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0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脑囊虫病的不良反应分析
1
作者 张洪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68-0071,共4页
观察针对脑囊虫病采用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给药方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实施阿苯达唑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 观察针对脑囊虫病采用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月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资料60例展开研究,以给药方法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实施阿苯达唑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其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闹囊虫病采用吡喹酮联合甘露醇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方式可取得显著疗效,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不易发生癫痫等相关并发症,治疗安全系数较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 阿苯达唑 甘露醇 糖皮质激素 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脑囊虫病的CT表现特征
2
作者 周发祥 孙宗琼 +1 位作者 王生美 李英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CT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检查的66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记录脑囊虫病各分型的CT表现特征。结果:66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脑实质型44例、脑室型7... 目的:探讨CT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检查的66例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记录脑囊虫病各分型的CT表现特征。结果:66例脑囊虫病患者中,根据部位不同分为脑实质型44例、脑室型7例、脑膜型4例、混合型11例。其中脑实质型,根据病程不同分为急性脑炎型5例,CT表现为脑组织肿胀,两侧大脑半球皮质下脑白质密度广泛减低;多发钙化型29例,CT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钙化密度影;钙化灶及多发小囊样灶并存型8例,CT表现为脑实质内结节钙化影伴发周围多个小囊样低密度影;钙化灶伴周围大囊形成型2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脑囊虫病的病灶部位、数目及分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诊断 分型
下载PDF
重度脑囊虫病服药治疗期间外科治疗的必要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袁治 任海军 +4 位作者 吴小璐 潘亚文 丁永忠 张建生 裘明德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重度脑囊虫病减量法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外科协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同 期住院治疗的209例脑囊虫病人分为轻中度组(135例)和重度组(74例)。服药治疗期间使用降颅压药,包 括脱水剂和减轻脑水肿药物(糖皮质激素、七叶皂甙钠、... 目的探讨重度脑囊虫病减量法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外科协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同 期住院治疗的209例脑囊虫病人分为轻中度组(135例)和重度组(74例)。服药治疗期间使用降颅压药,包 括脱水剂和减轻脑水肿药物(糖皮质激素、七叶皂甙钠、白蛋白)。药物降颅压无效者行脑室外引流术 或/和颞肌减压术。结果在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时,轻中度脑囊虫病组1.5%行外科治疗,重度脑囊虫病 组90.5%行外科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轻中度组10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随 访平均29.4月,重度脑囊虫病组中有69例在治疗后随访平均37.2月。两组患者随访中经复查CT或MRI, 除1例(脑内虫体数量达1160个)治疗失败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重度脑囊虫病患者在减量 法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行药物降颅压治疗应同时使用外科降颅压措施,这样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治 疗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重度脑囊虫病 丙硫咪唑
下载PDF
癫痫型脑囊虫病15例护理体会
4
作者 柳国芳 滕文慧 赵倩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11期1608-1609,共2页
关键词 癫痫型脑囊虫病 护理体会 脑囊虫病患者 主要症状 后遗症
下载PDF
检测血清、脑脊液中循环抗原用于脑囊虫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研究
5
作者 郑南才 孟玉 +3 位作者 夏秀芳 章秋霞 傅佳 刘昌威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1997年第3期150-152,共3页
以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体,用常规ELISA法和斑点ELISA法(Dot-ELISA分别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g),结果两法用于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近。以Dot-ELISA法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CSF中CAg检出率分别为7... 以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体,用常规ELISA法和斑点ELISA法(Dot-ELISA分别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脑脊液(CSF)中循环抗原(CAg),结果两法用于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相近。以Dot-ELISA法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和(CSF中CAg检出率分别为72.2%和77.7%,特异性为93.7%。吡喹酮治疗后,CSF中循环抗原消失较血清中明显缓慢,2疗程治疗后CSF中CAg检出率仍达74%,而血清中CAg检出率为40.7%,说明常规吡喹酮治疗后脑囊虫较外周组织中囊虫死亡缓慢,因此治疗后检测CSF中CAg更能判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抗原 ELISA 脑囊虫病 脑囊虫病/诊断
下载PDF
关于脑囊虫病诊断、临床分型与疗效判定标准的建议 被引量:181
6
作者 马云祥 薛晓玲 于庆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34-135,共2页
脑囊虫病是我国广大农村常见病,既往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甚大。自吡喹酮、何苯达唑问世以来,使脑囊虫病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各家对脑囊虫病的诊断。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分型 疗效标准
下载PDF
177例脑囊虫病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艳君 孙广平 +4 位作者 孔庆安 孔巧云 付婷霞 马巧荣 尹立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70-772,共3页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从鉴别诊断学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77例误诊病例中脑囊虫病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32例(74.58%),其他脑部疾病误诊为脑囊虫病者4...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分析,从鉴别诊断学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77例误诊病例中脑囊虫病误诊为其他疾病者132例(74.58%),其他脑部疾病误诊为脑囊虫病者45例(25.42%),其中脑肿瘤与脑囊虫病相互误诊病例达43例(24.29%);小脓肿型脑囊虫病误诊率最高,误诊病例为63例(35.59%)。结论对脑囊虫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了对流行病学资料的分析;对脑部症状未作详细的鉴别诊断;缺乏特殊的检查条件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误诊 癫痫 肿瘤 梗塞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玉冰 戴伟 +4 位作者 刘波 尹克霞 徐宏秀 李桂玲 葛凌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CA) ,并与ELISA比较。结果 检测脑囊虫病人CSF和血清各 48份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1.2 5 %和 70 .83... 目的 探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脑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 (CSF)及血清中的循环抗原 (CA) ,并与ELISA比较。结果 检测脑囊虫病人CSF和血清各 48份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81.2 5 %和 70 .83%。检测健康人CSF和血清各 2 6份 ,阴性符合率分别为 92 .31%和 90 .0 0 %。检测 2 3份非囊虫病 (脑肿瘤、脑脓肿、脑结核、脑外伤 )患者CSF和血清的交叉率分别为 8.70 %和 11.32 %。检测包虫病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和华支睾吸虫患者的血清各 10份 ,交叉率分别为 2 0 .0 0 %、10 .0 0 %和 0。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近。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用于脑囊虫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操作简便、快速 ,无需特殊仪器设备 ,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诊断 循环抗原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CA 脊液 CSF
下载PDF
300例脑囊虫病影像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贾凤菊 吴晓燕 +5 位作者 戴伟 孙广平 胡颖新 刘玉磊 马巧荣 高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 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 目的 了解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囊尾蚴在脑CT影像上的转归。方法 根据抗囊虫治疗前脑囊虫病患者脑CT影像表现进行分型,与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在脑CT影像的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抗囊虫治疗前脑CT表现为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患者治疗后脑组织内囊尾蚴在CT影像上出现不同的转归。Ⅰ型大部分患者抗囊虫治疗后病灶完全吸收,小部分出现钙化,临床显示几乎全部治愈;Ⅱ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较好,CT显示小部分患者病灶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见1—2个或多个钙化灶,治疗效果良好;Ⅲ型和Ⅳ型患者治疗后病灶吸收稍差,治疗效果也相对较差。结论 各型脑囊虫病患者抗囊虫治疗后囊尾蚴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钙化等影像变化,对预测病人预后及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CT 囊虫治疗 疗效
下载PDF
显微外科对第四脑室脑囊虫病的治疗 被引量:9
10
作者 孟杰 刘云霞 +2 位作者 孟丽 王维兴 钱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显微外科技术 脑囊虫病 第四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囊虫感染 皮层 白质
下载PDF
大囊型脑囊虫病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7
11
作者 梁宇霆 靳二虎 +1 位作者 马大庆 纪爱平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不典型表现 ,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大囊型脑囊虫病 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例行CT检查 ,5例行MRI检查 ,1例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血和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血凝试验 (IHA)及...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不典型表现 ,旨在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 搜集大囊型脑囊虫病 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2例行CT检查 ,5例行MRI检查 ,1例同时接受CT和MRI检查。所有患者血和脑脊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血凝试验 (IHA)及囊虫皮试均 2项以上阳性。结果  18例中 ,单发囊性病变 9例 ,多发 9例 ,共发现 4 5个囊性病灶 ;脑实质内 30个 ,蛛网膜下腔 11个 ,脑室系统 4个。病灶呈圆形及类圆形 ,短径 0 .4~ 6 .0cm ,平均2 .2cm ,长径 0 .6~ 8.0cm ,平均 3.1cm。 9个 (2 0 % )囊肿内可见头节。 3个囊肿周围见水肿 ,9个 (9/ 2 1,4 2 .9% )囊肿或囊壁有强化。结论 大囊型脑囊虫病 ,脑实质型、脑膜型、脑室型及混合型均可见 ,需与脑脓肿、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软化灶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囊肿 实质 MRI检查 影像诊断 蛛网膜下腔 囊壁
下载PDF
检测血清和脑脊液中囊尾蚴循环抗原诊断脑囊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蔺心敬 李桂苹 +3 位作者 霍海英 徐风全 李庆山 赵中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目的:用抗血清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 S F)中囊尾蚴循环抗原( C Ag)诊断脑囊虫病。方法:用 S D S P A G E提纯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64 k Da、53 k Da、32 k Da~30 k Da 的囊尾蚴抗原... 目的:用抗血清检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 S F)中囊尾蚴循环抗原( C Ag)诊断脑囊虫病。方法:用 S D S P A G E提纯的蛋白质分子量为 64 k Da、53 k Da、32 k Da~30 k Da 的囊尾蚴抗原分别免疫家兔,制备相应的抗血清,以双夹心 E L I S A 检测患者血清和 C S F中 C Ag。结果:抗53 k Da 抗原抗血清对 32 例脑囊虫病活动型患者血清和 C S F中 C Ag 的检出率分别为93.8% 和91.7% ,16 例脑囊虫病非活动型患者仅1 例 C S F C Ag 阳性。 C Ag 检出率明显高于用抗64 k Da、32 k Da~30 k Da 囊尾蚴抗原抗血清检测的结果( P< 0.05)。结论:抗53 k Da 囊尾蚴抗原抗血清检测活动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和 C S F中的 C Ag 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强,可用于活动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循环抗原 SDS-PAGE ELISA 诊断
下载PDF
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唯哲 徐之杰 +1 位作者 赵育莹 王文余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 本文采用生物活性测定法检测了31例脑囊虫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生IL-2、IFN-γ及TNF-α活性,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而患者PBMC体外诱生的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脑囊虫病患者的CD+4Th1细胞呈低应答状态,脑囊虫病患者过量产生的TNF-α可能是造成脑囊虫病的免疫病理损害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IFN-Γ TNF-α
下载PDF
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忠磊 寇景轩 +3 位作者 胡颖新 刘玉磊 毛德华 陈红旗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 539例脑囊虫病...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免疫学、脑电图的变化。方法对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抗囊治疗后临床、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2 539例脑囊虫病患者经3~4个疗程的抗囊治疗后,临床上有94.53%(1 349/1 427)患者癫痫发作症状得到完全控制,96.31%(861/894)患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消失;93.31%(223/239)记忆力减退的患者恢复到病前水平,其他如肢体麻木、语言障碍、视乳头水肿及皮下结节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脑CT或MR I,有82.95%(2 106/2 539)脑囊虫病患者低密度灶全部吸收、17.05%(433/2 539)患者病灶大部分吸收,小部分转化为钙化灶;987例患者观察了免疫学的动态变化,血IHA、ELISA、CAg阳性率分别为74.77%(738/987)、84.70%(836/987)、3.75%(37/987);复查脑电图1 253例,其中恢复正常和明显好转的为74.86%(938/1253)、20.03%(251/1 253);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对比除IHA、ELISA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治愈率82.95%(2 106/2 539),显效率17.05%(433/2 539),总有效率100%。结论阿苯达唑、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脑囊虫病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影像学、免疫学及脑电图检查从不同方面对脑囊虫病的诊断、疗效考核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临床 影像学 免疫学 电图
下载PDF
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IgG4测定 被引量:18
15
作者 徐凤全 李桂萍 +3 位作者 赵中平 葛凌云 张佃波 蔺心敬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1,49,共3页
应用McAb-ELISA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抗体,检出率为93.83%(152/162),GMRT为1∶1424。其中重度囊虫感染病人的特异IgG4检出率为100%(29/29),GMRT为1∶2095;... 应用McAb-ELISA检测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性IgG4抗体,检出率为93.83%(152/162),GMRT为1∶1424。其中重度囊虫感染病人的特异IgG4检出率为100%(29/29),GMRT为1∶2095;中度感染病人为95.45%(63/66),GMRT为1∶1510;轻度感染病人为89.55%(60/67),GMRT为1∶400。显示血清特异IgG4抗体水平与囊虫感染度有关。经药物治疗后,脑囊虫病人血清特异IgG4抗体水平逐渐下降,4个疗程后的特异IgG4检出率降为38.46%(10/26),GMRT为1∶246。IgG4测定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IGG4 MCAB 血清诊断
下载PDF
6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振华 董红 +3 位作者 毛德华 尹立新 李继民 刘玉磊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6 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8.47%,女性患者占 2 1.5 3%,发作频...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对 6 41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8.47%,女性患者占 2 1.5 3%,发作频率平均每年 2~ 4次 ,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 -阵挛发作 ( GTC)多见 ,囊虫免疫反应血 IHA及血 EL ISA均为 71.92 %,脑脊液 CAg阳性率 78.40 %,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 ,影像学显示有各种类型脑囊虫病 ,胞二磷胆碱辅助治疗较用复方丹参更易诱发癫痫 ( P<0 .0 1)。结论 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 ,发作频率不高 ,发作类型多样 ,免疫力低下 ,各种类型脑囊虫病均可导致癫痫 ,脑囊虫病辅助治疗慎用促脑代谢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癫痫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诊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贾凤菊 张敬举 +3 位作者 黄炳成 谭文彬 刘玉磊 胡颖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 观察吡喹酮 (PQT)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应用大剂量PQT〔5 0mg/(kg·d)〕12d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诊断性治疗。结果  93例疑似脑囊虫病人有 3 8例确诊患脑囊虫病 ,42例基本确诊患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 目的 观察吡喹酮 (PQT)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应用大剂量PQT〔5 0mg/(kg·d)〕12d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诊断性治疗。结果  93例疑似脑囊虫病人有 3 8例确诊患脑囊虫病 ,42例基本确诊患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3例仍诊断不明。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有 2 7例服吡喹酮后出现杀虫反应 ,其中疗后有 17例患者复查脑CT或MRI结果显示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吸收或消失 ,有 2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增多 ,且呈囊性影像表现。另 11例确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杀虫反应 ,根据疗后复查CT或MRI,病灶较疗前吸收或消失而确诊。确诊的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再经过 1~ 2个疗程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其中有 3 1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者 2 6例 ,病灶出现钙化者 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脑囊虫病 吡喹酮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脑囊虫病患者的循环抗原(英文)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增柱 黄敏君 +2 位作者 安亦军 黄松 姜洪杰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评价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CAg)诊断脑囊虫病的价值。方法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4B6,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猪囊虫抗原。结果82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CAg阳性率为79.2%(65/82),脑脊液CAg阳性率... 目的评价单克隆抗体检测循环抗原(CAg)诊断脑囊虫病的价值。方法用猪囊尾蚴囊液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4B6,以ELISA方法检测患者和对照者血清和/或脑脊液中的猪囊虫抗原。结果82例脑囊虫病患者血清CAg阳性率为79.2%(65/82),脑脊液CAg阳性率为100%(26/26),治疗一个疗程后血清CAg转阴率为85%(17/20)。从对照者标本中未检出猪囊虫CAg。4B6和包虫抗原有轻微交叉反应。结论CAg检测,尤其是脑脊液CAg检测有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而血清CAg检测则有助于疗效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囊尾蚴 脑囊虫病 循环抗原 单克隆抗体 ELISA
下载PDF
四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艳君 吴晓燕 +3 位作者 杨树芳 贾凤菊 时法茂 魏艳彬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088-1090,共3页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 目的探讨4种免疫学检查在脑囊虫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脑囊虫病病人治疗前后血清及脑脊液进行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脑囊虫病人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8.28%、65.19%、51.54%和63.84%。脑脊液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30.68%、39.98%、46.03%和41.94%。治疗后血清IHA、ELISA、CAg、IgG4阳性率分别是67.40%、65.63%、12.33%和11.89%。结论血清及脑脊液IHA、ELISA检测囊虫循环抗原(CAg)以及短程抗体(IgG4),对囊虫病诊断方面均有一定的敏感性,但因抗体可持续数年,因此IHA、ELISA不能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囊虫循环抗原(CAg)检测以及短程抗体(IgG4)检测可作为疗效考核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囊虫病 血清 脊液 免疫诊断
下载PDF
18例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苏中振 练荣丽 +2 位作者 蔡银科 陈小云 单鸿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80-480,479,共2页
本文分析了18例确诊脑囊虫病患者MRI影像学特征,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 脑囊虫病 磁共振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