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af-MEK-ERK信号通路探究梓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孟艳举 王路 +1 位作者 王献清 郝志勇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通过考察梓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丝/苏氨酸蛋白激酶(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SAH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梓醇组、梓醇+U012... [目的]通过考察梓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脑组织丝/苏氨酸蛋白激酶(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SAH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梓醇组、梓醇+U0126组(梓醇+Raf-MEK-ERK信号通路抑制剂U0126)。采用血管内穿孔法构建大鼠SAH模型,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和SAH分级,伊文思蓝(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微管连接蛋白轻链3-Ⅱ(LC3-Ⅱ)、p-ERK阳性细胞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Raf、MEK、磷酸化(p)-MEK、ERK1/2、p-ERK1/2、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自噬基因Beclin-1、LC3-Ⅱ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神经元细胞排列松散,数目减少,SAH分级、脑组织含水量、EB渗出量、原位末端标(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凋亡率、LC3-Ⅱ、p-ERK阳性表达、Bax、Beclin-1、LC3-Ⅱ、Raf、p-MEK/MEK、p-ERK1/2/ERK1/2表达显著升高,神经功能评分减少,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SAH组相比,梓醇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细胞死亡较少,SAH分级、脑组织含水量、EB渗出量、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凋亡率、Bax显著降低,神经功能评分、Bcl-2表达升高,LC3-Ⅱ、p-ERK阳性表达及Beclin-1、LC3-Ⅱ、Raf、p-MEK/MEK、p-ERK1/2/ERK1/2表达进一步升高(P<0.05);Raf-MEK-ERK通路抑制剂U0126可逆转梓醇对脑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梓醇可能通过激活Raf-MEK-ER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细胞自噬,改善SAH大鼠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梓醇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组织损伤 Raf-MEK-ERK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郭海志 王海滨 +2 位作者 宋志刚 李小勇 王朝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249-125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SAH患者98例根据手术时点不同进行分组,将入院72 h内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纳入早期组(n=46),入院72 h后治疗的纳入晚期组(n=52);2组患... 目的探讨不同时点血管介入栓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SAH患者98例根据手术时点不同进行分组,将入院72 h内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纳入早期组(n=46),入院72 h后治疗的纳入晚期组(n=52);2组患者均行血管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患者栓塞效果;于术前及术后第3天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亚型(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等脑组织损伤指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等炎症因子水平;于术前及术后2周时采用美国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2组患者神经功能,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早期组患者完全栓塞比例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1,P=0.026);术后3 d时2组SAH患者血清S100β、NSE、GFAP和MCP-1水平均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TNF-α、CRP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且晚期组高于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SAH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早期组低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AH患者并发症、院内致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37、0.475,P>0.05);早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0,P=0.023)。结论早期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改善SAH患者脑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神经功能状态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不同时点 脑组织损伤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酒精中毒大鼠脑血管病变及相应脑组织损伤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40
3
作者 赵丽 韩威 +3 位作者 陈嘉峰 曹树文 崔元日 李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3,i002,共4页
目的 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病变、脑组织损伤情况及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 4周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及相应脑组织的损伤。结果 酒精中毒组大鼠额叶脑... 目的 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病变、脑组织损伤情况及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酒精灌胃 4周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酒精中毒后大鼠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及相应脑组织的损伤。结果 酒精中毒组大鼠额叶脑内小血管内弹力膜厚薄不一 ,出现皱褶 ,内皮细胞部分脱落 ,中膜平滑肌细胞及外膜胶原纤维增生 ;大脑皮质、海马、小脑皮质等部位均有神经细胞数目缺失及不同程度的细胞变性及损伤 ,但以小脑皮质的改变尤为明显。结论 酒精中毒后可以引起脑血管自身结构的改变并影响脑血流 ,造成缺血缺氧性改变 ,可能是酒精中毒后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中毒 大鼠 脑组织损伤 血管病变 改变 病理观察 皮质 变性 外膜 数目
下载PDF
1,2-二氯乙烷急性吸入染毒脑组织损伤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牛侨 杨利军 +2 位作者 梁友信 李来玉 杨涛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1,F004,共3页
为了研究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在静式吸入染毒条件下对脑组织的急性损害。采用连续静式吸入染毒大鼠 1 2h后 ,观察不同染毒剂量下受试动物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测定脑组织干湿重及含水量。结果显示 :染毒剂量为 2 .5g m3 时 ,脑... 为了研究 1 ,2 二氯乙烷 (1 ,2 -DCE)在静式吸入染毒条件下对脑组织的急性损害。采用连续静式吸入染毒大鼠 1 2h后 ,观察不同染毒剂量下受试动物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测定脑组织干湿重及含水量。结果显示 :染毒剂量为 2 .5g m3 时 ,脑组织在形态学上无明显变化 ,含水量为 80 .41 % ,与对照组 (79.82 % )相比 ,无明显差异 ;5 .0g m3 染毒组在形态学上出现轻微脑水肿 ,脑组织含水量为 82 .1 4 %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 0 .0g m3 组脑组织在形态学上水肿明显 ,其含水量 (83 .65 % )与各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结果提示 :1 ,2 -DCE在短期大量吸入的情况下可导致动物出现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氯乙烷 脑组织损伤 形态学 1 2-DCE 吸入染毒 水肿
下载PDF
川芎、当归萃取液对实验性急性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范柳 孙继虎 +5 位作者 王春安 钱国正 冯春红 闵阳 曹奕丰 王桂清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的川芎、当归萃取液与阳性药物 (尼莫地平 )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行为和病理等影响。方法 :各实验组大鼠在术后清醒 (术后 4h及 2 8h) 2次给药 ,并进行 2次行为检查 (术后 4及 5 2h)和第2...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的川芎、当归萃取液与阳性药物 (尼莫地平 )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的行为和病理等影响。方法 :各实验组大鼠在术后清醒 (术后 4h及 2 8h) 2次给药 ,并进行 2次行为检查 (术后 4及 5 2h)和第2次给药后 2 4h(术后 5 2h)进行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给川芎、当归萃取液及阳性药物后的大鼠行为积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脑部病理损害程度明显轻于溶剂组。结论 :川芎、当归萃取液对急性阻断大脑中动脉所致脑缺血造成大鼠行为障碍具有明显的缓解治疗作用 ,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脑缺血造成的脑部病理损害具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 当归萃取液 中药 实验性急性梗死 大鼠 行为学 脑组织损伤
下载PDF
Anti-MBP与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脑干继发性脱髓鞘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卫 陈善成 +3 位作者 汪志刚 宋秀豹 王玉苹 张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28-103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效价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伤后不同时期血液中MBP含量、Anti-MBP效价,锇酸染色法检测脑干中髓鞘变性的程度...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效价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伤后不同时期血液中MBP含量、Anti-MBP效价,锇酸染色法检测脑干中髓鞘变性的程度。结果伤后早期大鼠血液中MBP含量上升,10d后显著下降;伤后4d起Anti-MBP效价显著上升,同时,脑干中脱髓鞘病变的程度也明显加重;10d后两者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Anti-MBP效价上升了4倍,脱髓鞘病变数量上升10倍;30d后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显示Anti-MBP效价与脱髓鞘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颅脑损伤后,特异性抗原MBP释放入血,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Anti-MBP。后者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损伤 髓鞘碱性蛋白抗体 脱髓鞘病变
下载PDF
大鼠脑组织损伤后局部细胞免疫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克家 李卫 汪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7-499,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不同时期损伤灶局部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变化及其与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不同时程检测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数及神经元凋亡... 目的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不同时期损伤灶局部CD4+、CD8+T淋巴细胞浸润情况的变化及其与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在不同时程检测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数及神经元凋亡数。结果伤后24h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即有明显增加,伤后10d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上升了15倍和20倍,伤后30d逐渐下降。同时期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数亦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规律。相关分析显示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数变化与神经元凋亡数之间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损伤灶局部CD4+、CD8+T细胞增加非常显著,细胞免疫应答显著增强,介导损伤灶局部神经元凋亡,加重脑组织继发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损伤 细胞免疫应答 神经元 凋亡
下载PDF
益肾降氮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功能及脑组织损伤疗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济德 司廷林 +3 位作者 侯慧珍 陈宸 孟勤 路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26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降氮汤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脑病的作用。方法:用腺嘌呤制作CRF大鼠模型,实验组给服益肾降氮汤,对照组以自来水作对照因素,观察实验前后大鼠的BUN、SCr、UUN、UCr、UPr变化及大鼠脑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该汤... 目的:探讨益肾降氮汤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脑病的作用。方法:用腺嘌呤制作CRF大鼠模型,实验组给服益肾降氮汤,对照组以自来水作对照因素,观察实验前后大鼠的BUN、SCr、UUN、UCr、UPr变化及大鼠脑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结果:该汤剂能有效延缓实验大鼠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提高肌酐清除率、降低血清BUN、SCr浓度,其降低SCr的作用优于降低BUN的作用;同时对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组脑组织、脑细胞、海马回的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益肾降氮汤能有效延缓实验大鼠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并对实验大鼠的脑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提示在CRF患者的治疗中活血管药物的使用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及UE、ET的发生可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脑组织损伤 活血管药物 益肾降氮汤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S100β蛋白在颅内感染及脑组织损伤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惠芳 刘庚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在颅内感染及脑组织损伤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4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应用罗氏...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水平在颅内感染及脑组织损伤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4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4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应用罗氏COBAS-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两组人员的脑脊液NSE、S100β蛋白水平,然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中病毒性感染患者的脑脊液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化脓性、结核性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脓性、结核性感染患者的脑脊液NSE、S100β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急性期昏迷患者的脑脊液NSE、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昏迷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感染患者及感染急性期昏迷、未昏迷患者的脑脊液NSE、S100β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NSE、S100β蛋白水平能够将有效的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对颅内感染及脑组织损伤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β蛋白水平 颅内感染 脑组织损伤 评估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世荣 刘凤英 +2 位作者 田牛 王成彬 刘德辉 《微循环学杂志》 1999年第3期5-7,共3页
研究糖尿病时红细胞的变化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诱发大鼠糖尿病,分离红细胞,输注给正常大鼠(8×109个红细胞/只),测定脑组织MDA和亚硝酸盐含量,同时将分离红细胞在体外... 研究糖尿病时红细胞的变化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50mg/kg)诱发大鼠糖尿病,分离红细胞,输注给正常大鼠(8×109个红细胞/只),测定脑组织MDA和亚硝酸盐含量,同时将分离红细胞在体外用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标记,荧光显微镜观察输入的红细胞在脑微血管中的流动。结果:STZ大鼠血糖持续高于正常,病程达一年的大鼠糖基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将糖尿病1年大鼠红细胞输给正常大鼠,4h后,糖尿病红细胞组大鼠脑组织MDA和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红细胞组(MDAP=0.032;亚硝酸盐P=0.027)。软脑膜微循环的活体观察发现有FITC标记的糖尿病红细胞粘附于微血管壁。结论:糖尿病的红细胞可以直接引起正常脑组织自由基代谢产物的变化,其作用可能与红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红细胞 脑组织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RNA干扰下调ACE和AT1R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华 张翠芳 +3 位作者 陈瑞瑞 李瑾 高奋 杨志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 用RNA干扰下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观察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SHR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 目的 用RNA干扰下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观察其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SHR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同时设WKY正常血压对照组。各组大鼠均于实验第1、17天各注射1次,干预前后检测血压、心率的变化。于首次注射后第3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ACE、Ang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脑组织ACE mRNA、AT1R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ACE、AT1R蛋白表达。实验结束时做脑组织光镜病理检查观察脑结构。结果 于首次注射后第3天,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尾动脉压分别下降25.2±5.3 mmHg、23.5±4.8 mmHg、27.1±6.4 mmHg,第14天分别下降24.4±5.6 mmHg、23.6±4.9 mmHg、26.3±6.9 mmHg,第17天时血压有所回升;第2次注射后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尾动脉压再次明显下降,第23天时较首次注射前分别下降40.2±4.5 mmHg、37.8±3.9 mmHg、43.7±7.3 mmHg,第37天时血压有所回升,第40天时血压上升至第2次注射前水平;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血压则持续升高26 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血压对照组尾动脉压无明显变化。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脑组织ACE、AngⅡ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病毒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5-ACE-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脑组织ACE mRNA和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脑组织AT1R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血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脑组织AT1R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病毒对照组(P〈0.05)。光镜显示Ad5-ACEshRNA治疗组、Ad5-AT1R-shRNA治疗组、Ad5-ACE-AT1R-shRNA治疗组脑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结论 RNA干扰下调ACE和AT1R表达,降低SHR血压并改善脑损伤,尤以Ad5-ACE-AT1R-shRNA治疗组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少。RNA干扰对高血压的基因治疗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脑组织损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下载PDF
长期运动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再努热·阿不拉汗 热迪娜·亚生 韩晶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运动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运动+脑缺血组,各12只。运动+脑缺血组大鼠进行连续4周的跑步和游泳锻炼,其他两组自由活动,随... 目的探讨长期运动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运动+脑缺血组,各12只。运动+脑缺血组大鼠进行连续4周的跑步和游泳锻炼,其他两组自由活动,随后应用线栓法构建中动脉脑缺血模型(脑缺血组和运动+脑缺血组)。建模24 h后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过量麻醉处死大鼠后取脑组织,评估脑水肿和脑梗死程度,并检测海马与前额皮层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与IL-6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组、运动+脑缺血组、假手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依次降低,脑水肿和脑梗死程度依次减轻(均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脑缺血组大鼠海马区与前额皮层中Iba1、TLR4、TNF-α、IL-1β与IL-6的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与脑缺血组相比,运动+脑缺血组海马区与前额皮层中Iba1、TLR4、TNF-α、IL-1β与IL-6的表达量均降低(均P<0.05)。结论长期运动可减轻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脑组织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其或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引起的炎性因子反应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长期运动 预处理 脑组织损伤 神经功能障碍 小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 大鼠
下载PDF
针刺对急性脑挫伤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毅敏 唐纯志 +3 位作者 夏静娴 敖杰男 曹勇 陈少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针刺 急性挫伤 脑组织损伤
下载PDF
一氧化氮介导小鼠急性缺氧窒息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引 李彩莲 +1 位作者 刘平 李平法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的 研究小鼠缺氧窒息后脑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 5组 ,缺氧组放入密闭瓶中使其缺氧 ,然后观察不同时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氧 30min后NO含量开始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 &... 目的 研究小鼠缺氧窒息后脑组织一氧化氮 (NO)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 5组 ,缺氧组放入密闭瓶中使其缺氧 ,然后观察不同时间脑组织中NO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氧 30min后NO含量开始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5 ) ,48h后NO含量达到高峰 ,72h后NO含量开始下降。结论 小鼠急性缺氧后脑组织NO含量明显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氧窒息 脑组织损伤 一氧化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HIE
下载PDF
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建生 赵君玫 +1 位作者 郭盛典 李建国 《河南中医》 2002年第5期14-17,共4页
将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尼莫地平组、血栓心脉宁组 ,观察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电图和病理组织变化及有关指标改变。结果表明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明显 ,大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大黄... 将老龄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尼莫地平组、血栓心脉宁组 ,观察大黄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电图和病理组织变化及有关指标改变。结果表明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明显 ,大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大黄拮抗自由基损伤 ,调节ATP酶活性和神经肽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 ,提高一氧化氮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缺血 再灌注 脑组织损伤 保护作用 电图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人参抗栓素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损伤及ATP酶、SOD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和 陈声武 +2 位作者 周鸣 邓毅峰 孙丛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1999年第4期237-238,共2页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人参一次皂甙具有抗组织缺血、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故又称为“人参抗栓素”。本研究主要了解人参抗栓素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为研究开发治疗中风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人参一次皂甙具有抗组织缺血、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故又称为“人参抗栓素”。本研究主要了解人参抗栓素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为研究开发治疗中风的药物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280~320g。由吉林省药品检验所提供。合格证号:106003。1.2 实验药物 人参抗栓素胶囊:由吉林人参研究所提供,规格:净重200mg/粒,(含人参一次皂甙15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抗栓素 缺血 ATP酶 脑组织损伤 药理
下载PDF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宏 舒斯云 包新民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观察内皮素拮抗剂 BQ-123对缺血再灌流后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usinelli的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在再灌流后 30分钟给予BQ-123(50μg/1μl,icv... 目的 观察内皮素拮抗剂 BQ-123对缺血再灌流后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usinelli的四血管阻断法(4VO)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在再灌流后 30分钟给予BQ-123(50μg/1μl,icv)。结果 BQ-123能增加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存活数,行为实验表明 BQ-123治疗后大鼠的学习了己忆能力有提高。结论 内皮素受休拮抗剂 BQ-123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引起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有部分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BQ-123 缺血 再灌流 脑组织损伤 保护作用
原文传递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要军 孙博健 +3 位作者 张艳霞 弓昌平 李圆 孙丙毅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3期3905-3907,共3页
心肌梗死时及时的再灌注是抢救梗死心肌唯一有效的途径,可以使频临坏死的危险区心肌细胞得到挽救。但是,缺血心肌的再灌注还会引发心肌更为严重的损伤,增大梗死面积,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 心肌梗死时及时的再灌注是抢救梗死心肌唯一有效的途径,可以使频临坏死的危险区心肌细胞得到挽救。但是,缺血心肌的再灌注还会引发心肌更为严重的损伤,增大梗死面积,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RI)。研究证实,再灌注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进一步形成是造成包括心脏本身在内,机体各脏器氧化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甲醛是日常家装后最常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也是室内氧化剂的重要来源,吸入甲醛会导致组织器官的氧化损伤[2]。本研究将从检测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来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对脑组织产生的损伤。同时模拟心肌梗死患者生活环境中甲醛吸入对其损伤产生的影响,并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干预期望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心肌缺血再灌注 脑组织损伤 梗死心肌 超氧化物歧化酶 ISCHEMIA 心肌细胞 心肌梗死
下载PDF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脑组织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丹 赵玉坤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4年第6期161-164,共4页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通常呈潜伏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主要侵入脑组织 ,是宫内感染造成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者通过对鼠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小鼠脑损伤模型的观察发现脑室下区和皮质边缘区的... 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在人群中非常普遍 ,通常呈潜伏感染。先天性巨细胞病毒主要侵入脑组织 ,是宫内感染造成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主要原因。研究者通过对鼠巨细胞病毒感染造成小鼠脑损伤模型的观察发现脑室下区和皮质边缘区的神经干细胞 ,神经祖细胞和未成熟神经胶质细胞对MCMV最具敏感性 ,并且这种敏感性随着脑组织的发育而逐渐衰退。在转基因鼠模型中MCMV早期基因e1启动子的激活受限于中枢神经系统提示CMV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特殊的亲和力 ,且其在急慢性感染中的神经特异性激活与脑功能失调的发病机制有关。此外 ,脑组织中CMV潜伏感染的好发部位多为脑室下区的神经干细胞或祖细胞 ,而这正是脑发育的关键位置 ,潜伏感染的持续存在或是间歇的再激活也可能是引起长期感染后脑功能障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感染 脑组织损伤 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 激活 神经干细胞 CMV 室下区 转基因鼠 启动子 发育
下载PDF
心内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脑组织损伤的对比研究
20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3 位作者 陈林 钟前进 王学锋 刘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32-134,146,共4页
目的 :观察和比较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 (CHD)与风湿性心脏病 (RHD)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与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 10 0b (pro teinS 10 0b)的含量及脑电图 (EEG)的变化 ,探讨... 目的 :观察和比较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 (CHD)与风湿性心脏病 (RHD)患者围手术期血浆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euron specificenolase ,NSE)与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 10 0b (pro teinS 10 0b)的含量及脑电图 (EEG)的变化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对不同疾病患者脑损伤的差异。方法 :选择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4 0例 ,分为CHD组 (A组 ,n =2 0 ) ,RHD组 (B组 ,n =2 0 )。 2组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 (CPB)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所有患者均在术前、CPB开始后 2 0min、CPB结束后 1h和CPB后 2 4h采取血样本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浆中NSE和S 10 0b蛋白含量。结合患者术前与术后 7d的脑电图检查 ,比较患者术后脑组织损伤的程度。结果 :CPB开始 2 0min 2组患者血浆中S 10 0b均明显升高 ,而且一直持续到CPB后 2 4h仍高于术前水平 (P <0 .0 1) ;CHD患者S 10 0b升高程度较RHD患者明显。血浆NSE水平在CPB开始后 2 0minCHD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一直持续至CPB结束后 1h达到最高点 ,以后NSE浓度逐渐下降 ,至CPB后 2 4h已接近术前水平 (P >0 .0 5 ) ;RHD患者在CPB开始后 2 0minNSE升高 (P <0 .0 5 ) ,在CPB结束后 1h明显高于术前 ,一直持续到CPB后 2 4h仍较术前高(P <0 0 1)。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 脑组织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星状细胞胶质蛋白S-100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