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和脊髓Ⅱ板层NT-3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4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刘苏 A.Takeda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W014,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部分去背根猫备用背根节 (L6 )和 L3、L5脊髓 II板层 NT-3及其 m 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正常组 NT-3及其 m 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大型神经元和少数中、小型神经元。部分去背根后 ,3 d和10 d两时相 NT-3 m RNA大型神经元阳性数明显减少 ,而 NT-3阳性大型神经元数术后 10 d时方明显减少 (P<0 .0 1) ;NT-3及其 m RNA阳性小型细胞数在术后两时相均较正常组者增多 (P<0 .0 1) ;而在中型神经元只有 NT-3阳性神经元数有增加。相对地 ,在脊髓 板层 ,两时相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百分数均较正常者明显增加 (P<0 .0 1) ,且以 3 d组者为最明显 ,但均未见 NT-3 m RNA阳性信号。结果表明 ,部分去背根不仅导致背根节各类神经元中 NT-3的表达发生了变化 ,且对 板层 NT-3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量也有明显影响。提示 NT-3可能在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去背根 备用背根节 脊髓ⅱ板层 NT-3 MRNA 表达
下载PDF
针刺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廷华 吴良芳 +4 位作者 廖德阳 周雪 陈彦红 刘苏 A.Takeda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8,W013,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探讨了针刺促进脊髓 板层可塑性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阳性中 (4 2~ 5 7μm)、小 (<42 μm)型神经元的百分数有...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探讨了针刺促进脊髓 板层可塑性过程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针刺侧备用背根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 m RNA阳性中 (4 2~ 5 7μm)、小 (<42 μm)型神经元的百分数有所增加 (P<0 .0 5 ) ;脊髓 板层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阳性神经膨体密度明显增多 (P<0 .0 1)而阳性神经元百分数无变化 (P>0 .0 5 ) ;针刺后脊髓 板层未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m RNA的杂交信号。提示针刺促进脊髓 板层可塑性可能与背根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脊髓ⅱ板层 可塑性 表达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Ⅱ板层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量变化的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曾园山 吴金浪 +1 位作者 陈穗君 张惠君 《解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2-306,I005,共5页
目的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探讨在吗啡依赖条件下 ,大鼠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发出的初级传入纤维能否在脊髓 板层侧支出芽和建立新的突触。 方法 用光镜体视学方法测知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 L4脊髓 板层横切面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 ,直接... 目的 应用电镜定量方法探讨在吗啡依赖条件下 ,大鼠背根节感觉神经元发出的初级传入纤维能否在脊髓 板层侧支出芽和建立新的突触。 方法 用光镜体视学方法测知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大鼠 L4脊髓 板层横切面积没有差异的情况下 ,直接比较了两组动物脊髓 板层神经毡单位面积内突触性终末的数量变化。 结果 吗啡依赖组脊髓 板层来自初级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 ,明显多于对照组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其中来自无髓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与对照组同类型的突触性终末数比较增加 6 1%。来自有髓传入纤维的突触性终末数比对照组增多 70 %。尤其是来自含有致密核芯小泡的初级传入纤维突触性终末数比对照组多 98%。 结论 吗啡可能促进初级传入纤维在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脊髓ⅱ板层 初级传入纤维 突触
原文传递
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对脊髓Ⅱ板层S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秀军 章为 +3 位作者 王廷华 张连双 徐新运 周雪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脊髓半横断对脊髓 板层 SP表达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术后 3d、7d、2 1d组。建立成年 SD大鼠脊髓半横断 (T1 3~ L1 )模型。取各组尾侧 L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 SP免... 目的 探讨脊髓半横断对脊髓 板层 SP表达的影响。方法  2 0只成年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术后 3d、7d、2 1d组。建立成年 SD大鼠脊髓半横断 (T1 3~ L1 )模型。取各组尾侧 L3节段脊髓作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 SP免疫阳性反应物的分布 ,计数各组脊髓两侧 板层内 SP免疫阳性神经膨体数。结果 SP免疫阳性产物以神经膨体形式集中分布在脊髓背角 板层内。脊髓半横断后 3d,手术侧脊髓 板层内 SP阳性膨体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7d组较 3d组开始下降 ,2 1d恢复正常。非手术侧仅表现为术后 3d一过性增高 ,且反应强度较手术侧有增强。结论 脊髓半横断损伤导致 板层 SP免疫阳性膨体数量改变 ,提示 SP作为伤害感受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可能在脊髓半横断损伤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 神经膨体 脊髓半横断 脊髓ⅱ板层
下载PDF
吗啡对大鼠脊髓Ⅱ板层中受损伤坐骨神经的传入纤维终末的影响——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惠君 曾园山 +1 位作者 聂俊辉 张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3-555,共3页
目的 探讨吗啡对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后其传入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分布的影响。 方法 用显示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RAP)组织化学方法 ,借助图像分析仪测量损伤坐骨神经后 15d和 30d吗啡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 目的 探讨吗啡对钳夹损伤坐骨神经后其传入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分布的影响。 方法 用显示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RAP)组织化学方法 ,借助图像分析仪测量损伤坐骨神经后 15d和 30d吗啡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 结果 损伤坐骨神经后吗啡组和对照组大鼠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对照组损伤坐骨神经后 30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比 15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增大 40 %。吗啡组损伤坐骨神经后 30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比 15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增大 2 2 %;同时也比对照组损伤坐骨神经后 30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增大 19%。 结论 随着损伤坐骨神经后大鼠存活时间延长 ,其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呈恢复性增大 ;吗啡能使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Ⅱ板层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大鼠 脊髓ⅱ板层 受损伤坐骨神经 传入纤维终末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切断部分背根对脊髓Ⅱ板层c-jun,c-fos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廷华 邹晓莉 柯青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 c- fos、c- 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雄猫 2 5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后 3天组 ,假手术后 10天组、单侧备用根术 (切除一侧 L1 - L5,L7- S2 背根节 ,保留 L6为备用根 )后 3天组和单侧备用根术后 10天组 (每组 5只 ... 目的 探讨 c- fos、c- 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雄猫 2 5只分为正常组、假手术后 3天组 ,假手术后 10天组、单侧备用根术 (切除一侧 L1 - L5,L7- S2 背根节 ,保留 L6为备用根 )后 3天组和单侧备用根术后 10天组 (每组 5只 )。取各组动物的 L5脊髓用 4%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 2 0μm厚冰冻切片。每例动物间隔取 5张切片 ,分别用 c- fos (稀释度 1∶ 30 0 0 ,Sigm a) ,c- jun (稀释度 1∶ 10 0 0 ,Santa Cruz)抗体行 ABC免疫组化染色。 DAB棕色反应显色。结果 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猫脊髓灰质各层内 ,c- jun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出现在神经元胞核 ,但胞浆亦有弱阳性反应。部份去背根后 3天及 10天 ,单侧备用根手术组 板层 c- ju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反应强度均较正常组及假手术者明显增多 (P<0 .0 5 )。但术后 3天与 10天组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与 c- jun比较 ,各组脊髓内均未见 c- fos的阳性细胞。结论 切断部分背根导致脊髓 板层 c- jun表达上调 ,提示 c- jun可能与脊髓 板层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背根 脊髓ⅱ板层 C-JUN C-FOS 表达 脊髓损伤 可塑性
下载PDF
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c-jun的表达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柯青 赵有成 +1 位作者 王华 王廷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7期3278-3279,i003,共3页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蛋白在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背核(L3)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猫1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单侧部分切断背根手术7d组(手术组),每组5只动物。取各组脊髓L3,L... 目的:探讨即早基因c-jun蛋白在部分背根切断猫脊髓Ⅱ板层、背核(L3)表达的时空变化,以了解c-jun与脊髓可塑性的关系。方法:取成年健康雄性猫1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单侧部分切断背根手术7d组(手术组),每组5只动物。取各组脊髓L3,L5,L6节段连续切片,片厚20μm,分别用兔抗c-jun(1∶200)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测量各组术侧脊髓Ⅱ板层(L3,L5,L6)和背核(L3)中c-jun蛋白的分布、含量及时空变化。结果:c-jun在假手术猫脊髓Ⅱ板层和背核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阳性神经元数均较假手术组相应节段显著增加:L3,L5,L6II板层犤(17±3),(6±1)个;(13±2),(8±2)个;(11±2),(7±3)个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778,-3.953,P<0.01;t=-2.481,P<0.05);L3背核,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000,P<0.01)。结论:部分背根切断术后c-jun在脊髓Ⅱ板层和背核表达增加,提示c-jun与脊髓Ⅱ板层和背核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背根切断 脊髓ⅱ板层 背核 C-JUN 脊髓可塑性
下载PDF
部分去背根传入猫脊髓Ⅱ板层神经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龙双涟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2-366,共5页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部分去背根传入猫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成年雄猫15只,建立单侧备用根模型(即切断一侧L1~5、L7~S2节段脊髓背根,保留L6背根),术后分别存活3、5和11d,灌流固定,取L5、L6、L7脊髓冻切.... 为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部分去背根传入猫脊髓Ⅱ板层可塑性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成年雄猫15只,建立单侧备用根模型(即切断一侧L1~5、L7~S2节段脊髓背根,保留L6背根),术后分别存活3、5和11d,灌流固定,取L5、L6、L7脊髓冻切.用2.5sNGF抗体进行ABC法免疫组化反应.每例在7张切片上测两侧Ⅱ板层内、中、外三个固定大小对应区域的灰度值。结果:三个时间组手术例L6平面Ⅱ板层NGF的平均灰度均显著地小于非手术例(P<0.05);而手术侧L5、L7平面Ⅱ板层NGF的平均灰度3d时均大于非手术侧(P<0.05),5d时无显著差异(P>0.05),11d时小于非手术侧(P<0.05),即手术侧L5、L7Ⅱ板层灰度值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减小。结果表明,手术侧L6Ⅱ板层NGF含量在三个时间组均有增加;而L5、L7Ⅱ板层NGF含量在3d时下降,5d恢复,11d增多.这种内源性NGF含量的变化可能与部分去背根脊髓Ⅱ板层的可塑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ⅱ板层 神经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腰骶背根全切猫脊髓Ⅱ板层突触性终末的代偿性变化──电镜定量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良芳 欧可群 王娅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9-315,共7页
为深入探索脊髓的可塑性变化规律,用5只单侧腰骶背根全切猫,术后存活3~4个月。发现实验侧脊髓Ⅱ板层内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数下降至正常的24%;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数却增加至正常的134%;还新发现了一类双重突触性终末,... 为深入探索脊髓的可塑性变化规律,用5只单侧腰骶背根全切猫,术后存活3~4个月。发现实验侧脊髓Ⅱ板层内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数下降至正常的24%;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数却增加至正常的134%;还新发现了一类双重突触性终末,本文将之称为非典型复合终末。上述变化使突触总数仍维持在正常水平。在L_6节段的简单终末中,形成对称性突触的简单终末,其增幅(71%)显著地大于形成非对称性突触者(36%);含有致密核心小泡的简单终末,其增幅(119%)又明显地大于仅含清亮小泡者(34%)。这种简单终末各亚类的增幅不同,可能与丢失大量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后进行的机能调整有关。还发现一个树突截面上同时与两个简单终末形成突触的机率增加了44%。其中含一个对称性突触者更成倍增加,达正常的219%。表明新形成的简单终末,除与丢失终末存留的突触后部位恢复突触性联系外,还可能有新的突触性联系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ⅱ板层 可塑性 突触性终末 电镜定量
下载PDF
脊髓Ⅱ板层NOS,BDNF和GDNF阳性神经膨体的组织化学双标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昭 王廷华 +2 位作者 李明 李兴国 罗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目的 :为探讨神经膨体是否同时含有NOS和BDNF或BDNF和GDNF ,以间接了解背根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小细胞是否同时含有这些物质 .方法 :用成年猫L3 脊髓节段制作 2 0 μm厚的冰冻切片并分两组 .一组先行NOS酶组化染色 ,NBT兰色反... 目的 :为探讨神经膨体是否同时含有NOS和BDNF或BDNF和GDNF ,以间接了解背根节 (dorsalrootganglion ,DRG)小细胞是否同时含有这些物质 .方法 :用成年猫L3 脊髓节段制作 2 0 μm厚的冰冻切片并分两组 .一组先行NOS酶组化染色 ,NBT兰色反应显色 ;继之用BDNF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行双标染色 ,DAB棕色反应显色 .另组先用BDNF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色 ,显色同前 ;随后用GDNF抗血清同前染片 ,TMB兰色反应显色 .常规脱水透明封片 .结果 :在NOS与BDNF双标组 ,脊髓Ⅱ板层内有大量NOS阳性 (呈兰色反应 )和BDNF阳性 (呈棕色反应 )神经膨体 ,但大多为单标染色 ,双标染色者极少 ;BDNF和GDNF双标组阳性神经膨体的标记与NOS和BDNF组相类似 ,均主要是大量单标的神经膨体 ,双标者少 .结论 :脊髓Ⅱ板层虽有NOS ,BDNF和GDNF阳性神经膨体 ,但各自来源有所不同 ,即大多数DRG小细胞并非同时含有NOS和BDNF或BDNF和GDNF .提示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ⅱ板层 NOS BDNF GDNF 组织化学 神经膨体
下载PDF
部分背根神经切断对脊髓Ⅱ板层G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源 杨志敏 +2 位作者 王廷华 冯忠堂 吴林艳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目的 :为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关系 .方法 :将成年雄猫 5只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 (切除一侧的L1~L5,L7~S2 DRG ,保留L6DRG为备用根 ) .术后动物存活 10d .取L3 脊髓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用GDNF抗... 目的 :为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与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关系 .方法 :将成年雄猫 5只行单侧部分背根切断术 (切除一侧的L1~L5,L7~S2 DRG ,保留L6DRG为备用根 ) .术后动物存活 10d .取L3 脊髓制作 2 0 μm厚冰冻切片 .用GDNF抗体 (1∶15 0 0 )按常规ABC法染色 ,观察GDNF样免疫反应在脊髓的分布 ,计数Ⅱ板层GDNF阳性神经膨体密度 .测定Ⅱ板层GDNF的平均灰度值以间接反映其相对含量 .结果 :正常侧 ,GDN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神经元 ,胞浆染色 ,Ⅱ板层亦见少量GDNF阳性神经膨体 ,白质胶质细胞亦有GDNF阳性反应 .部分去背根后 10d ,L3 平面手术侧Ⅱ板层GDNF含量及神经膨体密度均明显较非手术侧减少 .结论 :部分背根切断后 ,手术侧Ⅱ板层GDNF的含量减少提示GDNF不仅与脊髓的生理功能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根神经切断 脊髓ⅱ板层 GDNF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针刺对部分背根切断后猫脊髓Ⅱ板层SP、CCK、L-ENK和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红心 吴良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14-319,417,共7页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测了针刺对切除一侧L1-S2背根(保留L6背根)猫脊髓L5Ⅱ板层内含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5-羟色胺(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如下... 本研究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测了针刺对切除一侧L1-S2背根(保留L6背根)猫脊髓L5Ⅱ板层内含P物质(SP)、胆囊收缩素(CCK),亮氨酸脑啡肽(L-ENK)和5-羟色胺(5-HT)神经纤维可塑性的影响。结果如下:非针刺组手术侧Ⅱ板层SP和CCK阳性面积分别为非手术侧的77%和46%,而针刺组手术侧SP已恢复到非手术侧水平,CCK为非手术侧的66%,均比非针刺组明显增加。术后30天再切断L6备用根后两组动物手术侧SP和CCK阳性面积显著下降,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中SP和CCK神经纤维发生可塑变化;手术切断背根上L-ENK阳性面积无影响,而针刺后有所增加,表明针刺能影响中间神经元的L-ENK神经纤维发生可塑性变化;背根切断后下行投射的5-HT阳性面积明显增加,而针刺无进一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胆囊收缩素 亮氨酸脑啡肽 5-羟色胺 免疫组织化学 针刺 脊髓ⅱ板层
下载PDF
吗啡对备用根大鼠脊髓Ⅱ板层背根终未的影响——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组化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园山 吴良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03-209,共7页
应用酶组化方法和图象分析探讨脊髓Ⅱ板层无髓传入纤维终末标记物——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luoride-resistant acid phoshatase,FRAP)活性的变化,从而了解吗啡对备用根大鼠的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备用根大鼠手术侧L_3、L_4和... 应用酶组化方法和图象分析探讨脊髓Ⅱ板层无髓传入纤维终末标记物——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fluoride-resistant acid phoshatase,FRAP)活性的变化,从而了解吗啡对备用根大鼠的侧支出芽有无促进作用。结果显示:备用根大鼠手术侧L_3、L_4和L_5节段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因切除了大部分腰段背根于17天时下降到最低水平,于34天时L_3平面开始回升,即其阳性面积比17天时增大5倍多。吗啡备用根大鼠17天时其术侧Ⅱ板层阳性反应物面积也降到最低水平,唯L_3Ⅱ板层的阳性面积比17天备用根者大4倍,表明17天时阳性面积已开始回升;而到34天时术侧L_4Ⅱ板层阳性面积比17天时增大75%,比34天备用根大鼠增大一倍。表明吗啡促进了背根无髓纤维的侧支出芽,而出芽的纤维更快地分布到L_4节段,稍后也分布到L_4节段Ⅱ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侧支出芽 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脊髓ⅱ板层 备用根大鼠
全文增补中
备用背根猫脊髓Ⅱ板层组织对鸡胚背根节神经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廖德阳 吴良芳 +1 位作者 保天然 李秀琼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4,共5页
用10只存活5d的单侧后肢备用根猫(切除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背根),取手术侧(实验组)和非手术侧(对照组)脊髓Ⅱ板层组织块及提取液分别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进行悬滴培养,并以不加植块的... 用10只存活5d的单侧后肢备用根猫(切除L1~L5、L7~S2背根节,保留L6背根),取手术侧(实验组)和非手术侧(对照组)脊髓Ⅱ板层组织块及提取液分别与Hamburger35期鸡胚背根节进行悬滴培养,并以不加植块的背根节培养作参照。比较各组在同一观测时间的差异.结果:(1)各组背根节从培养24h到48h,其神经突起均明显增长;(2)同一观测时间内,对照组与参照组的神经突起少而短,从背根节迁出的细胞较多,而实验组神经突起多且长,迁出的细胞较少;(3)在两个观测时间,植块与提取液培养的实验组背根节神经突起平均长度均显著长于对照组者,而对照组与参照组背根节神经突起长度的差异无显著性.表明部分腰骶背根切除猫,其脊髓Ⅱ板层及其提取液的促神经突起生长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用背根模型 脊髓ⅱ板层 神经突起生长
下载PDF
针刺对猫部分去传入脊髓Ⅱ板层可塑性的影响──电镜定量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董红心 吴良芳 保天然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6-10,共5页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针刺能促进脊髓的可塑性变化。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针刺引起可塑性变化的最小疗程以及是否对非针刺侧也有影响。10只猫切断一侧L1~L5、L7~S2背根及背根节,保留L6。术后电针刺激手术侧后肢L6神经支配范围的足三里和悬钟,伏兔和三阴交穴位。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针刺一疗程(5只)和二疗程(5只)对脊髓Ⅱ板层不同突触性终末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组动物对照侧两类突触性终末数与非针刺动物比无明显变化,实验侧背根来源的复合终末数分别为对照侧的45%与88%,二疗程组比一疗程组和非针刺动物都明显增加。非背根来源的简单终末数在二疗程组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与非针刺动物一致。表明针刺促进备用根纤维可塑性变化在二疗程时才明显,而对非针刺侧却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板层 可塑性 针刺
下载PDF
吗啡对坐骨神经钳夹伤大鼠脊髓Ⅱ板层初级传入纤维终末突触重建的影响
16
作者 聂俊辉 曾园山 +3 位作者 吴金浪 李晓滨 张伟 陈穗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 探讨吗啡能否促进大鼠受损伤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再生及其突触重建。 方法 采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坐骨神经损伤后 15d和 30d ,L4脊髓Ⅱ板层背根无髓传入纤维来源的Ⅰ型复合终末、背... 目的 探讨吗啡能否促进大鼠受损伤的初级传入纤维终末在脊髓Ⅱ板层再生及其突触重建。 方法 采用电镜定量方法计数吗啡组、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坐骨神经损伤后 15d和 30d ,L4脊髓Ⅱ板层背根无髓传入纤维来源的Ⅰ型复合终末、背根有髓传入纤维来源的Ⅱ型复合终末和由中间神经元轴突和下行传导束轴突形成的简单终末。 结果 吗啡组大鼠脊髓Ⅱ板层的Ⅰ型复合终末数比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明显增多 ,然而 ,Ⅱ型复合终末却比生理盐水组和纳络酮吗啡组少。 3组大鼠脊髓Ⅱ板层的突触性终末总数 ,复合终末数和简单终末数没有差异。 结论 吗啡能够促进大鼠脊髓Ⅱ板层受损伤的初级无髓传入纤维终末再生及其突触重建 ,这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纳络酮 坐骨神经钳夹伤 脊髓ⅱ板层 初级传人纤维 突触重建 大鼠
原文传递
猫腰骶背根全切后脊髓Ⅱ板层非典型复合终末神经活性物质的探讨
17
作者 陈建军 吴良芳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215-220,共6页
采用光镜电镜技术探测猫腰骶背根全切后脊髓Ⅱ板层内新出现的一类终末—非典型复合终末(ACT)神经活性物质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光镜下Ⅱ板层内SP与CCK阳性反应强度早期(7~24天)减弱、范围减小;晚期(2—4.5月)有所回升。m-ENK与5-HT阳... 采用光镜电镜技术探测猫腰骶背根全切后脊髓Ⅱ板层内新出现的一类终末—非典型复合终末(ACT)神经活性物质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光镜下Ⅱ板层内SP与CCK阳性反应强度早期(7~24天)减弱、范围减小;晚期(2—4.5月)有所回升。m-ENK与5-HT阳性反应强度和范围早期无变化,晚期增加。电镜下分别找到SP、CCK、m-ENK,5-HT阳性的ACT,表明至少存在这四种神经活性物质类型的ACT。本文讨论了四种ACT的机能意义和可能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ⅱ板层 非典型复合终末(ACT) 神经活性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吗啡经阿片μ受体增强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Ⅱ板层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活性
18
作者 聂俊辉 曾园山 张伟 《解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3期188-190,194,F004,共5页
目的 探讨吗啡增强受损伤坐骨神经大鼠脊髓Ⅱ板层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luoride 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的可能途径。方法 用显示FRAP的组织化学方法 ,借助图像分析仪检测损伤SD大鼠坐骨神经后 ,15d和 30d生... 目的 探讨吗啡增强受损伤坐骨神经大鼠脊髓Ⅱ板层抗氟化物酸性磷酸酶 (fluoride 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的可能途径。方法 用显示FRAP的组织化学方法 ,借助图像分析仪检测损伤SD大鼠坐骨神经后 ,15d和 30d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和纳络酮 +吗啡组大鼠脊髓Ⅱ板层内FRAP阳性反应物的面积。结果 损伤坐骨神经后 ,生理盐水组、吗啡组和纳络酮 +吗啡组大鼠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区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3组大鼠损伤坐骨神经后 30d的层FRAP阳性反应面积较坐骨神经损伤后 15d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呈恢复性增大。但纳络酮 +吗啡组损伤坐骨神经后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较吗啡组的明显减少 ,与生理盐水组的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相似。结论 吗啡是通过阿片 μ受体的介导促进受损伤坐骨神经大鼠脊髓Ⅱ板层FRAP阳性反应物面积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大鼠 脊髓ⅱ板层 阳性反应 阿片Μ受体 坐骨神经损伤 生理盐水 损伤坐骨神经 酸性磷酸酶活性 介导
下载PDF
两种切片法对脊髓Ⅱ板层BDNF免疫组化反应的影响
19
作者 李明 尹昭 +1 位作者 王廷华 罗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10-111,共2页
目的 :为比较不同组织切片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 .方法 :用成年SD大鼠L5脊髓分别制成冰冻 (2 0 μm)和石蜡 (5 μm)切片 ,用兔抗BDNF多克隆抗体作ABC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冰冻切片组背角Ⅱ板层除有大量BDNF阳性神经膨体外 ,尚... 目的 :为比较不同组织切片方法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的影响 .方法 :用成年SD大鼠L5脊髓分别制成冰冻 (2 0 μm)和石蜡 (5 μm)切片 ,用兔抗BDNF多克隆抗体作ABC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冰冻切片组背角Ⅱ板层除有大量BDNF阳性神经膨体外 ,尚可见一些阳性神经元 .石蜡切片组则仅有大量阳性神经膨体 ,而几乎未见阳性神经元 .结论 :不同制片法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有影响 ,即冰冻切片可能较石蜡切片具有更高的免疫反应敏感性 .本文中石蜡切片较低的BDNF免疫活性可能与其制作过程中有机溶剂 (酒精、二甲苯 )的使用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石蜡切片 BDNF 脊髓背角板层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切断L_(4)背根对脊髓板层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振波 王廷华 王伟明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71-472,477,共3页
为探讨背根切断对脊髓 板层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 ,采用 NADPH- d酶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切断 L4背根 7天后脊髓 板层 NOS的分布及变化。结果 :NOS主要分布于脊髓 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胞浆内。切断背根 7天后 ,手术侧 L4... 为探讨背根切断对脊髓 板层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影响 ,采用 NADPH- d酶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了切断 L4背根 7天后脊髓 板层 NOS的分布及变化。结果 :NOS主要分布于脊髓 板层的神经膨体及少数神经元胞浆内。切断背根 7天后 ,手术侧 L4脊髓 板层 NOS的平均灰度较非手术侧明显增加 (P<0 .0 5 ) ,神经膨体密度则较非手术侧明显减少 (P<0 .0 1) ,表明切断背根可致相应节段脊髓 板层 NOS含量明显减少。提示由 NOS产生的一氧化氮 (NO)可能在背根切断后脊髓 板层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脊髓ⅱ板层 断轴突 背根切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