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7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对比剂磁共振脑灌注与CT脑灌注在急性脑梗死评估中的对比研究
1
作者 张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13-0016,共4页
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brain perfusion, MRP)与 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和 CTP脑灌注成像技术,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MRP与 CTP的... 探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brain perfusion, MRP)与 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用磁共振脑灌注成像和 CTP脑灌注成像技术,对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MRP与 CTP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MRP与 CTP的检测结果是一致的,并且可以相互补充,更好地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的缺血、水肿情况。磁共振脑灌注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评估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脑灌注 CT脑灌注 急性梗死 影像学
下载PDF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脑灌注及MMP-9影响的系列研究Ⅱ
2
作者 李彩霞 汪晓凯 李晓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 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脑灌注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的影响,为APCI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01-2023-05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住院的APCI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61例);B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氢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钙40 mg/d等常规治疗,A组在入院时持续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代替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前30 min内0.4μg·kg^(-1)·min^(-1)静脉泵入,之后以0.1μg·kg^(-1)·min^(-1)持续泵入,治疗至44 h复查头CT排除脑出血后加用肠溶阿司匹林和氢氯吡格雷,治疗48 h后停用盐酸替罗非班,其余治疗同B组。2组均在入院时及治疗后48 h行3.0T高场强磁共振脑灌注检查,以梗死区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评价脑灌注效果,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MMP-9浓度。结果A组治疗前MTT(4.45±1.03)s,TTP(11.52±2.19)s,治疗48 h后MTT(2.06±1.41)s,TTP(8.17±2.01)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15±8.14)mL,rCBF(3.86±0.77)mL/min,治疗48 h后rCBV(37.42±6.17)mL,rCBF(8.18±0.51)mL,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205.04±41.15)μg/L,治疗48 h后为(158.22±62.07)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治疗前MTT(4.84±1.73)s,TTP(12.06±2.33)s,治疗48 h后MTT(3.74±1.25)s,TTP(10.93±1.62)s,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rCBV(18.04±7.25)mL,rCBF(3.91±0.63)mL/min,治疗48 h后rCBV(25.81±6.09)mL,rCBF(5.76±0.82)mL/min,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治疗前血清MMP-9水平(198.82±40.95)μg/L,治疗48 h后为(176.35±51.79)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48 h后A组和B组相比,MTT和TTP均明显缩短,rCBV和rCBF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 h后A组血清MMP-9较B组下降更明显(t=15.07,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APCI患者脑灌注、降低血清MMP-9水平,明显减轻APCI患者脑组织损伤,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进展性梗死 盐酸替罗非班 高场强磁共振 脑灌注 基质金属蛋白-9
下载PDF
脑灌注成像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
作者 刘丽娜 石英娜 孙伟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 目的观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辅助血管再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2月—2022年12月淮南新华医院收治的134例AIS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再通治疗方案,观察组在CTP技术辅助下进行血管再通治疗,对比两组血管再通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良好率为68.66%,高于对照组的4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小血流量(Q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动态阻抗(dynamic resistance,DR)分别为(4.79±0.48)mL/s、(9.79±0.88)cm/s、(463.92±15.33)Pa·s/m,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3±0.40)mL/s、(9.34±0.76)cm/s、(420.39±17.3)Pa·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管再闭塞、脑水肿等AIS血管再通治疗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和3个月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技术辅助血管再通治疗AIS患者,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灌注成像技术 血管再通 溶栓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
4
作者 官少兵 陈国华 +1 位作者 赵明月 林菡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40例。积极降压组在血管再通后1 h内将血压降至110~140/60~90 mm Hg(1 mm H...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积极降压组和指南降压组,每组40例。积极降压组在血管再通后1 h内将血压降至110~140/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并至少维持72 h;指南降压组按照指南推荐将血压降至<180/11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卒中部位、入院时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再通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病史情况、病死率,分析脑灌注情况与血压、机械开通成功率、MTT、CBF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卒中部位、病程、入院时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冠心病病史、病死率比较无差异(P>0.05)。积极降压组的机械开通成功率90.0%高于指南降压组的70.0%,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MTT(35.12±2.63)s短于指南降压组的(41.99±2.56)s,CBF(65.72±3.50)ml/(100 g·min)、CBV(4.92±1.03)ml/100 g均大于指南降压组的(50.69±3.49)ml/(100 g·min)、(4.39±1.13)ml/100 g,再通术后90 d NIHSS评分(10.72±3.48)分低于指南降压组的(15.69±3.27)分,预后良好占比87.5%高于指南降压组的67.5%(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灌注充分与否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与机械开通成功率、MTT、CBF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压水平的控制范围会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灌注产生一定影响,而使用积极降压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机械开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水平 急性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脑灌注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郑宏伟 蔡思怡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4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CT脑灌注成像检查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完成CT脑灌注成像检查的10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3个月后,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收集CT脑灌注成像参数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T脑灌注成像参数对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100例ACI患者的梗死区和对照区CT脑灌注成像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mRS评分≤2分者有64例,>2分者有36例。两组溶栓前收缩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rCBF、rCBV、MTT、TT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TT(OR=2.079)、TTP(OR=1.855)、NIHSS评分(OR=1.820)是影响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TT、TTP、NIHSS评分及三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2、0.873、0.903、0.990,以三者联合预测价值最高。结论:CT脑灌注成像参数MTT和TTP可用于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短期预后,且与NIHSS评分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脑灌注成像 急性梗死 静脉溶栓 短期预后
下载PDF
吸痰操作对不同镇静程度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压的影响
6
作者 陆晓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81-0084,共4页
观察吸痰操作对不同镇静程度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开展吸痰操作的脑出血患者100例(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根据RASS镇静评分分为浅镇静组(50例)与深镇静组(50例)。结果 与浅镇静组对比,深镇静组颅内压... 观察吸痰操作对不同镇静程度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开展吸痰操作的脑出血患者100例(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根据RASS镇静评分分为浅镇静组(50例)与深镇静组(50例)。结果 与浅镇静组对比,深镇静组颅内压低,脑灌注压低,血压低,P<0.05。结论 吸痰操作会提升患者脑出血患者颅内压及脑灌注压、血压,并且相比于深镇静患者,浅镇静患者以上指标上升幅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痰操作 镇静 出血 颅内压 脑灌注 血压
下载PDF
分析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明瑞 崔运福 +1 位作者 任文 沈善昌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07-209,共3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未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64层螺旋CT平扫方式诊断,观察组实施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方式诊断,评估2组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监测结果异常率更高,且患者对诊断方式的满意度也更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正常脑区相比,观察组患者梗死区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及峰值时间均更低,且ESS评分、MoCA评分及微觉醒指数均更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取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还可以更好地了解梗死病灶的实际情况,评估患者是否伴随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诊断意义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 急性梗死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诊断意义
下载PDF
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
8
作者 路凯 马宇 +5 位作者 马龙 崔友祥 孙云川 李培党 孙晓庆 胡方梅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787-791,共5页
目的:探讨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采用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 目的:探讨穴透刺联合口服丁苯酞胶囊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CT脑灌注成像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病人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病人均采用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20 mg联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治疗。所有入组病人治疗前后行CT灌注成像(CTP),测量并计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及相对灌注参数,即rCBV、rCBF、rMTT、rTTP值;采集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行血管活性物水平检测,包含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CTP参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CBV、CB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TT、TTP、rMTT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管活性物与治疗前相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TXB2、An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联合丁苯酞可改善MCA狭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有效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促进早期新血管形成,保护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穴透刺 丁苯酞 中动脉狭窄 脑灌注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对脑灌注认知功能及神经炎症的影响
9
作者 张继伟 李亮 +5 位作者 齐宝柱 孙文浩 于淼 李东 田宇 王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9期1131-1136,共6页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成功率、脑灌注、认知功能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计数-1β(IL-1β)和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1—2022-1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MCA狭窄患者60例,依...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术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成功率、脑灌注、认知功能及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白细胞计数-1β(IL-1β)和IL-8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1—2022-1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MCA狭窄患者60例,依据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组及支架组各30例。球囊组采取球囊扩张术,支架组采取支架植入术。统计2组治疗成功率、动脉狭窄程度、手术前后脑灌注指标、认知功能(NIHSS、MoCA)、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NLRP3、IL-1β、IL-8水平及术后6个月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支架组动脉狭窄程度低于球囊组(P<0.05);支架组治疗成功率(93.33%)高于球囊组(83.33%),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支架组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大于球囊组,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短于球囊组(P<0.05);术后1个月支架组NIHSS及ADL评分低于球囊组,MoCA评分高于球囊组(P<0.05);术后1 d、1周支架组血清NLRP3、IL-1β、IL-8水平低于球囊组(P<0.05);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不良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球囊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球囊扩张术相比,支架植入术治疗MCA狭窄患者,可改善脑灌注,降低动脉狭窄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且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LRP3、IL-1β、IL-8表达而减轻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术 支架植入术 中动脉狭窄 脑灌注 认知功能 NLRP3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定量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勇军 钟根龙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3年第11期999-1002,F0002,共5页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定量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为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CT检查并进行CT定量分析,观察梗死部位、大小情况并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半暗...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定量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为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CT检查并进行CT定量分析,观察梗死部位、大小情况并对定量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缺血半暗带(IP)区血容量(CBV)与健侧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值明显延长,脑血流量(CBF)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76、11.13、-28.22,P均<0.05);IP区与脑梗区比较,CBV、CBF值明显升高,MTT值延长,TTP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9.29、17.20、16.86、-23.79,P均<0.05);IP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达峰时间(r TTP)、相对血容量(rCBV)与脑梗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32、12.82、12.17、6.66,P均<0.05)。结论 CT脑灌注成像定量分析能够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区分患者脑组织灌注IP区、健侧区与脑梗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病变部位、范围与有无IP区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缺血半暗带 CT脑灌注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下载PDF
基于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低剂量脑灌注CT统计迭代重建
11
作者 牛善洲 李硕 +2 位作者 梁礼境 谢国强 刘汉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1336-1342,共7页
脑灌注CT成像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连续反复扫描,相应的X射线辐射剂量较常规CT显著增加。为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低剂量脑灌注CT统计迭代重建方法。首先对脑灌注CT序列图像进行分块,然后构建非局部低... 脑灌注CT成像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连续反复扫描,相应的X射线辐射剂量较常规CT显著增加。为减少X射线辐射剂量,提出一种基于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低剂量脑灌注CT统计迭代重建方法。首先对脑灌注CT序列图像进行分块,然后构建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模型,最后求解相应的目标函数重建出脑灌注CT序列图像。与滤波反投影算法和基于低秩稀疏矩阵分解的惩罚加权最小二乘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得到的脑血容参数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指标分别提高38.07%和5.61%、特征相似性指标分别提高13.17%和2.47%;平均通过时间参数图像的结构相似性指标分别提高59.73%和0.28%、特征相似性指标分别提高20.26%和0.70%。本文方法能在去除低剂量脑灌注CT图像噪声和伪影的同时保持图像的边缘结构信息,并且获得更准确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CT 非局部低秩稀疏矩阵分解 惩罚加权最小二乘 图像重建
下载PDF
256排CT一站式检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脑灌注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分析
12
作者 万静茹 王余广 +3 位作者 郝利国 李峥 刘睿楠 车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1期45-48,共4页
目的 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脑灌注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42例行256排CT一站式检查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患者的脑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 目的 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脑灌注参数及血管狭窄程度的价值。方法 42例行256排CT一站式检查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分析256排CT一站式检查患者的脑灌注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脑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CT平扫检查结果显示, 42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影像学图像显示病变区域存在轻度密度减小,还观察到半暗带、大脑中动脉致密征。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结果显示, 42例患者存在灌注异常情况,且42例患者患侧和健侧的CB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的CBF(20.57±11.31)ml/(100 g·min)显著低于健侧的(44.26±17.23)ml/(100 g·min), MTT(10.00±5.46)s、TTP(6.10±3.73)s均明显长于健侧的(3.07±0.75)、(2.36±2.73)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显示,相应区域血管呈轻中度狭窄患者20例,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2例。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CBV、CBF及MTT与轻中度狭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狭窄患者TTP(4.50±1.36)s显著短于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7.55±4.56)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CT一站式检查能够较好地检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并可明确病变部位及血管狭窄程度,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且有缺血半暗带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排CT一站式检查 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脑灌注参数 血管狭窄程度
下载PDF
药物联合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在中低体温停循环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脑保护中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文通 张明 +4 位作者 李弯 余俊健 钟钦文 巫光华 刘子由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5期342-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对中低体温停循环(MHCA)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TAAD行孙氏手术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单侧选择...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对中低体温停循环(MHCA)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TAAD行孙氏手术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采用单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UASCP)]、B组[采用双侧选择性顺行脑灌注(BASCP)]及C组[药物(精氨酸+硫酸镁+丙泊酚)联合BASCP]三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术后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TND)例数及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16分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明显减少,C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增加(P<0.05);A组术后ICU停留时间长于C组(P<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出现TND例数、CSS评分大于16分的例数均多于C组(P<0.05);A组与B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均长于C组(P<0.05)。结论:药物联合双侧顺行选择性脑灌注(BASCP)方案可有效缩短MHCA下行孙氏手术TAAD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顺行性脑灌注 保护 药物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和顺行脑灌注在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矫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14
作者 黄晶晶 陈家蓉 +3 位作者 张赋 农明滩 李纯培 陆燕燕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2825-2830,2841,共7页
目的 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顺行脑灌注(ACP)两种灌注方法在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矫治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40例合并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内畸形的主动脉缩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DHCA组(n=20)和ACP组(n=20),分别... 目的 比较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顺行脑灌注(ACP)两种灌注方法在新生儿主动脉缩窄矫治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40例合并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内畸形的主动脉缩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DHCA组(n=20)和ACP组(n=20),分别应用DHCA和ACP技术进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的血清肌酐水平,以及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两组的停循环或者脑灌注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持续时间、停循环期或脑灌注期间脑组织和肾脏组织血氧饱和度、术后AKI少尿期放置腹膜透析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心脏ICU(C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住院期间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40例患儿心内畸形矫治满意,且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血清肌酐水平有随时间延长而升高的趋势,而ACP组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血肌酐水平低于DHCA组(P<0.05)。所有患儿术后均出现AKI,但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和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两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停循环或者脑灌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CP组脑组织及肾脏组织血氧饱和度优于DHCA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AKI少尿期放置腹膜透析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DHCA组(P<0.05)。结论 对于合并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内畸形的主动脉缩窄新生儿,相对于DHCA,ACP应用于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可发挥更优的脑部和肾脏保护作用,可能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内畸形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脑灌注 矫治术 灌注策略 保护作用 急性肾损伤 新生儿
下载PDF
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陈邦文 杨爱春 庞坚信 《浙江实用医学》 202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2022年2~9月发病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平扫、CTA及CTP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MRI+DWI检查。比较CTP联合CTA在急性...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2022年2~9月发病后24小时内行头颅CT平扫、CTA及CTP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均在发病后48小时内行MRI+DWI检查。比较CTP联合CTA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CT平扫查出可疑脑梗死征象35例(53.03%),余31例(46.97%)未见明显异常。所有患者的CTP检查均发现有异常脑灌注区域,表现为脑梗死核心区的CBF和CBV均较健侧镜像区显著下降、MTT减少、TTP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P区CBF较健侧对应区稍下降,MTT稍上升,TTP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与健侧对应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4例(6.06%),发现责任血管62例(93.94%),结合CTP检查脑灌注异常区域且头颈CTA发现责任血管59例(89.39%)。58例血管狭窄,4例有血管闭塞。结论CTP联合CTA可以准确显示病变区脑血流灌注信息及责任血管血供情况,提高早期脑梗死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CT全脑灌注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
16
作者 马宇 《影像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4-7,1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方法:抽选院内收治疑似脑梗死患者80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患者均以临床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并接受CT脑灌注成像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同时对入院后确... 目的:探讨分析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评价。方法:抽选院内收治疑似脑梗死患者80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患者均以临床治疗结果为金标准,并接受CT脑灌注成像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同时对入院后确诊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CT脑灌注成像诊断特异性90.00%(18/20)、灵敏性96.67%(58/60),与临床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65);梗死区域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低于健康区域(P<0.05),且峰值时间高于健康区域(P<0.05);60例患者溶栓后缺血边缘区脑血流量高于溶栓前(P<0.05);60例患者溶栓前后缺血中心区脑血流量、血容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脑灌注成像诊断价值较高,可准确观察溶栓前后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和有力的支持,临床价值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CT脑灌注成像 静脉溶栓 诊断价值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儿童年龄相关性正常颅内压及脑灌注压阈值研究
17
作者 陈小兵 纪文元 +4 位作者 梁平 翟瑄 周建军 程杨 赵雪灵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60-226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相对正常参考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纯硬膜外血肿行血肿清除及颅内压监测植入患儿,术后每小时监测患儿颅内压和动脉血压,分析不同年...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儿童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相对正常参考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单纯硬膜外血肿行血肿清除及颅内压监测植入患儿,术后每小时监测患儿颅内压和动脉血压,分析不同年龄组的颅内压及脑灌注压随时间、年龄的变化特点,以术后稳定期(手术72 h后)颅内压及脑灌注压值作为儿童相对正常参考值,采用百分位数法分别统计计算颅内压及脑灌注压95%范围作为参考值范围。结果共纳入患儿207例,其中<2岁组25例,2~6岁组82例,>6岁组100例。术后不同年龄组颅内压均经历短暂较低水平后迅速升高,而脑灌注压均经历短暂的较高水平,并且两者在术后12~24 h达到高峰和低谷,于术后72 h逐渐达到稳定范围。手术72 h后颅内压范围:<2岁为3.0~8.0 mmHg,2~6岁为5.0~11.0 mmHg,>6岁为6.0~14.0 mmHg;脑灌注压范围:<2岁50.9~68.7 mmHg,2~6岁55.0~73.3 mmHg,>6岁57.3~79.6 mmHg。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相对正常参考值范围应有所不同,建议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脑灌注 正常值 儿童
原文传递
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瑞 宋振强 +2 位作者 范倩倩 聂银银 时玉春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P、CTA检查,图像处理后得到灌注参数,包括患者脑... 目的探讨640层螺旋CT全脑灌注(CTP)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急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P、CTA检查,图像处理后得到灌注参数,包括患者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比较CTP异常患者患侧区、健侧区相关灌注参数;观察动脉狭窄、闭塞以及斑块检出情况,并分析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患侧各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86例患者中,首次CT平扫结果中未见异常51例,显示病灶35例;CTP显示灌注正常21例,剩余65例显示灌注异常;65例CTP异常者患侧区CBV、CBF低于健侧区,MTT、TTP长于健侧区(P<0.05);65例CTP异常患者中CTA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50例、斑块58例;21例CTP正常患者中CTA检查结果显示动脉狭窄或闭塞10例、斑块10例;CTP异常者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斑块检出率均高于CTP正常者(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动脉狭窄与CBV、CBF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MTT、TTP呈正相关(P<0.05)。结论CTP联合CTA可综合评价急性脑缺血患者的血流灌注情况及相应供血动脉,对临床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 CT全脑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320排螺旋CT低剂量颅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吴莉娟 侍海存 陈佳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1期30-32,36,共4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颅脑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参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健侧以... 目的研究低剂量颅脑CT脑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参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狭窄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健侧以及患侧的低剂量颅脑CTP参数进行比较,对比不同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预后患者的局部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局部脑血容积(cerebral blood volume,CBV)以及血液通过脑组织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之间的差异,研究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中低剂量颅脑CTP参数。结果患侧的CBF[(18.43±3.77)mL/(100 g·min)]、CBV[(2.03±0.89)mL/100 g]显著低于健侧,MTT[(8.82±2.89)s]、TTP[(16.43±2.65)s]显著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95、7.026、15.237、12.783,P<0.05);不同颅内动脉狭窄患者MTT、CBV、CBF及TT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低剂量颅脑CTP参数可作为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颅CT脑灌注成像 缺血性血管病 颅内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洁 王泳 +2 位作者 刘素娟 李冉 张文静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4期435-43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104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脑灌注、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收治的104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14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高压氧治疗2个疗程(10d为1个疗程,间隔5d进行下1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灌注指标(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脑血流量、脑血容量)、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水平。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脑梗死发生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均显著缩短或降低(P<0.05),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通过时间、峰值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氧中毒、气压伤和减压病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有助于改善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患者的脑灌注和神经功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有效减少术后脑梗死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前列地尔 颅内动脉瘤 夹闭术 脑灌注 神经功能 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