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内动脉狭窄、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康 宋文锋 +4 位作者 刘福德 陈晨 于嘉 罗国刚 韩建峰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5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AIS 1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分为END组(n=45)和非END组(n=107)。根据卒中...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血压变异性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AIS 15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分为END组(n=45)和非END组(n=107)。根据卒中发病后90 d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0)和预后不良组(n=92)。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监测24 h动态血压,计算收缩压标准差(SSD)、舒张压标准差(DSD)。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END组颅内动脉总狭窄率高于非END组,且END组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P<0.05,P<0.01)。END组24 h SSD、24 h DSD、日间SSD、日间DSD、夜间SSD、夜间DSD均高于非END组(P<0.05,P<0.01)。END组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低于非END组,而非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高于非END组(P<0.05,P<0.01)。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24 h SSD>12 mmHg、发生END是导致AI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杓型血压节律为保护性因素(P<0.05,P<0.01)。结论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血压变异性与AIS患者神经功能有关,且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 颅内动脉狭窄 血压变异性 神经功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脑卒中改良rankin量表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