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49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建华 苏平 《陕西中医》 2014年第3期305-305,共1页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49例患者在给予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治疗训练之外,还给予其中医综合疗法...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本院收治的早期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治疗训练;治疗组49例患者在给予传统的治疗和康复治疗训练之外,还给予其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推拿、针灸。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69.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早期,给予其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愈有一定帮助,值得在临床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疗法 人中 百会
下载PDF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谭琼 高用知 《临床护理杂志》 2005年第5期7-8,1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实施效果,建立最佳的护理模式。方法将101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脑梗塞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8.6日,对...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塞康复功能锻炼中的实施效果,建立最佳的护理模式。方法将101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脑梗塞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18.6日,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为22.3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91.11%;实验组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2,0.05<P<0.01);康复功能锻炼完成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χ2=8.23,P<0.01)。结论在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护理 脑梗塞/康复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0
3
作者 揣松阳 《临床护理杂志》 2014年第5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语言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和肢体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且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的康复,对改善和提高患者愈后及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脑梗塞/康复
下载PDF
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楼敏芳 孙沐炎 +3 位作者 严雪忠 姜纪敏 孙琳琳 谢有鑫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并进行神经...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与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病死率及卒中复发率,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NIHSS)、社会功能评价(牛津残障评分OH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及安全性评价,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两组死亡率比较,治疗后1月、6月,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卒中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NIHSS评分、OHS评分与入院时评分差值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BI评分与入院时评分差值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通络饮联合早期康复可减少脑梗塞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升运动功能,减轻病残,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中医药疗法 脑梗塞/康复 @熄风通络饮/治疗应用 急性病 人类
下载PDF
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爱英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将 60例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除常规治疗外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和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 ;对照组 30例做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语言恢复明显... 目的 探讨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 将 60例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除常规治疗外 ,利用口形及声音训练和利用语言训练磁带练习 ;对照组 30例做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语言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总有效率达 10 0 %。结论 对脑梗塞运动性失语患者有明显的语言康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护理 运动性失语/康复 语言训练 脑梗塞/康复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及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秦颖 马丽媛 +3 位作者 倪金霞 唐强 朱文增 王德生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85-87,共3页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脑内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11/2002-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康复组3组(n=10),造模组和康复...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及脑内神经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11/2002-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造模组和康复组3组(n=10),造模组和康复组大鼠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栓塞。②康复组大鼠每天置于滚筒式网状训练器内进行转动训练,平衡木上行走训练,转棒上转动训练及网屏抓握训练,共40min;其他两组大鼠不干预。③各组大鼠在术后24h、3,7d分别以Bederson评分评估神经功能(0~3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缺陷越重)、平衡木(0~5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转棒(0~3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网屏测评(0~3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差)评估其运动功能,并于术后7d处死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内的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结果:经补充后3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Bederson评分:造模组和康复组在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②平衡木、转棒和网屏测评结果:术后3,7d造模组和康复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假手术组(P<0.01),康复组术后3d平衡木测试、术后7d所有测试得分均低于造模组(P<0.05或0.01)。③无论脑皮质还是海马,康复组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造模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增加患肢肌力,并能诱导缺血周边区神经生长因子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功能恢复 神经生长因子 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毕研贞 余茜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6期151-153,共3页
目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已成共识,而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综述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影响,归纳其可能的作用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0期间与脑梗死或脑缺血、康复... 目的: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已成共识,而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了,综述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影响,归纳其可能的作用途径。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0-01/2005-10期间与脑梗死或脑缺血、康复训练和大鼠相关文献,检索词:“cerebralischemiaorcere-bralinfarction,rehabilitationtrainingorphysicaltraining,rat”,并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0-01/2005-10期间的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脑梗死,康复训练,大鼠”。资料选择:纳入标准: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包含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与功能恢复影响的基础研究文章,排除标准:筛除综述类及与临床研究的文章。资料提炼:选出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或脑缺血大鼠为研究对象的文章65篇,通过阅读摘要或全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其中17篇与综述内容关系密切,17篇论著中包含:关于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结构可塑性的影响8篇;关于神经功能的重组和提高3篇;相关蛋白质和基因组学的作用及其机制6篇。因论述侧重点及内容相似等原因排除48篇。资料综合:①脑梗死后的康复训练可使与梗死脑组织毗邻的脑区发生适应性可塑性改变,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星形胶质细胞增多,突触数目增加,传导功能增强,结构更精细。②康复训练有利于脑梗死体积的缩小,改善对侧大脑和梗死区周围的血液供应。③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脑梗死鼠肢体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④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多种神经保护性因子的表达,使组织修复、神经细胞及其突触再生的标志性因子表达上调。这些蛋白质因子表达上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康复训练可促进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也揭示了康复训练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结论: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恢复,使梗死灶体积缩小,增强健存脑组织的突触可塑性,提高脑组织内保护性蛋白因子的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大鼠 功能恢复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秦敏 谈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药氧组和纯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和对症支持等一般治疗。纯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纯氧经鼻吸入治...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药氧组和纯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和对症支持等一般治疗。纯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纯氧经鼻吸入治疗;药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菖蒲液加氧经鼻吸入治疗。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综合疗效,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变化情况。【结果】(1)总有效率药氧组为90.0%,纯氧组为55.0%,两组比较,药氧组疗效优于纯氧组(P<0.05);(2)治疗后两组的MESSS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间比较,药氧组疗效优于纯氧组(P<0.05)。【结论】复方菖蒲液药氧吸入法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 脑梗塞/康复 复方菖蒲液/治疗应用 药氧疗法
下载PDF
应用Orem自理理论促进脑梗死患者康复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海燕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838-839,共2页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人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与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4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松平 袁东运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与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并在48小时后开始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与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并在48小时后开始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运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定偏瘫侧的肢体运动功能;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l)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FMA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银杏达莫与早期康复能够有效地促进脑梗死患者恢复健康,对其提高生活质量有着肯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中医药疗法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应用 脑梗塞/康复 人类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金凤 郑秀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35-1036,共2页
目的:脑梗死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康复护理分折。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本研究的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0例采用康复护理的患者,... 目的:脑梗死合并肩-手综合征(SHS)的康复护理分折。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本研究的康复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结果:实验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0例采用康复护理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6%,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缩短SHS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并发症/康复/护理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并发症/康复/护理 人类
下载PDF
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死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元琦 陈丽仪 +5 位作者 符文彬 欧爱华 区轩明 李伟雄 樊莉 萧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比较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整体针灸法分期取穴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针灸法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中风病中医... 目的:比较分期整体针灸法与常规针灸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按整体针灸法分期取穴治疗,对照组按常规针灸法取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降低中风病中医病类诊断计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治疗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针灸疗法 针刺疗法/方法 脑梗塞/康复
下载PDF
早期功能训练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6
13
作者 丁宇 陈贞芳 刘晓铃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6/2003-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5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6/2003-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5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法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分别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平衡功能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无显著差异。经6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康复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8.10±3.65和12.36±4.13)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21.03±5.04和20.88±5.71,P<0.01),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平衡 功能恢复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子善 槐雅萍 +1 位作者 何春年 康宇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4-30/2003-04-20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模...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4-30/2003-04-20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和模型组(n=40)。模型组大鼠采用电凝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8h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每组20只,训练组每天被动跑笼1次,40min/次,每跑5min休息2min,非训练组不运动。假手术组不电凝大脑中动脉也不训练。假手术在术后7d处死,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在造模后7,14,21和28d分别处死5只,用原位杂交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经补充后5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梗死灶周围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表达:模型组增加非常明显,于第7天最高,一直至第28天与假手术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训练组第14,21,28天其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训练组(4.21±0.46,3.68±0.49,3.24±0.26;3.70±0.31,3.19±0.40,2.81±0.45,P<0.05)。②梗死灶周围皮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模型组表达强于假手术组(P<0.01);非训练组于第7天表达最高(4.07±0.23),第14天仍高于假手术组(3.84±0.42);训练组于第14天时最高(4.19±0.59),第21天仍高于非训练组(3.65±0.40,3.46±0.37),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缺血梗死可诱发神经细胞黏附分子mRNA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的表达,运动训练可增加其表达。提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能参与了脑缺血损伤后脑的可塑性变化过程且与功能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运动疗法 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类 神经生长因子类
下载PDF
海水浴体疗运动对脑梗死患者心、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彦惠 戴蓉 +1 位作者 董闽田 林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06-3007,共2页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进行海水浴体疗运动前后的心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选取17例脑梗死恢复患者进行1个月的海水浴体疗操运动(体疗组);1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个月中以休息和散步为主(休养组);选取同年龄阶段疗养的33例健康成人为... 目的:了解脑梗死患者进行海水浴体疗运动前后的心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选取17例脑梗死恢复患者进行1个月的海水浴体疗操运动(体疗组);16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个月中以休息和散步为主(休养组);选取同年龄阶段疗养的33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应用超声描记技术记录各组疗养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血流E峰与A峰比值(E/A)、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结果:疗养前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左室血流动力学指标EF,FS,E/A测值较健康组明显减低(P<0.01),血流动力学指标Vm为(25.16±0.72)m/s,较对照组(36.21±0.70)m/s减慢(t=-12.199,P<0.01),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明显增高(P<0.01);脑梗死体疗组疗康复运动前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1),脑梗死休养组疗养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心脑循环及血管储备功能低于健康者,一定疗程的海水浴体疗有利于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心脑循环,使之血流动力学指标获明显提高,是一种有助于脑梗死患者恢复的康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海水浴疗法 超声检查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测定脑梗死偏瘫患者平卧休息时和肘关节电刺激治疗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
16
作者 刘桂芬 周志贤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5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时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与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2003-12/2004-12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单侧发病,脑梗死病程30d以上,病情... 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时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变化与其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以2003-12/2004-12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单侧发病,脑梗死病程30d以上,病情稳定。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神经肌肉电刺激,频率25~40Hz,双向方波,强度以患侧上肢出现明显肌肉收缩为准,选择曲池、上廉、肘、手三里、手五里等部位,推拿加按摩模式,每种模式各15min,30min/次,1次/d,每周治疗5次,并进行促通技术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6周及12周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上肢评定部分(33项,每项2分,满分66分)对患侧上肢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根据12周时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分为恢复不良组(<20.6分)和恢复良好组(≥20.6分)。每周用经颅多普勒测定平卧休息时和肘关节电刺激治疗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1次,计算肘关节电刺激治疗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计算出均值,进行两组间的比较,并对12周时上肢的Fugl-Meyer评分与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肘关节电刺激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刺激健侧时两组都表现为健侧高于患侧(P<0.05);而刺激患侧时,两组都表现为双侧增高,且恢复良好组健侧明显高于恢复不良组犤(10.24±1.57)%,(7.54±1.34)%,P<0.05犦。②平卧休息时两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恢复良好组与恢复不良组无差异(P>0.05)。③Fugl-Meyer上肢评分:治疗12周后恢复良好组(n=40)和恢复不良组(n=36)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21.26±8.12,10.86±3.63;16.36±2.75,9.76±4.22;P<0.05),恢复良好组功能明显好于恢复不良组(P<0.05)。④相关性检验结果:治疗12周上肢的Fugl-Meyer评分与电刺激患侧肘关节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百分率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患侧=0.788;r健侧=0.938,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后,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程度与电刺激治疗(尤其是刺激患侧)时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密切相关,血流速度增加越明显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越高,肢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也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康复 功能恢复 血流速度 中动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