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份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治疗老年期血管性痴呆18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满勇 李建斌 +12 位作者 马冀 尹卫伟 阎慧荣 范萍 单泓 张彤 焦洪亮 楚金亭 郝彬 夏熙双 周裕晓 张孟荣 王建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7期9359-9362,共4页
选取2005-05/2007-12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18例,平均年龄72.6岁,平均病程24.5个月,均经CT、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无菌塑料袋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通... 选取2005-05/2007-12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老年患者18例,平均年龄72.6岁,平均病程24.5个月,均经CT、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无菌塑料袋分离出单个核细胞,通过手背浅静脉将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入脑卒中患者体内,每例患者平均输注6份,细胞数≥1×108/份,每份间隔1~7d。与移植前比较,细胞移植后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t=-8.85,P<0.01);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升高(t=13.78,t=12.81,P<0.01)。整个治疗过程中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细胞移植前后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静脉 管性痴呆 老年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心肌梗死模型兔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波 余国龙 +4 位作者 潘玮 李庆辉 汪弢 卿丽琼 杨天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0期7996-8000,共5页
背景:有报道指出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渗出,参与心室重构、心功能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与移植干细胞抑制心肌梗死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目的:探讨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兔心肌梗死后... 背景:有报道指出心肌梗死部位及其周围区域炎性细胞浸润和炎性因子渗出,参与心室重构、心功能损害的发生和发展,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与移植干细胞抑制心肌梗死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目的:探讨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兔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2/12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实验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完成。材料:6份脐血来自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身体健康足月分娩的产妇。健康纯种中国家兔45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假手术组,15只/组。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传至第2代用于移植,移植前24h行BrdU标记,调整浓度至0.04×1013L-1。细胞移植组、模型组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兔左前降支穿线不结扎。造模后24h,细胞移植组经耳缘静脉注入0.5mL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含2×107个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模型组、假手术组同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细胞移植后1,2,4周取材。主要观察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心肌组织切片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BrdU阳性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2,4周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P<0.05);各时间点细胞移植组白细胞数均明显降低(P<0.05)。移植后第4周,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模型组可见明显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细胞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程度明显减弱,且呈黄褐色的BrdU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与模型组比较,移植后1,2,4周细胞移植组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抑制心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减轻心肌梗死后局灶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移植 心肌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邢莹 鄢文海 +4 位作者 刘计荣 龚光明 许燕 张莹 曹孟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 ,神经丝亚单位M(NF M)及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estin ,NF M及MAP2mRNA在培养前的脐... 目的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神经细胞特有标志物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前后nestin ,神经丝亚单位M(NF M)及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estin ,NF M及MAP2mRNA在培养前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呈阳性 ,培养后 3者表达增强。结论 :直接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着表达神经细胞特有分子的细胞 ,培养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脐血单个核细胞 神经细胞 特有标志物 神经丝亚单位M 微管相关蛋白-2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 被引量:7
4
作者 宁广智 冯世庆 +1 位作者 班德翔 徐云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458,共5页
[目的]讨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轴突再生情况和功能恢复。[方法]利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成30例T10脊髓损伤模型,分组为:实验对照组(DMEM细胞培养基),损伤... [目的]讨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域轴突再生情况和功能恢复。[方法]利用Impactor ModelⅡ打击器制成30例T10脊髓损伤模型,分组为:实验对照组(DMEM细胞培养基),损伤后3 d HCMNCs移植组,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每组10例。以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以及BDA顺行示踪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轴突再生情况,结合对各组实验动物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行为学评分(BBB评分),综合评估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NCs移植治疗能够明显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改善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 HCMNCs移植组优于损伤后3 d移植组,各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NCs在体内向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损伤后14 d是移植的较为理想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轴突再生
下载PDF
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联合移植促进SCID鼠早期造血重建 被引量:6
5
作者 袁雅红 王泳 +2 位作者 丁妍 卢智勇 李东升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 目的:利用骨髓腔内注射(IBMI)技术初步探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共移植入SCID鼠体内后的早期造血重建效应。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人PMSC,运用流式细胞仪术(FCM)检测其表面标志,并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对其进行成骨分化、脂肪分化鉴定;以人PMSC和脐血MNC为供体,通过IBMI方法或结合静脉注射(IV)方法,将两种细胞联合或单独移植入经亚致死量辐照预处理的SCID受鼠体内,50只受鼠随机分为5组:联合移植A组(PMSC+脐血MNC,IBMI)、单独移植B组(脐血MNC,IBMI)、联合移植C组(PMSC经IBMI,脐血MNC经IV)、生理盐水对照D组(辐照后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空白对照E组(不辐照仅注射生理盐水,IBMI),每组10只。在移植后14 d取各组SCID小鼠注射侧和对侧胫骨腔内骨髓细胞,并用FCM检测分析人CD34+、CD45+细胞的植入水平。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培养PMSC,FCM检测其表型正常,并成功向成骨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SCID小鼠移植后14 d,照射对照组小鼠仅剩4只存活,其他组小鼠全部存活,B组注射侧及对侧胫骨骨髓腔内的人CD34+、CD45+细胞的百分比均明显低于A组小鼠的注射侧和对侧。结论:人PM-SC可以提高脐血MNC的植入率,促进早期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 重建 骨髓腔内注射 脐血单个核细胞
原文传递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向静 江德鹏 +1 位作者 王昌铭 王景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52-355,401,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bloodmonocytes,HCMNCs)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OLYMPUS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HC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鉴定MNCs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维甲...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cordbloodmonocytes,HCMNCs)培养增殖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及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OLYMPUS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过程中HCMNCs形态的变化;RT-PCR方法鉴定MNCs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维甲酸(RA)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HCMNCs培养前,胞体较小,呈均一的圆形;培养后,细胞胞体增大,有破骨样细胞和间质样细胞两种形态。破骨样细胞胞体较大,呈圆形,多个核。间质样细胞胞体呈较均一的长梭形,形态类似于骨髓MSCs,但较骨髓MSCs稍小。RT-PCR检测提示,诱导前HCMNCs中Nestin弱表达,Musashi-1无表达;诱导后两者均表达增强,之后逐渐减弱。结论: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以从脐血中分离得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HCMNCs,经过EGF和RA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表达一过性增强后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巢蛋白 MUSASHI-1 RT—PCR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局灶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邓柳霞 余国龙 +1 位作者 艾旗 袁春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2-1537,共6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CDD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CDDP)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对家兔AMI心肌组织炎症反应、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治疗对AMI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对40只健康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40只建模成功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DDP组、单纯移植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术后24 h生理盐水0.5 mL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天灌胃;CDDP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 mL灌胃;单纯移植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个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HUCBMCs生理盐水0.5 mL,生理盐水5 mL/天灌胃;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个GFP标记HUCBMCs的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 mL灌胃。每组随机选取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术后1、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ing,LVFS);HE染色光镜下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和白细胞计数;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TNF-α蛋白表达量;荧光显微镜观测GFP阳性细胞。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4周心功能指标LVFS及LVEF改善(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减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联合治疗组、单纯移植组术后1、4周均可见GF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且联合治疗组细胞计数多于单纯移植组(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治疗AMI,可提高移植细胞在心肌组织内的存活率,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减轻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抑制促炎因子TNF-α蛋白的表达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脐血单个核细胞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组织学及远期行为学的改善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明英 邓进巍 王晓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6648-6652,共5页
背景: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体脑卒中模型,且涉及脑内移植后细胞存活和脑损伤鼠远期疗效的文献甚少。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感觉运动功能及脑神... 背景: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多集中于成体脑卒中模型,且涉及脑内移植后细胞存活和脑损伤鼠远期疗效的文献甚少。目的: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感觉运动功能及脑神经元数目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6-12/2007-09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健康、足月妊娠产妇,由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提供,产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洁级健康7d龄SD新生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损伤组、细胞移植组,12只/组。方法:Ficoll法分离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前3d体外行BrdU标记。脑损伤组、细胞移植组新生鼠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h,细胞移植组新生鼠于左侧侧脑室注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共1×105个活细胞。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放射性迷宫检测新生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通过足错误试验、肢体放置试验来检测新生鼠感觉运动功能。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脐血单个核细胞脑内移植情况,尼氏染色检测脑皮质与海马CA1区的神经元数量。结果:36只鼠均进入结果分析。移植后4周与脑损伤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平均觅水时间缩短(P<0.05),记忆错误次数减少(P<0.01),两侧足错误次数的差值及两侧爪放置得分的差值均明显降低(Q=6.368,P<0.01),但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移植后8周鼠脑皮质BrdU阳性细胞广泛存在,细胞移植组脑皮质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脑损伤组(P<0.05或0.01)。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显著改善脑损伤鼠的远期学习记忆及感觉运动功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学习记忆 感觉运动 缺氧缺 脑损伤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被引量:4
9
作者 徐玉琴 石文明 +3 位作者 李金顺 徐建国 李宏文 胡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5期7975-7980,共6页
背景: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供肝来源匮乏、免疫排斥、无法有效控制反复感染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为该病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许多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 背景: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手段,但是供肝来源匮乏、免疫排斥、无法有效控制反复感染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应用为该病种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许多研究证实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在体外成功诱导脐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异体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2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检测移植后2,4,8,24周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2周,肝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移植后4周,谷丙转氨酶有显著改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移植后12周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且肝脏硬度有所改善(P<0.05);移植后24周各项指标有显著性改善(P<0.01)。移植后4周时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20例乏力好转(87%)、21例食欲改善(91%)、19例腹水减轻(83%);所有患者移植期间及治疗后随访24周无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异体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临床实践 脐血单个核细胞 肝硬化 失代偿期 临床疗效 谷丙转氨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用于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窦慧慧 于丽 郭文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寻找一种更适合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方法:采集新鲜人脐带血和脐带,分离培养单个核细胞和MSCs。将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成3组:单个核细胞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低糖必需培养基(L-DMEM)培养组。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移植后1—4周细胞在脊髓内的存活情况和迁移情况,使用BBB行为学评分评估大鼠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L-DMEM培养液组在术后各时间点观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细胞移植组脊髓功能处于逐渐恢复过程,与L-DMEM培养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个核细胞移植组对损伤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较MSCs移植组显著,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与MSCs相比较,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更适合作为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带间充质干细胞s 移植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组织内环境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春菊 艾旗 +1 位作者 邓柳霞 余国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85-792,共8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CDDP)和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心肌组织...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CDDP)和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家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心肌组织炎症反应、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联合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对健康家兔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AMI模型。建模成功者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术后24h生理盐水0.5mL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d灌胃;CDDP组:术后24h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 mL灌胃;单纯移植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绿色荧光蛋白(green 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理盐水0.5 mL,生理盐水5 mL/d灌胃;联合治疗组:术后24 h经耳缘静脉注入含3×107GFP标记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生理盐水0.5 mL,CDDP 270 mg/d溶入生理盐水5mL灌胃。每组随机5只家兔分别于移植术后1周、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家兔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e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ing,LVFS);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病理变化并在光镜下进行白细胞计数。氮蓝四唑(nitrotetrazolium blue chloride,NBT)法测定心肌组织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心肌组织浆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根据荧光显微镜检测到的GFP阳性细胞进行移植细胞计数。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周、4周心功能指标LVFS及LVEF改善(均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心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均P<0.05),而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1周、4周心肌组织白细胞计数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减低(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均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比较,CDDP组、单纯移植组、联合治疗组术后4周心肌组织MD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SOD活性显著增高(均P<0.05),且联合治疗组均优于单纯移植组、CDDP组(均P<0.05),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联合治疗组、单纯移植组术后4周均可见GFP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梗死周边区域,且联合治疗组细胞计数多于单纯移植组(P<0.05)。结论:HUCBMCs静脉移植联合CDDP治疗AMI,可提高移植细胞在心肌组织内存活率,拮抗心肌细胞凋亡,并进一步改善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联合治疗减低心肌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及拮抗氧化应激作用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脐血单个核细胞 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裸鼠放射性卵巢早衰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毅峰 宋文广 刘淑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6期5398-5404,共7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成为近年来成为治疗卵巢早衰的热点之一;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含有大量间质干细胞、未成熟的干/祖细胞、内皮祖细胞等,可作为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来源。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裸鼠放射性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方法:... 背景:干细胞移植成为近年来成为治疗卵巢早衰的热点之一;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含有大量间质干细胞、未成熟的干/祖细胞、内皮祖细胞等,可作为干细胞移植的重要来源。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对裸鼠放射性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只雌性BALB/C裸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模型组、静脉移植组、原位移植组进行^(60)Coγ射线照射,0.5 Gy/d,持续30 d,建立卵巢早衰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双侧卵巢注入10μL DMEM,静脉移植组尾静脉注射10μL人脐血单个核细胞(1×10^(13) L^(-1)),原位移植组在双侧卵巢注入10μL人脐血单个核细胞(1×10^(13)L^(-1))。细胞移植30 d后,检测各组血清中雌二醇、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抑制素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病理观察裸鼠卵巢组织细胞凋亡及静脉移植组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结论:(1)血清指标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雌二醇、抑制素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P<0.01),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原位移植组雌二醇、抑制素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P<0.01),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P<0.01);静脉移植组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降低(P<0.05,P<0.01);(2)细胞凋亡:与模型组比较,静脉移植组、原位移植组可有效减少颗粒细胞的凋亡(P<0.05);(3)细胞存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可在裸鼠卵巢中存活;(4)结果表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裸鼠卵巢早衰,可调节内分泌水平,抑制卵巢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细胞移植 卵巢疾病 组织工程 移植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 卵巢早衰 生化指标 病理切片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治疗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大鼠后行为学及胆碱能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贯石 贾芙蓉 +3 位作者 王辉 何欣 张海峰 温剑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86-1188,1194,共4页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C)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脑梗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UCBMC给予脑梗塞大鼠进行治...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UCBMC)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性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制备脑梗塞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UCBMC给予脑梗塞大鼠进行治疗。用平横木行走实验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用TTC染色法观察脑梗塞区坏死比例;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和血浆中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浓度和乙酰胆碱酯酶(True choline esterase,TChE)活性。结果:与MCAO组相比,给UCBMC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P<0.05),大脑坏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脑组织中TChE活性和血浆中的TChE活性及Ach水平明显增强和增高(P<0.05)。结论:静脉注射UCBMC可促进脑梗塞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及胆碱能系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脑梗塞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酯酶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敏 吕涌涛 +8 位作者 郇英 葛汝村 张隽 姜舒 郭传琴 胡祥 陈兴旺 罗朝霞 安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359-4362,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金标准,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目的:评价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7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非随机分为脐血组、混合组和对照组。脐血组应用脐血单个核... 背景:目前国内外尚没有治疗儿童孤独症的金标准,康复治疗效果不佳。目的:评价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儿童孤独症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7例儿童孤独症患者非随机分为脐血组、混合组和对照组。脐血组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加康复训练治疗;混合组联合应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加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康复训练治疗。脐血组和混合组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分别行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3组患者在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分别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和异常行为量表(ABC)评估。结果与结论:脐血组和混合组患者在干细胞治疗前和首次治疗后1,2,6个月相关指标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意义异常变化,干细胞治疗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根据CARS和ABC评分,3组治疗均有效,其疗效比较:混合组优于脐血组,脐血组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 脐血单个核细胞 带间充质干细胞 安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的迁移及分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莉 赵岩松 +1 位作者 李耀武 徐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6259-6262,共4页
背景:研究发现脐血单个核细胞脑内移植后可以存活,并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脑损伤大鼠的远期行为学,但作用机制仍未阐明。目的: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侧脑室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观察植入细胞在脑内的迁移与... 背景:研究发现脐血单个核细胞脑内移植后可以存活,并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程度,显著改善脑损伤大鼠的远期行为学,但作用机制仍未阐明。目的: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侧脑室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内,观察植入细胞在脑内的迁移与分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内观察,于2007-12/2008-08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影像学研究中心完成。材料:脐血来源于健康、足月妊娠产妇,由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提供。清洁级健康7d龄SD新生大鼠50只,由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Ficoll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前3d行BrdU标记。50只大鼠均采用Rice-Vannucci法复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h,在左侧侧脑室(AP:-0.5mm,ML:-2mm,DV:-2mm)注入脐血单个核细胞悬液,2μL/点,共1×105个活细胞。分别于细胞移植后24h,3d,7d,14d,28d取材制备脑组织切片,10只/时间点。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移植脐血单个核细胞的脑内迁移、神经干细胞的表达、分化情况。结果:5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移植后24h侧脑室内可见BrdU+细胞;移植后3,7d移植细胞迁移到室管膜下区;移植后14,28d移植细胞迁移到大脑皮质及海马。②移植后24h侧脑室内可见BrdU+nestin+细胞;移植后3d室管膜下区出现BrdU+nestin+细胞;移植后7dBrdU+nestin+细胞数增加;移植后14dBrdU+nestin+细胞数下降。③移植后14d大脑皮质、海马开始出现BrdU+NSE+细胞与BrdU+GFAP+细胞,移植后28d双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BrdU+NSE+细胞及BrdU+GFAP+细胞占BrdU+的比例也增加。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侧脑室移植入脑内后可以继续存活,并迁移到大脑皮质与海马部位,分化为成熟的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移植 缺氧缺 分化
下载PDF
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神经干细胞及其致瘤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静 王昌铭 王景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09Z期14-16,22,共4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致瘤性。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SCs形态的变化,通过流式... 目的:探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后神经干细胞标志物mRNA的表达,并观察其致瘤性。方法:使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得到脐血单个核细胞,用体外贴壁生长的方法获得脐血间质干细胞(MSCs)。观察培养过程中脐血MSCs形态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使用NGF和RA联合诱导后,用RT-PCR方法鉴定诱导前后神经干细胞(NSCs)标志物巢蛋白(Nestin)及Musashi-1蛋白mRNA的表达;收集培养后7d的MSCs,接种于裸鼠皮下,观察是否有增生物的出现,并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生长后大部分细胞呈梭形,诱导后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细胞不表达CD34,CD11a和CD11b,强表达CD29,符合MSCs特征。诱导后,NSCs表面标志Nestin及Musashi-1表达明显增强(P<0.05),48h达高峰,然后逐渐减弱;细胞接种后12周,在裸鼠皮下不能形成肿瘤,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形态学未出现恶性变化。结论:脐血中存在MSCs,分离后可以体外扩增,诱导后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表达NSCs表面标志。在裸鼠体内不具有成瘤性。脐血能够成为NSCs的新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神经干细胞 诱导分化 巢蛋白 致瘤性
下载PDF
梁金菇多糖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生成白介素-2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吕海容 李玉明 王镜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研究梁金菇多糖(LJP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梁金菇多糖的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活性,为中国栽培的梁金菇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LJPS对CBMC分泌IL-... [目的]研究梁金菇多糖(LJP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和IL-2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梁金菇多糖的增强免疫和抗肿瘤活性,为中国栽培的梁金菇药用价值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LJPS对CBMC分泌IL-2的影响,并应用RT-PCR法检测LJPS对CBMCIL-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LJPS单独或与植物血凝素(PHA)联合应用均能够促进CBMC分泌内源性IL-2(P<0.05和P<0.01),分泌高峰为48h左右,并且两者均能促进CBMCIL-2mRNA的表达,表达高峰为24h左右。[结论]梁金菇多糖能够促进CBMC内源性IL-2的分泌及IL-2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金菇多糖 脐血单个核细胞 IL-2 IL-2MRNA
下载PDF
体外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与CD34^+富集细胞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斌 康自珍 +1 位作者 迟占有 谭文松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 对比MNC和CD34 +富集细胞在SCF +IL 3+IL 6 +FL +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 ,发现 :CD34 +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 ,在本实验条件下其总细胞持续扩增了 8周 ,扩增倍数达 312 70 9± 86 40 5倍 ;而MNC在培养至第 4周扩增就已呈现下降趋势 ,最大仅扩增了 5 3 3± 6 2倍。对比集落和CD34 +细胞的扩增发现 ,MNC的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由第 0天至第 7天有一个上升的过程 ,而CD34 +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 ,集落密度和CD34 +细胞含量却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体外培养过程中 ,CD34 +富集细胞的CFU GM和CD34 +细胞最大分别扩增了 185 7± 14 1和 191 7± 188 8倍 ,明显高于MNC的 12 4± 3 2和 5 0 6± 33 2倍 ;而CD34 +富集细胞和MNC的BFU E则只实现了少量扩增 ,分别为 7 2± 5 2和 10 1± 3 4倍。结果显示 ,从CD34 +富集细胞出发扩增造血干 祖细胞 ,可以得到更多的CD34 +细胞和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脐血单个核细胞 CD34^+富集细胞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对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一涵 刘洪臣 刘文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 目的研究牙周组织改建过程中,牙周膜干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诱导因子对牙周膜干细胞调控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有限稀释法克隆化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建立直接共培养和Transwell间接共培养体系。实验分组:A组,对照组(单纯共培养);B组,静压力组,共培养后第2天即对共培养细胞施加120 KPa压力,持续作用1 h后继续培养;C组,诱导因子组,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因子1,25二羟基维生素D3(1×10-8mol/L)和前列腺素E2(1×10-6mol/L)。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osteoclast-like cells,OLC)的形成及功能。结果各组第3、7天OLC计数比较结果显示,施加静压力后,直接共培养组OLC数量明显多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而诱导因子组,直接共培养组OLC少于间接共培养组(P<0.01)。结论牙周膜干细胞能够促进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且在静压力作用下,两种细胞直接接触时,这种调控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脐血单个核细胞 破骨样细胞 共培养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结构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邢云利 沈潞华 +3 位作者 赵林 王雷 李敏 王翠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C)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功能及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雄性Wistar大鼠共80只,结扎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于梗塞后1d、5d、10d以及30d经尾静脉注入0.5ml人脐血[含单个核细胞(1~3...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经静脉移植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CBC)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功能及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雄性Wistar大鼠共80只,结扎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于梗塞后1d、5d、10d以及30d经尾静脉注入0.5ml人脐血[含单个核细胞(1~3)×107]或0.5m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不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检查,随后处死大鼠,取出梗死心肌,以甲醛固定,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以及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鸟苷-生物素刻痕末端标记(TUNEL)计算凋亡细胞。结果 PBS组大鼠左室明显扩大,梗死部位变薄。移植后瘢痕面积减少,室壁较对照组增厚。5d和10d移植瘢痕面积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5d和10d移植大鼠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压力最大变化率(±dp/dtmax)明显升高,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减小,左室后壁(LVPW)增厚率更高。而梗死后10d移植EF,±dp/dtmax,以及LVPW增厚率的改善最明显。移植大鼠心肌和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心肌梗死后5d和10d经静脉移植HUCBC可以明显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在梗死后第10天移植对梗死心肌的结构重塑改善最明显,但对细胞凋亡没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功能 结构重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