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海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颈椎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81.41±20.38)mL,多于对照组的(246.34±18.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6.000、10.830、6.962,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4、7.296,P均<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6.332、6.413、6.858,P均<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26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效果更佳,可减轻颈椎功能损伤,加快疼痛症状消失,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多,需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压迫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双开门 并发症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慢性颈脊髓压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
作者 杜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3期48-50,53,共4页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揭示颈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的脊髓代谢物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绍兴市中医院住院经临床证实的20例慢性颈脊髓压迫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 目的:通过磁共振波谱成像(MRS)揭示颈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的脊髓代谢物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绍兴市中医院住院经临床证实的20例慢性颈脊髓压迫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本院同期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MRS诊断,比较两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部分各向异性(FA)值及代谢产物比值(NAA/Cr、Cho/Cr、Lac/Cr、Ins/Cr和Glx/Cr)。结果:观察组ADC值高于对照组,FA值低于对照组,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DC值、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AA/Cr、Cho/Cr、Lac/Cr、Ins/Cr和Glx/Cr均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能够测量颈脊髓压迫症患者代谢产物比值、ADC值与FA值,反映疾病病理变化,有利于实现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为颈脊髓压迫症的生物学机制和潜在治疗目标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 磁共振波谱成像 代谢物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黄玉鹏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情况,并据此设...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4例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脊髓功能情况,并据此设为改善组以及维持或恶化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累节段数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74例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改善40例,维持30例,恶化4例;改善组与维持或恶化组患者的年龄、功能障碍进展时间、手术时机、受累节段数、术前卡氏评分、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术前Frankel分级等资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机>48 h、功能障碍进展时间<7 d、受累节段数≥3个、术前Frankel分级B级,均是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的影响因素。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伴脊髓压迫术后,仍有部分患者脊髓功能得不到良好的改善,术后脊髓功能改善与年龄、手术时机、受累节段数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性肿瘤 脊髓压迫 脊髓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罗志勇 徐源 +1 位作者 秦舒 廖宗武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792-796,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分为A组(A-C级,n=32)与B组(D-E级,n=70),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与神经元... 目的分析影响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针对性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术后患者临床资料,按术后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分为A组(A-C级,n=32)与B组(D-E级,n=70),比较分析两组基线资料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术后神经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KPS评分<80分、ECOG-PS评分为3~4分、受累椎体数量≥3个、脊柱压迫症状-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48 h、运动障碍进展时间≥7 d,是影响转移性脊髓压迫症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KPS评分<80分、ECOG-PS评分3~4分、受累椎体数量≥3个、脊柱压迫症状-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48 h、运动障碍进展时间≥7 d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差,可采用NSE、S100B、GFAP进行预测,在出现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之前可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脊髓压迫 神经功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对兔慢性颈脊髓压迫的电生理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韦坚 韦贵康 +2 位作者 陈峰 周红海 曹顺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脊髓压迫 脊髓压迫 补肾活血中药 生理影响 脊髓型颈椎病 神经功能恢复 中药治疗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蛛网膜网致脊髓压迫1例
6
作者 周静雯 王笑转 +1 位作者 陈燚林 周全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14-14,共1页
本文报道胸段蛛网膜网致脊髓压迫1例。患者男,46岁,MR提示T7-T8水平硬膜下占位,蛛网膜下腔局限性增宽,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低信号部分未见强化。CT椎管内造影提示病灶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内部未见充盈缺... 本文报道胸段蛛网膜网致脊髓压迫1例。患者男,46岁,MR提示T7-T8水平硬膜下占位,蛛网膜下腔局限性增宽,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扫描低信号部分未见强化。CT椎管内造影提示病灶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内部未见充盈缺损;病理诊断为少许蛛网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网 脊髓压迫综合征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造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段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2
7
作者 常棣芳 雍宜民 闫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176-177,共2页
胸段脊髓压迫症常棣芳,雍宜民,闫明胸段脊髓压迫症少于颈段,比腰椎管狭窄造成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更少见。以往对此症确诊较晚,而且多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1987年高贵民等[1]报告胸椎管狭窄症10例,行椎板切除减... 胸段脊髓压迫症常棣芳,雍宜民,闫明胸段脊髓压迫症少于颈段,比腰椎管狭窄造成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压更少见。以往对此症确诊较晚,而且多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1987年高贵民等[1]报告胸椎管狭窄症10例,行椎板切除减压,优良率甚高。我院自1989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 胸段脊髓压迫
原文传递
颈胸段脊髓压迫症经胸骨上段手术治疗的护理
8
作者 刘延锦 刘俊荣 +1 位作者 王世花 张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3649-3650,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外科学 脊髓压迫症/护理
下载PDF
犬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减压术后的高压氧治疗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伟刚 陶恒沂 +3 位作者 练庆林 何海龙 孙学军 钱炳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犬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减压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功能评分、电生理测定、微血管密度测量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模型动物经减压和高压氧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 (治疗组 )神经功能评分...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犬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减压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神经功能评分、电生理测定、微血管密度测量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观察模型动物经减压和高压氧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 (治疗组 )神经功能评分比减压前有显著提高 (P<0 .0 5 ) ,单纯减压组 (对照组 )与减压前及治疗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两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CSEP)潜伏期比减压前均有明显恢复 ,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光镜和电镜表现 ,压迫节段主要表现为神经元缺失和变性 ,轴索和髓鞘变性在重度压迫时明显 ,经高压氧治疗后 ,细胞、细胞器、髓鞘等结构异常程度明显减轻 ;压迫节段微血管密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5 ) ;压迫平面上下节段 ,两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缓解犬慢性颈脊髓压迫症减压术后神经症状和体征 ,促进脊髓传导功能恢复和伤部微血管增生 ,挽救濒死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脊髓压迫 减压
下载PDF
脊柱转移瘤脊髓压迫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耀升 何其臻 +2 位作者 刘蜀彬 蒋伟刚 雷明星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1期94-98,共5页
癌症患者脊柱转移是造成脊髓硬膜外压迫的重要病源。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提高,转移性脊髓硬膜外压迫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转移性硬膜外脊髓压迫当伴有脊柱不稳定时,可通过手术方式对脊髓周围进行减压,同时进行... 癌症患者脊柱转移是造成脊髓硬膜外压迫的重要病源。随着肿瘤治疗技术的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生存期提高,转移性脊髓硬膜外压迫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转移性硬膜外脊髓压迫当伴有脊柱不稳定时,可通过手术方式对脊髓周围进行减压,同时进行脊柱稳定性的重建。若肿瘤对放射线敏感而没有合并脊柱不稳定时,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式。目前,脊柱立体定向放疗、经皮微创技术如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射频消融术对于某些适合的脊柱转移瘤都已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脊髓压迫 分子靶向治疗 立体定向放疗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轻中度颈脊髓压迫患者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静涛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刘法敬 杨大龙 曹俊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颈脊髓压迫患者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门诊诊治的68例轻、中度颈脊髓压迫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7例,女31例。单节段32例,两节段22例,三节段14例。患... 目的:探讨轻中度颈脊髓压迫患者产生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门诊诊治的68例轻、中度颈脊髓压迫患者的病例资料。男37例,女31例。单节段32例,两节段22例,三节段14例。患者均有颈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X线平片和颈椎CT及MRI检查图片。根据有无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将其分为两组,无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的30例患者为A组,有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的38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变节段数日,以及最大受压节段颈椎管比率、整体活动范同、节段不稳发生率、C2~C7Cobb角、脊髓受压方向及脊髓高信号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变节段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最大受压节段颈椎管比率,A组为90.3%,B组为83.6%(P〈0.05);平均颈椎整体活动范围A组为47.5°,B组为44.1°(P〉0.05);颈椎节段不稳发生率,A组为23.3%,B组为65.8%(P〈0.05);平均C2~C7Cobb角A组为14.1°,B组为14.1°(P〉0.05);脊髓受压方向,A组中央掣19例,旁中央型11例,B组中央型17例,旁中央型21例(P〉0.05);颈椎MRIT2加权像高信号发牛率。A组为13.3%,B组为86.9%(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颈脊髓压迫患者。颈椎节段不稳和脊髓高信号是导致出现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的危险因素,而颈椎管比率较大是一种保护因素,尚不能认为脊髓受压力’向、颈椎整体曲度和活动范围对出现脊髓损害症状与体征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髓压迫 症状与体征 影像学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组织间近距离^(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16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健 张丽云 +4 位作者 王忠敏 滕皋军 陈克敏 陈志瑾 贡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93-697,共5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16例无法手术或放疗的MESCC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根据肿瘤大小植入粒子数6~45颗,粒子活度0.50~0.80 m Ci,...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16例无法手术或放疗的MESCC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内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根据肿瘤大小植入粒子数6~45颗,粒子活度0.50~0.80 m Ci,肿瘤匹配周缘剂量(MPD)为80~140 Gy。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卡氏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身体功能状态。结果 16例患者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治疗前(4.2±2.1)分下降至治疗后1个月(2.1±1.3)分,卡氏评分由治疗前(66.25±16.28)分提高至治疗后3个月时的(74.69±17.5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保留率和恢复率分别为81.3%和50.0%。治疗后随访1~20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MESCC可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是一种可选择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 CT引导 125I粒子 近距离治疗
下载PDF
电动防褥气垫在恶性肿瘤合并脊髓压迫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大春 冉立 +1 位作者 金风 江华容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电动防褥气垫 脊髓压迫
下载PDF
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张为 曹俊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处骨化物占位率(OPLL占位率)与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ROM)的相关性,同时观察MRI T2像上脊髓内信号的变化并随访患者症状进展情况。结果:根据Tsuyama分型标准,本组连续型24例,混合型10例,节段型8例。OPLL占位率20%~64%,平均38.4%;最大受压节段ROM平均4.5°。线性回归显示OPLL椎管占位率与ROM呈负相关(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MRI T2相脊髓内信号改变。随访2年~5年6个月,平均3年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查体均未发现脊髓压迫症临床表现。结论:无脊髓压迫症状的颈椎OPLL,以连续型骨化多见,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较小可能是其无脊髓压迫症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影像学 脊髓压迫症状 活动范围
原文传递
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无症状退变性伴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定坤 陈树东 +4 位作者 陈博来 梁以豪 苏国义 许鸿智 宁飞鹏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686-2689,共4页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伴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纳入11例符合标准的伴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的CSR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干预,记录其入院、出院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 目的观察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伴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纳入11例符合标准的伴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的CSR患者,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并采用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进行干预,记录其入院、出院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结果 11例患者无一失访,3例最终行手术治疗。X线提示10例曲度异常,5例颈椎不稳,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MRI提示脊髓钳夹单节段5例,双节段或以上6例;Ⅲ度椎间盘突出3例。无患者发展成为脊髓型颈椎病;牵引后患者疼痛均立即改善,保守治疗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呈好转趋势,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颈脊髓压迫可能只作为颈椎退变的一种影像学表现,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伴钳夹型颈脊髓压迫的CSR有较好临床效果,但对于合并游离椎间盘突出、Ⅲ度或以上突出的CSR患者则建议早期行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无症状颈脊髓压迫
下载PDF
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后脱髓鞘病变及MBP、Id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思琴 漆伟 +3 位作者 孙善全 汪克建 卓飞 蒋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分析脊髓压迫性损伤(compressed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脱髓鞘病变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DNA结合抑制物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的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CSCI脱髓鞘病变机制。方法采用自行... 目的分析脊髓压迫性损伤(compressed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脱髓鞘病变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basic protein,MBP)、DNA结合抑制物2(inhibitor of DNA binding2,Id2)的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探讨CSCI脱髓鞘病变机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制作SD大鼠CSCI模型,通过锇酸染色检测CSCI后1、3、7 d有髓神经纤维变化;运用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MBP及Id2的表达变化。结果 CSCI后出现脱髓鞘病变,并随着压迫时间延长,髓鞘逐渐发生水肿、变性、崩解;脊髓损伤后MBP表达下调,其表达趋势与脱髓鞘溃变的严重程度一致;CSCI后,Id2广泛分布于白质,随着压迫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上调。结论 Id2表达上调,并负向调控MBP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使MBP的表达下降,是CSCI后神经纤维脱髓鞘病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性损伤 脱髓鞘病变 髓鞘碱性蛋白 DNA结合抑制物2
原文传递
扩散张量成像观察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葳 秦文 +3 位作者 李坤成 郝楠馨 王轶彬 宗根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3.0T MR研究亚急性及慢性脊髓压迫症(SCC)DTI及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对42例SCC患者(SCC组)及4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3.0T MR脊髓DTI。采用ROI法分别测... 目的探讨采用3.0T MR研究亚急性及慢性脊髓压迫症(SCC)DTI及纤维束示踪(DTT)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次激励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对42例SCC患者(SCC组)及4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3.0T MR脊髓DTI。采用ROI法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的颈髓及下段胸髓的ADC和FA值及SCC病变部位受压脊髓的ADC及FA值。根据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将SCC组分为SCC-HI和SCC-nHI亚组。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纤维束示踪软件重组脊髓纤维束。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各节段扩散定量值(ADC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C-HI组与正常对照组扩散定量值间比较,病变脊髓ADC值增高(P<0.05),FA值减低(P<0.05);SCC-nHI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TT彩色编码图上,正常脊髓纤维束为头尾向的一束,显示了头尾侧的各向异性。SCC则表现为脊髓纤维束不同程度受压改变而无明显的破坏。结论 DTI和DTT是一种显示脊髓纤维束及其病变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能为SCC患者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脊髓压迫
下载PDF
颈胸段脊椎放线菌感染伴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珏 杜倬婴 +2 位作者 张培蕾 李明华 徐世定 《疑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脊椎放线菌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段脊椎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无明显感染证据。3例MRI均显示颈胸段病变,椎... 目的探讨脊椎放线菌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颈胸段脊椎放线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诊治方法。结果3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明显的脊髓压迫症状,无明显感染证据。3例MRI均显示颈胸段病变,椎体骨质破坏,硬膜外软组织肿块伴脊髓压迫。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3例均为放线菌感染,其中2例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伴微脓肿形成,1例表现为硬膜外脓肿。术后随访,3例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脊椎放线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联合脓肿清除、椎管内减压术和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的患者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放线菌 脊椎 脊髓压迫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铿 黄霖 +3 位作者 王鹏 唐勇 叶记超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1-93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MESCC)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改良一期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对2008年12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9例单发MESC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先导入线锯由前向后切割病椎上位椎间盘至椎间隙后1/3处,再用“L”形骨刀经两侧由后向前凿至与线锯切割水平处会合,进而完成整个椎间盘的截断,同法完成病椎下位椎间盘的离断。予椎弓根临时棒固定后旋转取出瘤椎。取相邻健康棘突制成骨粒填入钛网植骨,置入钛网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适度加压固定。统计手术并发症,应用VA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疼痛情况,应用ASIA标准评价患者术前、术后运动功能评分,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时间。结果:病椎均完整切除,手术时间7~10h,平均7.4h,术中出血1300~3200ml,平均2240ml。患者疼痛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术前8.1±1.2分下降至术后2周3.0±1.7分,改善率为62.8%(P〈0.05);9例脊髓压迫症的患者中1例ASIA分级无变化,8例明显改善,ASIA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74.0±15.0分恢复至术后3个月时的91.9±12.9分。术后生存时间平均19.3±5.2个月(9~26个月)。结论:对于单发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患者,全脊椎切除术可安全有效地进行脊髓环形减压,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切除术:转移瘤性硬膜外脊髓压迫 肿瘤转移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持续脊髓压迫与神经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昊天 张英泽 +2 位作者 李增炎 王鹏程 吴月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压迫时间与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两组,应用水囊压迫造成脊髓损伤,分别压迫30min和180min。在压迫期间和去除压迫后不同时间监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和脊髓灰质血流量。去除压迫后不... 目的:探讨组织压迫时间与脊髓损伤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20只犬随机分为两组,应用水囊压迫造成脊髓损伤,分别压迫30min和180min。在压迫期间和去除压迫后不同时间监测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和脊髓灰质血流量。去除压迫后不同时间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去除压迫后28天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脊髓压迫期间SSEP波幅迅速下降并消失。30min组去除压迫后SSEP波幅缓慢恢复,180min组始终无恢复(P<0.05)。加压后两组血流量迅速下降,去除压迫即刻两组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肢运动功能检查30min组恢复较快,180min组较慢(P<0.05)。180min组较30min组组织损伤重(P<0.05)。结论:脊髓压迫时间越长组织破坏程度越重,神经功能恢复时间越长,效果越差。脊髓受压后尽早行减压术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脊髓压迫 神经功能恢复 相关性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