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
1
作者 尚鸿生 陈汴生 +4 位作者 户红卿 宋锦旗 王彦臣 陈岚筠 原晓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 目的:观察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分别应用国产康嘉公司生产的Decompressor髓核旋切器,在斜位X-线的引导下,经上关节突外缘穿刺入路,行髓核旋切腰椎间盘减压术。B组减压后联合应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用治疗前和治疗后三天、三个月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及治疗优良率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3天、2周、2月腰痛和腿痛评分、Oswestry评分B组均明显低于A组。亚组腿痛评分比较,术后3天、2周,B1组和B2组均明显低于A2组。结论:经皮Decompressor髓核旋切术联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术能快速而有效达到椎间盘减压并对神经根进行抗炎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减压器 椎间盘减压术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脊神经根阻滞联合泛昔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3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丁红炜 马光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3期223-224,共2页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均为本科2010年1~10月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6岁,病程在5天之内,平均2.8天,皮损主要分布在胸背部、腰腹部、肩部、上肢及颈部,其中颈脊神经受累11例,胸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均为本科2010年1~10月门诊病人.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0~75岁,平均66岁,病程在5天之内,平均2.8天,皮损主要分布在胸背部、腰腹部、肩部、上肢及颈部,其中颈脊神经受累11例,胸脊神经受累42例,腰脊神经受累7例,均无合并感染,发病1周内均未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对泛昔洛韦过敏及不能按时复诊者均排除之外.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带状疱疹 泛昔洛韦 脊神经根阻滞 治疗组 疗效分析 神经受累 免疫功能低下 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选择性腰脊神经根阻滞协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致胸段皮肤浅感觉减退1例
3
作者 陆巍 孙丽华 +2 位作者 王林 姚旌 沃春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4,共1页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胸背部疼痛伴双下肢麻木不适患者1例,经选择性腰脊神经根阻滞试验性治疗诊断系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脊神经根阻滞 协助诊断 感觉减退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皮肤 胸段 胸背部疼痛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乾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期35-35,38,共2页
目的:研究与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即SNRB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7-2018年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 目的:研究与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即SNRB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17-2018年收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8例,经患者同意后,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随机分组,平均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9例,给予椎旁神经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9例,经由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人员在完成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对比试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以及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并进行对照参考。结果:给予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在治疗效果上比给予椎旁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的对照组临床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在进行手术期间的麻醉剂用量也少于对照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剂量也相对较少。结论:通过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中麻醉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剂量,缓解疼痛,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旁神经阻滞
下载PDF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厉玉杰 黄丽婷 +2 位作者 褚千坤 梁江山 罗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3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LDH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X线引导下SNRB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60例LDH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X线引导下SNRB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脊柱稳定性指标(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愈43例(53.75%),有效27例(33.75%),好转9例(1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愈29例(36.25%),有效25例(31.25%),好转22例(27.50%),无效4例(5.00%),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椎曲度(1.4±0.4)cm显著小于对照组的(1.8±0.5)cm,前凸指数(2.2±0.6)cm和骶骨倾斜角(30.2±5.5)°显著大于对照组的(1.8±0.7)cm、(26.5±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RB治疗LDH疗效显著,能有效增强患者脊柱稳定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厉玉杰 黄丽婷 +2 位作者 褚千坤 梁江山 罗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4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LI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NRB组(80例)和椎旁神经阻滞(PVB)组(40例)。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SNRB... 目的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20例LIDH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SNRB组(80例)和椎旁神经阻滞(PVB)组(40例)。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SNRB治疗,PVB组患者采用PVB治疗,记录两组加用塞来昔布胶囊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脊柱稳定性的改变情况。结果 SNRB组中仅5例(6.25%)加用塞来昔布胶囊,PVB组中13例(32.50%)加用塞来昔布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低于PVB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R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0.00%,高于PVB组的75.0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前凸角(LL)、骶骨倾斜角(SS)、腰椎矢状面垂直轴(S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SNRB治疗LIDH具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对脊柱稳定性小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脊柱稳定性
下载PDF
椎旁脊神经根阻滞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7
作者 皮铎波 沈迎雁 岳建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典型的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往往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2例,予以椎旁...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典型的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疼痛程度剧烈,患者往往伴有失眠、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62例,予以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普瑞巴林口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椎旁脊神经根阻滞 普瑞巴林 临床疗效 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痛 椎旁神经阻滞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晓琳 哈晓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5期2788-2789,2829,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LDH腰腿痛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分别给予SNR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治...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LDH腰腿痛患者,在知情同意基础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分别给予SNRB与椎旁神经阻滞(PVB),比较2组患者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时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得宝松、局麻药混合液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加用镇痛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CT引导下SNRB治疗LDH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下载PDF
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斌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130-1131,共2页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其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60例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A组,给予DSA引导下SNBR治疗,另选取60例作为B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SNRB)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其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60例L4-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A组,给予DSA引导下SNBR治疗,另选取60例作为B组,给予椎旁神经阻滞(PVB)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LL、SS、SVA治疗前、治疗后与B组基本相同,且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也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时,行DSA引导下SNBR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且不会明显的影响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观察分析
10
作者 鲍杰 《中国厂矿医学》 2000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影响 ;方法 :5 0例下肢手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向置管 (A组 )和偏患侧 2 0~ 45°角头向置管 (B组 ) ,每组 2 5例 ;结果 :A组首次剂量注药 5分钟时有一例单侧阻滞 ...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置管角度与单侧脊神经根阻滞的影响 ;方法 :5 0例下肢手术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 ,随机分为头向置管 (A组 )和偏患侧 2 0~ 45°角头向置管 (B组 ) ,每组 2 5例 ;结果 :A组首次剂量注药 5分钟时有一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全部发生双侧阻滞 ;B组 ,有 2例置管时有触电感 ,5分钟时有 7例单侧阻滞 ,10分钟后有 1例单侧阻滞 (P >0 .0 5 ,无显著差别 ) ,2 0分钟后导管拔出 1cm注入 7ml1 6 %利多卡因 ,5分钟后出现双侧阻滞 ;结论 :硬膜外腔的结构、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后的走向等决定了置管角度对单侧脊神经根阻滞无显著影响 ,且偏侧置管增加了置入椎旁间隙 ,刺破血管 ,损伤脊神经根等并发症的发生机会 ,使阻滞不全或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置管角度 单侧 脊神经根阻滞
下载PDF
胸椎旁脊神经根阻滞致全脊髓麻醉1例
11
作者 吴宝城 《疼痛》 2000年第4期148-148,共1页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三年前患胸背部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至今。于镇痛门诊第3次行T_(2-4)椎旁脊神经根阻滞。阻滞液为0.75%布比卡因3ml+2%利多卡因3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0.5mg+654-22.5mg+注射用水10ml。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 椎旁脊神经根阻滞 全脊髓麻醉
下载PDF
一针三点脊神经根阻滞法治疗带状疱疹
12
作者 白渊 章耀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年第8期476-477,共2页
目的以一针三点脊神经根阻滞法同时治疗脊柱损伤和疼痛难忍的带状疱疹(Hz),与其他疗法比较优劣。方法选与Hz相对应的有压痛的脊椎间关节处进针,深达骨膜注入阻滞合剂3ml,然后退针至皮下,针尖刺向有伤痛的同一椎间隙并注药2ml,然后再退... 目的以一针三点脊神经根阻滞法同时治疗脊柱损伤和疼痛难忍的带状疱疹(Hz),与其他疗法比较优劣。方法选与Hz相对应的有压痛的脊椎间关节处进针,深达骨膜注入阻滞合剂3ml,然后退针至皮下,针尖刺向有伤痛的同一椎间隙并注药2ml,然后再退针皮下针尖刺向同一节段的椎间孔部位并注药5ml。结果经治42例,与其他疗法的16例对比显示,疗效显著。结论本法止痛迅速,疗效确切,有治疗脊柱损伤和Hz及其后遗神经痛的多重功效和诸多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阻滞 带状疱疹 一针三点法
下载PDF
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林尊强 曾义 +3 位作者 夏智谦 刘婷婷 蔡统强 杨邦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34期6692-6695,6767,共5页
目的:分析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SNRB组及PVB组。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PVB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及治疗7 d... 目的:分析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SNRB组及PVB组。SNRB组患者采用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PVB组采用腰椎旁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时VAS评分、治疗7 d及治疗14 d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SNRB组患者在局麻药及得宝松用量上均明显低于PVB组(P<0.01)。SNRB需加用口服镇痛药比例(6.98%)明显低于PVB(32.56%)(P<0.01)。治疗7 d及14 d时,SNRB组VAS分值均明显低于PVB组(P<0.01)。治疗7d后,SNRB组治疗总有效率达79.07%,明显高于PVB组总有效率(55.81%)(P<0.05);治疗14d后,SNRB组总有效率达95.35%,明显高于PVB组(74.42%)(P<0.01)。SNR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PV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SNRB组(P<0.05)。结论:DSA引导下选择性脊神经根阻滞具有阻滞用药少,阻滞效果更好,作用准确及安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神经根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原文传递
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严相默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所致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性疼痛病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准确地把药液注入神经鞘内达到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抗炎症的目的,获得长期治痛效果。本文详述解剖结构、适应证、操作技术、并发症... 腰脊神经根阻滞疗法主要应用于椎间盘突出症等原因所致神经根压迫、椎管狭窄性疼痛病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准确地把药液注入神经鞘内达到阻断疼痛恶性循环、抗炎症的目的,获得长期治痛效果。本文详述解剖结构、适应证、操作技术、并发症、作用机制等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阻滞 椎间盘突出 疼痛 治疗
原文传递
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6例临床观察
15
作者 雍春燕 陈姝 +5 位作者 陈恒 初晓 张超 叶兰 谭程 李江山 《湖南中医杂志》 2014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维生素B12、维生素B1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阿昔洛韦、维生素B12、维生素B1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82.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围刺配合脊神经根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中西医结合疗法 局部围刺 脊神经根阻滞
原文传递
氢化可的松椎旁椎间孔脊神经根破坏性阻滞治疗晚期癌痛
16
作者 侯典勤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3年第2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晚期癌痛 氢化可的松 椎旁椎间孔脊神经破坏性阻滞 止痛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