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周泽宇 马蕴涵 +5 位作者 李佳瑞 胡余梦 袁博 张银娟 于晓敏 付秀美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ANA)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10只制备ANA;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A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分离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5 mm处去除1...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ANA)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10只制备ANA;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A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分离右侧坐骨神经,于梨状肌下缘5 mm处去除10 mm制备SNI模型。ANA组将制备好的ANA连接在损伤神经的两断端处。联合组于ANA连接术后2 d采用电子针疗仪电针“环跳穴”和“阳陵泉穴”,15 min/d,7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电生理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评估受损轴突再生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脊神经节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构;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脊神经节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降低(P<0.01);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尼氏体因肿胀、溶解导致结构不完整,数量显著减少(P<0.01);NGF和BDNF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NA组和联合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加(P<0.01);神经节神经元中尼氏体损伤减弱,数量明显增加(P<0.01);NGF和BDNF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ANA组比较,联合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1);神经节神经元中尼氏体形态较规则,数量明显增加(P<0.01);NGF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ANA联合电针可提高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神经节中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发挥对脊神经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神经元中NGF和BDNF蛋白的表达,尤其是NGF蛋白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物 电针 脊神经节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坐骨神经损伤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腰脊神经节异位症3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邵擎东 包聚良 贾连顺 《人民军医》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1-132,共2页
关键词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异位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与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表达
3
作者 周跃 梅芳瑞 +1 位作者 刘正津 廖维宏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0期882-884,共3页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 目的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后,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探讨该蛋白表达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制备相应的脊神经节损伤模型。术后检测动物神经行为改变,并对中枢神经伤害性刺激反应物C-fos原癌基因蛋白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分析。结果DRG损伤后1周,伤侧脊髓背角C-fos癌基因蛋白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手术对照组(47±17)、机械性压迫组(58±22)、炎性损伤组(55±20),均较正常对照组(28±18)显著增强(P<0.05);术后2,4,8周3个实验组结果也比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结论DRG损伤所导致动物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可能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损伤 C-fos原癌基因蛋白 痛觉过敏 脊神经节损伤 背角C-fos 脊髓背角 原癌基因表达 C-fos原癌基因蛋白 正常对照组 神经行为改变 机械性压迫 伤害性刺激
下载PDF
颈_2、颈_1脊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姚军 郭小俊 +2 位作者 李前进 佘丽娟 王颖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阻滞治疗 脊神经节 临床观察 神经血管性头痛 疗效不佳 C型臂X线 颈椎病变
下载PDF
躯体和内脏感觉传入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其神经肽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正晖 刘才栋 +1 位作者 彭裕文 沈馨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躯体和内脏感觉传入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其神经肽研究黄正晖,刘才栋,彭裕文,沈馨亚(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牵涉痛(Referredpain)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早在1893年Head[1]就曾... 躯体和内脏感觉传入在脊神经节的汇聚及其神经肽研究黄正晖,刘才栋,彭裕文,沈馨亚(上海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上海200032)牵涉痛(Referredpain)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常见症状。早在1893年Head[1]就曾较系统地研究了内脏器官疾患时在体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躯体 内脏感觉传入 神经
下载PDF
逆行标记法研究颈脊神经节至交感神经节的神经反射通路 被引量:7
6
作者 左金良 邱思强 +4 位作者 魏光伟 韩建龙 栾方海 朱新炜 陈安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 目的分析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的神经纤维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的神经反射基础。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和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及相应对照组,于颈上或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分别注入荧光金溶液或生理盐水,分别于存活4、8d后取出双侧颈脊神经节C2~C8,制备冷冻切片并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分析。结果颈上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2~C5脊神经节中出现荧光金标记神经元,以C3和C4脊神经节中标记神经元为多;颈下交感神经节组在同侧C5~C8脊神经节中出现标记神经元,以C6和C7为多。结论颈交感神经节和颈脊神经节之间存在直接的神经纤维联系,且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些联系可能是颈性眩晕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颈上交感神经 颈下交感神经 荧光金 颈性眩晕 神经反射弧 逆行追踪 新西兰兔
原文传递
脊神经节来源的人胎儿雪旺氏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严恒林 沈馨亚 +3 位作者 刘才栋 陈丽琏 汪洋 王之美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实验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从人胎儿脊神经节中获得雪旺氏细胞的方法.取孕15~20周人胎儿腰部脊神经节,将其切成0.5mm^3大小,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圆盖玻片上,为了消除成纤维细胞,每隔2~3天将组织块移种到新的盖玻片上,共2~3次,最后一次移... 实验介绍一种简便快速的从人胎儿脊神经节中获得雪旺氏细胞的方法.取孕15~20周人胎儿腰部脊神经节,将其切成0.5mm^3大小,接种于涂有鼠尾胶的圆盖玻片上,为了消除成纤维细胞,每隔2~3天将组织块移种到新的盖玻片上,共2~3次,最后一次移种后,培养液中加入牛脑垂体浸出液(200μg/ml)培养7~10天以刺激细胞增殖,每个脊神经节可获细胞5×10~6,细胞传代培养生长良好.根据形态学以及抗S—100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标准计数,雪旺氏细胞的纯度超过96%.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显示典型的雪旺氏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 脊神经节 雪旺氏细胞 组织培养
下载PDF
耳穴的脑、脊神经节投射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诗兴 周坤福 +1 位作者 姜文方 花菊兰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3期35-36,共2页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 目的 观察耳穴向周围相关神经节的投射情况。方法 采用 HRP分别在 SD大鼠耳廓不同穴位点行皮下注射 ,于脑、脊神经节内观察酶标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结果 耳甲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迷走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 ;耳轮部穴 ,酶标细胞多出现在三叉神经节、脊神经节和交感神经节内。结论 耳穴对脑、脊神经节的投射与其神经支配来源完全一致 ;耳穴对交感神经节的投射是大量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辣根过氧化物酶 神经 脊神经节
下载PDF
大鼠心及内关神经传入在脊神经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史明仪 夏叶玲 +1 位作者 周丽华 吴一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22-523,共2页
切断大鼠左侧脊髓 C8~ T2 前后根 ,隔断中枢与外周神经联系。运用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左T1脊神经节(DRG) 中记录到 34 .1% (2 8/82 ) 放电单位 ,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PPT) 引致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刺激内关穴均起反应 ,两种兴奋传入彼... 切断大鼠左侧脊髓 C8~ T2 前后根 ,隔断中枢与外周神经联系。运用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左T1脊神经节(DRG) 中记录到 34 .1% (2 8/82 ) 放电单位 ,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 (PPT) 引致急性心肌缺血及电针刺激内关穴均起反应 ,两种兴奋传入彼此存在时间依赖性抑制。提示躯体 - DRG-内脏间存在神经短反射通路 ,可能是经穴与内脏特异联系的物质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经络 内关 大鼠 DRG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时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改变与神经行为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跃 刘正津 +2 位作者 廖维宏 梅芳瑞 程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 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 (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兔 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 目的 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 (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兔 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组化法测定DRG和SDH中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 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P<0. 05),伤侧DRG的VIP含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 ①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在DRG炎症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异常表现中起重要作用。②伤侧DRG的VIP改变则与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神经行为 VIP 改变 对照组 脊神经节损伤 血管活性肠肽 结论 重要作用 特点
下载PDF
神经冲动从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躯体分支到内脏分支上的传导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建平 彭裕文 +2 位作者 刘才栋 李鹏 曹银祥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向肋间神经和胃等内脏分支投射基础上,用电刺激大鼠左侧切断神经根的T_(10)肋间神经,记录了同侧内脏大神经上的诱发电位。结果:记录到平均传导速度为12.40m/sec的复合动作电位,此结果不受... 在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向肋间神经和胃等内脏分支投射基础上,用电刺激大鼠左侧切断神经根的T_(10)肋间神经,记录了同侧内脏大神经上的诱发电位。结果:记录到平均传导速度为12.40m/sec的复合动作电位,此结果不受呼吸肌麻痹的影响,但麻醉肋间种经或内脏大神经后不再出现。提示:神经冲动可从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行走在肋间神经中的躯体分支,经分叉处传导到行走于内脏大神经中的内脏分支,这些分支以 A-δ纤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电刺激 神经传导
下载PDF
脊神经节损伤的组织形态学与电生理改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跃 廖维宏 +1 位作者 梅芳瑞 刘正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脊神经节(DRG)损伤常引起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了探索DRG不同损伤方式和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诱发电位(SEP)和DRG组织形态学改变,用52只家兔,分别制成机械压迫、炎性损伤模型,以及2%利多卡因加2.5%醋酸氢化... 脊神经节(DRG)损伤常引起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了探索DRG不同损伤方式和不同损伤时间的脊髓诱发电位(SEP)和DRG组织形态学改变,用52只家兔,分别制成机械压迫、炎性损伤模型,以及2%利多卡因加2.5%醋酸氢化泼尼松局部治疗,并与未损伤组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DRG血管内皮细胞连接间隙增宽是机械性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血管内皮细胞连接间隙增宽,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转运功能增强,是炎性损伤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认为,2%利多卡因加2.5%醋酸氢化泼尼松局部浸润能显著减轻DRG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损伤 超微结构 组织形态学 电生理
下载PDF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发育过程中NGF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卿素珠 林吉茂 +1 位作者 徐永平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02-1108,共7页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于胚胎第6周就已形成,但此时节内神经元形态不清晰,至第8周,节内神经元形态逐渐清晰,节内神经纤维数量少;随着胚胎发育,节内神经元数量并不显著增加,而是节细胞之间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增多和神经元个体的增长,从而使... 山羊胎儿脊神经节于胚胎第6周就已形成,但此时节内神经元形态不清晰,至第8周,节内神经元形态逐渐清晰,节内神经纤维数量少;随着胚胎发育,节内神经元数量并不显著增加,而是节细胞之间神经纤维及胶质细胞的增多和神经元个体的增长,从而使神经节的体积逐渐增大。节内神经元既可分为形态和着色不同的明暗2类,也可分为细胞直径不同的大、中、小3类。山羊胎儿脊神经节内存在NGF及其受体TrKA,随着胚胎发育,NGF主要分布于节内各类神经元的胞质中,特别是在第14周后;TrKA阳性反应则在第10周后才出现,主要分布于中、小神经元的胞质和胞核,而在大神经元未能见到阳性反应,但在大神经元周围的卫星细胞可观察到TrKA强阳性反应产物。结果提示,NGF对外周神经嵴起源的发育中感觉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与卫星细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脊神经节 发育 胎儿 山羊
下载PDF
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熊克仁 赵健 +2 位作者 李怀斌 赵祥 杨解人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生长抑素(SOM )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各分为4个时段。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时、1 1时、1 7时和2 3时2Hz电针大鼠一侧“...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生长抑素(SOM )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各分为4个时段。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时、1 1时、1 7时和2 3时2Hz电针大鼠一侧“环跳”穴后,脊神经节和脊髓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电针大鼠一侧“环跳”穴后,1 1时电针组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第Ⅰ、Ⅱ板层SOMmRNA表达增强(P <0 .0 5 )。结论:1 1时2Hz电针对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神经元表达 脊神经节 生长抑素MRNA 不同时辰 脊髓内 mRNA阳性神经 2Hz电针 组织化学方法 SD大鼠 原位杂交 脊髓后角 表达增强 上调作用 SOM 对照组 Ⅱ板层 环跳 一侧
下载PDF
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纤维联系在颈性眩晕发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7
15
作者 左金良 韩建龙 +2 位作者 邱思强 栾方海 朱新炜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2期255-256,共2页
目的:研究是否存在从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联系,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上颈椎组(C2、C3脊神经节组)和下颈椎组(C4、C5、C6脊神经节组)以及相应的对照组。根据分组于相应的脊神经节内注... 目的:研究是否存在从颈脊神经节到颈交感神经节的神经联系,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0只,随机分为上颈椎组(C2、C3脊神经节组)和下颈椎组(C4、C5、C6脊神经节组)以及相应的对照组。根据分组于相应的脊神经节内注入4%荧光金溶液,动物存活4d后,切取颈上、下交感神经节行冷冻切片后进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上颈椎组在实验侧的颈上交感神经节内发现有荧光显像,对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及双侧颈下交感神经节内未出现荧光显像。(2)下颈椎组在实验侧的颈下交感神经节内发现有荧光显像,对侧颈下交感神经节及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内未出现荧光显像。结论:从颈脊神经节至颈交感神经节之间存在神经纤维联系,且具有节段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颈上交感神经 颈下交感神经 荧光金 颈性眩晕
下载PDF
颈2脊神经节脉冲射频与颈2横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洪 储辉 +2 位作者 李波 俞航 徐志久 《东南国防医药》 2012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比较颈2脊神经节脉冲射频与颈2横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CEH的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颈2脊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颈2横突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 目的比较颈2脊神经节脉冲射频与颈2横突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CEH的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颈2脊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对照组采用颈2横突阻滞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并纪录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5个月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了(6.42±0.68),对照组下降了(3.64±0.57),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4.62%,对照组治愈率为5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2脊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CEH效果显著,优于颈2横突阻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颈2脊神经节 脉冲射频 颈2横突阻滞
下载PDF
施万样细胞对大鼠脊神经节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付秀美 王荣良 +2 位作者 杨振江 付文亮 王小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施万样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神经节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施万样细胞对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将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分化为施万样细胞并对后者进... 目的观察施万样细胞对坐骨神经损伤(sciatic nerve injury,SNI)大鼠脊神经节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施万样细胞对脊神经节的保护作用。方法先将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诱导分化为施万样细胞并对后者进行鉴定,后将二者分别植入脱细胞神经移植物(ANA)中,构建组织工程神经。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DSC组和施万样细胞组。后两组建立SNI模型并用相应的组织工程神经桥接损伤的神经。术后4周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脊神经节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结果 ADSCs能够诱导分化为施万样细胞并表达施万细胞标记物S100β和GFAP蛋白。施万样细胞组大鼠脊神经节内NGF和BDNF蛋白及m RNA表达量均高于ADSC组(P<0.05)。结论施万样细胞可上调脊神经节NGF和BDNF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神经节内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样细胞 脊神经节 NGF BDNF
原文传递
大鼠胃经下肢3个穴位皮下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重叠分布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云平 梅斌 +1 位作者 茹立强 关新民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5-198,202,T251,共5页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及荧光双标(核黄、快蓝)示踪方法,观察了大鼠足阳明胃经上3个相距较近穴位:伏兔(ST32)、足三里(ST36)和下巨虚(ST39)皮下感觉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节段性分布.结果:①同一穴区的皮下感觉神... 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及荧光双标(核黄、快蓝)示踪方法,观察了大鼠足阳明胃经上3个相距较近穴位:伏兔(ST32)、足三里(ST36)和下巨虚(ST39)皮下感觉传入神经在脊神经节的节段性分布.结果:①同一穴区的皮下感觉神经可来自几个不同节段的脊神经节.标记细胞数量呈正态分布.标记的脊神经节细胞主要为中、小型.伏兔穴与T11~L6脊神经节有关,其中LZ、L3标记细胞最多,足三里穴亦与T11~L6有关,以L3标记细胞最多,L2、L4次之;下巨虚穴仅与L2~L5有关,L3、L4标记细胞最多.②同一脊神经节可支配几个穴区皮下组织.3个穴区皮下组织均接受L2~L5脊神经节的支配,其中L3脊神经节是此3个穴区皮下传入神经分布最为密集的节段.③核黄和快蓝逆行荧光双标记研究发现,少数L3、L4脊神经节细胞可分支支配足三里及下巨虚穴区皮下组织.同一经络线上相距较近3个穴位区皮下感觉神经节段性投射的重叠性分布,以及同一脊神经节细胞可分支支配2个不同穴位的现象的证实可为循经感传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经 穴位 径路示踪 脊神经节 重叠分布
下载PDF
大鼠周围突向躯体和内脏分支投射的脊神经节细胞内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共存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建平 彭裕文 +1 位作者 刘才栋 顾红玉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 :寻找电刺激肋间神经调节胃功能活动的化学神经基础。材料和方法 :用荧光素双标记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苷二核苷酸磷酸 -黄递酶 ( nicotin 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diaphorase,NADPH- d)组化方法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目的 :寻找电刺激肋间神经调节胃功能活动的化学神经基础。材料和方法 :用荧光素双标记结合还原型尼克酰胺腺苷二核苷酸磷酸 -黄递酶 ( nicotin 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diaphorase,NADPH- d)组化方法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了大鼠周围突向肋间神经和胃分支投射的脊神经节细胞是否含一氧化氮 ( nitric oxide,NO)或 NO和 CGRP。结果 :分别有 2 1.6%和 11.8%的周围突向肋间神经和胃分支投射的脊神经节细胞呈 NADPH- d阳性和 NADPH- d/ CGRP阳性 ,4 7.9%的胃初级传入脊神经节细胞呈 NADPH- d/ CGRP阳性。结论 :大鼠周围突向躯体和内脏分支投射脊神经节细胞内含 NO或 NO和CGRP共存 ,NO和 CGRP还共存于内脏初级传入脊神经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节 一氧化氮 CGRP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熊克仁 汪桐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单侧大鼠“足三里”穴,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HADPH-d)法显示L5-6脊神经节和脊髓节段的NOS表达变化。结果:针刺组针刺侧脊神经节和脊髓...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单侧大鼠“足三里”穴,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HADPH-d)法显示L5-6脊神经节和脊髓节段的NOS表达变化。结果:针刺组针刺侧脊神经节和脊髓的NOS表达,均比非针刺侧及对照组增加。结论:电针可上调脊神经节和脊髓NOS表达,这可能是一氧化氮(NO)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一氧化氮合酶 脊神经节 脊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