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4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胞磷胆碱辅助高压氧治疗CO中毒致急性脑缺氧患者疗效
1
作者 王东青 孟艳婕 +2 位作者 陈懋 朱成 王琼芬 《西部医学》 2023年第4期558-562,共5页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辅助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致急性脑缺氧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CO中毒致急性脑缺氧患者一般... 目的 探讨胞磷胆碱辅助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CO)中毒致急性脑缺氧患者疗效及对血清和肽素、血清S100B蛋白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6例CO中毒致急性脑缺氧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采用高压氧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49),将采用胞磷胆碱辅助高压氧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57)。对比两组疗效,并记录两组治疗后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GFAP、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F)、生活能力、心肌损伤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DF评分显著降低,BI指数升高,观察组治疗后NDF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TnT、CK-MB、AST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和肽素、S100B蛋白、GFAP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胞磷胆碱辅助高压氧治疗CO中毒致急性脑缺氧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患者脑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心肌损伤,改善生活质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与胞磷胆碱辅助高压氧治疗后降低和肽素、S100B蛋白、GFA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磷胆碱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脑缺氧 疗效 血清和肽素 血清S100B蛋白 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GSK-3β在斑马鱼脑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
2
作者 杨梦思 张丽 胡宪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究斑马鱼脑缺氧/复氧(H/R)过程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作用及其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H/R模型,选用健康同等体型成鱼,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缺氧/复氧+GSK-3β抑制剂(H/R+TDZD-8)... 目的探究斑马鱼脑缺氧/复氧(H/R)过程中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的作用及其对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H/R模型,选用健康同等体型成鱼,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氧/复氧(H/R)组、缺氧/复氧+GSK-3β抑制剂(H/R+TDZD-8)组进行实验。选取各组斑马鱼脑组织,通过qRT-PCR测定缺氧诱导因子Hif-1αa、Hif-1αb在不同复氧时间点mRNA表达情况,TTC染色与TUNEL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if-1α、GSK-3β、p-GSK-3β(Ser 9)、MAP2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AP2在脑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R组Hif-1αa、Hif-1αb的mRNA及Hif-1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脑梗死面积及凋亡细胞增多(P<0.01),p-GSK-3β(Ser 9)/GSK-3β比值、MAP2蛋白表达降低(P<0.05),MAP2免疫荧光表达下降(P<0.01);与H/R组比较,TDZD-8预处理能够减少斑马鱼脑梗死面积及细胞凋亡(P<0.01),增加p-GSK-3β(Ser 9)/GSK-3β比值、MAP2蛋白表达(P<0.01),增加MAP2免疫荧光表达(P<0.01)。结论缺氧/复氧可造成斑马鱼脑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GSK-3β磷酸化和MAP2的表达有关。GSK-3β特异性抑制剂TDZD-8可通过促进p-GSK-3β(Ser 9)的表达,减少MAP2的降解,从而逆转缺氧/复氧对斑马鱼脑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脑缺氧/复氧损伤 糖原合酶激酶3Β 微管相关蛋白2 TDZD-8
下载PDF
二氢石蒜碱对大鼠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龚新荣 张秋芳 +3 位作者 兰星莲 潘龙瑞 任世兰 赵国举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 :探讨二氢石蒜碱 (DL)对大鼠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在体高碳酸性缺氧模型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和DL 40mg/kg组 ,记录并比较 4组动物停止、恢复人工呼吸后脑电图(EEG)出现、消失的时间及幅... 目的 :探讨二氢石蒜碱 (DL)对大鼠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在体高碳酸性缺氧模型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和DL 40mg/kg组 ,记录并比较 4组动物停止、恢复人工呼吸后脑电图(EEG)出现、消失的时间及幅度。结果 :停止人工呼吸 2min后复氧 1 0min时EEG恢复幅度分别为 (32 .1 5± 33 .68) %、(75 .40± 1 7.1 2 ) %、(62 .50± 1 5 .81 ) %、(80 .0 0± 1 2 .2 6) % ,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DL 40mg/kg组与生理盐水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但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DL 40mg/kg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 保护作用 二氢石蒜碱 脑缺氧 电图 DL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脑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海马CA_1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曹艳华 王玲 +2 位作者 惠延平 王宝西 曹玉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及NMDARmRNA表达的变化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缺氧缺血(HI)和GM1干预后不同时间点NMDA受体I...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及NMDARmRNA表达的变化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其的影响。方法 建立HIBD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缺氧缺血(HI)和GM1干预后不同时间点NMDA受体I型亚单位(NR1)阳性细胞及NR1mR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 HI后新生大鼠海马CA1区NR1及NR1mRNA表达增强,GM1可使其受体表达下调(P<0.05)。结论 GM1可使新生大鼠海马CA1区NR1及NR1mRNA表达下调,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脑缺氧缺血 新生大鼠 海马 CA1区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迟发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周伟 吴圣楣 +1 位作者 陈惠金 陆良勇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 (HI)后迟发性细胞死亡是否存在细胞凋亡 ;分析不同检测手段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在建立新生大鼠脑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基础上 ,采用脑组织病理学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ISEL)及DNA... 目的 探讨新生动物脑缺氧缺血 (HI)后迟发性细胞死亡是否存在细胞凋亡 ;分析不同检测手段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在建立新生大鼠脑HI损伤标准动物模型基础上 ,采用脑组织病理学HE染色光镜观察、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标记 (ISEL)及DNA电泳等分别对HI后不同时间点的实验侧脑皮质、海马回中凋亡细胞的形态、特点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光镜、电镜下显示实验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皱缩、染色质凝集并出现凋亡小体 ,ISEL及DNA电泳证实有裂解DNA存在。且发现脑皮质及海马回凋亡性细胞死亡通常自HI后 6~ 12h开始 ,2 4h达高峰。结论 缺氧缺血可引起新生动物脑细胞凋亡。在脑HI迟发性损伤中不仅存在坏死 ,而且存在着复杂的细胞凋亡过程。不同的检测手段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有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检测 ,才能正确判定凋亡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缺血 迟发性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 新生儿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琍琍 王杨 +3 位作者 宣桂华 李维祖 刘玉萍 徐佩佩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按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HIBD)模型。方法  7d龄SD新生大鼠 6 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4 )、假手术组 (n =14 )及HIBD模型组 (n =34)。HIBD模型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 ,2h后置于 37℃恒温水浴的 1... 目的 按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损伤(HIBD)模型。方法  7d龄SD新生大鼠 6 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4 )、假手术组 (n =14 )及HIBD模型组 (n =34)。HIBD模型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 ,2h后置于 37℃恒温水浴的 1L有机玻璃缺氧舱中 ,输入氧浓度为8%± 0 1%的氮氧混合气体持续缺氧 2h ,观察缺氧缺血后2 4h内神经行为变化及 2 4、4 8、72h脑组织病理改变 ,并用干湿法测定 2 4h脑含水量。结果 HIBD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异常发生率为 94 12 %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发生神经行为异常。HIBD模型组左侧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 ,HE染色可见神经元损伤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脑组织未见异常。HIBD模型组左脑含水量较右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显著增加 (P <0 0 0 1)。结论 应用Rice方法建立的新生大鼠HIBD模型稳定性良好 ,其病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 ,该模型的建立对于研究新生儿HIBD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脑缺氧缺血损伤 动物模型 神经行为
下载PDF
兔脑缺氧──复氧性损伤与五味子提取液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忠民 陈练 +2 位作者 董加喜 李映红 罗德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5-357,共3页
在阻断家兔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的同时经股动脉放血降压以造成急性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上,观察缺氧-复氧各期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五味子提取液(SCE)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复氧各期缺氧-复氧对照组动物的动脉血,脑静脉血及大脑皮质的... 在阻断家兔双侧颈总动脉和椎动脉的同时经股动脉放血降压以造成急性完全性脑缺血模型上,观察缺氧-复氧各期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五味子提取液(SCE)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复氧各期缺氧-复氧对照组动物的动脉血,脑静脉血及大脑皮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非常显著地低于SCE组,而丙二醛(MDA)水平则相反;脑水肿程度与脂质过氧化损伤是正相关。提示SCE有保护组织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复氧性损伤 五味子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刚 马沛然 +7 位作者 杨波 李雪波 彭京洪 孙正芸 王兰芳 李宝云 徐心坦 李秋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不同时段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结扎新生 7日龄大鼠右颈总动脉后放入 8%低氧舱 2h制成HIBD模型 ,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氧缺血 (HI)后 1、4、18、2 4、4 8、72h及 7... 目的 研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发生后不同时段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结扎新生 7日龄大鼠右颈总动脉后放入 8%低氧舱 2h制成HIBD模型 ,应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缺氧缺血 (HI)后 1、4、18、2 4、4 8、72h及 7d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I后各HI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72hHI组凋亡率又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表明HI后 7d内各组大鼠心肌均存在超出正常凋亡 ,尤以 72hHI组凋亡率最高。结论 新生大鼠HIBD后 1h~ 7d内心肌细胞均存在明显凋亡 ,以HI后 72h更明显 ,提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保护心肌减少心肌凋亡的治疗应至少用至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脑缺氧缺血 模型 心肌细胞凋亡 研究
下载PDF
双孔脑片电生理实验系统及其在脑缺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解夏平 景键 +2 位作者 王天佑 丁爱石 王福庄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48-350,共3页
脑片标本兼有在体和离体细胞培养的某些特点。与离体细胞培养相比,其神经环路较完整,可研究原有神经环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证明离体脑片能重复出整体动物大多数电生理现象。与整体动物相比,离体脑片排除了血脑屏障,可在解... 脑片标本兼有在体和离体细胞培养的某些特点。与离体细胞培养相比,其神经环路较完整,可研究原有神经环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证明离体脑片能重复出整体动物大多数电生理现象。与整体动物相比,离体脑片排除了血脑屏障,可在解剖显微镜直视下将电极插到特定部位,不需立体定位;改变灌流人工脑脊液或气体成分即可控制标本环境、调节或改变神经元兴奋性;有较高的机械稳定性,有利于长时间观察。由于上述优点,近年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建立起脑片实验方法,用于生理、病理和药物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实验 脑缺氧
下载PDF
高压氧对实验性小鼠脑缺氧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诗翔 王惠玲 +1 位作者 谢卫 李智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52-153,共2页
本文以Y迷宫分辨学习和1次性被动回避反应为学习记忆的指标,结合病理髓鞘组织染色观察了高压氧对实验性小鼠脑缺氧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压氧对正常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无显著影响;(2)实验性脑缺氧可造成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明... 本文以Y迷宫分辨学习和1次性被动回避反应为学习记忆的指标,结合病理髓鞘组织染色观察了高压氧对实验性小鼠脑缺氧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高压氧对正常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无显著影响;(2)实验性脑缺氧可造成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损害,在脑缺氧后2、4、6d进行高压氧治疗,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但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8d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则对其学习记忆无显著作用;(3)脑缺氧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髓鞘脱失,与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有明显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学习 记忆 高压氧治疗
下载PDF
美金胺、黄芪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国庆 陈惠金 +3 位作者 蒋明华 张忠德 张金凤 钱龙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3-795,T001-T002,共5页
目的 评价美金胺和黄芪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夹闭新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1h、缺氧 2h ,建立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新生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再灌注组 (HIR组 )、美金胺... 目的 评价美金胺和黄芪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夹闭新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1h、缺氧 2h ,建立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新生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再灌注组 (HIR组 )、美金胺治疗组、黄芪治疗组、黄芪和美金胺联合治疗组 ,每组 12只 ,于术后 6h或 4 8h处死。取耳间线前 2mm水平做冠状位脑组织切片 ,通过脑组织病理检查及病理评分评估美金胺和黄芪的脑保护效果。结果 缺氧缺血可引起新生大鼠明显的脑病理改变 ,经单独或联合应用黄芪和美金胺后 ,新生大鼠的脑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各治疗组病理评分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结论 美金胺和黄芪对治疗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潜在意义 ,尤其两药联合治疗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 缺血 再灌注损伤 黄芪 美金胺 新生大鼠 病理
下载PDF
珍龙醒脑胶囊对小鼠脑缺氧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高伟 张会鲜 +1 位作者 孙建云 焦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958-4960,共3页
目的探讨珍龙醒脑胶囊对脑缺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密封法、断头法分别测定脑缺氧小鼠的喘息时间;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珍龙醒脑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 目的探讨珍龙醒脑胶囊对脑缺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常压密封法、断头法分别测定脑缺氧小鼠的喘息时间;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珍龙醒脑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珍龙醒脑高剂量(400 mg/kg)能明显延长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高、中剂量(400、200 mg/kg)能明显延长断头小鼠喘息时间,降低缺血再灌注小鼠脑含水量、MDA含量,升高SOD、Na+-K+-ATP酶、Ca2+-ATP酶的活力。结论珍龙醒脑胶囊对脑缺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脑组织ATP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和减轻自由基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龙醒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缺氧
下载PDF
人参与丹参的抗脑缺氧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正林 吴新民 +3 位作者 金淑仪 段树民 庄坚 石中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1-201,249,共2页
关键词 人参 丹参 脑缺氧作用
下载PDF
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脑缺氧缺血活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建其 黄丽瑛 +3 位作者 夏玉叶 翁志洁 闵旸 张椿年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14,共9页
目的设计合成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抗脑缺氧缺血活性并评价此类化合物作为脑中风治疗剂的潜力。方法哌嗪经甲酰基或苄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47个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以化学品致小鼠缺氧模型... 目的设计合成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研究它们的抗脑缺氧缺血活性并评价此类化合物作为脑中风治疗剂的潜力。方法哌嗪经甲酰基或苄基保护后,与相应的卤代芳烃进行烷基化反应,制备47个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以化学品致小鼠缺氧模型、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及大鼠大脑中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抗脑缺氧、脑缺血活性;采用NMDA所致大鼠原代培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研究化合物Ⅲ2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结论共合成4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质谱、核磁共振谱确证。药理试验显示:47个化合物中,15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活性;8个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全脑缺血活性;3个化合物显示较强的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作用;化合物Ⅲ2同时具有较强的抗脑缺氧缺血活性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具有作为新型抗脑卒中脑神经保护剂深入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化合物制备 化学合成 芳甲酰烷基哌嗪类化合物 脑缺氧 缺血
下载PDF
黄蜀葵总黄酮对心脑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兰兰 岑德意 +4 位作者 陈志武 王瑜 方明 江勤 马传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7期22-24,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蜀葵总黄酮 (TFA)对心脑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心脑缺氧模型分别采用断头和挟闭气管术制备 ,一氧化氮 (NO)含量用 green法测定 ,丙二醛 (MDA)含量用 TAB法测定 ,结果 :TFA2 0、40、80 mg.kg-1显著延长挟闭气管... 目的 :研究黄蜀葵总黄酮 (TFA)对心脑缺氧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小鼠心脑缺氧模型分别采用断头和挟闭气管术制备 ,一氧化氮 (NO)含量用 green法测定 ,丙二醛 (MDA)含量用 TAB法测定 ,结果 :TFA2 0、40、80 mg.kg-1显著延长挟闭气管后小鼠心电图的时间和断头后喘气时间 ,并呈量效关系 ,在 2 0~ 80 mg.kg-1范围内 ,黄蜀葵总黄酮显著降低心脑组织中 MDA和 NO含量。结论 :TFA对心脑缺氧有显著保护作用 ,其作用可能与抗自由基及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总黄酮 丙二醛 一氧化氮 脑缺氧 心脏缺氧
下载PDF
赤土茯苓苷对小鼠脑缺氧及记忆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新华那比 白丽 +1 位作者 周承明 张克锦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11-213,共3页
研究赤土茯苓苷对小鼠脑缺氧及记忆障碍的影响 ,利用亚硝酸钠和氰化钾造成急性脑缺氧模型 ,考察赤土茯苓苷的抗脑缺氧作用 ,并观察了赤土茯苓苷对亚硝酸钠、东莨菪碱及乙醇引起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显示赤土茯苓苷 5 0 mg/(kg· d)... 研究赤土茯苓苷对小鼠脑缺氧及记忆障碍的影响 ,利用亚硝酸钠和氰化钾造成急性脑缺氧模型 ,考察赤土茯苓苷的抗脑缺氧作用 ,并观察了赤土茯苓苷对亚硝酸钠、东莨菪碱及乙醇引起记忆障碍的影响。结果显示赤土茯苓苷 5 0 mg/(kg· d)、10 0 mg/(kg· d)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急性脑缺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土茯苓苷 脑缺氧 记忆障碍 小鼠 影响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总丹酚酸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吴俊芳 王洁 张均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 观察总丹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s,Sal)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小鼠断头及亚硝酸钠造成急性脑缺氧模型,观察Sal的抗脑缺氧作用,并以连二亚硫酸钠造成培养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初步探讨Sal的作用机制.结果Sal 10,20... 目的 观察总丹酚酸(total salvianolic acids,Sal)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小鼠断头及亚硝酸钠造成急性脑缺氧模型,观察Sal的抗脑缺氧作用,并以连二亚硫酸钠造成培养神经细胞缺氧损伤模型,初步探讨Sal的作用机制.结果Sal 10,20mg·kg^(-1)iv能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时间及亚硝酸钠致缺氧小鼠的生存时间,并显著降低急性脑缺氧小鼠脑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Sal1~10μg·L^(-1)能剂量依赖地降低神经细胞缺氧性损伤时的细胞死亡率,减少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并能明显减少MDA的生成.结论Sal能明显对抗小鼠急性脑缺氧,其机理可能与其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作用 总丹酚酸 脑缺氧 皮层神经元 细胞培养 脂质过氧化 动物实验 中药
下载PDF
近红外空间分辨光谱技术及其对新生猪脑缺氧缺血的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侯新琳 腾轶超 +2 位作者 丁海曙 丁海艳 周丛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263-2267,共5页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组织氧检测手段,近年来在脑缺氧缺血的检测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自行研制的NIRS仪器(TSAH-100近红外组织血氧无损监测仪)的基本原理及用于新生猪脑氧检测时如何实现传感器与待测脑组织的最... 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的组织氧检测手段,近年来在脑缺氧缺血的检测方面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介绍了自行研制的NIRS仪器(TSAH-100近红外组织血氧无损监测仪)的基本原理及用于新生猪脑氧检测时如何实现传感器与待测脑组织的最佳耦合。检测了28例新生猪在不同氧合状态下的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在缺氧结束后进行了有创的动脉氧饱和度及生理参数的检测。结果表明,NIRS无创测得的脑rSO2与血气分析有创测得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有很好的相关性(p<0.001),并且脑rSO2与缺氧程度及缺氧后生理参数的变化一致。因此NIRS无创测得的脑rSO2能直接判断脑氧合状态,可在一定情况下替代有创血气分析,帮助临床无创、简便地诊断脑缺氧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组织氧饱和度 脑缺氧缺血 新生猪
下载PDF
脑缺氧缺血损伤新生大鼠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惠金 蒋明华 +4 位作者 钱龙华 周建德 周伟 周泽汉 吴圣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 对所建立的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 (HI)模型进行热休克蛋白 70基因的表达研究 ,评估检测该基因的表达能否作为缺氧缺血及其程度的有用标志。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新生大鼠缺氧实验装置 ,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应用竞争性RT PC... 目的 对所建立的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 (HI)模型进行热休克蛋白 70基因的表达研究 ,评估检测该基因的表达能否作为缺氧缺血及其程度的有用标志。方法 应用自行研制的新生大鼠缺氧实验装置 ,建立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应用竞争性RT PCR方法对脑HI模型进行热休克蛋白 70基因表达的检测。结果 HI组在HI后 2h即观察到HSP70mRNA出现明显表达 ,48h达高峰 ,并在 72h内维持较高水平 ,HI后 7d表达明显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正常新生大鼠在相应各时段内 ,其HSP70mRNA的表达则极其微弱。结论 缺氧缺血诱导了HSP70基因的表达 ,检测HSP70基因可作为缺氧缺血及其程度的有用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氧缺血损伤 热休克蛋白70 新生儿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灯盏花素抗小鼠脑缺氧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姜兆蕊 李静 +1 位作者 韩志峰 商亚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72-2373,共2页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10,20 mg/kg灯盏花素连续灌胃(Intragastric infusion,ig)小鼠7 d,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Introperitoneal injection,ip)200 mg/kg NaNO2或断头,记录小鼠ip NaNO2后存活时... 目的研究灯盏花素(Breviscapine)对小鼠脑缺氧的保护作用。方法10,20 mg/kg灯盏花素连续灌胃(Intragastric infusion,ig)小鼠7 d,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Introperitoneal injection,ip)200 mg/kg NaNO2或断头,记录小鼠ip NaNO2后存活时间和断头后张口呼吸的持续时间。结果10,20 mg/kg灯盏花素使ip 200 mg/kg NaNO2小鼠的存活时间比空白对照组延长83.9%和4.93%;10,20 mg/kg灯盏花素两个剂量组小鼠断头后张口呼吸的持续时间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60和1.30倍。结论灯盏花素对小鼠ip NaNO2和断头引起的脑缺氧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脑缺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