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青 卞敏凯 +4 位作者 金永 张亮 戴荣峰 黄泽宇 徐扬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56~78岁,平均(64.11±...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其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56~78岁,平均(64.11±4.87)岁。根据PKP术后是否继发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在侧位X线片上进行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测量,并进行组间分析比较。结果PKP术后继发骨折17例,发生率18.88%;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中,两组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联合角(thoracolumbar joint,TLJ)、矢状面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LK)、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K、TLJ、SVA、PI、SS是PKP术后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OVCF患者PKP术后继发骨折的概率较高,受到TK、TLJ、SVA、PI、SS等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术中可考虑降低相关参数值,矫正矢状面过度正平衡以减少继发骨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继发骨折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涛 李浩曦 +5 位作者 邱水强 李新华 徐志刚 顾继生 罗振东 吴德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07-201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变化及其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回顾纳入并筛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脊柱外科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手术治疗的腰椎单椎体压缩骨折资料完整的85例患者。术前、出院前及随访时行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检查。全长侧位片上测得脊柱-骨盆参数有:矢状位平衡(C7SV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并问卷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PKP术后末次随访时C7SVA由(35.9±17.1)mm降至(30.8±12.8)mm(P=0.002)。SF-36各个角色评分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PKP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C7SVA与SF-36中总体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343,-0.264,-0.272,-0.258;P=0.001,0.015,0.012,0.017)。结论 PKP手术能有效治疗OVCF,并能改变OVCF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且该类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辉 马雷 +5 位作者 丁文元 申勇 张迪 王林峰 杨大龙 杨思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Cobb角<34°)和重度侧凸组(Cobb角≥34°),选取40例同年... 目的:分析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情况及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6例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以侧凸角度的均数作为分组依据,分为轻度侧凸组(Cobb角<34°)和重度侧凸组(Cobb角≥34°),选取40例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年龄及性别组成相匹配。测量并比较三组的脊柱矢状位参数: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的水平距离(SVA),骨盆矢状位参数:骨盆指数(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判断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轻度侧凸组、重度侧凸组之间PI无统计学差异(F=0.915,P=0.403)。三组之间TK、LL、SVA、PT及SS存在着统计学差异,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1)重度侧凸组LL小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小于对照组(P<0.05);(2)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TK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之间无差异(P>0.05);(3)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SVA大于对照组(P<0.05),重度侧凸组和轻度侧凸组之间无差异(P>0.05);(4)重度侧凸组PT大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大于对照组(P<0.05);(5)重度侧凸组SS小于轻度侧凸组和对照组,轻度侧凸组小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照组PI与PT、SS、TK及LL相关,SS与LL相关,TK与LL相关(P<0.05);轻度侧凸组PI与PT、SS及LL相关,SS与LL相关,LL与SVA、Cobb角负相关(P<0.05);重度侧凸组PI与PT、SS及LL相关,SS与LL相关,SS与Cobb角负相关,LL与SVA、Cobb角负相关(P<0.05)。结论:退变性脊柱侧凸引起的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主要为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骨倾斜角的减小和SVA、骨盆倾斜角的增大,骨盆指数并无显著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凸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代偿作用
原文传递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及椎旁肌退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苛宇 包天链 +8 位作者 杨物鹏 王永江 高峰 张沁昕 刘昊 陶晓阳 张廷鑫 高岗 周权 《中医正骨》 2022年第1期59-62,共4页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多由机体长期维持不良姿态导致腰椎结构应力分布紊乱,引起脊柱主被动稳定系统失衡,最终造成椎旁肌及周围骨组织退变所致。本文介绍了DLS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的关系、D...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多由机体长期维持不良姿态导致腰椎结构应力分布紊乱,引起脊柱主被动稳定系统失衡,最终造成椎旁肌及周围骨组织退变所致。本文介绍了DLSS与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的关系、DLSS与椎旁肌退变的关系及脊柱-骨盆矢状位失衡与椎旁肌退变的关系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DLSS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腰椎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椎旁肌
下载PDF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聂涛 谢双龙 +2 位作者 吕昕 赖琦 戴闽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72例DLS患者(DLS组)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脊柱-骨...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特征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e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72例DLS患者(DLS组)及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对照组)的影像学资料(全脊柱侧位X线片),并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腰椎前凸角(1umbar lordosis,LL)、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结果 DLS组LL、TK、PI和SS分别为(46.760 0±0.721 2)°、(43.080 0±0.560 1)°、(52.850±1.026)°和(39.550±1.090)°,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PT、SVA分别为(24.880 0±0.596 8)°、(24.870 0±0.658 0)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参数在DLS患者中有明显的差异。LL、TK、SS、PI值可能与DLS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骨盆入射角 腰椎前凸角 胸椎后凸角 骶骨倾斜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