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鉴定
1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 目的探究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层,经过筛网、预消化、微血管组织块固化处理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48 h后短梭形细胞从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72 h后岛屿状的细胞团簇形成;96 h后团簇融合,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细胞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细胞核被苏木精衬染成蓝黑色。结论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能够成功提取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脑微血管组织块培养法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鉴定
下载PDF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块天花板培养法提取及鉴定
2
作者 张帆 李柏霖 +2 位作者 池茗 刘海琴 唐元瑜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61-65,85,共6页
目的运用组织块天花板培养法体外分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aorti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AECs),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细胞。方法取60 g SD大鼠1只,无菌分离出胸、腹主动... 目的运用组织块天花板培养法体外分离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aorti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AECs),为进一步开展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等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重要的工具细胞。方法取60 g SD大鼠1只,无菌分离出胸、腹主动脉,剔除血管外筋膜、脂肪组织后,将内膜外翻,予0.1%Ⅱ型胶原酶预消化15 min后,将其剪碎成米粒状大小,采用“组织块天花板法”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及血管形成实验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培养2 d后,少量短梭形细胞从血管组织块边缘爬出;4 d后“岛屿状”的细胞集落形成;6~8 d后集落融合成片,呈典型的单层、“鹅卵石样”、镶嵌式排列;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胞质淡染成棕红色,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血管形成实验为阳性。结论“组织块天花板培养法”能够简单、高效地提取原代大鼠A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组织天花板培养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血管形成实验
下载PDF
运用植块法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6
3
作者 祝慧凤 万东 +2 位作者 王建伟 罗勇 徐晓玉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449-453,共5页
探讨简易可行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培养方法,为研究BMECs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分离出生后1~7天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区,植块法培养BMECs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 探讨简易可行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培养方法,为研究BMECs细胞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提供技术支持。分离出生后1~7天内的SD乳鼠大脑皮质区,植块法培养BMECs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MECs细胞的形态以及从皮质块迁出的过程;MTT比色法检测BMECs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Ⅲ因子相关抗原和CD34抗原,以鉴定内皮细胞。结果发现,大脑皮质块植块法培养的大鼠BMECs细胞呈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形态以长梭形、多角形三角形、四边形为主,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征象,经鉴定为内皮细胞,第三代纯度达95%以上。提示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要求条件不高,易于纯化的优点,可作为大鼠BMFCs细胞体外培养的良好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微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
下载PDF
组织块培养法及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 被引量:3
4
作者 魏运军 张学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8-160,T001,共4页
目的 建立稳定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分离出豚鼠耳蜗血管纹 ,分别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及纯化。结果 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 2天 ,部分组织块边缘有散在的细胞生长 ,这些细胞逐渐增殖... 目的 建立稳定的豚鼠耳蜗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分离出豚鼠耳蜗血管纹 ,分别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进行培养及纯化。结果 耳蜗血管纹组织块培养后 2天 ,部分组织块边缘有散在的细胞生长 ,这些细胞逐渐增殖形成大片细胞集落 ;耳蜗血管纹组织经胶原酶消化后 1~ 3天 ,可观察到培养皿底由一些细胞组成的细胞岛 ;细胞纯化后大多呈多边形 ,致密融合时具有内皮细胞培养时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 ,经免疫组化检测其内皮细胞标志性抗原Ⅷ因子 ,95 %以上的培养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胶原酶消化 血管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血迷路屏障
下载PDF
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 被引量:3
5
作者 廖洪跃 邢新 +5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郭伶俐 李军辉 薛春雨 袁斯明 李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新鲜手术切除的婴幼儿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内皮细胞,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FITC-CD34检测内皮细胞纯度;相差显微... 目的:探讨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收集新鲜手术切除的婴幼儿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培养内皮细胞,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流式细胞仪FITC-CD34检测内皮细胞纯度;相差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共收集血管瘤标本14例,有8例成功培养出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呈现两种形态:多角形和梭形,经免疫组化鉴定为内皮细胞;培养的细胞中CD34+细胞数为76.28%;血管瘤内皮细胞有明显的"管腔形成"。结论: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能成功培养较纯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培养的内皮细胞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婴幼儿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结合酶消化
原文传递
一种高纯度小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作慧 陈晨 +2 位作者 陈浩 崔桂云 花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1期7666-7671,共6页
背景: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细胞,如何获得高纯度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直是体外研究的关键和难点。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操作,高纯度的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使用6-8周龄C57BL/6小鼠,经酶消... 背景: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细胞,如何获得高纯度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一直是体外研究的关键和难点。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操作,高纯度的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使用6-8周龄C57BL/6小鼠,经酶消化及梯度离心法获得微血管段,使用药物进一步纯化内皮细胞,利用CD31和GFAP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内皮细胞纯度。使用Claudin-5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1细胞呈旋涡状或铺路石样排列、生长;2免疫荧光显示内皮细胞纯度达99%以上,并广泛表达紧密连接蛋白;3结果表明,实验建立了一种简便、易操作的,可以获得大量高纯度的原代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荧光免疫测定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血管内皮细胞 微血管内皮细胞 小鼠 原代培养 形态学 细胞免疫荧光 CD31 CLAUDIN-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唐元瑜 马华根 刘昭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4~6周龄SD大鼠6只,经开颅取脑、漂洗剪碎、过筛、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及胶原酶-分散酶两次连续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第Ⅷ因子免疫细胞... 目的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4~6周龄SD大鼠6只,经开颅取脑、漂洗剪碎、过筛、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及胶原酶-分散酶两次连续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12~24 h后,细胞以贴壁的脑微血管段为中心,放射状向外周移行,并逐渐扩大成团簇状;细胞融合后则呈典型的单层、扁平、"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改良方法能够成功高效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第Ⅷ因子 原代培养 连续酶消化 大鼠
原文传递
薄层液面培养法提取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对其的鉴定
8
作者 李柏霖 张帆 +1 位作者 刘海琴 唐元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采用薄层液面培养法提取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质,经剪碎、过筛、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得脑微血管段,并严格精准控制培养液的用量,将其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目的细... 目的:采用薄层液面培养法提取大鼠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方法:取4周龄SD大鼠脑皮质,经剪碎、过筛、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获得脑微血管段,并严格精准控制培养液的用量,将其接种于培养皿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目的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细胞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进行鉴定。结果:镜下观察到所培养的目的细胞呈典型的单层、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生长;FⅧRag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薄层液面培养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活性强、纯度高的大鼠原代BM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液面培养 微血管内皮细胞 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原文传递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巍巍 谭学新 +4 位作者 李波 王哲 李欣宇 马丽 黄丹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RSGC)的方法与细胞生长的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RSGC,使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细胞角蛋白-8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来源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 目的探讨组织块法培养大鼠颌下腺细胞(RSGC)的方法与细胞生长的特点。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培养RSGC,使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进行细胞纯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细胞角蛋白-8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来源鉴定。倒置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取第2代RSGC,FDA-PI双色荧光法检测细胞活力,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细胞角蛋白-8染色阳性。倒置显微镜下,细胞主要呈3种形态,为圆形亮细胞、多角形暗细胞、梭形暗细胞。细胞活力>95%,生长曲线表示细胞5d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结论此方法简便,易操作,获得了大量的RSGC,为颌下腺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的颌下腺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下腺细胞 组织培养 酶消化 差速贴壁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志强 梁锐 +5 位作者 陈明清 邓俊 李文亮 陈天星 文政琦 杨军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7,共6页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胚胎干细胞(hESCs)体外培养的饲养层细胞,但MEFs存在寿命短、动物源性污染等问题,需要探索适于hESCs体外培养且寿命长的人源性饲养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原代培养人包皮成...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胚胎干细胞(hESCs)体外培养的饲养层细胞,但MEFs存在寿命短、动物源性污染等问题,需要探索适于hESCs体外培养且寿命长的人源性饲养层.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组织块法分别原代培养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s),探索hFFs原代培养的最佳方法,为hFFs作为饲养层在hESCs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通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生长状态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显示两种原代培养方法获得的hFFs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均符合成纤维细胞;通过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两种原代培养方法获得的不同代数的hFFs均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传代10余代仍能保持较好的细胞形态,可以制备成饲养层用于hESCs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包皮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胰蛋白酶消化 组织 饲养层 人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组织贴块法培养小鼠气道平滑肌细胞 被引量:20
11
作者 卓致远 黄茂 +1 位作者 崔学范 殷凯生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7-250,共4页
关键词 小鼠 气道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组织 差速贴壁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红色病变组织块细胞培养法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含必 郎景和 +4 位作者 冷金花 魏薇 刘珠凤 孙大为 朱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6-278,i0001,共4页
目的:探索组织块细胞培养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腹膜红色病变的细胞体外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共培养12例腹膜红色病灶,同时以酶消化共培养法对2例在位子宫内膜进行细胞培养作为实验对照.进行抗角蛋白和波形蛋白以及... 目的:探索组织块细胞培养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腹膜红色病变的细胞体外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共培养12例腹膜红色病灶,同时以酶消化共培养法对2例在位子宫内膜进行细胞培养作为实验对照.进行抗角蛋白和波形蛋白以及抗Flt-1、KDR抗体的细胞免疫化学检测.结果:12份标本中8份培养成功,每75ml体积的培养瓶可得到(2~5)×10^6个腺细胞及间质细胞,与酶消化培养法子宫内膜组织细胞的形态相似,经细胞免疫化学验证细胞成分并进行了初步细胞学实验研究.结论:腹膜红色病变组织的组织块培养法可作为内异症早期病变的细胞体外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膜红色病变 组织培养 细胞体外模型
下载PDF
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联合培养人成骨细胞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洁 兰由玉 +2 位作者 何成松 赵毅 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145-1149,共5页
背景:成骨细胞培养难度大,不同培养方法得到的成骨细胞数量、纯度、增殖及分化活性各有区别。目的:探讨理想的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髂骨松质骨,同时结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 背景:成骨细胞培养难度大,不同培养方法得到的成骨细胞数量、纯度、增殖及分化活性各有区别。目的:探讨理想的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髂骨松质骨,同时结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结果与结论: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纯度较高。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多样化,多呈多边形、纺锤型、梭形、三角形,胞浆丰富向外伸展出生长突,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细胞增殖良好,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说明联合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可成功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是进行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碱性磷酸酶 组织 酶消化
下载PDF
组织块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雪萍 徐德忠 +2 位作者 李远贵 闫永平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方法用组织块法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行传代培养,免 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6d时,细胞开始由组织块边缘向外生长;15d时,即可进行传代。角蛋白染色示细 胞纯度达9... 目的培养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方法用组织块法行原代培养,胰蛋白酶消化法行传代培养,免 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6d时,细胞开始由组织块边缘向外生长;15d时,即可进行传代。角蛋白染色示细 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组织块法培养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简便易行,可获得符合实验要求的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层细胞 绒毛膜 细胞培养 组织
下载PDF
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法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14
15
作者 任立群 张秀云 +1 位作者 孙波 王金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建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培养法。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 ,切成1 mm× 1 mm× 1 mm的小块 ,均匀地种植于培养瓶壁上 ,约 5 0 min后加入含有 2 0 %小牛血清的PRMI- 1 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培养第 5天时 ... 目的 :建立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组织贴块培养法。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 ,切成1 mm× 1 mm× 1 mm的小块 ,均匀地种植于培养瓶壁上 ,约 5 0 min后加入含有 2 0 %小牛血清的PRMI- 1 640培养基进行培养。结果 :培养第 5天时 ,可见少量梭形或长梭形细胞自组织块周围游出 ,至培养 3周细胞融合成片 ,呈“峰、谷”状生长。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98%的细胞染色阳性 ,透射电镜观察 ,于基膜下和胞浆内可见密斑和密体。 VG染色也证实几乎所有的细胞均为平滑肌细胞。结论 :应用细胞贴块法培养大鼠平滑肌细胞 ,操作简单 ,结果稳定 ,纯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细胞 组织培养 胸主动脉 鉴定 动物实验 血管疾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悬浮组织块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琴 王丽平 +3 位作者 陈芳 李晓明 朱以良 张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7-1200,共4页
目的:建立SD大鼠脂肪干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SD大鼠股沟处脂肪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建立SD大鼠脂肪干细胞悬浮组织块分离培养法。方法:取正常SD大鼠股沟处脂肪组织,用悬浮组织块法和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及形态特征。取第3代对数期细胞,CCK-8法绘制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44、CD45的表达情况;分别用成脂、成骨诱导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油红O、茜素红染色定性鉴定。结果:两种方法体外培养得到的SD大鼠脂肪干细胞形态为梭形纤维样,生长力旺盛,生长曲线为典型的"S"型;免疫荧光法检测显示第3代细胞强表达CD29、CD44,CD45表达阴性;细胞成脂诱导培养14 d后,油红O染色为阳性;成骨诱导培养14 d后,茜素红染色为阳性。结论:悬浮组织块法可以分离培养出SD大鼠脂肪干细胞,方法简便,为体外分离培养SD大鼠脂肪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组织 SD大鼠脂肪干细胞 分离 培养
下载PDF
疏血通对培养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肖兵 吴碧华 +1 位作者 张璇 胡长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54-1155,1158,共3页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鼠BMECs,不同药物浓度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n=9,按3×104个细胞/孔接种...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培养至第3代鼠BMECs,不同药物浓度组和不同处理时间组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n=9,按3×104个细胞/孔接种,培养至第9天细胞长满孔底用于实验。观察BMECs的生长情况并测定t-PA和PAI-1的活性。结果疏血通注射液明显促进BMECs生长。不同浓度组按1∶4、1∶16、1∶32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BMECs24h,不同时间组按1∶16稀释浓度疏血通注射液处理鼠BMECs8h、24h、48h,实验组BMECs分泌t-PA活性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治疗脑血管疾病,促进内皮细胞分泌t-PA但不影响PAI-1的产生,是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血通 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培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下载PDF
组织块法与酶消化法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佳 安恒庆 +4 位作者 王峰 王文光 帕洛克.迪力木拉提 王玉杰 木拉提.热夏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背景:研究证实毛囊干细胞比毛囊间表皮干细胞更有增生能力,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触须部的毛囊,分别用组织块法和两步酶... 背景:研究证实毛囊干细胞比毛囊间表皮干细胞更有增生能力,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种子细胞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大鼠毛囊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体式显微镜下分离大鼠触须部的毛囊,分别用组织块法和两步酶法培养毛囊干细胞,利用反复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定期观察细胞生长状况及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毛囊干细胞CD34、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两步酶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快,获得的细胞量多,而组织块法获得的细胞生长速度较慢,获得的细胞量也少。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酶消化法培养组PE-CD34、FITC-β1整合素的表达分别为(39.52±19.57)%和(93.46±4.73)%,组织块法培养组相应为(19.20±11.53)%和(363.57±14.4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的来说,两种方法均能培养出实验所需毛囊干细胞,可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选择恰当的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毛囊 细胞培养技术 培养 毛囊干细胞 组织 酶消化 差速贴壁 生长曲线 表面标志 组织工程皮肤 SD大鼠
下载PDF
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髓细胞 被引量:28
19
作者 江龙 朱亚琴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取12个正常恒牙牙周膜组织和28个正常恒牙牙髓组织,剪碎组织,将细胞培养专用圆形盖玻片覆盖在组织块上,用凡士林将盖玻片固定在培养皿底壁,然后加入培养液培养,...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单方便的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髓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取12个正常恒牙牙周膜组织和28个正常恒牙牙髓组织,剪碎组织,将细胞培养专用圆形盖玻片覆盖在组织块上,用凡士林将盖玻片固定在培养皿底壁,然后加入培养液培养,待组织块周围细胞生长密集时,进行原位传代。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鉴定牙周膜细胞的来源,RT-PCR检测牙髓细胞中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在改良组织块法中未发现有漂浮的组织块,可获得牙周膜细胞和牙髓细胞,成功率分别是91.7%和76%。获得的牙周膜细胞和牙髓细胞符合各自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生长良好。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改良组织块法解决了传统组织块法中组织块难以贴壁的问题,简化了操作步骤并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是一种培养牙周膜和牙髓细胞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组织 细胞培养 牙周膜细胞 牙髓细胞
下载PDF
酶解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颖 谷子芽 +2 位作者 吕秋峰 尤金彪 刘芳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2期5993-5998,共6页
背景:酶解组织法是一种高效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利用该法可提高牙周膜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的培养成功率。目的:比较牙周膜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成功率、细胞形态、生长特征,并对其进行多种细胞标志的鉴定。方法:取因正畸需要拔... 背景:酶解组织法是一种高效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利用该法可提高牙周膜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的培养成功率。目的:比较牙周膜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成功率、细胞形态、生长特征,并对其进行多种细胞标志的鉴定。方法:取因正畸需要拔除健康牙20颗,其中16颗用于牙周膜干细胞原代培养,4颗用于牙髓干细胞培养。酶解组织块法培养两种细胞,MTT法检测两种细胞的生长曲线,利用RT-PCR法、细胞免疫组化法、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两种细胞的标志。结果与结论:牙髓干细胞的原代培养成功率明显高于牙周膜干细胞,显示更快的生长能力。通过酶解组织法分离纯化的两种干细胞均显示正常的细胞形态和生长特征,表达相应的细胞标志CD105,CD73,波形丝蛋白vimitin,Stro-1,不表达角蛋白CK-17和CD45。提示酶解组织块法是一种高效的原代培养牙周膜干细胞和牙髓干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牙髓干细胞 酶解组织 原代培养 细胞形态 干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