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管礼安 成业东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8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分析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9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炎症介质水平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且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的刺激作用,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优于传统后路开放技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 传统后路腰椎融合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
作者 尚荣安 冯万立 +5 位作者 王军峰 夏秀嘉 曹盼举 张杰 王小明 康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4例。微创组...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8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微创组和开放组,各24例。微创组采用脊柱内镜下减压融合术治疗,开放组采用传统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来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短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组内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前,两组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微创组VAS评分与ODI指数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及ODI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组织创伤小、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对腰椎后方结构破坏小等优势,同时,能够达到与传统开放术式同等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内镜 镜下融合 微创
下载PDF
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系统辅助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病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樊云山 龚浩宇 +7 位作者 赵颖川 陈方经 陈佳 闫煌 顾广飞 王传锋 倪海键 贺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VBE)系统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VBE-TLIF)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因单节段腰椎疾病于我院接受VBE-TLIF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7... 目的:探讨V形双通道脊柱内镜(VBE)系统辅助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手术(VBE-TLIF)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4月,因单节段腰椎疾病于我院接受VBE-TLIF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28~77岁,平均57.0±11.7岁。记录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术前及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时评估患者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症状缓解情况。分析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评分、影像学资料等,评估手术优良率及融合率。结果:20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7.0±3.6个月(24~36个月),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平均术前下肢痛VAS评分6.3±1.6分,腰痛VAS评分5.7±1.1分;术后3d下肢痛VAS评分1.9±0.9分,腰痛VAS评分2.3±0.8分;术后18个月下肢痛VAS评分0.7±0.6分,腰痛VAS评分0.9±0.7分,疼痛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个月ODI为(15.0±5.8)%,较术前[(60.2±15.3)%]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屈髋乏力1例,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改善;1例出现融合器移位伴神经根激惹症状,二次手术翻修,融合率为95%(19/20);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出现,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达95%。结论:VBE-TLIF是安全有效的腰椎微创融合技术方法,初步临床应用效果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手术 脊柱内镜 腰椎融合
原文传递
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4
作者 陈子豪 董健文 +5 位作者 刘仲宇 陈瑞强 齐佳坤 Fawad Ullah 张涛涛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7,共9页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 目的:比较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镜下融合)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22年2月共46例单节段镜下融合病例,男18例、女28例;年龄40~80岁,平均60.9±10.5岁,术后随访时间3~47个月。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其中18例为经椎间孔入路,28例为经关节突入路,均采用工作内径7.1mm的大通道脊柱内镜。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使用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价临床疗效。术后3d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及腰椎CT评价减压与内固定情况。术后随访超6个月且复查腰椎CT者,按照Bridwell标准判断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诊断、术前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术前ODI评分、VAS评分及JOA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椎间孔入路组72.2%的患者术前存在单侧根性症状,而经关节突入路组则有64.3%术前为双侧根性症状,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20)。经椎间孔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27.7±89.9min,住院时间平均14.8±6.0d;经关节突入路组手术时间平均385.9±96.7min,住院时间平均19.5±7.8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P=0.038)。经关节突入路组75%的患者接受了单侧入路双侧减压。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评分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显著增加(P<0.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且复查CT者共21例,其中20例(95.2%)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椎间孔入路与经关节突入路单孔同轴大通道内镜下行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均安全、有效,经椎间孔入路的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内镜 经椎孔入路 经关节突入路
原文传递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椎脊柱内镜技术 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叶永松 陈德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BE,对照组行传统PLIF,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JOA评分及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后路腰椎融合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任晓兵 黄磊 缪世昌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PELD术治疗,观察组采用UB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PELD术治疗,观察组采用UB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年,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可更好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背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部功能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
8
作者 杨帆 赵隆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下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对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脊柱稳定性及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新余矿业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予以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P物质(SP)]及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脊柱稳定性、疼痛介质(NE、DA、5-HT、SP)水平及腰椎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腰椎曲度降低明显,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升高明显,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疼痛介质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分数(JOA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下TESSYS技术应用于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切口更小、更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脊柱稳定性及腰椎功能,短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经皮脊柱内镜 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 脊柱稳定性 疼痛介质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9
作者 王泽民 卢炯文 +4 位作者 蔡仲斌 谢玉娟 徐响林 刘海新 卢健祺 《海军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10-714,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组与... 目的对比分析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椎间孔镜(PTED)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在东莞市茶山医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组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组,每组20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减压程度和并发症。收集术前以及术后3 d、1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与PTED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01)。术后各时间点,UBE组腰腿痛的VAS和ODI评分较PTED组改善明显(均P<0.05)。术后1个月,UBE组较PTED组硬膜囊横截面积、椎间孔面积增加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2,P=0.003;t=2.469,P=0.006)。结论UBE相比于PTED在临床效果、减压程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切实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椎孔镜技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内镜、微创和开放式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1 位作者 李昊 魏芳芳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68-72,共5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LIF)、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开放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就诊的150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Endo-LIF组、MIS-TLIF组、PLIF组三组,每组各50例。比较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间隙高度指数、病变节段活动度(ROM)。结果PLIF组的手术时间长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Endo-LIF组和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和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中出血量Endo-LIF组少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Endo-LIF组短于MIS-TLIF组及PLIF组,MIS-TLIF组短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o-LIF组满意度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及ODI评分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指数、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LIF、MIS-TLI、PLIF三种手术方法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相似,PLIF术中透视次数最少,Endo-LIF创伤较小,在降低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优势明显,术后恢复速度较快,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融合 内镜 微创 开放式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UBE-T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毅 陈日高 +1 位作者 于开凡 廖子康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32-37,共6页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T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T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UBE-TLIF组(27例)与MIS-TLIF组(4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及临床疗效评价[腰痛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Brantigan标准评价椎间融合率]等。结果 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与MIS-TLIF组相比,UBE-T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短(P<0.05)。实验室检查方面:术前两组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UBE-TLIF组全血C反应蛋白含量较MIS-TLIF组低(P<0.05);术后1、3 dUBE-TLIF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均低于MIS-TLIF组(P<0.05)。临床疗效评价:术前两组间患者腰痛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上述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各组术后3 d、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痛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3、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末次随访优良率,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UBE-TLIF组无并发症发生,MIS-TLIF组发生并发症2例,包括术后切口感染1例及术后下肢麻木1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TLIF手术方式可达到与MIS-TLIF手术方式相似的术后腰痛疼痛评分、腿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且较MIS-TLIF肌肉损伤释放的CK更少、组织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微创 腰椎融合 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
下载PDF
椎间孔镜技术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12
作者 李长亮 仲崇煊 +3 位作者 石艳 徐宁宁 张玻 王海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 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椎间孔镜技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对其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筛选出更有效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沂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11月收治的61例腰椎管狭... 目的 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应用椎间孔镜技术(PELD)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对其腰椎功能的改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筛选出更有效的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沂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至11月收治的6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PELD组(31例,采用PELD治疗)和UBE组(30例,采用UBE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年优良率,术前与术后1个月突出物侵占比、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指数,术前与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UBE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PELD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突出物侵占比、椎间隙高度指数均降低,且UBE组均比PELD组更低,硬膜囊面积增大,且UBE组比PEED组更大;与术前比,术后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升高,UBE组比PELD组更高,ODI、VAS疼痛评分均降低,UBE组均比PELD组更低(均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年优良率、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均较高,但与PEL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相比,采用UBE治疗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佳,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孔镜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13
作者 李朝福 何秀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 探讨针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 目的 探讨针对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采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退变性LDH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对比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与疼痛评分(JOA、ODI、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腰椎功能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JO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ODI评分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并发症统计结果,未见组间发生率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取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退变性LDH的效果满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可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以及缓解疼痛,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退变性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功能 疼痛
下载PDF
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4
作者 黄坚钦 林晓刚 +1 位作者 杨小霂 缪志锐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复合麻醉联合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汕尾市人民医院收治的LDH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ESSYS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介质、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7 d,两组前列腺素E2、P物质、神经肽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视觉模拟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复合麻醉联合TESSYS技术治疗LDH可减轻对机体的创伤,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降低疼痛介质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麻醉 经椎内镜脊柱系统 腰椎盘突出症 疼痛介质 安全性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15
作者 冯士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探索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纳入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 探索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纳入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患者JOA评分、ODI评分、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患者JOA评分、ODI评分、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盘突出症 效果
下载PDF
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在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髓核减压术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谢宗鹏 余攀 +2 位作者 叶向阳 乔宗瑞 张印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37-141,共5页
目的分析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开展PTED手术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 目的分析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在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科2019年3月~2020年3月开展PTED手术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PTED手术;研究组45例,采用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行PTED手术。统计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随访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研究组的X线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建立工作通道时间、镜下减压操作时间和手术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无一例发生硬膜撕裂或神经损伤、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神经根损伤,经口服甲钴胺等对症治疗2个月后好转。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和1年的腰痛VAS、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获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1%,对照组为92.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手术治疗LDH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术中采用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简化手术操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孔入路 脊柱内镜 上关节突截骨导引技术 解剖标志
下载PDF
规范化开展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17
作者 戎利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7-338,共2页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 经皮内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LIF)是指在内镜辅助下进行的一种微创腰椎融合术[1、2]。由于水介质内镜能够实时清晰显示术野,其术中操作更精细、准确[3]。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PELIF具有手术损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短中期临床疗效确切等诸多优势,现已成为国际脊柱内镜领域的代表性术式之一[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体融合 手术损伤 腰椎融合 传统开放手术 经皮内镜下 术野 内镜辅助 脊柱内镜
原文传递
全内镜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18
作者 李新武 韦华成 +2 位作者 李昊 廖正文 魏芳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8期38-42,共5页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 目的:比较全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FE-TLIF)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1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因LDD接受TLIF治疗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FE-TLIF组(接受FE-TLIF治疗)和MI-TLIF组(接受MI-TLIF治疗),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后6个月及1年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透视次数多于MI-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MI-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MI-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椎体间融合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LIF与MI-TLIF在术后疼痛缓解、功能恢复、融合率方面显示出了相似的结果,但FE-TLIF在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上有更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内镜经椎腰椎融合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与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19
作者 林亮 陈彦平 +1 位作者 赵冲 李长宽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330-334,38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_(5)-S_(1)节段C... 目的对比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行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alcifi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19年1月~2022年1月采用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L_(5)-S_(1)节段CLDH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组:采用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34例,纳入PEI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33例,纳入PETD组。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疗效指标,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钙化类型、术后随访时间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TD组相比,PEID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X线透视次数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 d、3个月和1年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PEID组的优良率为91.2%,PETD组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PETD组术后有1例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有残留的突出髓核组织未取净;PEID组有2例术后出现下肢感觉异常,1例出现硬膜撕裂但未出现脑脊液漏。两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ID和PETD治疗C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前者手术时间短、X线透视少;后者可在局部麻醉下开展,避免了全麻所致的麻醉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椎盘突出症 脊柱内镜 经椎孔入路 经椎板入路 L_(5)-S_(1)节段
下载PDF
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江 张晗硕 +5 位作者 丁逸苇 蒋强 李土胜 黄杰 杨广南 丁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789-3795,共7页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 背景:在临床应用中,不附加椎间融合的单纯棘突间固定与椎弓根钉棒融合内固定具有相似固定效果,且可有效降低责任节段活动度及关节突应力,但单纯放置新型棘突间融合固定装置BacFuse后,棘突根部应力较为集中,易发生棘突骨折,若在置入椎间融合器的同时联合棘突间固定,理论上可以分散Von Mises应力,降低棘突骨折风险,但其在有限元仿真模拟下具体的生物力学情况鲜有报道。目的:观察棘突间固定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取一位26岁成年男性志愿者的腰椎CT资料,排除脊柱病变,并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等软件构建腰椎L_(4)-L_(5)节段的正常有限元模型M0,在M0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内镜减压联合椎间融合术后即时模型M1、内镜减压置入棘突间固定装置(BacFuse)模型M2和棘突间固定(BacFuse)辅助内镜下椎间融合模型M3,在4组模型的L_(4)椎体上表面施以相同应力,在L_(5)椎体下表面采用固定支撑,并分析在前屈、后伸、左/右弯、左/右旋转等6种工况下的活动度和终板下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Von Mises应力极值。结果与结论:①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活动度值大幅增加,模型M2、M3的活动度大幅减小;②与模型M0相比,在6种工况下模型M1椎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模型M2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增加;③与模型M1相比,模型M3在6种工况下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无明显变化;与M2模型相比,模型M3在椎体后方韧带复合体最大应力大幅减小;④与模型M0相比,模型M1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均有明显增高;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略微降低;与模型M1相比,模型M2、M3的L_(4)和L_(5)终板下骨Von Mises应力极值明显降低;⑤提示BacFuse的置入能有效降低单纯椎间融合术中的终板下骨应力,降低融合器沉降及减压侧小关节骨折的风险,为椎间融合提供良好的稳定环境;椎间融合器的放置能减低棘突根部的应力,有利于降低棘突根部骨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内镜 棘突固定 融合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