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聪 王添一 +4 位作者 李文鑫 孙晓伟 杨添淞 秦鸿宇 张淼 《江苏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1-85,共5页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于治疗脑...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疾病后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这些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便秘、偏瘫、吞咽困难、抑郁和尿失禁等病症,通过机制研究发现,其可通过减轻炎性损伤、抑制凋亡、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细胞毒性和改善缺血区血流供应等方面发挥作用。然而,目前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还存在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低、针刺方案不标准、针刺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提高质量和水平,采用科学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探索合理的针刺方案和干预时机,揭示针刺对脑卒中后遗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提供更有力的证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脑卒中后遗症 临床研究 机制研究 综述
下载PDF
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
2
作者 梁丹丹 陈秀丽 +1 位作者 刘利梅 陈佳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73-177,共5页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 本文总结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麻木患者的“护士-家属-患者”三方协同病程管理及护理体会。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医护、家属、患者三方协同合作,根据患者的特点,实施多维度护理干预,包括功能锻炼、情志护理、睡眠护理、中医护理等,提高患者康复信心,优化康复治疗过程,加速患者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医结合护理 协同管理 功能锻炼 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脑卒中后遗症
下载PDF
深部脑电刺激在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程龙(综述) 牟青春(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200-1203,共4页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的疾病。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曾患脑卒中的患者往往会有严重残疾等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受损,这与持续的适应不良反应和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或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的疾病。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曾患脑卒中的患者往往会有严重残疾等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受损,这与持续的适应不良反应和持续的神经功能缺损有关。临床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来辅助现有的治疗方法。深部脑电刺激(DBS)是一种被广泛认可且安全的神经调控技术,它将刺激电极植入脑实质,并连接到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以便将电脉冲传递到目标大脑结构,为患者康复带来了希望。DBS具有选择性好、创口小、安全、直接等特点,对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具有巨大潜力。未来临床通过规范化的多中心试验,进一步完善DBS具体实施标准和参数,将更好地满足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康复治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电刺激 脑卒中后遗症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刘芳 周雄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69-171,18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汉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康复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41例。西医康复组给予常规西药配合康复训...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汉川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康复组与中西医结合组,各41例。西医康复组给予常规西药配合康复训练,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康复组基础上采用针刺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西医康复组的75.61%(χ^(2)=4.479,P=0.034)。治疗3个月后,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FMA、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西医康复组(P<0.01);2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医康复组(P<0.05或P<0.01);中西医结合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及西医康复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中西医结合组低于西医康复组(P<0.01)。结论针刺疗法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较佳,可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还可改善患者血液状态,调节血脂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针刺疗法 补阳还五汤加味 神经功能 血脂
原文传递
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观察
5
作者 张建超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究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廊坊永清瑞达康复医疗中心康复科诊疗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30例与中药组30例。空白组... 目的:探究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廊坊永清瑞达康复医疗中心康复科诊疗的60例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30例与中药组30例。空白组行予以康复训练治疗,中药组在空白组的基础上行穴位注射治疗,注射药物为夏天无注射液。由医生于治疗前与治疗后行肢体运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recovery after stroke,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36,SF-36)评估与中医证候积分评估。结果:治疗后中药组FMA与ADL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同时可见中药组与空白组运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中药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同时可见中药组与空白组运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均明显升高,且中药组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结论:夏天无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后遗症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天无注射液 穴位注射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偏瘫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带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雪 侯立皓 东欣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带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应用文献进行概括,分别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头针带针康复疗法、巨刺带针康复疗法3个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带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带针康复疗法 脑卒中后遗症 眼针 头针 巨刺
下载PDF
基于“一气周流”论治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 被引量:1
7
作者 于金振 胥浩 司国民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一气周流”由黄元御提出,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风主要是由水寒土湿、木郁生风所致,且血分虚者病在左侧、气分虚者病在右侧,分别予桂枝乌苓汤、黄芪姜苓汤治疗。结合“一气周流”理论及临床实践,可将“一气周流”理论用于缺血性脑卒中... “一气周流”由黄元御提出,在此基础上,他认为中风主要是由水寒土湿、木郁生风所致,且血分虚者病在左侧、气分虚者病在右侧,分别予桂枝乌苓汤、黄芪姜苓汤治疗。结合“一气周流”理论及临床实践,可将“一气周流”理论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论治。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气血双虚的情况更为典型,故治疗上可将桂枝乌苓汤与黄芪姜苓汤有机结合。另外在用药方面,主张使用引经药,如引诸药入脑的天麻、川芎;同时提倡酌用地龙、水蛭等虫类药以助搜风破积、走窜化瘀之功。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 一气周流 黄元御 桂枝乌苓汤 黄芪姜苓汤 引经药 虫类药
下载PDF
电针联合现代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汤文萍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现代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康复方式分组,对照组及试验组均40例,2组患... 目的 探究电针联合现代康复技术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康复方式分组,对照组及试验组均40例,2组患者均开展现代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开展现代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试验组康复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中开展电针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可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现代康复技术 脑卒中后遗症 康复效果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芒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尹紫 金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0170-0176,共7页
脑卒中后遗症为脑卒中患者于恢复期出现的累及多系统的以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二便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消化功能,神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卒中后患者的身心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芒针疗法作为一种特殊针法,近... 脑卒中后遗症为脑卒中患者于恢复期出现的累及多系统的以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二便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消化功能,神志异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严重影响卒中后患者的身心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芒针疗法作为一种特殊针法,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本文对近年来芒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相关临床研究按病种类型进行综述,并对芒针治疗该类疾病的概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脑卒中后遗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
10
作者 任雪丽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康复护理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康复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基于常规护理,增加康复护理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和自理能力,增强患者运动能力,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作为主要护理方式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训练 脑卒中后遗症 神经功能缺损 自理能力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长春西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顾曹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长春...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按双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长春西汀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指标(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流指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4.114,P=0.043);治疗4周后,2组患者MMSE、Barther评分较治疗前升高,NIHSS、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更大(P<0.05或P<0.01);2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0%vs.10.00%,χ^(2)=0.457,P=0.499)。结论长春西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改善血流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长春西汀 治疗效果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伦亿禧 李林海 +1 位作者 毛勇 王瑞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35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青岛湛山疗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期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青岛湛山疗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期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疗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理、躯体、社会、情感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后遗症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老年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王迎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0109-0111,共3页
探究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大名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期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针... 探究康复护理联合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大名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的期限为2022年1月~2022年12月之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组加用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HAMD、NIHSS、ADL、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卒中后遗症老年患者中采用康复护理联合针灸的方式进行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老年 康复护理 针灸 康复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14
作者 金妙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42-0045,共4页
了解中风后患者的早期康复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模式进行分组,将常规疗法的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将其他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探讨康复... 了解中风后患者的早期康复状况。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8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模式进行分组,将常规疗法的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将其他的患者39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探讨康复训练对康复训练的影响。且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果两组患者的身体动作能力评定量表(Fugl-Meyer)及美国国家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均显著优于两组患者(P<0.05)。结论 探讨旨在对脑卒中的病人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以达到对病人的运动和神经功能进行明显的改善,从而使病人的生活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偏瘫 早期康复 治疗疗效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手指点穴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唐颜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28-0130,共3页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联合应用手指点穴+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甲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手指点穴法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联合应用手指点穴+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甲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手指点穴法治疗。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FM和ADL评分研究组低,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研究组高(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而言,在给与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方案上联合手指点穴法,可以使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降低患者NIHSS评分的同时提升FM、ADL评分,且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加减 手指点穴 脑卒中后遗症 NIHSS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探讨
16
作者 李云青 孙鑫晔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57-0060,共4页
探讨分析针灸治疗对比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021年190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病人针灸组与联合组,每组各95例。针灸组男性55位,女性40例,平均年龄50-75,病程3-10个月,奥拉西... 探讨分析针灸治疗对比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2021年190例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病人针灸组与联合组,每组各95例。针灸组男性55位,女性40例,平均年龄50-75,病程3-10个月,奥拉西坦联合组男性54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50-80,两组病人资料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的显示,NIHSS的评分呈下降趋势,奥拉西坦胶囊联合组比针灸组的NIHSS的评分低,联合组比奥拉西坦胶囊GCS评分高,ACA、PCA等平均流血速度逐渐增加,针灸组比联合组高,两组的TG、TC等方面有所降低,针灸组比奥拉西坦胶囊低。结论 对于脑梗死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和发病率逐渐增加,如果能够发现一种综合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对患者来说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更能减轻患者家属的压力。而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疗是会有所改善的,故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拉西坦胶囊联合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 疗效探讨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
17
作者 郭一琼 陈惠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9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疼痛程度、肢体痉挛状态、日常生活能力、预后、生活质量、主动外展活动度、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Ashworth评定量表(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Fugl–Meyer评定量表(FM)、Barthel指数(BI)、格拉斯哥评分量表(GO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VA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BI、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动外展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动外展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自身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蛋白、快速抑制酶–1(PAI–1)、P物质(SP)、缓激肽(BK)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球蛋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100、GFAP、白蛋白、PAI–1、SP、BK水平低于对照组,球蛋白、t–PA、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康复训练与针灸联合治疗的疗效较康复训练单独治疗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康复训练 针灸
下载PDF
现代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武占军 王金蕊 +2 位作者 张啸 史婷 乔正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22-0025,共4页
探究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采用现代康复治疗的方法,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他们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了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人。对照... 探究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采用现代康复治疗的方法,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9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他们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了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人。对照组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实验组接受现代康复治疗,研究重点在于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FMA评分、Burnnstrom分级以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开始治疗时,两组FMA评分、Burnnstrom分级情况无差异,P>0.05;治疗1、3、6个月后,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前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后者,前者Ⅳ级、Ⅴ级比例显著高于后者,且前者治疗效果优于后者,均P <0.05。结论 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种治疗方法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了他们的康复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 运动功能
下载PDF
社区康复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3
19
作者 沈光宇 成彬 +4 位作者 蔡俊燕 胡玉明 朱振杰 顾琦 鞠晶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57,共2页
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存活的患者中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出院后回到社区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临床上多指发病后1—2年以上,主要表现为患者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面瘫、吞咽障碍、偏瘫步态... 脑卒中的致残率很高,存活的患者中70%—80%伴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出院后回到社区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临床上多指发病后1—2年以上,主要表现为患者上肢运动控制能力差和手功能障碍、失语、面瘫、吞咽障碍、偏瘫步态、足下垂、行走困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遗症 社区康复 生存质量 手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运动控制 主要表现 吞咽障碍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9
20
作者 郭丽云 田泽丽 +1 位作者 王潞萍 许海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42-644,共3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任务导向性训练和肌力训练相结合的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易化技术。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和移动能力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患侧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及EM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肌力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训练 肌力训练 脑卒中后遗症 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