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4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性脊髓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旭 李坤 王小宁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0-103,共4页
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肝性脑病最常见,脊髓受累相对罕见,如肝性脊髓病,通常与广泛的门静脉系统分流有关,因此也称为分流性脊髓病,这种分流可能是手术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发的,或两者兼有。肝性脊髓病的主要症状是对称性下... 慢性肝病患者通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肝性脑病最常见,脊髓受累相对罕见,如肝性脊髓病,通常与广泛的门静脉系统分流有关,因此也称为分流性脊髓病,这种分流可能是手术引起的,也可能是自发的,或两者兼有。肝性脊髓病的主要症状是对称性下肢无力,并逐渐向痉挛性瘫痪转变,很少累及上肢。体征主要有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和反射亢进,通常无感觉或括约肌功能损害。起病多隐匿,诊断标准以排除性诊断为主,在高度怀疑的临床背景下,需排除各种结构性和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降血氨及其他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肝移植治疗对早期患者可完全逆转,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脾动脉栓塞、分流阻断术、分流限制术和粪便菌群移植等。其中粪便菌群移植(FMT)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但局限性于没有更多FMT试验,尚无法确定这一方法能否取得更确切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脊髓脱髓鞘 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 肝移植 粪便菌群移植
下载PDF
退行性颈脊髓病MRI T2WI髓内高信号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窦一博 魏磊鑫 +2 位作者 黄迟 王永立 曹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退行性颈脊髓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DCM)是全球范围内成人发生慢性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1、2],包括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 退行性颈脊髓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DCM)是全球范围内成人发生慢性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1、2],包括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等。临床上,DCM患者常于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WI)上出现髓内高信号(increased signal intensity,ISI)表现,其发生率可高达58%至85%[3]。ISI反映了脊髓组织的水肿、炎症、出血、缺血、坏死及胶质增生等一系列急慢性病理改变[4~7],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脊髓型颈椎 T2WI 脊髓病 髓内高信号 T2加权像 胶质增生 科研价值
原文传递
TIPS术治疗的肝硬化患者肝性脊髓病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修琪 张裕 +3 位作者 吴一凡 董成宾 岳振东 王成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H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6例接受过TIPS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访记录术... 目的观察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脉高压症患者术后肝性脊髓病(HM)的临床特征,并分析HM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4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6例接受过TIPS治疗的肝硬化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访记录术后HM发生情况,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TIPS术后H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在TIPS术后中位随访28(7~72)个月,发生HM者41例(7.8%),其中男性33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为50(40,71)岁;并发肝性脑病(HE)34例(82.9%)、门静脉血栓13例(31.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例(14.6%);脊髓功能受损表现为肌力下降31例(75.6%,腱反射亢进21例(51.2%)、肌张力增高23例(56.1%)、病理征阳性22例(53.7%)、主观下肢麻木2例(4.9%)、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2.4%);死亡23例;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HM患者1 a和3 a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9%和58.5%;随机选择82例未发生HM患者为对照,结果HM组年龄和MELD评分分别为(50.9±12.9)岁和(11.3±2.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0±11.3)岁和(10.1±2.1)分,P<0.05】,HM组男性、脾切除术、发生HE、PT延长和血氨升高占比分别为80.5%、26.8%、82.9%、51.2%和92.2%,显著高于非HM组的61.0%、12.2%、47.6%、31.7%和67.1%(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250,95%CI:1.654~3.735)、脾切除术(OR=1.840,95%CI:1.120~2.298)、血氨升高(OR=1.122,95%CI:1.054~1.605)和发生HE(OR=3.442,95%CI:2.248~6.779)是影响TIPS术后发生H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脉高压患者在接受TIPS术后有发生HM的风险,主要见于男性,了解风险因素并予以干预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性脊髓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的中医诊治进展
4
作者 刘雯 沈美龙 +1 位作者 胡秋红 马慧慧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76-279,共4页
肝性脊髓病是慢性肝病晚期的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双下肢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为特征性表现.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本文结合近年文献,对肝性脊髓病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治研究进展作以下概述.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中医 治疗
下载PDF
微创入路改良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颈脊髓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广岭 郇颜强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手术治疗退行性颈脊髓病(DCM)通过前路直接切除脊髓压迫病变或后路间接减压脊髓,将脊髓从脊髓压迫病理中释放出来,对于多节段颈脊髓病的治疗,椎板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退行性颈脊髓病的有效方法,但该手术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C5神经麻痹... 手术治疗退行性颈脊髓病(DCM)通过前路直接切除脊髓压迫病变或后路间接减压脊髓,将脊髓从脊髓压迫病理中释放出来,对于多节段颈脊髓病的治疗,椎板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退行性颈脊髓病的有效方法,但该手术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如C5神经麻痹、轴性颈痛和脊柱前凸丢失等,这些并发症的出现迫使该术式进行改良、完善,以减少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此后由于对肌肉-韧带复合体重要性的深入理解,加上硬件的引入,促进了该手术的进展,于是外科医生不断地改进这项技术,但在改良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术式及术后出现的问题存在争议,所以手术方式的选择近来年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就近年来微创入路改良颈椎椎板成形术治疗退行性颈脊髓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颈脊髓病 椎板成形术 改良 微创入路
下载PDF
利福昔明周期性使用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脊髓病1例报道
6
作者 梁仁政 肖娟 +3 位作者 张丽 冉亚梅 彭永梅 孙文静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531-534,共4页
肝性脊髓病(HM)是由多种肝病导致门静脉高及门腔静脉分流,并引起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HM和肝性脑病均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终末期肝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发病机制和临床... 肝性脊髓病(HM)是由多种肝病导致门静脉高及门腔静脉分流,并引起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临床表现为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HM和肝性脑病均是以神经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终末期肝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但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但目前临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对上述2种并发症,尤其是HM的认识不足,容易导致漏诊和延误治疗。该院消化内科收治并使用利福昔明周期性使用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HM患者1例,结合相关文献对诊治经验及思路进行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HM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利福昔明 周期性治疗 门冬氨酸鸟氨酸 例报告
下载PDF
肝肾同源理论在肝性脊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文君 李秀惠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3期302-303,共2页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肝脏疾病终末期的一种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双下肢慢性、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截瘫,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按照“标本兼顾、体用同调、阴阳分治”的原则辨证论治肝性脊髓病,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肝肾同源 标本兼顾 体用同调 阴阳分治
原文传递
颈椎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的中长期疗效
8
作者 张立 王勇 +7 位作者 陈安富 林华刚 陈聪 郭家斌 孙宇 刁垠泽 张凤山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76-784,共9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退变性后凸 椎弓根螺钉 脊髓前缘角 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
原文传递
压迫性颈脊髓病术中运动诱发电位改善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9
作者 林向全 王树杰 +1 位作者 郑忠 李超雄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6-59,共4页
目的前瞻性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改善在预测压迫性颈脊髓病(CCM)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颈脊髓减压的CCM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术中MEP改善组(n=39),MEP无明显变化组(n=65),MEP降低组(n=17)。术前... 目的前瞻性评估运动诱发电位(MEP)改善在预测压迫性颈脊髓病(CCM)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颈脊髓减压的CCM患者121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术中MEP改善组(n=39),MEP无明显变化组(n=65),MEP降低组(n=17)。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量化评估采用mJOA评分系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量化评估采用mJOA改善率。结果所有CCM患者颈脊髓减压后,39例MEP改善,65例无明显MEP改变,17例MEP降低。其中MEP改善组中,术后患者即刻运动或感觉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6个月后mJOA改善率,mJOA改善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组[(61.5±4.3)%vs.(48.8±3.7)%vs.(40.1±7.4)%,P<0.05)]。结论CCM患者颈脊髓减压完毕后MEP改善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迫性颈脊髓病 运动诱发电位 mJOA改善率 神经功能恢复
下载PDF
铜缺乏性脊髓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0
作者 贾沛哲 臧立会 +3 位作者 王敬华 李鹏飞 熊莉 许向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44-847,共4页
铜缺乏性脊髓病(copper deficiency myelopathy,CDM)是由于铜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引起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损害等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系统异常。CD... 铜缺乏性脊髓病(copper deficiency myelopathy,CDM)是由于铜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可引起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及周围神经损害等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和(或)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系统异常。CDM临床上非常罕见,少有报道,易漏诊、误诊。笔者现报告1例CD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缺乏 脊髓病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下载PDF
退变性颈脊髓病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段琪飞 梁国彦 +3 位作者 黄帅豪 陈崇 叶勇裕 昌耘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3-626,共4页
退变性颈脊髓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DCM)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不断上升,预计65岁以上人群中DCM患者将从2010年的13%上升到2050年的22%,其中70%以上的人表现出DCM的病理或影像学特征,约25... 退变性颈脊髓病(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DCM)是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不断上升,预计65岁以上人群中DCM患者将从2010年的13%上升到2050年的22%,其中70%以上的人表现出DCM的病理或影像学特征,约25%的人出现脊髓压迫症状[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颈脊髓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肝性脊髓病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王佳炜 方明娟 +3 位作者 刘力生 王训 杨任民 胡文彬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030-1034,共5页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并发肝性脊髓病(H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诊断为HLD并发HM的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治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并发肝性脊髓病(H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诊断为HLD并发HM的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治及转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HM发病年龄16~32岁。5例患者均有肝硬化失代偿期表现,3例患者有TIPS病史;2例患者脊髓MRI示胸髓异常信号;3例患者肌电图异常;4例患者脑电图示背景脑电明显变慢。2例行肝移植术治疗,2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1例患者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余4例患者病情均不同程度地恢复。结论HLD并发HM患病率极低,高铜状态、高氨血症、TIPS、贫血、低蛋白血症和门静脉高压与HM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性脊髓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超微病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1
13
作者 蔡钦林 黄云钟 +2 位作者 杨文 党耕町 张之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6年第6期254-256,共3页
采用经C4、C5椎体置入螺钉、缓慢多次加压的方式造成23只兔颈脊髓腹侧的慢性压迫,椎管侵占率达30%~78%(平均为54%)。经4个月的观察,对其中8只兔进行了超微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发现:轻度压迫时,脊髓前角神经元... 采用经C4、C5椎体置入螺钉、缓慢多次加压的方式造成23只兔颈脊髓腹侧的慢性压迫,椎管侵占率达30%~78%(平均为54%)。经4个月的观察,对其中8只兔进行了超微病理变化的研究。结果发现:轻度压迫时,脊髓前角神经元萎缩,白质内以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为主;随着压迫的加重,前角神经元脱失,神经纤维脱髓鞘进一步加重,轴索变性、坏死,导致不可逆性损害。本研究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病 压迫性颈脊髓病 超微 实验
原文传递
抗SOX-1抗体阳性副肿瘤性脊髓病一例
14
作者 杨正芳 张忠敏 +2 位作者 向修志 尹昌浩 赵维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脊髓病(P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PM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62岁男性患者以双下肢麻木无力起病,呈亚急性进展,脑脊液副肿瘤综合征抗体示:抗SOX-1抗体IgG阳性(+),结合CT及增强磁共振(MRI)等检查... 目的探讨副肿瘤性脊髓病(P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PM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62岁男性患者以双下肢麻木无力起病,呈亚急性进展,脑脊液副肿瘤综合征抗体示:抗SOX-1抗体IgG阳性(+),结合CT及增强磁共振(MRI)等检查,诊断为PM。结论 副肿瘤性脊髓病是由于全身性或潜在的恶性肿瘤的远隔效应从而造成脊髓损伤的一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早期诊断,通过检测相关特异性抗体指导疾病的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 副肿瘤性脊髓病 抗SOX-1抗体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 被引量:5
15
作者 翁以炳 薛建国 +1 位作者 张忠涛 王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386-389,共4页
肝性脊髓病(hepaticmyclopathy)是一种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的双侧对称性下... 肝性脊髓病(hepaticmyclopathy)是一种肝硬变门脉高压症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自然形成的广泛的门体静脉侧支循环或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出现的,以脊髓病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隐袭起病的双侧对称性下肢痉挛性瘫痪,进行性加重。由于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脊髓病 机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乙肝肝硬化并肝性脊髓病1例
16
作者 李永勤 杨惠仙 史航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71-571,共1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肝性脊髓病 例报告 肝性脊髓病脾切除术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
17
作者 熊新英 肖伟忠 +1 位作者 鲁亚琴 常大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5-135,共1页
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肝性脑病最常见,肝性脊髓病少见。我们遇到2例,分析报告如下。例1女性,54岁,农民。因进行性双下肢发硬、无力1年,不能行走2个月,于1994年6月入院。平时腹胀、纳差。否认其它慢性疾... 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中,以肝性脑病最常见,肝性脊髓病少见。我们遇到2例,分析报告如下。例1女性,54岁,农民。因进行性双下肢发硬、无力1年,不能行走2个月,于1994年6月入院。平时腹胀、纳差。否认其它慢性疾病史。查体:肝肋下3cm,质硬,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治疗 脊髓病 肝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肝性脊髓病治疗体会
18
作者 陈宝玲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67-1269,共3页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脊髓病 脊髓后索
下载PDF
肝性脑脊髓病11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胡裕秀 杨文明 +4 位作者 汪瀚 汪美霞 董婷 韩辉 张国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探讨肝性脑脊髓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至今收治的11例肝性脑脊髓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复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1例病人,发病年龄多为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在肝硬变基础上发... 目的:探讨肝性脑脊髓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至今收治的11例肝性脑脊髓病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复习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1例病人,发病年龄多为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绝大多数在肝硬变基础上发病,表现为肝性脑病及双下肢进行性对称性截瘫,极少有感觉障碍,无括约肌功能障碍。结论:肝性脑脊髓病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西医无特效疗法,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特色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 肝性脊髓病 肝性脑脊髓病
下载PDF
肝性脊髓病4例临床分析
20
作者 康艳丽 段亚洁 杨海平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3期66-67,共2页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所致的脊髓病变,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的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后,因发病率低且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共存,其症状常被肝性脑病的意识和运动障碍所掩盖,常常误诊。我院自1980年至2005年共收治该病患者4... 肝性脊髓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病变所致的脊髓病变,多见于手术或自然形成的门一体静脉分流术后,因发病率低且多数病例与肝性脑病共存,其症状常被肝性脑病的意识和运动障碍所掩盖,常常误诊。我院自1980年至2005年共收治该病患者4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脊髓病 临床分析 肝性脑 脊髓病 肝脏 分流术后 运动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