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疗效及术后认知功能分析
1
作者 任虹宇 马俊 +5 位作者 何森 陈文武 方建 司昊天 何承 李明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448-452,共5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实施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10—2022-12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P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普拉克索治疗,观察组使用普拉克索联合STN-DBS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程度、认知功能、帕金森核心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统一PD评定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评分均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帕金森睡眠评分量表(PDSS)评分呈升高趋势,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呈降低趋势,观察组改变更明显(P<0.05)。结论 PD患者在普拉克索治疗基础上联合STN-DBS可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普拉克索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磁共振T2、SWI序列定位丘脑底核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任虹宇 李永全 +5 位作者 马俊 司昊天 李明轩 何承 方琪星 王晓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 目的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因帕金森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且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扫描3DT1 bravo、T2、SWI序列。分别利用T2序列或SWI序列制定手术计划并生成相应手术坐标,所有患者均行双侧STN行DBS,共计22侧,术后复查高分辨率薄层颅脑CT并与术前MRI融合。术后重建电极尖端位置坐标,分别与T2计划坐标、SWI计划坐标两两对比,分析误差值。结果以T2为参考计划坐标与SWI为参考计划坐标对比。在两侧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SWI较T2深(2.16±1.02)mm;右侧SWI较T2深(2.13±1.62)mm。结论STN在SWI序列上显示的深度比在T2序列显示的深2 mm左右且更符合电生理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磁敏感加权成像 底核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并发症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作者 侯青 王翀昊 +4 位作者 牛鸿婷 孙世娟 方庆娟 杨婷 王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343-346,共4页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12—2023-02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D患者347例,均接受DBS治疗,术后随访30 d,以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依据分为并发症组(n=31)和无并发症组(...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帕金森病(PD)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9-12—2023-02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PD患者347例,均接受DBS治疗,术后随访30 d,以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依据分为并发症组(n=31)和无并发症组(n=316),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347例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31例,发生率8.9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低蛋白血症、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为PD患者DBS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别为OR=2.065,95%CI:1.167~3.652;OR=1.925,95%CI:1.278~2.899;OR=2.425,95%CI:1.323~4.444,P<0.05)。结论PD患者DBS后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UPDRSⅢ评分升高、手术时间延长,可为筛选高危患者、制定临床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并发症 LOGISTIC回归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影响
4
作者 司昊天 李永全 +4 位作者 任虹宇 王晓斌 张小广 马建功 何承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索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1例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治疗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研... 目的:探索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对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1例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治疗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STN-DB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mon的帕金森病综合评估量表(UPDR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帕金森氏睡眠量表(PDS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药物剂量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mon,患者的UPDRS-Ⅰ、UPDRS-Ⅱ、UPDRS-Ⅲ评分、HAMD-17评分、HAMA评分、PDSS评分和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可减少患者左旋多巴等效计量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论:STN-DBS联合小剂量多巴丝肼治疗PD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障碍,减少抗PD药物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 焦虑 抑郁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综合管理对其平衡障碍的作用研究
5
作者 李海涛 于洋 +3 位作者 吴静超 吴璠 王玥 梁思泉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综合管理下平衡障碍的改善。方法 以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经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人,女8人,年龄中位数为60.5岁,病程中位数9年,所有患者均为H&... 目的 探讨原发性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综合管理下平衡障碍的改善。方法 以16例原发性帕金森病经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人,女8人,年龄中位数为60.5岁,病程中位数9年,所有患者均为H&Y3期),术后患者综合管理包括DBS程控、药物调整、康复锻炼及心理辅导。分别在不同时间点[手术前(药物关期/开期)、术后开机(刺激关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开期)及术后6个月(刺激开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开期)、术后12个月(刺激开期/药物关期、刺激开期/药物开期)]对患者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生活质量(PDQ-39)、运动功能(MDS-UPDRSⅢ评分)及平衡功能(MDS-UPDRS 3.12、Berg Balance Scale BBS和稳定极限)进行评估。结果 16例患者随访期间患者LEDD明显下降(P<0.05);随访期间患者PDQ-39评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Stim on/Med off状态下MDS-UPDRSⅢ较术前Med off明显改善(P<0.05),随访期间相同状态下MDS-UPDRSⅢ持续改善,12个月患者MDS-UPDRSⅢ评分呈最佳状态(P<0.05)。平衡相关评分(MDS-UPDRS,item 3.12及BBS)术后Stim on/Med off状态下较术前Med-off未见明显改善(P>0.05),但与术后6个月Stim on/Med off状态各项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Stim on/Med off状态各项评分持续改善(P<0.05)。患者术后Stim on/Med off状态稳定极限评估(目标获得百分比、躯干摆动角度标准差、时间)与术前Med off、术前Med on及术后Stim off/Med off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术后多学科综合管理有利于改善平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平衡 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
下载PDF
个体化预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评价
6
作者 祝秋实 刘怀新 +2 位作者 耿凤阳 刘培慧 姜扬 《空军航空医学》 2023年第6期514-520,共7页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deep brain stim,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ST N-DB 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所有患者随访1年,剔除失访患者,根据药物关期Schwab&Englan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Schwab and England Scale,S&E)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S&E评分>70分)和预后不良组(S&E评分≤70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Bootstrap法验证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构建的临床模型的预测效能,利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价构建的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结果预后良好者组共50例,预后不良组共35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导致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发病年龄、Hoehn-Yahr分期、手术年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以及帕金森统一评估量表评分Ⅱ(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Ⅱ,UPDRSⅡ)。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显示其预测能力较强,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0.71~0.94;Bootstrap法验证构建模型相关数据显示其构建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好:C-index 0.867,95%CI:0.814~0.928;Calibration plot预测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1;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χ^(2)=5.062,P=0.663);临床获益曲线显示当M ACCE发生阈值为0.11~0.97时该模型的临床获益性以及适用性最佳。结论发病年龄、Hoehn-Yahr分期、手术年龄、MMSE以及U PDR SⅡ是导致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简易精神量表评分 预后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不同靶点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疗效研究进展
7
作者 艾祥柏 黄小淦 +2 位作者 王诒田 李俊驹 赵建农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1期1664-1670,共7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PD患者是有效治疗方法。PD的DBS靶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丘脑底核(STN)、苍白球(GPi)、丘脑腹中间核(VIM...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证明了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晚期PD患者是有效治疗方法。PD的DBS靶点有很多,其中包括丘脑底核(STN)、苍白球(GPi)、丘脑腹中间核(VIM)、桥脑脚核(PPN)、后丘脑底区(PSA)和无定带(ZI)。本文归纳了各靶点在DBS治疗PD中的疗效,不仅对运动性症状作出系统分析对比,且对于非运动性症状的疗效也作出详细说明,为PD患者在DBS选择合适目标靶点提供个性化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底核 苍白球 腹中间核 脚核 后丘底区 无定带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靶点定位及血清S-100β、NSE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锦汶 吴姗姗 +3 位作者 王宁 章文斌 陆军 高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靶点定位和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行DBS治疗的帕金森综合征95例,依据麻醉方...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对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中靶点定位和血清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行DBS治疗的帕金森综合征95例,依据麻醉方法不同分组,将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的48例作为研究组,采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局部麻醉的4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丘脑底核(STN)频率、STN记录长度、坐标误差、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镇静评分、帕金森综合征评分量表运动评分(UPDRS)及血清S-100β、NSE水平。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STN频率、STN记录长度和坐标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即刻、定位测试时和手术结束时,MAP和HR 2组均较术前1 h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2组均较术前1 h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定位测试时和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β和NSE水平2组均较术前1 h和切皮即刻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4 d,2组单侧和双侧开状态、关状态UPDRS均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DBS中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能获得良好靶点定位和手术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镇静作用,且能有效抑制术中血清S-100β和NSE水平,对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脑深部电刺激术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下载PDF
72例帕金森病患者经颅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9
作者 马晓蕾 《天津护理》 2023年第3期320-322,共3页
总结72例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前做好访视宣教,关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及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术中测试电极密切配合,协调好各科室人员及环境布局,做好体位摆放和皮肤管理。术后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 总结72例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前做好访视宣教,关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及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术中测试电极密切配合,协调好各科室人员及环境布局,做好体位摆放和皮肤管理。术后复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做好精密器械处理。保证整个手术过程的顺利完成,患者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植入 护理配合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
10
作者 凯迪日耶·阿卜来提 郝玉军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4期161-163,共3页
帕金森(PD)是老年人群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僵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以及姿势平衡失调等,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的特点,... 帕金森(PD)是老年人群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退行性病变,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肌僵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以及姿势平衡失调等,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是近年来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手术方式,具有微创、可逆、可调节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PD运动症状。但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治疗靶点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定位精准度欠缺、手术步骤繁杂等不足,应针对其改进并完善相应治疗流程。因此,该研究在对DBS治疗PD的作用机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治疗靶点及其定位方法进行了总结,同时对PD治疗中DBS的应用效果作一综述,为临床更好地应用DBS,提高PD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 靶点定位方法
下载PDF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1例行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11
作者 唐云珍 焦丽芳 +2 位作者 曹丽君 袁邦清 李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49-151,共3页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1thocytosis,ChAc)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1]),1960年首次报道,国内罕见报道^([2])。临床症状主要有舞蹈样动作、口面部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精神异常等^([3]),其... 舞蹈症-棘红细胞增多症(chorea-acan1thocytosis,ChAc)是一种罕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1]),1960年首次报道,国内罕见报道^([2])。临床症状主要有舞蹈样动作、口面部运动障碍、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和精神异常等^([3]),其中舞蹈样动作是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的特征性表现^([1-2])。目前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早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其不良反应明显、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样动作 肌张力障碍 舞蹈症 棘红细胞增多症 构音障碍 精神异常 脑深部电刺激术 运动障碍
下载PDF
苍白球内侧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痉挛性斜颈1例
12
作者 陈邱明 袁邦清 +2 位作者 陈志凌 沈汉超 林杨杨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672-672,共1页
1病例资料49岁女性,因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扭转、侧屈5年入院。外院诊断为痉挛性斜颈,给予肉毒素局部注射、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颈部肌张力增高,左侧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较右侧增厚... 1病例资料49岁女性,因头颈部不自主向左侧扭转、侧屈5年入院。外院诊断为痉挛性斜颈,给予肉毒素局部注射、口服抗胆碱能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入院体格检查:左侧颈部肌张力增高,左侧胸锁乳突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较右侧增厚。头颅MRI平扫、胸部CT平扫及三维重建、颈椎正侧斜位片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脑深部电刺激术 苍白球内侧部
下载PDF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冼文彪 裴中 +1 位作者 周旭毓 陈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9-29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2009年4月前已发表的关于双侧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对所... 目的系统评价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检索2009年4月前已发表的关于双侧STN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对所纳入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27项临床研究(纳入900例患者)。对随访1年病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单纯STNDBS治疗与术前单纯服药治疗两种方案对UPDRSⅢ以及震颤、强直的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STN-DBS治疗对UP-DRSⅡ、步态、运动迟缓改善不如术前服药(P<0.01);术后STN-DBS联合药物治疗对UPDRSⅡ、UPDRSⅢ以及震颤、强直、姿势稳定性的改善比术前服药治疗好(P<0.05),对运动迟缓、步态,联合治疗与术前药物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TN-DBS副作用方面,手术导致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7%)及死亡率(0.7%)等风险较低;较常见的为刺激导致的短暂的副作用:体重增加(18.8%)、构音障碍(14.9%)、睁眼困难(5.7%)、抑郁(8.2%)及智能减退(4.0%),大部分可经调节刺激参数后改善。结论STN-DBS联合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并减少治疗药物的剂量以及药物所致的副作用;STN-DBS副作用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底核 帕金森病 META分析 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35
14
作者 张建国 马羽 刘焕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5-387,共3页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肌张力障碍 靶点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与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月平 王学廉 +2 位作者 李江 候远征 高国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O.01),两者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 毁损
下载PDF
ROSA辅助脑深部电刺激术的精准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兴旺 陶英群 +7 位作者 金海 许峰 孙霄 王宇 徐梦婷 王俊和 费爽 王婷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下DBS,术后复查CT,记录电极在x轴和y轴最大偏差距离和最小偏差距离,...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机器人(Robot of Stereotactic Assistant,ROSA)辅助下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 18例帕金森病和2例特发性震颤病人,均行ROSA辅助下DBS,术后复查CT,记录电极在x轴和y轴最大偏差距离和最小偏差距离,计算平均值。记录术中电极相关出血事件与术后并发症。结果 20例病人术前计划植入电极39根,实际植入电极39根,其中植入丘脑底核37根,丘脑腹中间核2根。电极尖端距靶点x轴最大偏差距离2.13 mm,最小偏差距离0.09 mm,平均偏差距离(0.68±0.43)mm;y轴最大偏差距离1.50 mm,最小偏差距离0.21 mm,平均偏差距离(0.63±0.29)mm。结论 ROSA辅助下行DBS,电极植入准确,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手机器人 脑深部电刺激术 立体定位技 研究 精准性
下载PDF
立体定向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永新 孙伯民 +3 位作者 占世坤 吴承翰 张海音 李永超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 目的探讨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应用MRI定位下射频热凝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49例,其中30例行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13例行双侧扣带回加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6例行右侧伏隔核脑深部电刺激术加对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手术前后应用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6个月均获随访,其中临床痊愈28例,显著改善9例,轻度改善7例,无明显变化5例。22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并发症,均在术后2周内恢复。术后焦虑,强迫,抑郁症状量表分数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MRI定位下核团毁损术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显著疗效,并发症较轻,可以显著改善病人强迫、焦虑、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性障碍 立体定向技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微课对老年帕金森病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出院后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潘虹 胡雪 +2 位作者 赵颖 周永 赵连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探讨微课对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的老年帕金森(PD)病人出院后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我院进行DBS治疗的80例老年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微课教育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微课教... 目的探讨微课对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的老年帕金森(PD)病人出院后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于我院进行DBS治疗的80例老年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微课教育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微课教育组采用微课进行延续护理,对照组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比较2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脑深部电刺激设备相关知识掌握度,跌倒情况,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时,2组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微课教育组的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和出院后6个月的脑深部电刺激设备相关知识掌握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微课教育组的跌倒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微课教育组病人的延续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微课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DBS治疗的PD病人的服药依从性,降低跌倒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脑深部电刺激术 帕金森病 健康教育 老年人
下载PDF
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的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建国 马羽 胡文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22-24,共3页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出现是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它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症状... 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出现是帕金森病及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一个里程碑。它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的兴奋性以达到改善症状、控制癫痫发作、缓解疼痛,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方法。自1987年法国的Benabid等应用脑深部电刺激术刺激丘脑腹外侧核治疗帕金森病震颤和特发性震颤获得成功后,至今全世界已有500余家医疗中心实施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植入电极超过35000例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运动障碍性疾病 帕金森病 疾病治疗 神经外科手方法 特发性震颤 腹外侧核 brain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附2例报告) 被引量:7
20
作者 马羽 张凯 +3 位作者 葛明 孟凡刚 胡文瀚 张建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关于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评估病程、病情相似的2例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术后疗效。病例1:8岁发病,BFMDRS评分100,运动评分80,功能障碍评分20,DYT1基... 目的探讨关于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评估病程、病情相似的2例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患者接受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的术后疗效。病例1:8岁发病,BFMDRS评分100,运动评分80,功能障碍评分20,DYT1基因突变阳性。病例2:18岁发病,BFMDRS评分98,运动评分71,功能障碍评分27,DYT1基因突变阴性。结果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了改善,给予刺激治疗5个月时病例1的BFMDRS/运动评分/功能评分分别为38/32/6,病例2分别为66/44/22。病例1术后肌张力障碍症状改善的速度和程度均优于病例2,且病例2术后功能障碍改善较差。结论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的术后疗效主要与手术时机有很大关系,应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原发性全身性肌张力障碍 后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