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临床演变和不典型脊髓影像学特点分析
1
作者 王杰 赵立朋 +2 位作者 杨玲俐 张会军 都爱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临床演变过程及不典型脊髓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和脊髓MRI动态变化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4例患者起病时间分别为新冠感染后5 d、15 d、80 d和...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的临床演变过程及不典型脊髓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演变和脊髓MRI动态变化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4例患者起病时间分别为新冠感染后5 d、15 d、80 d和30 d,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3例、背部疼痛伴双下肢无力1例,高峰期症状包括截瘫、括约肌功能障碍、感觉障碍平面、痉挛性步态,神经功能状况评估量表(EDSS)评分分别为7.5分、9.0分、9.0分、7.5分。初始脊髓MRI无病灶1例,线状脊膜强化1例,T2点状病灶2例;高峰期T2为点片状、线状、云雾状病灶,横断面主要累及侧索和后索,突出特点为病程中均出现过线状脊膜强化和临床症状大于影像学表现。4例患者中2例予甲泼尼龙冲击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未见明显好转,4例患者均遗留明显残疾。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脊髓炎临床多表现为典型的脊髓炎症状,但脊髓影像学可表现为片状、线状、云雾状病灶,伴线状脊膜强化。新冠感染后脊髓炎的迟发性和不典型的脊髓MRI表现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脊髓炎 MRI 甲泼尼龙 血浆置换
下载PDF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疗效观察
2
作者 辜忠灵 甘秀红 丁秀英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NMOS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冲击治疗(100...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NMOSD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冲击治疗(1000μg/d)3~5 d,逐渐减至125 mg/d,后改为口服甲泼尼龙片48 mg/d(继续减量至4 mg/d维持或停用);观察组患者加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6~12个月重复使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年复发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和CD_(4)^(+)水平及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无显著改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14%比12.50%,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甲泼尼龙序贯治疗NMOSD,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机体炎症状况,提高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利妥昔单抗 小剂量 甲泼尼龙 序贯治疗 免疫功能 炎性因子:临床疗效
下载PDF
带状疱疹脊髓炎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3
作者 朱庆润 王大川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9-32,共4页
带状疱疹脊髓炎(herpes zoster myelitis,HZM)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导致髓内病变的脊髓病,是感染性脊髓炎的一种[1],也可发生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VZV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免疫力正常... 带状疱疹脊髓炎(herpes zoster myelitis,HZM)是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导致髓内病变的脊髓病,是感染性脊髓炎的一种[1],也可发生横贯性脊髓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VZV感染导致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在免疫力正常的VZV感染的患者中更罕见,主要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脊髓炎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脊髓炎
下载PDF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吕艳峰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3期113-114,共2页
1957年秋,加拿大安大略省报道了一种以高发病率、呕吐、厌食症、便秘和严重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种猪疾病。仔猪在6~7日龄前临床表现正常,之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不哺乳、颤抖、蜷缩和尖叫,随后出现神经学症状,包括呕吐、共济失调、感... 1957年秋,加拿大安大略省报道了一种以高发病率、呕吐、厌食症、便秘和严重进行性消瘦为特征的种猪疾病。仔猪在6~7日龄前临床表现正常,之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包括不哺乳、颤抖、蜷缩和尖叫,随后出现神经学症状,包括呕吐、共济失调、感觉亢奋和不协调。出现临床症状2~3天后死亡,该临床综合征的病原因其血凝特性被命名为“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该病毒从7~8日龄仔猪的原代猪肾细胞中分离出来,显示出病毒性脊髓灰质炎和脑脊髓炎的组织病理,包括神经元变性和胶质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炎 进行性消瘦 组织病理 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 血凝特性 共济失调 临床症状 神经学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5
作者 穆秉桃 于婧文 +7 位作者 刘春云 郭敏芳 孟涛 杨鹏伟 魏文悦 宋丽娟 尉杰忠 马存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57-1062,共6页
背景:多发性硬化初始阶段,中枢免疫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白质脱髓鞘甚至累及灰质神经元。CD4^(+)T细胞不同亚群之间的分化平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病程进展中发挥... 背景:多发性硬化初始阶段,中枢免疫细胞激活并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起白质脱髓鞘甚至累及灰质神经元。CD4^(+)T细胞不同亚群之间的分化平衡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病程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内有效成分黄芪甲苷能够调节EAE小鼠体内免疫反应,其是否对T细胞亚群分化具有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究黄芪甲苷对EAE小鼠治疗效果及其对T细胞的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将C57BL/6雌性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EAE疾病模型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每组8只,后2组使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制备EAE模型,免疫后第10-28天,黄芪甲苷治疗组以40 mg/(kg·d)灌胃给药。免疫当天至第28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及临床评分;免疫后第28天取小鼠脊髓制成冰冻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固蓝染色观察脊髓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百分比,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4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EAE疾病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治疗能够减少EAE小鼠体质量丢失(P<0.05),缓解临床症状(P<0.05),减轻脊髓炎症细胞浸润及髓鞘脱失病理改变(分别为P<0.01和P<0.05);(2)与EAE疾病模型组相比,黄芪甲苷治疗可抑制表达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17的CD4^(+)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为P<0.001和P<0.001),上调表达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CD4^(+)T细胞亚群百分比(分别为P<0.001和P<0.01);(3)黄芪甲苷可下调脊髓和脾脏中γ干扰素(分别为P<0.05和P<0.01)、白细胞介素17(分别为P<0.05和P<0.05)、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P<0.05和P<0.05)的表达,上调脾脏中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P<0.01);(4)结果说明,黄芪甲苷可以减轻EAE小鼠的临床症状,其机制与调节脾脏免疫细胞亚群进而抑制炎症细胞向中枢浸润、减少髓鞘脱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 黄芪甲苷 T细胞 炎症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刘艳萍 张学兵 +1 位作者 杨陈 冯金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9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管理的现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8例NMOS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疾病感知及自我管理的现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98例NMOS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及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等调查患者的疾病感知情况和慢性病自我管理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疾病感知与自我管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疾病感知的因素。结果NMOSD患者疾病感知总分为(44.52±8.12)分,慢性病自我管理总分为(52.15±15.29)分。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类型、医保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所处时期、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患者的疾病感知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疾病所处时期、医保支付方式为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MOSD患者疾病感知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慢性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该关注NMOSD患者心理因素,帮助患者改善负面感受,正确认识和理解疾病知识,树立积极的健康信念,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疾病感知 自我管理 简易疾病感知问卷 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样表现的生物素酶缺乏症1例
7
作者 刘玲文 魏红芳 +4 位作者 吕海燕 张永琴 代彩娟 张亚琼 陈永前 《中国当代医药》 2024年第1期146-149,154,共5页
生物素酶缺乏症(BT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编码生物素酶的生物素酶基因突变,引起生物素酶活性完全或部分缺乏,导致生物素减少,使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的活性下降,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尿症及一... 生物素酶缺乏症(BT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编码生物素酶的生物素酶基因突变,引起生物素酶活性完全或部分缺乏,导致生物素减少,使依赖生物素的多种羧化酶的活性下降,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有机酸尿症及一系列神经与皮肤系统损害等表现,该病临床表现复杂,个体差异很大,易造成漏诊治、误诊。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小儿神经科收治1例11岁男性患儿,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无力及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视力下降,初步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予以免疫治疗,疗效欠佳,经血、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生物素酶缺乏症,补充生物素酶后患儿症状缓解。生物素酶缺乏症常导致严重神经系统损害,补充生物素治疗能起到良好疗效,因此进行该病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素酶缺乏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遗传代谢病筛查 基因检测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合并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
8
作者 缪金鑫 袁松涛 +1 位作者 刘庆淮 胡仔仲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4年第S01期11-14,共4页
40岁男性,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左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行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1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FC/5cm,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 40岁男性,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1周”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左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行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1周前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自觉左眼视力下降。体格检查:左眼最佳矫正视力为FC/5cm,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RAPD)(+),眼底见视盘边界清晰,杯盘比(C/D)约0.5,A:V约2:3,视网膜平伏、色泽正常;右眼未见异常。入院后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检查提示左眼颞下血管弓位置一约2 PD直径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域。完善感染相关检查、血清脱髓鞘抗体检测、眼眶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后,患者确诊:①左眼复发性抗体双阴性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②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仍予以激素冲击及序贯减量治疗视神经炎,随访观察CSC。治疗6个月后,患者右眼BCVA为0.6,双眼CSC病变消退。讨论体会:视神经脊髓炎相关视神经炎合并未累及中心凹的CSC,仍应该给予规范性的激素冲击治疗及序贯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下液 激素
下载PDF
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
9
作者 王明雁 张迪 +1 位作者 曲夷 樊冰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0期142-145,共4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起病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症状多样,损伤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除了导致腺体损伤外,还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外分泌腺损伤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起病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症状多样,损伤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除了导致腺体损伤外,还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神经系统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均可累及。其中干燥综合征首发表现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情况在临床上较少见,在实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询问病史、筛查抗核抗体及抗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Protein 4,AQP4)抗体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报道1例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青年女性患者,该患者以下肢麻木疼痛伴瘙痒为首发表现,多次就诊于皮肤科,发病2个月后才出现干燥症状,确诊后予中西医治疗,治疗后好转,随访1年未见复发。文章通过分析此病例的临床表现、化验检查、诊治预后等,以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以便对病情进行早期诊断,以免出现误诊或漏诊,并及时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控制病情,避免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动态随访,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视神经脊髓炎 燥痹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祛邪扶正法辅治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例
10
作者 周明星 李世举 +4 位作者 潘晓鸣 张天石 施方圆 张蔚 吴金灿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年第4期791-793,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累及视神经、脊髓、极后区、脑干、间脑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19世纪被首次发现,患病率约为(0.5~10)/(10万人·年),以女性青壮年居多。因该病复发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是一种由免疫介导的,累及视神经、脊髓、极后区、脑干、间脑和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19世纪被首次发现,患病率约为(0.5~10)/(10万人·年),以女性青壮年居多。因该病复发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不佳[1]。治疗审标本、分主次,以祛邪扶正为总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祛邪扶正 免疫介导 辅治 复发率 患病率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用药规律
11
作者 劳燕 王韩英 +2 位作者 沈永富 吴鹏 邢俊娥 《中医学》 2024年第3期433-444,共12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手段探讨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NMOSD的医案,将筛选得到的有效复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对中药复方进行用药特...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手段探讨中医药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NMOSD的医案,将筛选得到的有效复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并对中药复方进行用药特点、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70首,包含有195味药,其中使用频次 ≥ 12的中药有21味,使用频次最高中药分别是当归、甘草、黄芪、白芍、熟地黄;药物分类中,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证候分类中,最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证、肝肾亏虚证、肾虚血瘀证;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归经多归肝、脾、肾经;排名前3位的药对为甘草–当归、黄芪–当归、当归–白芍,挖掘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2个,新方6个。结论:NMOSD以脏腑虚损和痰瘀热为基本病机,治疗重视补虚扶正,标本兼顾,多从肝脾肾论治,用药多以补虚扶正、活血化瘀、清热为主,辅以解表、祛风除湿、息风通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早发型与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12
作者 栗菲 刘婷 +5 位作者 杨逸昊 林慧霞 童婧怡 黎宗军 梁斌基 李其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分析早发型(EO-NMOSDs)与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LO-NMOSDs)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首次在我院确诊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是否≥50岁分为EO-... 目的:分析早发型(EO-NMOSDs)与晚发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LO-NMOSDs)不同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1例首次在我院确诊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根据发病年龄是否≥50岁分为EO-NMOSDs组22例和LO-NMOSDs组2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血和脑脊液化验指标。结果:两组间在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和脂蛋白a上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0、P=0.048、P=0.014、P=0.061、P=0.001),以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微量蛋白定量和EDS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8、P=0.034、P=0.025),其中LO-NMOSDs脑脊液微量蛋白定量的水平与患者残疾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r=0.52,P<0.03)。结论:LO-NMOSDs与EO-NMOSDs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及临床特征,但与EO-NMOSDs相比,LO-NMOSDs组患者易患有脂质代谢异常,脑脊液中有较高的微量蛋白以及更易致残,并且在LO-NMOSDs中,脑脊液微量蛋白越高,患者的致残状况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晚发型 脑脊液微蛋白定量 EDSS评分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1例及文献分析
13
作者 张耀元 李树军 +2 位作者 麻赫锴 任瑞娟 王志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女性居多,儿童病例占3%~5%[1]。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nternation...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种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谱,多见于青壮年患者,女性居多,儿童病例占3%~5%[1]。国际视神经脊髓炎诊断小组(International Panel for Neuromyelitis Optica Diagnosis,IPND)2015年提出广义NMOSD概念,包括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极后区综合征、间脑综合征、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大脑综合征在内6项核心临床特征(Cor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CCC),并以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作为分层,制定AQP4-IgG阳性、AQP4-IgG阴性或AQP4-IgG未知状态诊断标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4抗体 血浆置换 儿童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的脑灰质结构分析
14
作者 刘晓丽 许琳 +5 位作者 吴爱雪 闻彩云 李如画 吴安婷 陈黛茜 陈成春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和基于皮层的脑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这两种疾病的脑灰质结构变化的差异。方法对21例MS患者,16例NMO患者以及19例健康...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和基于皮层的脑形态学测量(SBM)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脑灰质体积及皮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这两种疾病的脑灰质结构变化的差异。方法对21例MS患者,16例NMO患者以及19例健康对照者行磁共振常规序列扫描,基于Matlab2014a平台的统计参数工具SPM12以及SPM12下的小工具CAT12,对VBM和SBM方法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MS组与正常对照(NC)组相比,经高斯随机场(GRF)校正后,MS组在左侧枕上回、左侧楔叶、左侧距状皮质、左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右侧楔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和左侧额内侧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族系错误(FWE)法校正后,MS组在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显著性减少(P<0.05)。NMO组与NC组相比,经GRF校正后,NMO组在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和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增加(P<0.05);NMO组在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下回、右侧枕中回、左侧额上回眶部、右侧中扣带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角回和左侧楔前叶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FWE校正后,NMO组与NC组相比皮层厚度没有显著性差异的脑区。MS组与NMO组相比,经GRF校正后,MS组在右侧梭状回和右侧额中回灰质体积显著性增加(P<0.05);MS组在左侧丘脑、左侧苍白球、左侧中央前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颞中回、右侧苍白球、左侧顶下小叶和右侧顶上小叶灰质体积显著性减少(P<0.05);经FWE校正后,MS组在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上小叶、左侧缘上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额上回和左侧楔前叶皮层厚度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MS患者脑灰质结构萎缩主要累及左侧顶叶区域,NMO患者对于脑灰质结构的改变不敏感。MS患者与NMO患者差异显著性的脑区主要位于脑深部灰质相关核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 脑结构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 基于皮层的脑形态学分析
原文传递
以长节段脊髓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白塞综合征1例
15
作者 陈黄莹 金佳伟 +1 位作者 陈煜阳 裘涛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5期133-135,共3页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涉及皮肤、黏膜、关节、眼睛、动静脉、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被定义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s syndrome,NBS),其中以...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可涉及皮肤、黏膜、关节、眼睛、动静脉、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等,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伴有神经系统受累的被定义为神经白塞综合征(neuro-Behcet’s syndrome,NBS),其中以长节段脊髓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较为罕见,预后也相对更差。本文报道1例NBS中出现胸6-腰1长节段的脊髓病变,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预后良好的病例,并结合NB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白塞综合征 长节段的脊髓病变 脊髓炎
下载PDF
结核性脊髓炎临床特点及MR特点分析
16
作者 廖伟祥 林庆裕 曾龙凤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R)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结核性脊髓炎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和MR特点。结果:结核性脊髓炎患者MR的表现为,24例脊膜增厚,呈条片状强化;5例脊髓炎表现为脊... 目的:探讨结核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R)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35例结核性脊髓炎患者,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和MR特点。结果:结核性脊髓炎患者MR的表现为,24例脊膜增厚,呈条片状强化;5例脊髓炎表现为脊髓T1WI低信号、T_(2)WI高信号;19例伴髓内结核瘤,表现为增强扫描强化结节;2例伴脊髓水肿。治疗后观察疗效,35例患者中病情好转33例,19例无后遗症,3例双下肢麻木,3例双下肢瘫痪,2例双下肢肌力减退,2例右侧肢体乏力,1例双下肢乏力,1例双下肢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1例左侧肢体肌力减退,1例双下肢肌力2级。结论:MR能够清晰反映结核性脊髓炎患者脊髓病变特点,对发病部位进行精确定位,且能评估治疗效果,为后续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脊髓炎 临床特点 磁共振特点
下载PDF
主动和被动吸烟对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临床病程的影响
17
作者 瞿凤玲 周晴晴 +4 位作者 丰硕 李瑞 陶春蓉 胡伟 刘新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I0007,I0008,共9页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 目的: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是常见的环境危险因素,但它们对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尚无确切结论。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是两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本研究旨在调查主动和被动吸烟对这两种疾病复发和残疾进展的影响。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患者来自四个中心。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从临床数据库中提取,而涉及日常生活中环境暴露、复发和残疾进展的数据通过电话随访访谈获得。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评估复发的影响,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用于评估残疾进展。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估计首次发作后五年内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名MS患者和318名NMOSD患者,女性分别占60%和79.6%。有主动吸烟史的MS患者复发风险更高,在控制协变量后,这种关联变得临界显著(aHR=1.52,95%CI=1.00,2.31;p=0.052)。每天吸烟超过10支的患者和每天吸烟少于10支的患者之间复发风险没有统计学差异(aHR=0.96,95%CI=0.63,1.47;p=0.859)。然而,与从未接触过被动吸烟的患者相比,接触被动吸烟与MS复发风险降低相关(aHR=0.75,95%CI=0.56,1.00;p=0.044)。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与NMOSD复发风险之间没有关联,但有吸烟史的患者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aβ=-0.20,95%CI=-0.38,-0.01;p=0.036)和多发性硬化严重程度评分MSSS(aβ=-0.23,95%CI=-0.44,-0.03;p=0.028)的年度进展率较低。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主动吸烟会增加MS的复发风险,并对患者残疾进展有负面影响,应鼓励患者发病后戒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复发 残疾 多发性硬化症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
下载PDF
血浆置换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彭雪娇 叶诗洋 +3 位作者 黄小勇 姜安丽 廖明燕 王晓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1,共5页
血浆置换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但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国内暂时未普遍使用。本文就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等特点,对血浆... 血浆置换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神经病学、血液病学及代谢紊乱性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但治疗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国内暂时未普遍使用。本文就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等特点,对血浆置换治疗方法及其对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治疗机制、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视神经脊髓炎相关性视神经炎 治疗机制
原文传递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疾病认同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9
作者 韩汶轩 刘雪华 +1 位作者 贾朝朝 刘化侠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 编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疾病认同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回顾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2022年7-8月便利选取204例NMO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周后从中随机抽取20例患... 目的 编制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疾病认同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在文献回顾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函询和预调查,形成量表初稿。2022年7-8月便利选取204例NMOS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2周后从中随机抽取20例患者进行重测,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 最终量表包含4个维度,即拒绝、接受、吞噬和充实,共17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286%;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33~1.000;量表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6,分半信度为0.784,2周后重测信度为0.869。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NMOSD患者疾病认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适用于相关人群疾病认同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罕见病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疾病认同 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合并结缔组织病的托珠单抗疗效评价
20
作者 王文君 徐雁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合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 4-immunoglobulin,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tocilizumab,TCZ)治疗合并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的水通道蛋白4抗体(anti-aquaporin 4-immunoglobulin,AQP4-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例病情活跃(入组前12个月内至少有1次NMOSD发作)且合并CTD的血清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其中4例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2例患者合并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 syndrome,pSS),所有患者均按体重8 mg/kg的剂量静脉输注TCZ治疗,每个月1次,疗程至少7个月。观察每例患者在TCZ治疗的7个月期间NMOSD的年复发率(annual relapse rate,ARR)、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血清AQP4-IgG滴度、外周血B细胞水平以及CTD的活动情况。结果6例患者在TCZ治疗期间均无NMOSD复发,治疗后ARR由中位数(四分位数)0.3(0,1.2)次/年降至0次/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6,P=0.068),EDSS评分显著降低〔由中位数(四分位数)3.5(2.5,4.7)分降至2.0(0.8,3.1)分,Z=-2.220,P=0.026〕,血清AQP4-IgG滴度显著下降〔由中位数(四分位数)1∶100(1∶83,1∶320)降至1∶21(0,1∶49),Z=-2.201,P=0.028〕,外周血B细胞计数降低〔由中位数(四分位数)116(75,201)个/L降至37(19,97)个/L,Z=-2.201,P=0.028〕。治疗期间CTD维持临床稳定。1例患者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目严重减低,使用药物治疗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TCZ对于治疗合并CTD的NMOS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结缔组织病 托珠单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