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8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家系TRAPPC2基因缺失突变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1
作者 刘宇 王环环 +1 位作者 肖冰 唐利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7-411,共5页
目的·研究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方法·提取一个SEDT家系6名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Clearseq遗传性疾病试剂盒靶向捕获先证者基因组样本中... 目的·研究一个X连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类型。方法·提取一个SEDT家系6名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Clearseq遗传性疾病试剂盒靶向捕获先证者基因组样本中与罕见遗传性疾病相关的致病区域,并进行高通量测序,过滤去除高频突变。采用外显子组隐马尔科夫模型(exome hidden Markov model,XHMM)分析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并进一步对6名家系成员基因缺失片段的拷贝数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X染色体存在2.5 kb缺失(chrX:13732385~13734927),该区域覆盖转运蛋白复合体亚单位2(transport protein particle complex subunit 2,TRAPPC2)基因的第4~6个外显子。定量PCR结果证实先证者及其表哥均存在该缺失,先证者母亲为杂合缺失,先证者父亲、姐姐和表型正常的舅舅拷贝数均正常。结论·TRAPPC2基因第4~6个外显子片段的缺失为SEDT的致病性突变;同时高通量测序分析中运用XHMM算法可检测到致病基因多个外显子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 高通量测序 转运蛋白复合体亚单位2基因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椎应力性骨折中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刘传芳 翁文敏 王仁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脊椎应力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脊椎应力性骨折患者中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 目的:探讨脊椎应力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脊椎应力性骨折患者中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84例,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前和术后3个月腰痛程度、腰椎和脊柱功能评分,以及随访1年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97.62%VS 89.29%,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增加,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骨关节痛、再骨折、肌肉软组织疼痛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一定的脊椎应力性骨折治疗效果,且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效果更突出,可以更好降低腰痛程度,改善腰椎和脊柱影像学指标以及功能,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椎应力性压缩性骨折 临床疗效 功能康复
下载PDF
纳米银对无脊椎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陆浩 孔祥云 +5 位作者 侍崇敬 徐冰洁 张文超 秦粉菊 刘恒蔚 袁红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7-348,共12页
纳米银(AgNPs)因优良的抗菌特性,已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纳米材料.随着AgNPs使用量的增多,其不可避免流入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类群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累积效应、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组织病症、生殖... 纳米银(AgNPs)因优良的抗菌特性,已成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纳米材料.随着AgNPs使用量的增多,其不可避免流入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类群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累积效应、急性毒性、生长发育毒性、组织病症、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和回避行为等方面总结了AgNPs对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和潜在毒性机制,介绍了AgNPs对无脊椎动物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AgNPs关于无脊椎动物毒性研究的不足并对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为AgNPs对无脊椎动物的毒性研究以及AgNPs的安全生产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脊椎动物 毒性效应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鄱阳湖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及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夏迎 阳文静 +3 位作者 钟洁 张琍 刘丹丹 游清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37-3347,共11页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 理解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仍存在争议。在鄱阳湖湿地布设30个采样点,于2019年秋季开展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野外调查。基于底栖动物群落数据,采用广义加性模型分析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对鄱阳湖湿地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次级生产力与反映物种多样性的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类多样性指数、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等呈显著的负相关,其中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次级生产力的相关度最高(r^(2)=0.33)。功能多样性对群落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异有最高的解释度(r^(2)=0.75)。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之比代表群落稳定性)与物种、谱系、功能多样性指数均呈正相关,其中功能丰富度与P/B值的相关度最高(r^(2)=0.22)。反映物种多样性的三个指数总体上对P/B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度最高(r^(2)=0.37)。谱系多样性与次级生产力、P/B值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生物多样性指数总体分别解释了次级生产力和群落稳定性中81.9%、54.8%的变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可能因具体的生物群落而异。研究结果对于鄱阳湖湿地的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多样性指数 次级生产力 群落稳定性 鄱阳湖
下载PDF
杭州水生脊椎动物多样性
5
作者 赵彤 谢颖盈 +3 位作者 罗标 陈星 艾为明 章旭日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4-180,共17页
编制《杭州水生脊椎动物名录(2023版)》,共记录杭州水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6科174属305种,其中鱼类244种(含21种外来种)、两栖类42种、爬行类13种、哺乳类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钱塘江水系分布有228种鱼类和4种... 编制《杭州水生脊椎动物名录(2023版)》,共记录杭州水生脊椎动物5纲27目76科174属305种,其中鱼类244种(含21种外来种)、两栖类42种、爬行类13种、哺乳类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钱塘江水系分布有228种鱼类和4种鲸豚类,东苕溪水系分布有114种鱼类和1种鲸豚类,大运河水系分布有81种鱼类,广布于三大水系的鱼类有70种.加强科研监测、保护水域和湿地环境、加大科教宣传、完善法律法规对杭州水生脊椎动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脊椎动物 物种名录 物种多样性 水系分布 杭州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基准受试无脊椎动物筛选研究
6
作者 王蕾 姜锦林 +3 位作者 董姝楠 吴慧毅 李勖之 曹少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2,共12页
为筛选土壤环境基准受试土壤无脊椎动物,依据其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范围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土壤无脊椎动物,从公开发表的文献、ECOTOX等权威数据库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 为筛选土壤环境基准受试土壤无脊椎动物,依据其生态学意义、地理分布范围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本土土壤无脊椎动物,从公开发表的文献、ECOTOX等权威数据库中搜集其毒性数据,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毒性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环节动物门正蚓科的爱胜蚓属(赤子爱胜蚓、安德爱胜蚓)、正蚓属(陆正蚓、粉正蚓)、异唇蚓属(背暗异唇蚓)、带丝蚓科的带丝蚓属(夹杂带丝蚓)、钜蚓科的环毛蚓属(威廉环毛蚓)、线蚓科的白线蚓属(球肾白线蚓、白线蚓)可作为土壤环节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节肢动物门长角科的长角属(白符■、跳虫、曲毛裸长■)、等节科的等节属(小原等节■)、洼甲螨科的平懒甲螨属(盾平懒甲螨)可作为土壤节肢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软体动物门玛瑙螺科的玛瑙螺属(非洲大蜗牛)可作为土壤软体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线虫动物门小杆线虫科的广杆线虫属(秀丽隐杆线虫)、异皮线虫科的根结线虫属(南方根结线虫)可作为土壤线虫动物类基准受试生物。根据毒性数据筛选获得17种土壤无脊椎动物分属4门、15科,可以作为土壤环境基准受试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环境基准 土壤无脊椎动物 物种敏感度分布 基准受试生物
下载PDF
普拉提运动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素娟 申楠楠 许丽红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7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开展常... 目的:探讨普拉提运动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联合普拉提运动,均干预8周;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清指标、术后功能恢复指标。结果: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TNF-ɑ、IL-6时点、组间、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TNF-ɑ、IL-6均低于术后当天(P<0.05),且术后第3天TNF-ɑ、IL-6均低于术后第1天(P<0.05),但研究组术后第1天、第3天TNF-ɑ、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8周,两组ODI、VAS、RMDQ评分均低于术前(P<0.01),JOA评分、腰椎前屈ROM、腰椎后伸ROM均高于术前(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拉提运动联合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术患者中具有较好疗效,可加速康复,缓解炎性反应,促进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椎微创术 快速康复护理 普拉提运动 术后功能恢复
下载PDF
紫外辐射对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孔清 宋宏策 +5 位作者 魏磊 谢超伊 张钰煊 董美云 高雁 王晓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在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诸多因素中,太阳紫外辐射的增强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生命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生物体一旦吸收了高能量的紫...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在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诸多因素中,太阳紫外辐射的增强逐渐成为最受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生命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生物体一旦吸收了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则可对其各种生理过程产生影响,打破内稳态,尤其是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作用,是诱导一系列生物效应的主要原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有关的紫外辐射研究。从紫外辐射对生物不同发育时期的影响、生物对紫外线响应方式、紫外辐射与其他因素复合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紫外辐射对鱼类及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影响,可为预测紫外辐射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供助力,为海洋生物对环境变化的生理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紫外线辐射 UVA UVB 鱼类 水生无脊椎动物
下载PDF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
9
作者 夏中荣 蔡进华 +4 位作者 孙晗嘉 张标 俞国中 付贺宁 罗健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7-82,104,共7页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长时间、多方位的多样性监测调查,其中划分样区13个、布设样线13条,投放红外相机20台。[结果]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68种,分属4纲17目38科55属。分别有哺乳纲2目2科2属2种;爬行纲2目8科10属12种;鸟纲12目23科36属46种;两栖纲1目5科7属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中濒危(EN)等级有3种;易危(VU)等级有5种;近危(NT)等级有2种;无危(LC)等级有56种;数据缺乏(DD)有2种。[结论]对动物地理区系划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东洋界40种,占58.82%,广布种18种,占26.47%,古北界10种,占14.71%。通过对不同调查时期各物种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得知,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爬行类和两栖类,哺乳类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哺乳类,其次是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 区系组成 样线法 红外相机
下载PDF
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骨折对血清GSH-Px、AOPP的影响
10
作者 王亮 王伟亮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骨折对血清GSH-Px、AOPP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照组(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各46例。检测微创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GSH-Px、AOPP表达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骨折对血清GSH-Px、AOPP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对照组(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各46例。检测微创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GSH-Px、AOPP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均高于术前,Cobb’s角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血清GSH-Px含量均明显高于术前,血清AOPP含量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微创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椎骨折能提高椎体前缘高度与降低Cobb’s角,可促进血清GSH-Px的分泌与减少AOPP的分泌,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脊椎骨折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下载PDF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观疼痛、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的影响
11
作者 刘高威 张茹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 对比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与物理因子治疗对机械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主观疼痛、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机械性腰痛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 目的 对比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与物理因子治疗对机械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主观疼痛、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机械性腰痛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功能障碍(RDQ)评分、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2%,对照组为76.27%;治疗后观察组VAS、RD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曲、伸展、左侧屈度及右侧屈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肌、伸肌及旋转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较物理因子治疗机械性腰痛LDH疗效更佳,可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提高腰部活动度及躯干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机械脉冲力脊椎矫正 物理因子 主观疼痛 腰部活动度 躯干肌力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脊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对比
12
作者 谢国庆 刘仲 徐跃胜 《中外医疗》 2024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脊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泗洪中信医院收治的84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42例)和对照组... 目的分析对比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手术在脊椎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泗洪中信医院收治的84例脊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42例)和对照组(传统开放手术,42例)。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影像学检查结果、临床评分以及并发症状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指标、Cobb角、疼痛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预后评分为(11.41±1.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3±1.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9,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可提高脊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效率,促进骨折早日康复,手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椎弓根钉 内固定术 脊椎骨折 并发症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脊椎骨折患者进行术后的效果研究
13
作者 史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65-0168,共4页
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椎骨折患者给予术后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随机择取94例脊椎骨折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差异做分组,常规护理组47例(简称常规组),优质护理组47例(简称优质组)。护理后比较... 探讨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椎骨折患者给予术后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 随机择取94例脊椎骨折患者参与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护理差异做分组,常规护理组47例(简称常规组),优质护理组47例(简称优质组)。护理后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例数。结果 SF-36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前,常规组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在50分上下,差别不明显,各项比较都达到P>0.05的标准;治疗后,常规组与研究组的各项评分均有提升,常规组评分均在80分以上,而研究组评分均在90分以上,差别较大,各项比较都达到P=0.00的标准。常规组感染例数为4例,严重疼痛例数为4例,愈合延迟例数为3例,并发症合计11例,占比23.40%;优质组感染例数为1例,严重疼痛例数为0例,愈合延迟例数为1例,并发症合计2例,占比4.26%。合计例数差别较大,统计学分析达到P=0.00的标准。结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脊椎骨折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条件,促进患者康复,推广优质护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脊椎骨折 术后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脊椎单椎体结核的CT诊断价值研究
14
作者 刘晓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28-0131,共4页
分析和探讨CT在脊椎单椎体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脊椎单椎体结核患者30例,对临床收治患者的资料展开分析,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并明确诊断,观察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 分析和探讨CT在脊椎单椎体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脊椎单椎体结核患者30例,对临床收治患者的资料展开分析,均经术后病理学检查并明确诊断,观察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30例脊椎结核患者中,有单椎体6例(20.0%),双椎体12例(40.0%),3个椎体7例(23.3%),4个椎体受累5例(16.7%);T1W1多为均匀低信号,包括混杂信号;T2WI多为均匀高信号,包括混杂信号;MRI增强,病灶增强不均匀。结论 传统的脊椎结核诊断中,多采用X线检查的方式,但是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运用CT诊断检查,可增强检查范围,对显示椎弓根和骨破坏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优势,借助核磁共振可以对患者脊椎结核椎体、椎间盘破坏程度进行清晰显示,并对患者神经系统损伤、椎旁脓肿等伤害进行辅助分析,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将CT诊断与MRI进行结合使用,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确切的治疗效果。脊椎结核病变类型较多,利用CT影像检查,可充分显示钙化、死骨等表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与其他病变情况进行诊断和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单椎体结核 CT诊断 研究价值
原文传递
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调查分析
15
作者 邵志鹏 伏露红 +1 位作者 李文刚 高维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为了解云南某国家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数据和文献记载,对该区域陆栖脊椎动物名录进行整理、更新及分析,包括分类、保护级别、濒危等级、区系及分布型等。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一共有4个纲,2... 为了解云南某国家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数据和文献记载,对该区域陆栖脊椎动物名录进行整理、更新及分析,包括分类、保护级别、濒危等级、区系及分布型等。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一共有4个纲,26个目,61个科,126个属,181种,其中,两栖纲1目4科7属9种,爬行纲3目5科12属15种,鸟纲13目33科79属118种,哺乳纲9目19科28属39种。在181种陆栖脊椎动物中,东洋种为110种(占60.77%),古北种为24种(占13.26%),广布种为47种(占25.97%)。通过对各类群进行分析发现,该地鸟类相对丰富,哺乳类次之,两栖类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栖脊椎动物 野外调查 森林公园
下载PDF
“龙”和古脊椎动物
16
作者 赵岳 《化石》 2024年第1期2-8,共7页
何为“龙”众所周知“龙”并非实际存在过的动物,而是人类想象创造的,并且还存在诸多不同的形象。国内有些人主张“(中国)龙”和“西方龙”存在诸多差异,前者是哺乳动物,而后者是爬行动物,因此应该在翻译中加以区别。
关键词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哺乳动物
下载PDF
哈佛大学自然博物馆:脊椎动物化石掠影(下)
17
作者 金文驰 《化石》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地理骇龟与拟始蜥在上文中,我们已走进罗默古脊椎动物学厅并浮光掠影地看了看各类恐龙。在本文中,我们继续在这一展厅参观。或许是为了留下惊人的第一印象,在展厅入口处,陈列着全球已知体型最大的淡水龟--地理骇龟(Stupendemys geograph... 地理骇龟与拟始蜥在上文中,我们已走进罗默古脊椎动物学厅并浮光掠影地看了看各类恐龙。在本文中,我们继续在这一展厅参观。或许是为了留下惊人的第一印象,在展厅入口处,陈列着全球已知体型最大的淡水龟--地理骇龟(Stupendemys geographica)的龟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动物学 哈佛大学 第一印象 博物馆 浮光掠影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王源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74-0176,共3页
对本次纳入研究的脊椎骨折患者分别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并对实施后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探讨。方法 本次收集的60名患者样本在院时间为2023年内的3月-9月间,均为发生脊椎骨折的患者,按照手术模式的不同纳入试... 对本次纳入研究的脊椎骨折患者分别采取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和常规开放手术,并对实施后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探讨。方法 本次收集的60名患者样本在院时间为2023年内的3月-9月间,均为发生脊椎骨折的患者,按照手术模式的不同纳入试验组和常规组,平均分入每组30名。观察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脊椎骨折病例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 在实施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中患者的出血量平均值、手术时间平均值、切口尺寸平均值以及在院时间平均值进行统计,对比手术指标结果以上诸项均要比常规组患者优异,数据存在差异(P<0.05);对比手术治疗前后试验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去肾上腺素、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血清皮质醇)均优于常规组,实验数据存在差异(P<0.05);最后对比治疗后的运动感觉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并发症情况,试验组患者的数据均有较大的优势,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脊椎骨折患者在实施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相对于常规开放手术效果突出,患者可以更快的康复,并快速愈合骨折部位。实施该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更少和更短的手术时间,可以大幅减轻患者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对其病情恢复有十分良好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开放式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 脊椎骨折 效果比较
下载PDF
基于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张家界野生大鲵生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峰 向劲 +5 位作者 谢宜兴 邓智勇 陈家法 谢玉坤 欧东升 王崇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促进大鲵栖息地恢复和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0年8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2个大鲵栖息地开展了大型无脊椎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85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5目43科,其中以... 为评估野生大鲵生境质量,促进大鲵栖息地恢复和野生大鲵资源保护,于2020年8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12个大鲵栖息地开展了大型无脊椎动物及环境因子调查。共采集到大型无脊椎动物85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5目43科,其中以水生昆虫为绝对优势类群(占总物种数的88.2%);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丰度的变化范围为70.37~8122.2 ind/m^(2)(均值1301.8 ind/m^(2)),生物量范围为0.92~73.61 g/m^(2)(均值14.3 g/m^(2));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各调查点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与生物量趋势存在较大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是抑制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主要环境因素,而悬浮物浓度是影响敏感种优势度的关键因子。综合不同类型水生态健康评价结果,张家界大鲵栖息地生境整体良好,与2014年相比未发生明显恶化。位于游客集中的黄龙洞和八眼泉等地生境受影响程度整体较轻,主要表现为对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及悬浮物浓度的干扰;位于非旅游区的骡子塔,由于采石挖沙,且防护措施不足,产生的高悬浮物浓度对大鲵生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其它调查点基本保持着原有的大鲵生境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生境 大型无脊椎动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生境质量评价
下载PDF
3D打印人工椎体在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华 王仁吉 +4 位作者 刘忠军 刘晓光 吴奉梁 党礌 韦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4-148,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后3D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下沉率的差异,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前方椎体能否减少术后内植物的下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全脊椎切除术的24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 目的:通过比较颈椎脊索瘤全脊椎切除术后3D打印人工椎体和钛网下沉率的差异,探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前方椎体能否减少术后内植物的下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全脊椎切除术的24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采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颈椎前方椎体(3D椎体组)有9例,采用钛网重建(钛网组)有1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椎体CT值、手术信息(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内植物下沉等随访资料,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椎体CT值、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有8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有5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8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2例缺失术后3个月的影像学资料,两组3个月内植物下沉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有8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有4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2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9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两组12个月内植物下沉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的重度内植物下沉率(椎体高度下沉>3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随访内植物下沉显示,3D椎体组死亡1例,7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钛网组死亡1例,失访1例,1例椎体高度下降<1 mm(无内植物下沉),1例椎体高度下沉>1 mm(轻度内植物下沉),11例椎体高度下沉>3 mm(重度内植物下沉),两组24个月内植物下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两组的重度内植物下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脊索瘤的全脊椎切除术中,3D打印人工椎体可提供可靠的即刻和中远期的颈椎稳定性,与钛网重建相比,能够减少术后内植物下沉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脊索瘤 脊椎切除术 3D打印人工椎体 钛网 内植物下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