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波谱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洪菲 宋磊 +1 位作者 季菊花 储晓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以及其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102例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98例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早产儿相关临床指标,并在出生后7d实施MRS、DWI检查,比较两组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差异,使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MRS代谢指标、DWI参数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予以病例组患儿长期随访,在矫正年龄6个月时使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将患儿分为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并分析2组患儿MRS代谢指标、DWI参数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病例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NAA/Cr、rADC明显低于对照组,肌酸(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显示NAA、Cr、NAA/Cr以及rADC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具有较低的诊断价值,AUC分别为0.629、0.630、0.605、0.603;MRS联合DWI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AUC为0.713。随访结果显示102例患儿中21例为边缘状态,53例为发育异常,共74例为预后不良组,另28例发育良好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儿NAA、NAA/Cr、rADC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Cr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显示NAA、NAA/Cr、rADC与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不良存在负相关关系(r<0,P<0.05);Cr与预后不良存在正相关关系(r>0,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NAA、NAA/Cr以及rADC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较低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641、0.639、0.688;Cr、MRS联合DWI对脑白质损伤患儿预后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分别为0.755、0.833,以联合评估价值最高。结论MRS联合DW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以及其预后均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修复作用
2
作者 张军 李明霞 +3 位作者 王超 徐倩倩 张书绢 朱艳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2,共9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MI组和hUC-MSCs组...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injury,WMI)的修复作用。方法将2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MI组和hUC-MSCs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24只。成功制备新生大鼠WMI模型24 h后,WMI组经侧脑室注射无菌PBS,hUC-MSCs组注射不同剂量hUC-MSCs。造模后14 d、21 d,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侧脑室周围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GFAP、神经元核蛋白(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NeuN)在侧脑室周围组织表达水平;TUNEL染色观察各组侧脑室周围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造模后21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新生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造模后14 d、21 d,WMI组和低剂量组侧脑室周围组织均可见大量细胞核固缩、核破裂,神经纤维排列紊乱,与WMI组比较,中、高剂量组上述病理改变均减轻;与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神经纤维排列相对整齐。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MBP、GFAP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MBP mRNA表达水平升高,GFAP mRNA表达水平降低;中剂量组MBP mRNA表达水平高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GFAP mRNA表达水平低于高剂量组(P<0.05)。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GFAP、NeuN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NeuN阳性表达升高,GFAP阳性表达降低(P<0.05);中剂量组NeuN阳性表达高于高剂量组,GFAP阳性表达低于高剂量组(P<0.05)。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少于WMI组(P<0.05);中剂量组凋亡细胞数少于高剂量组(P<0.05)。与WMI组比较,低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潜伏期第3天开始,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时间少于WMI组(P<0.05);中、高剂量组穿越平台次数多于WMI组(P<0.05)。结论低剂量hUC-MSCs对新生大鼠WMI修复效果欠佳,中、高剂量hUC-MSCs均有修复作用,中剂量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剂量 新生大鼠
下载PDF
延迟亚低温对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善作用
3
作者 梁穗新 提运幸 +2 位作者 黄骏荣 李秀红 周雯嘉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6,171,共5页
目的探讨延迟亚低温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平均分为4组进行延迟亚低温干预,每组各10只。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脑切片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目的探讨延迟亚低温对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40只新生幼鼠全脑灌流和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平均分为4组进行延迟亚低温干预,每组各10只。用免疫荧光法分析各组脑切片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表达、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O4)数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结果在亚低温32℃延迟24、48和72h组MBP蛋白荧光强度均高于对照组,且荧光强度随着延迟时长的增加而递增;O4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314.907,P<0.001),且发现细胞数量的增加与延迟时长呈显著正相关(r=0.968,P<0.001);M1型小胶质细胞的CD32、iNOS表达均低于对照组(F分别为41.451、92.912,P均<0.001),且CD32、iNOS表达均与延迟时长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68、-0.916,P均<0.001);M2型小胶质细胞的CD206、IL-10表达均高于对照组(F分别为79.699、63.839,P均<0.001),且CD206、IL-10表达均与延迟时长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62、0.910,P均<0.001)。结论延迟亚低温能有效改善氧糖剥夺-复氧复糖诱导新生幼鼠脑白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O4数量和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新生幼鼠 亚低温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髓鞘碱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α1-抗胰蛋白酶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李文冬 宋娟 +4 位作者 张含 杨禄祥 岳宇阳 张新玲 王永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 目的探讨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AAT)对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成年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日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7)、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生理盐水组(n=27)、HI+AAT组(n=27)。通过HI法建立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模型。HI+AAT组分别于HI前24 h、HI后立即及HI后72 h腹腔注射AAT(50 mg/kg);HI+生理盐水组在相同时间腹腔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7 d和55 d进行头颅磁共振T2加权成像扫描。2月龄时利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估成年期小鼠的静态、动态和协调性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损伤小鼠造模后7 d头颅磁共振T2加权像呈现高信号,可见脑白质明显损伤;造模后55 d脑白质损伤仍存在。与假手术组小鼠相比,HI+生理盐水组小鼠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平均压强、最大压强、爪印宽度、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步态模式AA占比、爪印耦合(左后爪→左前爪)占比降低(P<0.05);HI+生理盐水组爪间距离、步态模式AB占比、位相滞后(左前爪→左后爪)占比升高(P<0.05)。与HI+生理盐水组小鼠相比,HI+AAT组小鼠平均速度、身体速度、步幅长度、摆动速度(右前爪)升高(P<0.05)。结论未成熟脑白质损伤小鼠在成年期可表现出明显运动功能障碍,而应用AAT可改善其部分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 脑白质损伤 Α1-抗胰蛋白酶 Catwalk步态分析 小鼠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力成像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及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玲 陈阳 +3 位作者 黄炳龙 林少珠 敖当 蔡娜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及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149例,均行头部MRI+DTI检查,记录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WMI组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张力成像(DTI)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及神经发育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149例,均行头部MRI+DTI检查,记录感兴趣区(ROI)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根据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WMI组40例、nWMI组109例,并按检查时纠正胎龄分为33~34周、35~36周、≥37周,比较WMI组与nWMI组各胎龄FA值、ADC值。39例早产儿在纠正月龄约6个月时用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发育情况,其中适应性行为发育落后18例、个人-社会行为发育落后16例、大运动行为发育落后21例、精细运动行为发育落后25例、语言行为发育落后19例,Spearman相关法分析FA值、ADC值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nWMI组不同纠正胎龄阶段各ROI的FA值均高于WMI组(P均<0.05)。纠正胎龄33~34周,WMI组侧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白质的ADC值高于nWMI组(P均<0.05);纠正胎龄35~36周,WMI组胼胝体膝部、内囊后肢ADC值高于nWMI组(P均<0.05);纠正胎龄≥37周,WMI组半卵圆中心白质、脑室旁白质、胼胝体膝部及内囊后肢白质ADC值高于nWMI组(P均<0.05)。大运动发育落后早产儿脑室旁白质的ADC值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94,P<0.05),认知行为发育落后早产儿内囊前肢的ADC值与Gesell发育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DTI检查的内囊前肢、后肢及脑室旁白质FA值可反映早产儿WMI情况,脑室旁白质ADC值可反映其大运动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弥散张力成像 神经发育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弥散系数 格塞尔发育量表 早产儿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ADC联合血清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张茜 李婧 +2 位作者 袁慧 朱小华 张晓倩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表观扩散系数(ADC)联合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PWML早产儿114例(观察组),其中PWML病情程度轻度35例、中度46例、重度33例,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85例、预后不良29例,同期另选无颅脑疾病的早产儿34例(对照组)。所有早产儿出生2周内接受颅脑MRI检查,常规行扩散张量成像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ADC;采集外周静脉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逐渐降低(P均<0.05)。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2、0.762、0.96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诊断早产儿PWML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951、5.033,P均<0.05)。PWML早产儿预后不良者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者(P均<0.05)。ADC、血清IGF-1水平单独和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分别为0.722、0.636、0.950,ADC、血清IGF-1水平联合预测PWML早产儿预后的AUC高于二者单独(Z分别为3.887、5.292,P均<0.05)。结论PWML早产儿ADC和血清IGF-1水平均降低,二者变化与PWML早产儿病情程度加重和预后不良有关;ADC和血清IGF-1水平对PWML早产儿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二者联合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表观扩散系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下载PDF
低氧预处理人牙髓干细胞移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7
作者 武沐洋 王晓莉 +3 位作者 高淑君 张浩 肖培伦 王凡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32,共9页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人牙髓干细胞移植(H-hDPSC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7 d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常氧培养hDPSC移植组(N-hDPSCs组)及低氧预处... 目的探讨低氧预处理人牙髓干细胞移植(H-hDPSCs)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及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将健康7 d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常氧培养hDPSC移植组(N-hDPSCs组)及低氧预处理hDPSC移植组(H-hDPSCs组),每组11只。采用经典的Rice-Vannucci法复制HIBD模型。模型复制后7 d采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巢蛋白(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模型复制后3周,滑竿实验、Y迷宫实验及模型复制后4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运动及空间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后采用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表达;采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及神经纤维丝蛋白重链(NF200)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纹状体及胼胝体区髓鞘及神经纤维的表达。结果HIBD组模型复制后7 d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区增殖NSCs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N-hDPSCs组、H-hDPSCs组较HIBD组多,但较假手术组少(P<0.05),N-hDPSCs组较H-hDPSCs组少(P<0.05)。N-hDPSCs组、H-hDPSCs组模型复制后3周爬杆时间较假手术组长(P<0.05),但较HIBD组短(P<0.05),H-hDPSCs组较N-hDPSCs组短(P<0.05)。HIBD组新异臂停留时间较假手术组短(P<0.05),N-hDPSCs组、H-hDPSCs组较HIBD组长(P<0.05),但较假手术组短(P<0.05),而N-hDPSCs组较H-hDPSCs组短(P<0.05)。各组大鼠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逃避潜伏期比较,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逃避潜伏期有差异(F=662.825,P=0.000);(2)各组逃避潜伏期有差异(F=109.286,P=0.000),N-hDPSCs组、H-hDPSCs组大鼠较假手术组长(P<0.05),但均较HIBD组短(P<0.05),H-hDPSCs组较N-hDPSCs组短(P<0.05);(3)各组逃避潜伏期变化趋势有差异(F=20.543,P=0.000)。N-hDPSCs组、H-hDPSCs组大鼠在第5天的空间探索实验中穿台次数较假手术组少(P<0.05),但较HIBD组多(P<0.05),H-hDPSCs组较N-hDPSCs组多(P<0.05)。N-hDPSCs组、H-hDPSCs组大鼠在目标象逗留时间百分比较假手术组小(P<0.05),但较HIBD组多(P<0.05),H-hDPSCs组较N-hDPSCs组多(P<0.05)。NhDPSCs组、H-hDPSCs组NeuN阳性细胞数较HIBD组多(P<0.05),但较假手术组少(P<0.05),N-hDPSCs组较H-hDPSCs组少(P<0.05)。N-hDPSCs组、H-hDPSCs组纹状体、胼胝体区MBP、NF200蛋白平均荧光强度高于HIBD组(P<0.05),但低于假手术组(P<0.05),H-hDPSCs组高于N-hDPSCs组(P<0.05)。结论HhDPSCs与N-hDPSCs移植可有效改善HIBD新生大鼠远期行为学,并促进HIBD新生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减轻脑白质损伤进而促进HIBD神经修复,且H-hDPSCs移植的疗效优于N-hDP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处理 人牙髓干细胞 缺氧缺血性损伤 脑白质损伤 新生大鼠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量化参数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中的联合应用
8
作者 朱艳清 张静 +3 位作者 王明泉 童林军 叶德宝 陈庆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9期37-38,64,共3页
目的多个量化参数联合应用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TWMI)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经临床明确的TWMI患者使用联影uMR7703T磁共振行常规MRI与DTI检查,另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选取5个感兴趣区,分别为胼胝体膝... 目的多个量化参数联合应用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创伤性脑白质损伤(TWMI)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经临床明确的TWMI患者使用联影uMR7703T磁共振行常规MRI与DTI检查,另选取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选取5个感兴趣区,分别为胼胝体膝部及压部、伤侧内囊前肢及后肢、伤侧上纵束,经工作站后处理获取表观弥散系数图(ADC图)、各向异性指数图(FA图)和3D纤维束成像图(DTT)。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WMI组在胼胝体膝部(GCC)与压部(SCC)、内囊前肢(AIC)与后肢(PIC)部位ADC值相对于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在半卵圆中心(SC)部位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各部位的FA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全部5个感兴趣区FA值相对于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TT成像显示受伤区白质比正常部分明显分离、稀疏或缺损。结论综合运用DTI技术可有力协助评价TWMI患者严重性以及预后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创伤性脑白质损伤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冯天保 陈真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797-1798,共2页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AD患者、37例MCI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对双脑区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 目的 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鉴别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AD患者、37例MCI患者及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均进行DTI检查,对双脑区感兴趣区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患者各脑区F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患者各个脑区脑白质FA值均低于MCI及健康志愿者(P<0.05),MCI患者只有颞叶和胼胝体FA值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其余脑区FA值与健康志愿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D、MCI患者的脑白质损伤程度和部位不同,DTI技术可以通过评估海马和杏仁核的微结构来鉴别AD、M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紫月 喻志源 骆翔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3年第12期800-803,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主要以卒中、认知和情感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其中脑白质弥漫性损伤是该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良好的脑白质损伤模型是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本文... 脑小血管病(CSVD)主要以卒中、认知和情感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其中脑白质弥漫性损伤是该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良好的脑白质损伤模型是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基础。本文结合国内外脑白质损伤模型的研究现状,从动物类型的选择和造模方式两方面对脑白质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脑白质损伤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血管病 脑白质损伤 动物模型 优势 局限性
下载PDF
围产期脑白质损伤后期临床特点及CT表现
11
作者 党连荣 李刚 裴慧芳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3年第7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患者后期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对129例脑损伤病史患者依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儿童组31例,青少年组49例,成人组49例,三组患者临床表现与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组中癫痫19例,精神发育迟滞6例,...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氧缺血脑白质损伤患者后期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对129例脑损伤病史患者依据年龄不同分为三组,儿童组31例,青少年组49例,成人组49例,三组患者临床表现与CT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组中癫痫19例,精神发育迟滞6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癫痫3例,抽动症2例、Rett综合征1例;(2)青少年组中精神障碍20例,癫痫15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癫痫合并精神发育迟滞8例,癔症及兴奋状态各1例;(3)成年组中精神障碍33例,癫痫6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癫痫合并精神发育迟滞4例,抑郁症2例。三组中癫痫和精神障碍患病率存在差异,儿童期以癫痫首发为主,青春期后以精神心理障碍增多。CT检查显示局灶性脑损伤108例,弥漫性损伤21例,CT表现为额枕角旁白质面积减少,重者疤痕脑回形成,半卵圆中心残留少量白质,脑室旁软化灶形成,脑室扩大。统计结果显示不同生产史对额、枕角旁白质容量减少分布有差异(χ^(2)=8.03,P<0.05),脑室周围白质面积减少可能与围产期慢性部分性缺氧有关,而合并脑室旁软化灶发生可能与急性缺氧和脑发育成熟度有关。围产期脑损伤不仅取决于缺氧缺血的程度和时间长短,并与脑发育成熟度有关,胎龄越小越严重。后期脑损伤PVL形成,遗留神经精神功能残疾。结论:脑白质损伤在围产期常见疾病,儿童期后癫痫、智力低下及精神心理障碍发生的主要病因,CT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脑白质损伤的病理解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儿童、青少年和成年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脑彩超应用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梦 敖当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2期185-188,共4页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指由围生期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导致,影响脑发育进程,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颅脑彩超是早产儿初始和连续神经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式,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评估脑损伤随时间的...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指由围生期缺血、缺氧及炎症反应导致,影响脑发育进程,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颅脑彩超是早产儿初始和连续神经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式,具有操作便捷、重复性强等优势,可以评估脑损伤随时间的演变过程,以及大脑的生长和成熟情况。还可以通过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参数,反映早产儿脑组织灌注,有助于评估脑白质损伤及神经预后。本文就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脑血流变化及颅脑彩超在其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中动脉血流 彩超
下载PDF
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
13
作者 陈亚丽 邱建武 +1 位作者 王瑾 刘干辉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4期73-76,共4页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6周且存活至出院的早产儿纳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行aEEG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后...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胎龄≤36周且存活至出院的早产儿纳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行aEEG监测,监测时间分别为出生后72h内,1~2周和3~4周。生后矫正胎龄36~40周时研究对象进行头颅MRI及DTI检查。头颅MRI结果是脑白质损伤(WMI)的研究对象归为病例组,无WMI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儿3次的aEEG依据Burdjalov的早产儿aEEG评分系统与矫正胎龄36~40周时白质束双侧内囊前、后肢、视放射和胼胝体膝部和腰部等8个兴趣部位(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比较,预测脑白质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病例组早产儿第1次aEEG监测的睡眠觉醒周期(Cy)及总分(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aEEG T总分对预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特异度为0.621,敏感度为0.889,Cy的特异度为0.655,敏感度为0.889,左、右内囊后肢FA值的特异度分别为0.724、0.448,敏感度均为1.000。结论 aEEG监测及DTI对于早产儿WMI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有效地评估早产儿早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电图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的高危因素及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
14
作者 王亚歌 《哈尔滨医药》 2023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分析晚期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Unctate white matter damage,PWMD)的高危因素及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86例开展回顾性研究,43例PWMD早产儿为观察组,43例MBI检查表现正常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以早产... 目的 分析晚期早产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Unctate white matter damage,PWMD)的高危因素及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86例开展回顾性研究,43例PWMD早产儿为观察组,43例MBI检查表现正常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以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临床资料等因素开展分析,观察PWMD早产儿病情程度,探讨影响该病的高危影响因素,比较两组神经发育状况,包括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eriodontal disease index,PDI)。结果 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孕期感染、选择剖宫产和胎儿窒息史为PWMD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神经发育状况优于对照组,其MDI和P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PWMD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高危因素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而胎龄情况和出生体质量大小均会影响PWMD疾病的产生,同时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发育,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高危因素 神经系统发育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定量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5
作者 黄成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早产儿诊断中磁共振ADC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MD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87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均进行磁共振... 目的:分析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WMD)早产儿诊断中磁共振ADC定量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单县中医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7例WMD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87例正常早产儿作为参照组,均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测量ADC值,比较两组ADC值,比较实验组病灶部位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比较实验组初诊、复查时病灶部位ADC值,比较ROI区域左侧视辐射、胼胝体层面上部、侧脑室上部、中部、下部,半卵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ADC值。结果:实验组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参照组ADC值[(1534.26±67.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灶部位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病灶周围组织ADC值[(1382.16±54.0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实验组ADC值[(945.26±28.64)×10^(-3)mm^(2)/s]低于复查时实验组ADC值[(1468.96±41.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视辐射、胼胝体层面上部、侧脑室上部、中部、下部,半卵圆上部、中部以及下部与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磁共振ADC值在WMD早产儿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客观、准确地评估脑白质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表观弥散系数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高压氧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晓莉 杨于嘉 +4 位作者 王庆红 余小河 谢岷 刘沉涛 王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研究发现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可以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白质损伤。但延迟开始治疗的时间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探讨不同时间窗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从而探讨HBO治疗HIBD的时间窗。... 目的研究发现早期高压氧(HBO)治疗可以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的脑白质损伤。但延迟开始治疗的时间是否也有同样的作用尚不清楚。该文探讨不同时间窗HBO治疗对HIBD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从而探讨HBO治疗HIBD的时间窗。方法采用Rice法制成HIBD模型,分别于HIBD后3,6,12,24,72h开始给予HBO治疗,每日1次,连续7d。HIBD后14天(生后21天)开始采用盲法进行T迷宫试验、放射性迷宫测试、足错误测试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毕,用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法检测胼胝体与纹状体区髓鞘蛋白。结果HIBD后3,6,12hHBO治疗各组T迷宫测试、放射性迷宫试验和足错误测试的测试结果均优于HIBD模型组(P<0.05)。HIBD后24,72hHBO治疗组行为学测试结果与HIBD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IBD后3,6,12hHBO治疗各组大脑皮层胼胝体与纹状体区域MBP吸光度显著高于HIBD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HIBD后24,72hHBO治疗组与HIBD模型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IBD后12h内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脑白质损伤,HIBD后24h治疗则疗效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缺氧缺血性损伤 脑白质损伤 时间窗 新生大鼠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艳 杜奕 +7 位作者 陈志强 李鹏 刘岭岭 吴玉华 邱颖萍 杨文君 刘家赵 张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DWI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不同类型WMD患儿早期DWI和常规MRI特征性表现,随访观察病灶演变和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结果首次检查:32例局灶性WMD中,24例DWI表现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点... 目的探讨DWI早期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不同类型WMD患儿早期DWI和常规MRI特征性表现,随访观察病灶演变和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结果。结果首次检查:32例局灶性WMD中,24例DWI表现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白质点簇状和线状或团片状高信号,常规MRI仅17例同时伴稍短T1信号,12例伴短T2信号;8例DWI均未见异常,常规MRI呈短T1伴或不伴短T2信号;11例弥漫性WMD则均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大片状白质DWI高信号,但T1、T2均未见异常。复查:18例点簇状WMD患儿脑实质MRI均未见明显异常,其中6例伴单纯性脑外间隙增宽;14例线状或混合型WMD中,7例发展为PVL,5例发展为PVL后遗改变,2例仅表现为单纯性脑外间隙增宽而脑实质未见异常;11例弥漫性WMD中,4例发展为PVL,7例发展为PVL后遗改变。3种不同类型WMD患儿发育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线状或混合型WMD与弥漫性WMD患儿发育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可早期区分不同类型WMD并较好评价预后;点簇状WMD患儿预后较好,线状或混合型和弥漫性WMD患儿预后均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早期诊断 早产儿 脑白质损伤 预后评估
下载PDF
磁共振3D-T1WI序列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病灶检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亲利 张育苗 +5 位作者 高洁 宁宁 王苗苗 李彦彦 李欢 杨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801-806,共6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ing,3D-T1WI)序列与常规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及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磁共振扩散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T1加权成像(three-dimensional T1 weighted imaging,3D-T1WI)序列与常规T1加权成像(T1weighted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及磁共振成像新技术(磁共振扩散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病灶检出中的差异,评价3D-T1WI序列在新生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GE 3.0 T磁共振设备行颅脑MRI检查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扫描序列包括3D-T1WI(FSPGR序列)、T2W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3D-enhanced susceptibility-weighted angiography,ESWAN)。分别观察3D-T1WI、重建T1WI(3D-T1WI重建的4mm图像)、常规T2WI、DTI后处理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及ESWAN后处理的幅度(Magnitude)图,比较各序列图像对PWML病例数及病灶数检出的差异。结果 (1) 84例PWML病例,3D-T1WI、重建T1WI、常规T2WI、ADC图和Magnitude图检出PWML病例数分别为84(100%)、69(82.14%)、71(84.52%)、73(86.90%)和70(83.33%)。(2)3D-T1WI、重建T1WI、常规T2WI、ADC图和Magnitude图对可计数之53例PWML病例检出的病灶总数分别为422、151、185、142和152。3D-T1WI与其他各序列检出PWML病灶数两两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与3D-T1WI比较,重建T1WI、常规T2WI、ADC图及Magnitude图对53例PWML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35.78%(151/422)、43.84%(185/422)、33.65%(142/422)、36.02%(152/422)。结论 3D-T1WI序列对PWML病例及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T1WI、T2WI及磁共振新技术(ADC图、Magnitude图),可作为新生儿颅脑MR检查的常规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ESWAN-R2*值对比测量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任慧鹏 张雷 +5 位作者 任转琴 陈涛 王晓虎 李静 李莉 苟晓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1-205,共5页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的R2*值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进行头颅常规MRI、DTI、多回波采集的重度 T2*加权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同时选择22... 目的探讨ESWAN序列的R2*值在新生儿局灶性脑白质损伤(PWML)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临床诊断为PWML的新生儿进行头颅常规MRI、DTI、多回波采集的重度 T2*加权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同时选择22例正常新生儿做对照研究(早产儿10例,足月儿12例),并将病例组及对照组新生儿分别分为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分别测量PWML病灶、病灶对侧及正常新生儿病灶对应部位的R2*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儿组病灶、病灶对侧及正常早产儿的R2*值分别为7.458±2.463、5.708±2.277、4.024±0.940,足月儿组分别为8.609±2.461、6.621±2.072、5.250±1.526,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PWML病灶比病灶对侧、正常新生儿的R2*值均高,其中新生儿病灶与正常新生儿间R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测量R2*值在新生儿PWML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白质损伤 磁共振成像 缺氧缺血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脑白质损伤早产儿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的变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蒋海燕 刘利军 +1 位作者 何海英 刘东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研究WMD早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病例,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化学发...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D)发生率及临床表现;研究WMD早期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肌酸激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10月临床资料完整的早产儿病例,生后24、72、120 h采静脉血,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S100B蛋白与NSE,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K-BB。据颅脑超声检查分为WMD组(18例)及无WMD作为对照组(53例)。结果早产儿中WMD发生率为25.35%。WMD组惊厥、呼吸暂停、肌张力改变所占比例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WMD组生后24、72、120 h S100B蛋白含量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WMD组生后24 h NSE含量高于无WMD组(P<0.01),72、120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WMD组生后24、72、120 h CK-BB含量均高于无WMD组(P均<0.05)。结论 WMD早产儿S100B蛋白、NSE及CK-BB在生后24 h内均升高,S100B蛋白与CK-BB升高持续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损伤 S100B蛋白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肌酸激酶型同工酶 早产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