对迟、数、缓、平脉40例的脉图参数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提示:脉动周期时间数脉0.64±0.04秒,迟脉1.16±0.05秒,缓脉0.97±0.04秒,与平脉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以上三种脉象时... 本文对迟、数、缓、平脉40例的脉图参数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提示:脉动周期时间数脉0.64±0.04秒,迟脉1.16±0.05秒,缓脉0.97±0.04秒,与平脉比较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以上三种脉象时值的改变是主要的。而脉形,脉势方面的参数也有改变,数脉形态与滑脉相似,迟脉脉图形态比平脉略弦,缓脉图脉形态变化介于迟脉与平脉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法 象图
下载PDF
关于缓脉脉象标准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萧起国 《亚太传统医药》 2005年第2期50-51,共2页
自《脉经》之后,历代医家对缓脉的解释都不明确。有的认为缓脉是缓迟、缓纵。或认为缓脉只是相对于紧脉而言即是柔软、舒缓。有些书只是叙述了缓脉不是什么,而没有讲清缓脉的脉象是什么,更没有讲清怎样才能体会到缓脉。如李时珍在《频... 自《脉经》之后,历代医家对缓脉的解释都不明确。有的认为缓脉是缓迟、缓纵。或认为缓脉只是相对于紧脉而言即是柔软、舒缓。有些书只是叙述了缓脉不是什么,而没有讲清缓脉的脉象是什么,更没有讲清怎样才能体会到缓脉。如李时珍在《频湖脉学》中认为缓脉是“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张仲景 王叔和 标准 阴阳 论述
下载PDF
周学霆缓脉浅谈
12
作者 邓兆岿 阚诗云 卢笑晖 《内蒙古中医药》 2018年第4期106-106,共1页
《三指禅》为清代名医周学霆论述脉学专著,包含其一生临证体悟的经验。其脉学思想尤重缓脉,列为诸脉之首,并对缓脉的脉象、意义、学习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梳理《三指禅》中缓脉内容,将其特点、问题及源流进行阐释,对进一步学习发... 《三指禅》为清代名医周学霆论述脉学专著,包含其一生临证体悟的经验。其脉学思想尤重缓脉,列为诸脉之首,并对缓脉的脉象、意义、学习方法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梳理《三指禅》中缓脉内容,将其特点、问题及源流进行阐释,对进一步学习发扬其脉法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学霆 三指禅
下载PDF
缓脉临床特点及诊断意义浅议
13
作者 黄仁忠 《江西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7-18,共2页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梳理,认为将"脉搏持续在60-69次/分"的脉象定义为缓脉最有利于临床辨识与指导诊断;而缓脉的临床诊断意义以主湿邪和脾虚为其常,瘀、痰、饮、气结等也可以阻滞气机,导致脉缓。
关键词 湿邪 临床特点 诊断意义
下载PDF
具有相对缓脉体征的肺结核1例
14
作者 彭玥 任丽凤 赵燕翔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32-1332,F0003,共2页
关键词 肺结核 相对
下载PDF
缓脉
15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12期103-103,共1页
缓脉属于复合因素所构成的脉象。缓脉有“和缓、纵缓、迟缓”三种含义,并兼有脉率较慢,一息四至。缓脉的客观形象描述有“按之依依”“往来纡缓,呼吸徐徐”“纵缓,中软不急,如丝在经,则弦无力”譬阿阿四至通,一柳梢袅袅飚轻风”... 缓脉属于复合因素所构成的脉象。缓脉有“和缓、纵缓、迟缓”三种含义,并兼有脉率较慢,一息四至。缓脉的客观形象描述有“按之依依”“往来纡缓,呼吸徐徐”“纵缓,中软不急,如丝在经,则弦无力”譬阿阿四至通,一柳梢袅袅飚轻风”“状如琴弦,久失更张,纵而不整”“和缓不紧”“来往和匀,微风轻飚,初春杨柳”“从容和缓,不疾不徐”“”往来和匀,微同轻毡,杨柳初春;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迟,应手中和,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应指散漫,如琴弦久失更张“”若从容和缓,来去舒徐“阿阿软若春杨柳”“宽缓不前”“缓,不逮也”“从容不追”“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如微风轻飚柳梢”“应指柔和”“不浮不沉恰在中取,不迟不数,正好四至,欣欣然,洋洋然,从容柔顺,园净分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因素 中医学
下载PDF
探讨《伤寒论》脉法中几点问题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玉宝 《吉林中医药》 2007年第8期56-57,共2页
《伤寒论》脉法被认为是伤寒学研究中的疑难部分,只有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方可揭示其本来面目及其意义所在。如对中风脉缓、伤寒脉数、脉阴阳、脉浮弱的论述,意在从思维方法和临证实践两个方面,分析论证对脉象容易曲解的某些问题。
关键词 《伤寒论》 中风脉缓 伤寒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脉象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亚平 樊新荣 杨宏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99-1000,共2页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 目的:观察性别差异对脉象的影响。方法:将医师诊脉与ZM-ⅢC型智能化脉象仪检测相结合,对1062例在校健康大学生进行脉象测定,然后对各种脉象在男女中出现的比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受检者中,迟脉、缓脉、实脉在男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数脉、细脉在女性中出现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女之间浮脉、沉脉、弦脉、滑脉出现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差异与脉象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多见于男性是生理性迟脉、缓脉、实脉的重要特点,多见于女性是生理性数脉、细脉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 中医
下载PDF
《三指禅》脉学成就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艳青 滕晶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5-57,共3页
周学霆详承脉学源流,所撰《三指禅》以缓脉为标准,分纲配对论脉,使脉理更加明晰,将26种脉象分为13对,四纲脉为2对,余22脉为11对,且提倡以意驭脉,昌明指下,其"六部分而不分,不分而分"也是用辨证的观点指导脉诊的具体体现,对脉... 周学霆详承脉学源流,所撰《三指禅》以缓脉为标准,分纲配对论脉,使脉理更加明晰,将26种脉象分为13对,四纲脉为2对,余22脉为11对,且提倡以意驭脉,昌明指下,其"六部分而不分,不分而分"也是用辨证的观点指导脉诊的具体体现,对脉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学霆 《三指禅》 冲阳 太冲 太溪
下载PDF
论脉象的识别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碧群 《中医药导报》 2006年第5期6-8,共3页
从脉象要素的角度对全面诊察脉象提出要求,从理解脉理、熟能生巧、以变度脉、据病审脉等方面介绍识别脉象的方法,对常见而难识的弦、紧、滑、涩、缓5脉进行了辨析,对相兼脉与不能相兼的脉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下载PDF
黎民寿脉神论及其学术影响阐要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明花 蒋力生 《中医药通报》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黎民寿在《玉函经注》中首次提出了"脉神"概念。脉有胃气是脉神的本质或核心内容,缓脉是脉神的外部形式,和缓有力是脉神的基本特征,而脉神的藏象基础则在于脾土之脏的功能体现。
关键词 《玉函经注》 《决精要》 胃气 脾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